某地区妇联的工作总结

2023-03-06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地区妇联的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某地区妇联的工作总结

某地区妇联的工作总结

2010年,县妇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妇联的直接指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为出发点,深入开展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双学双比”及“巾帼建功”三大主体活动,突出重点,务实创新,引导激励广大妇女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注重特色,强化宣传,组织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以“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和系列“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儿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利用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宣传教育。从不同侧面对优秀女性进行宣传报道:联手县电视台《这方水土》栏目录制、播放我县省、市“五好文明家庭”先进事迹专题片。“三八”节期间,陆续展播“创业之家”、“敬老之家”、“节约之家”、“环保绿色之家”系列文明家庭电视新闻片。在《如东快讯》开辟推进和谐家庭建设专栏,报道先进典型感人事迹。12月,对国家级“海防模范女炮排”环港女子炮兵排进行宣传报道。用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引导妇女群众,弘扬先进文化,激发广大妇女建设和谐如东的热情。

利用家庭阵地传播社会文明风尚。推进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发起了“文明礼仪从家做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开展了“创业之家”,“敬老之家”,“节约之家”,“环保绿色之家”等系列文明家庭推荐评选活动,此外,我

们选送的孙娅家庭被评为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孙天浩家庭是南通市唯一获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的家庭。大力培育选树“学习型家庭”,在“5.15”世界家庭日,向全县家庭发出倡议书,倡议家庭成员与时俱进、终身学习。11月份,发动全县广大家庭积极参加县“十佳学习型家庭”评比活动,通过择优推荐、走访考评、严格评审等程序对申报家庭进行评选,最终有10个家庭被评为“十佳学习型家庭”。深入推进“美德进农家——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倡导敬老、养老传统美德,签订率达95.1%。

利用平台载体,展示广大妇女儿童才华风貌。“三八”节期间,县妇联举办《如东快讯》女作者专刊,在《如东快讯》上陆续登载我县各行各业女书法家、女画家、女作家的书法、绘画、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艺术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县各界妇女在新时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艺术修养。“六一节”期间,举办了以“创平安家庭、建和谐如东”为主题的儿童绘画大赛,比赛共征集作品380多幅,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开展了《江海新童谣》吟唱大赛,我县选送的《夸家乡》、《小脚丫走天下》、《颂祖国、迎奥运》等作品在市决赛中获“十佳表演奖”,《采荷》在市决赛中获“十佳创作奖”。10月底,举办了“地税杯”家庭才艺大赛,来自全县15个镇、机关选送的15个家庭参加了决赛。大赛以“和谐如东、魅力家庭”为主题,展示了各镇、各单位学习型家庭创建成果。此外,还选送顾亚泉家庭到央视参加神州大舞台栏目南通专场的演出。

二、注重实效,创新举措,动员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

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妇女投身“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引导帮助广大妇女关注社会发展、投身经济建设。

大力培植创业文化,营造女性创业氛围。3月份,组织召开全县女村官女能人座谈会,女村官女能人们围绕建设新农村、创造新业绩畅谈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带动致富的做法体会,为全县创业女性树立了榜样,充分展示了我县基层一线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先后评选表彰了“十大女性创业标兵”和“十佳女性创业新秀”,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妇女创业典型先进事迹,在广大妇女中树立人人是创业主体的先进理念,营造了创业致富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妇女致富能力。县妇联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农业部门沟通联系,在“六进农家”新农民培育工程中,突出对农村妇女的培训,组建讲师团,精选培训内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共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268期,培训农村妇女26850人。在理论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基地、无公害富硒糯玉米、硒钙大米生产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妇女参与标准化生产。此外,还精心组织43名农村妇女参加省妇女创业重点班。目前,部分农村妇女已经通过培训创业起步。

大力选树“巾帼文明岗”,不断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将创建“巾帼文明岗”作为提升城镇妇女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展现女性风采的载体和平台,努力把巾帼文明岗打造成女性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舞台。实现了文明岗创建过程制度化、创建内容特色化、基础台账电子化、园地建设规范化、经验推广全面化。

大力牵线岗村“联姻”,夯实岗村结对共建基础。以“城乡结对谋发展,共建共享促和谐”为主题,通过双向选择为巾帼文明岗、巾帼示范村“联姻”,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平台。通过广泛动员、见面“相亲”、信息反馈、互动筛选,全县15个“巾帼文明岗”与13个“巾帼示范村”实现了岗村对接。目前,已开展结对活动30次,参加人次466人。县供电公司、新华书店、电信公司、地税局、334省道收费站、工

行等单位文明岗,已在帮助结对示范村改善办公设施、建设妇女文化园地、开展岗村联谊、帮扶贫困妇女儿童、培训农村妇女等方面形成初步共建措施,并正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大力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要求各镇妇联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牢固树立“招商引资为零,一切皆为零”的理念,广泛捕捉信息,挖掘项目资源,实施招商行动。县妇联去年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000万元,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指标任务。

三、注重维权,履行职能,关心帮扶妇女儿童弱势群体

以贯彻《两法》、《两纲》为主线,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占比,积极推动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维权宣传深入人心。8月份制定出台了《如东县“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和《如东县“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三八”维权周期间,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全屏播放男女平等国策和维护妇女权益口号,大力宣传“平安家庭”等维权工作先进典型,向全县发放创建“平安家庭”资料、法律书籍、共建和谐如东宣传画册3万余份。在“6.26”国际禁毒日开展了“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大型宣传咨询活动。

平安创建扎实推进。开展了争创“零家庭暴力社区(村)”活动。确定了我县15个社区为县级平安社区示范点、3个社区为市级平安社区示范点。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员队伍、排查隐患、定期回访,把家庭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因人制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外来人口中育龄妇女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使她们懂法、知法、守法。

维权帮困尽心尽责。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坚持领导接访与全员接访并举,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今年来,县妇联共收到来信9封,接待来访妇女72人次,其中家庭暴力事件10起,提供法律援助1人,对每一位来访妇女,都积极、耐心地做好劝导安慰工作,与镇、村联系协调给予及时处理,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代。开展了全县“三八”红旗手生活现状调查,对5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生活困难的“三八”红旗手发放了生活补助。五月下旬,召开了全县结对帮扶贫困母亲暨“平安家庭”创建现场推进会,结对帮扶企业和个人与150名贫困母亲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并当场捐资。继续大力实施“春蕾计划”,开展了“恒爱行动”和“爱心助学”活动,组织策划“5.28”结对助学,全县结对助学150对,捐资助学金额3万多元。会同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兴办寄宿学校,将留守儿童按年级统一编班、统一管理、集中指导,培训留守儿童家长,组建校外辅导站、联系点,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四、注重实践,以德育人,真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探索我县家庭教育新方法、新途径。

狠抓家长学校建设。健全家庭教育组织网络,配齐配强家教工作者队伍,创新工作模式,找准工作对象,全县已成立社区家长学校20所。举办了千余人参加的第五期暑期知心家长学校培训班,评选表彰了20多所县级模范家长学校,同时表彰了一批优秀家教工作者。

开展家教宣传。将9月份定为“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在我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教宣传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举办“健康环保校园行”活动。要求青少

年树立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针对家教难点、热点问题,邀请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来如举办专题讲座。

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讨。在全县开展了家庭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家庭教育论文60余篇,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6篇,三等奖论文9篇。对探讨我县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指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教育观、成才观,提升我县家庭教育理论水平有很大帮助。

五、注重学习,内强素质,不断提升妇女干部工作水平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拓展工作平台,县妇联与时俱进,积极搭建网络平台,组织基层妇女干部学习掌握必要的信息化应用基础知识,切实提高她们的电子政务知识和技能。

建成开通“如东女性网”,提供妇女工作交流新平台。12月,建成开通了“如东女性网”,利用女性网发布妇女动态、工作信息、上传文件,便于基层妇女组织查阅文件、交流信息、提高了全县妇联系统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在网站登载相关法律法规、先进思想内容、举办妇女论坛,使之成为我县广大妇女学习先进文化、提高能力素质、交流心得体会的窗口和园地。

强化信息调研工作,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重视基层调研。我们先后开展了三峡移民融入如东文明后续调研、基层妇女组织现状调查、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还配合市妇联参与省级以上“三八”红旗手生活状况调查。健全妇联系统信息网络。聘请各镇广电站记者担任妇联兼职信息员,加大了妇女信息上报力度,提高了信息数量质量,为我们及时了解妇情民意提供了便利。

加强妇联干部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妇联干部能力素质。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县妇联迅速组织各镇妇联干部进行学习、座谈,结合当前妇女工作实际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举办全县村(居)妇代会主任网络知识培训班,对全县45周岁以下的村(居)妇代会主任分期分批进行网络知识培训,以切实帮助广大基层妇女干部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促使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带头学习新知识、争当新女性。

一年来,我县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各级妇女干部和广大妇女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妇联向所有关心支持妇女工作的各级领导,向各位执委和广大妇女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差距与不足,妇女儿童维权有待进一步深化,妇联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巩固,妇女工作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业务水平及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改进。

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也是全国和省、市新一届妇代会召开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妇女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县妇联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提出的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促进妇女“和谐、发展、稳定”为主线,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落脚点,以提高妇女创业增收能力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服务,

着力推进城乡妇女共同发展、推进和谐家庭创建、推进解决妇女儿童民生问题,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团结引领全县妇女为建设和谐如东、实现如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为我们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和妇女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精髓。要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的热潮,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妇联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真正学懂弄通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

把握大好机遇,明确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七大给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新机遇、适应新要求、明确新任务。要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妇女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的有利契机,更需要帮助妇女提高素质,使之思想观念和参与能力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要充分认识赋予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保障妇女平等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更需要妇联把工作重点转向凝聚力量和整合资源,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将使更多的妇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需要把握妇女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帮助妇女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密切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科学分析妇联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妇女儿童发展的新趋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扎扎实实地把十七大精神贯彻到妇女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妇联工作的各方面,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学习贯彻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努力把十七大精神转化为广大妇女求平等、谋发展、促和谐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妇联组织开拓创新的具体实践,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优势,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某地区科技工作总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并不新颖的话题,但是我们的指导意义依然是巨大的。

2010年,省科技厅围绕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推进自主创新动员大会要求,突出合芜蚌试验区建设、突出创新型产业培育、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牵动作用加大。实施的11个重大科技专项,共安排50多个重大攻关项目,累计投入省级财政经费3.1亿元,共取得专利69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4项,经过前期攻关,有37个项目列入省“861计划”,拉动产业投资567亿元。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共推广新品种20个,集成示范技术30项,覆盖23个县,实现粮食增产17%。

二是科技产出大幅度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比上年同期增长30%。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10409件,较上年同期增长71.5%,增幅位居全国第2位,总位次由全国的第18位,上升到第15位。

三是科技实力明显增强。我省1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有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占全国民口获一等奖数的1/6,其中奇瑞在与全国众多知名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首次设立的“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全国唯一的一等奖。在全国火炬计划表彰中,我省

共获得6个集体奖项中的5项。在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实施中,我省列为全国经验交流省份。在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评选中,我省有两项科技成果入选。

主要工作及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一是组织起草试验区推进方案和政策。开展试验区建设研究和建设方案、政策起草工作,提出的培育创新型产业、打造创新型企业、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构建要素聚集平台、集成配套政策等试验区建设思路和措施,被省委、省政府文件采纳。二是争取科技部等支持试验区建设。为支持试验区建设,科技部等国家部门除在重大科技项目上给予支持倾斜外,在指导、条件平台建设、环境营造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三是加大试验区建设工作的落实。针对试验区创新型产业、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需求,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凝练出58个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区外50个重大科技项目,会同省财政厅下达实施了区内46个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与合芜蚌三市的联动,分别与三市就推进试验区建设进行会商,确定共同推进的重点工作事项。抓研发交易转化服务平台方案的制订。总体方案已基本完成,部分平台已启动建设和完善,如省及合肥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

2、推进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

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专项:奇瑞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箱等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奇瑞、安凯的混合动力轿车、客车,作为北京奥运会期间专用车辆。高性能金属材料专项:马钢的高效节约型建筑用钢、高速动车组轮/轨材料及关键技术研究,分别获得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支持4355万、2200万元。高强度多功能建筑H型钢和低成本热轧带肋钢筋产品完成工业试制,高速棒材生产线生产热轧钢筋示范工程已完成设计。煤炭高效安全

清洁生产及煤化工专项:淮南的矿井深部开采安全保障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支撑计划支持5943万元,已研制出薄煤层综采装备、强突出煤层打钻防喷装置。两淮煤层气开发有望获得国家“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支持1.4亿元。淮南矿业承担的“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开发”项目,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将建设135MW循环流化床多联产工业化示范系统,该项目对两淮煤炭分级综合利用找到一条新路。淮化集团、临化集团等一批煤化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农产品深加工专项:丰原集团等单位承担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支撑计划支持3447万元,纤维素酶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木糖醇、柠檬酸的生产线已试车投产。 > >巢湖、淮河水污染治理专项:合肥城市水污染控制、巢湖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控制两个项目已通过论证,初步列入国家“水污染治理”重大专项,国家将支持资金近2亿元。 > >良种优质化专项: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达33个,申报新品种权28个,推广面积4455.7万亩。 >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16个重大专项中,民口有9个,我省参与了6个,共争取国家支持5亿多元。

3、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抓住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截至目前,国家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登记认定数中,安徽省为1003家;已通过认定并公示的687家,列全国第7位。二是抓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建设。帮助支持合肥高新区申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芜湖高新区申报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蚌埠高新区申报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培育区,安庆汽车零部件、亳州现代中药、芜湖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3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产业基地。新建宁国汽车橡胶零部件、当涂刃磨具机床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是抓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建黄山区、宁国市孵化器,指导巢湖市、霍山县等筹建孵化器。全省孵化器新入住企业267家,孵化毕业102家企业。

4、推进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一是强化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实施。奇瑞成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江淮汽车、中鼎集团、铜陵有色等6家企业进入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二是强化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如安徽叉车成功开发出14—45吨重型堆垛机、45吨正面吊样机,填补了我国同类产品的空白;科大讯飞开发的语音产品,在我国航天卫星监控中得到运用。三是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蚌埠玻璃院建立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大讯飞、淮北矿业集团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1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2家省级实验室。

5、推进产学研合作。发挥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年度省科技攻关项目中,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比例达85%以上。积极开展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支持铜陵市建立了铜产业产学研合作联盟,选择宁国中鼎、蚌埠玻璃院等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试点。会同有关市和部门举办多次产学研对接活动。

6、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继续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在水稻、小麦主产区继续开展科技攻关和示范区建设,加强粮食丰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推广。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我省成为全国首批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省,建设1500多个信息服务站点,日均服务1万余人次;新建19家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新增17个科技特派员试点县,新选派400名科技特派员。

7、推进科技法律法规与政策落实。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强化合芜蚌试验区配套政策、企业技术开发费所得税额抵扣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等的落实。目前,合肥市财政已安排8000万元、蚌埠配套1.5亿元落实试验区配套政策。全省企业技术开发税收减免达2.8亿元。经推荐,开发行和工行去年支持我省科技型企业创新的贷款余额达51.8亿元。

8、推进科技拉动内需。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要求,以合芜蚌三市为重点,组织专家深入全省骨干企业指导、凝练重大科技项目。共征集技术需求400多项,经整合,提出108项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凝练了17个重大项目,向科技部和省有关部门推荐。

第三篇:某地区教育系统工作总结

2010年成都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部、省、市共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以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为主线,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深化“市域统筹”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让全体市民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程中,共创共建共享高品质教育。

一、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1、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制定我市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成都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目标任务。

2、认真落实《深化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稳妥有序推进名校集团、城乡互助联盟建设、百校结对和师徒牵手工作,强化干部、教师交流互动机制的落实,规范管理和考核。

3、优化学校校点布局。从制度设计和工作步骤上,制定落实“小学相对就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 的规划措

施,全面完成村小的撤并与提升工作,按要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4、推进农村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优质发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和质量。

5、促进一大批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完善“市域统筹”的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架构,力争使一大批学校通过特色发展,提升质量和水平。

6、加强教育督导。健全督导程序,坚持评估检查工作公告制度。全面展开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监测工作。开展教育现代化督政调研试点工作。完成对区(市)县教育现代化达标的评估验收工作。

二、推进试验区建设,深化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7、建立试验区“先行先试”机制。在试验区建设框架下,鼓励和推动区(市)县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利用“先行先试”政策,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创造可资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模式。

8、探索城乡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9、完善干部教师培养成长机制。深化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奖励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城乡交流互动共享的制度建

设。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干部教师的统筹培养和培训,落实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加强过程督查和工作考核。

10、建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评估机制。研究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核心量化指标,定期检测全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程度,以及各区(市)县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程度。针对实际问题,“一区一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11、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建立灾后重建的长效合作机制与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与国内国际发达城市开展战略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2、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第七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课程、进课堂、进生活,举办全市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推动校园读书活动。开展中职学生“十项德育工程”和“文明风采大赛”。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实践,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1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做好高中课改准备工作,确保高中课程改革平稳推进。巩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改革学业评价制度,建立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测试体系,加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生

比例。

14、严格学籍管理,控制中小学班额。规范转学准入制度,严格学籍变动手续。实行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探索采用新生入学电脑随机分班并公示的新机制,确保学校新生入学的公正公开,有效遏制城市义务教育择校行为。消除大班额,继续推进中小学小班教学试点,建立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教师班级配备标准。

15、抓好学校科技艺体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开足开齐艺体类课程。提升学校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指导督查,全力以赴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加大力度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

16、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中小学招生、办班、教学、收费、教师、教材管理等行为,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基本规范,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管理随机督导检查,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

17、继续开展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达标活动。推进郊区(市)县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和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精心组织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

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开展国家、省级、市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18、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研究制定全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开展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和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创建活动。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四、注重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19、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视导,引导学校、教师营造教师有效教学、学校有效课堂、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20、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发展0-3岁婴幼儿教育,计划建成早教中心(基地)18个。指导六个优质学前教育集团按照工作方案、帮扶计划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龙头园的示范、辐射及指导作用,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21、促进灾后重建学校内涵发展。启动灾后重建学校校长培训,以多种方式大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22、提升普通高中质量。不断增加优质高中学位,高质量、高水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打造学校品牌,

办出特色、形成风格。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23、切实提高城乡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在全市教师中开展“十万教师大比武”活动,继续完成4500名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全市首批遴选10名左右教育教学技艺精湛,学术研究深厚,师德高尚的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实施“教育家培养行动”。加强教师发展基地学校、教师发展导师团队及名师工作室建设。

24、加大教师学历提升工作力度。继续推进免费师范生培养,鼓励农村义务教育段教师攻读本科学历,与高等院校合作以“双导师制”等方式支持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的工作。同时积极参与教育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项目,并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增加全市高学历教师的比重。

2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一线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教师,鼓励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加强骨干专业教师培训,坚持教师到一线企业和教育部重点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提高。指导各区(市)县和学校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继续做好“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全面推进职教攻坚

26、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将国际知名培训机构引入成都,采用联合或加盟的形式举办学历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组建“成都职业教育产教战略联盟”,通过政府搭台,联盟每年召开1-2次洽谈会,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无缝对接创造条件。

27、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和学生员工一体化。培育品牌专业,打造标志示范学校,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推进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发展。积极推荐具备条件的实训基地,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支持。

28、进一步加大中职与自考衔接工作。构建学生成才立交桥,实现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城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应学尽学。

29、扎实稳妥推进“9+3”工作。坚持21所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交流学校管理工作,抓好常规管理。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细化分层教育方案,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30、深化市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市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属高校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有影响的专项实训基地。

31、充分利用在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资源。进一步拓宽、加深与在蓉部省属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高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的比例,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

八、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32、全面推进社区教育。依托成都社区大学,完善各区(市)县社区学院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实现社区教育工作站“满覆盖”。开展“送教进社区”活动。建设成都市终身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编写社区教学课程指导大纲,自主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按照终身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定《成都市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

33、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特别要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成人继续教育,提高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水平与素质。

九、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

34、全面完成《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2008—2010年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管理、应用工作意见》和《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

满覆盖工作实施意见》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装备、管理及应用三年目标和主要措施。

35、全面完成《成都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08—2010年)》和《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所提出的“教育信息网络满覆盖、教育教学资源满覆盖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的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目标,实现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1,学校教师计算机师机比达到3.7: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套。

36、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实现信息技术使用的现代化。通过远程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实现 “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做好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

37、整合教育信息技术装备资源,积极探索考试远程监控指挥平台建设,提高招考工作现代化水平。

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38、加强国际项目合作。充分利用友城资源,通过“师生互换、学者互访、学分互认、合作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教育资源互补”等项目形式积极推进我市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全面启动和蒙彼利埃市的合作项目,加快和德国波恩市、日本甲府市的项目协商进程,继续拓展和英领馆教育处、悉尼教育局的深入合作。办好成都乐盟国际学校和爱思瑟国际学校。

39、加强汉语推广工作。加强与国家汉办的合作,积极做好汉推教师的培养、选派工作,同时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多渠道、多形式选拔优秀教师在境内外研修,积极输送教师赴海外任教,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意识与教学能力。加强留学生教育,加快在蓉高校和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进程。鼓励支持引进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在蓉召开。

40、建立国际教育交流公共信息数据平台。依托成都市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建立环境优、品质优、服务佳、平台高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平台,开办成都中英文教育信息官方网站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专栏,使该中心成为国际人才、国际信息交流的集散地,努力增加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份额,逐步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服务贸易规模与水平。

第四篇:某地区经贸局推荐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经贸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促进一保持”这一大主线,紧紧围绕两中心(GDP争千亿、办好亚运会)、三重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镇街)、四平台(政策支持平台、融资支持平台、扩大内需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一系列扶企业、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措施,确保了原区经贸促进局和原区对外经济贸易局合并新组建的平稳过渡,确保了牵头负责的迎亚运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了冲千亿工商业及外经贸经济目标的如期推进,实现全区工商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亮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生产增速较快

1-10月,全区工业总产值1568.30亿元,增长25.8%,销售产值1501.43亿元,增长23.4%,产品销售率为95.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8.73亿元,增长27.9%。主要特点:

一是主要行业发挥强劲支撑作用。1-10月,全区规模以上五大工业行业即电气机械、通用设备、金属制品、通信设备、交通运输实现产值681.75亿元,增长30.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1%。其中通讯设备增长69.1%,实现产值100亿元。

二是重点镇街领先增长。产值超过120亿元的镇街有6个,分别为大石街179.48亿元、东涌镇165.83亿元、钟村街151.29亿元、大龙街130.00亿元、石楼镇128.05亿元、东环街121.51亿元。有10个镇街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43.77亿元,同比增长79.3%;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7.09亿元,同比下降33.1%。

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1-10月,全区商品销售总额989.51亿元,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97亿元,增长27.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424.84亿元,增长25.9%,住宿和餐饮业95.13亿元,增长34.9%。主要特点:

一是限上企业不断增加。1-10月新增286个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6.9亿元,占限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超过15.6%,拉动限上企业零售额增10.5%。

二是龙头企业贡献明显。1-10月零售额超亿元企业由上年的24家增至38家,共实现零售额100.9亿元,占限上单位零售额58.4%,贡献率达81%,拉动限上单位零售额增38.8%,其中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大润发等6家新增单位零售额超亿元;宝悦汽车公司成为我区首家半年零售额超十亿元的企业,沙园集团、宏现汽车、万博天河城、骏和通信等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速度超过30%。目前我区超亿元市场共7个,分别是恒生商贸城、吉盛伟邦家具博览中心、五湖四海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新沙五金塑料城、清河综合市场、五洲市场和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上半年总交易额为21.59亿元。

三是餐饮业持续畅旺。我区住宿餐饮业仍为商贸业发展最大亮点。1-10月限上餐饮企业共245家,共实现零售额24亿元,前十名餐饮企业的零售总额为6亿元,占限上餐饮企业零售总额的25%。

3、外经贸恢复性增长

1-10月进出口总值12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7%。其中,出口总额为7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2.78%;进口48.81亿美元,同比增长37.51%。进出口、出口和进口三项指

标分别比08年同期增长5.95%、0.6%和14.8%。。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0.24%;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8%。主要特点:

一是出口产品结构逐步调整。今年我区机电和其他技术产品出口23.67亿美元,同比增长29.51%,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3.2%;1-10月我区机电产业出口已超过09年全年出口额,成为支撑全区出口的主要因素。

二是开拓东盟等新兴市场取得成效。今年,我局将东盟市场开拓作为重点工作推进,举办“番禺区企业走进东盟政策宣讲会” 宣讲东盟优惠扶持政策,并组织区内多家民营企业赴东盟各国开展经贸推介活动,取得良好成效。1-10月我区对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36%,其中出口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3.96%,增幅明显。

三是出口增量较大,但增幅低于全市平均。从1-10月情况看,我区出口占全市比重为18%,出口增量对全市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06%,出口额位居全市第二位,但出口增幅比全市平均增幅低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国际贸易磨擦导致几家重点企业出口大幅下滑,拖累我区出口下降6个百分点;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的加快,金融危机加快了传统出口型企业转型步伐,纷纷加大产品内销力度,间接消化了部分产品出口需求。

四是大项目增资扩股拉动作用明显。1-10月,我区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3个,同比增长13.19%;全区新增合同外资中,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新增合同外资1.4万美元,比重达74%。其中,珠江钢管、美特包装、东润酒店等项目分别增资7736万美元、1001万美元、2197万美元,成为拉动我区合同外资增长的主力。

4、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

1-10月,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79.4亿元,同比增长9.4%;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53.42亿元,同比增长29.4%。全区累计保费收入达14.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5.7亿元,人身保险保费收入8.7亿元。

5、电力供应有序

1-10月,我区全社会累计总用电量68.54亿千瓦时,增长11.50%;全社会装拉容量累计增长55.61亿千瓦时,增长10.39%。其中工业用电量44.6亿千瓦时,增长13.07%。

(二)主要亮点

1、产业结构有效优化。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67:50.55:43.78,调整为今年1-9月的4.07:41.84:51.09,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2、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至今年10月底,我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889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53.7%;实现总产值365.9亿元,增长35.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26.3%。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已达738家。珠江钢管、裕丰集团、长隆集团获得“2008-2009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番禺电缆、明珠电气、锐丰音响获得“2008-2009广州市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3、商贸业态不断丰富。沃尔玛、大润发、华润万家、迪卡侬等大卖场、专卖店相继进驻;培育了一批如骏和通信、天汇百货、番岭药业等以番禺为总部的连锁经营企业;裕丰、宏峰、深九等现代物流企业长足发展;易发商业街、新大新商场、天河城万博店、海印又一城等购物中心及商业街陆续建成,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商业结构日趋优化。

4、节能减排居市前列。15家重点耗能企业均通过2009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133.13%。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共21家,位于全市各区县前列。

5、服务外包增长快速。充分发挥我区制造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工业设计研发能力,主动承接国内外工业设计外包业务。对区内100多家大中型出口企业进行全面摸查,邀请市外经局为企业现场讲解政策,组织培训和专人指导资料填报,动员企业积极登记服务外包业务,我区服务外包工作取得新的突破。1-10月,全区已登记的服务外包企业33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到9160万美元,成为全市服务外包业务增长最快的区之一。

6、外资结构有效优化。全区使用外资结构中,房地产比重明显降低,1-10月,我区房地产新增合同外资不足0.1%;而制造业新增合同外资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75%,占总额的76%,改变了我区利用外资过于依赖房地产行业的格局。由于外资企业工业产值约占我区工业总产值的70%,制造业吸收外资的快速恢复对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7、金融体系加快完善。村镇银行试点见成效,市第一批村镇银行试点、我区第一家法人银行广州番禺新华村镇银行已于10月17日挂牌成立。目前,全区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等银行分支机构26家,村镇银行1家,担保机构1家,保险机构分支机构15家;正加快推进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我区初评获得2010年广东省金融稳定奖。

8、口岸电子化水平提升。协助番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客运港出入境大厅增设4进4出共8条智能化自助通道,可满足客运口岸100万人次/年出入境需要,该软件设施走在全国口岸前列;协助番禺海关对全天候电子监控系统成像保留三个月进行升级换代,协助检验检疫局增添红外线体温监测系统和一批防生化、防辐射器材,有效提高通关服务水平。

9、双到工作帮扶到位。截止11月30日,全区已落实帮扶资金1659.63万元,其中帮扶到户853.67万元,帮扶到村805.96万元。贫困户接受劳动技能培训3400人次;新增劳务输出930人;新增硬底化道路20.95公里;完成农田水利受益面积2728亩;新增解决饮水安全3298户;新增解决住房困难户69户;新增纳入低保户624户;新增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03户;帮建文化卫生设施66宗。

10、经贸队伍战斗力强。我局于2月初由原外经贸局与原经贸局合并组而建成,10月中成立局机关党委和纪委,从班子到职工,讲团结、讲和谐,在实现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奋发向上、攻坚克难,发挥出强大的合力和动力,共同完成了迎亚运、冲千亿,扶企业、保增长、促和谐等各项工作任务。

二、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服务保障,有效完成迎亚任务

为确保亚运赛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全区成立了13个保障组,我局负责牵头抓好番禺赛区商业口岸外事和特种企业管理组工作。

1、全面提升商业服务水平。一是优化餐饮服务环境。凸显番禺餐饮特色打造广州番禺美食区和亚运城周边美食区,于11月26日-12月2日在吉盛伟邦建材馆广场举办与区旅游局联合承办的广州亚运美食文化节番禺区活动周暨第八届番禺旅游文化美食节,共设摊位126个,市民反响热烈,进场人数共约24.8万人。二是优化购物服务环境。在全区窗口行业开展“微笑使者行动”及“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经营倡导活动,在主要零售企业开展“广州有礼—亚运来宾购物VIP”活动;举办了五期以规范服务和双语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商贸从业人员大型培训班,共约1200人次参加了培训。对区内290家星级和非星级酒店的亚运服务质量进行督查,推进商场、酒店无障碍设施建设。共有19家商贸企业分别获得“优质服务示范门店”、“优质餐饮服务示范门店”和“特色餐饮服务店”称号,6人获得“优质服务之星”称号。牵头协调推进亚运文化村文化街建设招商,吸引了以番禺广彩、番禺广绣等以十大手信为代表的特色企业进驻,自11月中旬至11月28日共接待人数逾6500人。三是优化消费咨询指引。召开迎亚运打造美食亮点新闻发布会,编印、派发两万份“番禺区迎亚运旅游消费服务指南”,共制作8期迎亚运美食特辑在番禺电视台、番禺日报刊播,营造出良好的亚运消费氛围。

2、全面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制定迎亚运通关保障方案,加强协调口岸查验单位,顺利完成11项迎亚运工程和莲花山港无障碍设施建设,部分查验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口岸单位前列。各口岸查验单位加强亚运知识、亚运英语、通关礼仪培训,开启亚运专用通道和快速查验流程,提高口岸通关服务水平;共制定25个应急预案并实施综合演练,提高口岸应急能力,创造优质亚运通关环境。

3、全面整顿市场经营秩序。突出以亚运场馆周边食品、餐饮等场所和商品作为整治打假重点,重点检查亚运指定接待酒店、亚运场馆500米及主干道两边经营户、亚运城周边农贸市场、番禺美食区等涉亚地区食品安全情况,开展无证照生产经营场所、酒盐市场打假、打击违法生产销售水泥、保护知识产权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制假售假、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截至10底,共整治全区无证照经营场所10825户,取缔1011户,引导办证6973户,亚运场馆周边500米和主干道两旁经营户100%持证经营,全区基本实现持证亮照经营。涉亚区域 60家再生资源店铺持证率100%;烟花爆竹及民爆用品在亚运期间实现零库存。

4、全面加强高危企业安全监管。制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番禺区高危企业安全监管方案》,分阶段推进高危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安全监管、现场督查、解决问题。于9月30日前如期完成全区594家高危企业全面排查,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期间高危企业处于全面监控。印发《番禺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顺利完成需改造的83家加

油站(我区86家)、4个储油库(我区7个)、17辆油罐车(在我区交通部门登记的29辆)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5、全面推进外围设施保障。印发《番禺区亚运会场馆和亚运城设施外围保障工作方案》,构建电力供应情况监测、分析和预测制度以及成品油经营单位沟通机制,协调各部门保障各类资源有序供应。协助工商业企业申办货车单双号通行证。共办理货车单双号通行证1133个,有效减轻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对重点工商业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

(二)强化经济运行,确保突破千亿目标

1、建立镇街联系制度。围绕GDP争千亿分解的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幅,及上级下达的外资5%、外贸10%增幅指标,切实加强对重点镇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产品的跟踪监控分析,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动态研判经济运行走势,加强预警预测分析。

2、建立企业联系制度。以“五个一批”企业、100多家大型出口企业以及区内大型商业网点为重点,及时跟进了解我区锐丰音响、珠江灯光音响、浩洋电子、东松三雄电器等亚运赞助商或产品供应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协助解决困难。

3、建立金融单位联系制度。每季度召开座谈会,及时掌握银行、保险单位的存贷款、保费收入情况,协调银企关系。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帮助金融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协调政银关系。

4、建立调研报送制度。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对辖区企业省外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建设情况、水泥等13个行业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摸查,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情况开展调查,先后深入广州美视晶莹银幕有限公司、广州威尔宝酒店设备有限公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研,及时上报最新动态和运行分析,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今年共形成专题调研文章13篇。

(三)强化创新带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1、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抓好技术进步项目组织申报,共推荐申报2010年省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滚动计划项目14个;推荐7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市第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锐丰音响、珠江灯光2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认定;推荐锐丰音响、珠江灯光申报2010年市级企业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第十二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荐岭南电缆、鹏辉电池申报201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项目,其中岭南电缆获得省专项

资金补助200万元;做好已获得认定的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项目进行2009年工作情况综合评价。至目前止,我区共有1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坚持服务与监管两手抓,建立部门、镇街、企业联系制度,构建企业与技术依托单位对接平台,密切监控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及运行情况,全面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鼓励企业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荐锦兴纺织等13家企业、14个项目分别申报2010年省节能专项资金重点节能工程项目、2010年市节能奖励资金,预计每年实现节能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我区15家重点耗能企业顺利完成2009节能目标核查,2009年实现节能量共计21209.41吨标准煤,完成当目标的135.07%。已通过省市自愿清洁生产验收的21家企业共实施无⁄低费方案及中⁄高费方案共707个,共产生经济效益4654万元。我区185家纳入市行家企业清洁生产行动的企业陆续签订承诺书,41家企业待审核验收。开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等宣传培训,编制“十二五”节能规划及工作方案,提出“十二五”节能目标及重点任务。

(四)强化三产战略,提升商贸业水平

1.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今年,五湖四海国际水产交易中心、新五洲中心、亚运文化村、沙园集团家电物流仓储基地、城南假日购物广场、哈街、番禺文化购物公园(步行街)、沙溪新翼、翡翠阳光大厦等项目纷纷上马,共约投资13.4亿元。海印又一城(二期)、圣鑫

国际商城、奥园广场、广州美嘉国际服饰城等项目预计2011年可投入使用,总投资达32.1亿元。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广州番禺星海汇商业综合项目、汇珑新天地、中船基地(大岗)配套公共物流码头、广州大学综合商业服务区、青萝园等项目稳步推进。随着系列大型商业项目陆续建成,我区商贸业布局走向合理,长隆万博汉溪商贸旅游中心、广州南站现代服务业中心、市桥综合商贸中心和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4大商圈组团初显规模。

2.发挥市场带动作用。通过举办2010广州迎新年欢乐购物嘉年华、亚运美食旅游文化节、番禺迎亚运欢乐购物嘉年华活动等“造节”活动进一步活跃市场、拉动内需,区内主要商场和餐饮企业都纷纷推出亚运促销措施,整个消费市场氛围浓厚。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截至11月底,全区家电下乡销售量10322台,销售金额2287.76万元,财政补贴244.54万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9.11万台,销售金额3.44亿元,财政补贴1459.91万元。

(五)强化外经贸增长,引导企业多元发展

1、加大调研力度,稳定出口规模。一是摸查情况,协助企业积极应对。对全区138家重点出口企业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多次陪同市、区领导到外贸企业调研,对劳动力成本、用工情况、加工贸易管理、出口退税率和人民币收汇等方面政策调整提出积极建议;联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鼓励企业利用出口信保大胆承接海外订单。1-10

月,全区共有22家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投保金额达3.04亿美元,较2009年全年保额增长45%,为我区外贸进出口实现恢复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协调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加强与海关、检疫、国税、外汇管理、环保等有关职能部门协调沟通,简化手续,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如为缓解企业人手不足压力加强与海关沟通,简化了加贸企业外发加工手续及审批速度。

2、加强市场开拓,引导企业寻找新机遇。推动东盟市场开拓。联同番禺海关、番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举办“番禺区企业走进东盟政策宣讲会”, 介绍关税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等东盟优惠政策,为我区企业把握自贸区的政策机遇开拓东盟市场做准备;6月份组织组织区内13家民营企业赴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经贸推介活动,现场签约3800多万美元,取得良好成效。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抢抓订单扩大产能。先后发动企业参加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墨西哥汽车零部件展、粤澳名优产品展销、香港春季·秋季电子展、日本东京国际电玩展、粤港时尚生活会展、香港珠宝展等,鼓励企业敢于“走出去”宣传产品,抢抓订单。同时,组织企业积极参加108届广交会、广州汽车展、广州珠宝展、广博会、中博会、山洽会等国内大型展览会,引导企业积极抢接订单、全方位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强化创业环境,扶持企业健康发展

1、构建政策扶持平台。一是完善政策措施。为巩固应对金融危机成效,梳理2009年我区《关于为企业减负保障经济增长的通知》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并提出建议,获得政府同意将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延续至年底。今年前三季度已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5700万。二是加大政策宣传。积极送政策上门,先后举办各类企业座谈会、政策宣讲会、业务培训会等47场次。10月15日,组织50多家企业参加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并于12月上旬举办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番禺区政策宣讲会。三是用好用活政策。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和措施。配合市做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计划项目,共推荐13家企业申报2010年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推荐区厂商会加入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盟,申报省优秀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省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推荐18个项目申报省现代服务业(流通)业发展引导资金、市商业网点扶持资金和市批发市场贷款担保专项资金。1-10月,共拨付国家、省、市、区的外经贸扶持资金8460万元。

2、创建融资支持平台。成立区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设区企业上市培育及中介服务基地。建立企业上市培育数据库,第一批入库15家。设立区扶持企业上市专项资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选定两家实力雄厚风投基金为合作对象。联系香港创业和私募投资协会举办番禺“企业上市培育及中介服务基地”专场活动,推动上市中介机构与优质企业对接。协助东升农场、天创鞋业筹划上市。目前我区已上市(控股)企业4家,共获区上市专项奖励资金500万元。年初在香港上市的珠江刚管融资10.4亿港元。广州市第一家村镇银行番禺新华村镇银行于10月17日挂牌成立,将为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3、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六大平台十优网站千家企业”电子商务工程,发挥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作用,建立起各镇街电子商务信息员网络队伍,发动各镇街在全区2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和限上商贸企业中开展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形成了番禺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情况等2篇专题调研报告。着力提升数字家庭产业联盟等6大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会员数增加至1256家,新建番禺名优特产品和番禺贸促演艺行业专业2大平台;区十大电子商务优秀网站评选已进入提交评委评审阶段,年底前将在参评的45家区内企业中评选出十大优秀电子商务网站并进行表彰。完善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等服务平台建设,第一批入库企业169个。发挥区厂商会、贸促会作用,整合各种资源,在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方面扶持企业发展。

(七)强化帮扶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打好“双到”扶贫攻坚战。为完成从2009年到2011年,用3年时间对五华县的17个贫困村,3854个贫困户,21237个贫困人口进行帮扶的任务。区成立了“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区领导高度重视,先后三次专程赴五华开展考察,区召开四次全区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就番禺对梅州五华县的扶贫开发帮扶模式进行调研,形成了《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对梅州市五华县定点帮扶模式调研报告》供政府参考。我局草拟了《关于广州市番禺区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帮扶责任并进行任务分解,围绕 “五个一”扶贫工作思路,在产业、民生、智力和经贸方面实施帮扶。为使“双到”工作落实到位,局工作组先后30

多次深入帮扶点,统筹协调、检查督促,夯实建档立卡、数据录入、信息沟通等基础工作,于3月份对全区19个镇街的电脑操作员进行培训;在帮扶工作中,采取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帮扶特色、突显驻村干部作用、增大受惠对象、发动各方力量参与等有效措施,确保全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17名驻村干部作用发挥明显,利用数字传媒手段建立番禺—五华农贸产品销售平台的帮扶措施得到市宣传推广,沙湾镇对口帮扶的杞水村被确定为市“双到”工作示范点。目前各单位正在查漏补缺,争取以高标准迎接省的“双到”工作巡查考评。

2、打好产业转移持久战。自2005年起,我区共向五华县捐赠共建五华(番禺)产业转移工业园资金770万元,用于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培训。目前止,五华(番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已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集约土地4500多亩,引进企业50多家,意向投资总额20亿元。大石明珠星钟有限公司已决定将生产车间搬迁至五华(番禺)产业转移工业园。今年组织35家企业参加广州与梅州、阳江、湛江、湘西等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招商推介会,引导企业实施产业转移。

(八)强化队伍建设,开创经贸工作新局面

1、以党委成立为动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一是理顺职责关系。顺利推进机构改革,2月原外经贸局和原经贸局合并组建成区经贸促进局,10月成立局党委。围绕讲团结、建机

制、促和谐,加快机关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大局观念,强调团结协作,努力构建和谐机关。二是加强党建工作。按照创先争优“五个好”、“五带头”要求,以被授予“党员示范岗单位”及党委成立为动力,扎实推进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召开“保障亚运、服务亚运”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贯彻廉政准则,加强作风建设”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促进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和完善党员干部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制度措施,建设学习型机关。健全基层党组织,计划组建10个基层党支部,其中8个离退休党支部已调整组建完毕。三是建设和谐社会。做好亚运志愿服务,13名被抽派到亚运场馆团队、志愿者服务站、交通服务工作的同志不计个人得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出色的表现完成工作任务;组织4批共200多人次参与亚运观赛活动当好文明观众。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坚持每月开展老干小组早茶座谈活动,探望慰问老干部及遗属80人次。推进创文工作,共走访250户居民,举办3场“文明创建进社区”宣传咨询活动,派出250人次参与社区宣传、文明督导等志愿活动。推进结对帮扶,慰问困难群众70户;发动献爱心捐款5万多元。强化维稳综治工作,开展3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妥善处理2起信访事项。

2、以行风评议为契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完善制度推进行风建设。突出“三个窗口和一支队伍”为政风行风评议重点,制定和完善《项目申报审核规定》等涵盖机关管理、公共服务、效能建设、勤政廉政、审批执法方面的10多项制度。通过深入基层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积极查找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机关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顺利通过了区行风评议团评议。二是提高效率加强窗口服务。以“微笑服务·喜迎亚运”为要求,开展岗位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外资、外贸、酒类审批业务窗口加强

与区政务办、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为企业提供联合服务,推进外商投资项目实行网上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圆满完成各项行政审批业务。外资方面:1-10月,共完成各类外资项目审批事项480件,实现按时办结率100%,企业对窗口行风评议满意率也达到100%。外贸方面:1-10月,共办理加工贸易业务审批5445份,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核查622份,发放纺织品产地证明72327份,外国人入境初审上报93份。酒类等方面:1-10月,共发出酒类零售许可证870个,累计发证4483个,办理年检酒证1298个。

3、以加强服务为抓手,打造和谐顺畅口岸。一是为口岸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协助口岸单位落实11项迎亚运改造工程近130万元资金,并有效贯彻廉洁办亚运精神。二是与南沙口岸办和南沙客运公司、各口岸查验单位沟通协调沟通,顺利开展两客运港实施挂港经营;与交通管理部门沟通,完善莲花山港道路指示牌设置。积极协调多方利益,有力确保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项目推进,目前项目用地已进入招拍挂程序,亚运后即可进入施工阶段。

三、存在问题

(一)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国内经济持续回暖,但经济回升的基础仍然不稳固、不平衡。人民币汇率压力不断增大,贸易摩擦形势将更为严峻,外部需求仍然比较疲软,通

胀预期不断增强,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金融货币政策偏向趋紧等,使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二)“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许多企业由于找不到足够的工人而被逼放弃订单,针织、箱包、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餐饮服务业的招工问题尤为突出。加上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削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我区大部分工业企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比较少,在管理、科技和经营上领先的龙头企业更是屈指可数,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企业节能节能管理体系不健全,节能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

(四)商贸业布局须增强科学性。未来5年我区将建成一批大规模、大体量的商业网点,形成4大商贸组团。为确保商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须综合考虑区域规模、居住人口、消费潜力、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各商贸区错位经营,避免出现非良性竞争。

(五)出口及利用外资面临一定压力。1-10月我区出口增量较大,但增幅比全市平均增幅低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家重点企业出口大幅下滑,出口减少2.5亿美元,拖累我区出口下降6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但规模总量未回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新增合同外资金额仅占08年同期的43%,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不再低廉、原材料价格上涨、外资从超国民待遇转变为国民待遇等因素,导致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合同外资与实际使用外资出现“倒挂”,显示新增合同存量呈减少趋势,加上房地产利用外资规模的快速收缩,将对我区明年利用外资实现持续性增长将产生较大影响。

(六)商家及市民法律意识参差不齐。无证照经营情况仍然存在且复杂,区域差异较大,整治成果反弹、反复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市场混乱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治,某些领域制假售假问题还比较突出。酒类经营行政许可实行时间短,持证经营率有待提高。

(七)机关作风建设仍待进一步加强。实施机构改革后,在资源整合、政务信息建设、审批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个别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某地区创青年文明号的先进事迹材料

青年文明号建设是由团中央提出的重要活动机制,而通过我省不断地工作与努力。 “青年文明号”已成为展示我市青年风采,树立行业诚信的一个重要社会品牌。

一、不断完善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创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发展的10年中,无论是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业形式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团市委牢牢把握“机制建设”这条主线,充分体现社会化和群众性这两个重要特点,把机制的完善做为保证创建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充实创建组织工作,目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已经达到20多个;根据社会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完善创建规范,于2001年对青年文明号从创建条件、考核标准、申报评选、监督管理和表彰奖励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下发了新的《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2003年初,我们又根据几年的创建实际下发了《秦皇岛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对考核、考核标准、考核方式、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等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周密细致的量化规定,在这次补充规定的考核方式上我们首次提出了青年文明号考核组将吸收青年文明号监督员、新闻记者和群众代表参与,并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检查,以群众意见充实行业评选,保证创建水平。

2、细化奖励机制,激励青年的创建热情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单位的奖励办法各有不同。我们在《秦皇岛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补充规定》中规定了了青年文明号的详细奖励办法,并把连续两年在本行业、本县区检查中排名第一的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直接纳入秦皇岛市“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候选单位。极大地激发了各行业青年的创建热情。

二、不断提高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质量,努力打造“青年文明号”的社会品牌

为了保证青年文明号的先进性和在广大青年群众中的代表性。我们始终把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与加强职工道德建设、提高职工素质结合起来,着重强调“只有在具备突出的岗位文明、岗位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岗位效益。”在整个创建中,我们注重了申报、创建过程和考核三个环节。

1、把好申报关,注重从严择优

我们要求各行业和各基层团委都要根据本县区、本行业的创建工作实际,依据《秦皇岛市青年文明号考核标准》,建立本县区本行业的青年文明号检查考核的量化标准,就申报的青年集体从申报条件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其次我们严格了申报创建的程序,申报创建与检查命名之间至少不得少于半年的考察期。不申报不列入创建范围,申报不足半年,也不列入考察范围。

2、注重创建过程,发挥团市委积极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

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更多的是注重整个创建的过程。正在创建时候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往往人员素质好,创建热情高。在这个时期,团市委都会下到各创建集体,从制定创建方案、建立健全创建有关制度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与大家座谈,帮助他们摆正创建目的;安排部分创建集体到一些国家级和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进行参观,使创建集体从号长到每一个人对创建条件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这个过程,使创建集体无论从人员素质和岗位文明都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在命名为青年文明号集体前还在媒体上进行公示。

3、加强监督,严格规范,提高青年文明号品牌的含金量

团市委对已申报命名的青年文明号采用定期考核和随机检查相结合,明查暗访等方式进行严格的量化复核,对能够积极要求进步,体现高度职业文明、职业效益的青年集体,继续保持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对已不具备先进性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则取消其荣誉称号,以保证青年文明号的严肃性和先进性。要求各青年文明号集体在醒目位置悬挂争创标志,并推出青年文明号服务承诺,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一方面很好的展示了青年文明号单位的风采,另一方面也是接受广大社会

监督的一种方式。市工商银行系统的金鑫分理处是市级的青年文明号集体,一次一位北京的客户在快下班的时候要求进行巨额汇款,事情非常急,而省中心行正在进行系统升级,这时的客户明显已经有些无奈,金鑫分理处的所有员工没有下班,积极与省行联系,终于在凌晨1点将这笔汇款发出,使客户避免了损失。通过质量的提高,青年文明号已经在我市群众中成为诚信的标志,在企业中成为创新创效的排头兵。

4、开展青年文明号集体之间的交流,促进我市青年文明号整体水平的提高。 每年我们都会安排一些相关行业的青年文明号集体进行互访、座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每两年一次的青年文明号标杆和十佳青年文明号号长表彰会,我们都会把交流经验作为此类活动的主要目的。组织各级团组织负责人和各青年文明号号长以现场会的形式对部分国家级和省级的的青年文明号集体进行观摩,在表彰会上由受表彰的青年文明号号长把本单位青年文明号好的作法和经验在会上进行交流,并制订成册,下发到各级团委和各青年文明号集体。每年我们还多次通过团市委工作简报把一些青年文明号好的经验向各团委进行通报。

三、不断扩大青年文明号的创建领域,把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我市是国家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2000年我们在全市出租车行业中推出了出租车青年文明号。目前,已有100台出租车成为青年文明号出租车。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好评,作为展现我市文明形象的窗口,成为我市旅游的又一个亮点。2003年,团市委又率先和市教育局开展了创建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但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青年教师更是以空前的创建热情,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涌献出了29个青年文明号集体。

四、不断创新青年文明号的内涵,使青年文明号活动焕发新的活力

青年文明号集体是广大青年集体中的先进性代表,在这10年中,团市委在注重管理的同时,从号手结合促进企业创新创效、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不断深

挖青年文明号的内涵和潜力,使青年文明号集体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更大的活力。

1、“号”“手”结合,注重实效,为企业创新创效发挥强大作用。

青年文明号创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提高广大青工的职业素质,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青年队伍。我市各青年文明号集体,都能够把青年文明号创建与青年岗位能手的培养结合起来,以“重质量、降成本,练技能,当能手”为主题,在广大青工中广泛开展了技能培训,导师带徒等活动。秦皇岛港务集团公司在青工中开展的导师带徒活动中,95%的青年技术骨干为青年文明号号长。山海关船厂在评选“青年之星”的活动中,要求参评人必须是青年岗位能手,极大的提升了青年岗位能手在广大青年中的影响力,建成了全厂青年努力学习本职业务、争当岗位能手的良好氛围。到目前为止,全市各级团组织共组织各类青年技术培训500多场(次),培训青工近万人。在我市命名的487名青年岗位能手中,有近100人都有技术革新项目,为企业的发展发挥着具大的作用。

2、走在“诚信秦皇岛”的前列,提高青年文明号品牌的社会价值

青年文明号创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弘扬高度职业文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将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开风气之先河”的优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社会风气的需求结合起来。具有优质的服务标准和规范的职业道德的青年文明号品牌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建立了良好形象。主要是通过一是打造了一批过的硬的服务品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晓静热线(自来水公司服务热线)、蓝焰热线(煤气公司服务热线)、95598(电力公司服务热线)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可缺少;二是开展了“青年文明号周末义务奉献两小时活动”, 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都根据自身的职业性质在各社区为群众进行煤气抢修,电力维护、保健医疗,卫生清扫等;三是全市窗口行业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在各自的岗位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走在打造“诚信秦皇岛”活动的前列。 这几年,很多青年文明号在团市委的统一安排下

又与下岗失业职工、福利院、学校的贫困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从2001年我们把这项活动扩展到了与农村青年结对帮扶活动,一批青年农民在他们的资金、科技和信息的帮扶下脱贫致富。在2003年春SARS肆虐之时,各青年文明号集体捐款30000多元;在团市委开展的农村“四个一”健康工程活动中,青年文明号集体又捐款2000多元。去年我市开展的驻、访、帮、解活动,开发区团委、公用事业局团委、港务集团公司团委和渤海铝业公司团委等组织的10多个青年文明号集体带着他们捐献的文教用品和捐款送到农村小学,使农村小学的教师和学生深受感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着我市青年文明号品牌的社会价值,同时将使我市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必将走向新的辉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矛盾排查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民办非企业成立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