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2023-02-11

第一篇:京版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郑成功》说课稿

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上册第三课《郑成功》。这是一个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内容凸现人物性格,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我觉得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根据课文的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说重难点 :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收复台湾、建设台湾”这件事很感兴趣,对故事情节充满好奇。可以以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但郑成功这个人物形象及这件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毕竟离我们的学生生活已相当久远,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学生,对郑成功了解得甚少。因此,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结合网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来了解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体会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说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情况,为较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郑成功图像,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郑成功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介绍郑成功。然后质疑“郑成功为什么称为民族英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残酷、慷慨激昂、融洽”等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朗读形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然后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学生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从而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郑成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接下来,我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我准备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郑成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的导入,旨在勾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境,再次走进文本,开展自主学习。

二、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印象时,我估计学生会说郑成功是一个爱国的民族英雄。我顺时质疑:为什么称郑成功是一个民族英雄呢?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位伟人的呢?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研读,画出研读部分中感受深的句子,用三言两语在句子边上写出自己的感受。自读过后,把自己学习的成果与同桌交流。

三、抓重点句段,精读感悟。

学生自主阅读,同桌交流过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将以学定教。如我班男生较多,他们对收复台湾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学生可能会读第五自然段,当学生读到这一自然段时,我顺时出示这一段内容,建议学生认真读一读,画一画郑军官兵

和荷兰军在战斗中各自的表现的句子。然后组织讨论,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后,进一步感受军队的威武雄壮,体会郑成功智勇双全、卓越出色的军事才能。随后我追问:为什么郑军官兵会如此英勇善战呢?学生自然会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此时我抓住“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引导学生理解“纪律严明”、“军容整肃”,从而感受郑军必胜的信心。最后指导学生再读收复台湾这一部分,把这种感受、体会予以内化。

当学生交流“决心收台湾,建设台湾这两部分内容时,我也将采用以上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郑成功的丰功伟绩,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决心收台”这部分内容中郑成功说的一段话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我将结合地图让学生明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前面一段内容,读后交流此时郑成功看到台湾同胞饱受疾苦的心情如何?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郑成功说的话,体会郑成功对台湾同胞的关心和收复台湾的坚定信心,从而进一步感受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

四、升华主题,产生共鸣。

在学生凭借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齐读最后自然段,再次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相信此时学生对课始提出的“为什么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这一问题的感悟已水到渠成,因为学生已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为这位民族英雄感到自豪。然后我再次出示郑成功画像,引导学生把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写下来,并组织交流。这样设计不仅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同时做到了读写结合。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 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 收集其他民族英雄的事迹读一读。

3、 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描绘一个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战斗场面。

六、板书设计

收复台湾

郑成功 民族英雄

建设台湾

第二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2《丁香结》优质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先写了生活中见到的丁香花,从颜色、形状、香味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接着作者从丁香结发散开来,用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缀、幽”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幽雅、笨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由于本课是一篇散文,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抽象,所以我将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另外,课文对丁香花的描写也很优美,所以品读文章精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朗读感悟法。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办法。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

2.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丁香花的外形美,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花草为话题,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植物代表了哪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接着以“丁香结又象征着什么呢”这个问题引入新课,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根据要求自学课文。然后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中心,并将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

体会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丁香花进行描写的,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读。

读后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四)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1—3段),感受作者笔下美丽的丁香花。

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句子进行赏析,如“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在赏析中教师适时引导,教授学生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研读课文第二部分(4—6段)。

学生感悟雨中的丁香美,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重点讲解课文最后一段“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积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不幸。

(五)布置作业。

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这项作业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内化理解,又是对课文语言美的感悟,同时也锻炼的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中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这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课是一篇借物抒情之作。第一部分是对丁香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等的描写,接着第二部分又由外在深入到内心世界,由丁香结引申到解不开的愁怨。文章脉络清晰,因此我的板书也是分为这两部分。

2

丁香结

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第三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10《宇宙生命之谜》优质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课文中还随文著有旁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法、关注关键词句、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随文预测等,既是对之前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回顾和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谜、嫦”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嫦娥、抵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

3.培养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去向哪里?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探索。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因此,文章前的导语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学这篇文章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认识,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恰当的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辩论解疑,而教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边的旁批,积极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根据问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以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导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宇宙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范例。让学生直观感受书信的特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并交流自己的方法和收获。

在交流中解决生字词的识记,同时教师视情况引导对重点生字书写的讨论交流,指导正确写字。

(三)初读了解文章内容。

1.读课文,画出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思考: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哪些你读懂了,在书旁做个记号;哪些还没有读懂,提出来全班一起交流。

3.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哪些内容。互相交流,初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四)阅读课文,质疑解难。

1.围绕“宇宙有没有生命”探究课文。

抓住重点段落,理解“生命存在的天体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①适合生存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②必要的水分;③适当成分的大气;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2.根据这些条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各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水星:离太阳最近,温度太高,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高温、缺氧、缺水。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过低,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3.师:那么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以辩论的形式,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一方认为有,一方认为无,双方展开辩论)

正方:有(理论角度第5段)

(1)从理论上说,宇宙无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与地球相似:①自转时间相近;②有昼夜,有四季。

反方:无(实际角度6-9段)

(1)①拍照; ②近距离观测。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有植物的说法错误。

(2)进一步采用摆事实、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所以“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3)①土壤中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不可能生长;②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上连微小的生命都不存在。

师明确: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尚未证实

(1)科学家提出火星岩层中可能有生命物质;

(2)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外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以辩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火星可能产

生生命的理论和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实际发现,进而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尚未证实。

(五)理解文章,寻找答案。

1.师:从2-9段的分析中,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科学家们经过理论和实际的种种考证,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我们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它们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2.师:课文2—9段向我们具体分析了探寻的过程,那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第一段通过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引出问题: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最后一段总结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总结: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结论的顺序写。

根据旁批,在把握中心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进而明确文章整体的内容安排和写作思路。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表现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以框架的形式帮助学生整合内容。并将天体存在生命应具备的条件进行板书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对文中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理解。

提出问题

宇宙生命之谜

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分析问题

存在条件

探索结论

未解之谜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说课稿

马丽霞

一、说教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媒体选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 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 分析列式后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教学“试一试”。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练习六第11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布置作业

P37~38第8~11题。 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例2: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 : 10

未知项(x) 320米

解:设这座模型高x米。

X:320=1:10

10X=320 x 1 X=320÷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四、说课后反思

虽然本课教学中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自身的语言没有激情因而课堂气氛还有点沉没,以后我会在这个方面努力。

第五篇: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扇形统计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评价几个方面对这一单元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这部分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编写特点,单元结构,和知识整合。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三个特点,首先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用统计图表示的典型事例,把读统计图贯穿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比如在认识扇形统计图时,先不讲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而是呈现出某学校六一班40名学生四个项目的调查结果,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彼此交流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的特征。其次,加强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一方面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素材,另一方面设计喜欢数学调查活动,比如教材教材84页,选择六一班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在90页又要求学生们亲身设计调查表,实际调查,经历整理分析数据全过程,这不是学习数学,而是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真正让数学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最后,注重学生数据分析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如认识扇形统计图时,练一练全部设计了看图回答问题和自己提出问题的练习。

单元内容结构,扇形统计图部分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要求,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在学生会用统计表和条形、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认识了百分数、扇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主要内容有认识扇形统计图,读扇形统计图,选择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单元最后,安排了“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综合与实践活动。

立体整合

在统计的概念方面,从二年级上册,就涉及到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认识,之后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四年级下册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在五年级下册,又详细学习了折

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六年级上册先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为扇形统计图做了准备,教材承上启下,主题依次呈现和螺旋上升,也就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单元是主要是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能力目标

能从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能读懂统计图,能对统计图中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预测,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信息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目标: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愿意从生活中了解信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的重要性,体验用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的科学性,养成言出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做出合理推断,并发现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根据数据判断事物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和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扇形统计图,发现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教法学法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将课堂尽可能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

2、加强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本单元的教学素材均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调查、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性,有助于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引导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五、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四个课时,主要有认识扇形统计图,读扇形统计图,选择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最后是“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综合与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8

4、85页)教材选择了四件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作为教学素材,“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使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读图,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每个圆和扇形表示什么?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探究中,重点探索和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事物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直观性和简明性。在认识扇形的特点的过程中,也概括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把百分数和扇形统计图融合在了一起。

第二课时(8

6、87页)读扇形统计图,在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教材选择了两幅现实中反映世界情况的柱状扇形统计图,一是地球陆地面积分布图,二是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和分布预测。数据很大,似乎也离生活很是遥远,而正是因为

这样,本课的重点是解读图中数据,综合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探究和分析,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第三课时(8

8、89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本节课选择了“中国队在第23届至第30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量”为事例,综合了出示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进一步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征,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各种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不同特点,特别是扇形统计图与其他两种统计图的不同,通过发现统计数据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并说明选择哪一种统计图表示数据合适,并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四课时(90、91页)喜欢数学情况调查,这是一次典型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真实的调查活动,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实际调查探究,这三项循序渐进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设计调查表,并简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让学生可以更深刻的体会调查活动的意义,也可以借机敲开学生们的心扉,既可以有助于改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把数据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教学评价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方法有很多,可以从内容上进行评价,也可以从方法上进行评价,有学生自评,互评,也可以有教师的描述性评语。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方面,我认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你很棒!”“你做的很好”这样的语言,起初学生会对这样的语言有所触动,但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样的语言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不同而异。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教师一定要多观察反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考察,看学生能否读懂扇形统计图表达的信息,能否区别各种统计图描述事物的特征,能否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还要及时通过作业情况进行书面考察。

以上是我对《扇形统计图》一单元所作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和指导,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妆品店促销活动方案下一篇:化妆品的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