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2023-04-07

第一篇: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 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 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 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 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 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 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 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 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 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为主

依此得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的特点。

6、 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看看它们分布于印度的沙漠方位。 学生:在图上圈出相应国家,判定其方位。

教师归纳:巴基斯坦位于印度西北部;中国,尼泊尔,不丹位于印度北部;孟加拉国,缅甸位于印度东北部。

7、 自主学习p70“文明古国”完成相关练习。(多媒体展示) (1)、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肥沃的

平原,

平原 孕育了灿烂的古印度文明。早在

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 家。

(2)、古印度人在

等方面成就卓著。列如: 古印度人发明了世界上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 字符号。

(3)、印度是

教和

教的发源地。历史上,佛教不断向外传播 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

地区。

(4)、

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

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印度 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宗教在

和个人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中知道印度是个文明古国,宗教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印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8、 课堂检测

读图填写下列标号中相对应的名称

国家: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 海洋: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半岛:D ___________ 河流:E ___________ 山脉:F ___________

三、后20分钟活动:观看视频《神秘的印度》,从更多的视角让学生更加只管地了解印度这一神秘而古老国度。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印度

1、 地理位置

2、 地形和地势特征

3、 文明古国

五、教学反思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肥沃富饶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它凝聚了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印度与中国地缘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本节课首先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故事引入,紧接着读图分析了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主要的陆上邻国等。还学习了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及其分布特点。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在衣、食、住、行个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通过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图能力,学

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第二篇:1.1 中东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中东》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选用的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中东》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主要通过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内容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基本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如果说上册是总论,则下册是分论。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写改变了过去的线性结构的模式,而变为模块结构。七年级下地理册主要有四个章节。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第七章教材是对各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中东教材突出了三点内容:①三洲五海之地;②世界“油库”;③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我选取了前两部分 “三洲五海之地” 和 “世界油库”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知识的整体性和减轻下一课时的压力,在这节课中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渗透。

其中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为两个方面:①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在教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①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以及合作协作意识。③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东地区是联系三洲五海的重要地理位置,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国际通道如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等使其成为具有全球战略意义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该处无比丰富的石油资源更使其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三洲五海”战略要地和石油输出路线;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系统的分析中东位置的重要性则是本节课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年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首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学习过程中浅尝则止等不同问题。

学习态度:在我所教班级当中,虽然学习态度也有整体和个体差异,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聪明好学的,他们乐于发言、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堂上勇于发言、与同学积极合作。

知识现状与能力分析: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及其东南亚的内容,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其思维能力、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能够在“自主合作、分层达标”的课堂中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养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可能的困难:学生分

析问题不够系统。因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采取不同的检查方式等。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速度。

三、说模式

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发起者、组织者、合作者、启发者、引导者,课堂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高效学习展开。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理念支撑下,为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自主合作、分层达标”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分层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自我意识,培养情感品质。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依据我校教学模式,我校地理教研组积极进取,提出了更进一步适合地理新授课教学的模式。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组长调控,合作交流;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总结梳理,明确重点;分层达标,巩固提升。

本课教学模式实施策略为:以小组合作为依托,使用《同步学习》导学,分层达标。 下面我介绍下我校的小组建设情况。正如大家看到的,我校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实行六人小组,颜色不同表示学生的层次不同。大家看到红色背景的是本组最优秀的同学,把需要帮助的黄色背景

5、6号同学有效隔开,这样既利于学生互动互助,又便于课堂的管理评价。

四、说设计

我认为教师每节课都应自觉体现课标课改、文本生本及高效课堂等理念。在对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我校地理学科组新授课教学模式,本课主要设计以下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于中东战争一直都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经常有新闻见诸各种媒体报端,所以我以中东战争视频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所见所闻自由发言,来激发学生对中东的学习兴趣,在分析探讨引发中东战争原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出并进入中东地理位置的学习。

意图:视频导入,有助于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课创设一个良好开端。

(二)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的要求、本节课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各组所需要探究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并对学生简单的进行学法指导,既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各小组带着相应问题借助文本资料、地图图片资料等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破本节重、难点。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为后面的点拨做准备。 意图: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与同学的协作意识。

方法指导:自学指导1:分析中东的地理位置,按照分析亚洲、东南亚等区域的方法来分析中东的位置,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三个方面展开。自学指导2:中东石油输出路线

(三)组长调控,合作交流

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教师主要任务是组织、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适当引导,在此过程中留意学生出现的问题,为后面点拨做准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组长的调控下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调动每一位学生,解决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间交流解决。

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接下来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更正。 教师点拨主要有以下两个个方面。补充改进: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老师来解决);规范学生的专业术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过程中有些问题基本会了,但表述和书写不够规范,老师要予以纠正并培养学生专业用语表达和书写的习惯);指导学生总结知识内在的规律和逻辑线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要给与及时的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意图:能够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点拨能够让师生在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拓展延伸1:中东与西亚范围的比较;拓展延伸2:中东的气候,由已经学过的亚洲气候类型可知,中东的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

(五)分层达标,巩固提升

必做题目:接下来进入达标检测板块采用小组竞赛进行填图的方法来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因为常规教学很难让学生建立空间地理概念,所以借助竞相挑战的练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建立空间地理概念,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意图:通过本环节巩固认知、形成能力,强化知识的落实,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分层设计题目: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对比,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中东三条石油输出路线经过的海洋、海峡及运河(主要交通要道)

意图:本环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强化知识的落实,分层达标。

(六)总结梳理,明确重点

学生完成本课《同步学习》网络构建后,总结梳理本课内容;随后教师简单梳理,明确重点,回扣目标。

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本课思路,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五、说板书

为了突出重点,便于理解记忆,我将板书设计如下。左侧为活动区域,右侧为小组评价区域。

六、说开发

多媒体资源开发,运用视频导入,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网络资源开发,中东战争背景资料,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文本资源开发,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上册内容的开发与巩固,鉴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因此,在下册各章节的学习中,都要重视上册所学过的各种地图的判读方法的应用,都要突出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介绍;中东和西亚范围的比较,世界上的地区虽然多以方位来划分,关注共性,突出其个性,便于引导学生构建空间概念;中东气候的拓展,引出水资源短缺,为下节课介绍宗教文化习俗及分析中东成为热点的原因做铺垫。

七、说评价

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励和引导为目的,本着公平性、多元性、及时性的原则,我采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学生评价:组内自评侧重评价本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组间互评侧重评价其余小组和自己小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完整性。

教师点评:对学生态度、行为习惯和综合表现的点评;对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及小组达标情况的评价

结束语:感谢聆听,敬请指导!欢迎各位走进东方圣城,感悟孔子文化。

第三篇:1. 天气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课题: 天 气 与 生 活

序号: 12

教学目标:

1、

2、

3、

4、

1、

2、 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够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学会阅读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用实例说明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 正确的利用天气预报图. 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 预习导入: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的.从感性入手来导入新课. (二) 精讲点拨: 1. 天气与气候(多看图,多讨论,教师给予点拨.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找出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活动:学生阅读“济南市上下班天气预报”,分小组播报. 讨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以便于理解记忆这两个概念.

看P47页图片,做思考题.讨论: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 总结: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的. 我们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具有_______性. 2. 看图识天气(学生多讨论,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讨论:学生阅读P47-48页教材内容,讨论接收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1

阅读P48页教材内容,参照卫星云图及图4.1、图4.2,回答下列问题: (1)

(2)

活动1:课前,教师安排每组制作一套天气符号卡片,课堂上仍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说出前一个人说出前一个人手中的天气符号和自己手中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变化情况,看谁坚持到最后. 活动2:参照图4.3,模拟分组播报各城市天气预报,并比比看哪一组播报得快捷、准确. ☆ 总结: (1) (2) (3) 天气预报得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____色为云区. 常用得天气符号要记住. 3. 让天气更蓝(结合现实,多感悟) 阅读P49页“空气污染得代价”,感悟空气质量高低造成的影响.

读图4.4和“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人体健康关系对照表”,完成读图题. ☆ 总结: 1. 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 2. 污浊的空气回影响_______的健康、_______的生长,而且还会腐蚀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采集奥运圣火火种的当天,希腊雅典的天气为多云,下列符号表示多云天气的是( )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天气符号:天气符号有象形意义,如晴天:太阳光芒四射;阴天:只见云却见不到太阳;多云天气:既有云,也会看到太阳;雨天:云的下面有雨滴等。 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什么?白色的浓度与降雨的关系怎样? 卫星云图的定义及作用. 2

答案:A 例2: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昆明四季如春 B.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C. 昨夜西风凋碧树 D. 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解析:本题的四个描述句中的现象有的比较稳定,如昆明的气候四季变化不大;温带每到春天,气温回升,会鲜花盛开,草长莺飞;而每到秋天,则出现秋高气爽,水碧林红的现象;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是短时间内出现的现象。

答案:C 当堂达标:

1. 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 终年炎热干燥

C.昆明四季如春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在下面天气预报符号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

A. B. C. D. 3. “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A.农业生产 B. 人们生活 C. 交通 D. 旅游

4.某一天的温性云图上,广州地区全是灰白色,表示广州地区的天气是( ) A. 晴天 B. 阴天 C. 雨天 D. 大雾

5. 天气预报中说今天有大暴雨到来,你将做的准备首先是( ) A. 防旱 B. 防雨 C. 防风 D. 多穿衣服

6.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_____的影响( )

A. 气压高低 B. 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

7. 2009年5月5日,北京空气质量状况为良,说明空气污染指数是( ) A. 0~50 B. 51~100 C. 101~200 D. 201~300 8.2008年5月12号,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 )

A. 蓝色 B. 白色 C. 绿色 D.红色

巩固拓展:

1. 下列历史典故能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

A. 忘梅止渴 B. 诸葛亮借东风 C.负荆请罪 D.程门立雪

2. 下列说法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①云南四季如春,稍阴如秋,一雨成冬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③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尔”于9月19日晚上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面上生成

④未来的24小时内,本地区有6~7级大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3.下列活动,对空气质量有良好影响的是( )

A. 焚烧生活垃圾 B. 植树造林 C. 城市汽车增多 D. 烧无烟煤取暖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小明每天上学都向正东走去上学,夏天他感到风是从他左边吹来,冬天感到风是从他右边吹来,那么小明住的地方夏季刮____风,冬季刮____风。

5.受大雾天气影响最为突出的产业部门是( )

A. 交通运输业、捕鱼业 B. 房地产业、金融业 C. 水产养殖业、石化 D. 林业、邮电公司

第四篇:3.1 海陆分布 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题:海陆分布 课型:新授

课标要求:

1、能在地图上描述 海陆分布的特点 2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第一节 海陆分布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 教具:多媒体 、世界地图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创境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 (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提出问题: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大洲的知识

板书:

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组织活动

①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平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②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止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4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学生活动

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比例 学生回答

71%为海洋,29%为陆地。概括来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

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3)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 提问:

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 鼓励学生)(水球)

(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问:

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吗?显然不是。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示南北半球图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

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

观察地球仪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书:

二、七大洲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经常听到大洋、大陆、半岛、岛屿、等众多的称谓,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图(用课件展示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和平面轮廓图,两图均标注注记),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

2、我们把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看教材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 ①世界上有哪几大洲? 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③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南、北美洲)

⑤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

(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亚洲、太平洋) ⑦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

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什么?

(南极洲、)

3、有些大洲是相连的,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并把分界线描绘出来。重点指导学生读图3-1-5,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并描绘说明。 学生活动:

通过两图对比,明确其地理意义。

边查图边回答,进一步熟悉巩固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 巩固练习:

绘图:在教材图3-1-8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的名称。 堂达标;

1、P44助学

2、按要求填图

第五篇:9.8 印度(一) 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

第8课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

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板书:第8课

印度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9.27“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9.28“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板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反馈练习]

1.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印度产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 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

3.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的大河是(

) A.印度河 B.恒河 C.雅鲁藏布江 D.布拉马普特拉河 4.印度最主要的地形区是(

) A.德干高原 B.恒河三角洲C.印度河三角洲 D.喜马拉雅山地 5.下列国家中,不是印度邻国的是(

) A.巴基斯坦 B.中国

C.尼泊尔

D.巴勒斯坦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D ※活动与探究

1.借助印度的人口问题,联想我国的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2.借助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国情,试分析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讨论应如何防灾减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物医学工程期末考试下一篇:三网融合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