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3-03-15

第一篇:汽车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汽车金融的概述

2.1 汽车金融的定义

2.2 汽车金融的主体

3.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3.1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历程

3.1.1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3.1.2 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

3.2 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现状

3.2.1 我国汽车金融现阶段的几种模式

4. 我国汽车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问题分析

4.1.1

4.1.2 品种单一,业务单一 融资渠道欠缺

4.1.3 服务网络部健全,服务质量难以控制

4.1.4 个人信用不健全

4.1.5 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4.2 制约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因素分析

4.2.1

4.2.2

4.2.3

4.2.4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优势分析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机会分析 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威胁分析

5. 促进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完善信用体系

5.1.1

5.1.2 个人信用立法 建立失信的惩罚机制

5.2 建立专门的汽车金融机构

5.3 健全汽车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5.4 丰富汽车金融的品种和业务

5.5 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信贷环境

5.5.1 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二篇:2013年中国汽车租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一)中国汽车租赁业存在的问题 1.行业管理滞后,政策法规不完善

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和行规,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一直是制约国内汽车租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而且至今尚未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从1989年我国正式开展汽车租赁业务以来,先后有两个国家级的汽车租赁管理办法颁布:一个是1997年内贸部颁发的《汽车租赁试点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另一个是1998年交通部和计委联合颁发的《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两个管理办法未能很好地进行衔接。后由于内贸部不久被撤消,全国各地迄今沿用的基本是交通部1998年颁布的《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由于历史的局限性,1998年交通部的《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未能就汽车租赁业的性质进行很科学的界定,各地会对汽车租赁作出不同的理解,有的与出租车同类管理,有的与长途客运同类管理,还有的由货运部门管理。由于管理部门的混乱,社会上就出现了黑车无证运营扰乱市场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组织,各汽车租赁公司隶属的归口管理部门不一致,造成各汽车租赁公司在价格制定、汽车保险、风险承担合理性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直接导致行业管理滞后,市场不稳定。

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使诸如车辆的异地运营、汽车租赁联网运营等模式难以实际操作,而且对与因交通、车辆报损或承租人肇事逃逸造 1

成的损失补偿处理等问题无明确规定,加上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汽车购买时和道路运输经营管理上采取的种种限制性措施,使汽车租赁企业即使在市场需求看好的条件下也无法真正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标。

法制建设和其他配套政策滞后,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汽车租赁业的发展。一旦承租双方发生纠纷,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可依,法院一般都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调解,结果造成租赁公司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当承租人发生交通违章或事故时,公安部门交通部门处理只认车主,而租赁公司索赔相当困难,致使其经营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加大。

2、缺乏国内健全的信用评估和咨询体系

由于国内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等级评估和鉴别体系,用户信用状态的不明,造成汽车租赁企业在汽车租赁业务中为避免风险,要求承租人需提供担保、巨额押金,并办理非常繁琐的手续,这与国外汽车租赁业形成鲜明地对照。对租车对象的限制,人为阻碍了汽车租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当前,国内整个汽车租赁行业的骗租率仍在6%左右。

3、缺乏相关上、下游行业的配套支持

由于国内汽车租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因而难以通过规模优势与汽车制造厂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象上海安吉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的汽车保有量仅为千辆,北京今日新概念的汽车保有量也不过有2千辆,仅依这样的保有量规模目前难以与汽车制造厂商形成紧密的互惠合作关系),国内汽车价格的逐年下降和价格折让的混乱加大了汽车

2

租赁企业的经营风险,加之没有相应的车辆回购制度,以及租赁车辆的批量更新中存在的上牌等问题阻碍了汽车租赁业的发展。

另外,由于我国的汽车融资信贷业务也刚处于起步阶段,造成租赁车辆购买和更新时企业的资金压力过于沉重,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资金的缺乏也使租赁企业在租赁用车的型号选择、价格以及便利性等方面无法满足客户需要;而保险机制和险种的不健全,在诸如降低车辆盗骗等风险方面,也使汽车租赁业难以得到其有效的支持。国内亟待规范的二手车市场更难以满足汽车租赁企业对车辆更新的处置需求,由于国内对于旧车交易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政策规范,旧车买卖的混乱和“暗箱操作”给租赁车辆的批量更新带来很大困难,制约了国内汽车租赁业的规模扩张。

4、缺乏全国性的网络建设和区域性的特许连锁经营模式

目前,由于政策对租赁汽车异地运营的限制,致使汽车租赁的网络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现在网络化的发展还多局限在本地和区域性的网络化,以及外地的特许连锁经营上,真正的异地还车及当地运营还未开展。 网络化能够很大地促进规模化,而规模化及网络化对于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品牌的广告成本,以及形成管理共享,车辆资源共享,客户资源共享等都大有益处。由于缺乏全国性的连锁经营网络,使之对于租赁业务拓展,客户使用范围等都造成了极大的限制,汽车租赁公司缺乏抗市场风险、降成本,与国际汽车租赁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 我国汽车租赁行业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即利用经营资质国家化和运营资质地方化之间的矛盾,设置各种壁垒,限制外地企业进入当地汽车租赁市场。当前

3

比较突出的矛盾是作为总部的母公司获取了经营资质,并被授权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连锁经营,而其地方自营分支机构却无法取得本地运营的资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各地方对一个行业不同的认识所造成的,这种地方差异是连锁企业在各地提供标准化连锁服务的最大的障碍。

5、企业税费负担沉重,缺乏必要的税收扶植政策

由于我国对汽车购买采取高税费的限制政策,特别是针对轿车产品的10%车购税,使目前更新车辆周期在1~2年的国内汽车租赁企业难以承受;而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征收的养路费、营业税(目前北京地区的计税标准是5.5%,对应的出租车行业为3%,租赁营业税起征额6000元,外地营业税有的实行总额承包制)、机动车辆管理费、保险费等;在使用环节,还有年检、季检费、工商管理费等多种费用,都使本已微利的国内汽车租赁业难以承担。由于汽车在中国尚属于奢侈品,针对汽车征收的各种税费还非常高。这就造成了目前汽车租赁价格昂贵,基本维持在每月4000至5000元人民币之间。事实上在美国,与中国租赁市场通行规格的汽车——比如富康、桑塔纳的规格——其租赁一般价格是每周89至150美元。经过计算可以发现在中国租车还略高于在美国,而享受的服务、使用的车型却是天壤之别。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价格还高于目前以分期付款方式购车的月付款(富康自由人月付仅3000元)。

而世界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为扶植汽车租赁业发展,纷纷出台了在车辆购买时减轻税收负担(减免范围为4.2%~6%)、成本计算方法的变化(加速折旧,汽车产品采取3年折旧办法)、贷款优惠(对项目贷款的40%~60%采取低息贷款)等各种措施,加速汽车租赁业务的

4

发展。

6、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当前,绝大部分汽车租赁企业没有自己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的企业甚至根本没有规章制度,纯粹是一种随意的人治管理。

7、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大多数汽车租赁公司经营主体分散,这些中小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不惜以低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展开价格战,致使行业难以发展,形不成规模效应,有些企业的利润率甚至出现负数。

8、我国租赁车辆保险存在的问题

(1)保险份额小,情况多样,研究不充分。

同我国租赁车辆发展一样,目前租赁车辆保险占整个机动车保险份额较小,汽车租赁只是在沿海及大型城市中开展,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并没有引起各家保险公司的充分重视。

(2)没有专门的条款,没有根据不同的租赁方式和目的细分。

从险种开发上,各家保险公司并没有根据该行业的特点开发相应的险种,而只是简单地将其并入营业性条款。在租赁车辆中从租赁时间上有长租、短租之分;从使用要求上有用于业务经营、自用之分。因此同是租赁车辆,也因不同的租用目的和时间将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并且在营业性条款中有些条款并不适用于租赁车辆,例如:有些公司的条款中列明对多次出险营业车辆在第二次出险后要增加免赔率,而租赁车辆第二次出险的车辆租赁人和第一次出险的租赁人所承担的自负金额将有所不同。

5

(3)风险大、费率水平高。

从实际经营结果上看,租赁车辆的索赔率较高。在保险费率上,租赁车辆的费率在营业性用车中的费率要高于出租单位、城市公交、公路客运等车辆的费率。

(4)对租赁公司没有开展保证保险业务

97年保险公司曾经开办了对售车单位的《机动车辆分期付款售车保证保险》,被保险人为分期付款售车人,当购车人在一定时间内为履行还款义务时,保险公司将进行赔付。后因此种保险风险过大而停办。 2000年左右各家保险公司推出了《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保险对象为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

租赁公司在开展业务之时,采用银行贷款购买车辆,此种方式购车的目的不是消费,严格讲不能采用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因此目前还没有针对生产性用途的保证保险。

(5)保险与租赁缺乏行业层面的沟通与合作

9、我国汽车租赁业经营忙闲不均

日常大量汽车闲置,而周末及长假期间,汽车被抢租一空,供不应求。另外,汽车租赁市场的季节性特征也较为明显,每年的“十一”长假之后至来年的3月,中间春节除外,基本为淡季。冷热不均的阶段性消费自然使汽车租赁公司不敢大量购置汽车。

10、提供驾驶服务是目前社会的普遍需求

按照原来的规定,汽车租赁不允许提供驾驶服务,但人们向租赁公司要求提供驾驶服务是目前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由此产生矛盾。租赁车

6

辆提供驾驶服务与出租汽车还应有所区分,目前尚无明确区分。

(二)中国汽车租赁业发展对策

1、改变目标客户群。目前,国内的汽车积赁公司大都只着眼于本地客户,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客户会逐渐退租自购车辆,于是租赁公司的利润缩水也就在情理之中。

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开发异地客户,使之成为主流,将是以后的一个利润增长点。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那些工作地点不单一,并与家庭分隔两地的商务人群正在不断扩大,他们一般在工作时间来到当地。如果他们能很方便租到车,肯定会养成一种租车习惯,毕竟自驾车比乘坐出租车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2、实施多元化经营。原来汽车租赁业的各种税费、保险,以及平时对汽车的保养、维修、人员开支等费用本来就很高,再加上目前中低档车纷纷降价,消费者买车欲望高涨,车辆租赁率急剧下降,使汽车租赁业的利润大幅缩水,许多公司面临生存困难。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从多元化经营入手,就是不但从事汽车租赁业务,还从事新、旧车的销售服务。

同时租赁公司还可以给客户提供一种可逆性的汽车消费方式。传统的经销商在把车销售给客户后,如果客户不喜欢也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消化。但如果从租赁公司购买后,客户不喜欢则可委托租赁公司把车租出去再换一辆车,变不可逆消费方式为可逆消费。目前新车型的推出速度比较快,价格不断下降,令许多消费者购车时比较犹豫,但如果有一个很容易换购方式,对于客户买车将是一个促进。

第三篇:浅议高速公路汽车火灾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一支新兴力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标志。然而伴随着高速公路覆盖面的扩大和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火灾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给消防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本文将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对高速公路汽车火灾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高速公路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高速公路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机动车在行驶中,因驾驶员违章驾驶造成车辆碰撞、刮擦、翻覆直接导致燃烧;二是机动车因电气、供油系统或其它故障引发火灾;三是司乘人员在车内使用明火不慎或违法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引发的火灾;四是运载的货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自燃;五是车辆长时间行驶,引起发动机超负荷运转,使发动机温度剧升,引燃滴漏在外壳的机油而发生火灾。

二、高速公路汽车火灾调查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保护难度大。高速公路火灾扑灭以后,火灾调查人员需要保护现场进行现场勘察,提取证据,而为了保持交通畅通,又必须及时清理火场,拖走事故车辆及货物,二者之间的客观矛盾导致火灾调查当中现场保护环节形同虚设,这给消防机构准确查明火灾原因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调查取证难度大。一是由于高速公路车辆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高速公路火灾的直接目击证人一般仅限于起火车辆自身的司乘人员,如果对方在作笔录的时候推脱责任,含糊其辞,甚至捏造伪证,瞒天过海,必然会增加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的难度;二是车辆被拖走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使部分物证遭到破坏,有的车辆甚至会身首异处,车头车厢被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部门,给消防机构调查取证带来了困难。

(三)损失统计难度大。《消防法》赋予了消防机构认定火因、核定损失、查明责任等职责,但是在高速公路火灾损失的核定中一是消防机构对车辆自身烧损程度的核定和对车辆所载货物的损失核定在多数情况下因程序复杂而缺乏准确性;二是火灾造成的路面、防护拦烧损等直接损失的统计是否属于消防机构统计,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能否单方面核定损失,进行罚款或向车主索要赔偿;三是火灾所引起的交通阻塞等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无法进行估量。

(四)责任认定难度大。一是公安部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交通事故所引起的火灾不属于火灾统计范畴,应按交通事故进行统计,那么消防机构有没有必要出具《火灾原因认定书》;二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车辆自身性能问题引发火灾,责任由谁来负;三是因车辆超载、带病上路、套牌车辆或未经年检超期服役的车辆上路发生火灾,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或交管部门是否应负有一定的间接责任。

三、对高速公路汽车火灾调查的几点思考

(一)应进一步明确交警和消防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火灾中的职责。关于对交通事故火灾如何进行统计的问题,公安部公交管[1998]249号文件已作了明确答复,即交通事故火灾按交通事故进行统计,但是交警和消防部门对于处理交通事故火灾中的职责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建议进一步明确交警和消防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火灾中的职责,可制定具体的办事执法指南。

(二)高速公路火灾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是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对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高度重视。高速公路火灾发生以后,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开展现场勘察,根据火灾残留物,燃烧痕迹等来确定起火部位,围绕起火部位发现和提取火灾痕迹物证,分析火灾原因,确定事故性质,为处理火灾事故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二是对火灾原始现场的保护要迅速。火灾现场勘查是火调工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火灾现场必须是真实的原始现场。首先,灭火人员在扑救过程中要提高对现场保护的意识,讲究科学实效,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破坏。火灾扑灭以后,如果火调人员还没有及时赶到现场,指挥员要向交警部门、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和受灾方讲明现场保护的政策和要求,督促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火调人员到达前不得破坏现场。其次,灭火、火调人员要加强密切配合,不能单独行事,确保火灾现场的保护真正得到落实。

三是要迅速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及时制作笔录材料。笔录材料是确定火灾原因,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相关人员的客观反映可以帮助火调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勘察,有时可以直接提供出起火部位等重要信息。但是一些当事人出于种种原因,害怕承担责任或过多地考虑财产赔偿、保险理赔等因素不讲真情、隐瞒事实推卸责任甚至互相串供等给火灾原因和责任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火调人员务必在第一时间询问当事人、知情人,不给他们留下思考的余地,不给相关人员提供串供机会,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在询问当中,询问人还应注意询问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笔录的质量和作为证据的价值。

四是要迅速收集现场物证。火灾原因认定不只是需要人证,事实上火灾现场中的一些证据对火灾原因的认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公路火灾现场难以进行长时间的保护,这就要求火调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收集分析有关证据,必要时应及时送有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以取得第一手证据资料。证据的收集必须要有针对性,科学、快速、准确,火调人员不可盲目收集或者存在打“持久战”的思想。

五是要变被动为主动,客观、科学地核定火灾损失。目前,火灾调查人员重视原因、责任认定,忽视火灾损失核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方面由于火灾损失核定的专业性比较强,难以在第一时间对火灾损失进行核定,客观上影响了损失核定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受灾方在火灾发生以后,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少报或多报一些损失,如果火灾调查人员对损失核定工作不够重视,等到火灾原因认定结束以后,再来依靠受灾方提供的数据进行直接认定,那么所核定出来的损失缺乏准确性和说服力。

笔者认为要做到客观科学地核定火灾损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各级火灾调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火灾损失核定工作的重要性,以对党和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火灾损失核定工作,决不能仅仅从老百姓不闹事,为当地政府减轻责任和压力的角度出发,进行虚报谎报,草率应付。

2、火灾调查人员应加强对损失核定工作的学习和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迅速地核定火灾损失。

3、对于车上所载货物的损失核定,应要求受灾方出具供货单、运输合同等材料,及时与供货方或厂家联系,主动做好损失核定工作。

4、笔者认为委托较为专业的中介机构核定火灾损失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目前全国范围内也有不少先例,但这种做法缺少法律依据,建议在《消防法》中增加相关条文。

第四篇:宿舍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通过这几个月我的观察,发现在宿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不按时作息。上网、大扑克下棋、玩游戏机的现象屡屡发生,缺乏充足的睡眠保障,影响学生白天上课时的精力集中和学习效率

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乱泼脏水,多人共用一套餐具吃饭,乱用别人被褥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传染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缺乏必要的约束激励机制。学生在宿舍里懒散成性,不愿打扫公共卫生;拉帮结派,欺负小同学;顺手牵羊,偷拿别人东西等等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比较严重。

种种问题的发生,败坏了校风、校纪,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加大了政教处、班主任的管理难度,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做法

热爱学生,做好服务。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到了日常宿舍管理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莫怪人心冷,将心来比心,当你把一颗火热的心捧给学生的时候,你才能获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有同学生病了,捧上一杯热水;天冷了,提醒同学们夜里上厕所要穿好;大冷天学生在宿舍里洗头,提醒一句别感冒了;下雪了,亲自拿扫帚把积雪清扫干净;同学们遇到困难了,及时帮一吧。从与同学们密切相关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近了,宿舍管理员的工作也就好作了。

严格纪律,规范管理。从前,学生晚上偷偷溜出去上网吧的比较多,学校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新的岗位需要新的知识,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好新问题。工作间隙多看几篇管理方面的文章,多学习一些高中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态变化。

第五篇: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过于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忽略精神内涵。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有些企业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拼搏”等,企业文化、“口号化”,或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等等,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表层的精神。第二,充分利用积极的社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第三,提高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必须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和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第四,提升企业文化中的

公益思想。笔者在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美国哈佛大学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企业文化由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企业环境,这是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的因素;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构成的核心因素;英雄人物,他们将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为员工提供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即企业的日常惯例和常规,向员工们表明了所期望他们的行为模式;文化网络,即企业内部主要的“非正式”的联系手段,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运载媒介”西方学者们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

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形式。对企业的价值与理念缺乏有效的认识的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不能形成文化长久推动力。第三,企业的建设脱离企业实际管理,不少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而与企业现实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相对偏颇。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现实管理。第四,过于迷信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作用。如有企业家喜欢孔子、老子、荀子、曾国藩等思想来管理企业,直接简单应用于企业,出现种种不适当。应该讲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直接应用不妥,因为环境毕竟发生了很大变化,况且现在研究这方面的专家还较少,研究的成果多处于不成熟阶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汽车销售主管述职报告下一篇: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