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

2022-09-17

1 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

1.1 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学生的活动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及其能力的培养。但是, 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材内容, 关注自己教学的习惯性, 忽略了知识间的联系, 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效果。

1.2 片面强调小组活动, 忽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 因而很多教师越来越多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并片面的认为这种方式使用的越多越好。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这确实改变了原来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然而表面上的热闹非凡, 无法掩盖其本身存在的诸如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小组的划分及组内合作、教师必要的成熟的理性指导、课堂秩序的掌控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含糊不清, 没有条理, 难以发挥小组合作真正的效果。

1.3 滥用提问式代替启发式, 混淆提问和启发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遵从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灵活采用多种方式, 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他们积极有效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但是, 有些教师混淆了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 想当然地以为提问就是启发, 多处设问。在这种情况下问题设计往往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提问时机把握不准, 提问对象无针对性, 对重点的点拨与讲解无从谈起。

1.4 随意创设教学情境, 无法凸显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在于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索。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脱离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无法有效地完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甚至还将误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 阻碍了他们探求新知的热情。

1.5 错误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少讲少练替代精讲精练

新课程标准主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能力, 为此教师要精讲精练。但是, 在实际运作中, 很多教师错误地以为“精讲”等同于“少讲”, “精炼”等同于“少练”, 将二者混为一谈, 陷入“少讲少练”的误区。教师错误的理解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 讲得少甚至不敢讲, 给学生过多的自由活动时间, 让学生自己探究, 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不到合理的引导, 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对知识掌握不系统, 学习质量难以保证。

1.6 过于追求多媒体的作用,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化教学活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理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但是, 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也会对教学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阶段的特殊性, 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课件鲜艳的色彩和好玩的动画, 无心听讲, 无法掌握课堂知识;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效果, 而多媒体的展示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 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 变成了置身事外的观众。此外, 适当的板书也不可忽略。例如数学学科教学中解题步骤、绘图方法、论证过程都需要通过板书来示范, 多媒体的一步到位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7 单纯注重教法, 缺乏学法指导和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仍有部分教师受传统习惯的影响, 只注重教法的技巧, 对学生如何去学却缺乏必要的引导。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态度刻苦认真, 然而, 对教师所讲知识无法领会贯通, 思维僵化、思路狭窄, 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

2 走出教学误区的对策

(1) 教师要剔除旧的教学观念, 做好多方面课前准备, 不仅关注教学内容,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建立。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深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力求使合作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成效显著。

(2) 创设情境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 真正做到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通过教师妙趣横生的语言和动作, 创设出内容丰富多彩、情节生动有趣、逻辑科学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帮助学生产生强烈要求进入学习状态迫切感。

(3) 多媒体课件主要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设计制作课件。课件的内容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切实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多媒体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教法和学法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关键因素, 是连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师的教法服务于学生的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兴趣倾向、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存在差异, 教师要根据这些差异来合理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建立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5)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以数学为例, 对于一些事实性的知识, 教师的讲解要全面透彻、点评得当、适当设问, 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片面追求以学生为主体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给教师在课堂上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误区, 但是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探索研究, 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 通过交流, 取长补短, 不断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 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们的课程改革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摘要:自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逐渐在教学中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学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体, 真正实现了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仍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在思想和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 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 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存在误区, 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误区,对策

参考文献

[1] 田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J].甘肃教育, 2005 (Z2) .

[2] 迎春.浅谈新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误区”[J].西藏科技, 2007 (6) .

[3] 王泽华.在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应避免走入误区[J].考试周刊, 2008 (49) .

[4] 张芳草.课堂教学的误区与反思[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6 (3) .

[5] 侯玉海.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误区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 2006 (29) .

[6] 马君娟.问题何在, 对策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名回答的误区与反思[J].网络科技时代, 2007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形势下经管类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下一篇:试论公路桥梁工程中对预制梁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