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与感悟论文

2022-12-27

一、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实践

现当代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 带给我很多感悟, 在近几年的创作实践中, 从而使我有了更丰富的变化。

中国画被约定成俗地分为“写意画”与“工笔画”, 处于学院中的我, 主要还是以工笔人物作为创作取向, 但有时, 洒脱的情感表达不出来, 也会画一些小写意来抒发情感, 漫游于两者之间, 托物言志是秉承传统的相通之处, 表达的是心灵情感、个性品质与内在精神, 亦“工”亦“意”也一直是我向要寻找的。

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 时间不停的流逝, 随着学识的丰富与阅读量的增长, 对造型意义上的理解与感悟, 都有了不同的体会。这几年的创作实践中, 涉及众多绘画题材, 从传统人物画、民族风情画到现代女性人物画, 每一个题材的选择初期, 我总会沉浸一段时间, 然后是一段时间后, 对于原来的题材又有了新的感悟与向往, 这也许是脑海中飘过的一刹那想法, 虽然题材又回到了原点, 却又是一幅截然不同的作品。每个不同阶段的创作都是我的主观情感接二连三的爆发, 个人情感又随着我创作技法的提高, 更完善的表达出来。

二、工笔人物的创作与人物造型的感悟

处于学院的氛围中, 很多时间有模特儿写生的机会, 过程是很有趣儿的, 构图推敲的过程起起伏伏, 捉摸不定, 最终要将人物舒服的放在纸张中, 色彩则是随着主观情感漫游在画面当中。我的人体作品《幻》中, 粉紫色的色调代表着那个时刻拥有浑浊思绪的我, 沉浸在如梦如幻的情境中, 梳理不清又无法自拔;有时用这种强烈的高纯度、高明度的颜色处于作品之中, 回味时, 又是那样的含糊其辞, 所以整个画面就是模糊朦胧的, 就像当时的精神世界, 已经是梳理不清了。

另一幅作品《初静》中, 画面中的线条, 参考了徐华翎《香》中的用线, 线条的层层叠叠, 起起伏伏都通过虚实关系穿插在画面之中, 这种装饰性的线条, 能更加完善的塑造出人物造型的关系与层次。

但在创作《江南旧梦》时, 由于作品篇幅较大, 为了更好地承载“意”, 突破画面表现方法和手段, 于是借古代人物形象、古代道具和古代采茶过程, 来表现中国人物画的渊源, 困难便接二连三的蜂拥而至, 交错、借鉴、尝试, 推敲, 这也使《江南旧梦》的创作充满了不稳定因素。相比一开始的单一人物创作与四平八稳的构图, 这幅《江南旧梦》的画面更加复杂多变, 使我举棋不定, 不仅要创造有趣味、有美感的灵魂形象, 色彩还要渲染的更倾向于那种“古雅”。亦“工”亦“意”的涂抹、编织、描绘, 在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民族绘画的笔墨规范之间遨游, 尝试传达出古老中国在文明传统积淀下既华丽又沧桑的历史感。

当这次毕业创作重新碰撞“古雅”的创作时, 更确定了我对主体人物的意向造型的创作方法, 构图也更加丰富多彩, 色彩也更加具有层次感。更加得以深切关注、深入描写人物内在美感韵味。画面朦胧, 不再是单一的人物形象。纹样图案的丰富、颜色的保满生动, 陈设布局的和谐、大自然瞬息变化所给予的自我视觉感受, 以富有生机的灵魂、淡雅的着色而自然体现在这幅作品之中。人物造型透露着现代人的气质, 但又与现实保持着距离, 给人以高雅, 神秘又绚烂的感同身受。鲜艳褪去后又回归朦胧、单纯、柔美的色彩表现。随着时间和距离的阻隔, 最初的感动、震撼已渐渐淡去, 完善作品还未带给我真正的触动, 当初的单纯画面使人流连忘返, 创作的快乐与满足在于反腐推敲、失而复得、思考与实践的碰撞, 思想与技法的结合, 都在这次异常困难的体验之旅中找到了答案。过程总是依照着传统之上在小心翼翼的探索, 传统是创作的根基, 借鉴与吸收西方绘画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 丰富了自己的画面, 充斥着感官色彩, 这就是一种创造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的综合实验过程。

三、以色造型中对传统和现代的再认识

翻阅过往中国人物画的设色, 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古代的单一颜色天然材料直接的平涂, 到透明的植物性颜料、由纯色单用到水石调用、以及各种颜色的复合性使用, 平涂到晕染的用色技法, 都表现了人物画造型上的不同质感

在我的《初静》、《情境》、《情愫》、《江南旧梦》、《真水无香》等等作品中, 都描绘着当代女性最具灵性、富有情致、自然舒适、拥有韵味的瞬间。传统的东西似乎在画面当中减弱了, 反而增加了具有现代感的造型、色彩。语言表现的更加丰富多彩、处理画面与构图的运用更加自由。所有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观念和技法都与我寸步不离。但在我的意识中, 传统与现代孰轻孰重已不再是难以取舍的选择题, 这也许是件好事。我们置身于这当下的社会中, 时代给予我们新的创作理念、审美取向与艺术语言。我们不会再穿越到古代的创作氛围中去, 但仍要牢记, 传统是根, 新的观念、新的技法可用来丰富创作之路, 因此我们还仍需坚持“借古以开今”的创作理念。

当代实践者不必否定、告别自己的传统, 而是顺乎时势, 守望遮挡风雨的精神居所, 注定要依借着融合、交汇国际文化, 依借着运用多样化的材料和手法, 激发出“当随时代”的多元形式面貌, 与人生相磨砺, 相成全, 相照亮, 让悠远的精神意蕴凭精彩纷呈的艺术新创继续得以散发和弘扬。

摘要:根据作画时互不相类的创作者的气质、情绪与题材、造型、色彩和载体的汇合融贯, 自然而然就有了各种类型、各种形貌的美之生成。以无可替代的唯一形式承载了处于其时、处于其地的我对美的独特体验和有限凸显。

关键词:工笔人物,艺术语言,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4页.

[2] 张映辉.《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画境与现当代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158.

[3] 见谷流、鹏飞.林风眠《什么是我们的坦途》《林风眠谈艺录》.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150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下一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