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练习

2023-02-06

第一篇: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练习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 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

(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 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短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1)诗的首句中“千里秋”三字用语奇绝,请赏析其妙处。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

(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 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楚客: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 简要分析诗的颔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尾联中的“坐待成林日”,是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 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 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

(1) 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 (2) 诗歌的前三联极写夜宴之华丽,尾联却用了一个“愁”字,这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 这首词上阕画线句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2) 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词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你怎么看?为什么?请联系全词加以说明。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 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1095)谪官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1098)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1100)放还,先后在蜀六年。②滟预关:滟滪滩。③湘娥: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成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④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

(1)前一首诗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

(2)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明]汤胤绩

燕垒雏空日正长,外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

【注】 燕垒:燕窠。雏空:谓乳燕已经长成,飞离燕窠。鱼梁:鱼床。懒衣裳:谓时已天暖,无须多添衣裳。

(1)古人作诗填词,常常一字见新,全篇为之生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拥”字的妙处。 (2)词作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2)诗的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以怎样的哲理启示?

③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明]陶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 江州即今江西九江,陶安是元末明初诗人。

(1)“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怎么看?

(2)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赏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5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①忿:不满,恼怒。

(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6

1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4分)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诗中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分)

7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4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4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4分)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第二联中的“钟”与 “割”字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②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 ①荆:是今天湖北省。②吴:是今天江浙一带。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3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己亥岁感事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注释】①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1)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3分)

(2)诗的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概括有力,字字千钧,令人感动,成为警世名句,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3分)

9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灞上秋居

马戴

①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②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原:即灞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②致此身:这里指身体为国家效力。 (1)本诗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一种孤独的心情,请具体阐释诗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4分)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2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10

2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2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答: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分)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日 怅 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11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①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分)

(2)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4分)

3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4分)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①第二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庐山夜色的?这样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②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概括。(4分)

3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3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送人之松江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分)

(2)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表现离愁的。(4分)

3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

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2)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14

3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 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诗中的“共”和“乱”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

3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①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①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分)

(2)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4分)

第二篇:高中语文诗歌白描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及练习

高中语文诗歌白描手法赏析难

点讲解及练习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

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

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

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四、古代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16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虚实、比喻、夸张、象征、衬托、拟人、用典等方面在分析手法的典型特征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限丰富的想像空间及其它们跟作者情感的契合点。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

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送人 □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 1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2从下片“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可以看出。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 雨 □ 宋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

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案】 1此诗前两

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抒发惊异之情作铺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采用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诗人雨前心旷神怡、雨中喜雨、雨后“奇”雨之情。 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调笑令 □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析】 戴诗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答案】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①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

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甘草子 □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乱洒衰荷”中的“乱”字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说“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别开生面写出了新意。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从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些具体意象入手②立足全篇整合信息对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有一个宏观把握③体味意境梳理意象在画面与氛围中体会主要意象的意义④联系作者的身世、阅历与志趣情操体味诗句表达的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闲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 1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 2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 【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

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孤山① □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析】 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时途经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的小孤山所作借景抒情寄托胸臆。前四句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及其遮挡狂澜的作用。后四句借以抒怀抒自己虽处在末世身为孤臣也要英勇杀敌争取取得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 【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禹 庙① □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②疏凿控三巴③。【注】 ①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禹庙。②四载传说大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木累合称“四载”。③三巴指四川的巴郡、巴东、巴西。 1这首诗前四句中的景与情各有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诗用了“春秋笔法”有借古讽今之意试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十分荒凉的禹庙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治水英雄的歌颂之情情绪昂扬豪迈。2分 2禹庙的山“空”庭“荒”正是当时唐代社会的写照。1分诗人借大禹治水这一神话传说暗讽了当时祸国殃民的昏庸统治者而寄希望于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希望他能发扬大禹“乘四载”“控三巴”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把国家治理好。3分 【赏析】 这首诗重点在于歌颂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希望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发扬大禹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首联开门见山写禹庙的森然、肃然之貌颔联写庙内之景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颈联写庙外之景画面壮观透出无限的力与美尾联意蕴含蓄流露出敬佩之情。抑扬

相衬手法的使用将荒凉之景与昂扬豪迈之情统一了起来。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夜追凉 □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 1“静中生凉”

是本诗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而用“不是风”三字精妙点出。既然不是风那么“微凉”从何而来呢结合前面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等意象可知所谓“微凉”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罢了。这样表达增加了诗歌的曲折意味。 2①这一句运用了白描、衬托的手法以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树荫密密竹林深深虫鸣唧唧的夏夜图。竹深林密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虫鸣更见其静谧。②与下句形成因果关系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为突出静中生凉的主旨作铺垫。 【赏析】 本诗的突出之处在于撇开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色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这一切很好地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诗人置身其中凉意顿生所以结句才会引出“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石遗室诗话》中说“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这正是杨万里诗歌的特点超出习惯性思维方式巧妙地表达出静中生凉的旨趣。

第三篇:语文诗歌赏析练习

高考十首诗歌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 ①鄜(Fū)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鬟发。③清辉: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 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春 阴 朱 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 ①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答: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第 1 页 共 5 页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只用一“重”字绾结。这样的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请指出“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这首诗的前六句使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

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问题。 雨雪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上 邪 《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第 2 页 共 5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中的“我”希望“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却又从反面立誓,开列了“与君绝”的条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1》“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 三 闾 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 三闾大夫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 说说“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两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诗歌 ,完成下列各题。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第 3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1.【答案】

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借用“月亮”意象至少有三个作用:①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②颈联通过对月下妻子的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③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造出很大的想象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答案】

①写景观察角度多变,极有层次感。首句写近景,次句写远景,由近及远。下阕由上阕的陆上写到水上,再由地面写到天上,由下及上。

②善于抓住秋天景物的特征来写。如选取木芙蓉、黄菊两花争香斗艳表现“重阳”到的季节特征;写树,选“红树”来写;写流水,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既写出秋天时令之特色,又写出秋令中景色之特征。

③写景注意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官,注意色、声、味的结合。如红叶间黄,浓淡相间;花之香味,雁之鸣叫等。

3.【答案】

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答案】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

一、二句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惨淡。

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答案】

重叠使用四个“行”字,极言行程之远,兼有分离长久之意。用复沓重叠的声调、弛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感情的沉重感,使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 【答案】

“老”和“晚”。“老”并非只言年龄,更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身心憔悴、精神衰老之感;“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已逝、红颜已老的迟暮之感。

5【答案】

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日”“月”“风”“夜”这些意象,它们富有意味,一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二是写天气的变化四时的更替,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作者“不眠”的凄寒心境。

【答案】 总结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7【答案】诗歌以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的口吻写成,但这个女子却没有通常诗人所描绘的羞涩和含蓄,她是一个对爱情大胆而执着,爱情誓言惊天动地,热情奔放,无所顾忌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爱。

【答案】正面立誓“长命无绝衰”,已说到了极点,但作者仍觉意犹未尽,思路一转,又从反面竭力诉说,说是“乃敢与君绝”,其实仍是“长命无绝衰”,甚至要胜过“长命无绝衰”。山陵坚定不移,江水源远流长,冬雪夏雷是天道自然,天高地厚永存不变,只要这些不变两人就永远长相厮守,感情可以跨越时空,直到宇宙万物不复存在,天道发生逆转。此番誓言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跃然纸上。

第 4 页 共 5 页 8【答案】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明快动人)的景象。

【答案】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人生苦短,别离多、相聚少,世事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风景古来依旧,人生聊聊百年,感叹人生的渺小,自然的伟大。

9.【答案】“秋风”点明季节,“日暮”点明时间,“枫树林”加上“萧萧”叠词修饰,两句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答案】诗眼是“怨”字。“怨”紧承上句,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字领起后句,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浓郁的“怨情”。“怨”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展现出屈原的哀怨形象,流露出作者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

10【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比喻: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用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庭昌盛,表达了姑娘对婚姻生活的憧憬和人们对她的祝愿和赞美。

第 5 页 共 5 页

第四篇: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采桑子 重阳》中暗示革命前景的诗句是

3我打江南走过

东风不来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唯君图之。 子犯请击之 吾其还也。

5、吾妻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6、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令初下 无可进者。

7、父母之爱子, 媪之送燕后也, 亦哀之矣。

8、位尊而无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9、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层层的叶子中间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微风过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上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

第五篇: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

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

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言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 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

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张唐辞.

曰辞:言辞B、燕者必径于赵.

径:通“经”,经过C、武安君难.

之难:责难

D、府具币.

币:钱财;财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 君其.

试臣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 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C 请因.

孺子而行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请为.

张唐先报赵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甘罗自负自荐,承担重任的一组是 ()① 臣行之;

② 君其试臣;

③ 自请张卿相燕;④ 请为张唐先报赵; ⑤ 请归燕太子 A、① ② ③B、① ② ④ C、② ④ ⑤D、③ ④ 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甘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少年,身为秦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

的甘罗胸有成竹,毛遂自荐,完成任务。

B、甘罗不但以寥寥数语说服了张唐,而且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不用兵刃相见,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广河间”的目的。

C、甘罗给张唐进言,以应侯比文信侯,

以武安君比张唐,比况对象身份相近,事理类似,因而很有说服力。 D、甘罗见赵王,先谈燕太子入秦等事,说明了秦燕不相欺赵危的事实真相,是真心为赵国着想,因而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参考答案

(9)

1、A(辞:推辞)

2、C(因:介词,通过。A 其:副词,还是,表祈使;副词,难道,表反问。B 而:连词,可是,表转折;连词,而且,表递进。D 为:介词,替;介词,对)

3、B(③ 句“自请张卿相燕”的人是文信侯,而不是甘罗。⑤ 请归燕太子“是甘罗同赵王讲条件时给赵王所许的愿”,与题干所言“自负自荐,承担重任”不是一回事。)

4、D(甘罗作为秦国使臣,一心只想侵占他国领土,绝无真心为赵国着想。) 附:译文

文信侯想进攻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于是派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历时三年,就使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了人质。文信侯又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计划与燕国共同讨伐赵国,以扩展河间的地盘。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定要经过赵国,赵人捉到我时,可以得到一百里的封地。”文信侯离开张唐后很不高兴。少庶子甘罗说:“君侯为何这般不高兴?”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只用了三年,燕太子丹就已经到我们手里做了人质。如今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去做相国,可是他不肯去。”甘罗说:“我能让他去。”文信侯喝斥他走开说:“我亲自让他去都不答应,你怎么能让他去呢?”甘罗说:“项橐长到七岁就能做孔子的老师,今天我已经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凭什么声色俱厉地喝叱我呢?”

甘罗见到张唐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相比谁更大?”张唐说:“武安君战胜攻取,

不计其数;攻城占县也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当然不如武安君。”甘罗说:“您的确知道功劳不如武安君吗?”张唐说:“知道。”甘罗问:“应侯在秦国用事时,与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权?”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甘罗说:“过去应侯想讨伐赵国,武安君反对他,在离咸阳七里的地方,应侯把他绞死了。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任相国,您却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将死在何处!”张唐说:“请允许我通过您的帮助再到燕国去!”甘罗于是命令仓库里准备车子,马厩里准备马匹,府库里准备财货,张唐已经启程好几天了。甘罗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兵车,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

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到郊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听说燕太子丹已经到了秦国吗?”赵王说:“听说过。”甘罗又说:“听说张唐要做燕国的相国,是吗?”赵王说:“听说过。”甘罗说:“燕太子到秦国做人质这件事,说明燕国不会欺骗秦国;张唐做燕相国这件事,说明秦国也不想欺压燕国。秦、燕两国不互相欺诈,而攻打赵国,那么赵国就危险了。秦、燕两国之所以不想相互欺诈,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通过攻打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归还燕太子,再反过来帮助强大的赵国去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割出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秦国送回了燕太子丹。于是赵国进攻燕国,夺得了上谷地区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

(选自王守

谦等译注的《战国策全译·甘罗十二岁出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作作风整顿自查报告下一篇:高中语文作文素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