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改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美术课改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小学美术学科主要的特点就是在视觉形象上的创造;理解与感知,在进行的美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而言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小学美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因此,小学的美术老师在向学生进行美术知识传授的同时,也需要培养与提升学生美术的核心素养。

第一篇:小学美术课改论文

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摘要: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无论从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文章首先简析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不当之处,进而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策略,即: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审美教育;了解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希望本研究能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新课程改革正在迅速发展,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各学科教师正在不断适应课程改革的新思想,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以便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各个中小学校领导格外重视主科教学方式的变化,对于小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学方法往往存在疏忽。然而,美术教育关系到小学生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师要以小学生艺术发展为宗旨,时刻关注小学生美术学习现状,引导小学生从多角度学习美术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教育的无穷乐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背离的不当之处,现简析如下:

一、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不当之处

第一,美术教学重理论、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非常注重小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例如:绘画的技巧、素描的方法等等,往往不重视小学生对某一绘画的情感体验或者是某一素描作品的表现形式等。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枯燥的美术理论不感兴趣,以至于常常出现小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的不良

现象。

第二,美术教学内容单一,方法传统。小学美术教师常常循规蹈矩,执行教材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部分内容不太适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致使小学生不喜欢课本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不明显。与此同时,小学美术教师不考虑小学生喜欢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这一问题,习惯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形式不能拓宽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知识面,不能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热情,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新和实践能力。严重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极大地影响学习效果。

二、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改革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审美教育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教学行为以及方法,小学美术教师一定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小学生审美教育。小学阶段并不是培养画家,关键在于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从多角度培养小学生感受美术的美感、体验艺术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美术课堂用新型的教育理念为孩子們播种审美的种子,引导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美术、理解美术、创新美术。从教学主体向有效引导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得到不断发展。

(二)了解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活动在积极主动心理状态下效率是最高的。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小学生美术学习实际出发,针对孩子们的情感知识需求创设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主能力。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先了解和综合分析这节课的内容,通过剪纸活动带领学生了解海底世界。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彩纸、剪刀等美术工具,自己动手做一个海底世界的美术模型,这对于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新课程理论强调教师采用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教师要想转变教学方式,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素养。教师要从小学生美术学情出发,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开发小学生美术思维,提高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比如,教《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让他们体验利用泥巴进行艺术创作的乐趣,自己动手在校园里挖赤泥,并在课堂上捏制兵马俑。这样能够有效凸显课堂教学的整体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要以小学生的需求为主,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力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针对小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引导小学生既能乐于接受美术知识,又能愉快地参与到美术创新实践活动中来;既能自主研究创新,又能合作交流完成任务;既能在素描方面有积累,又能在鉴赏课堂上有进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美术综合发展,全面培养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为小学生学习艺术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立华.探析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风,2020(9):84.

[2]胡玥绚.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3):56.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719300)

作者:马瑞强

第二篇:新课改下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研究

摘要:小学美术学科主要的特点就是在视觉形象上的创造; 理解与感知, 在进行的美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而言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小学美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因此, 小学的美术老师在向学生进行美术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需要培养与提升学生美术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并将美术核心素养的理念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基于此,本文将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后,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不仅在于给学生介绍美术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够在美术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所以说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并且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去思考,并且能够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分析美术作品并能够自己的去鉴赏,有自主的意识,保证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处于一直活跃的状态。

一、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新要求

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如下新要求,美术不再仅仅作为一项单纯的技能,而是一项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成为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美术起到了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作用。因为小学美术教育主要自爱与美术启蒙,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小學美术教学应该区别于专业美术教学,为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小学美术应该一学生发展为根本,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新课标改革后,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美术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促进视觉能力、感知能力和审美经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拘泥于特定的题材,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而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美术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美术,学生们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在美术实践活动中综合锻炼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获得受益终身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理念,美术教师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重在陪伴、督促和引导学生,以学习者的心态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一)加强互动沟通,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使他们直接参与、体验、感知美术,在美术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强对美术作品的判断和鉴赏能力,培养美术表达能力。美术鉴赏和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教学互动,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出发,设计美术活动,对他们进行引导,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所想,让他们大胆表达,勇敢倾诉。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发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能够促进他们发展个性化思维,使他们发展出个性化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审美判断能力的形成,不仅能够增强他们感受美的能力,更在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以一定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感。

例如,在《五彩的烟花》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给学生展示烟花绽放的美丽瞬间,在欣赏烟花的过程中,小学生联想到新年自己家中放烟花的情境,进而和其他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烟花分别有哪几种颜色,烟花绽放时是什么样的造型,联想一下每年春节放烟花时遇到过哪些趣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起来,进而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幅自己脑海中关于烟花的故事,有的将烟花描绘得五彩缤纷,有的学生将烟花与新年的饺子联系在一起,有的学生画了一副父母与孩子一起放烟花的和谐场景。

(二)挖掘作品文化内涵,强化文化理解

美术是一项文化艺术活动,其产生于社会文化生活,因此美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在美术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素养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也就突显出了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文化理解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赏,并从文化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文化理解素养是影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进而体验和鉴赏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特色,这对于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形成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我国传统文化,欣赏“龙”文化的时候,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造型、文化内涵、精神象征等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于中国龙的基本文化知识: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它的整个造型通过其他几种动物的一些部位组合而成。龙象征着祥瑞,从文化的起源时间来看,龙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就有了关于龙形象的记载。我国民间各地关于龙的传说丰富多样,相关的文化习俗也不同,但龙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是相同的,它代表着创新、包容、进取、独立。最终,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龙”这一形象的文化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设计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实践活动不仅包括画画,还包括设计、雕塑等等,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美术世界。例如,《设计文化衫》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衫,文化衫都是怎样设计的,之后,再给学生分发服装制作材料,制定一个主题,如“航空事业,强军强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文化衫。这样的美术实践活动生动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使得他们有效地发挥想象力。又比如,组织“自己做镇纸”的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制作镇纸,通过设计、切割、拼接、粘贴木制工具制作镇纸,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提高了,学生们设计的镇纸既可以放在书桌上使用,也可以摆放在室内或放置在校园内的绿化林里,装饰、美化环境,使教学环境更加具有童趣。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掌握技术、自主完成制作,是深化劳动技能教育的重要实践。许多美术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层次,教师可以借助经典作品影响学生,进而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学生欣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表达个人的见解,在感悟美术作品艺术性的过程中完成情感体验。教师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使得学生可以深入挖掘、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所能够关注到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基础的知识掌握情况,再加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美术教学长久以来受到了忽视。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新课标给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改进、优化其自身的理念,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红.“研学后教”带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J].信息周刊,2019(12):1.

[2]韩学军.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学苑教育,2019(24):1.

[3]王勇勤.如何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2(027):8.

[4]杨春.浅谈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下的评价机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101.

作者:王红

第三篇:新课改下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探究

教学资源也称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對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益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新课改下的教学是指一个多种资源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它包含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隐形资源和显性资源,课堂内资源和课堂外资源等。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基本保障和主要支持因素,是教学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条件,凡有利于教学活动得以有效顺利开展的任何因素都应属于教学资源之范畴,包括教学活动资源及相关的扩展课程等。基于这样的理解,美术课程教学资源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开发与利用的各种条件和保障。我们从以下几个常用的教学资源来分析。

一、教材资源

美术教材从服务于教学的角度,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美术佳作以某种主题的形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归纳,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施教提供便利,所以美术教材是实施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依据。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信息和评价信息,知识一个“死”的范例,使教材“活”起来的方式是学生的心理投入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材更多地被作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介之一,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在教学活动中,教材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对于教材提供的每一个“话题”的处理方式,课标解读中有一形象的说明:我们不能只考虑线性的深入,还应该着力点上的泛华,就如以石击水,溅起一层层的波澜。

比如,当教师要给学生上一课《室内装潢用品的制作》的装饰品制作过程时,只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这时就必须配以演示法,又快有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且从一件作品的制作拓展到系列甚至更多件作品的制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提出了新的更高地要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惟教材、教案独尊,遇到意外情况时往往缺乏灵活机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至于使教学陷入死胡同而无法正常施展。新的教学资源观告诉我们,资源无处不在。

二、人力资源

就是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等,即表现为人的能力和要素。课程人力资源就是课程活动范围内的从业人员的劳动力的总和,它是指受过一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文化知识的从业人员。

师资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活力的美术教学资源,不仅直接参加了教学,而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运用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具敏锐的与社会接轨的当代意识。关于开发者和运用者的角色主要表现在教师直接参与到美术课程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尽可能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尽情的发挥,也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保持和扩充自己的“资源”。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运用其他的人力资源,包括学习领导、教研人员、其他学科的教师、学生、民间艺人、高等院校美术学院的人才等等。

我们应当挖掘校外的民间艺人这样的人力资源教授学生编制工艺品;聘请高等院校的人才来给学生开讲座,充分利用校内外人力资源讲课程展开。

三、网络资源

有条件的学习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利用业已成为影响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课程的建设也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网络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实现更广泛的交互和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和平台。网络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美术课程教学。

(一)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开设互动平台

教学网络提供的有关链接与学习资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兴趣、需要和理解能力而导入的,是进行精心筛选、赠别和优化的美术教学资源,它面向师生,为教学服务,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目的性和可控性。

例如,学生输入梵高的英文姓名,马上可以得到有关梵高的生平、艺术风格的信息,进一步深入查询,可以得到梵高的代表作、印象派简介、法国的地图等相关信息。利用E-mail电子邮件功能,学生们可以相互写信夹带图画附件进行交流。

传统的美术课堂,学生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机会,养成了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和惰性的学习心理。利用美术教学网实施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和参与为主,发展他们自己的想象、创造和感悟,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没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的空间,从而是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提供一个平台,学生将自己对某节课、某个知识点、某幅画的理解或观点发布到网上,呈现给其他同学或老师。教师既可以通过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了解其学习和掌握程度,而且师生还课面对同一话题实现网络互动。因为可隐却身份,避免了师生面对面时常出现的胆怯和尴尬,学生有大胆表达自己见解和畅所欲言的机会,是学生由知识传授时被动画的“旁观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与信心,实现师生间的对话与协商,参与和协作。从而形成一个生活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氛围。

(二)提供更宽广、更直观的美术教学内容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少学校美术教学的设备实际上市非常匮乏的。不仅长期得不到更新,且原有的教具也大多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普通学校往往也不太愿意在既没中考更没高考需要的美术学科上有过多的经济投入,书本几乎就成为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唯一使用的教学材料,客观上限制了本学科的发展,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尤其是美术设计课程学,因为无法仅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就使同学们理解,从而使原本有趣的课业设置失去了意义。对此“网络”可以极大的弥补,且非常经济。比如,湖美版18册在教授学生《制作我的网页》的网页制作课上,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网页的方法,只靠讲述和观看录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一边讲一边亲自演示,并且一步步的进行操作,并在需要进行解释的地方停下来,解释清楚。有时候,当学生听讲解可能会干扰他们观察时。你就需要把讲解控制到最低程度,或是进行探究演示。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安安静静的先把演示做完然后重复一遍进行讲解。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查阅到相关的知识背景和更多的图形参参考,直观而感性的画面立刻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可以方便地自己操作并选择感兴趣的画面局部,仔细观察其细节特征。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导入网络资源的美术课程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的改变,也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革新,更是現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地方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更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

第一,公共文化设施。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建立了众多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各种私人博物馆,这些文化设施中可以提供大量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以及美术讲座等各种美术活动,为中小学美术学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第二,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各地的文化遗产,例如宗教性建筑、园林、民宅;现代城市的环境艺术,例如公共雕塑,现代建筑,以及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都可以作为美术课程的资源。

第三,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参观艺术家工作室,可以了解艺术家的思想、生活以及艺术作品诞生的过程。访问传统艺术作坊,可以了解传统艺术制作过程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深沉的历史、文化背景。

事实上,自课改实施以来,各地纷纷开展了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在上美术课时往往受条件限制,常常让美术教学课程很难完整地开展。作为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就更需要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来促进素质教育的稳步提高。课程资源作为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直接条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课程设想都很难转化成学校的教育成果。一些特殊地区的中小学,因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人为意识的限制,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的美术教学形同虚设。即使教师想上好(按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也变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地方特点“因地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并根据学生实际灵活的进行评价。

我们以“设计 应用”领域来举例,“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自然材料资源的选用,就是根据学生所在农村这种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地理文职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程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粘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树叶、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树叶、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步,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

例如在葫芦的设计与应用这堂课校本课程教学中,具体做法是:首先提前几周布置葫芦的设计内容,带领学生到山上采集造型美感强,光滑的原材料葫芦,还有与设计内容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材料。再引导学生认识造成葫芦装饰性的因素,特别要强调材料形成装饰性美感的特点,要明确对材料的艺术处理和合同利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利用材料的美感,进行想象创作。将装饰画画在葫芦表面是以强调装饰表现形式为特征的。利用形式、图案、色彩等视觉特征,是需要发现、利用、组合才能创造出艺术作品。教学中提倡“再设计”法,让学生去“找”而不是“给”。学会利用、收集、设计制作、交流等方法完成设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内通过作品欣赏和制作过程讲解,启发引导,作业要求根据现有材料设计一个以葫芦为原型的艺术品。同学们四人一组,教师在巡回指导的基础上,及时反馈设计信息,进行作业展示。同学们可以利用新信息,进行再设计。教师在指导,及时纠正材料搭配不当等问题,加强不足部位,增强装饰效果。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一幅幅构思新颖、装饰性效果好、材料新颖的工艺品。

地方资源是最丰富的可资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可从中挖掘、整理出丰富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所需的大量教学资源。

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教学资源的利用者,在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开发和利用等环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但须兼顾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有益于实现写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要因势利导,灵活选取各类教学资源,并能在教学的实施进程中,不断的调适和再加工,以期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魏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管理职称论文下一篇:英语文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