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教学媒体的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多种教学媒体的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各种教学媒体优先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多种教学媒体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多种教学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全面改革,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对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借助各种高新科技和方法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形式上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多另一方面来说,电教多媒体也能使得课堂的讲课内容更加多样化,展现形式更加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对数学有一个好的印象,利于今后进一步地数学学习。在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多煤体进行教学呢,本文将对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感性认识;创设情境;创新思维

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学过程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老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备课,授课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教学媒体越来越多样化,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优质的硬件资源。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信息等概念的学科,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学科,对提高学生数字运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现今,小学数学教师已将多种先进的教学媒体引进数学课堂,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有时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把一些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做成课件或制作成很有动感的图片动画等,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易接受。比如在讲“圆柱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关于圆柱的体积计算,是在长方体体积的基础上导出的体积计算公式,只是简单的讲解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又有些困难,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教师准备好的课件,展示通过把圆柱上表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沿着扇形半径进行切割,再拼成长方体的全过程,同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观察一下,拼接后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各是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有什么關系”?学生通过动感的画面,很容易看出,其实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圆柱可以看成是长方体的一种变形,因此它的体积求法和长方体很类似。这样通过学生的分析思考,很容易的就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直观生动,学生学的有趣,又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再如,对于低段学生,主要以直觀感受为主,通常都是通过实物图画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例如,3+2=5可以用左边三个香蕉,和两个香蕉,右边五个香蕉来表示,让学生来填运算符号,熟悉加法的意义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每个题目都去画图,既麻烦又浪费时间,运用信息技术就方便多了,做好课件之后,只要一点电脑鼠标或按遥控器,图片就会弹出,生动形象,又节约了时间,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小结或习题训练应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密度

每节课的课堂小结和习题课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的总结和拓展,起到巩固提高学习内容的的作用,同时还能查漏补差,为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努力方向。在这部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写出更多,通过这样的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运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相比较,节约了时间,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对学生来说,看到的题目字迹清晰,工整标准,避免了由于看不清字迹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困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前导入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创设情境

好的课前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保障,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具体实例、各种场景、动感图片等设疑引入新课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在“植树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课前播放植树的真实场景,然后马上跳转到一片整齐的树林。这时就可以设问:“树林里的树为什么会排列的这么整齐”?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成排成列”进而继续:“那么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叫株距,如果给定一块地要种树,怎样才能按照要求把一定数量的树苗种的整齐有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植树问题。”再比如,在“圆柱”一节中可做这样的设定:把一组学生熟悉的圆柱型物体,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学生。有保温杯、易拉罐、木质铅笔、饮水机水桶、笔筒、吸管、饮料瓶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和“圆柱”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自然的进入了教学内容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四、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创新思维

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自身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实际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先进高科技技术的优势,这样可以将原本无趣的知识变得趣味十足。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知识内在规律的展示,从而打破时间、空间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将事物发生的过程很好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知识生产以及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来进行探索,自主进行数学实验。此外,教师可以将思考、分析以及探索的相关任务交给学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不断探索电教媒体中出现的问题、经验和方法,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更好地发挥出电教媒体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永占. 例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6(S2):324.

[2] 杨晓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80-81.

作者:罗知尖参

多种教学媒体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多种教学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各种教学媒体优先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认真研究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作用,寻找教学媒体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科学解决教学疑难,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为打造高效数学教学提供保证,逐步把数学课堂打造成为智慧课堂、文化课堂。

关键词:多种教学媒体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智慧课堂 文化课堂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很多先进的教学媒体优先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些媒体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趣味、直观、形象的知识信息,能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科学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尤其是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和交流平台,在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手段的使用,小学数学课堂成为了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全方面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变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为快乐、趣味的学习

小学生喜欢直观的知识信息。而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枯燥的数字、字母和图形。这些信息对小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想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科学整合数学课程资源,变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为快乐、趣味的学习。

比如,在进行“认识图形:三角形、圆形”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喜欢动态的知识信息这一特点,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利用Flash课件进行图形的认识、辨别、竞猜等环节的教学。课件的首页就是一些三角形、圆形等物体的图片,通过点击课件上的图形按钮,出现相应的概念解释,同时动态闪烁相应的图形。这样的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图形竞猜”环节。教师点击课件上“图形竞猜”按钮,课件会出现一座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是由很多图形组成的,然后让学生猜猜各是什么图形。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快乐学习。

二、运用网络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其中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培养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技巧。通过探究,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路,方便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索取,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原理、数学规律,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进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时,面对数学教材知识点相对较少,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后,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再学习。学生可通过学习小组进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探究式学习,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自我总结了认识立体图形的规律和方法。如通过“点、线、面”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通过侧面展开图来认识立体图形。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很多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情况,如有的立体图形没有点和线,只有面,并且面也不是平面,而是曲面,如球就是这样的立体图形。这样的学习,有效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运用电子备课系统打造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全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普及与推广,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一定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掌握一些技能和方法。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其中,电子备课系统的使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形式,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模式的最优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将数学课堂教学打造成为了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和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全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有效利用习网、题谷等网站资源,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通过电子备课系统链接习网,在习网上自主学习,学生总结了很多图形是由“线段、射线、直线”组成的,并能给一一举例。如角就是有两条射线组成,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师生通过电子备课系统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总结了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这些特征挖掘出很多数学内涵。如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这样就将数学课堂打造成为了智慧课堂和文化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以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程盛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学习:上,2013(10).

[2]李志锐.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課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周刊,2011(3).

(责编 张翼翔)

作者:王新红

多种教学媒体的数学教学论文 篇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运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法的最佳结合,叫做“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学习效率 培养激发 学习兴趣

一、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投影片、录音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历史故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开始出示小明同学一天的作息时间投影片,让学生说说每幅图是什么时间他在做什么。学生一下子被三幅彩图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看一段录像,时针娃娃和分针娃娃的对话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感知。“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学生用钟面学具,通过自己数一数(数大格.小格)、算一算、比一比……亲自从活动中体验1时、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我又出示一张投影片:了解我国1分钟的生产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可贵,要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接下来我放了一段一分钟的音乐,学生做课间操,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

例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面学具,通过自己拔时,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全体学生动手摆,利用投影出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接着我问: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同样多”过渡,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学生通过摆O和利用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谁和谁比,谁是一倍数,克服逆向思维的困难。

三、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许多教师感到讲义教材中练习多,课时少

利用了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程度,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数学“两步应用题”时,例题学完之后,还有“想一想”: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如果按传统方法一一出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一节课就会很紧张,巩固练习也很难完成了,我就设计了一张复合投影片,在例1的基础上改动第三个条件,线段图也只改变表示红花的长度,让学生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自己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在三题比较中,掌握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课堂巩固练习中我补充了下面这题(投影片出示):

妈妈买来10个苹果,8个梨,买的桃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多2个,妈妈买来多少个桃?

(1)10+8=18 个

18-2=16 个

(2)10+8=18 个

18×2=36 个

(3)10+8=18 个

18+2=20 个

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算式,接着问:要选第(1)组算式条件该怎样改?要选第(2)组算式题里的条件该怎样改?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进行一题多练,即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我让每个学生从信封里拿出字条,自己选择不同的条件和问题拼出完整的应用题,自己解答出来,鼓励学生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学生在动手拼应用题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也改变了以往练习时只一味做题的弊端,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亟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媒体进入教学课堂,以发挥计算机媒体的“特有功能”。

(1)“闪烁”提示,引发思维“闪烁”。

在制作计算机课件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闪烁”几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几下“闪烁”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却不一般。“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角的认识”中有这样的设计: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引出线段,这几下“闪烁”,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隐去实物,抽取本质。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例如:教“角的认识”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在计算机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动态演示,加深理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应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实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要艳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微课建设下教师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音乐教师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