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络消费的不良行为及对策

2022-09-10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时, 逐渐走向网络消费的渠道。该种消费模式为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也出现了盲目消费和过度消费等不良的网络消费行为。很多学生因此走进了校园贷的泥潭, 对学业及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对此,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网络消费不良行为为立足点, 通过其消费和常见消费模式的思考, 从根源上预防院校不良网络消费风气的存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和常见消费模式

(一) 消费现状

(1) 网络消费逐渐成为高职学生消费的主要方式。鉴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网络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 而大学生更是以“追新求异”的思想, 逐渐占据“潮流”阵地。例如:BBS、网络游戏和聊天室等虚拟平台, 使之在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前提下, 促使网络购物成演变为核心消费方式。

(2) 冲动式购买心理。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对未来的不良预期, 因此购物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消费与超前消费行为。再加上他们对新鲜事物存在极强的接受能力, 且在攀比心理和消费欲增强的前提下, 多面临“冲动式购买”的现象。相关数据统计, 70%以上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均在800-1500元, 而800-1200生活费仅占40%。

而该部分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家庭, 冲动式购买行为往往会出现消费超支的现象, 不仅会对其正常学习造成影响, 还会使学生自身面临生活困境[1]。

(3) 网络商品物美价廉。总本质上来讲, 大学生作为低消费群体的代表, 日常生活费需要满足衣食住行的需求, 而这也使物美价廉、时尚性的商品演变为大学生购买的主体。而在笔者调查数据中可知, 大学生在购买商品中, 往往集中于以下几种:服饰存在较大折扣力, 最好是在5折以上;电子产品折扣应在4折以上;书籍更为便宜, 约为3-4折, 这也成为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关键。

(二) 常见消费模式

(1) 高消费。目前, 因诸多因素的限制, 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高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 而这也是由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与意识而决定的。该种思想的存在, 导致校园呈现“追求享受、花钱大手大脚”的风气, 即过于注重高档次和名牌消费商品, 忽视家庭实际收入。甚至在个别学生观念中, 认为穿用名牌可展现自身价值与人格魅力, 最新产品的使用则代表着时尚潮流, 而在经济能力难以支撑高消费模式的出现, 使之走向“赤字消费”的状态, 继而出现“消费贷”和“校园贷”等现象[2]。

(2) 炫耀消费。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的思考, 可知部分学生消费目的不仅局限于满足自身需求, 而是通过独特的消费模式向他人炫耀, 以便更好满足自我虚荣心, 即炫耀消费。具体可分为两种, 自身家庭条件良好, 零花钱较多, 以“比阔斗富”的形式凸显自身身份与气派;家庭收入较低, 但自尊心极强, 借助贷款或兼职等形式购买品牌商品, 呈现“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风气。

(3) 攀比消费。步入大学校园的学习多为独生子女, 因生活环境的限制导致其“自我”思维模式, 特别是在好胜心存在的情况下, 使之在物质消费、生活消费上呈现相互攀比的现象。即不是对学习、勤奋和文化素质的攀比, 而是比吃、比穿和比打扮的攀比现象。例如:某女生穿用高档服装或香水, 同寝室或同班女生则立即换上同档次、高档次的衣服或进口香水[3]。

二、针对高职学生网络消费不良行为的几点对策

(一) 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其网络消费行为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 往往会在校内教育模式的引导下, 逐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模式。对此, 若要从根本上预防高职学生网络消费不良行为的出现, 则可做好其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 以便可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 强调理性消费的意义。例如:可通过思政教育力度的强化, 使之在增加课时、授课要求的基础上, 逐步加深学生对政治、思想道德等层面的感悟, 以便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依据网络消费教育小课堂的召开, 借助专业教师的聘请和讲座, 使大学生能够从源头上认识到网络消费正确路径、使用方式等;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师还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做好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用以在规范其健康消费理念和路径的前提下, 逐步增强其网络消费识别能力, 禁止跟风消费和攀比消费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未彻底迈向社会, 生活资金虽来源于父母, 但其消费方式却难以受到父母的控制。

对此, 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有必要做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工作, 即在日常教学中增加消费理财的内容, 融合灵活的教学方式, 对其消费行为、理财能力予以专业培训, 再鼓励学生科学支配自我生活费, 以便可在树立健康、向上的消费观念的同时, 构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使之从根源上增强生活费的合理利用率[4]。

(二)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保证健康网络环境

科学挖掘校园文化资源,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使大学生可在文化熏陶的条件下, 增强自身的思想数值, 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首要举措。例如:XX职业技术学院, 通过对院校创始人教育思想的挖掘, 构建“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借助“敬业乐群”校训的融合, 是校园文化更具张力和表现力;XX高等专科院校, 通过创始人校本资源的挖掘和创新, 构筑“爱无涯、美无极”的校园文化, 再以“歌咏、演讲和摄影、绘画、征文”等比赛的开展, 打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网络客观因素的存在, 利弊共存, 而针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全社会均应对其予以关心和爱护, 再通过政府、院校间正确价值观网站的创建, 使之可在保证健康网络环境的前提下, 逐步强化对网络的监管, 以便可在及时屏蔽不良网站的基础上,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而若要更好达到大学生网络消费不良行为的把控, 则可在精准把控其胜任感、自主性、关联性心理需求的前提下, 正确看待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别是在关联性心理需求中, 是指情感和他人间的联系, 学生往往借助网聊、网购和网读、网游等方式, 获取他人的关心和鼓励, 以便滋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对此, 笔者建议高职院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应看到网络行为下的积极因素, 通过因势利导的形式, 对网络教育予以优化管理, 以便可起到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的目的[5]。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和传统消费行为相比, 网络消费存在诸多优势, 例如便利性、便捷性、物美价廉等。而作为网络消费的主体, 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在网络环境下时刻保持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使之在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前提下, 避免盲目消费和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行为的出现。该种网络消费管控模式的存在, 既可保证大学生消费观念、理财观念的合理性, 还可使其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摘要:电子商务的全面普及, 在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例,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网络消费模式的过渡依赖, 对其身心、学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和常见消费模式的思考与分析, 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消费,对策

参考文献

[1] 倪道安.高职学生网络消费的不良行为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 (24) :67-68.

[2] 王厚兵, 张伟.建筑专业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 2015 (10) :213-215.

[3] 李继江, 严凤英.高职学生集体宿舍不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教育, 2017 (43) :18.

[4] 刘利民.高职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6 (1) :78-78.

[5] 胡金凤.高职女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及对策[J].职教通讯, 2015 (23) :67-6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高职院校业余田径队中长跑训练下一篇:高血压脑出血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