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传染病护理学范文

传染病护理学

作业1 单选题(分数: 20 分) 1 .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 1 )分

1. 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 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 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 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2 . 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 1 )分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

3. 显性感染

4. 病原携带状态

5. 潜伏性感染 3 . 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 1 )分

1.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 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 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 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4 .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 1 )分

1. 前驱期

2. 潜伏期

3. 症状明显期

4. 恢复期

5. 复发期 5 .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 1 )分

1. 最短潜伏期

2. 平均潜伏期

3. 最长潜伏期

4. 传染期

5. 前驱期 6 .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 1 )分

1. 隔离治疗病人

2. 隔离治疗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预防接种

5. 接触者预防服药 7 . 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 1 )分

1.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 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 更衣室是清洁区

5. 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8 . 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 1 )分

1. 再感染

2. 重复感染

3. 复发

4. 再燃

5. 重叠感染 9 . 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 1 )分

1. 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 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 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 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10 .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 1 )分

1. 输血传播

2. 唾液传播

3. 母婴传播

4. 粪-口传播

5. 飞沫传播 11 . 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 1 )分

1. 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 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 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4. 病毒在体内复制

5. 血清中可同时检出HBsAg 12 . 下列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的是

( 1 )分

1. 抗-HBc(+)

2. HBsAg(+), HBeAg(-),抗-HBc(+)

3. HBsAg(+), 抗HBe(-)

4. HBsAg(+), HBeAg(+)

5. 抗-HBs(+) 13 . 男,25岁,1周来食欲不振。查:血ALT130U,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1.76mg/dl),抗-HAVIgG(+)、HBsAg(+)、HBeAg(+)、抗-HBcIgM(+),应诊断为

( 1 )分

1. 急性甲型肝炎

2. 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3.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4.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 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

1 14 . 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 1 )分

1. 应用干扰素

2. 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3. 注射丙种球蛋白

4. 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5. 碘酒消毒 15 .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 1 )分

1. 卧床休息

2. 保肝药物

3. 免疫制剂

4. 抗病毒药物

5. 维生素类药物

16 . 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

( 1 )分

1. 乙肝疫苗

2. 髙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3. 丙种球蛋白

4. 胎盘球蛋白

5. 抗毒素 17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 1 )分

1. 病人

2. 蚊虫

3. 猪

4. 鸟

5. 鸡 18 .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3种凶险症状是

( 1 )分

1. 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2.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3. 高热、昏迷、惊厥

4. 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5. 昏迷、呼吸衰竭、高热

19 .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措施是

( 1 )分

1. 管理好动物传染源及治疗病人

2. 抓好防蚊、灭蚊工作

3. 管理好动物传染源及预防接种

4.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5. 灭蚊与疫苗接种

20 . 18岁,男性,乏力、纳差、黄疸进行性加重10天,尿少2天,神志不清1天。身体评估:嗜睡、烦躁不安、明显黄疸、皮肤淤斑,肝未触及、肝浊音界缩小,扑翼样震颤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清总胆红素255μmol/L(15mg/dl),ALT 200U/L,凝血酶原时间40秒(对照15秒),诊断应考虑

( 1 )分

1. 急性黄疸型肝炎

2. 急性重型肝炎

3. 亚急性重型肝炎

4. 慢性重型肝炎

5. 淤胆型肝炎

作业2 单选题:

1 .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 1 )分

1. 病人

2. 病犬

3. 狐狸

4. 食血蝙蝠

5. 病毒携带者

2 . 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1 )分

1. 空气飞沫传播

2. 粪-口传播

3. 直接接触传播

4. 昆虫传播

5. 消化道传播

3 . 关于狂犬病咬伤后的处理,错误的是

( 1 )分

1. 注射狂犬疫苗

2. 冲洗后用75%酒精涂擦

3. 用0.1%新洁尔灭彻底冲洗

4. 冲洗后缝合、包扎

5. 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

4 . 与狂犬病毒有强大的亲合力的组织是

( 1 )分

1. 神经组织

2. 结缔组织

3. 皮肤、粘膜

4. 骨骼肌

5. 心肌

5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1 )分

1. 呼吸道传播

2. 消化道传播

3. 体液传播

4. 接触传播

5. 虫媒传播

6 .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各期的发展过程正确的是

( 1 )分

1. 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

2. 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低血压休克期、恢复期

3.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4.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

5. 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恢复期

7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象中比较有特征性的表现是

( 1 )分

1. 淋巴细胞降低

2. 中性粒细胞降低

3. 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4. 少尿期红细胞数升高

5. 白细胞降低

2 8 . 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在病程第6天,尿量80ml/24h,血压186/118mmHg,面部浮肿,两肺底有散在湿罗音,应采取的治疗原则是

( 1 )分

1. 降压、促进利尿、导泻 2. 采用利尿合剂、扩血管药、抗病毒药物

3. 采用高渗葡萄糖液、降压、利尿

4. 严格控制输液量、应用高效利尿剂、导泻

5.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9 . 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关键的措施是

( 1 )分

1. 防鼠、灭鼠

2. 防螨、灭螨

3. 加强个人防护

4. 疫苗接种

5. 加强食品卫生

10 . 艾滋病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见的病原体是

( 1 )分

1. 结核菌

2. 白色念珠菌

3. 新型隐球菌

4. 肺孢子菌

5. 巨细胞病毒

11 . 艾滋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 1 )分

1. 消化道隔离

2. 严密隔离

3. 接触隔离

4. 血液、体液隔离

5. 呼吸道隔离

12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

( 1 )分

1. 病人

2. 病毒携带者

3. 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

4. 隐性感染者

5. 接触者

13 . 具有确诊禽流感意义的检查是

( 1 )分

1. 血象显示白细胞总数不升高

2.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

3. 胸部X线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

4. H亚型单克隆抗原检测阳性

5. 抗体滴度检查升高4倍以上

14 . 对禽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是

( 1 )分

1. 病毒唑

2. 金刚烷胺

3. 感冒冲剂

4. 维生素C

5. 阿司匹林

15 . 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何种免疫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功能缺陷

( 1 )分

1. 单核细胞

2. CD8+T淋巴细胞

3. CD4+T淋巴细胞

4. 中性粒细胞

5. 巨噬细胞

多选题(分数: 10 分)

1 .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临床表现有

( 2 )分

1. 发热

2. 头痛、腰痛、眼眶痛

3. 面部、颈部、胸部皮肤潮红

4. 皮肤、粘膜出血表现

5. 肾脏损害表现

2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饮食原则正确的是

( 2 )分

1. 清淡、易消化饮食

2. 发热期应注意适当补充液体

3. 少尿期应限制液体、钠盐、蛋白质的摄入

4. 多尿期应注意液体及钾盐等的补充

5. 消化道出血病人应予禁食

3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2 )分

1. 昆虫叮咬传播

2. 性接触传播

3. 母婴传播

4. 血液、血制品传播

5. 消化道传播

4 . 狂犬病病人兴奋期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 2 )分

1.极度恐怖、恐水、怕风

2.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

3.大汗、流涎、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4. 全身肌肉强直性抽搐,重者呈角弓反张

5. 病人神志清晰

5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2 )分

1. 经呼吸道传播

2. 密切接触感染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和水

3. 直接接触病毒毒株

4. 虫媒传播

5. 血液、体液传播

3 作业3 单选题:

1 . 伤寒最显著的病理改变部位是

( 1 )分

1. 肠系膜淋巴结

2. 脾脏

3. 乙状结肠

4. 肝脏

5. 回肠末端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

2 . 一伤寒病人突发右下腹剧痛。查体: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应考虑最大可能是发生了( 1 分

1. 肠出血

2. 肠穿孔

3. 便秘

4. 肠炎

5. 阑尾炎

3 . 对伤寒腹胀病人的护理,错误的是

( 1 )分

1. 给予进食糖类饮食

2. 注意补充钾盐

3. 肛管排气

4. 禁用新斯的明

5. 用松节油热敷腹部

4 . 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最主要治疗措施是

( 1 )分

1. 洗胃

2. 抗生素治疗

3. 对症治疗

4. 抗毒素治疗

5. 导泻

5 . 引起神经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

( 1 )分

1. 沙门氏菌

2. 大肠杆菌

3. 肉毒杆菌

4. 蜡样芽孢杆菌

5. 副溶血性弧菌

6 . 细菌性痢疾出现里急后重说明病变在

( 1 )分

1. 乙状结肠

2. 直肠

3. 升结肠

4. 降结肠

5. 回肠

7 .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重点?

( 1 )分

1. 服用疫苗

2. 及时发现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流行季节预防性服药

5. 隔离及治疗病人

8 . 男性,3岁,高热3h,反复抽搐,意识不清,于7月20日来院就诊。为确诊应首先作以下哪项检查?

1. 血白细胞分类

2. 脑电图检查

3. 血涂片找疟原虫

4. 灌肠或肛门拭子检查粪便常规

5. 脑脊液检查

9 . 疑似霍乱的病人入院,护士首先应作的是

( 1 )分

1. 测血压

2. 通知医生

3. 记录24h出入量

4. 分室隔离病人

5. 留取标本

10 . 对霍乱病人护理的重点是

( 1 )分

1. 口腔护理

2. 保持床单位平整

3. 注意保暖

4. 定期洗澡

5. 作好肛周皮肤护理

11 . 霍乱病人反应期时发热是由于

( 1 )分

1. 继发感染

2. 肠毒素吸收

3. 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4. 血液浓缩致散热障碍

5. 弧菌侵入血循环

12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常见的皮疹是

( 1 )分

1. 玫瑰疹

2. 瘀点和瘀斑

3. 单纯疱疹

4. 鸡皮疹

5. 脓疱疹

13 .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特点是

( 1 )分

1. 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

2. 突发高热、精神萎靡、大块瘀斑、休克

3. 明显上呼吸道症状、头痛、呕吐、颈强直

4. 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

5. 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14 . 下列哪项不是流脑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 1 )分

1. 体温过高

2. 焦虑

3. 皮肤完整性受损

4. 疼痛:头痛

5. 腹泻

15 . 流脑确诊的依据是

( 1 )分

1. 高热、头痛、呕吐

2. 脑膜刺激征(+)

3. 血白细胞升高

4. 血和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

5.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4 16 . 抢救霍乱病人最关键的措施是

( 1 )分

1. 立即使用抗生素

2. 立即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3. 卧床休息

4. 立即用升压药纠正休克

5. 立即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多选题(分数: 14 分)

1 . 对伤寒高热病人护理,正确的是

( 2 )分

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 作好皮肤、口腔护理

3. 用大剂量退热剂降温

4. 补充足够营养及水分

5.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 .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包括

( 2 )分

1. 高热

2. 惊厥

3. 呼吸衰竭

4. 循环衰竭

5. 意识障碍

3 .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是

( 2 )分

1. 夏、秋季多见

2. 可散发或可集中发病

3. 有共同进食的可疑食物

4. 病情轻重与进食量无关

5. 停止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后疫情便可控制

4 . 下列对霍乱病人大便性状描述正确的是

( 2 )分

1. 脓血便

2. 水样便

3. 米泔水样便

4. 洗肉水样便

5. 果酱样大便

5 .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下列正确的是

( 2 )分

1. 高热、中毒症状严重

2. 全身皮肤广泛瘀点、瘀斑

3. 周围微循环衰竭、休克

4. 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5. 血培养阳性

6 . 下列属于脑膜炎球菌特征的是

( 2 )分

1. 属于奈瑟菌属

2. 革兰染色阴性,卵圆形,多成对排列

3. 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

4. 可从病人鼻咽部、血、脑脊液、皮肤淤斑中检出

5. 涂片中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

7 . 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是

( 2 )分

1. 夏、秋季多见

2. 潜伏期长

3. 起病急

4. 临床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

5. 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表现

作业4 单选题(分数: 15 分)

1 . 钩体病早期的“三体征”是指

( 1 )分

1. 头痛、腰痛、眼眶痛

2. 高热、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3. 咽部充血、结膜充血、肝脾肿大

4. 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痛

5. 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肝脾肿大

2 . 治疗钩体病的首选药物是

( 1 )分

1. 青霉素

2. 红霉素

3. 氯霉素

4. 链霉素

5. 庆大霉素

3 . 钩体病病人发生赫氏反应时首先应给予的措施是

( 1 )分

1. 物理降温

2. 给强心药

3. 给升压药

4. 静脉补液

5. 氢化可的松静注

4 . 典型肠阿米巴病的粪便是

( 1 )分

1. 粘液便

2. 脓血便

3. 血水样便

4. 果酱样便

5. 黄水样便

5 . 肠阿米巴的最常见并发症是

( 1 )分

1. 阑尾炎

2. 结肠肉芽肿

3. 阿米巴肺脓肿

4. 阿米巴肝脓肿

5. 阿米巴脑脓肿

6 . 确断肠阿米巴病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

( 1 )分

1. 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

2. 脓血便,粪便中有红、白细胞及夏-雷结晶

3. 粪便检查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4. 检测阿米巴抗体

5. 作粪便培养

5 7 . 阿米巴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1 )分

1. 发热、肝肿大、肝区疼痛

2. 贫血、黄疸、肝肿大

3. 发热、黄疸、肝肿大

4. 发热、贫血、肝肿大

5. 发热、咳嗽、肝肿大

8 . 对诊断阿米巴肝脓肿有重要价值的检查项目是

( 1 )分

1. 血象

2. 粪便检查

3. 放射影像学检查

4. B型超声波检查

5. 血清学检查

9 . 对阿米巴肝脓肿的病原治疗首选

( 1 )分

1. 甲苯咪唑

2. 甲硝唑

3. 吡喹酮

4. 青霉素

5. 氯喹

10 . 临床上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 1 )分

1. 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2. 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抗体

3. 检查血常规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

5. 检查免疫细胞

11 . 控制疟疾发作的首选药物是

( 1 )分

1. 氯喹

2. 奎宁

3. 青蒿素

4. 乙胺嘧啶

5. 伯氨喹啉

12 . 为提高疟原虫检出率,护士通知检验人员采血的时间应是

( 1 )分

1. 高热期

2. 大汗期

3. 间歇期

4. 昏迷期

5. 寒战、发热时

13 .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为

( 1 )分

1. 发热、过敏反应、消化道症状及肝脾肿大

2. 脾大伴脾功能亢进

3. 极度消瘦

4. 腹水、全身水肿

5. 身材矮小、第二性征缺乏

14 . 在长江流域地区,血吸虫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1 )分

1. 粪便无害化处理

2. 避免接触役水

3. 保护水源

4. 灭螺

5. 根治病人

15 . 钩虫成虫引起的主要症状是

( 1 )分

1. 皮疹

2. 神经系统症状

3. 消化系统症状

4. 贫血症状

5. 呼吸系统症状

多选题(分数: 10 分)

1 . 关于阿米巴原虫的大滋养体,下列正确的是

( 2 )分

1. 大滋养体具有致病力

2. 常存在于病人的粪便和病灶中

3. 有伪足,能运动

4. 不能吞噬红细胞

5. 对外界抵抗力弱,遇寒冷后会丧失活动力而死亡

2 . 关于普通型肠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下列正确的是

( 2 )分

1. 发病缓慢

2. 有腹痛、腹泻,每日大便10次左右

3. 典型粪便为果酱样,内含大量阿米巴滋养体

4. 可有里急后重

5. 全身症状轻

3 . 单纯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 2 )分

1. 应用抗阿米巴原虫药物

2. 必须采用抗生素治疗

3. 肝穿刺抽脓

4.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5.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4 . 间日疟的临床表现特点正确的是

( 2 )分

1. 间日发作寒战、高热、大汗

2. 缓解间歇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3. 肝脾肿大

4. 可有贫血

5. 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则

5 . 晚期血吸虫病可表现为

( 2 )分

1. 发热、过敏、腹痛、腹泻、肝肿大

2. 发热、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3. 脾巨大

4. 腹水

5. 侏儒

6

第二篇:传染病护理学重点

1.感染: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大多数传染病以隐性感染最常见。

(2)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

(3)病原携带状态:系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疾病表现的状态。小于3个月称急性~,超过3个月称慢性~。 (4)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个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而不引起机体发病,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清除,病原体潜伏于机体内。常见于结核病、疟疾。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1)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如: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穿透力等。 (2)毒力:包括外毒素、内毒素及毒力因子。

(3)数量:同一病原体,入侵数量常与其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中,引起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差别较大。 (4)变异

3.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进入体内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通过遗传获得,无抗原特异性,又称为先天性免疫。 ①三大天然屏障-皮肤、血-脑脊液、胎盘;吞噬作用;体液因子。②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有非特异性吞噬功能。 ③体液因子:包括补液、溶菌酶和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等。 (2)特异性免疫:通过对抗原识别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通过后天获得的一种主动免疫。包括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传染后免疫。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①病人;②隐性感染者;③病原携带者;④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①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②水、食物--消化道;

③手、玩具、用具--接触传播;④媒介昆虫--分为生物性和机械性传播;⑤血液、血制品、体液--见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⑥土壤

(3)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6.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①甲类: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城镇6h内上报,农村不超过12h;②乙类:严格管理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类管理,还包括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12h内上报;③丙类:10种。

7.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2)体液和血液传播:乙型、丁型、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主要经胎盘、产道分娩、哺乳和喂养等方式传播,亦是HBV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

8.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标记物) ⑴甲型肝炎:①血清抗-HAV-IgG,:近期感染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②血清抗HAV-IgG:保护性抗体,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③HAV RNA ⑵乙型肝炎: ①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HBsAg 阳性见于HBV感染者,HBV感染后3周血中首先出现HBsAg 。抗-HBs阳性主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 ②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HBeAg 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 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抗-HBe在HBeAg消失后出现。 ③核心抗原(HBcAg)与其抗体(抗-HBc):HBcAg 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抗-HBc出现于HBsAg出现后的3~5周。IgM型抗-HBc存在于急性期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IgG型抗-HBc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④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DNAP: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 ⑶丙型肝炎:①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 ②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是HCV感染的标记而不是保护性抗体。 ⑷丁型肝炎:HDAg和HDV RNA ⑸戊型肝炎:抗-HEV-IgM及抗-HEV-IgG 9.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 1)干扰素:慢性肝炎的使用指征:①HBV在活动性复制中;②肝炎处于活动期。

干扰素一般用于10~65岁病人,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失代偿期禁用。

2)核苷类药物:对HBV DNA复制有强力抑制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拉米夫定最先用于临床。其他:阿的福韦、恩替卡韦。

3)中草药:山豆根制剂如肝炎灵注射液等。

11.【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典型病例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类症状和五期经过:

⑴发热期:1)发热:突起畏寒、高热,24h内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多持续3~7天。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2)全身中毒症状:①(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剧烈时腹部有压痛、反跳痛。③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神志恍惚等神经症状。

3)毛细血管损伤表现:①充血性皮疹:颜面、颈部、胸部潮红(皮肤三红),重者呈醉酒貌,眼结膜、软腭与咽部充血(黏膜三红);②渗出与水肿:球结膜水肿;③出血:皮肤出血多呈点状、搔抓样条索状瘀点;黏膜出血可见于软腭及眼结膜。 4)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尿量减少,重者可见管型尿。 ⑵低血压休克期: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可先出现代偿性低血压、低血压倾向、低血压,最后发展为休克;轻者一过性低血压,重者可为顽固性休克。 ⑶少尿期:多发生于起病后第5~8天,持续2~5天。本期以少尿或无尿、尿毒症、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

⑷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的第9~14天,持续约7~14天。尿量500~2000ml/d为移动期;尿量2000ml/d为多尿期,多尿后期尿量可3000m可再次出现继发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⑸恢复期:多尿期后,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尿量逐渐恢复至2000ml/d以下。 10.【病毒性肝炎】常用的护理诊断/措施

⑴活动无耐力

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①休息与活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肝功能正常1~3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②生活护理:病情严重者需协助病人做好进餐、沐浴、入厕等生活护理。 ③心理疏导。 ⑵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1)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2)饮食原则:

①肝炎急性期:宜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生素。

②黄疸消退期:逐渐增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慢性期病人饮食原则:卧床或休息者能量摄入以84~105kJ/(kg·d)为宜,中度活动者(上班)以126~147kJ/(kg·d)为宜。蛋白质1.5~2.0g/(kg·d),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等;碳水化合物300~400g/d;脂肪以耐受为限,约50~60g/d,多选用植物油;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③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清淡、低盐 ④各型肝炎病人的饮食禁忌: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牛奶、豆制品)的摄入。各型肝炎病人均应禁饮酒。 3)观察胃肠道症状:观察病人食欲,有无恶心、呕吐、返酸等症状。 4)评估病人营养情况:每周测体重,评估每天进食量 ⑶潜在并发症:出血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出血部位、发展及消退情况。2)一般护理:休息与饮食指导;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常见部位出血及护理:3)皮肤出血: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擦浴降温。4)鼻出血:①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 ②避免人为诱发出血:勿用力抠鼻; ③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出血严重时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

5)口腔、牙龈出血:用软毛牙刷,忌用牙签剔牙,避免食用煎炸、带刺、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进食时细嚼慢咽。

12.【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时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出血、感染。

⑴发热期:1)一般治疗:饮食,营养丰富、热量足、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安静,温度、湿度适宜,抢救设备齐全;静脉输液以补充血容量。 2)对症治疗: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中毒症状者可短程予以激素。3)预防与治疗DIC:可用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滞性。有DIC时应尽早使用肝素。 4)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700~1000mg/d,连用5天。应在发病后第一周内尽早使用5)免疫调节:可选用甘草甜素制剂、干扰素。⑵低血容量休克期治疗:1)补充血容量:输液以早期、快速、适量为原则,先晶后胶。2)纠正酸中毒:多用5%碳酸氢钠。3)强心剂的应用:毛花苷丙或毒毛旋花子苷k。 4)血管活性药物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间羟胺、多巴胺等;亦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滴。⑶少尿期治疗:原则为"稳、促、导、透",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疗法。⑷多尿期治疗: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随尿量增加水分的补充;注意防止继发感染。⑸恢复期治疗:继续休息,补充营养,逐步恢复活动与工作。 ⑹并发症治疗:1)消化道大出血:注意病因治疗。如血小板减少引起,应补充血小板;尿毒症引起者需透析治疗。 2)心衰、肺水肿治疗: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给予强心、镇静、扩血管和利尿治疗。 3)ARDS:可给予地塞米松,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可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方式辅助呼吸。4)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抽搐者给镇静剂,脑水肿或颅内高压者可用甘露醇静滴。

13.【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要点:

⑴对症治疗: 1)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持续高热伴反复抽搐者可用亚东眠疗法,以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d肌注。2)惊厥或抽搐:处理措施包括去除病因及镇静止痉(首选地西泮(安定))。 3)呼吸衰竭:根据病因给予相应治疗,脑水肿所致者用脱水剂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山梗菜碱)、尼可刹米等;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者,注意吸痰、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化痰药物等;还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或东莨菪碱。 4)颅内压增高:早期足量给予脱水治疗,常用20%甘露醇,或山梨醇、呋塞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⑵中医中药治疗:白虎汤加减、清瘟败毒饮等。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 ⑶恢复期及后遗症处理:注意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可行理疗、针灸、体疗、高压氧疗等 14.【狂犬病】的特征表现为:恐水。 预防接种:地鼠肾5针免疫方案,即咬伤后第0、

3、

7、14和30天各肌注一次,每次2ml。

15.【伤寒】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0~14天,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为4~5周。 ⑴典型伤寒

临床可分为四期: 1)初期(病程第1周):也成侵袭期。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热前可有畏寒,但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体温呈阶梯形上升,5~7天可达39~40℃,可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食欲减退、腹部不适、咽痛、咳嗽等症状。 2)极期(病程第2~3周):出现伤寒特征性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在本期出现。 ①发热:呈持续性高热,以稽留热型为主,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热程较长,持续约10~14天。②消化道症状:腹部不适、腹胀,多数病人有便秘,少数病人表现为腹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③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病人出现特殊的中毒面容: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等中毒性脑病表现。④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相对缓脉]是指脉搏与发热不成比例上升,即体温每增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次。[重脉]是指桡动脉触诊时,每一次脉搏感觉有两次波动的现象。 ⑤肝脾大:多数病人在病程1周末可有脾大,质软又压痛。部分病人有肝大,质软,可有压痛。若病人出现黄疸或肝功能明显异常时,提示并发中毒性肝炎。 ⑥玫瑰疹:病程第7~13天,部分病人在胸、腹、肩背等部位的皮肤分批出现直径约2~4mm淡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约2~4天内消退。 ⑦其他:高热期间,可有蛋白尿,后期可有水晶型汗疹(白痱)、消瘦及脱发。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肿大的肝脾开始回缩。可能出现各种肠道并发症。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体弱、原有慢性疾患或出现并发症者,病程往往较长。 ⑵其他临床症状:除上述典型表现外,伤寒可有轻型、暴发型、迁徙型、逍遥型、顿挫型及小儿和老年型等多种临床类型。⑶复发和再燃: 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部分缓解期病人体温下降还未恢复正常时,又重新上升,血培养阳性,持 续5~7天后退热,称为【再燃】。⑷并发症 1)肠出血:是伤寒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可有粪便隐血至大量便血。大量出血时,体温骤降后很快回升,脉搏增快,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2)肠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4周。好发于回肠末段。穿孔前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等先兆,穿孔时病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冷汗、脉细速、呼吸急促、体温与血压下降,经1~2h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并出现腹膜刺激征等。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 3)其他: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胆囊炎、血栓性静脉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16.【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学检查又称肥达试验,伤寒杆菌血清凝集反应,该试验应用伤寒杆菌"O"抗原和"H"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O"抗体效价在1:80及"H"抗体效价在1:160或以上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相隔一周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有助于确定诊断。"Vi"抗体的检测可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效价在1:40以上有意义。 17.伤寒的病原治疗:①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因其影响骨骼发育,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

目前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等。

诺氟沙星最常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喹诺酮类:是目前成人痢疾首选用药。】②第三代头孢菌素

③氯霉素

④其他: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基异口噁唑。

8.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痢疾的鉴别: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痢疾 致病菌

沙门菌属(最常见)、副溶血性弧菌、金葡菌、大肠杆菌、蜡样杆菌 痢疾杆菌 传染源

致病菌感染的动物和人、海产品 急慢性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苍蝇污染食物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免疫短暂,可重复感染 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和青壮 年多见,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发病较集中,夏秋季多见 多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夏秋季多发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泻(先呕后泻)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实验室检查

对可疑食物、呕吐物、粪便作细菌培养,可分离到同一病原体 WBC增多,粪便检查 治疗 对症治疗

病院治疗:喹诺酮(成人痢疾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对症治疗 潜在并发症

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 惊厥、脑疝 预后

良好、病程短,多在1~3天内恢复 急性菌痢经治疗1周左右痊愈 中毒型菌痢预后差,病死率高

1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 流脑 乙脑 致病菌 脑膜炎奈瑟菌(细菌感染)

呈肾形或豆形,G-,专性需氧,抵抗力弱 乙型脑炎病毒(病毒感染)球形, 耐低温、干燥,抵抗力弱 病源体

带菌者和病人 猪(最主要)、牛、鸡、鸭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蚊虫叮咬 人群易感性

6个月~2岁婴儿多见 10岁以下儿童 发病时间 冬春季 夏秋季 潜伏期 1~10天 4~21天 临床表现

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 实验室检查

WBC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

WBC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 乙脑IgM抗体阳性助确诊 预后

早期治疗效果好,暴发型死亡率高 病死率高,20%~50%, 主要死因:中枢性呼吸衰竭

1

第三篇: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

第 1 页 共 7 页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 2.再燃: 3.清洁区: 4.SARS: 5.窗口期: 6. 隔离: 7. 污染区: 8. 终末消毒 9.消毒 10.呼吸道传播: 11.传染期:

12.复发: 13.隐性感染:

二、填空

1.传染病是否发病,取决于 与 。

2、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为 、 和 亦可传播。 3.菌痢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 、 、 。 4.甲类传染病包括 、 。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 类共 种。其中甲类 种、乙类 种 、丙类 种。

6.感染过程表现形式: 、 、 、 、 。 7.乙类中的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 、 。

8、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为 、 和 亦可传播。

9.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间: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于发现后 小时内,

农村于 小时内报告;乙类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要求城镇于发现后 小时内、农村于 小时内报告。

第 2 页 共 7 页

三、选择题

1.稽留热常见于( )

A、伤寒 B、流行性出血热 C、疟疾 D、登革热 E、布鲁司杆菌病

2.猩红热出疹常分布于( )

A、躯干 B、全身,但口鼻周围见不到 C、胸、腹、背部 D、眼结膜 E、口腔粘膜

3.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 )

A、青少年 B、10岁以上 C、5岁以下 D、8岁以下 E、成人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

A、 有传染性、免疫性 B、 有流行性、免疫性、地方性 C、 有病原体、免疫性、传染性、流行性 D、 有免疫性、地方性、季节性 E、 病原体、免疫性、传染性

5.对隐形感染来说,下列那种提法是错误的:( )

A、 临床症状不明显 B、 可与病原体携带状态同时存在 C、 不造成组织损伤 D、 流行期隐性感染增加 E、 产生特异性免疫

6.对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新生儿预防处理,最好的方法是:( )

A、丙种球蛋白 B、乙肝疫苗 C、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7.针对HBV的特异性抗体中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抗体是:( )

A、抗HBs B、抗HBc C、抗HBe D、抗HBx E、抗PreS1

8. 狂犬病毒在体内主要侵犯

第 3 页 共 7 页

A、肌肉组织 B、神经组织 D、淋巴组织 E、结缔组织

9.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

C、上皮组织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E、共用注射器注射

10. 流行性出血热继发感染易发生于 A、发热期和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和多尿期

E、恢复期后

11. 下列有关于流性出血热典型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退后全身症状加重

C、症状与发热一般无关

B、发热后期或退热后,全身症状缓解

B、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 D、多尿期和恢复期

D、发热期全身症状最重

E、体温恢复正常后即进入多尿期

12.伤寒常用的确诊依据是:( )

A、血培养和骨髓培养 B、大便培养 C、尿培养 D、肥达反应 E、胆汁培养

13. 阿米巴痢疾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结肠肉芽肿 B、阿米巴肝脓肿 C、阿米巴肺脓肿 D、阿米巴脑脓肿 E、阑尾炎

14. 患者,女性,32岁。5天前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查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1cm,质软、血常规示RBC 4.5×10/L,WBC 6.5×10/L,肝功能示ALT 760 U/L,总胆红素54μmol/L。该病人的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伤寒 B、急性食物中毒

C、病毒性肝炎

1

29D、肝硬化 E、钩体病

第 4 页 共 7 页

15. 患者,女性,29岁。因发热2天,伴乏力、尿黄,查ALT 1120U/L,总胆红素70μmol/L,抗-HAV-IgM(+),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该病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治疗

C、抗病素治疗

D、补充维生素 E、免疫治疗

16.肠阿米巴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是( )

A、盲肠、升结肠 B、直肠、乙状结肠 C、空肠、回肠 D、盲肠、回肠 E、乙状结肠、空肠

17.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

A、鼠疫、炭疽 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18.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

A、 有传染性、免疫性 B、 有流行性、免疫性、地方性 C、 有病原体、免疫性、传染性、流行性 D、 有免疫性、地方性、季节性 E、 病原体、免疫性、传染性

19.对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新生儿预防处理,最好的方法是:( )

A、丙种球蛋白 B、乙肝疫苗 C、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20. 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消毒:( )

A、高压湿热消毒法 B、75%乙醇 C、0.2%的次氯酸钠 D、焚烧 E、紫外线

21. 狂犬病毒在体内主要侵犯

A、肌肉组织 B、神经组织 D、淋巴组织 E、结缔组织

C、上皮组织

第 5 页 共 7 页

22.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E、共用注射器注射

23. 流行性出血热继发感染易发生于 A、发热期和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和多尿期

E、恢复期后

24. 下列有关于流性出血热典型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热退后全身症状加重

C、症状与发热一般无关

B、发热后期或退热后,全身症状缓解

B、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 D、多尿期和恢复期

D、发热期全身症状最重

E、体温恢复正常后即进入多尿期

25.伤寒常用的确诊依据是:( )

A、血培养和骨髓培养 B、大便培养 C、尿培养 D、肥达反应 E、胆汁培养

26. 男,32岁,因发热二天,腰痛三天,疑出血热入院,入院后用利尿治疗,病情未见好转,目前烦躁,脸潮红,血压170/90mmHg,心率110次/分,应考虑是:( )

A、 肺实质性出血 B、 高血容量综合症 C、 心力衰竭 D、 尿毒症脑病

E、 高血压脑病

27. 患者,女性,29岁。因发热2天,伴乏力、尿黄,查ALT 1120U/L,总胆红素70μmol/L,抗-HAV-IgM(+),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该病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治疗

C、抗病素治疗

D、补充维生素 E、免疫治疗

28. 下列试验中反映细胞坏死严重程度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

A、谷丙转氨酶 B、谷草转氨酶 C、白蛋白 D、球蛋白 E、总胆红素

第 6 页 共 7 页

29.伤寒首选治疗药物是( )

A、喹诺酮类 B、氯霉素 C、头孢菌素类 D、SMZ E、氨苄西林

四、问答题

1.隐性感染与病原体携带状态有何区别?

2.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机会性感染是什么?试述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3.简述典型伤寒的临床经过分为哪几期及每期的病程。 4.如何做好传染病人的管理工作?

5.试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其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6.简述不典型伤寒的临床分型。

7.简述菌痢患者药物保留灌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病案分析题

男性,22岁,学生,因恶心、呕吐7天,皮肤巩膜黄染5天,神志不清1天,于2005年9月11日急诊入院。患者7天前,感阵发性上腹部隐痛,伴严重厌食,厌油,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觉畏寒,无发热,2天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日渐加深,自觉倦怠,烦躁不安,入院前1天神志不清,尿深黄,便秘。过去无类似病史。T37.5ºC,P8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不清,躁动,巩膜黄染,未见蜘蛛痣、肝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软,心肺无异常,肝上届在锁骨中线第6肋间,腹软,无压痛,Murphy征(-),肝脾未扪及,无移动性浊音,膝反射存在,克氏征(-),无病理反射。

血常规:白细胞9.30×10/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30,血小板80×10/L。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0-1/HP,尿胆元(—),尿胆红质(+)。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160U/L,血清总胆红素(TBIL)180umol/L,直接胆红素(DBIL)90umol/L。

1、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什么?(5分)

2、请列出该病例的3个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5分)

99

第 7 页 共 7 页

患儿,男,5岁,腹痛、腹泻1天,于2008年7月10日下午3时入院,入院症见:进食凉拌菜后,出现腹泻,10次/天,伴腹痛,有里急后重感,畏寒发热,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皮肤花纹。查T40℃、P110次/分、R22次/分,BP80/50mmHg。血常规:白细胞11*10/L,中性0.89。大便常规:脓血便,黏液++,红细胞+,白细胞++,脓球++/HP。

1、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什么?其诊断依据是什么(8分)

2、请列出该病例的4个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2分)

刘某,男,45岁,农民,湖南岳阳人,因发热20天入院。腹泻4-6次/天。20天前开始每晚发热,T39.5ºC,次晨热退,伴畏寒、腹痛、腹泻,腹胀,反应迟钝。当地为血吸虫疫区,有疫水接触史。T39.5ºC ,P82次/分,R20次/分,BP115/75mmHg。急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正常,律齐,无杂音。腹软,肝在剑突下3cm,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血常规:红细胞4.6×10/L,白细胞16×10/L,中性粒细胞0.45,淋巴细胞0.20,嗜酸性细胞0.35。

1、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6分)

2、确诊还要做哪些检查?(2分)

3请列出3个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2分)

12

9

9

第四篇:2014年7月《传染病护理学》部分参考答案

2014年7月《传染病护理学》参考答案(88分)

一、单选

1-5:DDEBB6-10:DDBBB11-15:???EE16-20:A??DB

二、简答

1、再燃: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这种现象称为再燃。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3、赫氏反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其他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称赫氏反应。

4、流行性腮腺炎:

5、钩体后发症:

三、论述

1、抗休克治疗的有效指征

答:

2、答:诊断为急性肠炎。建议:

1、应用消炎的药物治疗

2、注意钦食卫生

3、最近几日钦食要以清淡、多吃水果。护理:胃炎冲剂和肠炎灵,健胃消食片或点滴菌必治和能量,丁胺,氟哌酸液进行治疗,不要吃辛辣,油腻,生冷,不易吃、消化的食物。

3、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答:

1. 急性肝炎:①急性无黄疸型肝炎;②急性黄疸型肝炎。

2. 急性肝炎:按照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慢性肝炎;②中度慢性肝炎;③重度慢性肝炎。

3. 重型肝炎:①急性重型肝炎;②亚急性重型肝炎;③慢性重型肝炎。

4. 淤胆型肝炎。

5. 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

4、导致细菌….有哪些

答:原因有:

1、人体因素。如原有营养不良、胃肠道慢性疾病、肠道分泌性IgA减少导致的抵抗力下降或急性期未获有效治疗。

2、细菌因素。如福氏志贺菌易致慢性感染,有些耐菌株感染也可引起慢性痢疾。

5、简述细菌…饮食原则

答:细菌性痢疾急性期饮食原则:

应进食清淡而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且含脂肪少的流体饮食。如浓米汤、稀面汤、豆腐脑、藕粉、果汁等,可选配食用。每餐一小碗,约250一300毫升,每日可给6餐。但牛奶、豆浆及过甜的流汁不可饮用,因其可引起腹胀,加重病情。

6、流脑病人出现….

四、填空

1、野鼠、 猪

2、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3、强制管制、严格管理

4、心慌、头晕、出汗、饥饿

5、巨脾型、腹水型、

6、后发热、眼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

7、直肠、乙状结肠、

第五篇:传染病护理常规

肺结核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及血氧等变化,如出现高热、咳嗽加剧,应注意是否有结核播散。

2.对咯血病人,要密切观察有无窒息先兆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详见咯血护理)。

3.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1.发热 结核病一般午后低热,应加强休息,如出现高热应按高热护理。 2.盗汗 结核病多在夜间出现盗汗,应及时擦身,勤换内衣裤,注意保暖。 3.轻症及恢复期病人 不必限制活动;有高热及咯血者应卧床休息。

4.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优质高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灶愈合。多食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

5.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知识,并给予病人帮助与支持,使其坚持正规治疗,建立良好的修养心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对做特殊检查,应提前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如胸腔穿刺抽液。

6.按时、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7.注意消毒隔离 ①餐具使用后先煮沸再擦洗,剩余饭菜煮沸后弃去。②用具、便器、痰具用后消毒。③痰液入纸盒或纸袋,焚烧处理。④病室、被褥、书籍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日光曝晒。

【健康教育】

1、不随地吐痰,到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咳嗽、打喷嚏应轻捂口鼻。

2、尽可能与家人分床、分食。

3、定期随访,有利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性胸膜炎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血氧及神志的变化。痰液的性质。 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3.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 【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 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 8.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避免剧烈咳嗽。 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忽然改变而引起疼痛。 3.督促和指导病人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 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咯血

【观察要点】

1.观察咯血颜色和量、持续时间及频率。

2.病人的呼吸、血压、血氧、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 3.窒息的先兆症状 咯血停止、发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4.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等,询问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元整洁。

2.心理护理,耐心做心理疏导,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教会并鼓励病人将血轻轻咯出。

3.一般病人静卧休息,使少量咯血自行停止。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肺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4.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 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

6.应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如止血剂、强心剂、呼吸中枢兴奋剂等药物。此外应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氧气筒或氧气枕、电动吸引器等急救器械。

7.应用药物并观察疗效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脑垂体后叶素18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泵入10ml/h(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及孕妇禁用),可用立其丁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泵入10ml/h,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mg肌注。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3)止咳药: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止咳药。 8.大咯血者暂禁食,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给缓泻剂以防诱发其咯血。

9.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

(1)应向病人说明咯血时不要屏气,否则易诱发喉头痉挛,引起出血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将造成呼吸道阻塞。应尽量将血轻轻咳出,以防窒息。

(2)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引器、鼻导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告等。 (3)一旦出现窒息,开放气道是关健一环,上开口器,立即清除口腔、鼻腔内血凝块,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的血液及分泌物。

(4)迅速抬高病人床脚,使成头低足高位。

(5)如病人神志清楚,鼓励用力咳嗽,并用手轻拍背部帮助支气管内淤血排出。

(6)如病人神志不清则应迅速将病人上半身垂于床边并一手托扶,另一手轻拍患侧背部。

(7)清除病人口、鼻腔内之淤血。用压舌板刺激其咽喉部,引起呕吐反射,使能咯出阻塞咽喉部的血块,对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及舌钳协助。

(8)如以上措施不能使血块排出,则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淤血及血块,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出血块。气道通畅后,若病人自主呼吸未恢复,应行人工呼吸,给高流量吸氧或按医嘱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健康教育】

1.遵医嘱服药,治疗原发病。

2.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戒烟、酒、忌辛辣,保持大便通畅。 3.适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避免剧烈咳嗽。

4.出现痰中带血丝、剧烈咳嗽、胸部不适等咯血先兆,应保持镇静,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不要因害怕咯血而不将血咳出,但避免过分用力咳嗽,在家中则由家属送往医院抢救与诊治。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要点】

1.内出血的征象 如BP下降,脉搏增快且细滑、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虚汗、头晕、黑矇、神志淡漠等,若有出血立即与医生联系。

2.呕血、黑便的颜色、量、性状并记录,必要时留取大便潜血标本送检。 3.皮肤黏膜、甲床颜色、肢体温度。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静脉充盈程度及尿量的变化,注意听取病人的不适主诉,随时与医生联系。

【护理措施】

1.活动性出血期,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平稳后指导病人适当床上活动,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进低温流质,72小时后可进无渣半流质;恢复期宜进软式,少食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出血严重时,用静脉留臵针或内腔较大的针头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留取血标本,以备交叉配血。按时完成输血、输液的总量,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出血时头偏向一侧,床头备吸引器。 5.注意保暖,出血期禁用热水袋,以免加重休克。

6.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特别是使用垂体后叶素。观察有无腹泻、腹痛、心悸等不良反应,严防外渗。

7.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时,应备好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及观察。

8.做好心理护理,出血期安慰病人,消除恐惧、紧张情绪。 【健康教育】

1.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2.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避免再出血,应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等。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戒烟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出现呕血或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送医院治疗。慢性病者应定期门诊随访。

肝硬化

【观察要点】

1.肝性脑病先兆表现,如情绪、性格、行为等改变。 2.出血倾向:如呕血、黑便、皮下出血等。

3.观察利尿剂使用效果,保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观察尿量,监测腹围体重。 【护理措施】

1.肝功能代偿期不能重体力劳动;失代偿期应减少活动、睡眠充足;感染或出血时,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低脂、低盐软食,避免粗糙食物,肝功能明显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应给予低蛋白质饮食,腹水严重者,应严格限制水、纳摄入、给予低纳或低盐饮食,水<1000ml/d。

3.静脉或肌肉注射时,注意速度要慢,拔针后按压3分钟,防止皮下出血;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口服药应研碎服用,行口腔护理等操作应动作轻柔,以免引起出血。

4.记录尿量,控制入量。 【健康教育】

1.病程长、症状复杂多变,常有悲观情绪。应经常与病人交谈,指导有关保健知识,教会病人如何自我护理。

2.出院时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制,防止便秘及增加腹压,避免应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定期检查B超、电解质。

肝性脑病

【观察要点】

1.观察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如扑翼样震颤,性格改变,情绪反常,精神萎靡,睡眠失调等。

2.观察有无出血、黄疸、腹水、肝臭等原发病的情况。 【护理措施】

1.烦躁者加用拦床架,去除假牙、发卡,修剪指甲,加强安全防护,防止意外损伤,昏迷期按昏迷病人处理。

2.加强饮食护理,危重期禁用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供给足够热量和足够维生素,清醒后逐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开始20g以下,以后每3-5天增加10g,并不断调整,病人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g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佳(如豆制品),病情稳定后可适量摄入乳制品,肉类蛋白质应尽量少摄入。限制钠盐输入,每日2g左右。

3.清洁肠道,减少产氨,出血时使用生理盐水洗胃,低压灌肠,忌用肥皂水灌肠,宜用乳果糖80ml,加生理盐水200ml灌肠,改变肠道的pH值,必要时一天多次反复灌肠处理。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感染,忌用热水袋。 5.有腹水时按肝硬化腹水病人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做好危重病人家属及清醒后病人的心理护理,讲解控制蛋白质饮食与肝性脑病的关系,让他们了解治疗饮食的重要性。

2.及时介绍病因与诱发因素,应合理饮食,不能滥用损肝药,保持大便通畅,每日2-3次软便。避免各种感染,戒烟酒,防止复发。

病毒性肝炎

【观察要点】 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厌食、厌油、恶心、呕吐、便秘、腹泻。 2.皮肤及巩膜 黄染、瘀斑、尿色、蜘蛛痣、肝掌、黄疸迅速加深。 3.疼痛:肝区叩痛、压痛。

4.重型肝炎病人 有无明显的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点、黑便);腹水;尿色、尿量。肝昏迷前驱症状,如有无意识错乱,行为异常,烦躁等。

5.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对病人心理状态的了解。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①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适量蛋白质,保证足够热量、禁酒。③排便的护理: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④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完整。

2.症状护理

(1)恶心、呕吐:①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心理刺激。②协助病人采取坐位,如病情不允许,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边,避免呕吐物误呛入呼吸道;呕吐后做好洗漱工作,保持舒适。③呕吐频繁者可暂时禁食,予静脉补液及补充营养。④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有无因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

(2)黄疸、瘙痒:①保持皮肤完整性:每天可用温水清洗或擦洗;选择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制衣裤,减轻皮肤瘙痒;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②合理饮食,卧床休息,戒烟酒。

(3)发热:①降低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②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尽量减少病人的不适。③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以保持体液平衡。④定时测体温,了解发热的原因、诱因及发热的伴随症状。⑤观察有无因体液丧失而出现的低血容量症状,特别是药物降温后,病人大量出汗,易发生虚脱。⑥给予安慰,解除病人的顾虑,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4)意识障碍:①保持安静的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②体位: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脚低位,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③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疗以防脑缺氧。④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定时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危重病人应设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⑤加强基础护理:皮肤、口腔、排便排尿护理。⑥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⑦注意病人安全,使用安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药物治疗的护理

(1)药物知识:干扰素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干扰素应冷藏保存。

(2)用药观察:①观察疗效的持久性和复发率。②不良反应:ALT反跳、发热、低血压、全身不适、恶心、腹泻、肿痛、乏力等,初期可有流感样症状、暂时性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③血管状况的评估与护理:观察局部有无外渗及红肿等静脉炎的发生。

(3)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高热、黄疸等应暂时停止使用。

4、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交谈疾病的治疗情况及愈合、预后,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健康教育】

1.急性肝炎 多为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手、水和食物这三种方式,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食贝壳类要煮熟吃,不能生吃。

2.慢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丙型肝炎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随访病情,坚持按医嘱用药。应避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酒、精神刺激等因素,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增加肝脏负担。

3.随诊 一旦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加重,应到医院就诊。

急性细菌性痢疾

【观察要点】

1.腹泻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有无里急后重。呕吐物的性状、颜色。 2.腹痛性质,持续时间。

3.全身情况 有无口干、舌燥、眼眶下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生命体征:T、P、R、BP。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饮食由半流渐过度到软食以高热量、易消化、清淡流质,忌牛奶,恢复期易予以少渣、软饭。

2.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三次阴性。

3.急性期卧床休息,呕吐后协助洗漱。肛门及肛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擦洗并用凡士林涂抹肛门。

4.报感染性疾病卡。 【健康教育】 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不进食未经合格烹调制作的食物。饭前、便前、便后要洗手。

高热

【观察要点】

1.热型及伴随症状,有无寒战、黄疸、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等体征的出现。 2.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3.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的疗效。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4.皮肤黏膜、口腔状况。睡眠、饮食、大小便。精神、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休息 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烦躁惊厥者应用护栏。

2.饮食 宜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进食,多补充水分,促进血液循环、皮肤与肾脏的排泄。

3.检测 定时测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尿常规,有无发热、热型变化、感染表现,培养的标本,采集时间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抗生素停用5天后。

4.降温护理 体温在39。C以上者,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年老体弱者不宜连续使用退烧药,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虚脱;熟悉退烧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

5.口腔护理 根据口腔PH及黏膜状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 5.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 【健康教育】

鼓励病人多喝水。衣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注意个人卫生。

流行性出血热

【观察要点】

1.发热 热型以稽留热和驰张热多见。

2.全身中毒症状 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毛细血管损害表现:三红(面、颈、胸部位潮红),皮肤黏膜出血(瘀斑、鼻出血、便血)。

3.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肾脏损害:蛋白尿和管型。低血压休克表现:尿量减少,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昆虫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2.高热时给予冷敷,不宜乙醇擦浴,防止加重出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

3.发热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少尿期给予低脂、低蛋白、低钾食物,多尿期要多饮水,增加蛋白质和钾的摄入。

【健康教育】

1.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

2.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食品。

3.出院后休息1个月,增加营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媒宣传手册范文下一篇:厨师职位描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