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问题探究论文

2022-04-28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络教学问题探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很多学校都开发了慕课混合式的课程,即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运用慕课实施微格课程教学也应运而生。该文就是立足于网络教学平台与微格课程结合的实践,深入探讨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微格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量过大、评价系统不完善等。

网络教学问题探究论文 篇1: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共享问题的思考与探究

【摘要】大多数学校都是利用校园网创建网络教学平台,但是因为教学资源的不足,使得网络教学在实际使用和教研开发过程中并没有较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了设备资源和人力物力的闲置浪费。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高速提升及教育信息化地层层深入,开展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共享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资源开发与共享应用建设内容,并提出了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教学 资源开发 共享应用

我国教育情况复杂、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泛,学校之间差异性很大、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教学资源呈现量大、孤立、低质、重复、良莠不齐的特点。尽管各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差别,但对不同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面临相似的问题。如何开发、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让所有优质资源实现共享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并非易事。

一、概述

1.网络教学

顾名思义,“网络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教学方式。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集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和多媒体技术,具备一般教学手段难以相比的实时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特点,打破了时空局限。网络教学有助于加强教学互动和提高兴趣,而且对推动教学改革和丰化教学资源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2.網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可以简单解读为网络平台上所有可用于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网络教学资源包括了为教学活动而筛选、上传的相关资源,还包括其他具备教学作用的相关信息。网络教学资源来源于网络平台,因而具有很强的数字化特点和极强的功能化特性。数字化可以实现教学资源无限时、不限地的共享,可以不断的对其进行扩充完善。网络平台有着海量信息,发掘和使用其中的学习资源,就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功能化体现。

二、网络资源开发与共享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创新观念相对比较陈旧

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当前,一些学校对资源开发和共享的社会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共建共享意识。虽然有些学校通过国家的财政支持,拥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教育教学、实验实训等教育资源,但由于资源共享意识比较淡薄,只是把资源作为学校建设成果,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的纽带

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合作,虽然很多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由于企业的商业化利益,有些项目资源学校和学生很难真正共享企业到,造成校企无法达到深入融合。校企合作需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只有学校和企业对这种互补关系产生共识,才能在资源开发和共享中更好的合作和创新。

3.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

教师综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在信息化教育领域中,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不足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专门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的教育技术队伍和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人员素养相对不足。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都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困难和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如何使用现代化的媒体,还要熟悉信息化教育技术,了解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

4.资源共享存在局限性,缺少共享资源与共享平台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大部分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资源开发和共享建设都不成熟,缺少资源共享平台,导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互动互助的教学平台,形成教育发展的局限性。

三、网络资源开发与共享应用建设内容

1.提升教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设计和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使教师除掌握本专业教学知识内容以外,还要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制作技术,学会应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和传授专业知识,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供更多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

2.搭建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一个校内及校校师生资源共享的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主要通过建立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来实现。网络平台是汇集展示各类教学资源的仓库,也是教师展示教学成果资源的窗口,教师交流沟通的教学园地。所以各校应积极建立高容量、高速度和高稳定性的资源共享平台,为资源共享的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

3.开展校内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学校教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能力和水平,总体上,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多媒体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师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组织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整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科研论文、教学素材等优质教育资源,为网络共享平台提供优质资源。

四、实现网络资源开发与共享应用建设

1.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学习资源的来源已不仅仅是教师和教材,教师的任务也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庞大的网络系统中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信息化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创设利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2.拓展资源的开发力度,丰富网络教学内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仅仅是某个任课教师的任务,而是学校课程建设和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最为了解,他们的课件、教案、多媒体素材也是最具教学实践经验的。因此,要广泛调动教师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积极性,积累汇集一线教师的课件、教案、多媒体素材等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起丰富完善的网络教育资源,使教育的整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实现校企联盟。职业教育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企业人员、教育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设计、资源设计。为使学生更好的达到的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实现教学与就业的对接,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深度合作,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既保障合作企业获得相应利益,同时也使校方达到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目的,实现校企合作双方利益最大化。

4.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校之间、学校教师内部的资源共享。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和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拓展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加强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建设,促进专业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共享教育的实现过程中,学校可以将优秀课程资源按照类型归档保存,一方面方便使用过程中查找、调用、更新和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弥补教育資源的不足。

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措施

1.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资源研发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使用和研发网络教学资源,使老师在课程设计、课件研发、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学校还可以针对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软件操作较好的技术人员,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学习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为专业老师讲解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和制作。

2.成立专项小组,调拨建设经费

网络资源的建设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专业性工作,学校可以成立专项负责小组,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和学习需要。建设工作除了须要投入必要的人力外,必然也需要投入一定的建设物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建设资金需求,设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专项经费,并根据实际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增减,实现物资及时到位和有效使用。

3.协调各方关系,共同协作发展

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的一大重点任务,而网络教学建设又是构建信息化学校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除了必要的专科老师、领导小组和技术人员之外,还需要学校全体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各人各部间的关系,及时解决并尽量避免各方矛盾的产生,为尽快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任务而共同努力。

4.加大学习力度,提高服务意识

各科辅导老师是网络教学资源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使用者,教师也是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因此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识程度和使用能力对于实现网络平台的教学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因如此,各位老师须要加大自我提升的学习力度,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目前对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对于提高我们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效率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我们的研究一定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各种关系。从最基本的关系来说,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服务于之后的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的,反之,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情况又反作用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上来。所以,我们的研究前提一定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对于二者的研究独立开来。

参考文献:

[1]姜云,陈光.以精品课程为目标的网络教学的建设和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集,2014.

[2]梁斌,巫玉斌.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中知识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2).

[3]王惠惠,段红义.试析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议[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2.

[4]顾正刚,毕海峰.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6.

[5]吴建国,许兴华,王铁.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05).

作者:石青云

网络教学问题探究论文 篇2:

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微格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很多学校都开发了慕课混合式的课程,即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运用慕课实施微格课程教学也应运而生。该文就是立足于网络教学平台与微格课程结合的实践,深入探讨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微格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量过大、评价系统不完善等。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课程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给高校课程实施带来一些启迪!

关键词:网络教学;微格;问题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教学问题行为的实践性较强的师范技能训练形式,英文为Microteaching,又译作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或录像反馈教学。” [1]自八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师范类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将其作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主要手段之一。教育硕士作为培养专业中小学教师的一种专业学位,也必然要开设微格课程以加强教育硕士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1 微格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日益完善,网络课程的趋于完备,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被动接受模式,而是转向了主动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微格课程学习将新时代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大规模地培养了学生的教学技能,实现了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技能训练中效能的最大化。但这种慕课混合式的教学也难免因为课程实施不当而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立足于两个月的微格课程学习,将真切体会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1.1 学习量大,耗时多

我校自2015年有教育硕士点以来,就有了微格教学课程。其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16个课时共一个学分,也就是两个月,八次课。微格教学一般要经历“理论学习—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改教案” [2]这个跨度較长的过程。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学生除了每个星期要进教室听课还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自学,看教师放在网上的学习资料以及上届学生录的视频。此外,每个星期都有一次自主写教案、录课任务。这样算下来,通过网络平台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微格课程要花的时间是平时课程的几倍。这样给学生学业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毕竟大多数教育硕士在校学习时间仅一年,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课程学习上,做科研时间也被大大压缩。

1.2 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网络学习平台下的微格教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网络+课堂”的形式,即要求学生必须刷完网络上的视频,提交课堂上布置的作业方能确保考核及格。先不说课堂作业,就说慕课平台上的视频吧,绝大多数是往届学生提交的作业。且不说这些视频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可借鉴意义,光是要看这些视频就需要很多时间,以后学生增多,这种将看完往届学生作业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部分将越来越凸显它的不科学性。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优点就会变成学生的压力,让学生厌倦与逃避,为了应付课程考核,学生也就不太可能耐着性子看完所有的视频,而会采取刷课的方式应付过去。

1.3 评价不当,无法解决深层次问题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能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评价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教学的反思也促成教学的调整和改善与否。“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力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技能的发展”。[3]我们在微格教学训练的时候也常常会用到教学评价,通过评判一次课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去指导自己的再次训练。只有具有较好的评价能力,明确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改正。然而由于我们的评价能力和标准不一又缺乏教师的指导,我们的技能训练往往以自我感觉良好为准(同伴也不会指出),而这个自我感觉良好就是停留在技能的浅层要求上,如录课的时候不能盯着课本、声音要大、语言要流畅等表面问题。教学评价能力的不足导致我们的微格训练仅仅停留在会上课而不是能上好课上,无法深入体会运用每次训练的机会让教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外,教师也会因为学生人数多,课上处理的任务量大,无法及时给每个学生较为准确的评价。

1.4 教学环境不真实,无法深入角色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可知,“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情境,且是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调动到最大限度。” [4]微格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训练的时候如果能面对真实的学生、真实的教学情景,对教学技能的掌握就会更透彻。而实际的训练中,我们面对的不是学生而是熟悉的同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答案也是预先准备好的,同学念着稿子回答即可。这种形式的训练好比表演,你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念台词,这种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台词不可能有新内容生成,因此也训练不出灵活应对教学问题的老师,对教师技能的训练也只能停留在硬性指标的改善上!正如我们在上《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智慧》这个课上,多次请求陈老师(来自佛山实验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很优秀的一个老师)给我们上一堂真实的课,他总是拒绝我们,理由是我们不是中学生,他找不到那个感觉。由此可知,真实的教学情境对老师的教学多么重要。

1.5 教学设备简陋,耗时耗力

前面说到录像设备是微格训练的必备器材,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有完善的设备会使微格教学轻松很多。然而本学期的微格课室竟然不是专用的微格教室而是传统的大教室,教师每次上课都要扛着摄像机来上课。此外自己也要花很多的课外时间读懂技能、做教学设计、找教室录课,这样一系列的作业下来,没有大半天的时间是做不完的。算算微格教学课投入的时间,虽然每个星期只有一次课,80分钟,可真实情况是我们花费的是一整天。每次单个技能的录制都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耗费了很多宝贵的课余时间去无限次重复录课(反正不是上课时间,心情自然很放松,无压力)。

根据笔者的学习实践以及对众多教育硕士生的学习调查可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下的微格教学课程还存在很多的其他不足之处,如作为一门教育硕士的公共必修课而存在,技能训练没有针对性;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无法满足各专业的教学技能指导要求等。这些都削弱了微格教学作为技能训练的专门武器而发挥的应有效果!

2 针对课程实施问题解决的措施

将网络学习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既弥补了单一的网络学习见不到教师、解决不了课堂生成问题的尴尬,也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师照本宣科的死上课,是课程开发过程中可借鉴的。但为了课程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师范生教育技能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从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供参考:

2.1 选取最佳的学习资源

网络平台通过计算学生的看视频时长、讨论问题数以及登录次数来给学生打分排名,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的标准和考核的一部分。但由于视频量大,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看完,笔者认为为了避免这一点,授课教师应该将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学习资料、视频文件放上去。例如网络平台上往届学生每次技能训练的作业就没必要每个都放上去,因为有的作业质量确实不好,并不符合教学技能的要求,也不是很好的教学示范。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与课程有关的东西都适合放到网络学习平台的,只有选取最好的学习资源,网络学习才能真正为学生“喜闻乐见”。

2.2 精简技能训练项目

微格教学课程将教学技能分为七项基本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与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变化与强化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七大技能每一个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变准统一训练,且个个都要写教案录微格视频。如果是针对本科生的话,确实每個环节都必须严格做到位。但就教育硕士生,很多技能比较简单的,没必要做单独的训练。就拿结束技能来说吧,这是个很短的环节,在常规的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而存在,是没有很高的技能要求的。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应该从教育硕士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做好主要技能的训练,而没必要要求所有的技能都要学生写教案、录微格。

2.3 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

严格的微格课是在专门的微格课室里进行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6—8个学生为一组,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而笔者参加的微格课程却不见任何正规的微格课室,都是学生自己随便找教师用手机录课。这种极端简陋的微格训练完全不具备微格训练的基本要求,给学生上课带来诸多不便。古语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别提这种对工具依赖较大的微格教学了。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微格训练,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使用像素较差的录像设备给教师评课带来不便,也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迫使学生较快较好地完成技能训练的视频录制。

2.4 改善课程考核方案

网络学习平台下的微格课程考核由两个部分组成,网络学习占百分之四十,平时的作业和期末论文占百分之六十。但由于网络平台上的微格课程量大、任务点多,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观看每一个教学视频,为了应付考核就索性直接刷课。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人认为有必要减少网络平台学习的比重,更加关注平时作业中的教学设计和技能训练视频中的表现。此外期末课程论文是否应该存在也是值得商榷的,毕竟这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更应关注的是学生技能的获得。

3 结语

“互联网+教育”并非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也不仅仅是教育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各种教育、学习平台;而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5] “网络教学平台”与“微格课程”的“+”也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要发生化学反应,是在充分考虑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后的两者深度融合。为期八周的微格课学习,让我在提升了教学技能的同时也在审视这门课的实施存在的问题。本人相信微格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普遍性,不局限于某个学校,愿自己的思考对高校课程建设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吕飞飞. 微格教学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训[J].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07(8):52.

[2] 韩晋. 论微格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 浙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版),2013(3):87.

[3] 沈毅, 崔允漷.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叶澜. 教育学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5] 陈婷.“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 江苏:江苏师范大学,2017:19.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张梅芳 张雅茜

网络教学问题探究论文 篇3:

聚焦能力培养的工科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探索

[摘 要]工科院校教学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工程建设岗位对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现实需求。在理清工科院校能力培养目标和翻转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等针对性设计,在工科院校专业课程中进行了基于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反思揭示了其本质规律,满足了工科院校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诉求,为工程岗位实践应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科院校;SPOC平台;翻转课堂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岗位对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力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工科院校专业教学理念也逐渐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这使得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已难适应新型工程岗位对人才科学思维、工程运用与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需求,所以必须要更新理念,开展以工程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教学通过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课堂讨论、问题探究、实践运用等环节,可以实现知识的逐级内化吸收和工程运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SPOC、MOOC等在线教学平台的逐渐普及,为以实践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翻转课堂式教学提供了平台,并在我国工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

一、围绕岗位能力素质,理清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缘由

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是对工科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其局限于“坐中教、坐中学”的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针对工科课程特点体现工程从现象到本质、从外向内的认知过程,与学生对工程学科的认知规律不相适应,不能较好地锤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这种被动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工程技术的兴趣和潜质,学生实践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会成为一纸空谈。因此,必须聚焦未来工程建设岗位对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实践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深入开展教法学法改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知识+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形成由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课上通过提问、讨论、实践等互动活动实现知识内化吸收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功能由单纯的知识讲授变为辅导、协作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流程,并通过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实践运用等环节,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逐级内化吸收[2]。

SPOC教学平台的构建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翻转课堂教学成效如何,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效果。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完善而高效的网络资源平台作为支撑,供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在线教学平台就是一种适用于高校课程教学的小规模在线学习的典型网络教学平台。通过SPOC平台,教师可以构建各类课程的网络在线资源,包括体现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视频、动画、课件、教案、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实现自主性、差异化学习和评估。作为师生交流的公共平台,SPOC教学平台还可以实现在线互动、答疑交流、在线实训和拓展提高[3];并将学生网上学习、交流、在线测试等过程性表现以成绩的形式自动记录和统计,实现课程的过程性考核。SPOC在线教学平台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标尺和催化剂,它使学生乐于学、乐于思、乐于考。

二、聚焦能力培养目标,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遵循工科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龙头,也是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工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紧贴工程实际需求和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知规律,进行针对性优化整合,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内容具体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知识模块、每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从整体至局部、从大到小的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我校开设的军用道路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中,针对军用道路常识教学模块,按道路常识介绍、军用道路认知、道路发展演变、社会地位等序列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对道路常识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深化的学习过程;针对道路线形勘测设计知识模块,通过典型道路事故案例、道路安全影响因素、线形设计控制指标、线形设计方法、工程实例等序列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对道路线形模块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至实践的认知过程;针对道路路基路面知识模块,则以实际道路施工、维护的工程案例入手,安排路基稳定性分析、道路防护和排水、路面设计等教学内容,并将路基路面工程试验纳入内容体系,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这种优化设计,符合学生对道路工程的认知规律,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也有利于实现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实践创新需求牵引,优化教学模式设计。对于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际工程实践运用和创新能力需求为牵引,依托构建的课程SOPC平台和在线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在线学习的基础上,针对重难点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探究、工程应用和创新实践。通过這种“知识体系自主建、重点难点课上究”的翻转式教学过程,既实现了学生知识多次内化吸收,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目标。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基于SPOC在线教学平台的工科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两大环节,一是课堂教学准备。教师在学情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在线发布相关工程建设需求或任务的教学公告,并针对任务需求进行在线教学资源的组织,供学生学习使用。二是课堂教学实施,包括课前在线学习、课上讨论探究、课后反思提高等过程。课前在线自学是指学生根据任务需求构建学习计划,利用教师提供的在线资源主动在线自学,并利用SPOC进行在线互动提问和答疑。课上讨论探究是指教师聚焦在线学习的问题,组织课堂交流探究与实践,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课后反思提高是课后的知识巩固、核心问题的回味反思与升华、工程应用的拓展等过程,以实现知识的再次内化吸收,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紧贴工程岗位需求,深化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应紧贴工程岗位需求,针对工科专业课程特点,牢牢把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共性规律和核心问题,依托构建的SPOC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以学为主体的“课前在线学习、课上讨论探究、课后反思提高”立体化教学实践,以满足工程需求的人才能力培养目标。

紧贴岗位需求,做好课前准备。未来高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紧贴工程岗位需求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而做好课前准备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做好实际工程案例或工程任务编写、收集和发布工作。实际工程案例或工程任务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对学生具有感染力、震撼力和说服力。如在桥梁专业课程教学中,发布“长江中下游的瞭望哨——南京长江大桥”、“魁北克大桥的垮塌”等工程案例和任务,以作为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激发器。二是要做好导学计划的制订与推送。导学计划要翔实、具体,有针对性,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知识点认识和知识体系构建的路子上来。三是要及时推送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学生在线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教学资源要既要全面又要精炼,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如制作的经典的微课视频、动画等,既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又要防止出现“杂、乱、繁”现象而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效率。

依托在线平台,开展在线自主学习。学生依托实际工程案例以工程建设任务为牵引,利用在线资源进行在线自学和自测,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同时聚焦学习问题,准备课堂讨论,以奠定课堂交流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针有对性的课件和微课、逼真的动画、清晰的视频、功能强大的模拟软件等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SPOC平台实现全过程学习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值得强调的是,在线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前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完成在线学习、分析思考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学管理者应在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予以支持[4]。

围绕能力培养,开展课堂讨论探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应紧紧围绕能力培养,采用问题驱动式、启发式、案例研讨式、情景式、实训式等教学方法,实施课堂面授探究学习。教师应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课堂面授阶段结合工程案例或实际工程任务,通过小组交流等形式汇总和聚焦问题,并针对重难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互动和协作、课堂实训等学习。比如,在道路专业课程教学中,对道路基本理论教学部分,可以结合课前发布的工程案例,采用现地情景式教学法,边参观边学习,让学生利用所学对道路进行现场认知,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汇报或质疑,引导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教师掌控导向与进度,让学生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自主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的学习,着力提高其问题探索能力;对道路选线勘测、设计等专业技能教学部分,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结合工程任务,通过构建的电子沙盘、教学模型、模拟训练系统、教学软件等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深入探究道路设计涉及的控制要素、技术指标和方法步骤,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并通过课堂练习、测试、竞赛、实验等形式,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瞄准创新工程实践,开展课后拓展提高。课后,学生一是通过课后针对性练习、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知识巩固,检验学习效果;二是结合教师课后发布的与工科专业课程相关的知识前沿动态、典型工程案例、热点工程问题等,进行在线交流讨论,教师在线答疑,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提高。

四、反思翻转课堂本质规律,催化课堂教学成效

一是符合了工科院校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翻转课堂教学是在针对工程类课程特点构建资源的基础上,以实际工程建设需求为牵引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其符合工科院校专业课程的特点。学生课前在线自主自学,课上交流讨论、应用分析、实践创新以及全方位过程性评价,这符合学生对知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外向内的认知规律。这种过程能有效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学习、学会解决工程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修正学习方法,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是满足了工程类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培养的目的。在工科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针对实际工程案例或工程建设需求,借助大量在线资源,围绕工程实际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既能较好地避免传统课堂“一刀切、齐步走”的情形,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兴趣自定步调开展个性化学习,又能有效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翻转课堂面授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互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在线学习和课堂讨论探究积极、主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探究思维与创新能力,对学生实际工程意识、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是有利于学生工程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基于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工程现实需求而开展的“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自主式学习,学生利用翔实、有针对性的在线资源进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教师则将較多的时间用于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与学生在线交流与答疑解惑,课堂面对面的互动讨论,以及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调控和对客观学习的评价。这对于深化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协作意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将有效解决在线自学效果不理想、课堂交流不深入、流于形式的弊端,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课程成绩。据我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部分课程资料统计,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在线提问、论坛交流数量、问题的深度广度剧增,学生的各项能力和课程成绩较以往讲授式教学模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5],完成实际工程设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效率较以往大大提高。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工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对工科课程的认知规律,能促进课程知识的内化吸收,能针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强化工程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当然,这种基于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开展,离不开聚焦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离不开紧贴工程需求的实践与创新,也离不开灵活、深入的翻转课堂成效反思。同时,工科院校基于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参与教学的各方全方位共同努力,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根本目标,从顶层设计上合理设置课程,从时间上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从条件建设上全方位进行课程建设,从教学设计上精心策划教学过程,并全方位地组织实施,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各种制约因素[6],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强大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子超,蒋家傅.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117.

[2] 薛云,郑丽. 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32-137.

[3] 白凤翔,郭晓英,林芸,等. SPOC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2):146-149.

[4] 陈倩,李娇娇,汤才梅.翻转课堂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软件导报,2015(1):176-179.

[5] 高磊,江克斌,邵飞,等. 基于SPOC 平台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1):101-105.

[6] 谢飞,宁苗,马玉婷,等.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7-19.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王广政 徐代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教学网络技术论文下一篇:循环经济哲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