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教学策略论文

2022-12-20

就小学儿童绘画教学而言, 如何提高儿童绘画教学质量, 让学生绘画效果卓有成效?笔者从教师应掌握多项绘画教学技巧实施;优化指导途径和方法;加强技法训练三方面进行阐述, 具体如下:

一、优化指导途径和方法

儿童绘画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 它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 教学课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还是个薄弱环节。我们不难发现, 不少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惧怕教学, 低幼时期的毫无顾忌的“胆量”丧失殆尽。究其实质, 不能不说是我们美术教育的失误。那么, 我们如何优化指导途径和方法。

1. 从思维和创造的实践过程来看, 须先有创造性的想象才会有创造实践。

欲培养创造力, 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 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 它是一种在人们头脑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美术作品, 是画家通过塑造的形象来打动人, 形象创造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美术作品中的想象, 是对客观世界自然事物和人们所提供表象的联想、选择与发挥。广阔的范围, 新颖的题材和巧妙的构思就是从这种联想、选择、发挥中厚积薄发的。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说, 最成功的教育, 莫过于教人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科学的教学方法, 是掌握教育规律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任何创造需要的地方去。生活是创造的源泉, 也是想象的源泉。人的想象要有情感做发动力。如嗅着夹着新翻过的泥土的花香味;踏上充满新奇的崎岖山路;淌过水乡的潺潺流水和弯曲田埂;聆听大雁的鸣叫声和放牛娃的悠悠竹笛声;欣赏形态各异的拱形石桥、老木桥, 甚至挡牛的粗栅栏, 围鸡的竹篱笆……生活景象作用于人的感官, 使人触景生情, 见物思人, 情景交融。生活经历越多, 供加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 想象的途径越广, 想象活动也就越活跃, 越有创造性。另外, 丰富的知识是想象的养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广学知识。人的大脑细胞中储存的知识点越多, 思维时各点之间相联结的“网”的范围就愈广, 形成的新体系的知识和新创造的可能性旧愈大。不能轻视文化理论的学习, 如果脱离时代的要求, 是极不利于人才培养的。

绘画技艺的要领在于得心应手。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 然后具体的搞出作品也不是件容易得事。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 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调度好“导”和“创”的关系。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画, 凡绘画“一临到底”, 凡教学“大胆放手”, 教师只零散的三言两语后就袖手旁观, 放手让学生“一创到底”, 导致学生无论是构思还是技法, 始终步“低幼形象”的轨迹而行, 很少有新的突破。如果教师在每次教学画教育中充分认识到“导”的必要性,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 按学生的接受能力事先提供多幅范作, 用多种不同的构思来启示学生, 范作可用以前学生的优秀作业, 教师自己亦要搞一些指导性的教学, 当学生看到老师及以前学生的作品不会无动于衷。人的情感, 犹如池中水, 石中火, 一拨就动, 一触即发, 在一幅幅范作面前, 他们通常激动不已, 教学的激情油然而生。教师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讲解, 很快就成为他们在暗中摸索的指路灯, 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 扩散成新的构思、新的构图。

2. 艺术作品的形象教学是个难题。

初步教学的学生可学以真为本的现实主义美学家的主要教学方法——概括集中, 意在创造艺术的典型形象, 塑造理想的美, 即所谓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中国画论中有“搜尽奇峰打草稿”, 艺术家的这种搜集、概括、提炼、加工的过程, 正像蜜蜂酿蜜一样, 从各种花里一点一滴的采集最必要的成分, 最后加工酿成蜜。艺术家把客观对象作了必要减弱、增强、夸张、变形, 使之塑造的形象更高于对象, 比对象更美。西方美术中, 油画《蒙娜丽莎》、《泉》、雕塑《大卫》、米洛斯的《维纳斯》等, 我国绘画大师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 都是高度概括、集中的杰作。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器等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把中外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的教学过程, 及其不同的构图、不同的塑造形象的方法逐一介绍给学生, 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指导学生教学时, 要在命题有趣的基础上, 尽量启发学生做到教学的范围广, 即表现的内容、范围要往大处想、博处想、广处想;教学的题材新, 即训练学生思路变换, 独辟蹊径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走新路, 想与众不同的新鲜、生动的题材;教学的构思妙, 即启发学生根据美术造型形式和主题思想的需要, 巧妙的选择恰当的情节、动态、造型形式、表现角度及其人与物、主题与背景的合理安排;教学的构图巧, 即启发学生把构思出来的情节及各种线、形、色等绘画因素, 巧妙的组织在画面中。

创造是艺术的唯一生命, 创造是春天能够得到证实的唯一证据。当无数的新绿代替枯萎的落叶, 当遍地的嫩芽冲破腐败的积淀, 当如歌的鲜花铺满荒芜原野的时候, 谁会怀疑创造是春天的唯一生命呢?当我们的学生有能反映学生生活情趣的作品, 有能显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作品, 那正说明辛勤园丁美术教学课的成功。

二、加强技法训练

儿童画创作需要技法作为支撑, 如果没有技法的训练, 儿童画教学将会走向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死路。儿童绘画技法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教儿童掌握基本的造型方法和规律。

例如, 他们虽然无意识的运用了基本形画出了各种形象, 但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这就更需要教师把儿童无意识的画和教师有意识的教结合起来, 主要是告诉他们万物都是由基本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组合起来的道理。只要认识和掌握了这些基本形状, 就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画面来。不要以临摹入手, 可出示一些优秀的作品, 但不要完全模仿, 让他们看过后再通过默写的形式进行绘画。这样经过在大脑里进行再消化再加工这一过程, 就会变成他们自己的绘画语言。有范画, 但又不要求学生完全照老师的范画画, 发挥自己教学的余地。

2. 怎样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画画得更丰富。

启发谈话自由画画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年龄越小的儿童, 画画总是一边想一边画, 所以, 教师则应进行启发谈话, 具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做什么?怎么做?结果怎么样的顺序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儿童自己描绘和教师启发谈话的这种形式, 转换成生动形象的绘画语言, 儿童一边听, 脑子里一边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一幅幅画面, 慢慢地在头脑中形成形象, 只有他们的头脑中有了东西, 才能画出东西, 否则画画的盲目性会更大。切记谈话谈的越具体画面画的越丰富。根据教师的谈话开始自由的画画。一般情况下, 儿童在完成自己作品的过程中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有些孩子经教师引导他们是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的, 并且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画面。另一种不是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 而是由于年龄所至, 能力所不能为的。这是人的生理心理个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但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的。在大人看来是不完整的画面, 但孩子不是这样看, 所以, 对于这样的儿童, 教师万万不应强求, 这样会挫伤他们的绘画积极性。应顺其自然, 肯定他们的优点, 给他一定的时间, 耐心的等待着下一次慢慢的提高。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需要根据形象和文字两者进行思考才能充分发展整个身心系统。不要单纯地学画画, 应同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相结合。通过语言表达和文字描写, 进一步补充完善想象的不足, 促进语言表达和书写绘画同步发展。小一点儿童因识字少、书写能力差的原因, 这样就要求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按老师开始启发谈话时的顺序, 进行看图说话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对年龄稍大一点的, 应要求他们不但能够画, 还应用语言说出来, 写出来。运用这样的方法, 能够不断强化画面的丰富性。促进说、画、写、同步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的启发唤起知觉中以往的记忆, 产生联想, 再引发深入的想象。在绘画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一个有趣动听的故事, 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样一幅美丽的图画, 就是一个动听的故事。培养儿童逐步学会善于用语言表达一幅画面的能力。教师应常常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来刺激学生。如红红的脸蛋大大的眼睛, 一边演示一边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供一幅有趣的教学作品让学生看图把图中的故事情节讲出来。根据这幅画的启发自己再教学一幅相关的画, 同一个主题, 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法重新组织画面的练习。强调构图知识。教学儿童画教师应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 一画多题、一画多变、一画多想、一画多说。这些灵活多变的方法, 都能有效地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欣赏优秀儿童绘画作品激发儿童的教学欲望。

以提供图片、画册、观看展览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的教学欲望。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应经常提供适合儿童欣赏的作品。当作品画出来后, 教师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 提供一些素材是必要的。尤其是画相近的主题, 目的是看看别人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安排画面的, 画面上还需要添画哪些东西, 人物动态、形象、表情、色彩运用、所表现的绘画技巧及使用的工具, 从中受到启发, 使自己的画面画的更丰富。

4. 加一点, 减一点。

加一点减一点的目的是:加一点使画面更加丰富, 这样加强主要的形象, 使画面主题更加突出, 如果他只画出了人, 你应问他还有别人吗?他们都在干什么?加上一个人怎么样?减一点是有些不必要的东西建议他把它减掉怎么样?

5. 户外写生收集素材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儿童喜欢户外写生。进行户外活动可和户外写生结合起来, 既满足儿童游戏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绘画兴趣。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儿童去户外写生。孩子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经常到户外去写生对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帮助, 在写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不论是熟悉的家人, 还是身边的日用品、风景、各种交通工具, 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我们可画的对象, 都会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那晴朗的天空、绿绿的草地、盛开的鲜花, 都能陶冶情操。这对于人一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写生还可以提高学生表现事物的造型能力, 不断地在大脑中积累绘画教学素材, 增强记忆能力。

一次活动户外写生策划好与坏很重要, 可通过夏令营的形式进行, 出发路上观察, 参加当地的民族活动, 看日出, 参加傍晚的篝火晚会, 参加牧场各种其他活动, 写生, 写日记, 然后回来展示作品。

6. 变换各种绘画工具和教学内容提高儿童的绘画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注意力时间短, 好奇心强, 尤其是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所以, 应根据这些特点变换各种绘画工具和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例如:油画棒、各种笔 (签字笔、油性笔、荧光笔、金银笔、贺卡笔、珠光笔、水彩笔、彩色铅笔、铅笔、钢笔等) 国画工具、版画工具、各种纸张 (有色、无色、光滑、粗糙、卡纸、宣纸) 还可以借助其他材料。这些工具即可单独使用, 也可以相互配合到一起使用。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不要总是单一的绘画, 可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室内课。例如:书法课、线描课、手工课、版画课、色彩课、摄影课、电脑绘画课、等穿插进行, 还可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安排一些室外课, 来调节美术教学。

7. 怎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

怎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应通过几个方面来评价讨论, 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讨论时, 先问你自己觉得满意吗?同学的眼光怎样看?老师怎样看?建议你怎样画会更好些。通过这几个方面来引导。成人应该认识到:儿童和成人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各有自己的眼光, 有了这些认识再看儿童画评价儿童画就不难了。最重要的是不能以儿童画的干净与否、比例适当与否、涂色均匀与否为标准, 更不要以像与不像为标准, 要以鼓励为主, 儿童画就应该像儿童画。表现的主题就是儿童真实、稚拙、天真的心灵世界。

8. 要允许儿童画错。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特别慎重的, 总原则是以鼓励为主肯定成绩的大前提下, 用不伤害学生的语言婉转地提出不足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去接受。画错了常常换纸, 这是每位教师在教学经常遇到的, 有时几分钟内就把一张画画完了, 最后画了一本图画本也没完成一张画。常常听到学生说:“老师我画错了”这时老师万万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该说:“不要紧, 既然画错了那你就‘将错就错’吧, 把画面变一变看一看会是什么样子。”“建议你这样画怎么样?”“试一试你这样画会更好”这样说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心, 使他们不会老是想换纸, 不管画的好坏都会认真的把它完成。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 让他们养成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完的良好习惯, 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

9. 鼓励学生的方法。

经常设立一些奖项来鼓励学生的进步, 增加他们的绘画兴趣。例如:像下列奖项:勤奋好学奖、创意奖、进步奖、造型奖、色彩奖等就非常适合学生。

实践证明, 按照以上规律和方法进行儿童绘画教学, 儿童的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普遍提高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兴趣浓厚, 思维活跃, 杰作涌现的教学效果。由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精神等年龄特征, 加上绘画教学自身的趣味性与操作性, 对儿童进行美术创造教育并不是难事。然而,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单靠美术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它需要各科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 一起挖掘多种途径和方法, 充分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作用, 使儿童的绘画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最好地发展。

摘要:本文着重对儿童绘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笔者认为, 教师掌握多项绘画教学技巧实施, 利于学生美术绘画技能的提高;落实绘画教学的三个阶段,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优化指导途径和方法, 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加强技法训练, 能提高绘画水平;正确看待儿童绘画, 能极大调动学生绘画积极性。

关键词:儿童,绘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社会美术教育中儿童绘画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王维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年。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 张祖春、王祖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教育评价概论》侯光文,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主要方法研究下一篇:让区角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