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22-09-14

2 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 发生率高, 并发症多。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不断延长, 胰岛 β细胞功能不断降低, 临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随之降低, 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而对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 采取胰岛素治疗, 早期能够修复胰岛 β 细胞功能, 维持血糖稳定性。 为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该文2014 年1 月—2015 年6 月间对初发2 型糖尿病采取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104 例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均该院接受诊断, 经唐耐受量、实验室指标、生化指标等诊断, 与世界卫生组织[2]中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均为初发2 型糖尿病;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药物过敏史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 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组52 例, 男33 例, 女19 例;年龄38~70岁, 平均 (42.5±10.1) 岁;对照组52 例, 男35 例, 女17例;年龄35~72 岁, 平均 (43.6±11.2) 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到院就诊后, 叮嘱患者注意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适当运动, 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 对照组患者接受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患者每次口服格列齐特80~120 mg, 2 次/d; 二甲双胍250~500 mg, 3 次/d。 治疗期间若患者空腹血糖降低6.5mmo L/L、餐后2 h血糖降低8.0 mmo L/L以下, 减少二甲双胍用量或停用。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泌林70/3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患者每天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优泌林70/30, 初始剂量0.4~0.6 U/ (kg·d) , 期间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至血糖达标, 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 3 次/d;期间患者空腹血糖降低6.5 mmo L/L、餐后2 h血糖降低8.0 mmo L/L以下, 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 维持6 个月后停用, 继续服用二甲双胍, 减少剂量或停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 包括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 (2 h PG) 、血红蛋白 (HBA1C) , 并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的数据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包。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 h PG、Hb A1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FBG、2 h PG、Hb 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 (6.45±1.34) d, 低血糖发生率1.92% (1/52) ; 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 (9.23±1.48) d, 低血糖发生率11.5% (6/52) , 两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安全、 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 据相关资料[3]显示, 我国逐渐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 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常见类型, 其发生率高达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2型糖尿病是导致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的主要疾病基础, 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一般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主要是因糖调节能力减退所致, 临床研究[4]认为, 机体胰岛素功能分泌缺陷, 或出现胰岛素抵抗, 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且胰岛素抵抗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2型糖尿病患者因持续存在胰岛素抵抗会降低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 据相关资料[5]显示,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仅为50%, 随着病程延长, 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不断降低, 在病程延长至6年后, 胰岛β细胞功能仅为正常人的25%, 而到10年后, 胰岛β细胞功能仅占10%。因此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 应及时控制患者血糖, 促使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胰岛素是临床常用控制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药物, 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 能够消除高葡萄糖毒性, 恢复胰岛 β 细胞功能, 而且胰岛素增敏剂能够预防患者发生高胰岛素血症, 抑制胰岛 β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 减轻胰岛素抵抗, 减轻胰岛 β 细胞负担, 促使胰岛β 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在此次研究中, 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与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相比, 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红蛋白明显降低, 血糖恢复正常。 而且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6.45±1.34) d, 低血糖发生率1.92%, 经磺脲类降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9.23±1.48) d, 低血糖发生率1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 与磺脲类降糖药物相比, 采取胰岛素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使患者血糖恢复正常, 降糖效果显著且稳定,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究其原因是,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立即采取降糖药物治疗, 病程延长, 患者胰岛 β 细胞功能则会降低明显, 出现口服降糖药物失败情况, 且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期间, 并发症较多, 出现酮酸症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立即予以胰岛素治疗, 能够维护和逆转患者残存的胰岛 β 细胞功能, 使受损的胰岛 β 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降低胰岛素抵抗, 提高血糖稳定性,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优泌林70/30 属于预混胰岛素, 属于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 适用于初发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治疗。 通过促进糖原、脂肪酸、 甘油和蛋白质的合成和氨基酸的吸收, 抑制糖原、脂肪分解及蛋白质代谢等作用, 调整血糖。 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通过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 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进而增强胰岛素降糖作用;同时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糖异生和分解, 减少肝糖输出, 延长葡萄糖在肠道吸收时间[6], 缓解机体高胰岛素血症, 减少胰岛素原, 抑制食欲, 对控制患者体重起到积极促进意义, 避免胰岛 β 细胞功能损害。 另外二甲双胍的应用, 可以增强机体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 采取优泌林70/30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 型糖尿病, 能够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在较短时间内促使患者胰岛 β 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发挥胰岛 β 细胞功能作用, 预防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控制血糖,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 型糖尿病效果显著, 血糖控制明显,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10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2例, 观察组患者经优泌林70/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对照组患者经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BG、2 h PG、Hb 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低血糖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 血糖控制明显。

关键词:胰岛素,二甲双胍,初发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谢飞.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3, 35 (21) :3236-3237.

[2] 戴筱君, 高斯, 施克新.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1) :75-77.

[3] 牛东升.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3, 53 (33) :62-63.

[4] 刘娅, 唐金国.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1, 40 (6) :599-601.

[5] 应文华, 叶爱玲, 叶韩镯.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J].中国药师, 2015, 18 (2) :277-279.

[6] 杨建国, 黄德妤.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9) :4266-426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长距离硬岩掘进中的盾构机主轴承系统管理与维护保养探讨下一篇:从垄断协议看商事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