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是徐福第二次东渡出海的始发地

2022-09-11

黄骅, 秦置柳县。从上古直至西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曾是古黄河的入海口。周定王五年 (公元前602年) , 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 (今淇河、卫河合流处) 夺河而走, 东行漯川, 至长寿津 (今河南滑县东北) 又与漯川分流, 北合漳河, 至章武 (今河北黄骅) 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汉武帝元光三年 (前132年) , 黄河在瓠子 (今濮阳西南) 决口, 洪水向东泛滥, 南侵淮河流域。23年后, 朝廷再下决心堵塞决口。武帝亲帅群臣参加, 瓠子堵口成功。后不久, 黄河在下游北岸馆陶决口, 向北分流, 称屯氏河。《汉书·地理志》“河水别出为屯氏河, 东北至章武 (今河北黄骅) 入海。”时至今日, 屯氏河故道在黄骅南部旧城一带的旧河床依然十分明显。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的文字说明中称“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间, 黄河主流周大河自大明入山东省, 至德州又入河北省, 循吴桥、东光、南皮一带在沧州东北入海”, 与津门考古所云一致。

秦时的饶安、柳县一代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至国, 修政, 因其俗, 简其礼, 通商工之业, 便渔盐之利, 而人民多归齐, 齐为大国。”民国十四年《无棣县志》载:“昔太公之封于齐也, 赐履步疆, 北至于海, 课鱼盐利中国, 富厚甲天下”。可知, 自春秋战国到现代社会, 黄骅区域就拥有两大支柱产业, 一个是渔业, 一个是盐业。而相应成为一个经济繁荣, 人口聚集稠密地区。为此, 公元前157年 (汉文帝后元七年) 六月, 汉景帝刘启即位时封其舅舅窦广国为章武侯, 食邑一万一千余户, 同时改章武县为章武侯国 (今黄骅市常郭镇故县) 。按司马迁《史记》记载, 当时章武侯窦广国虽以外戚封侯, 但却是在西汉刘邦死后自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恒到景帝刘启四帝五十年执政期间, 获封的九十三个所有王侯中封邑户口最大的万户侯, 就连跟随刘邦开国打天下的功臣获封的一百四十三个王侯中也才仅有功大名重的曹参、张良两个万户侯。因拥有众多的人口, 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物资基础而具备徐福东渡人口的选拔, 生活的保障和物资、器物以及给养的筹备。而经济的繁荣也必将引起运输业的兴盛。

通过近年来对海丰镇遗址的发掘, 大量瓷片和遗物的发现、出土, 通过专家、学者论证, “黄骅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点”基本上已达成共识。2016年黄骅唐代煮盐遗址的发现、发掘又为“黄骅是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北起点”提供了一个新的论据。《盐山新志》载:盐山“境沿岸海口凡三, 依次而北曰直沟、曰徐家沟、曰赵家沟。境内河往潮来率由三沟, 而直沟南之大沽河口 (此为南大沽, 天津为北大沽, 是为天津称北大沽之名的由来。编者) , 实盐 (山) 境河道之尾, 闾口独深、广, 巨舶可通。东南通烟台, 东北通牛庄、营口。帆船往来, 率不过五日程”。“柳县之設, 本以河海之交, 先辟为邑。徐福东来, 必仰给海口县官, 为具衣食舟楫而后浮海, 其侨居以待, 亦固其所然”。

当年, 国家筹建西煤东运的第二大出海口, 九港选址, 因为优越的地理条件, 最后定在了黄骅, 才有了今日的黄骅大港。据有关专家、学者介绍:在黄骅出海起航, 是一条优良的航海路线。地球上的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 对海洋气候的形成和航海旅行具有重大的影响。古代航海, 大多采用顺海流、顺风漂流方式。由黄骅出海至日本, 具有顺海流、顺风漂流的便利。北赤道暖流进入东海后, 在舟山群岛以东, 日本九州岛以西海域, 分为两支, 一支流向日本九州岛, 形成日本暖流;另一支则沿朝鲜半岛西海岸, 进入黄海、渤海后, 在黄骅附近发展成为寒流, 沿渤海南岸, 黄海西岸, 复回到舟山与日本九州之间。可见, 由黄骅出海, 沿寒流至日本九州以西海域后, 顺日本暖流至九州是可能的。同时, 东亚地区长达半年之久的西北季风, 为徐福东渡创造了良好条件, 使徐福由此顺风漂流至日本成为现实。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秦始皇大喜“遣振男女三千人, 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 止王不来”。那问题是:既然不归, 有谁知道他们“得平原广泽”呢?司马迁又是如何得知并记入史记的?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平原广泽”不是指徐福东渡的落脚地, 而是徐福东渡的出发地, 并论述说这符合秦时浙江某地沿海的地形风貌, 并据此作为徐福东渡出发地的论据之一。如果此说成立, 那么战汉时期地处九河下梢的黄骅区域, 河港密布, 芦蒲摇曳, 水草丛生, 这不更符合“平原广泽”的地理风貌吗?

今年五月《瓮棺葬与古代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骅召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高崇文教授认为:黄骅又是古黄河入海口, 各种迹象与“徐福东渡”事件高度吻合。“徐福东渡”的出海地就在黄骅一代。直接参与过郛堤城遗址考古挖掘的山西大学考古系李君教授认为:“徐福东渡”的出海地, 最能拿出证据的就是黄骅区域。迄今为止, 史籍、口碑、历史遗迹和考古均证明“徐福东渡”出海地在黄骅, 这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互相参照的证据群落。

综上所述, 根据史籍记载、民间传说、古城遗址的考察、挖掘, 有关文物的出土、鉴定, 尤其是郛堤城下瓮棺葬群的发现、发掘, 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证。不难发现当时的黄骅区域, 不论人文环境、经济基础还是地理位置都是当年徐福第二次东渡始发地的最佳选择。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说:郛堤城和附近的丱兮城以及千童镇共同承担了当年“徐福东渡”人员招募、集结、培训然后出海的历史作用。“黄骅是当年徐福第二次东渡出海起航的始发地”!

摘要:历史上的徐福东渡事件使日本产生了从绳纹时代到弥生时代的巨变, 作为东渡壮举的总导演, 的确应该说徐福是一位历史伟人。但是东居扶桑、繁衍生息、传授农耕、制盐等技术的实绩却在千童百工。所以, 对千童百工, 及其渡海始发地的追踪考证应该也是徐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徐福,东渡出海,始发地,黄骅

参考文献

[1] 顾希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徐福东渡传说[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2, 10 (03) :119-124.

[2] 李广志.徐福传说与中日文化交流[J].民族论坛, 2014 (02) :85-8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某线路岩溶发育对工程的影响研究下一篇: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