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合格考

2022-10-15

第一篇:山东省济南市合格考

山东济南市2018高二语文10月月考

2017-2018学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考试

高二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创作某些消极惰性倾向有平衡抑制功能。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改革温和渐进,罕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烈变迁。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和风细雨”和“微风小雨”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重提“中和美学”,是因为它本身就切近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及大众生活精神主脉互息互通。自觉贯彻“中和美学”的文艺创作传递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

中和之美”有利于抑制当下中国文学的某些偏颇。当下文坛,无论是文学观念上的陈陈相因,还是创作意图上与商业文化的亦步亦趋,都要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自我撕裂的感官本能以及疯狂诡奇的文本格调来实现,这明显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在叙事的奔放与理性的约束间获取某种平衡,能规范 1 和治理文学创作中失之节制的欲望写作与个人化倾向,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选自《 文艺报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要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状态中,这是"中和之美"的基本要求。

B.今天,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经历的大多也不是生死抉择,时代也不会有悲欢离合,"和风细雨"是生活的主旋律。

C."中和美学"切近我们今天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就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D.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最深处的"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以刺激性和消费性为本质特征的文艺创作,虽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来获得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的。

B.贯穿着"中和美学"的思想,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的文学是不沉于时间渊薮的。

C.当下文坛,一些与商业文化亦步亦趋的创作,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

D."中和美学" 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的主体部分,因此,当代作家要自觉地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B."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更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更要有精神的深度。

C.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等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的作品不符合 "中和美学"的主张。

D.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层层论证,每段先亮出分论点,然后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拯救英雄的妻子

陈凤群

梁敏出车祸了!

电台这则早间新闻把人们的心揪紧了。梁敏,何许人也?梁敏是英雄伍强的妻子啊。说起伍强,人们的敬意油然而生。15年前,一名丧心病狂的劫匪用炸弹掌控了这座城市最高建筑摩天大厦,其时一场涉及10个国家的金融贸易洽谈会正在大厦内进行,本市的政界要员、国际金融专家巨贾济济一堂。千钧一发时,武警战士伍强制服了劫匪,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自己因心脏被洞穿而不治。

这年梁敏28岁。作为英雄的遗孀,梁敏被授予军烈属称号。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社会各界人士争相慰问。梁敏被引领着巡回演讲,成了街知巷闻的新闻人物,受到全城人们的景仰。

一位晨练的老人在众生大桥下发现了梁敏。老人如常穿过桥底时,发现路边草丛里一动不动躺着个人,旁边洇了一大滩血,上前一看竟是全城人们熟稔的梁敏。老人立即打了急救电话。

电台报道说,梁敏大出血生命危殆急需输血,但梁敏的血型是极为稀有的RH阴性血,而医院血库没有这种血。大家奔走相告,全城总动员。10分钟后,一位女孩一迭声高叫着“我是RH阴性血”匆匆来到医院。女孩是市一中初三级学生,听到消息后立刻中止了期末考试,马不停蹄奔来了。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看着沉睡中的梁敏,女孩轻轻地说:“梁敏阿姨,要不是伍强叔叔,我和妈妈15年前就离开这个世界了。妈妈说永远忘不了当时在大厦电梯里生下我的情景……”

半个月后,梁敏康复出院了。人们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梁敏车祸的情况。当得知还没有找到肇事逃逸司机时,大家不满了。

公安厅及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安厅新闻发言人详细讲了办案经过后,说梁敏车祸很蹊跷,现场电子监控没有任何影像。由于事故蹊跷,现场又没有任何遗留,致使梁敏车祸一案成了悬案。梁敏没事就行了,梁敏是英雄伍强的妻子啊,梁敏要好好活着!看了新闻直播后,人们释然了,笑着说。

车祸从生活淡去,人们又习惯看到梁敏以真善美的形象出现在电视访谈里。每当此时,人们总会高兴地说,梁敏不愧为英雄伍强的妻子啊,不愧为军烈属,是和平使者,是环保使者,是……

梁敏第二次被送进医院是在一次“建设和谐家园”的电视访谈中,人们在电视机前看到梁敏突然倒下昏厥过去。医生紧急召集专家会诊抢救,让专家和医生们不明白的是车祸时梁敏心脏机能一切正常,事隔半年怎么就罹患了这么严重的冠心病呢?

手术后,梁敏心脏机能恢复了正常。人们悬着的心落了坎,动情地说梁敏要好好活,梁敏可是英雄伍强的妻子啊。

梁敏第二次昏厥是在四个月后的一次公益演讲会上。台下数万人眼睁睁地看着梁敏说着说着,倏忽就倒地了。救护车呼啸而至,却拽不回梁敏瞬逝的生命。

梁敏死于猝死。

人们在梁敏随身的坤包里找到了遗书。遗书周边已磨花起毛,显然放置了很久。

那次车祸不是车祸,是梁敏从桥上跳下来的,梁敏长期过量服用红霉素造成冠心病并最终心跳过速而猝死。医生抖动着遗书黯然地说。

作为英雄的遗孀,这15年来我背负了太多光环和太多荣誉,我必须高大全式地活着。畏于我头上的光环和荣誉,这15年来没有一个男人敢来爱我。我孑然一身,没有家庭,没有丈夫,没有孩子,没有天伦之乐。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我是个平平凡凡的女人,我只想做一个真女人啊!

遗书传阅着,梁敏最后这些话在每个人心中打着旋,杵得如石磙般沉甸。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小说情节一波三折,事件一次又一次危及梁敏生命,又处处留下悬疑,直到最后发现遗书,疑团才彻底解开。

B.小说以“梁敏出车祸了!”开头,营造了十分紧张的气氛,引发了人们对梁敏的好奇,为下文介绍梁敏的身份做好了铺垫。

C.梁敏的丈夫伍强是武警战士,15年前牺牲,救了好多人。梁敏作为英雄的遗孀而出名,在光环的笼罩下逐渐迷失。

D.当梁敏脱离危险后,人们开始责问公安部门办案不力,由于事故现场没有电子监控设备,又没有任何遗留,最后案件只好不了了之。

E.小说最后一段文字虽然短小,但发人深省,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含蓄地写出了市民内心的沉重及对梁敏的愧疚。

5.文中画线句子一再强调“梁敏是英雄伍强的妻子”,作者如此安排,有什么目的?(5分) 6.梁敏虽是死于自杀,但也可以说是死于间接的他杀。你是否同意“间接的他杀”?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课内文言文(12分) 根据课本内容,完成7-10题。

7.下列选项中全含通假字的是( )(3分)

(1)偭规矩而改错。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长余佩之陆离 (6)箱帘六七十

(7)蒲苇纫如丝 (8)摧藏马悲哀 (9)供养卒大恩 (10)吾今且报府 (11)固时俗之工巧兮(12)终老不复取

A (1) (2) ( 5) (7 ) (8) (12) B (1) (3) (4) (6) (7) (10) C (2) (3) (8) (9) (10) (12) D (3) (4) (6) (7) (9) (11) 8.下面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1)大人故嫌迟 仍然

(2)徒留无所施 白白地

(3) 却与小姑...别

退出来

B (1)于今无会因

机会 (2) 便言多令才 美好

(3)渠会永无...缘

4 C (1)会不相从许 一定 (2) 竞周容以为度 法度准则(3)何方圜之能周兮 相合 ...D (1)回朕车以复路兮 回转 (2) 亦余心之所善兮

善良

(3 ) 宁溘死...以流亡兮

突然

9、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3分) A会不相从许 B相见常日稀 C还必相迎取 D不得便相许

10、下列词类活用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3分)

A 足以荣汝身 B孔雀东南飞

C手巾掩口啼

D卿当.....日胜贵 .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奖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今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列传》,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加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B.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5 C.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D.帝壮其言/许之/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旌孝子也

旌:表彰 .B.帝壮其言,许之

壮:认为……豪壮 .C.毒兴师旅

毒:毒害 .D.巍自拔南归

拔:脱身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5分)

(2)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双调】得胜令 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注释】①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②沾濡(rú):润湿,润泽。③和余:连同我。一说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

②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诗人的不同心情。

B.三四句,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

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 D."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E."无是处"是说没办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现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 16.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全曲是如何来表现诗眼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表白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离骚》中写屈原要加高他的高高的帽子,加长他的长长的佩带,表达他依然要坚守自己,抱洁守正的句子是: , 。 (3)《沁园春 长沙》蔑视权贵的句子: 。

(4)《孔雀东南飞》中

。两句托物起兴,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5)《孔雀东南飞》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君当作磐石,

。表现了两人对爱情的忠贞。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 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推销假冒伪劣商品、快递诈骗、虚假中奖等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们防不胜防。

7 B.杭州市实施的住房限购政策规定,在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

C.里约残奥会上,她带伤上阵,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还实现了“超越自己”的目标,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获得了首枚残奥金牌。

D.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由于某些部门对利益的渴求,依旧纵容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不依。

20、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A.④②③①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①

,它有助于提升四肢的力量,还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他所引起的关节肌肉损伤远小于其他运动项目。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②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的普及,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切身感受了外面广阔的世界。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答案: 1.B; 2.D; 3.D 解析: 1.“时代也不会有悲欢离合”错,原文“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 2.“中和美学”不能直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 , 原文“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 3.“然后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错,本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并没有“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答案: 4.AB; 5.①明确梁敏的身份,解释人们关心梁敏生死的原因; ②强调了人们对英雄伍强的敬重,含蓄地表明人们只关注了梁敏是伍强的妻子,却忽略了梁敏本人。 6.(观点一)同意间接他杀说。

①梁敏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女人,她需要的是一个女人的基本要求:爱情、孩子、家庭。可这些基本的要求都被“英雄的遗孀”这一身份所剥夺。

②人们需要的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寄托,而这种象征与寄托所带来的光环和荣誉却压垮了梁敏,促使梁敏最后选择了自杀。 (观点二)不同意间接他杀说。

①梁敏是英雄的遗孀,但这与她渴望爱情、家庭并不矛盾。人们给了她光环与荣誉,但没有反对她去追求幸福。

②幸福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梁敏的悲剧在于她囿于光环与荣誉而丧失了自我,她缺乏勇气去面对生活,最后选择自杀,这是她自身的懦弱导致的悲剧。

解析: C“在光环的笼罩下逐渐迷失”错误; D电子监控设备没有影像不是没有电子监控设备;“悬案”不是“不了了之”;E“对梁敏的愧疚”错

二、文言文阅读

课内:7.B 8.D 9.B 10.A 课外:答案: 11.B; 12.C; 13.C; 14.(1)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的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

2)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让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封地(归附)。”

9 解析: 12.毒:怨恨

13.“多次面对燕王”有错,原文为“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书数上,皆不报。”说明高巍并未多次见到燕王。 14.【附文言参考译文:】

高巍,辽州人,崇尚气节,擅长文章。母亲萧氏有久治不愈的疾病,高巍在身边侍奉,到母亲年老没有一点懈怠。母亲去世,高巍吃素食,在墓旁筑室居住三年。明太祖洪武年间,朝廷表彰他的孝行,他由太学生被任用担任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的职务。高巍向上呈疏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的荒地。又分条陈奏抑制工商业、谨慎选拔举用贤能、爱惜人才等几件事情。明太祖称赞并采纳他的建议。不久(高巍)因为判决事情不合乎皇上的心意,应当被判死罪。(朝廷)减免他的死罪,将他谪戍到贵州关索岭。皇上特别恩准允许由弟侄代替服役,说:“这是表彰孝子啊。”

等到明惠帝登基,高巍上疏请求辞官还乡。不久,辽州知州王钦奉诏征召高巍。高巍于是到吏部上任,上书议论政事。当权者正议论削除藩王,唯独高巍和御史韩郁先后请求对藩王施加恩德。大略是说:“不要实行晁错削地夺权的谋略,而效法主父偃推行恩德的计策。我又希望使爱亲族的礼节更加隆重,到了每年伏腊让人带礼品慰问。对贤能的人下诏褒赏他们。对骄纵不守法的,则告之于太庙废除他。”奏本呈上,皇帝点头称许。

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命令高巍跟从李景隆出师,参谋协助军中事务。高巍又上书,说:“我愿意出使燕国。披露(坦露)忠心,陈述道义礼法(仁义礼仪),用祸福的道理让他明白,用爱亲族的情谊令他感动,让他停止战事,返回封地(归附)。”明惠帝认为他的话英勇豪迈,答应了他。高巍到燕国,自称本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殿下:太祖去世,天子继位,施行新的政策,天下人敬爱拥戴。现在大王占据北平,攻取密云,攻下永平,袭击雄县,占领真定。虽然(攻占)容易得就像从高处倾倒瓶里的水,然而起兵以来,已经数月,仍不能打出你一块小小的地方。况且大王你统率的将士,算来不超过三十万。凭一个诸侯国有限的军队来对抗天子的军队,也容易精疲力竭。希望大王你相信我的建议,上表谢罪,重新修复亲近友好的关系。朝廷明察大王你没有别的意图,大王你一定能受到宽恕。况且大丧丧期未满,就怨恨兴起军队,这与泰伯、伯夷、叔齐求取仁义让出君位,不是大相径庭吗?高巍一介白发书生,微命如同蜉蝣,生性不怕死。洪武十七年承蒙太祖高皇帝表彰我的孝行。高巍私下认为: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于忠孝,是高巍最大的愿望。如承蒙赐死,得见太祖在天之灵,高巍也无愧了。文书屡次呈上,都没有答复。

不久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回到南方。到临邑,遇到参政铁铉,相拥痛哭。赶赴济南,誓死据城坚守,多次打败燕王的军队。等到京城被攻破,高巍在驿舍中自缢而死。

二、诗歌鉴赏

答案: 15.BD;16.诗眼是“喜”。

10 表现: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寄寓喜悦之情。

②通过写农夫起舞和诗人自己的欢喜直接表现诗眼“喜”。

解析:

三、四句对雨后广阔的宇宙空间的变化做了大笔勾勒,纤细的笔触和一景一物的描绘是难以表现这场雨的重大意义和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故B项的表述错。“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勃勃生机;而“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则是说蓑衣因旧而枯黄,如今因雨仿佛得以返绿,并不是真变绿,只是借此表达了喜悦的心情,故D项有误。

四、17默写题(略)

五、选择题

答案:18 D 解析: A.历历在目,指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般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亲情”之类的抽象事物。

B.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这里错误。

C.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是“批评责备”的意思,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 D.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答案:19. B 解析: A句式杂糅,“犯罪分子利用……手段”与“……手段层出不穷”应该分两句话来表达。 C语序不当“打破了世界纪录”和“实现了……的目标”应调换顺序。 D成分残缺,第二个分句缺少主语,应将“由于”与“某些部门”对调

答案:20. B

六、语言表达 21. 答案: 它的锻炼效果显而易见; 都有利而无弊; 游泳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解析: ①处所填内容,可依据空后“有助于……还对……”答出对锻炼身体有益及锻炼效果明显②空依据前句“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后面应该跟有益有必要的③依据空前句“健康理念的普及”,答出人们对游泳的重视或逐步的喜欢或

第二篇: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

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

二选一作文:

题一:以“为自己高兴”为题目作文。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⑵、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二:以“永恒的美丽”为话题作文。

为自己高兴

公交车移动得非常缓慢,星期一早晨总是如此。我安安稳稳地坐在靠后的位置上,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些人“沙丁鱼”似的挤在一起,便看着窗外的景色。

“司机开车怎么这么慢啊!我赶时间!”乘客不时发出抱怨让车厢气氛变得越来越烦燥。我心想:“人啊,总是这样:等车的人巴不得车不要走,能上一个算一个,而上了车则巴不得车不停,一直开到目的地。”

公交车好像不情愿似的靠站了。这时,我看到一位老婆从远处赶来,挤上后门,司机马上大声喊:“下车去!不能从后门上车!”那位老婆婆听了司机的话,便赶紧下车,又急急忙忙地往前门小跑。司机突然来了“灵感”,就在老婆刚到前门的瞬间把前后门都关上,一溜烟地把车开走了。看到那位老婆婆手里举着老年证,茫然地站在上车的地方,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抽打了一下。

窗外的风景,我看不下去了。

这时我灵魂深处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说:“这是司机的错,你应该投诉他!”另一个说:“可是,你每天都搭这部车,万一司机知道了报复是很容易的哦!况且,那位老人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也太多管闲事了吧?”可马上第一个又说:“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如果没有人站出来指出他的错,那么他就可能一直这样下去的。如果有一天自己受到老人的‘待遇’呢?”

我终于在下车之后拨打了投诉电话。后来那位司机的态度真的变好了些。也许,在别人心中,这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我却一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毕竟我的行动使社会变得美好了一点。

第三篇: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ān)驯良(xùn)干涸(hé)坚持不懈(xiè) ....B.和煦(xù)要塞(sài)炫耀(xuàn)人声鼎沸(dǐng) ....C.迁徙(xǐ)瓦砾(lè)迂回(yū)齐心协力(xié) ....D.酬和(hè)伫立(zhù)刹那(shà)中流砥柱(d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易错字字音的辨析能力。B项读音全部正确,其它选项误读的分别是A歼灭(jiān)、C瓦砾(lì)、D刹那(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 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 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 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每个选项设置两处错误,难度较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B“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C“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把“戒烟”改为“吸烟”。D句子成分(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草房子》中细马在邱二爷死后,没有回江南老家,而是留在了油麻地,卖了十二棵树,买回五十头羊,努力赚钱,买砖,立志要给妈妈盖大房子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B. 造饮辄尽造:酿造 .C. 期在必醉期:期望 .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 ..D. 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记六一语

②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③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答案: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答案: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每个分句占1分,意思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句直译即可,注意要点出“此公”是欧阳修,“以”“告人”“故”“尤”等词语要翻译准确。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10. .答案:①勤读书②多写作③不急于求成④多反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本题关于写作的主张要从欧阳修的话中去提取、概括,“勤读书”“多为之”“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作自能见之”等词句可看出其写作主张。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3分)

答案: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第一空写对写全得1分:第二空占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青青”“黄”“历乱”“香”等词从颜色、状貌、气味等角度,写出了“春意闹”的意味,由此可见诗句所体现的春天的特点。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答案: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修辞手法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惹”字的意义占1分,“惹”字的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对诗句中动词的赏析,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规范的答法是:××字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宁为百夫长,。(杨炯《从军行》) (3),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过零丁洋》) (6)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答案:(1)温故而知新 (2)胜作一书生 (3)乡泪客中尽 (4)谁道人生无再少 (5)身世浮沉雨打萍 (6)断肠人在天涯 (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至(7)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作”“少”“萍”涯”等字不要错写或误写。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答案:示例:①我国竹类资源丰富:②竹与生活息息相关;③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做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然后对每个自然段的说明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文中一些概括性的语句,它往往是说明的一方面内容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答案:“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准确地说明我国云南省只是世界竹类植物起源地中的一个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说明文一些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其作用(表限定、强调、程度、否定、推测等);其次说明有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词说明内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等);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竹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主要用途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明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摹状貌、分类别、做诠释、下定义、引用说明等。分析文段的说明方法一定要全面,有几个就写几个。本句列举了竹在衣食住行用中的主要用途实例,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答案: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紧承了上文对竹用途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竹所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说明,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承上启下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段结构作用的能力。说明文中间段落在结构上能起到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特点的介绍,与首尾有呼应关系,运用某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特点等,具体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本题“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承接上文,“在文化上所赋予……”开启下文,与文章首尾都有呼应。回答承上启下段落的作用类题目,最后最好加上一句“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20.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概括文意占1分,主旨占1分,题目所用手法及作用占1分,结构特点及作用占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妙处的能力。分析记叙文题目妙处,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后从题目的修辞(比喻、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或深层含义,明确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线索,与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文章首尾等的关系,最后表明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描写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分析,先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考虑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这句话表现了相关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词的能力。赏析文中的词语,先要解释这个词语的本意,然后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最后指出这个词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答案: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句意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先解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答案:示例一: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运用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见解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3分。允许有创新发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方法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文章构思特点,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架构、段落安排、行文思路、立意选材等特点去观察和思考;分析写作方法的特点则要仔细观察作者叙事抒情所用的一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描写、衬托或烘托等。本文对比手法明显,记叙顺序上还用了插叙的手法,可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没有材料的引导,也没有过多的内容限制,不存在审题障碍,但要想写得出彩也需要动一些脑筋。

写这篇文章还是重在解题。“那声音”是主体,是写作时应重点思考的内容,结合后面的限制成分“常在心田”,“那声音”对自己而言一定是印象深刻的、触动自己心灵的声音。可以写自然之音,童年走进山野,风吹树林的声音,山间叮咚悦耳的泉水之声,林间鸟鸣啾啾声等等,与现实中因过度砍伐,开荒建厂、种田等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山头光秃、沟谷干涸、飞鸟几绝、雾霾频现等现象对比,表现环保的主题。可以写物之声音,狐貂等被杀前的哀鸣、车祸瞬间刺耳的刹车声等,表现珍爱生命的主题;当然,还可以写幼时父亲晚归的自行车声、祖父的拨浪鼓声等,表现爱的主题。还可以写人之声,老师的一句鼓励、朋友的一句安慰、亲人的一句叮咛、妈妈的一声嘱托、父亲的一声叹息,表现励志的主题。

“常”是限制词,是“经常、常常”的意思。这个词告诉我们,这篇作文不可只写一事,一定要写出“那声音”常在心田,常现耳边,每每遇到特殊事情的时候都会在心间响起,会警醒自己、激励自己。

“常在心田”是补语,为什么会常在“我”心田,因为它难忘,它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对“我”影响很大,引发“我”的思考,启迪“我”的人生……

如果能做到如上解题,拓开自己的思维,在作文形式上能够有些创新,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该不难。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50分)

济南—考生

三年时光匆匆,我深深眷恋着我的校园,因为这里有百听不厌的读书声。

每一次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都像一缕缕清新的风,吹向我的耳畔。那声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乐章,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每一声都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读书声响起时,其中,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有的如铿锵击鼓,有的如绵绵细雨,都在微微润湿的晨风中酝酿,令清晨的空气也带着丝丝甜味。

读书声诵读着经典:宋濂不畏艰难求学,令我们深深赞叹:吕蒙终予醒悟读书,令我们刮目相看;花木兰勇于替父从军,令我们传唱不衰;口技人独自精彩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每一次朗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湖心亭上,张岱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声声吟咏,展现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渊明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声声吟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岳阳楼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声声吟咏,责任填满我们的胸膛。

朗朗的读书声,带着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走过赵县的赵州桥,那饱经沧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苏州的园林,那独具匠心的轩榭池沼,令我心驰神往;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飞跃咆哮的黄河,看汹涌的浪花,令我心头激荡。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传递快乐的读书声,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为,这声音里有我对知识的渴望,有我们纯真美好的友谊,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殷期盼。每一声,都在我的心田绽开美丽的花朵,采撷雨露,迎接朝霞。

毕业前夕,我们再次齐读经典,然而,在嘹亮的诵读声中,我听出了“惜别”,听出了“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来到校园,校园里寂静无声。我竞情不能已,仿佛曾经的读书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

考场上,回首三年时光,有很多话想说,却最终汇成只言片语: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在以后的读书声里,我将带着新的梦想扬帆起航,驶向心灵更广阔的领域。

第四篇:山东省济南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歼灭(qiān)驯良(xùn)干涸(hé)坚持不懈(xiè) ....B.和煦(xù)要塞(sài)炫耀(xuàn)人声鼎沸(dǐng) ....C.迁徙(xǐ)瓦砾(lè)迂回(yū)齐心协力(xié) ....D.酬和(hè)伫立(zhù)刹那(shà)中流砥柱(d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 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 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 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D. 读《老人与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1 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B. 造饮辄尽造:酿造 .C. 期在必醉期:期望 .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因以为号焉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既醉而退濯清涟而不妖 ..D. 黔娄之妻有言能以径寸之木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记六一语

②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③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2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2.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3分)

2

13.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3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5)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l 2分)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3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

4 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20.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3分) 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任却被时光洗老 .

21.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5 答案

一、(15分)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易错字字音的辨析能力。B项读音全部正确,其它选项误读的分别是A歼灭(jiān)、C瓦砾(lì)、D刹那(chà)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A“顶梁柱”,非“顶粱柱”,“刻骨铭心”,非“刻骨明心”;B“籍贯”非“藉贯”,“秩序井然”非“秩序景然”;C“疲惫不堪”非“疲备不堪”,“震耳欲聋”非“振耳欲聋”。每个选项设置两处错误,难度较小。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B“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B搭配不当,删除“和培养”。C“劝阻”“戒烟”,把意思说反了。把“戒烟”改为“吸烟”。D句子成分(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使得”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草房子》中细马在邱二爷死后,没有回江南老家,而是留在了油麻地,卖了十二棵树,买回五十头羊,努力赚钱,买砖,立志要给妈妈盖大房子

二、(25分)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9.答案: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

10答案: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每个分句占1分,意思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 6 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句直译即可,注意要点出“此公”是欧阳修,“以”“告人”“故”“尤”等词语要翻译准确。

11.答案:①勤读书②多写作③不急于求成④多反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本题关于写作的主张要从欧阳修的话中去提取、概括,“勤读书”“多为之”“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作自能见之”等词句可看出其写作主张。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12.答案: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第一空写对写全得1分:第二空占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青青”“黄”“历乱”“香”等词从颜色、状貌、气味等角度,写出了“春意闹”的意味,由此可见诗句所体现的春天的特点。 13.答案: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修辞手法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惹”字的意义占1分,“惹”字的表达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对诗句中动词的赏析,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规范的答法是:××字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答案:(1)温故而知新 (2)胜作一书生 (3)乡泪客中尽 (4)谁道人生无再少 (5)身世浮沉雨打萍 (6)断肠人在天涯 (7)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至(7)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作”“少”“萍”涯”等字不要错写或误写。

三、(30分)

18.(3分)答案: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紧承了上文对竹用途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竹所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说明,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承上启下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段结构作用的能力。说明文中间段落在结构上能起到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特点的介绍,与首尾有呼应关系,运用某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特点等,具体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本题“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承接上文,“在文化上所赋予……”开启下文,与文章首尾都有呼应。回答承上启下段落的作用类题目,最后最好加上一句“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7 20.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概括文意占1分,主旨占1分,题目所用手法及作用占1分,结构特点及作用占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妙处的能力。分析记叙文题目妙处,首先要反复阅读文本,了解作品内容,品味作品主旨,然后从题目的修辞(比喻、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或深层含义,明确其是不是文章行文线索,与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写作顺序、文章首尾等的关系,最后表明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20(1)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描写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分析,先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考虑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这句话表现了相关人物或作者怎样的情感

(2)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词的能力。赏析文中的词语,先要解释这个词语的本意,然后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最后指出这个词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1.答案: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句意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先解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2.答案:示例一: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示例二:运用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见解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3分。允许有创新发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构思和写作方法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文章构思特点,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架构、段落安排、行文思路、立意选材等特点去观察和思考;分析写作方法的特点则要仔细观察作者叙事抒情所用的一些特殊的手法,比如: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描写、衬托或烘托等。本文对比手法明显,记叙顺序上还用了插叙的手法,可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

四、(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声音,常在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没有材料的引导,也没有过多的内容限制,不存在审题障碍,但要想写得出彩也需要动一些脑筋。

写这篇文章还是重在解题。“那声音”是主体,是写作时应重点思考的内容,结合后面的限制成分“常在心田”,“那声音”对自己而言一定是印象深刻的、触动自己心灵的声音。可以写自然之音,童年走进山野,风吹树林的声音,山间叮咚悦耳的泉水之声,林间鸟鸣啾啾声等等,与现实中因过度砍伐,开荒建厂、种田等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山头光秃、沟谷 8 干涸、飞鸟几绝、雾霾频现等现象对比,表现环保的主题。可以写物之声音,狐貂等被杀前的哀鸣、车祸瞬间刺耳的刹车声等,表现珍爱生命的主题;当然,还可以写幼时父亲晚归的自行车声、祖父的拨浪鼓声等,表现爱的主题。还可以写人之声,老师的一句鼓励、朋友的一句安慰、亲人的一句叮咛、妈妈的一声嘱托、父亲的一声叹息,表现励志的主题。

“常”是限制词,是“经常、常常”的意思。这个词告诉我们,这篇作文不可只写一事,一定要写出“那声音”常在心田,常现耳边,每每遇到特殊事情的时候都会在心间响起,会警醒自己、激励自己。

“常在心田”是补语,为什么会常在“我”心田,因为它难忘,它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对“我”影响很大,引发“我”的思考,启迪“我”的人生……

如果能做到如上解题,拓开自己的思维,在作文形式上能够有些创新,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应该不难。

那声音常在我心田(50分)

济南—考生

三年时光匆匆,我深深眷恋着我的校园,因为这里有百听不厌的读书声。

每一次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都像一缕缕清新的风,吹向我的耳畔。那声音,像一曲跌宕有致的乐章,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每一声都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读书声响起时,其中,有的声音浑厚,有的声音清脆:有的如铿锵击鼓,有的如绵绵细雨,都在微微润湿的晨风中酝酿,令清晨的空气也带着丝丝甜味。

读书声诵读着经典:宋濂不畏艰难求学,令我们深深赞叹:吕蒙终予醒悟读书,令我们刮目相看;花木兰勇于替父从军,令我们传唱不衰;口技人独自精彩表演,令我们叹为观止。每一次朗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湖心亭上,张岱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声声吟咏,展现水天一色的美景;桃花源中,陶渊明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声声吟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岳阳楼上,范仲淹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声声吟咏,责任填满我们的胸膛。

朗朗的读书声,带着我在知识的殿堂里自由穿梭。走过赵县的赵州桥,那饱经沧桑的石板,令我心生感慨;徜徉苏州的园林,那独具匠心的轩榭池沼,令我心驰神往;登上泰山的绝顶“一览众山小”,令我心潮澎湃;飞跃咆哮的黄河,看汹涌的浪花,令我心头激荡。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我身上所有的倦怠都悄悄溜走。我的步伐不由加快,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每一次踏进校园,听到传递快乐的读书声,我都情不自禁地微笑。因为,这声音里有我对知识的渴望,有我们纯真美好的友谊,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殷殷期盼。每一声,都在我的心田绽开美丽的花朵,采撷雨露,迎接朝霞。

毕业前夕,我们再次齐读经典,然而,在嘹亮的诵读声中,我听出了“惜别”,听出了 9 “珍重”。中考前夕,我再次来到校园,校园里寂静无声。我竞情不能已,仿佛曾经的读书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

考场上,回首三年时光,有很多话想说,却最终汇成只言片语:别了,敬爱的老师;别了,亲爱的同学。在以后的读书声里,我将带着新的梦想扬帆起航,驶向心灵更广阔的领域。

第五篇:山东省济南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文综

2015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下图为中国某区域铁路网络电子地图截屏,读图完成1~2题。

1.制作该区域电子地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影响图中东西部铁路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

读某区域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四种农作物种植北界的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4.油橄榄种植区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夏季光照充足 D.夏季降水丰富

右图是格尔木市辖区示意图,该市90%的土地属于荒漠、半荒漠的戈壁滩。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盐湖化工、油气化工和有色冶金基地。据图文资料完成5~6题。 5.关于格尔木市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 B.人口迁出率高 C.人口分布均衡 D.城市人口比重高 6.促进格尔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经济基础雄厚 D.劳动力素质高 读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区域地形特点叙述,不恰当的是

A.北高南低 B.山高谷深 C.坦荡无垠 D.山河相间 8.图示区域内河流

A.甲河较乙河落差大 B.乙、丙河均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甲河较丙河流程长 D.甲、乙河间距26°N较28°N大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9~10题。

1 .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0.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家住北京的杨伟同学去美国自助游,下图为她在网站预定的机票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的区时)。据图完成11~12题。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5.《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这里“抑又甚焉”主要指 A.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分化事权,导致“冗官” D.宋代进一步完善了唐制

16.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 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

17.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

18.《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

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 19.英国政府1701年9月29日宣布,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上述“违禁品”一经发现,均予没收。对其所有者和贩卖者课以二百英镑的罚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英国保护自身棉纺织业的发展 C.斯图亚特王朝试图“闭关锁国” D.英国为工业革命开拓国内市场

20.1945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新华日报》资料室另行抄送一份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各地政治、军事情报及有关教育、文化、农民等的资料。同样,共产党也将《新华日报》刊发的有关资料送给民盟的报社。这说明

A.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得人心 B.共产党已做好内战的充分准备 C.共产党革命领导地位受到认可 D.统一战线是重要的斗争策略

21.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2 11.根据机票显示的信息,北京至纽约(40°43′0″N,74°0′0″W)所需的飞行时间是

A.24 小时30分钟 B.23小时30分钟 C.13小时30分 D.12小时30分 12.杨伟同学在美国本土旅游期间,美国境内

A.地球公转速度逐日变慢 B.日出逐日向东南方向偏 C.白昼时间逐日增长 D.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13.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4.右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 D.斯大林体制建立

22.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 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 B.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23.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内,同11个国家建交,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除社会主义国家外,还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邻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朝鲜战争的冲击

C.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影响

24.山东省深化价格改革,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价格跌幅补贴生产者。这一探索的意义主要在于

A.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B.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坚持市场定价机制,发挥市场自发作用 D.平衡社会供求关系,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5.“污染博弈”是指在不受管制的环境里,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宁肯污染环境,也不愿安装昂贵的污染处理设备。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B.诚信关系着企业成败 C.环境监管亟待加强 D.企业要以营利为目的

26.2015新年伊始,我国多地出现“卖奶难”,鲜奶一斤0.5元也没人买,多地奶农不得已“倒奶杀牛”。而另一方面,却出现了一公斤豆角46元、一斤菠菜32元的天价。由此可见

①商品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来决定 ②政府定价才能切实保障生产者的权益 ③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生产和交换 ④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宏观调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是因为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③党行使立法权和决定权 ④依宪执政能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表明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是

①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②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④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制度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为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以联合国为舞台,率先发起并组织以重申《联合国宪章》承诺为主题的活动,呼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壮大和平力量、防止侵略重演。这体现了

①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组织的一切活动

③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羊年开春,根据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该剧所展示的那种奋斗拼搏精神深受观众认可和喜爱。该剧的拍摄和播放不是为了获取收视率,而是希望经典能影响年轻人,让他们感受到人物身上所存在的一种执着。这告诉我们

①精神活动可以脱离物质活动而存在 ②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③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 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1.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这是因为 A.各国文化都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中 32.2014年12月,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因公殉职。他投身司法事业26年,坚持用理想与激情去影响和引导大家做好工作,推进法治进步,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邹碧华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印证了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强大力量和精神支柱④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本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2015年初,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2014年8月,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追上了67P/楚留莫夫一格拉希门克彗星,并于11月12日登陆彗星表面,这有助于加深了解慧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开启了彗星科学的新时代。该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②科学探测手段的发展会推动慧星认识的深化 ③意识能指导人们探测慧星确保成功 ④人类的美好愿望是推进慧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右面漫画《无题》(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B.发展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第Ⅱ卷(必做1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必做部分】

3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钻石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单质晶体。A国被称为“钻石之国”,约有1/3的人口从事钻石采集,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河滩地带,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钻石的出口为该国带来了财富,而这个国家却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43.5°N,142.2°E)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薰衣草产地。近几年霍城县政府大力举办薰衣草节,加之我国“一带(陆上丝绸之路)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伊犁谷地的薰衣草产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1)与日本富良野相比,分析伊犁谷地发展薰衣草种植的优势条件。(9分)

(2)据图文信息,综合阐释新的区位优势条件对伊利霍城薰衣草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8.(22分)20世纪

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跌宕起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丁昶贤《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工业设备、资本、产值的统计和估量》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 1919~1933年美国农业经济各项指数表

(1)每年5~10月为A国的雨季,降水丰富,说明此时降水形成的条件。(6分)

(2)写出钻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分析该国钻石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自然原因。(8分) (3)当地人在河流汛期之后进行钻石的采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6分) (4)非洲人说“上帝在赐给一个地方丰富资源的同时也附带上了一个咒语,它将诅咒这个地方的人得不到好运”,这就是“资源魔咒”。请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释该国钻石开采带来的“资源魔咒”。(4分)

3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薰衣草是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20世纪60年代,薰衣草被引进中国,并在伊犁河谷霍城县试种成功,目前伊犁霍城成为继法国普罗旺斯(43.5°N,5.5°E)、日本富良野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9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8分) 材料三 所谓国家干预经济,一般说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其表现方式可有多种类型,可以采取经济的手段,也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外交、军事等政治方面的措施以达到事先预定的目的。

——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在20世纪30年代“干预经济”的结局。(6分) 39.(24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16分)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1)揭示材料一所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上述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微观主体的角度,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41.(18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 2014年,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法等15件法律,制定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38件行政法规。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族主义发端的政治、经济因素。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8分) (2)据材料,概括归纳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4分) (3)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

——冯静《民族主义、现代化与国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诠释与反思》 (4)结合建国初的史实,评述作者的观点。(8分) 动性,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才能最终建成法治社会。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6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我国政府和公民应有的责任担当。(12分)

42.(18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山东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系列举措:加强古籍整理,出版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创新“图书馆+书院”的模式,拉近民众与传统文化距离;加强文物保护,推选2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齐鲁文化走出去打响孔子品牌,澳亚文化节“聚焦山东”让独具魅力的齐鲁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材料二 山东省D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注意挖掘发现和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和群体,如“微尘”爱心团体、“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和“感动D市”十佳道德模范等。草根榜样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能凝聚起强大的道德力量,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弘扬传统文化举措的积极作用。(10分)

(2)阐释材料二蕴含的价值观道理。(8分) 【选做部分】

43.(10分)【地理——自然灾害】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

44.(10分)【地理——环境保护】

灰霾是大量极细微(PM2.5)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读我国某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示意图”和“灰霾严重期PM2.5来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城市灰霾天数与气温的关系并说明成因。(6分)

(2)从PM2.5来源分析治理城市灰霾的措施。(4分)

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他有一个幻象,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实现这个光辉灿烂的幻象为依归,„„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家的沉思默想之中,他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梦境增张扩大,然后就像泡影般破灭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 (1)王安石的“美梦”是什么?其实现梦想的条件有哪些?(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梦境”为何“像泡影般破灭了”?(4分)

(1)据图说明最容易发生滑坡的条件。(4分) (2)为防止该区域滑坡的发生,请提出应采取的措施。(6分)

【必做部分 共140分】

40.(16分)答案要点

(1)经济信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从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4分。每分句1分,最高给4分)

经济意义:①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价格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②鼓励社会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经济发展。③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减轻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6分。每要点2分, 每句1分)

(2)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养新的

发展。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创业促进经济发展。(6分。每要点2分,每句1分) 41.(18分)答案要点

(1)①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我们党既看到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又看到存在的问题,既坚持了两点又抓住了重点和主流。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中全会针对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应措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6分。每要点3分,其中,前一句2分,后一句1分)

(2)①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全面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审慎行使行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建立健全问责和纠错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②公民必须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12分。每要点6分。其中,要点①每句2分,最高给6分;要点②每分句1分) 42.(18分)答案要点

(1)①立足社会实践,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创新发展。②整理出版文化典籍,推陈出新,在继承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③创新文化传播模式,使其能够传递、沟通和共享,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④保护文化遗产,促进中华文明的研究,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⑤加强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的借鉴融合。(10分。每要点2分)

(2)①通过先模人物和群体精神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挖掘发现和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凝聚道德力量,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③通过草根榜样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引领人们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维护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④先模人物和群体的事迹体现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中实现价值。(8分。每要点2分,每分句1分)

高三文综·历史试题(2015.03)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3.A 14.B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21.C 22.C 23.A 38.(22分)

(1)趋势:华商发展缓慢,比重下降;日商资本迅速增长,比重提高。(4分,答“中日都发展,但日本的增长速度比中国快”也可得分)

原因:华商: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2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日商:日本加紧对华侵略(答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亦可),在华势力不断扩张。(2分)

(2)趋势:由二十年代的平稳发展到三十年代的发展出现下滑。(3分,如果答“二十年代发展比较平稳,三十年代发展出现下滑”也可得分。只答出一方面得1分) 原因:二十年代,美国经济极度繁荣;(2分)但由于农产税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业工人收入不高,消费不足,最终导致农业经济危机爆发。(3分, 如果只答“经济危机”给2分;如答出“体现由于农民收入不高、消费不足而引起经济危机”,可得3分)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官僚资本产生、形成。(2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得2分)

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2分)

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亦可得分,但如果答“罗斯福新政”不得分)。

39.(24分)

(1)政治:罗马教皇的压榨使得德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分)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2分)

史实:与教皇彻底决裂,摆脱了罗马天主教的控制,形成了民族在政治上的认同感;通过宗教改革,建立起民族教会,规范了德国语言文字,形成了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感。(4分)

(2)推动德意志民族主义发展;推动了德国的统一运动。(4分)

(3)革命性: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德国的现代化。(2分,代议政民主政治或资本主义发展,答出一点即可。) 保守性:统一后德国的政治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2分) (4)观点:民族主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2分)

史实: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孤立、封锁、禁运。为维护民族独立,新中国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3分)政治上,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或:建立起“人大”等三大政治制度)。(3分,

原则上政治、经济上的表现各得3分,但如果不能答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减1分。)

4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美梦:富国强兵。 (2分)

条件:宋神宗的支持;个人勇于变法,一心为公(或:“三不足”)精神。(4分) (2)王安石刚愎自用;用人不当、危害百姓;(或: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触犯大官僚利益,遭其反对。(4分)

2015年3月济南市高考模拟考试(山东卷)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第Ⅰ卷选择题48分;第Ⅱ卷,必做部分 42分,选做部分10,地理共100分。 【选择题】

1.C 2.A 3.A 4.C 5.D 6.B 7.C 8.D 9.D 10.C 11.C 12.A 【必做部分】 36.(24分)

(1)5-10月,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此时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充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抬升,形成迎风坡;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2)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岩浆冷却、凝固。2分) 位于河流上游含有钻石的岩石,被风化(侵蚀)破碎;钻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沉积下来,被埋在沙砾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分)

(3)河流从上游带来大量新的沉积物;水位下降,河滩出露;有河水便于筛洗。(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钻石的筛洗会导致水质下降,造成水资源短缺问题;钻石开采改变河岸生态系统,导致湿地破坏;钻石开采的高收益导致战乱频繁;由于对钻石资源的过度依赖,其他产业发展趋缓。(答对其中两条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7.(18分)

(1)夏季光热充足;温差大;劳动力成本和地价低;国内消费市场大;政策扶持。(应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9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答案要点:获得更多政策扶持,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薰衣草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区域专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扩大出口,形成品牌;吸引外部投资;吸引人才,提高科技水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9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选修部分共3题,任选一题,多选按照第一题批阅。】 43.(10分)【地理—-自然灾害】

(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4分) (2)岩土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

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场招商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