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版画的保护与传承

2023-01-11

徽派版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既是有着珍贵价值的艺术文化资源, 又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徽州版画, 也是对国家号召科学发展观的响应, 对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厚的意义。

一、徽派版画的背景和意义

徽州具有特殊的物质文化, 产生了徽派版画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体系, 更代表了徽州文化艺术发展的成果。徽派版画是由画家、雕刻工人、印刷工同书坊主一起努力实践, 最终创作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形象。徽派版画于中唐时期出现, 发展于宋、元时期, 最终在明朝初年成熟。在其发展历程下, 画家与刻工的技能也不断成长, 并涌现了大批传世名作[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印刷术也逐渐从以木、泥、铅作为载体进行雕版印刷的旧时期, 发成为现代运用计算机、激光装置进行排版与印刷的新时期。而徽派版画中用于传播交流信息的主要属性却逐渐被忽略, 人们愈发重视其艺术价值性[3]。

二、徽派版画的现状

徽派版画主题内容主要包括:激情欢乐类、宗教风俗类、人物故事类、戏剧海报、时事宣传类等等。从其形式来看, 将雕刻刀法融入传统绘画技法, 几乎都是“水印复制木刻式”, 由刻工刻印画家的画稿而成。利用“留黑”手法作构图处理, 在单纯的“黑白”中概括色彩缤纷的自然景物, 大块阴、阳刻彼此映衬, 对比更为强烈[4]。现有的对于徽派版画的传承也过于注重保留静止的外在形态, 停留在工艺品的层面上, 并未注意到对其内在精神的传承。形式过于传统, 没有与现代工业技术相融合, 无法真正消化其价值性。

三、国家政策对徽派版画保护与传承的方向引导

作为一种艺术样式, 徽派版画延续至今, 其角色渐渐转变为“象牙塔”艺术。从历史现实的角度来看, 古代徽派版画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 而今信息传播功能己不复存在, 其存在的目的更多趋向于“审美”, 基于这个角度而言, 徽派版画的受众己很小[5]。

2014年2月26日,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依托丰厚文化资源, 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 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 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产品, 实现文化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统一。”因此需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促进徽派版画在产业和市场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从中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的新产品, 最终实现其艺术价值与功能价值的统一[6]。

四、徽派版画的保护与传承具体方法

1、扩大艺术内涵与载体形式

徽派版画和其他艺术一样, 来源于社会生活, 其内在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道德观念、性格特征及审美态度均是在时代的影响下得以呈现。徽派版画的未来创新发展, 需不断挖掘民族特有艺术形式, 才能创作出时代特征鲜明、被大众所接受的版画作品。与此同时, 更要放眼世界, 多同国际艺术家交流, 同时学习、借鉴其他流派的精髓, 借此寻求其新发展[7]。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旅游产业的“生产资料”, 它们大多具有原生态的文化特征, 蕴涵了较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对民间艺术真实的展演、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包装和营销、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 能更好的挖掘和实现其最大经济效益。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就可以采徽派版画为元素, 这样在传承徽派版画的同时又塑造了安徽的个性形象, 如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手法, 研制开发挂历、贺年卡等工艺品。

2、对现代科技的使用

现代科技飞跃式发展后, 诞生了“现代数码版画”, 致使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的徽派版画逐渐被边缘化。虽然依托现代数码照相技术, 可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实际上, 大众所接受的版画艺术, 因其特殊的材质与技艺表现而使其具有特殊的印痕美。在精美画质的背后, 除了无法充分、生动地体现手绘作品之外, 数码版画作品更无古代版画的“印痕”、“木味”和“刀味”, 手工制作的艺术魅力锐减, 丧失了其作品所承载的意义。

因此, 现代徽派版画家可将数码技术作为手段采集更多的信息, 完成辅助图像处理, 把数码图像视为创作的初稿, 对其深加工之后再创作, 从而使最终的版画创作体系更趋于完整。

3、政府对其市场的推动引导

社会快速发展时期, 要实现徽派版画的现代化转型, 市场开发与产业推动极为重要。首先, 政府需加强对徽派版画的扶持和规范管理, 保护徽派版画文化环境的原生态;其次, 要充分发挥相关企业的能动性与政府的导向性, 拓展版画市场需求, 并持续推动版画的艺术创新与改造;最后, 版画作为传统文化, 其艺术教育也并未在我国很好地普及, 因此可利用地方高校优势形成专业队伍, 与民间艺人共同合作、各取所长, 创作出版画电影、动画、服装、玩具、游戏等艺术精品, 树立地方版画艺术品牌。

总之, 以对徽派版画的保护与传承的民艺保护为例, 可以体现对民族艺术价值传承与发展的深刻认识及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不断处理好对徽派版画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内在关系, 扎根当代生活, 重塑民艺文脉, 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多元发展。

摘要:徽派版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特色极强。伴随时代的变化, 其雕刻手工与装饰作用的传统内涵逐步退化, 即将形成失去载体的境况。在这种境况下保护与传承徽派版画, 需将徽派传承与新时代内涵精神结合起来, 并依托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或融汇当代技术以实现转变, 打造当地品牌形象, 拓宽徽州版画的载体, 发展形成产业链[1]。

关键词:徽派版画,保护,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国标.徽派版画[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95-103.

[2] 王启敏.徽文化新论[M].合肥:黄山书社, 2007:95.

[3] 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6:346, 488.

[4] 李桦.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2:386.

[5] 周芜.谈徽派版画[J].美术研究, 1981:70-75.

[6] 张丽丽.技术因素主导古代徽派版画风格的演变[D].太原:山西大学, 2008.

[7] 徐青.“徽派版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1-1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油田联合站老化原油成因与脱水方法下一篇:关于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基于政策性融资担保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