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典型事迹范文

2022-06-21

第一篇:林业局典型事迹范文

林业局典型事迹

立足岗位做贡献

创先争优促发展

——高台县林业局总支典型事迹

近年来,林业局党总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建设工作水平,为推动全县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保证。

强化理论武装 提高党员素质

林业局党总支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机关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党章,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法律知识,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严格遵照中心组学习九项制度,用制度规范中心组学习,用中心组学习带动面上的学习;按照“五个一”和“十次”考试安排,组织干部职工精读一本好书、撰写一篇论文或调研报告、参加十次专题考试;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灌输式学习与理论对谈、撰写心得体会、知识测试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开展县情、村情、民情教育,

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局总支坚持每月集中学习讨论1次,党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讨论2次,干部职工坚持每月集中学习4次自学4次,学习次数达到了80次以上,字数达到了50000字以上。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转变了领导和干部的工作作风,激发了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全县林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制定完善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使党建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局总支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修定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工作、日常管理、廉政工作、行政审批管理、便民服务、综治工作等七大类73项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各支部和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同时督促支部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制度要求,按时召开相关会议,传达学习上级组织的决议、指示,研究制定支部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严格按制度要求,开展总支和支部党内正常活动。全年总支共组织全体党员上党课4次,党员参加率达96%以上。同时,实行了,全员目标责任制,局里与所有党员干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从学习、工作、纪律、劳动等方面一一进行考核。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建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行党务公开 发扬党内民主

林业局总支把党务公开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举措,认真研究,大胆探索,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在公开的内容上,突出了党政重大事项的决策、党内各项制度的制定实施、党员学习教育及管理、党员民主评议、组织发展和党费收交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六个方面;在公开的形式上,主要采取了会议公开、文件公开、专栏公开、网络公开等形式。同时,我们对重大事项在决策前采取设置征求意见箱、印发征求意见表和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促使全系统党建工作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服务质量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抓作风促工作为目标,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采取完善制度、上班签到、轮岗调换、预约审批、上门办证、包乡挂点、进村包棚、技术援助、扶贫帮困等有效措施,转变了干部职工的作风,方便了办事群众。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强化采伐树木审批内部监督,林木采伐由乡林业站摸底汇总后,以乡政府文件上报林业局,召开领导会议集体研究批复,然后派林政执法人员现场号树,实地办证,上门服务,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树木采伐审批的透明度。在林政执法工作中,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制

追究制。工程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四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和“报帐制”严格管理,杜绝了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切实增强了机关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了林业部门的良好形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全面好转。

强化党性实践 丰富活动载体

林业局党总支把开展党性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主要抓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了党组织和党员承诺、“五个三”主题实践、“三进(进村子、进林子、进棚子)、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党支部1+1结对帮扶等党性实践活动,各支部结合自身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全年共举办各类党性实践活动10次,文体活动5次,大型宣传活动3次,送温暖活动3次,庆祝表彰活动2次。局总支5个党支部与红沙河等5个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在村级阵地建设、村镇绿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给予了帮扶,帮扶资金达11万余元;各支部组织党员围绕党组织“五个好”和党员“五带头”标准制定了承诺内容,共签订承诺书51份;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组织的百日造林绿化大会战、十万盆株鲜花进县城工程、70名干部驻村指导林改等党性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林业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党建业务并重 注重协调发展

林业局总支在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两手齐抓,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与林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林业工作的全面完成。全县各类林地面积达92.1万亩,人工造林66.83万亩,天然灌木林25.2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47%。争取资金6000多万元,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防沙治沙工程等大型工程建设,完成各类造林5048.8亩;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培植形成了葡萄(酿酒葡萄、设施葡萄、露地鲜食葡萄)、沙棘、仁用杏、林木种苗花卉、木材加工、野生动物繁殖六大林业产业,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000多万元;组织实施十万盆(株)鲜花进县城工程,狠抓县城重点地段的绿化,启动实施了黑河湿地生态恢复与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575亩,绿化覆盖率达到21%,利用河西局万亩葡萄庄园、许三湾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三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暖泉村设施葡萄等示范基地;全力查处林政违法行为,森林资源得到明显加强。先后被命名为“甘肃省绿化模范县”、“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县”、“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张掖市卫生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二篇:林业局技术人员先进典型事迹

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平坦,有的曲折,有的铺满了锦绣,有的却荆棘丛生。在传说中**的故乡,人们记住了一位十五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献给为了绿化事业不懈追求的人。**家乡人民的心中牢牢地记着她的名字——李**,**市林业局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技术人员。

**长大的**和许多女孩子一样,小的时候就爱上了绿的草、红的花,心里总编织着一个美好的梦。于是,带着梦想,她报考了东北林业大学。1993年7月,她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带着五彩斑斓的青春之梦,被分配到家乡林业局下属的林木种苗站工作,从此开始了自己为绿色而奋斗的人生旅程。

从事林业工作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浪漫和美妙,虽然看到工作成果时会让大家感到绿色的漂亮,但真干起工作来还真是枯燥和艰苦,但**通过几年的学习还是有着充分的思想预备的。一到单位,**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虽然当时大学生在这里还比较少,但她却没有大学生常有的那些自视清高。作为市林业局第一位学专业的本科生,她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认真指导全市育苗。引进了107杨并在全市推广,广泛栽植应用于通道绿化、农田林网、退耕还林等绿化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几年来,她还筹建了**省林木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市刺槐采种基地1000余亩,争取到国家总投资104万元。

从事林业工作是辛劳的。在1997年全省的灭荒调查中,新婚不久的她一下乡就是两个月。那时路况差,交通不便,也没有交通工具,下乡全凭两条腿。正值六七月份,炎炎酷暑,连动物都懒得出来。**作为一个女同志,二十出头,正值青春年华、梳洗妆扮的年龄,可她,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却得天天穿着球鞋、运动服,戴着草帽,拿着图纸在烈日下翻山越岭,调查记录,任凭汗水流在脸上、背上。一天下来满身的汗味,吓得她都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去。为了能弄清整个地形地貌,哪里山高她就往哪里爬,哪里沟深就往哪里下。林密荆深,无路可走,她只得四肢着地,就着荆棘跟部往出去钻。为了测量更加精确,她背着仪器爬山头、攀悬崖,在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山头上,上上下下,反复测量,手上、臂上、脚上甚至脸上都留下了道道被荆棘划破的血痕;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晚上她就干脆住在群众家里,在煤油灯下绘图、设计、记录,早上5点多就又起床上山。饿了,啃一口干馍,渴了,喝一口泉水。两个多月下来,脸上、脖子上、胳膊上,凡是暴露在外的皮肤,都被紫外线灼得脱了几层皮,晒得斑斑点点。调查结束时,她所包的两个乡镇的群众知道她名字的不多,但都听说过一个“林黑子”。时隔5年,这两个乡镇的新任林站站长见到李**同志后,还惊奇地说:“原来你就是李**?!光知道李**就是“林黑子”,我们还以为是个男同志呢!”

1998年**省“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开始了。森林资源清查任务繁重,完成时间又要求紧迫,但林业局技术人员不够用,工作受到很大限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身怀六甲的**又主动请缨。凡是林业人都清楚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的艰苦性,要求参加调查活动就意味着要付出汗水和艰苦。但**就是有股倔劲,非得攻克这个难关。钻荆棘,攀悬崖,怀抱仪器,手拉测绳,凡是样点落到的地方,她都按要求精心测量。人手少,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工作。下山归来,腿、脚都是肿胀得多高,累得她连爬上床的力气都没有;山高路陡,时常面临着滑下山坡的危险;眼瞅着蛇从面前爬过,吓得她双手抱头却无能为力;但她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天天依然是精神饱满地带着她那个工组奋战在“战场”上。她说:“林业工作虽然辛劳,但辛劳是一种磨炼,辛劳中,我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趣;辛劳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辛劳中,我充实了奉献的人生。所以工作虽然辛劳,但我的心不苦。我为这份辛劳而骄傲!”

林业工作是光荣的。XX年,**市被列为全省仅有的四家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单位之一。由于退耕还林是新生事物,无经验可循,也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系统庞大,牵涉面广,迫切需要业务精、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的同志。**同志理所当然作为最佳技术骨干人选,被抽调到市退耕办工作。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年的计划指标,她亲自到生产一线,走访农户,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规划设计,把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了做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她精心而又慎重地帮助群众选择林种和树种,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林草、林药、林苗、林果一体化间作模式,使长远效益与短期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倍受广大农户欢迎。目前全市的五龙口镇沁河滩区万亩速生杨基地、克井镇、坡头镇优质核桃基地、大峪镇东沟村千亩干果基地、下冶乡朱庄、大岭千亩优质石榴基地等多处千亩以上精品工程都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看着辛勤的劳动成果,**的心里又由衷地感到了从

事林业工作的光荣和自豪。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表现,XX年元月,李**同志被正式调入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

从事林业工作也需要铁面无私的情怀。在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工作中,**从不搞“关系工程”、“人情验收”,总是实事求是地逐乡、逐村、逐户、逐山头、逐小班、逐地块进行丈量登记。每年退耕还林的检查验收时间基本上都是秋冬季。有时为了赶工期,甚至冒着风雪也不停歇,图纸展不开,就折成小块,背过身,用身体挡着风雪勾绘、记录。在山上,在风雪中,摔了多少跤,崴了多少次脚,她已记不清了。但有时为了三五亩地,她却要在深山沟中跋涉十几里。别人劝她说:“不必要那么认真吧?反正兑付是国家拿钱粮,给我们多登记点,也不从你家多拿一个;给我们扣下,你也不能多得一个。你少跑点路,自己少受罪,我们也念你好,岂不两全其美?”但她总是婉转地说:“我得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中间还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的退耕户为了让多登记些面积,便想通过给一些“实惠”来收买她,但都被她严词拒绝了;有的达不到虚报的目的,便出言不逊,拦着不让验收,甚至个别农户还放出恶狗来要挟……凡此种种,委屈的泪水总在她的眼眶里打转,真想撂挑子不干!可转念一想,谁让咱从事的是林业这份工作呢!擦干眼中的泪水,她又耐心地给群众讲政策,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以至老百姓都交口称赞“退耕还林真是最认真的工程,最真格的工程,最得民心的工程”。

林业工作需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几年来凭着一双铁腿,她几乎踏遍了**的山山水水,一沟一壑。对**退耕还林的地形地貌、立地条件、林种结构、林木生长、套种情况等都了然于胸,被同志们誉为林业局的“活字典”、“活地图”。然而,谁又知道这赞誉的背后,对一个女人来说隐藏着多少艰辛?多少汗水?多少委屈?多少泪水?**热爱林业工作,也希望做贤妻良母,这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然而,在生活的实践中,她不得不牺牲许多,丢弃许多,工作的投入,使她经常忘了下班和照顾接孩子。她欠孩子和家庭的太多太多。儿子眼睛自幼高度弱视,全由丈夫一人带着去郑州、新乡,给孩子针灸、按摩治疗,生活、学习也全由丈夫管着。她基本上没有好好地尽过做母亲的职责;公公瘫痪十多年,也得婆婆全力照顾,她基本不能好好地尽到做儿媳的职责;母亲年近80,但她去探望的次数屈指可数,最终还是让老人在巴望见女儿最后一面的遗憾中逝去,她也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职责。回想起XX年退耕还林检查验收两个月后回到家里,两岁的儿子喊她为“阿姨”的情景,现在说起来,**都还是两眼含泪。作为一个社会人,她尽到了自己所能尽到的一切责任,但作为家庭的一员,她对家庭有太多太多的亏欠,这一切的一切,她只有默默无闻地忍受。天道酬勤,XX年以来,在她的努力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8.23万亩,太行山荒山造林20.5万亩,都顺利通过省厅和国家林业局的检查验收。到目前,满山遍野的林木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基本都已成林,有力推动了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还摸索出了不少先进实用的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这一切,无不浸润着李**同志滴滴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工作本来也是一种生活,假如一种工作让人失去太多,那么,拥有这种工作的人就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这种精神就是:牺牲自己,全心为人。正是寄于这种精神,**的工作才无往而不胜。

作为林业工作人员,还需要她不断地学习。她总是拿“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警戒自己、鞭策自己,把别人用在闲聊、“斗地主”上的时间统统用在学习上,不断向书籍、同事、网络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内在素质。为了对外树立良好窗口,XX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山川秀美新**”的口号,要求对全市通道进行绿化。**的通道多,地形复杂,这对规划设计人员来说,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工作。她带领技术人员进行认真调查,根据每条公路的功能、区域、沿线地形地貌等特点,翻阅资料,征求各方面意见,提出了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尽可能使每条道路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实现满目郁郁葱葱、一路一景、路移景换的造林效果。为了达到这些效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去学习。

她还十分注重科研的开发和应用。为了改变“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状况,她上高山,下林场,入苗圃,进农家,根据十几年的林业工作经验,提出困难造林地造林技术支撑方案。这些方案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她的“**技术研究”成果也获得了**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教育厅颁发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成果奖”二等奖。**致力研究的《国家**研究》项目填补了国内同类型研究方面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省科学技术厅鉴定为科技成果,并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系列的成果全都源于**辛勤的耕耘。

由于李**同志对林业各方面的突出贡献,XX年9月荣获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太行山绿化工程先进个人”称号,XX年三月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省绿化奖章”。

“干林业苦不苦?苦!但没有我们林业人的苦,哪来的山青水碧天蓝?”从高等学府走出来的第一天起,**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十五年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林业。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石破天惊的壮举,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心血装扮着**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看着镜中青春渐逝的自己,看着越来越美、越来越绿的大山,她笑了,笑得很甜,很美。

第三篇:林业改造个人典型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林业改造个人典型事迹

林业改造个人典型事迹

剪辑一段青春的回忆,舀起一勺纯纯的清泓,撒下一把金色的梦想,让激情为人生开道,让岁月的诺言为我们流淌……。年轻就是资本——因为年轻,所以什么都不用怕;因为年轻,所以风雨兼程。这就是xx镇里:这帮青年仔的真实写照。为了林业工作,他们默默无闻,尽心尽力;只求付出,不图回报;披荆斩棘,勇于搏击长空,把鲜花开在沃野大地上。

1、“轻伤疼痛不下线”的壮小伙子

xx,中青院学子,脸上还带着几分稚嫩,虽然刚毕业,但已经是我们xx镇的“主力队员”。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办事,俯首甘为孺子牛,“轻伤疼痛不下线”,是他最真实的映照。在一次上山调查争议林地时,因山高路陡泥滑,他滚下山坡摔伤了脚。他不顾同事的劝回,仍然忍着疼痛坚持工作。回到家里虽然做了一些简单的治疗,但疗效甚微,第二天右脚肿得越来越厉害,不能动弹,经卫生院检查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确诊为右脚韧带拉伤。“韧带拉伤,工作不能脱岗”,他怎么也不肯疗伤,他说:“不能上山,我还可以做内业,林改的工作不能耽误啊,就让我也为林改做一点小小的事情吧”。第二天,照常来上班,没有喊半句伤痛与辛苦。看,这就是我们林业系统的榜样,这就是精神!

2、“忠孝不能两全”的年轻人

xx,广西人,父母都在老家,是我镇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是xx镇农业服务中心成员。

他从2009年5月16日进驻xx镇开展林改工作以来,就兢兢业业,不畏艰难险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直奋斗在工作最前沿,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作为家中的长子,本应该在父母身边尽孝,但他为了林业工作,不远万里来到我们海南,精神难能可贵。你们说,远方的游子,谁没有思乡的时候,谁不想自己的老爸老妈,谁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呢?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但他想家时,寂寞时,只能把话留在心底。平时,最多也就是只能打个电话回家:“爸,妈,这边的工作太多了,放不开,不能回去照顾二老,请原谅儿子的自私,下次回家再给您们买……”

他来一年了,没回家过一次。当大家都劝他趁着节日放假回去一趟,但都被他婉言拒绝。平时,为了赶着出图,他经常加班加点地工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作。晚上,有时我们睡醒了,还看到他一个人在电脑前忙碌,噼噼啪啪地敲着键盘。我问:“立嵩,你不困吗?”“困呀,但我有这个”说着把手里的烟一举,抽了一口,又接着工作了。一块图一块图地排查,修改等。就连周末,都看到他的身影在电脑室里忙碌着……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伙子,工作多么认真,多么勤恳啊!

3、“舍小家顾大家”的林改小帅哥

xx,头发三七拨开,有点油亮,面带微笑,从不轻易发火,被人称为我们林改办的小帅哥。可以说是镇里的“专业驾驶员”,经常被叫去送东西,一有活儿,总是勤勤快快地跑来跑去,挑最重的搬。他经常说的一句话:“趁着我们还年青,多做点,没事我还能搬。”他有个女朋友在教书,平时都没时间陪。一工作起来,任凭女朋友怎么打电话都不接。有一回他女朋友病了,叫他买水果,但他一接到领导电话,工作起来也就忘了。后来,听说他俩还闹别扭了好长一段时间。

这就是我们的小帅哥,一干活起来连“小家”都忘了。大家说,我们这些年轻人,你们谁能做得到这样?

4、“不负重托”的林改总指挥

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xxx,一个年轻有为的小姑娘,刚离开菁菁的校园,就来我们xx镇报到,是我们林改的总指挥,兼“后勤部长”。全权负责领导、组织、协调镇林改工作的实施,负责打理一切后勤工作。几个月来,他每天都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整理材料、统计林业数据和教我们弄这些东西。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我们看了都害怕,很无语,但她鼓励说:“不用怕,年轻人,我们有的是力气,只要努力干,用心干,相信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林改仗的。”说完又把头埋在高高的档案里。说真的,整天都看到他进进出出,忙忙碌碌,不停地工作着,有时候都忘了吃饭。一回深夜,看到档案室的灯还亮着,我走进去,逗笑着说:“该回去了,女孩子要休息好,皮肤才会好,不然很容易老的。”她说:“没事,过一会儿就回去了。”说完又在嘶嘶唰唰统计数据。看到这情景,我苦笑着,打心里佩服她的干劲……

大家都知道,她身上背的担子可不轻,我们都怕“三年姑娘熬成婆”。可一年下来,她还是一个嘻嘻哈哈、活泼乱跳的姑娘。而且,档案已经整理得差不多,大部分已经归档,发证的有96.2%,提早完成预定目标。现在,想想,没有她的带领,我们的林改还不知道干成什么样子,也不敢想像能完成任务。

大家看到了吧,王蕊——我们的总指挥,我们的“头”,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是前进中的方向盘,是大海中的舵手……

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5、“黑白颠倒”的xx

xx,踏实稳重,幽默勤学,偶尔写点小诗,当过3年中学老师。自从来xx报到后,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了赶进度,从来就没有睡过个好觉,把白天当黑夜、黑夜当白天。干活从不落人后,特别是抄写东西、搬东西,首当其中带头干。负责文字材料档案,有时一干起来,还忘了吃饭,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在镇里,他还是出了名的孝子,我们发现8月21日是她老妈的生日,他在他QQ空间里这样写道:“妈,我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这么多年以来我都记得这天,可从来没陪你过过,今年很想很想回去陪你过这个生日,尽点孝,可眼下林改任务很重,不能脱身,请原谅儿子的不孝,等林改完后,儿子一定回去看你……”看了这段文字,我们深深被他的这种情感所感动。但为了林改的明天,他只能把这种思念之情悄悄写在网上,又进行忘我地工作。

他经常下乡,不遗余力的组织宣传林改政策、确权踏界、调解纠纷,调动群众参与、支持林改。反正领导电话一到,马上出发。 在农村,肯向他人学习,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深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尽最大努力来完成林业工作。

像他们这样,为林改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他们的吃苦耐劳,兢兢业业才确保了我镇林改工作能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把这项“还山还权还利于民”的惠民政策真真切切的落实到了家家户户,真正树起了“全心为民”的这面林改旗帜。他们把汗水洒在青山碧林里,把热血淌在原野沃土上,把激情撒向了汹涌的大海,把真诚留在了最辉煌的明天……

6

第四篇:林业发展产业典型事迹材料

那人 那山 那树

——记独自承包荒山14年的农民杨兴成

杨兴成,湘乐镇瓦窑村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汉子,在他的身上有一股西北人特有的韧劲和闯劲。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改革开放后,他是第一批外出的“打工仔”,在村里他属于先富起来的“能行人”。那时他经常到陕西、四川等地跑生意,在路上看到人家的山郁郁葱葱,果木成林,联想到自己村里的光秃山头,当时就暗自萌生出想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想法。可那是他所在的地区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97年,湘乐镇政府响应上级的号召,对原有的“四荒地”进行拍卖,在外跑生意的杨兴成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回村里。当时承包大面积荒山在闭塞的山区还属于“破天荒”的大事,杨兴成在周围群众怀疑的目光中用手里仅有的1万元承包了村里1965亩荒山。

杨兴成承包的1965亩荒山位于湘乐镇瓦窑村的南峁山。当时的南峁山是个蒿草山、牛羊圈,树木稀稀拉拉,荒废光秃,残败不堪,裸露的干黄土到处可见,要让它们润泽起来,要给它们披上绿装谈何容易,更何况杨兴成是一个不怎么懂专业植树技术的庄稼汉。

万事开头难,荒山承包了,可是怎么规划怎么实施,杨兴 - 1 -

成的心里没底,更难的是到哪儿去筹集经费呢?没钱雇工人、没钱建泵站、没钱维护……这些难题一个个在杨兴成脑海里晃荡着,挥之不去。杨兴成举步维艰,真正尝到了焦头烂额的滋味。这时村里议论四起,说他纯粹是“胡整”,没啥前途。但杨兴成始终没有动摇,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

开弓没有回头箭,杨兴成一咬牙把家里囤积的粮食和牲畜全部卖了,又跟亲戚朋友借了一些,东拼西凑筹集了3万元,为购买苗木奠定了基础。那时国家财政拨在绿化上的资金还很有限,但湘乐镇党委、政府领导了解到杨兴成的困难后,还是在在经济上、物资上给了他不少帮助。此后的无数个日子里,杨兴成和雇来的群众怀揣馍馍,肩上背军用水壶开始了荒山创业史。山脚下的村民每天都能看见一群天没亮就扛着铁锨、镢头上山,直到满天星星的时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下山的忙碌身影。在1965亩荒山上,杨兴成带着雇工靠手挖肩扛,硬是平整出了200多亩苗圃地,还在一千多亩荒山坡上挖出了水平沟、鱼鳞坑,为的是“泥不下山,水不出沟”。

冷风、黄土、烈日,把一个原本白白净净的年轻汉子雕刻成了一个满脸沟壑的老农。但付出总有回报,14年来,杨兴成累计植树100余万棵,造林1965亩,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见人爱,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目前整个荒山林木蓄积量达600多方,价值120余万元,

林场年创收入达9.3万元。仅给周围群众付劳务费就达45万元,全村195户因此户均增加劳务收入2000多元。

2010年4月,杨兴成在湘乐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注册成立了“宁县午岭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育速生柳、刺槐、油松苗木80多亩,去年向内蒙、银川等地出售苗木收入就达10万多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杨兴成14年的艰辛付出换来了回报,他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合作社的影响带动下,周围群众育苗蔚然成风,仅杨兴成所在的瓦窑村群众育苗就达300多亩。看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树木,周围人的观念也彻底转变了,村民开始自发上山帮忙干活。湘乐镇党委书记张鹏飞多次主动找到他,了解他在造林中所遇到的困难,支持他将植树造林事业做大做强。政府的关怀和显著的收益,使杨兴成造林的信心更足了。

第五篇:林业局机关党员包风口、服务基层典型事迹材料

2010年的3月,地处沙地南缘的县沙金台乡姜家风口,仍看不到一点春天的迹象。狂风裹着细沙,在肃杀的荒野上尽情地肆虐。不毛的沙地,在风魔的百般摧残下,已干瘪得近乎一片死区。市林业局局长赵奎礼带着所在党支部的13名党员从春节前就时常来到这里,住在附近的几户农户家,断断续续快

1个多月了。他们在等待,等待去年在秋季埋干造林时埋下的枝条,能否在风口区尽快出芽破土。人们已记不得这是他们两年来第几次在姜家风口了。

2010年,市林业局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服务基层活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局长赵奎礼同志在活动动员大会上号召:防沙治沙工程就是我们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把作风建设延伸到生态建设的最前沿。于是全局56名党员,组成了8个小分队,深入到我市与内蒙沙地边界一带的22个风口,防沙治沙服务示范工程就此启动。

一、 在沙地筑起绿色屏障

县地处沙地南部,全县沙化土地面积达8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6.7%,趋于沙化土地面积达9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8%,并且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扩展,其中尤以境内22处风口中的6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最为严重,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一年到头打不了几斤粮食,风口区的群众用这样的顺口溜形容种地的艰难:“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因风沙危害,全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低下,干旱等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市林业局的8个小分队来到风口所在各个乡镇后,协助当地政府采取“封造结合”的办法,封沙恢复生态和三步走造林相结合,在过去10年治沙的基础上,填平补齐,完善体系,经过这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筑起一道长128.9公里、宽1000米的辽蒙边界阻沙带。同时,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及防风治沙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开展了6个重点工程建设,即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边界防风阻沙带工程、风口造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风沙源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到2010年,全县有林面积已达到106.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农田林网化达到80%,草原超载率小于10%,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1.5%。

二、 把处务会开到沙区农民的炕头上

防沙治沙作为长远大计,关键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长期以来,在沙区群众中形成一种观念,栽树种草远水解不了近渴,地薄多种,得一斤算一斤,进而形成了风沙越大越开荒,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同时部分党员干部在风沙治理上也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为此,市林业局8个小分队的同志以处室为单位,与小城子小城子村、山东屯乡的辽阳窝堡村、柳树乡的三嘎甲村等21个村党支部联合召开生活会,倾听意见,讲解政策、敞开心扉。

处务会上,通过面对面的谈心活动,使市林业局的机关干部对基层干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难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一些机关干部也做了自我批评,他们动情地说:我们下来是一时的,你们则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最基层,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布置任务,习惯于各种检查,而服务意识则亟待提高。通过谈心交心,基层干部也深受教育,树立起愚公移山,艰苦奋斗,治理风沙的信心。

三、把政策送到生态建设的最前沿

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县小城子镇的肖家风口,风口宽度约两公里,过去被称为距离最近的风沙源地,不仅直接威胁农田面积达5500亩,更为严重的是沙地的流沙通过这里吹向、鞍山等中部城市群,黄沙阵阵,恰似一条条“黄龙”。

2010年3月,市林业局资源林政处小分队来到这里,协助村里及时改革营林机制,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本着“卖、送、补”的原则和“先予、后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宜林沙荒、“四旁”的转制力度,对集中连片的沙荒实行低价转让;零星荒地、林间空地、村屯隙地及不可利用地实行无偿或有偿转让;凡是农民个人投资植树造林的,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应补贴标准,给予苗木补贴;农民进行“四旁”植树和种植桑树、寒富苹果等经济林,以政府采购的方式,无偿给农民提供苗木。同时,坚持“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私人造林,实现林定权、树定根,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坚决不造无主林。目前,全村的林木98%以上都是个体造林。

小分队的同志给村委会当参谋,在全村9000亩耕地上退耕4500亩用于治沙造林,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办法实施造林。并选用抗旱能力强的哲林四号等优质树种作为主栽品种,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树木成活率年年都在95%以上。树木长势良好,目前,肖家风口已得到基本治理。

四、 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心里。

由果树站、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组成的三个防沙治沙服务小分队以“寒富苹果科技服务大篷车”和“防

沙治沙服务讲师团”的形式,带着20万本科技小册子,深入到风口所在村,现场指导果树生产,苗木培育和草方格栽植技术。由计划财务处党支部组成的防沙治沙小分队深入风口所在的3个国营林场苗圃,逐个分析、逐个解剖,通过分类施策,鼓励引导林业场圃练好自身内功,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将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了这3个贫困林场的危房600平

米。

在一年多的包风口,防沙治沙服务示范工程中,8个小分队的干部下去尽量不惊动基层,住在村里,食宿全部自理。不断以实际行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爱丽同志整个春季没有休息,来到风沙最严重的村,无偿为农民传授防病防虫技术,足迹遍布沙区的乡乡镇镇。在海州乡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指导农户防病,多次晕倒在现场,沙区群众亲切地叫她“虫子大姐”、“林农群众的啄木鸟”。

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工程师,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康德忠同志,身患癌症,仍然战斗在林果技术推广一线,无偿为沙区群众传授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人们戏称他是非洲人,除了脸上皱褶和牙齿是白的,其余都是黑的。他说:有了病,趁现在还能走路,就更应该多为群众做点事情。

果树站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徐占广同志,把沙区群众视为亲人,将手机号码和家里座机电话号码告诉村里群众,遇到沙区群众在果树发展方面的求助,电话说不清的,就经常坐近半天的长途汽车,来到农户家中无偿为群众服务。他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为群众购买苗木和生产资料,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沙区群众的贴心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粮食局整改报告范文下一篇:六一儿童节促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