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内容

2023-05-14

第一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内容

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渐行渐近,网校特别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专业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希望您提前掌握,以迎接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有财政分配,就需要设立一定的机构来从事财政管理。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比较完善的财政机构来管理财政事务,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财政管理系统。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工作。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在多层级政府及其财政结构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将所有事权集中在中央,也不可能将所有事权都下放给地方。过度集权和过度分权都会产生许多问题。政府问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1)受益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对于全国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中央;对于在区域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地方;

对于受益范围涉及多个区域的事权划归相关地区政府协商承担,或者由中央政府出面协调由受益地区共同承担。

(2)效率原则。这是指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一级政府来提供。

(3)区域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将没有区域性特征、需要按统一规划和标准提供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中央政府,如外交、国防事务等;将具有区域性特征、需要因地制宜来提供的地区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地方,如社会治安、城市供水、公园事务等。

(4)技术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对于规模庞大、需要高技术才能完成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公共工程;反之,应由地方政府负责。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问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一是集权原则。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为了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保持社会稳定,维护中央政府权威,一般都是在政府间初次分配中集中较多的财力,将收入份额

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二是效率原则。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如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收入)地方政府比较了解税基等基本信息、收人相对稳定的,划归地方政府,既易于操作,征税效率也比较高。三是恰当原则。为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作为中央政府收入;对于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如关税),作为中央政府收入,不宜作为地方收入或中央地方分享收入。四是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对于收益与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等),一般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也就是说在财

政收支总量中,划归中央政府掌握的收入要大于其实质性职权范围的一定比例,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权则往往要超过其直接收入划分所拥有的财力。所以在财政收支划分上作出这种非对称性安排,一方面,中央j吱府拥有相对较多的财力,使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央政府支持,同时中央政府也有能力予以支持,这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公共需要的受益范围是具有区域性的,各地企业和居民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都具有质和量的差别,由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地需求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要比中央政府提供更为便利,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作为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本章后面将专门阐述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

第二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

此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三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日前表示,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地区时统筹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布局。

改革试点力争在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该负责人称,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第三篇: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安图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第2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标: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关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从改革的内容分析改革的性质并概括其特点。

【自主学习】

一、改革土地制度

1.为改革土地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

2. 如何认识阿里土地改革的性质?

3. 土地制度改革是如何巩固阿里政权的?

二、促进经济发展

为促进经济发展穆罕默德分别在农业,工业,商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对埃及有什么历史影响?

三、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

1.政治

2.文化教育:

3. 军事:

【合作探究】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内容有何异同点?

如何认识阿里的政治改革?

1 安图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长老奥马尔·麦克莱姆扬言:“穆罕默德·阿里是我扶上台的,我保证也能把他赶下台。”上述言论集中反映了A.长老阶层势力威胁到了阿里政权

B.埃及国内统治阶级斗争一发不可收拾

C.长老阶层势力占有大量宗教地方势力

D.马木路克势力对土地改革不满

2.埃及的包税制正式废除是在( )

A.马木路克王朝统治时期B.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C.拿破仑统治时D.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A.废除了包税人的土地权 B.打击了宗教长老势力 C.巩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轻工业 D.外贸企业 5.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民用工业的发展重点是

A. 造船工业 B. 钢铁工业 C. 纺织工业 D.机器制造业

6.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

A.阿里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阿里对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认识是肤浅的 C.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 7. 穆罕默德·阿里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A.打击了马木路克残余势力 B. 消除了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 C.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的局面 D.使埃及逐渐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8.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材料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

A.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改革思想 B.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C.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聘请外国技师建立工厂

9.穆罕默德·阿里大力推行的文化改革①大大推动了埃及文化事业的发展②实行开放的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③为埃及培养了各类人才④彻底动摇了埃及的封建思想⑤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 阿里在抵御英法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的表现是①创办近代工厂②改革行政制度③进行司法改革④大力发展海军⑤聘请国外专家前来讲学,选派青年到欧洲留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一《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1)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 安图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巩固提高

1~5 ADCAC 6~10 BCACD 11.(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2)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只是进行局部改革,未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如政治改革不仅未变革封建政治体制,反而加强了封建专制;试图通过军事工业的建立、军队的改革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

一、如何认识阿里土地改革的性质? 1.是封建性质的土地改革。

2.阿里改革废除包税制,把土地收归国有,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官吏豪绅,这些人成为新的封建主,是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另一半出租给农民。 3.承认土地转让、抵押,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二、土地制度改革是如何巩固阿里政权的?

土地制度改革对阿里政权的巩固可以从消灭威胁政权的两大势力,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来掌握,具体表现如下:

1.通过改革包税制,趁机设计用武力铲除了马木路克反动势力。

2.颁布法令,没收违规的宗教地产,打击宗教长老势力,这样就消除了两大势力的威胁。

3.正式废除包税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并将部分土地分配给王公贵族等,培植新的封建地主,构成了阿里政权的阶级基础。

4.将另一部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有利于社会稳定,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此外,改革赋税制度,将各种捐税折合为单一土地税,按照土地等级制定不同的征税标准;确立土地私有制,承认土地占有者有权转让和抵押土地,这样奠定了阿里政权的经济基础。

三、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的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⑴改革的性质和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⑵主要内容相似,两者都创办近代企业,都以军事工业为主,同时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和创建军队等。

改革的一致性究其原因是由于地处亚非的中国和埃及面临同样的使命,即富国强兵,改变内忧外患的处境,巩固封建统治。

2.不同点:埃及的改革是最高统治者推行的,而中国的洋务运动主要是由地方实力派推行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洋务运动遇到的阻力更大,改革也更不彻底。

四、如何认识阿里的政治改革?

从形式、实质、目的和客观效果四个方面来认识,具体表现为: 1.形式上,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和咨议会,有仿效欧美国家的一面。

2.实质上:由自己的儿子担任议长,中央设立的各部部长和各省省长都由阿里亲自任免,实质上是维护专制集权。

3.目的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阿里的统治。

4.客观效果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和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阿里的“鸿门宴“

1811年,阿里邀请开罗附近的马木鲁克大小头领及其随从470人前往萨拉丁城堡出席宴会。平素骄横惯了的马木鲁克头领根本不会想到阿里敢把他们怎么样,因此他们只带了少数随从,肆无忌惮地前来赴宴。宴会结束后,早有准备的阿里立即对疏于防范的马木鲁克首领发动突然袭击。通向大门有一段石头垒成的高墙,前面是狭窄的下坡石阶小道,当马木鲁克们经过此处时,阿里军队突然从高墙上推下无数块大石头,把他们砸得抱头鼠窜,与此同时,密集的子弹又毫不留情地雨点般飞过来,结果只有一人漏网,其余的全部被歼。紧接着,阿里在全国展开大搜捕,一共消灭了1000多人,残余分子或仓皇逃窜各地,或就地宣誓效忠阿里。至此,统治埃及达500年之久的马木鲁克作为一股政治势力不复存在。

3 安图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走进文本------问题导读评价单

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

※认真阅读教材简述阿里对外扩张的两个阶段四个方向及产生的影响

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

1、分析改革失败的内部因素:

2、分析改革失败的复杂的外部因素:

三、改革的意义:

※阿里改革的性质、局限性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走进课堂-----问题解决评价单

1、【合作探究】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问你对这个评价怎么看?

安图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2、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请回答:如何来认识这句话?

课后巩固------问题训练评价单

一、单项选择题

1.穆罕默德•阿里东征扩张的国家或地区是(

)

A.苏丹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半岛

D.希腊

2.1811~1833年,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一系列扩张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有(

)

①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②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③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④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9世纪40年代试图武装干涉奥斯曼帝国与埃及冲突的列强有(

) ①英国②俄国③法国④奥地利⑤普鲁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4.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主要是因为(

) A.防止埃及走向强大,符合英国利益

B.英国作为世界强国一贯主张正义 C.奥斯曼帝国事实上是英国的殖民地

D.奥斯曼与英国有伙伴关系 5.1840年埃及与奥斯曼帝国战争中阿里战败的原因有(

)

①英国的武装干涉②奥斯曼帝国的强大③叙利亚人民发动反对阿里统治的起义④支持埃及的法国临阵退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弱点是(

)

A.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B.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C.未能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

D.打击宗教长老势力 强化提高

7.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战争激化了哪些矛盾? (

)

①国内阶级矛盾②埃及与被征服地区的民族矛盾③英国等列强与埃及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8.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

)

A.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

B.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C.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D.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9.19世纪40年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被冲得七零八落的主要原因是(

)

A.阿里对外进行扩张战争

B.英国等列强的殖民扩张

C.奥斯曼素丹对埃及的打击

D.阿里加重对人民的掠夺和剥削

5 安图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10.马克思赞誉阿里为“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体现阿里改革的历史意义的主要有(

)

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②推进了近代化,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 ③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④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赞誉穆罕默德•阿里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 材料二

在我第二次(1833~1835)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英国旅行家兰恩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讲究的头巾”喻指什么?应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埃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

结合材料

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的看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里审时度势,主张向西方寻找发展的出路,特别是建立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

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材料三

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瞎或截断他的四肢,使之终身残废;一些成年男子则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 请回答:

(1)材料

一、二反映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他又是怎样实践的?

6 安图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2)据材料

二、三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阿里改革和洋务运动的共同之处。

※答案提示:自16世纪后半期以来奥斯曼帝国就急剧衰落,名义上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却腐朽没落,社会停滞不前,走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此时崛起的阿里对内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局面,以强势手段开放、学习,走向近代化,他摆脱了埃及数百年的停滞。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奥斯曼帝国境内充满生机活力的部分。 ※此题考查学生判断、分析问题和评价能力,根据题意应从阿里改革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 穆罕默德•阿里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起了重大的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客观上是符合埃及人民利益的,因而是进步的但穆罕默德•阿里为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不断对外扩张,几十年的战争耗尽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

1.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记图能力,在正确识别记忆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东方”即可正确解答。

2.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能力,四项都符合主题干之意。

3.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在正确再现“法国曾支持埃及”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上,运用排除法排除③法国。

4.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5. 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奥斯曼帝国当时已经统治腐朽。①③④都符合史实。 6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能力,A、B、D三项都是阿里改革的重点,只有C项是弱点。 强化提高

7.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能力,①②③都符合主题干之意。

8. C 解析: A、B、D三项都是阿里改革对埃及历史影响的进步性,C项是局限性,因为加强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 B 解析:英国等列强对埃及进行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冲击了埃及的民族工业。

10.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阿里改革的意义应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 ※答案: (1)“讲究的头巾”喻指奥斯曼帝国。马克思这句话主要说明穆罕默德•阿里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包括以下几点:①推行改革,加强国力,巩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②发动对外战争,建立帝国。③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发展的进程。④促进了埃及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原因:为了壮大军事力量和进行对外战争,穆罕默德•阿里向埃及人民征收苛重的赋役,并采取强制手段,让人民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7 安图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

(3)穆罕默德•阿里推行改革,在实现国家统

一、发展经济、促进文化繁荣等方面起了进步作用,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他发动的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答案:(1)改革思想:建立近代化工业和建立近代化军队的思想。实践:经济方面:大力发展近代工业;开办技校.培养本国技师;以创办军事工业为重点.同时发展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保护民族工业。军事方面:创办步兵学校,招募训练步兵。壮大步兵力量;大力发展海军。

(2)经济上,面临资金匮乏和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军事上,为了壮大军事力量,进行对外战争,征收苛重赋役,强制人民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苦难,激化阶级矛盾。

(3)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都受到来自列强的干涉和阻挠;都引进了西方近代工业;经营管理大多封建化,效益低下;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结果都失败了;客观上对本国经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形成城区和塬区团队交流的双向机制,率先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实施“大学区制”管理改革。建立中小学五大学区,充分发挥龙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辐射作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积极实施金台区和千阳教育联盟合作交流、结对帮扶,建立县际、县域“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关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3.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竭力把信息化技术和优化课堂教学相融合,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变革,“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中小学全覆盖,课堂改革朝着“深化、细化、提质、增效”的方向纵深推进,积极创建宝鸡市高效课堂星级实验校。

4.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德润魅力千阳、书香燕伋故里”德育行动计划,大力开展 “知恩感恩,与爱同行”、“重温爱国情,共筑中国梦”、“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和“三爱”、“三节”等系列教育和征文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大赛、书法大赛活动,广泛开展“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和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树立大德育观,举办中小学合唱艺术、科技创新大赛,全面实施阳光体育1小时、体育艺术2+1和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5.积极推行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制定《千阳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奖惩办法》,对教学质量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和教师实行重奖,促进全县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同时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个性、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6.积极实施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相分离的教育改革工作,先试点、后扩面,落实学校办学自主地位,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作用,推动社区参与学校治理,建立第三方评价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机制,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全面深化改革

(一)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

●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主体力量:人民群众

1.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2.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3.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

4.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到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5.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思考:为何“全面深化改革”位居三大战略之首?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 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

(二)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三)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四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2.具体措施: 基本原则:

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个“紧紧围绕”

(四)重大意义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充分体现了我党高度的改革自信、改革自觉、改革自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展示了我们党坚定的改革姿态,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现代化规律和世界发展潮流的把握,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和精神特质,体现了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主抉择,昭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胆改革、坚定改革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顺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紧迫要求。

1.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现实选择

3.是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4.是顺应人民期望、保持党和国家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出路。

5.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破解前进中的问题,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具有空前的广度、力度和深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适应“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做出了“5+1”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改革的广度之宽、力度之大、深度之深,在我党改革开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改革领域由某一个方面改革向全面改革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方案的起草和推进由部门担纲提升为由总书记亲自挂帅,体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坚强意志力和最大力度;改革阶段由“摸着石头过河”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改革切入到制度层面、利益调整层面和自我革命层面等深层问题,触及了转变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打破行业垄断、强化权力制约等一系列“硬骨头”问题,越往后改,难度越大,越需要啃“硬骨头”。

(五)重要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下一篇:乡镇个人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