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论文提纲

2022-10-10

论文题目:“鼎彝”之族:彝族民族性的媒体建构研究

摘要:民族性(Ethnicity)是一个民族的突出特点,是民族间相互区分的标志。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民族性又被分为外显的文化特征和内隐的民族性格、品格和精神两个方面。原生论认为民族性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在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促使民族性生成的因素包括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仪式以及维系共同体成员互动交流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等;建构主义的视角则认为民族性是不同的话语主体基于一定的符号系统建构的有关民族特性的意义系统。在大众传播媒介兴起前,民族性主要通过民族成员的代际传承得以保存,并通过一定范围的公共文化展演得以传播。大众传播媒介兴起后,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一个民族民族性展演和传播的重要渠道。然而,大众传播媒介不是民族性的“镜像式”反映,作为现代社会公共话语论坛重要的话语生产主体,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民族议题的报道和民族形象的展示对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发挥着建构功能。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媒介中一类极为重要和特殊的话语实践活动。新闻媒体通过对民族议题的报道,将民族性的建构渗透其中,从而成为民众了解民族及其民族性的重要窗口。彝族是我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这些年随着西南旅游业的开发、大凉山地区的扶贫改造、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的报道,彝族越来越多地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然而,媒体通过新闻事件的报道呈现出一个怎样的彝族及其民族性特征,媒体的新闻生产逻辑在彝族民族性建构中发挥着如何的作用,不同的话语主体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影响着彝族民族性的建构等都是不曾被深入探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本文不仅希望透析我国媒体在民族议题报道中的新闻生产逻辑,还希望审视大众传播媒介兴起后,新闻传媒在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建构和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以期进对我国媒体的新闻生产研究提供新的经验样本,并对在建构论视角下的民族性生成问题提供来自新闻话语实践的新见解和启发。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媒体彝族议题报道的内容分析,辅以本人作为彝族共同体成员的个人体验和观察,对我国媒体彝族民族性建构问题展开研究,获得如下一些发现:首先,我国媒体对彝族民族性的建构呈现出明显的新闻生产逻辑。彝族议题在西南地方报纸中具有更高的显著度,民族性也更多在这些媒体的报道中获得呈现;但在议题选择上,不同地方的媒体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多以节庆、歌舞民俗议题为主;在不同体裁的报道中,对彝族民族性的建构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媒体多采用新闻特写的方式对彝族的民族品格进行描摹,但在不同主题的报道中呈现出的精神品格层面的民族性会有差异,比如“团结友爱”的精神品格多在政治议题的报道中获得呈现、“热情好客”的品格更集中于文旅主题的报道中,“坚韧自强”之类的品格则多在民生类议题的报道中。其次,具体到不同层面的民族性呈现上,不同的媒体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党报与市场化报纸对外显的彝族民族文化特性的呈现具有一定相似性,即都倾向于选择以节庆、歌舞等文化议题作为报道内容,作为地方文旅资源的彝族特色文化是影响这类报道的主要因素。就不同级别报纸而言,基于接近性原则,地方报纸更倾向于发掘地方特色民俗作为报道议题,凭借地方性知识和接近性的优势,在地方媒体中不同彝族部落之间的文化差异(如神话、传说、历法、仪式等)相较于中央级报纸获得了更多呈现。在内在的民族品格的建构上,“团结友爱”的民族品格在党报中有更多呈现,而市场化报纸则更倾向选择社会民生类素材,“坚韧自强”的彝族人品质在此类报纸的报道中更为突出。地方报纸因更贴近地方民众生活,更多报道民生类议题,在这些议题的报道中,“坚韧自强”的彝族人品质有更多呈现。再次,不同的话语主体进入媒体报道的机会不同对彝族民族性的建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对报道中的话语主体的分析,本文发现各类专家、政府及相关机构工作人员成为媒体报道中影响彝族民族性建构的主要话语主体,彝族本民族成员、彝族文化传承人或表演者在报道中处于相对失语的状态。不同的话语主体对新闻报道中彝族民族性的建构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及相关机构工作人员更倾向于从经济效益、政治意义等方面来阐释彝族的民族特性;各领域专家更多从彝族民族性的传承和保护的视角对彝族的民族性进行深度挖掘和阐释;其他利益相关者则倾向于从经济角度对彝族的民族特性赋予更多的文旅开发和传播的价值;也有彝族成员或文化传承者从本民族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的角度对彝族民族性进行讲述,并对彝族的民族性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表示担忧。最后,民族性具有变迁性的特点。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民族流动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一些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品格特性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大众传播媒介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的传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民族性的传播是建立在媒体内容生产逻辑基础上的。互联网兴起后,网民(尤其是彝族的本民族成员或文化传承人)通过短视频等内容形式来生产和传播彝族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不同的内容生产逻辑,是否能够改变社会公共话语论坛中彝族民族性的建构和传播机制,本文为此也提供了未来可供探讨的方向。

关键词:彝族;民族性;新闻生产;媒体建构

学科专业:传播学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民族性:形成与建构

1.2.2 鼎彝之族:彝族的民族性特征

1.2.3 新闻生产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民族性建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2.我国新闻媒体中彝族相关议题报道的总体特征

2.1 彝族相关报道的样态及变迁

2.2 彝族议题报道及变迁的社会背景分析

3.新闻报道中彝族民族特性的建构

3.1 新闻报道中彝族民族特性呈现的整体特征

3.1.1 彝族民族特性的可见度

3.1.2 彝族民族特性中的文化形态

3.1.3 彝族民族特性中的地域属性

3.2 不同类型媒体对彝族民族特性的建构

3.3 不同级别媒体对彝族民族特性的建构

4.新闻报道中彝族民族品格的建构

4.1 新闻报道中彝族民族品格呈现的整体特征

4.2 不同类型媒体对彝族民族品格的建构

4.3 不同级别媒体对彝族民族品格的建构

5.新闻报道中彝族民族性建构的话语主体

5.1 新闻报道中彝族民族性建构的话语主体

5.2 不同话语主体在新闻报道中彝族民族性建构的角色与作用

5.2.1 政府及相关机构工作人员

5.2.2 专家

5.2.3 其他利益相关者

5.2.4 彝族文化继承者或展演者

6.结论与讨论

6.1 新闻生产中的民族性建构逻辑

6.2 互联网时代的网民书写对公共话语空间民族性建构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论文提纲下一篇:工程实践土木工程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