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经验总结

2023-02-04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德育教育经验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高中德育教育经验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在中学任教已经整整三十多年了,回首这些年的酸甜苦辣,不禁感慨万千,随着岁月的流转、教龄的延长,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认识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大家作个交流,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为了上好每一堂历史课,总是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广泛搜集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充实

历史课,尤其是高中历史课,理论较为抽象,往往给人以枯燥无味之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是很浓,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应紧紧抓住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历史课是中学阶段最能反映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学科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在上课时,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以“讲”为主,“读”“议”结合

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所以因学科而异,因学生而异。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讲“为主,”“读、议”结合。

运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师情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讲解是思想历史课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艺术,讲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简洁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讲”为主,并非“满堂灌”,我在讲解之前,经常要求同学认真看书,积极做好准备,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会怎样读书,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抓住学习的要点,增强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听课的效率。

除了“讲、读”之外,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共同研究,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三,巧设练习,巩固教学成果

“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巩固知识的一个途径,教师讲得再好,如果不进行巩固,这些知识就会逐渐被忘记。“练”不是盲目的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要练得当,讲求效率,即要巧练。 巧设练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结构的过

第二篇:高中学习经验总结

◎ ×××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也较初中有很大改动。适应高中,尤其是文理分科后的学习,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有些经验可供参考。

(一)学习过程中,我们问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一是不会做的题,二是对概念的理解不清的。对于第一种问题,不建议轻易提出。也就是说,对于一道难题如果不会做,尽量还是要自己思考,把思路写下来,不怕解不出。只有确实无法解答,才去问老师或同学;对于第二种问题,我觉得才是真正有必要马上问的;

(二)重视平时,学以致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学习可以事半功倍;抓住课堂上的黄金时间,课堂上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听不懂的地方先做记号。急着去问同学,不仅影响他人听课、老师授课,还可能让自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课后及时完成相应的练习,辅助记忆知识,查缺补漏,平时就要做到尽善尽美;

(三)统筹安排,查缺补漏,多思巧练。复习有计划有重点,保持考前最佳状态;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的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理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学会做练习题的诀窍,提高答题的速度,学习曾做错的试题;运用生物节律充分利用高效记忆时间;灵活变换复习方式,达到最佳效果;熟悉考试题型,以平常心对待平时考试成绩;

(四)合理作息,保持良好心态。考前要保证充分的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参加体育锻炼,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合理使用左右脑和利导性思维;拿到试卷不要急着做题,动笔前审好题,越感觉容易越要警惕,遇到难题要适度叫停,不建议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分配考试时间要“量体裁衣”,克服平时做题的惯性,学会控制大题的节奏,不要在一条路上耗死,主动安排时间检查试卷,时间来不及要震惊,积极应对脑力疲劳和记忆堵塞;

最后,希望大家能记住:不要在未来某一天,为你没有好好度过自己的高中时光而遗憾惋惜。

××××年××月××日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我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已有七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更清晰了,也有了点滴心得,虽然这些还很稚嫩,但如给他人有所启示,也将会备感欣慰。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呢?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所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一开始学生们还有一些胆怯、害羞心理,站在台上不自在、别别扭扭的。那么,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第一,注重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由于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认知上的距离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情绪状态尤为重要,稍有懈怠,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气氛低沉状态,因此,在实际中我非常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只有当教师自己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学生才会处在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激起他们参与的动机。所以,愉悦、兴奋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师作为一种专业素养的情感调控能力外,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包括体态语言)的运用对课堂氛围的创设显得十分重要。巴班斯基也说:“显而易见,不能只凭历史、文学和艺术的材料本身,而且还要教师在讲述这些材料时带有强烈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强烈的发展。”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来说,积蓄好自己饱满的教学情绪,认真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加以发挥运用,这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否则,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机械呆板、单调发味,使人一听即腻,睡意顿生,则再丰富的教学内容也会变得味同嚼絮。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辅之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以强化教师教学的语言信息和情感信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效。

第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由于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学到英国侵占我国香港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实现的事例;学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内容时,让学生把胡锦涛书记到西柏坡考察的时事政治和讲话内容找出来并结合课文讲述以突出会议的重要意义。由于事例是学生自己找的而且受到老师的信任和赞许,他们有一种“成功”感,而其他学生也萌发出“欲与他人试比高”的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这样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第三,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如学习《戊戌变法》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就“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对于有些不容易解释清楚的重难点内容我先布置学生回去看课文、看课外书、查资料,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资料上讲台当“老师”给其他学生们讲解,我一般针对同一个重难点要找几个学生带不同版本的资料从不同方面去讲解,我在边上只起“导演”和“旁白”的作用。这种方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但这种方法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否则,只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录象机、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的感知遥远的史事,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目标。我们学校的许多同仁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榜样。

第四,注重历史作业的创新

历史作业是巩固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前设计、双边活动、启发提问、导语结语等环节的创新,而忽视了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其实,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也是掉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我的实践证明,在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布置方法,比如,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或学生我布置的作业多为主观性、开放性习题,而成绩较差的大多以客观性习题为主,这样做收到的教学效果很好,它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而且能做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抄袭现象。因而改革历史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历史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性,既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面前的任务。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到高一第二学期,每个班都有十几个同学讲过课,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平等参与的原则。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而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正走向终身化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实践。

教海无涯,在以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参加高中生物教学五年多以来,深深感受到生物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和艺术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校,向实践学习,所取得的点点成绩不敢居功自傲,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更加谦虚、严谨和认真。现把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第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第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1 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有氧的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对呼吸作用三个阶段的学习记忆比作到美国留学:①学校(葡萄糖)——②汽车总站(丙酮酸)坐船需水 ③广州

坐飞机需氧气

美国。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大西北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三、课后反思

2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

3 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经验总结

屯溪二中 程玮

参加工作这几年来,我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促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最注重的当然还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广泛大量的阅读是基础,我常感到学生的作文不能令人 满意,即便是优秀作文,也给人有堆砌华丽辞藻之感,其精神内涵和情感体验,相对说来总觉得要平淡一些。这当然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有关。但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吸取前人的生活经验、心路历程、精神成果等来弥补,而阅读正是获得这种滋养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文学名著,当然是青少年最适宜的读物。

现在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丰富其底蕴,已更为关注。所谓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是对人文社科知识的了解,文化素养的提高,力求塑造一个完整的“人”。面对浩翰的宇宙,无尽的时空,熙熙攘攘的人生,人存在的理由的是什么,精 神家园在哪里?这当然不是一门语文课所能解决的。但在对人类精神作品的大量阅读之后,在激情的撞击下,在理智的思考中,青春心灵必将有一种内在飞跃,生命也会达到一种圆融自在的境界。这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将会有巨大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丰富学生情感和精神层面上。

二、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中生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因此既要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又要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读写是中心环节。

首先是读。读是重点,就语文性质而言,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阅读。读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不多读则无以广识,而要多读就是要学会速读,寻求一个有效的速读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很重要,而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就是这种快速摄取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把训练速读能力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其次是写。对教师来说,教读是手段,教写是目的;对学生来说,读就是学,写就是用,就是实际操作。而技能是必须经过实际操作才能获得的。只有在写的反复实践中,才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字的目的。因此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以写为主,两周一篇大作文,每周一至二篇日记。另外,课堂就教学 内容临时设置一些片断作文。我还让学生尝试“二次作文”,就是一个题目学生做两次:第一次学生自由做,第二次在教师指点下修改再做,然后学生比较前后所做作文必将大有所获。

当然,以读为重点,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它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力。美好的情感和道德情操是读写的基础,没有美好的情操,读会使人索然寡味,写也会使语言面目可憎。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

三、不断拓展学生写作素质的途径

读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写作更是一门较独立的学问。在教学中我借鉴前人发明的“六环节”作文教学法,深得其味,我认为这是一条提高学生写作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六环节”教学法即是“讲知识——读课文——练技能——用规律——评效果——修改提高”,简称“讲、读、练、用、评、改”。

1.讲知识,就是教会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知识。

2.读课文,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作为运用语文规律来达到表达的目的,把课文作为写作的“示范”。练技能,要求学生在语文基础 知识指导下运用范例进行单项基本技能的练习,有口头的,有书面的。由于练得及时,学生思维活跃,思路畅通。

3.用规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某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范围的综合训练,自觉地创造地运用所学的有关语文知识指导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

4.评效果,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检验实践效果,培养学生鉴别是非优劣的能力,提高学生和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5.修改提高,明确了实践效果之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尽量使作文写得完美。

以上教学法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我补充完善的一点心得,在实践中效果明显,也较受学生欢迎。

四、坚持培养创新精神,训练“不拘一格”的人才

在每次备课时我都坚持做到先熟读课文,确有必要再看教参,因为只有经过自己用心阅读,才能知道一篇文章什么地方有“弦外之音”等等,只有经过自己用心思考,才能体会文章更深的内涵,而不是照搬照抄教参,经过认真思索开拓创新讲出来的课才是讲出了自己心得的属于自己课,才能讲到学生的心里去。

而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灵性的舒展,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超越,让他们多思、善思,促进学 生形成创作激情,迸发创新灵感。对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倍加呵护,积极引导。另外,教师要利用教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精神转化为自我创造、自我发展。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求异,对学习内容的质疑,求新异思,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造学习的形成。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实践活动空间,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建义和意见,即使是“稀奇古怪”的冥想,“莫名其妙”的问题,都应宽容并加以认真对待,与学生共享探究的乐趣。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才得以发扬光大。

由于我的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任职以来,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生源较差,但所任年级的语文成绩在高中毕业会考、高考模拟考中,也多次名列同类学校前三分之一:

1、2008届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中语文平均分为75.96,位列同类十六所学校中的第三位

2、2008届高中毕业班应届第一次质检中文科语文平均分为90.34,位列同类十七所学校中第一位

3、2008届高中毕业班应届第二次质检考试中文科语文平均分为98.21分,位列同类十七所学校中第二位

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教海无涯,我深知自己仅是一个初涉者,今后的路还很漫长。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0年11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中秋节聚餐的通知下一篇:高中法制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