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投资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本案讲述的是某集团公司下属某航空制造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对投资管理开展的一次管理审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对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剖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取得了明显的审计效益。

第一篇:投资管理论文范文

加强投资管理 提高电力项目投资效益

摘 要 工程管理要从工程项目的概念设想持续到正式运营这一过程,涉及投资机会、其可行性研究、勘察与设计、招标、采购工作、试运行及施工过程等。本文对电力项目投资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采取控制电力项目投资增长的措施。

关键词 投资管理 电力项目 投资效益

当前,我国的电力投资体制不断得到深化,价格体制也有了大的改观,项目管理理论也在进一步深化,工程管理项目也有所加大,管理的经济地位逐步提升,其作用备受关注与重视。电力项目主要是在法人责任中进行的,它为我国电力投资指明了方向, 在约束机制方面有所加强,并进一步明确化了职责和权利,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投资,使工程造价有所降低,使投资效益得以提高。

一、电力项目投资增长的原因分析

1、审批管理有待加强,宏观调控不力

施工单位为顺利过审查关,在项目审批时大做文章,钻政策的空子,在初级概算上做文章,逃避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查等,比如某中型电站在进行概算时人为修改数字,因为设计院要在这一数字范围内进行选择,在这方面做文章主要是想使本项目得到国务院的批准,降低此项目的审批时间,还要进一步简化程序,当此项目能够开工时,再加大投资;某些项目的初设审查的确具有人为性,施工单位将与其配套的设施及辅助设备去除掉,导致工程的调概还得把这些项目重新加入,加大了增加量,在审查时就有某些单位人为地去掉了江边泵房这些必须的项目;还有些项目需要投资估算、概算失准,通过去掉某一项的方法降低损耗,再加上落后的计算方法,动态因素的影响使投资更大。

2、材料、设备费用持续上涨

材料、设备的价格要上涨,最近几年,全国各行业的投资建设也在不断地加强, 所有的电力项目在材料、设备价格上都有了在幅度上升,材料、设备的价格也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增长。

3、项目建设工期持续拖延导致投资额加大

项目建设的工期也存在拖延现象,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建设资金难以到位,很难落实,设备交货的拖延,施工企业的管理还存在落后原因等,这导致项目竣工投产时间高于原计划的拖延,使得建设费用有所增加。在中型电站,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投资,使得投资增加。

4、建设单位要加强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有些项目出现了管理混乱,导致损失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在采购、订货、施工方面没有开展招标、投标工作,也没有做到货比三家;除此之外,有些单位在管理经验上还存在不足,没有搞好投资的控制,没有对投资的程序及方法做严格的控制,只在事后的验工计价、支付工程款方面加强,不注重主动控制投资的加强,导致投资失控现象突出。

二、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阶段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占比重较大,此阶段的工程项目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这一阶段还要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办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及办法促进工程项目的运作,对工程项目管理能不能提供准绳,所设规章制度的好与坏,适用程度如何,对项目管理的深度与细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

2、做好经济评估工作

在目标成本项目中标以后, 与有关部门一起做好对项目的经济评估工作,能够比较深入、细致地搞好调查工作,对项目的目标成本要做深入的计算。还要结合企业的施工能力与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做好施工方案的优化与指导,编制一套详细的具体的项目成本.

3、加强成本管理,搞好成本的考核及分析

成本核算及分析在目标成本能不能通过最后检验,在核算与分析,剩余方面比较明确,实现了奖惩处理得当,使员工更有积极性,在核算所得的资料中,在分析中,逐步对以后的施工项目做出了成本的规划,并得到一条有效降低成本之径。

三、控制电力项目投资增长的措施

诚然,我国不断出现物价上涨和政策变动的情况,为使所有项目不超概算,为使概算得到有效调整。还要结合不同的电力项目经验加强防范,在以后的电力项目建设中,还要逐步减少投资的增长,并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项目投资管理方面要做到重点项目优先

加强建设项目的梳理、分类及排队,确定与相关的新建煤矿的联系,加强与技改、扩能矿井的合作,对这些重点项目的投资要进行优先安排。

2、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投资导向,加强项目投资的多元化

要实现了项目投资的多元化,控制好电力工程的造价,加强宏观调控,搞好微观工作,各项工作还要注重全程性,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进一步健全并完善有利于项目投资的规章制度,优化各项措施,有效地控制工程的造价,控制其不合理上涨问题的出现。

3、加强工程各阶段造价管理

(1)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要加强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实施限额设计,此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的造价,还要做好初步设计,进一步概算控制施工图,使总投资有所增强;在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以后,保证制定与最佳设计方案相一致的设计。

(2)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加强

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以无标底招标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杜绝有标底招标对标底编制、标价的确定,不至于在评标定标方面产生问题;改标底价可以是评标标准价,在对各投标单位进行预算报价以后,做出综合性分析,确保评标的合理性;改单报价以双报价为主;评标、定标方法要合理化,根据评标的得分不同,定好标底。

(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需要加强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要因地制宜,对施工方案要严格制定,做好设计的变更管理,审批手续要严格规范;通过“货比三家、价看四店”的方式加强选材,遵规守矩,加强建设经费的管理,根据工程的进度,做到依照合同行事,严禁出现超工程款问题的出现。

(4)加强预、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预、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对工程预算的审核,有效地控制合同的造价;竣工阶段的造价要严格控制,从客观的设计出发,对审批手续齐全的签证资料要着手变更,能够有效地使用标准费用,对决算要变更,并列入到总决算之中。

4、建设模式全面启动,实现项目的法人责任制

电力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主要来自于这种临时组成的项目建设单位, 这种建设单位肩负着项目的报批、设计单位的选择、征地的拆迁工作,还要负责项目的计划管理,并做好概算调整、材料的设备订货、工程验的收等一系列工作, 在项目建设单位还要和地方政府部门相联系,搞好行业主管部门工作,并对项目设计部门及施工企业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具体事务的管理,此管理模式主要对建设单位的管理作用有所加强,却忽视了项目业主有相关作用,项目业主的说话分量较小,在责、权、利方面欠明确, 不利于投资的有效控制。

有效地改变并加强我国计划经济的建设模式,提高项目的决策权,并由项目业主做出有效的选择,这足以保证投资的应用。

总之,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是非常艰巨的,我们要加强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各项工作要做好并做细,在不同方面加强建设管理工作, 加强工程造价的调控,以此效益为中心,并逐步健全并完善各种必须的规章制度,优化各项措施,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不合理上涨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俞力,刘绯,李玉东,等.电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研究.中华民居.2013(21):254-255.

[2]姚华.电力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效益研究.中国市场.2010(45):31-32.

[3]徐静进,梁海立.网省电力公司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效益初步分析及深化应用探讨.华中电力.2010,23(6):42-43,47.

[4]潘红梅.浅谈电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0):232.

[5]廖华伟.电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2(11):120-121.

[6]李志刚.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7]程少靖.探析电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城市建设.2012(28).

作者:石宏平

第二篇:投资管理岂能任性

本案讲述的是某集团公司下属某航空制造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对投资管理开展的一次管理审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对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剖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取得了明显的审计效益。

一、案例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开始,A企业在军品任务下降、整体效益下滑的形势下,从军品线上分流了4 000多名职工,组建了40余家投资企业。在投资初期,这些企业确实为养活分流人员,助力主业度过难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这些企业缺乏战略引领、偏重机会导向等先天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近十年来不仅没有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投资收益日益降低,还因债务问题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法律上的巨大风险,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投资企业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十二五”期间,A企业所属集团公司对各成员单位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对外投资要突出主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要求充分论证投资收益预期,不得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利率水平,对于投资项目经营恶化,或连年出现亏损且扭亏无望的明确要求主动退出。按照这一要求,A企业管理高层要求审计部对企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情况开展一次管理审计。

审计组确定此次审计目标是:摸清家底、查找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事项,分析投资低效背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和管理建议,为公司下一步投资管理改革打好基础。

二、审计过程及方法

(一)审计思路的确定

类似此次的管理审计,A企业审计部以前从没开展过。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审计部门特邀投资管理主管部门一起研讨项目审计思路:围绕审计目标,首先应摸清家底,即了解投资企业的经营现状,这个目标可以用财务数据分析法来实现;其次要找出症结,即这些投资企业发生了哪些事件导致投资受到损失,这些事项需要收集历史资料,这些资料投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档案资料中有所记载;顺着症结找出病因,这部分可以运用内部控制评价法实现,找到病因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下一步改进建议了。

(二)审计资源配置的考虑

此次审计与以往的财务审计不同,涉及到了投资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历史资料。为了使审计能够顺利地获取各项资料,也为了让投资管理主管部门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现行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投资改革做好准备。此次审计创新了审计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部门界限,由审计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分别派出专家组成联合审计组,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共同开展对外投资管理的专项审计。

(三)审计过程与技术方法的运用

该项目在管理审计的方法上做新的尝试,审计组成员发挥各自的专业强项,由制度入手,结合财务数据,融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由表及里,逐层剖析。

第一步:望——通读管理制度,初判体系设计。

审计组首先取得对外投资管理的组织架构,通读了公司有关对外投资的各项制度,并对规章制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摘记,运用表格完整反映投资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组织架构和制度的了解,审计组初步发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如:未建立投资管理委员会、对外投资管理办公室;对外投资管理职责分散,且采用分段式管理,缺乏统管部门;有些制度在衔接上出现相互矛盾;投资战略规划方面制度缺失等问题,通过对制度设计的研读初步判断投资企业的顶层策划不到位。

第二步:闻——分析财务数据,确诊运营成效。

审计组收集了投资公司2007年至2011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包括投资额、营业收入、收益状况、期末净资产状况等,清晰反映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效。

2007年~2011年公司对外投资情况明细表

单位:万元

在此基础上,对投资企业的投资构成、投资收益、未来盈利能力、债权收回可能性均进行了逐项分析,并运用图表法清晰展现分析结果如下:

公司对外投资成本和债权损失率分析

单位:万元

通过分析投资企业的财务数据,审计组对公司对外投资管理运营成效得出结论:对外投资总体来说比较失败,2007年至2011年,投资收益的年均收益率仅0.25%,年均现金收益率仅0.94%,远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投资损失和债权损失预计在3.8亿元。

第三步:问——调研关键控制点,掌握内控状况。

审计组充分运用内控指引,对投资业务的内控管理设计了诊断表,从投资立项、论证、实施、过程管控、处置、后评估等重要环节,拟定了32项关键控制点,逐项进行调研分析,对公司主管领导、相关主管部门、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专项访谈询问,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审计组更为透彻地了解了企业投资管理的内控状况。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现状诊断表(部分)

第四步:切——对照内控指引,确诊内控缺陷。

通过调研,审计组对照32项管控要点,对公司投资管理的内控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并对内控执行有效性进行了穿行测试,运用内控状况图,直观反映了32个控制点的制度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的分布状况。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状况图

审计人员对公司对外投资管理设置的32个控制点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是:有9个控制点制度设计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有1个控制点制度设计完善,但未完全执行,有7个控制点制度设计不完善,但执行有效,有21个控制点无相关制度设计,且控制不到位,从这一结果看,管控基本失效。管理缺陷主要为公司对外投资管理缺乏战略规划、组织体系较散、工作流程、制度体系不完善、过程控制不严格、转让评估不完善、信息沟通不畅、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公司对投资企业管理失控。

(四)审计突破方法

该项目是A企业开展管理审计的一次全新探索,过程开展并不顺利,每一个方法都是审计组经过多轮讨论摸索出来的,其中对投资管理领域设置关键控制点花费的时间最多,内控指引在这个章节上非常简略。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审计组借鉴2009年财政部发布的内部控制征求意见版,编制了适应本企业的投资管理内控要求,并作为投资管理达标的基础对照表,为后期投资管理改进提供了参照执行与评价的标准。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料的收集。由于审计涉及40多家企业,时间跨度5年,部分企业已停业或破产,还有几家企业长期未取得联系,资料很难收集完整,为了使审计报告能够尽量完整地反映投资管理现状,审计人员运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各自部门的历史档案中搜索投资企业的相关材料,尽力把投资企业的情况拼接完整,历史档案给此次审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为管理分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三、审计结果与成效

(一)审计报告得到公司高层的充分肯定

通过审计,投资企业的整体运行状况、投资低效背后的管理问题一一被揭示出来。审计建议和意见对症下药,从制定公司对外投资发展战略,完善对外投资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投资立项的过程控制,过程管理的控制,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审批制度,开展投资分析,定期实行跟踪检查,增强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监控等多个方面逐项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

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审计组在对审计报告的编制上进行了精心设计:突出反映问题,分析过程以附件形式附在报告后面,这样做既突出了主题,又有充分的证据支撑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得到A企业董事长的高度重视,他对报告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批示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共同研究对策。

(二)审计意见的采纳落实情况

根据审计建议和意见,A企业立即开展了投资管理清理整顿工作。首先,成立了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管理部为对外投资管理的统管机构;其次,建立了对外投资管理顶层基本制度,完成了投资企业经营计划管控、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控、投资审计等10项二级规章制度;再次,对投资企业采取了分类管理方法加强管控,对于战略关联度较大的企业,采取战略管控型模式,对战略关联度较小的企业,则采取收益管控模式,确保投资收益高于银行同期利息,通过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明确了投资企业与母公司的权力和责任;最后,对投资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及规划整合,至2014年底,公司已清理注销4家公司,转让17家公司。

(三)投资改进给企业带来的成效

经过3年的投资管理改进工作,A企业的投资大为精简,精简后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仅余7家;投资企业对接母公司战略,编制了中长期战略规划,保障自身科学、高效和协同发展。通过不断加强战略管控,投资企业经济规模及效益明显提升,如投资收入2011年2.7亿元,2012年7.1亿元,2013年11.2亿元,2014年14.97亿元,投资回报率也由审计期的年均0.25%上升至2014年的11.94%。

四、思考和启示

对外投资管理审计是A企业审计转型时期开展的第一个管理审计项目,在组织形式、审计方法和成果运用上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该项目让企业切实体会到了审计工作产生的管理价值,也为企业内部审计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个案例带给我们以下思考和启示:

一是要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设定审计目标。准确把握审计目标,审计成果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发挥出审计的价值。根据A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管理需求,本案例中企业对审计结果的期待不是想单纯了解投资经营的状况和投资管理中的个案问题,而是需要找到体制和机制上的管理弱点,从根源上进行一次改革,从而使投资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审计部门在接受任务时对该目标进行了准确分析,明确审计目标不在发现有问题的现象上,而是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在投资管理的组织、流程和制度中找到控制上的风险点,围绕这一目标,审计部门集合了集体智慧,制定出全新的审计工作方案,在全体审计组人员的努力下,良好地达成这一目标,从而为投资管理改进起到把脉诊断作用。

二是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本次管理审计采用了组建专家团队的方式开展,专家团队中吸纳了投资管理部门的人员,这种新型的审计组织形式将以往审计与被审计单位间的对抗关系改变为协作关系,两者目标达到了一致,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业务部门能够做到充分沟通和理解,实现了审计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全过程自动协同,审计部门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业务部门同思考、同解答,正是这么一种协同机制,不仅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业务部门也因参加了全过程审计,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的改进目标,因此,审计建议能够快速被采纳,并迅速转化为管理效益。

三是要善于学习和运用新工具。管理审计向审计人员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单一的财务分析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新型审计业务的需求,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工具。在本案例中,审计人员就充分运用了内控评价这一工具,将财务分析法和内控评价法结合在一起运用,用财务分析法描述了投资运营的客观结果,用内控评价法一项项检查每一个控制过程的设计和执行情况,从而由表及里,由结果到原因,层层深入,溯源求解,取得了良好的分析效果,新工具的运用是本次审计项目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要点。

(作者单位: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作者:陆怀华

第三篇:浅析企业投资管理

摘 要 尽管每个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不同的,但源动力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和实现资产增值,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现在投资管理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浅要阐述了投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对投资项目实现有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助力,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投资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讨解决这些投资管理问题的方法,提出规范化投资管理是企业投资管理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投资 控制 管理 风险

每个企业投资的目的都不同,但概况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成长,为了获取利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在一定时期将利用价值不高的资金投入到特定的项目中去,不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还能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做大做强,或有利于企业提升社会形象,提前布局战略要地。所以说,企业投资的成败,特别是重大投资,对企业今后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投资管理是当今企业的必修课程。

一、企业投资管理概述

企业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前的投资管理只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项目而已,只是单纯地从财务指标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在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投资管理已上升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之外,它不但包括财务管理的内容,还包括决策管理、人员管理和营运管理等许多方面。科学的投资管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为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把资金投向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面,需要通过研究和分析,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投资方案,经过对投资项目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严格监管投资项目的投入与执行,以达到投资目标,获得投资收益,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促进企业对投资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投资行为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石是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决策是否科学主要体现在投资方案应是为其量身定做的,企业必需在投资前做好对市场环境的研究,仔细分析投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必须掌握投资环境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熟悉投资环境的性质与发展变化,认清投资环境各要素对投资项目的影响作用,提高不断适应投资环境的变通能力和行动能力,能随时按照投资环境的变换特质,采用适合的策略来应对。

投资决策时要重点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各类型风险对投资方案的作用力,做到全面掌控企业的投资行为和执行过程,以确保投资的实施工能严格遵照投资方案的规划来执行,避免因投资管理的漏洞而带来的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的效率。

(三)促进企业规模化地发展

通过科学的投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扩充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通过投资提升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也使企业获取得了较高的资本报酬率,上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则实现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目标,取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

(四)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我国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正处于转型阶段,是产业升级的时期,也就是对企业的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不管是何种行业,只有管理水平高,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才能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留下来。投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项目的管控措施,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在不断探索投资项目的管理体系,完善投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持续审视自身的管理模式,出台防范与化解本企业经营风险的措施,从而加速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现阶段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战略方向不明晰,投资决策孤立于企业整体经营决策

许多企业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没有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更谈不上自己独立的投资战略了,只是根据政府的区域或行业发展政策圈定企业的投资范围与项目。这些投资项目一般都对政策有极大依赖性,如果不能及时运用好政策或减少对政策的依赖度,一旦政策变化,随时都会面临投资损失的困境。政策调整和变化,不仅有政策规定的行业性审批的限制、还包括区域规划调整给投资企业带来的风险,另外政策选择上时间和空间的差距,以及政策执行力度的差别都是投资企业需要考虑的。

同时,企业投资的范围过多过广,把握不住重点,对投资项目的定位缺失,造成投资效率低下;或是投资目光短浅,以企业短期利润额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充为目标,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的发展目标,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必将导致企业的短命。

(二)企业投资决策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

许多企业的投资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执行度不强。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投资决策的各部门间职权不清,企业资产项目的投资决策权利主体不明确,企业的权力机构没有对投资决策建立严密的授权审批制度,从事投资决策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缺少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的制约等情况。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投资决策违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存在一言堂或凭决策者个人好恶的弊端,投资决策过程中信息不透明,投资决策人、股权持有者、债权机构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出面影响投资项目的选择。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对投资做出最佳决策。

(三)投资的风险意识淡薄

投资的风险就是在未来对投资金额的回收和投资项目的增值的不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是成正比的。除了投入资金本身所带来的资本风险外,投资风险还包括政策风险、市场环境风险、筹资风险、运营风险、技术创新的风险等,而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风险都或多或少地决定着企业投资的成败。

一方面,当今国内众多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一般都是跟风投资,只追逐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或项目,而忽略了这些高收益项目背后所蕴藏的风险,因此形成资源浪费和投资损失。

另一方面,比较多的企业在投资前所做的可行性研究中,对风险的类型认识和分析不够全面,对影响投资结果的次要因素估计不足或根本没有涉及,造成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只看可行性报告的固有分析,凭主观意识做出投资抉择,因而使投资风险增加。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缺乏对投资风险的管控机制,对投资总额和投资周期不做明确的规定,造成因投资额的不断扩大而使投资企业背上沉重的筹资包袱,甚至把企业拖垮。或是投资资金迟迟到不了位,使投资项目无法按正常进度开展,因而错过了投资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 缺乏对投资项目实施后的管理

目前企业大多只注重投资项目前期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和对项目的资金筹措,对投资项目的事中及事后管理控制能力却很薄弱。主要体现在:

一是项目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变化或未知事项、容易造成超预算投资,投资总额如果不加以严格控制,就可能突破原有预算,投资效益、投资回报率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如果企业再出现资金不足,那项目很可能就中途流产。

二是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审批制度不严格,造成项目资金被挪用。

三是项目投资管理人员被授予的权限不明晰,致使投资项目后期评价不到位、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质量不达标、运营管理跟不上,导致投资项目的发展方向与当初的预期越走越远,不但不能获得投资收益,还加重了投资损失的风险。

因此,投资项目后期的管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投资的项目上马后,必须对所投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若企业不在投资后的管控上下力气,那即使前期决策再正确,项目投资的成功率也必将大打折扣。

三、加强企业投资管理的思考

(—) 确定投资战略

一个企业的投资战略应建立在其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企业投资战略的确定必须依据本企业宏观发展战略的要求,或为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或谋求企业转型等为目标企业的投资活动就是为以后的经营行为所作的战略布局。所以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明确投资的目标,要有宁缺毋滥的魄力。

(二) 提高投资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建立健全一系列可行性较高的投资管理制度是企业做好投资管理的基础。

首先企业应有专门的投资部门或投资专员编制对外投资方案建议书。投资方案中应包括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是否符合公司经营发展方向。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投资项目的成本、收益情况,相应的资金筹集办法。

第二步是对筛选后的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评估报告。提高投资的成功率,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做好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大环境与微观项目相结合、静态数据与动态调查相结合,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

第三步是根据公司资金运营情况编制资金计划表,以确定投资资金的来源。

最后才是公司权力机构根据投资方案的材料进行决策审批。

投资方案审批通过后还应有相应的投资执行方案,其中应明确出资的时间、金额、出资方式及责任人。制定或变更投资执行方案时,也须执行审批程序。

(三) 控制企业投资风险

企业要减少投资风险,首先就是要找到控制各类风险的策略。对于因市场环境影响投资收益的市场风险,需通过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从而减少市场风险的影响。

对投资项目的获利前景因国家或项目所在地区的政策变化而受到不利影响的政策风险,在我国目前这种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切忌贪小便宜吃大亏,不能仅仅因为政策优厚而急切上马投资项目,应认真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加强与政府沟通,保证政策信息来得更快更准确后,才能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

对不能完全收回其全部投资的资本风险,首先要注意对项目投资总额的控制,使投资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其次是尽量降低资金成本,对投资方而言,就是要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不能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这就需要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四)加强对投资过程的跟踪与检查

首先是建立投资专员制度。投资企业应对各投资项目配备专员跟踪管理该投资项目,投资专员应定期将项目的进展情况,如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状况等向投资方做书面汇报。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专项汇报,并提出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其次是投资安全检查制度。投资方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包括对投资项目的进度执行情况、岗位配置、产品出产情况、财务状况、制度执行情况等各方面的检查。

第三是对投资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前期可行性分析中因玩忽职守出现重大差错的,或因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而造成决策失误的,或投资专员对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故意隐瞒不报的,都应追究其责任。

参考文献:

[1]刘金海.中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经济研究导刊.2012(04).

[2]李勇.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财经界.2012(16).

[3]蒋志伟.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投资管理概述.现代商业.2012(08).

作者:张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金融学类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历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