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童心阅读点亮童年——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2022-09-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良好的阅读素养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 而且能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 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呢?在阅读教学中, 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高, 促进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前提

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 学生就会自觉阅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 营造和谐氛围, 引发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而且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要时刻注意使课堂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 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老师要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 将欢乐带给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孩子们才会有良好的阅读情感状态。

2. 开展各种活动, 培养阅读兴趣。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游戏, 答案只有一个——好玩。那么, 老师就要想办法让阅读成为孩子们好玩的游戏。为此, 老师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除了语文课上的阅读指导外, 老师每天必须坚持开展读书活动。低年级由老师策划组织, 高年级师生共同策划。读书活动形式必须多样:师生互动、家生互动、生生互动、班班互动、家校互动、社校互动等, 听、读、讲、演、思、考、赛等方式结合。通过这些活动, 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 从而达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使学生在“乐中学, 趣中获”。不管什么形式、不管什么场合, 老师必须带头参加, 并且展现出自身较高的阅读素养。这样孩子们才会跟着效行, 自然而然地喜欢“玩阅读”。

二、指导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学”的能力的重任。是语文这门基础工具课的基础教学。作为基础教学, 不能只使学生学得一些现成知识, 而应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切实的教会学生学习, 掌握运用学习的工具和方法。

1. 初读课文。

要孩子们喜欢学习、阅读文章, 那么, 孩子首先要弄清楚文章写了些什么。因此, 在初读课文时, 老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大体构架脉络。如《迷人的九寨沟》一课, 老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迷人”, 然后理清文本内容——怎样“迷人”。又如《鸟的天堂》一文, 老师指导学生找出文本中的关键时段“傍晚”和“早晨”, 文本的脉络一下子就清晰了。针对不同课文, 老师还可以给不同的方法, 让孩子知晓文本大意。开始读文章时, 老师应教学生读得慢些, 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通顺上。老师要教学生熟练运用字 (词) 典, 自己去学习生字词。遇到难理解的词语, 学生可以用分解词素、组词、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解决。在初步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老师再要求学生按自然段去理解内容梗概, 教给诸如摘取重点词语, 分析句子关系, 层意归纳等概括方法。在读懂自然段落以后, 学生进而学习把握全篇文章思路、脉络。此时, 老师要教会学生认识段与段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初读能力。

2. 品读课文。在学生掌握了初读课文的方法后, 老师还要教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

一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各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读书要领会其中的线索, 把握作者的思路。如《林海》一课, 教学生从段与段的关系去理解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进而理解文章思路。

二是教会学生品读重点段落。在品读重点段落时, 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应当成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如《林海》一课, 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其中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更应指导学生理解。如:让学生从内容上体会“海洋”指什么?“白色浪花”指什么?其次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启发学生想象语句所描述的情景, 如“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是什么样子?“青松作山, 白桦为裙, 还穿着绣花鞋”是怎样一幅画面?要让学生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图画。

3. 总结课文。

在学生掌握了品读文章的方法之后, 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如《鸟的天堂》这课, 在品读时, 老师就要引导孩子们找出“大榕树”的魅力——“大、绿、美”, 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激发起孩子们好想实地去那里看一看, 聆听一下百鸟和鸣的天籁之声, 感受一下这树与鸟、鸟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其它课文教学中, 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特点教诸如文题启示, 抓重点句, 理解重点段, 理解全篇中心的归纳方法, 还可以教学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或精彩词句、段落摘抄于笔记中。当然, 教师应教学生怎样归纳、总结, 怎样摘录, 提示项目, 指点疑难, 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可以说, 每种具体的阅读方法都具有其特点和作用, 指点“方法”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反映在阅读教学中, 培养学生必要的阅读迁移能力。

三、养成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

1. 认真阅读。

从表面上看, 阅读就是眼睛看, 实际上, 阅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有效的阅读不仅要用眼睛看, 而且还要用脑“思”, 用心“记”, 用嘴“读”, 用手“写”。特别是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 不能走马观花, 需用心体会, 圈点批注, 认真思索, 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 质疑阅读。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 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 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每教学一篇课文, 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久而久之, 学生学会了质疑, 有了疑, 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 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积累形成阅读素养。

总而言之, 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老师只有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引领指点, 才能让书香浸润童心, 阅读点亮童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改研究下一篇:中职数学教学中加强成功体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