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2022-05-0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学校工作以安全為保障,以德育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

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篇1: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第三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第四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

第五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第六条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途径等均遵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施行。

第七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第八条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当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

第九条德育科研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鄧小平理论指导下,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服务。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规章,宏观指导全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校外教育工作、工读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也可由专职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密切合作开展课题的研究,还要为德育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第十三条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督导评估制度。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主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职工,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途径,实施《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

第十五条普通中学要明确专门机构主管德育工作。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应有一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工作。

第十六条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协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第十七条中小学校应通讨书面征询。重点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品德表现,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第三章 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

第十八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误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册、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

第十九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组织审定(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材。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指导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各级教学研究机构中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研员具体组织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第二十一条中小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中小学校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考核,了解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常识的理解程度及其运用的基本能力。
第四章 常规教育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校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升降国旗制度。

第二十三条中小学校每年应当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

第二十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小学、初中、高中每学年应分别用1-3天、5天。7天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少年军校或其它适宜的场所进行参观、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应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中学)、优秀班集体的制度。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施行。学生的品德行为评定结里应当通知本人及其家长。记入学生手册,并作为学生升学、就业、参军的品德考查依据之一。

第二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当严肃校纪。对严重违犯学校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应当根据其所犯错误的程度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并将处分情况通知学生家长。受处分学生己改正错误的,要及时撤销其处分。
第五章 队伍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德育的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培养造就中小学德育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十九条中小学教师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第三十条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一条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承担培养、培训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

第三十二条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他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当按教師系列评聘教师职务,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政策要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利于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在评定职称、职级时,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绩应作为重要条件予以考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给予表彰。

第三十四条中小学校全体教师、职工都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学校要明确规定教师、职工通过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并认直核杏落空。
第六章 物质保证

第三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第三十六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所必需的场所,设施,建立德育资料库。中小学校要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订阅必备的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努力配齐教学仪器设备。

第三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在校园内适当位置设立旗台、旗杆,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内要挂国旗。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

第三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中小学生德育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
第七章 学校,家庭与社会

第三十九条中小学校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常识;要与工会、妇联组织密切合作,落实《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第四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各界和各方面人士以各种方式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适宜教育的场所,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大众传媒为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精神文明作品;积极参与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规程自1998年4月1日起实行。

(本《规程》系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98年3月颁发的教基[1998]4号)

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篇2: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学校工作以安全為保障,以德育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纵观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教学质量高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德育工作成效明显,以优质的德育工作,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落到实处,从而达成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不够。顶层设计不够,主要是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德育重视不够。一是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和德育工作要求,没有作深度的学习研究领会,没有进行因地制宜的结合和细化,存在念文件、学习要求来贯彻落实工作“虚假”现象。二是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专题调研、深度思考,德育工作缺少针对性,学生德育问题层出不穷。三是抓德育队伍建设不力。不论是对德育职能部门的检查督促,还是全员育人责任的落实考评,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德育队伍缺少活力与创新精神。四是与外围社会环境协调不够,如与社区、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协调不到位,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社会合力。

2.德育专项工作落不到实处。德育专项工作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等”,这些教育是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实施这些教育时,有的学校以一次学习会议、以一场活动、以一次报告,甚至把上级的有关文件学习传达一下,就认为落实了相关工作,使上述专项教育工作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德育科研滞后。德育科研以学生存在的行为问题为导向,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以形成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为根本。目前,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主要原因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找不到管理的有效方法,形成“怕管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是德育科研滞后的后果。当学校的教学科研已形成常态,有效推进教学工作,受到教师欢迎的同时,有的学校德育科研一年都不搞一次,严重滞后于教学科研,势必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4.创设不了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由于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细化等工作做得不够,在对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不到位,学校德育工作就会出现“学习文件,视为贯彻”“唱高调,忽悠学生”,结果是名义上“加强德育”,实际上“淡化德育”。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没有创设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德育工作不能有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的成长,有时甚至会引起教师、学生的反感。

5.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德育工作是一项细心、细致,入心入脑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到春风化雨。这就需要有长效机制的支撑。但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往往存在上级发文要求做、上级要来检查才做,遇到学生出现突出的违纪问题才抓的现象。在德育工作“管的制度、管的标准、管的过程”出现缺项,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持之以恒推进,德育工作出现忽冷忽热、学生违纪现象忽多忽少的情况。

6.校园生活单一枯燥。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当教师缺少换位思考,又被教学所累,就往往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设计、安排学生的校园生活,单一枯燥的校园生活往往无法吸引学生。一是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量行走在宿舍、教室,玩游戏成了一种奢望。二是德育方法简单粗暴,说教、批评、学生犯错后的惩罚,这不准、那不行成了常态。三是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长此以往学生厌学也就成为必然。

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1.加强顶层设计,有效规划德育工作。学校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探索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律,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创设育人的有效载体。以整体规划、系统衔接、全员育人、家校社会有机配合为根本策略,加强制度建设和德育科研,健全育人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着力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忠于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本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贯穿于日常工作中,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发展。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或文件精神,要在抓结合、抓细化、抓载体上下功夫,做到在解决问题中与时俱进。三是要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明确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职责,制定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全员育人等机制建设,“完善管的制度、明确管的标准、落实管的过程”,健全管理机制,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四是积极协调德育工作的外围环境,加强与社区、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协作,定期召开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五是着力在德育的制度和做法上创新,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2.抓实德育专项工作,以点带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等专项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德育载体,也是德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以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方法与策略,做到“有方案、有教材、有教师、有课时、有考核、有总结”,有效落实上述德育专项工作,使其在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以德育科研为抓手,引领德育工作的发展。德育工作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载体,主要的原因,是德育科研滞后。如何開展德育科研?一是要以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导向,即以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作为德育科研的切入点,通过德育科研,集思广益,为广大教师提供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和“德育困惑”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有效减轻因“管学生难、难管学生”给教师带来的心理负担。二是德育科研一般以年级组为单位实施,每月进行一次科研活动。三是加强检查指导考核评比,使德育科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健全分层次地对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年级组、班级和教师的德育指导检查工作,幷使工作常态化,取得实效。四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推进德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总之,只有德育科研和教学科研齐头并进,互相促进,平行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开发德育活动化课程,打造德育工作有效载体。德育科研的作用是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载体,那么德育活动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创设德育载体的方法与策略。制度最大的作用是“教化”,而实践活动的作用是“育化”。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学科教育以明确的任务、有序的组织、适切的实施、可靠的检测,保证其高效有序的实施。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就是将以往的德育活动组织,上升到课程开发,有助于解决学校德育有效性问题,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育化”作用,推进德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进一步深化,必须在课程化建设上下功夫。

依据课程的四个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德育活动化课程的开发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形成文本。明确活动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难点、组织实施的程序、参与组织活动人员的分工等。二是组织开展活动。三是活动后反思。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四是学校评价。学校就文本的形成、组织活动的开展、活动目的的达成度(即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等作出评价,并明确是否可以向外推广。

5.完善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德育工作要实现“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根本。一是健全完善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要从学校管理、年级组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家长协助配合等方面制定完善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用制度规范,这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二是明确管的标准,学生违纪到达什么程度应受到怎样的教育,教师发现学生有违纪现象必须给予教育,检查考核标准必须趋于一致等等,这是营造德育“公平公正,人人抓德育”良好氛围的基础,明确管的标准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关键。三是落实管的过程,学校要按照“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反思”四个步骤,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考核公示,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根本。

6.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意义。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生活,那就是“作业少、活动多、成绩好”,学生的校园生活意义基于三个方面。一是探究学科知识的意义,学生喜欢的是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喜欢的是动手实践的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故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探究、合作学习。二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基于此,学校要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将少数民族的歌舞贯穿于大课间或课余活动之中,要创设体育、音乐等硬件设施,让学生课余能自主开展活动。要创建学生社团,让学生能跨班级、年级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找到乐趣、找到存在感。三是体验自身成长的意义——多元的评价。教师要做到三个转变,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从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丰富校园生活,是健全育人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实践环节的需要,更是满足了学生心智成长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德育的主体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只有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德育体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德育载体,突出实践环节,探索有效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教书育人”。

作者:陈忠云 朱萍

中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篇3:

浅析自媒体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自媒体,其已经被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尤其是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与以往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开放迅速,虽然它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促使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自媒体时代;德育工作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媒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自媒体时代下,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日常交流也越来越便捷,如今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自媒体时代对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而如何适应自媒体环境,及时更新和改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创新德育工作,这些都是自媒体时代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自媒体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思考。

一、自媒体时代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挑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自媒体时代下,媒体日益趋向于多元化,其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中小学德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以往传统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几乎一切德育活动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开展的,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小学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自媒体,究其原因是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等一系列特征的影响,这个时期他们更关注同伴,他们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其他同伴的肯定和欣赏,非常喜欢和其他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也更喜欢和更容易接受同伴给出的意见,自媒体时代下也出现了微信和微博等各种交流平台,其在这些交流平台上发表的一些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同学,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主导权被分享了。

(二)挑战了传统德育工作中教与学的关系

在以往传统德育工作的教与学关系中,教师普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之前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虽然教师注重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由于长期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学生一时根本无法真正放松下来,并敞开心扉,与教师一起交流和探讨,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自媒体下,网络媒体自身带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及时性,问答都是自由相互的,这正好满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回应,从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切身感受到价值满足感。

(三)挑战了传统德育的信息传递方式

在以往传统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要想传递德育信息,一般采取的就是面对面的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缺乏多次的反复扩散,那个时候虽然也有校园网和教育信息网等载体来开放性传播,但是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自媒体就不一样了,其能提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扩散性,不断强化信息,引发更多学生的情感共鸣,扩大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

(一)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道德修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为人处世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学生,在自媒体时代下,对中小学德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之前教师具备的德育知识和道德修养已经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给学生,教师自身要具备爱岗敬业的教育奉献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日常的教育中要秉承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教师要把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德育教学以及与学生相处的各个方面巧妙融合在一起。

(二)不断优化参与路径,树立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在自媒体时代下,中小学学生实质上可以说已经参与到德育工作中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有效发挥出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辅助作用,不断优化学生的参与路径,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树立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来优化学生的参与路径:有效利用校园网,在其中开设一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自由畅谈等专栏,对于学生展示的内容教师可以在QQ上分享给其他同学看,对于学生的自由畅谈专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管理,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灵活便捷的交往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不会关注其他娱乐网了。

(三)拓展师生互动的渠道和方式,真正实现心灵对话

中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在教师和其他同学面前表达和展现自己,并希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在自媒体时代下,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强的,所以师生互动自然也不能固步自封,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应该有效借助自媒体来实施师生互动,可以开设各种师生互动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平台来解答学生的疑惑,如在学生的寒暑假网络作业中开设师生互动,对于一些好的问题,教师可以评选出来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提出疑问的自信心,如开设单向互动平台与学生匿名互动,这样学生也会完全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彼此对话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如开设多向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问题,充分重视每一次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这样做不仅会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能及时解决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贯彻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

三、结语

德育工作的开展成效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德育工作实质上就是教育的核心,而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一直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自媒体时代不仅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还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在新时代下,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采用自媒体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切实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姜杰生.自媒体时代的德育特征及创新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46-47.

[2]黄霖.浅析运用自媒体推进高校德育工作[J].新校园旬刊,2018(21):91.

作者:杜玥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案例教学教育学论文下一篇:思品课教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