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误区论文

2022-12-16

目前, 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 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 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和研究体会, 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是很得当, 将课堂变成提问式, 虽然改变了以往的满堂灌, 但是提问式课堂也会变得不合理, 提问内容不切合实际, 随意提问, 不科学, 课堂教学目的不突出, 对问题的难易分析不明显。这种方法和启发式教学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启发式教学方式,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就要求其中过程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 亲自尝试,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分析, 再认识。两者显然不同等同。提问只是教师根据已有知识对学生做出的问题, 而启发式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主探索, 思考。这其中学生的心里活动过程截然相反。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 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 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 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 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 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中公理, 在判断命题:“ (1) 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 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 用“HL”公理判为“×”。究其原因, 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 讲解不透, 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 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谓“精讲”, 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 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 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 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 以提高能力为目的, 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 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 决不是少讲少练。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的教师只是单纯的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来代替备课笔记, 这种方式很不可取, 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一般。《教师教学用书》只是帮助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知识, 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的过程, 没有一个针对性, 只是课堂上的一个辅助工具。而备课笔记不同, 它是在教师经过对教学用书仔细钻研, 揣摩以后得出的一个重点难点的总结过程, 也是对教师的综合总结能力的一个锻炼。在做笔记的同时, 是在对一个整体的知识做概要的分析, 这样重点难点会在课堂上显出。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我们首先的意识是要改革教学方法, 但在改革的同时, 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加强。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模式, 所以, 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这个改革过程务必要考虑每一个和它有关系的因素, 否则将于事无补。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其实才是在改革教学方法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个因素。一味的改革, 而忽略物质本身的特性, 这种方法不如不试。学习方法在这里, 给大家提供几种在复习课上常见的: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的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 要不时的把学习方法灌输给大家,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如何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才是最重要的。总之, 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教学中, 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 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 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 的培养, 过分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 (逻辑思维) 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 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 企图强化思维定势, 结果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 教师必须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2 认真学习, 加强研究, 走出误区

2.1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教师素质, 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不但要教, 还要学, 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再思想进步, 知识面广的教师, 也不会一直跟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加强理论的学习。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 还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都应该有所创新, 有所发现, 要站在教与学的两个角度来对待教学的整个过程。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 不断提高理论修养, 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2 更新观念, 增强新的意识, 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 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 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 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首先, 要更新教学观念。如: (1) 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 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 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 (2) 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 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 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 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的帮助。其次, 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 (1) 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大纲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 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 (2) 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 目标制定要具体化, 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 便于测量、评价。 (3) 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 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 推动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

“困难与希望同在, 挑战与机遇并行。”只要我们能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想, 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 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必将取得进步!

摘要:课程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改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和消除这些问题、矛盾的行之有效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误区,对策,数学课堂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旅游“企业家精神”管窥——以广州地区小微旅游企业为个案下一篇:管道应力在化工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