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教学论文

2022-05-15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如何有效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当下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明确当下的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出发,系统的对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参考的目标,对当下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模式、方法、内容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进,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语文阅读。

第一篇:如何有效教学论文

教师如何走向有效教学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继续深化的关键问题。厘清有效教学的概念,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教师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执著的追求、积极的情感状态投入其中,不断学习,潜心教研,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论是理论层面的讨论,还是实践领域的摸索,大家都给予很高的热情。因为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能否持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关键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标准有哪些?怎样改变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状态,达到有效、优质教学的目的呢?

一、有效教学概念辨析

正如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片面发展状况而言的,是为了改革教育,实现中国教育理想而提出的。有效教学的引入,则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人”的因素,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而言的。对有效教学的关注,标志着课程改革到了实施层面的关键。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学也是科学,不仅具有科学的基础,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用观察、实验的方法对教学行为作出分析,也可以对教学效能进行核定。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1.有效率的教学。

有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它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包括教学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内带来最佳效果的教学,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效益、质量是课堂教学不变的追求。但借用经济学中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界定有效教学可能会忽视教学的过程,也容易功利化。这种教学还停留在“教”上,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上,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相统一的过程。同时这种功利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违背了教育有效性的规律,使评价不准确,这是因为这种迟效性,即时的、外显的评价与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影响之间是不能完全匹配的。

2.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2]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通过对有效教学概念的辨析,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效教学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效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我国传统教育只注重培养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了所谓的后进生,存在着精英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普及。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有少数受欢迎的学生,积极主动,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大多数的学生安静地听讲,从小坐到大,生命在不断重复中过去。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这是新课改的目标。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优秀的学生、喜欢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都是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做好教育。

有效教学则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尽量保证全体同学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对象”意识,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把教学内容艺术而科学地表达出来,更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参与这种表达,进而形成一种对话教学,而不是传统的“目中无人”的教学。[3]教学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2.能够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对于海量的、不断更新的知识,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只不过是人生经历的一段时间,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各种问题、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解决。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最重要。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都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学校的话,那么这个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大出息的。另外,如果学习的结果是靠时间、记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复制获得的,不是靠自己的思考、创造性的思维获得的,那么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最辛苦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分,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睡眠严重不足,没有正常的业余生活,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学习中,这样牺牲大量时间,甚至影响健康的高成本学习,虽然换来一时不错的学业成绩,但缺乏创新的含金量,在未来的竞争中未必胜出,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3.学生学习过程应积极主动,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享受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进行着正确或错误的尝试,经历着新鲜和刺激的东西,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下,体验着获得知识的喜悦和发现问题、创造出新东西的兴奋,同时,也体验着面临问题的困惑,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说,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把评价课堂教学的着眼点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放在教师身上,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确定有效教学标准,教学的“有效”是体现在学生学习上的,体现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上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三、如何走向有效教学

1.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

观念是灵魂,观念决定行动。改变课堂教学必须先从改变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观念入手,只有教师了解、理解、认同、内化了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教学才能得以实现。所以,首先要改变陈旧的、固有的落后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和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但是,在实施层面出现了教学目标虚化现象: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4]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还是在于教师本身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改变和发展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教育理念不同,不仅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还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而对文本的解读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范老师和冯老师都是初二的语文老师,他们讲同一节课《五柳先生传》,把两节课放在一起比较,能够发现老师们对于“用心”的不同理解。

在这节语文课上,范老师强调的是基本的字词和翻译,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听写字词,尤其是生僻字,不断强调考点。在范老师的意识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是由外在的评价制度决定的,他为了学生能考出好成绩,而这样教。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其他老师都认为他“已经很卖力了”,“对得起学生和自己了”。

因为是平行班讲课进度差不多,我同时听了冯老师讲的《五柳先生传》。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

生:陶渊明是一个隐士,是一个率真的人。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师: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传记,大家看一下,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

生: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他的性格是对于生活“安然自若”。

……

师:你觉得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谈谈你的想法。

生:我喜欢。他虽然贫困,但是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

……

师:对于陶渊明,你们有没有不敢恭维之处?

生:他性嗜酒,而且每酒必醉,不好。

……

师:我希望大家学完这课,能从陶渊明身上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人活着是需要一点志气,需要有一点精神的。而且,我希望大家知道,我们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这是冯老师讲《五柳先生传》的大致脉络。在访谈中,冯老师说,“虽然大家都想着‘出成绩’,我也一样。但是,我总想着能教给他们一点做人的道理,总想尽可能把‘教书育人’这四个字贯彻下去。”两位老师都很“用心”,但是,由于他们对“用心”的理解不同,因而使实际教育过程有很大的差别。范老师希望自己“用心”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东西,考出好成绩”,而且他的原则是“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事实证明范老师的语文课成绩很好,在全区排第三名。冯老师希望自己“用心”,能把“教书育人”四个字落实下去,她在课堂上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对于做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和体验。①

从上例两位教师的教学表现和认识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刻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只关注分数、考试,只关注学业方面的成效和成就的教学,与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过程中,关注人的情感培育、价值取向与心灵成长的教学,孰高孰低,不言则明。

2.教师有执著的追求和积极的态度是关键。

教师职业具有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处在人际交往相对贫乏的学校环境中,相对来说更易引发工作的倦怠感,出现心理问题。教师心理问题会对学生、教师自身产生教学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带来身心伤害等不良影响。如果没有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挚爱,甚至痴迷、执著的情感,没有经常性的对任该学科教学的积极体验,不但自己是走不远,而且无法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情感状态是积极的,他们的学习、工作是内心情愿的、享受到劳动快乐的,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幸福。国家社会要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把提高教师待遇放到首位,让教师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管理者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创建乐观向上的教师精神文化;创建热忱敬业的教师专业文化;创建公正合理的教师制度文化;创建团结和谐的教师人际文化。通过教师文化的创建,在学校营造出一种关爱、和谐、融洽的育人和工作氛围,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尊严感和专业素养,让教师做幸福的老师,教快乐的学生。

3.不断学习、潜心教研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陶行知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好的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5]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有“源头活水”。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教师在某些方面“后学”甚至不如学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有较深文化底蕴的智者,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因为课堂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但“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活力所在。而教育智慧取决于我们的文化底蕴,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教师应该过有智慧的生活。课堂上,当教师所讲的是脑中思考的,心中流淌的,才会有滋有味,才会真正享受到教学的快乐。

注释:

①蔡辰梅.“教师是一种良心活”——对教师职业认同方式的分析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10,(1):6-11.

参考文献:

[1]陈志华.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J].广东教育(综合),2008,(6).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3]王鉴.课堂教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80.

[4]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5]董宝良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72.

作者:沈喜云

第二篇: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摘要:在当下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明确当下的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出发,系统的对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参考的目标,对当下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模式、方法、内容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进,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语文阅读。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

关键词:达成教学目标;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当下,小学生及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有效的分析和教学,同时还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此情形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语文水平、思维发展、兴趣爱好、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结合现阶段的小学永远的教学目标,巧妙的将下的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和拓展,利用多样化的元素来全面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基础上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的进行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阅读。

一、当下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现状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四年级当中占据了相对较大的比重,通过开展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综合实战能力、文章复述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但是,在实际的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虽然部分教师认识到小学语文的教学重要性,也根据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对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改进,但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往往很难为学生预留较多的阅读和交流的空间。在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阅读知识和技巧的情况之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固化的思维。另外,有的四年级语文教师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禁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利用这段时间来进行语文阅读知识和解题技巧的讲解,但却没有结合学生的日常阅读情况可能表现来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延伸。另外,部分教师虽然为学生布置了相关的语文阅读任务和实践活动,但却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这也会使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巧用对话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开展四年级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渠道来搜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素材,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多样化对话活动的设计。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从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两个层次来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思考,在教师明确该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引导标准之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语文课的阅读,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引导学生直接的文本内容进行“对话”。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段阅读文章的对话,通过肢体表演和语言描述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认真理解来进行相关段落的分析,通过设身处地的思考和探究来感悟和体会文章当中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的魅力和内涵。

(二)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思维

小学四年级阶段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活跃性相对较高,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的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利用大部分学生喜欢的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元素将复杂枯燥的文字进行生动具体的转换,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之下,身临其境的进行语文阅读和思考。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全面加强对课程教学进度的重视,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延伸,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活跃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例如,在进行“火烧云”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呈现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等形态不同的天空,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云彩的色彩和变化进行详细的观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列举一些与火烧云有关的谚语和俗语。然后,在微视频情境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文章当中利用怎样的顺序介绍火烧云?”、“火烧云都有哪些变化?”、“文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火烧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视频来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讨论和自主思考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阅读。最后,教师在进一步的进行相关阅读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全面加深学生对火烧云的理解,同时也能通过阅读引导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三)通过分层探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受到自身因素、教育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针对同一篇课文或者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因此,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考虑班级当中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螺旋递进式的原则,根据学生层次和阅读目标设置分层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综合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语文课堂阅读。在这过程当中,教师还必须要巧妙的进行课堂互动环节和阅读探究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进行融阅读,通过探究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语文阅读问题。

例如,在进行“端午节的由来”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些与端午节和屈原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此来全面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然后,为学生设置分层探究问题:“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端午节到底怎么来的?”、“你认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对课文和资料进行深入阅读,并通过分层探究和讨论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另外,师还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一些与端午节或屈原有关的阅读书籍和文章,或在端午节期间组织“艾香悠悠话端午”、“粽香传情,爱国端午”、“爱赠父母、体验端午”、“屈原情怀”等具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活动,动员每一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与合作探究能力。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课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要求。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一场文本、教师、学生相互交流、对话的盛宴,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把握当下的阅读教学趋势和新课改教学要求,与时俱进地树立全新的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来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制定。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对话教学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教学情境来进行重难点阅读内容的分析。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来开展多样化的分层探究和实践月的活动,引导和动员每一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为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鑫颖.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7):158.

[2] 刘凤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9(18):125.

[3] 山西省临汾市西关小学亢莉.基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N].发展导报,2019-05-14(019).

[4] 朱玉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9(05):96-97.

(作者单位:信宜市镇隆镇荔枝小学)

作者:谭洪坤

第三篇: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摘 要:在目前教育环境下,老师应当加强对孩子的音乐教学,不但能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协调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老师应积极探索革故鼎新,用科学的方法为孩子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训练,全面提高现阶段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关键词:音乐;兴趣;分层;创新

前言

面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能,进一步强化音乐课堂教学实施,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的共识。而目前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重视程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低、两极差异分化大等突出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研究,以不断地实现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更好的服务学生在课堂的音乐学习。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1学生的音乐学习意识薄弱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发育不健全,思想上还比较单纯,对于玩的概念不太清楚。而对于懂事及成熟比较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紧迫性还没有被学生所感受到,因此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多数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意识过于薄弱问题,他们认为音乐学习十分乏味,并且是没有必要进行的一项课程。由于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意识,而导致教师难以进行后续的音乐教学工作。

1.2音乐学科教学授课内容单一

音乐学科在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始终都处在一种尴尬的教学地位,多数学校把音乐的教学排在后,音乐的教学工作也只能在主科教学安排完之后再安排。因此,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已经将音乐学科认定为一种副科来进行学习。另外,音乐学科的授课内容比较单一,多数是采取唱歌的形式来进行对学生的乐理知识的教授。

1.3缺乏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

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时候,觉得多数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和乏味,只是一味地进行歌唱,其他的乐理知识教授以及简单的乐器演奏教学都没有开展。因此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自主积极性,从而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师生之间难以较好地配合完成后续的教学任务。

2、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

2.1结合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工具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应用的一种教学工具,这种教学工具比较具有灵活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过去,教师只能通过声音来展示音乐。学生们虽然能欣赏音乐,却无法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这是因为音乐的很多元素不仅体现在声音上,还体現在表演者的服装上。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进行体验。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有效应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能够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网上进行搜索,收集一些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内容。例如,在教授《我们的田野》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实现有效的演示。其中,教师应该能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源,并结合本课涉及的各种歌曲。教学视频收集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和制作相关视频,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观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分析理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有效认知。

2.2分层设计教学,给予学生关怀

音乐是一门比较看重学生天赋的学科,让不同的学生在接触音乐后,他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音乐技能的提升。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这种差异,采用相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势必会使天赋不足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也可能埋没最有天赋的学生。为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能调整教学设计,尝试分层进行音乐教学。为了实现有效的分层,教师必须能够研究学生的发展,并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层完成后,教师将相应的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层的学生,并监督他们的成长。例如,在教授《小小少年》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尝试分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分层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学要求的分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天赋较低、中等天赋和良好天赋。对于天赋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要求,比如认真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含义,并表达出来;对于中等天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并告诉他们试着唱出来。对于天赋较好的学生,老师要求他们练习本课涉及的各种歌曲,唱得更流利。这样,当教学可以分层组织时,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得到保障。

2.3提高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音乐对于人类来说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反映出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每首歌出现,通常都是人们根据日常实践而创作出的,因此音乐创新性是不容置疑的。在过去音乐教学中,并不注重对孩子们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老师只是将课本中所涉及的音乐知识机械化地讲习,孩子们很难在音乐中有独到的理解,大大降低了音乐的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革故鼎新,注重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儿歌《口哨与小狗》时,老师可以利用乐器为孩子们演奏,带领孩子们歌唱,在孩子们逐渐熟悉旋律与歌词后,老师演奏其中一段旋律,让孩子们根据旋律唱出歌词,,从而加深印象。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们利用自身对歌曲的感知,对其进行舞蹈创作。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他们自编舞蹈的同时,激发其创新力,对于音乐也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师要进一步重视起该课程教学,同时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欲望低调的问题,合理的通过引入丰富多样化的音乐游戏活动,来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积极地实现分层化教学,更好的兼顾学生差异,全面优化和改进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模块。

参考文献:

[1]李敏.探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111-111.

[2]孙红霞.探究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师),2019,000(001):1-1.

[3]胡琦弇.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38.

作者:张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经济形势论文下一篇:初中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