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022-07-18

第一篇: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湖泊管理保护促进湖泊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陈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蓄洪水、提供水源、交通航运、美化景观、休闲娱乐、鱼类繁衍、水产养殖以及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护生态多样性、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湖泊管理保护,维护湖泊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湖泊管理保护的成效和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也是世界上湖泊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现有湖面面积 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2939个,总面积8.41万平方公里,湖泊淡水资源量约占全国水资源量的8.5%。其中湖面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635个,总面积7.72万平方公里,总储水量7421.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和特大型湖泊26个,面积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5.8%。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湖泊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湖区泛滥成灾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整修、加固重点湖泊堤防,修建了大量涵闸、排涝泵站,对部分湖泊进行疏浚,极大地提高了湖区防御洪水能力。治太骨干工程体系全面建成,发挥了巨大防洪减灾效益。在洞庭湖、鄱阳湖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垸行洪、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实现了千百年来从围湖造田、与湖争地到大规模退田还湖、给洪水以出路的历史性转变。

二是湖泊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取得巨大效益。通过对平原湖泊的综合治理,湖区及周边地区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得到保障,许多平原湖区已经成为农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合理利用水能资源丰富的高原、山区湖泊发展水电,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此外,湖泊水产、航运、旅游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湖泊水资源管理保护迈出重要步伐。开展湖泊水功能区划,依法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为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制定了湖泊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行严格的取水许可管理。不断加大对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的水污染防治力度。以湖泊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四是部分河湖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和改善。对塔里木河、黑河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使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马湖碧流复归,黑河下游的东居延海生机重现。在湖北武汉、江苏无锡、吉林松原等城市开展湖泊及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为城市湖泊生态保护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太湖多次实施“引江济太”,累计引水近 200亿立方米,入太湖近90亿立方米,向下游增加供水 148亿立方米,有效提高了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南四湖、向海、白洋淀、衡水湖、扎龙等湖泊湿地实施应急生态补水,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

五是湖泊依法管理保护工作不断强化。国家先后出台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涉及湖泊的法律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开创了我国流域性综合立法的先河。江苏、武汉、南昌、昆明等湖泊较多的省市先后颁布实施了湖泊开发、保护的专门法规。水利部和各地组织编制了流域综合规划以及岸线利用、河道采砂、湖泊保护等一系列专业规划。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加大对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岸线和非法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六是湖泊管理保护能力逐步增强。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对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首次对青海湖、纳木错、艾比湖等西部重要湖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容积测量,填补了历史资料空白。一些湖泊成立了跨部门和地区的管理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一些湖泊建立了综合性管理机构,重点湖泊水质水量监测站网进一步完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湖泊管理和保护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湖泊萎缩退化形势严峻。部分湖泊水位持续下降,集水面积和蓄水量不断减少,有的甚至完全干涸。二是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全国被污染湖泊面积居高不下,污染范围从城市小湖泊发展到大中型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水华暴发、水体缺氧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由于过多的人类活动,包括围垦、围网、围堤、乱修乱建、滥捕滥捞等,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损害,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四是湖区防洪减灾能力偏低。受河道淤积、城镇及圩区面积扩大、河湖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湖区防洪减灾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二、加强湖泊管理保护的意义重大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加强湖泊管理保护,促进湖泊的健康发展和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第一,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看。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有效改善湖泊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切实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改善民生看。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尽快改善当前不当开发和环境污染对湖泊生态的破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第三,从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看。加强湖泊的管理保护工作,对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强水资源时空调控能力十分关键、非常重要。第四,从完善防洪减灾综合体系、保障防洪安全看。加强湖泊管理和保护,完善湖泊综合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对保障湖区乃至整个流域防洪安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五,从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看。这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水环境保护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第六,从实施流域综合管理、推进依法治水管水看。水资源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必须以流域为单元,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逐步实现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加大依法治水和湖泊综合管理力度,推进湖泊管理保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全面推进湖泊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泊管理保护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以维护湖泊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依法严格规范和约束人类不合理活动,坚决遏制湖泊萎缩和退化趋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系统,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永续为人类造福。

湖泊管理和保护要做到“六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牢牢把握开发利用的底线,确保湖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更加注重源头控制。在实施湖泊综合治理的同时,积极推动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立有利于保护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产业体系和生产消费模式。三是更加注重流域统筹。在遵循流域整体规划与统一布局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湖泊治理与开发的实际需要,努力实现流域与湖泊发展的良性互动。四是更加注重因湖制宜。坚持“一湖一策”,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和具体解决方案,积极构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五是更加注重政策支持。加大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调动全社会参与湖泊治理与保护的积极性。六是更加注重团结协作。妥善处理好流域与区域、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责任和分工,密切沟通和协调,形成团结治湖、团结治水的合力。

要科学制定湖泊分类管理和保护对策。城市湖泊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巨大,要加强管理保护立法,尽快制定水域岸线控制规划,划分湖泊岸线的功能分区,保护湖泊水域岸线的稳定和水面不被侵占,同时,强化入湖排污口管理,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开展湖泊水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河湖的流动性。内陆湖泊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湖泊与流域的水循环关系极为密切,湖泊水体及其生态系统完全依靠流域水系的水量补给,要维持湖泊的水量平衡。江河中下游平原湖泊受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湖泊水量过程改变、水质下降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要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促进水质和水生态的持续改善。湿地湖泊要抓紧制定湖泊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尽快开展流域水量调度工作,特别是枯水季节的水量调度工作,同时,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湖泊水面面积。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要以有效保护为重点,避免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对湖泊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污染较严重的流域,要抓紧进行全面治理。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明确湖泊管理保护目标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治湖理念,统筹保护与开发、协调生态与发展、平衡流域与区域、兼顾当前与长远,全面构建湖泊管理和保护规划体系,科学确定湖泊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总体目标、阶段安排、重点任务、投资规模、保障措施,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第二,坚持预防为主,建立湖泊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在大规模开展湖泊健康评估工作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要积极开展试点,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建立湖泊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最终实施对所有重要湖泊的“定期体检”。同时,要完善湖泊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监测计量系统建设,加强对湖泊水文水资源、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的监测,为开展湖泊动态管理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坚持蓄泄兼筹,构建江湖两利防洪减灾格局。继续实施退田还湖、退渔还湖、洪道疏浚,加强圩区管理,恢复天然湖泊水域面积。根据蓄滞洪区运用标准和分蓄洪水的要求,合理安排围堤、隔堤、进退洪设施等防洪蓄洪工程建设;根据蓄滞洪区的洪水特点、风险程度和人口分布状况,科学安排安全区、保庄圩、救生台、安全楼等避洪设施和撤退道路建设,建立可靠的蓄洪控制工程体系和有效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坚持优化配置,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以重要江河流域主要骨干水系河道为基本框架,以重大骨干控制性工程和南水北调等调水工程为主要控制节点和通道,充分发挥湖泊的水资源配置和调蓄作用,多种措施并举,构建我国“四横三纵、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连通有序、通畅自然、循环良性、生态健康,引排得当、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格局。

第五,坚持标本兼治,推进湖泊水环境治理和修复。依据水功能区划,科学核定湖泊水域纳污能力,提出分阶段入河、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加强已建、新建入河、入湖排污口管理和整治,逐步实现清水入湖。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和自然净化功能,综合运用截污治污、底泥清淤、打捞蓝藻、调水引流、生物控制等措施,对湖泊水生态系统以及主要入湖河道、河口进行综合治理。加大湖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减少入湖泥沙,防治面源污染。

第六,坚持依法治水,强化湖泊水域岸线利用管理。抓紧修订河道管理条例,推动有关湖泊管理的法律法规出台,完善湖泊管理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尽快编制和完善重要湖泊水域岸线利用和采砂规划,制订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岸线区划要与现有的防洪分区、水功能分区、农业分区、自然生态分区等区划相协调。统筹各个部门涉湖执法力量,加大湖泊执法监督力度,加强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坚决打击违法设障、非法圈围、非法采砂行为,依法取缔非法占用湖泊水域、滩地的建设项目,依法查处擅自取水排污行为。

第七,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湖泊管理体制机制。分级制定湖泊保护名录,建立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湖泊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实行湖泊管理保护绩效目标管理。明确湖泊管理保护机构,充实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巡查和管理设备,有效开展湖泊管理保护工作。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重要湖泊要建立管理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健全湖泊管理保护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湖泊治理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广泛宣传湖泊管理保护的重大意义,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公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湖泊,形成湖泊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

第八,坚持科技引领,加强湖泊管理保护能力建设。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化湖泊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开展重点湖泊生态安全评估,为实现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湖泊是大自然的璀璨明珠,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加强湖泊管理保护、促进湖泊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的重大课题。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关注湖泊、珍爱湖泊、善待湖泊、保护湖泊,实现人与湖泊的和谐发展、人与水的和谐相处,让湖泊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类!

第二篇: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体育与机能发展

一学生特点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体育和生物课堂学习对体育和人体机能方面的知识略有所知,但是对体育与机能发展就很生疏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锻炼身体,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机能,学生需要了解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和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身体机能,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为以后的体育锻炼及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分析;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体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人们若想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生理机能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

1、什么是身体机能;

2、初中阶段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

3、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身体机能;

4、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身体机能有关的知识,对自己的身体机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2、使学生了解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明白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3、学会在发展身体机能中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 难点: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发展身体机能时的注意事项。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人体生理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体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只有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生理机能的发展,才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发展人体的技能。

(一)、什么是身体机能?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

(二)、初中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 教师介绍初中阶段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身体机能发育在不同年龄段,安静心率、肺活量、血压是不一样的,男女间、城乡间是有差别的;青少年的心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利用多媒体来教学)。

1、初中学生的心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每分钟大约80次。

2、初中学生呼吸频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减少,每分钟18—22次。

3、初中学生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在2500—3000毫升,女生在2000—3000毫升左右。

4、初中学生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收缩压在14—15千帕,舒张压在8.5—8.8千帕。

把你们的安静心率、肺活量、血压与课本上的数据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身体机能发育状况是否良好?(心率、肺活量和血压学校一年一次体检)

(三)、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身体机能(10——12个学生分成一组讨论)。

(1)学生推荐2——3个同学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讲解。

(2)利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爱锻炼的人的安静心率、平时心率和肺活量进行比较,说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发育水平。

(四)、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

1、多媒体展示运动员和一般不爱运动的人的身体机能的相关数据。

2、讲解为什么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五)、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分组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说明,教师小结)

1、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注意呼吸道卫生。

2、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即动作和呼吸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做过多屏气(讲解、示范呼吸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不要进行过多的力量性和静力性练习,运动项目要丰富,如健身操、跑步、羽毛球、网球和游泳等。

4.使学生学会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 八.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一个组一道题分组讨论,指定1——2人回答,教师小结)

1.请分析下蹲练习中的呼气和吸气的过程。

2.从下面练习中选择1——2种提高心肺功能的最佳练习方法:踢足球、短跑、健身操、打篮球、长跑、蹲马步、引体向上和跳高。

3.描述身体机能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安静心率、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

4.在跑步中怎样养成正确的呼吸方法?

5.发展身体机能的练习中最忌讳的是什么?(过多的力量性、静力性练习和练习中过多的屏气)

九、作业安排:

1.你觉得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机能有哪些好处? 2. 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提高你的心肺功能。

第三篇: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与建议论文

一、简析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神华集团、山西焦煤、潞安矿业、阳泉煤业、中煤能源、同煤集团、冀中能源、龙煤集团以及陕煤集团等、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在2013年时,全国煤矿数量高达

1、2万处,且大型煤炭企业的原煤年生产总量也已经超过了75亿吨,是原煤年生产总量的

52、7%;而在2015年,虽然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数量,较2013年相对来说减少了

8、72%,但是,由于其它大型煤炭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神华集团与中煤集团,其规模扩增的速度更是快,导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的年生产总量不减反增,与2013年的年生产总量相比,提高了

17、9%,占据我国煤炭行业年生产总量的6

8、6%。由此可见,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在我国整个煤炭行业当中,占据的分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当在面对能够阻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发展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之时,我们就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以确保我国大型煤炭企业能够实现健康、安全的生产。

二、探析大型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分布零散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较为零散,即使是在一些资源储量较高的地区,其分布的情况也是不集中的,这就给煤炭企业对这些资源进行采掘的工作造成了困难,且采掘方案的提出以及设备的大批量利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从2009年开始,截止至今日,我国煤炭企业将开采区逐渐转向了山西、甘肃、内蒙、云南、新疆以及贵州等地,由于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所以大部分煤炭企业的开采区也是较为零散的,比如:1)陕煤集团,其资源开采区高达9处,分别坐落在不同的地区(比如:鄂尔多斯、西藏以及甘肃等)以及不同的煤炭开发区当中;2)准格尔地区,它所囊括的煤炭企业高达15家。除此之外,煤炭资源的零散分布也会造成:开采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各煤炭企业之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例如:供电设备安装方面以及现场通道的建设方面等),产生经济纠纷,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自身的生产及其后期的发展。

2、市场中涌出的“投资热”,提高了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

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提出了“让我国煤炭行业的年生产总产量实现同倍增长”的要求。但是,由于该要求所针对的都是一些煤炭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的开产区。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在对煤炭企业进行考核的同时,还是将“产值”作为了考核的主要指标,且该指标也是导致我国煤炭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的罪魁祸首。假使,这种现象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抑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炭产能过剩”的风险。虽然,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开始逐渐向“煤化工”行业转型,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所以这部分煤炭企业的转型,也势必会增大其自身的投资风险。

3、部分地区煤炭资源严重缺乏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所选择的开采区,都是一些具有较高储量的煤矿开采区。由于这些开采区长期被大规模的进行开采挖掘,导致煤炭资源几乎趋向于枯竭的地步,使得某些煤炭企业出现了煤炭资源获取紧张的问题,比如:阳泉煤业,其目前仅剩的煤炭资源储量仅有

10、7亿吨,能够保障其进行正常开采的时间约为8年;而京煤集团煤炭资源的剩余量却只有

9、72亿吨,可保障其未来七年对煤炭资源的开采。由此可见,煤炭资源的严重缺乏,不仅会降低我国煤炭企业的年生产总量,还会拉低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探究促进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1、推行“煤炭企业兼并”方针

通过有机结合的方式,将我国某些大型煤炭企业融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去对境外的一些还未经过开采的煤炭资源储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其实现的原理是:严格依照社会经济市场目前的状况,并依循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要求及标准,把“资源及资产”当做是主要目的,采取“协议转让”、“市场并购”以及“联合”的途径,制定出合理的“兼并方案”,然后再依照该方案的内容,将各大煤炭企业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其次,针对一些中小型的煤炭企业,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当将其统一的纳入到“兼并”的范围之内,比如:让它们与电力企业实现“兼并融合”。如此一来,也就能够让我国煤炭行业与社会经济市场之间,建立起一道“供需相符”的桥梁。另外,国家还应当大力倡导“让煤炭企业实现境外投资办厂”的政策,并让其能够成为推动我国煤炭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提高我国煤炭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水平。

2、增强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力度

我国部分煤炭企业由于没有较高的技术团队,且其已有的技术人员也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其生产力方面上,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技术短缺问题。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煤炭企业就应当采取针对性比较高的措施,来提高其自身对煤炭产品进行生产的力度,比如:(1)定期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术的培训,尽可能的提高他们从业能力及个人素质;(2)以三个月为单位,对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制考核,确保每一个技术人员都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掌握能力,针对那些未能通过该次考核的技术人员,需将其暂时调离现有岗位,并让其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且再次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让其继续担任本职位;(3)组建拥有较高专业资质的技术团队,且技术人员的聘请要求,应符合“高综合素质”、“高从业能力”以及“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这三个要求。总而言之,要想从本质上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我们就必须要从技术人员抓起。

3、大力倡导“矿权整合”政策

对一些分布较为零散的煤炭开采区进行科学的整合,同时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利用地质勘测资金,对这些整合之后的煤炭开采区进行合理的收购,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分布情况,制定出一份完善的“煤炭资源重配”方案,并依照“资源获取紧张优先分配”的原则,以及“核心大型煤炭企业优先分配”的原则,将整合后的煤炭开采区合理的分配给我国各个大型煤炭企业。另外,针对一些新近才发现的煤炭开采区,需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对其的实际勘察之后,才能够依照现行的“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文件,制定出相应的“开采区分配计划”,然后才能够将这些新发现的煤炭开采区,分配给我国的各个大型煤炭企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部分煤炭开采地区已经出现了煤炭资源紧缺等问题,我们就应当采取可行性较高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大型煤炭企业进行兼并以及对新煤炭开采区进行有效开发的力度,让我国各个大型煤炭企业都能够实现“煤炭资源及其产品的高效开采与生产”的整个过程,以尽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量。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拓展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生产范围,让我国煤炭产品能够从本国市场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煤炭行业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加强维权与自律,寻求行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建发建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孙桂生

[摘要]维权与自律是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监理行业协会和企业要不断提高对维

权与自律的认识,共同推动维权与自律的体系建设,促进监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维权自律监理行业协会监理企业

维护监理企业的正当权益,加强监理企业的严格自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监理行业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监理企业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当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业主单位在认识上有差异,在掌握标准尺度上不尽相同,甚至不切合实际,这给监理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社团组织,是一个切实可靠的平台,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帮助大家,凝聚大家,监督大家,去实现一个共同的理想,促进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维权与自律的重要性

国内监理行业从无到有,发展也有二十几年了,不能再说年轻,但为什么监理市场仍然那么不成熟,业界运行还那么不规范,一方面是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业主单位在思想认识上,在对政策的理解上,在掌握政策的尺度上有偏差,另一方面则是行业缺乏维权与自律的有效机制,比如说,在一大部分监理企业的正当利益受到侵害的同时,尤其是监理收费标准执行不到位,监理安全责任定位不正确,被无限扩大,而另一些监理企业唯利是图,变相压价,阴阳合同,监理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理人员不到位,监理工作质量不提高,给行业发展造成危害,给政府、建设单位留下不讲诚信,甚至是有没有监理都一样的不良影响。因此,监理行业发展到今天,要使行业健康发展下去,维权与自律尤为重要。

二、维权与自律的关系

监理行业的维权是维护监理行业、监理企业、监理个人的正当权益,是监理行业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自律是维权的基础,只有把自己的工作

做好了,才有维权的勇气,只有加强自律,企业才能争取得到社会、国家和法律的保护,因此,维权必须先自律。维权是自律的保障,维权与自律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监理市场和监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谐环境的建立,一方面需要监理行业、企业的自律,公平竞争,视自身工作质量,社会信誉如生命,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的良性监督,企业要联合起来,勇敢地走上维权之路。

三、维权与自律的组织形态

监理行业的监督与管理是“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即包括:政府监督,内部控制,社会舆论以及行业自律。在这四位中,政府监管是最主要的,这个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在中国也是最先形成了政府的监管。内部控制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法人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使监理行业内控机制建设产生根本的动力,社会舆论的监督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产生的一种无形的监督力量,目前比较缺乏的就是行业自律,行业性自律机制也不是仅有制度就可以自动实现的,这需要一个实体组织形态,而且是超越个体企业之上,代表全行业根本利益的组织形态,去做很多的日常工作,这个组织形态就是监理行业协会。

监理行业协会的宗旨是为监理行业内部的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首先,在一个相对于政府、客户及其他相关主体的生态环境中,本行业内有巨大而迫切的维护行业性自身权益共性的需求,为行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监理行业内有保障公平竞争,避免恶性竞争的巨大需求,为监理行业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这两点构成了对行业协会这种组织形态的内在需求,是最根本的需求,也形成了监理行业协会最基础的两大职能,即维权与自律,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政府的监管、企业自己的内控,社会舆论的监督是不够的,迫切需要行业性的对外维权,对内自律。

和谐社会强调尊重、对话和协商,倡导关切各方的关切,要依靠建

设监理协会这样的民间社团组织,充分落实他们的机制,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不失为一种现实的可靠的选择。

四、如何做好维权与自律

监理协会与企业互动,探索符合我们建设监理行业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维权与经营之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有不同的困难,有不同的诉求,这就需要监理协会和企业互动起来,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政府相关部门,让政府相关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政府各级部门对监理企业监管统一标准性和现实性。

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做好自我保护,一是要靠国家政府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切实加强自律管理体制的建设,通过落实和完善自律性服务、监督、管理、协调等职能,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要舆论宣传与加强培训,赢得社会的支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要加强自律,严格守法,依法经营管理,加强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树立监理行业形象,维护行业的市场秩序,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维权与自律是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监理行业的维权与自律目前尚缺乏制度性、系统性和标准性。因此,监理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加强对维权与自律的认识,协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企业要加强维权与自律的体系建设,做好维权与自律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姓名:孙桂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建设监理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建设监理协会维权与自律委员会主

作者单位:江苏建发建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2号4楼

联系电话:13901584313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课后习题与答案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特点及相关理论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发展导论

心理发展: 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工作者共同遵循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育性原则: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符合一定的伦理原则,即不能伤害和欺骗被试 最近发展区: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差异,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现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人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广义:种系的发展,从动物的心理到人心理发展过程,人从出生到衰老的过程

小学生活自身生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 身体发展的特点:身高和体重的发展 处于第二个发育高峰

11、12——

14、15,属于青春发育期,比较平衡的发育速度(不断增长)

2. 体内机能的发展特点: 心脏和血管都在不断地、均匀地增长(新陈代谢快,血液循环需要量较大,so跳动快) 肺 骨骼 肌肉也都在不断地、均匀地增长

大骨骼大肌肉发展较早,小骨骼小肌肉发展的较晚

3. 大脑发展的特点:脑重量基本达到成人的平均水平 脑电波发展逐渐由低级电波转为高级电波

小学生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其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1.正规学校生活促进了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与有意义性的发展 2.促进了智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促进了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1. 快速性(自我克制的意志力:独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 协调性(道德知识系统化,形成习惯) 3. 开放性(情绪与情绪富于表情化)

4. 可塑性(世界观 人生观,不成熟的幼儿时期)

简述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之争”应该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T1:20世纪世纪初叶 绝对二分法,一方以

英国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结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

另一方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T2:20世纪中叶,会合论或辐合论 一方 德国的斯腾 认为“心理发展不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环境的辐合的结果” 美国的吴伟士认为“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较似相乘的关系”

T3:近

二、三十年 研究的重点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如何起作用。代表人物有瑞士的皮亚杰、法国的瓦龙、德国的沃纳和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

(作用)研究贡献在于:注意到了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是相互依存、相经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

简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之争”。应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一种看法认为心理发展是不连续的、分阶段进行的,有时心理发展是平稳的,有时又会发生质变,使前后表现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个阶梯状的、非平滑折线。代表人物:认知学派的皮亚杰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佛洛依德、埃里克森。强调成熟因素在心理发展中起突出作用,内部有遗传的方向性,并遵循一定的顺序发展。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没有阶段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渐进式的、持续的变化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代表人物: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社会学习理论的班图拉。强调社会因素和经验因素。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虽然具有一些质的的区别,但这种差异并不是接力式的由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前一阶段之末已蕴含着后一阶段之初的一些特点;后一阶段的初期也还保留着前一阶段后期的一些特点,前后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表明个体的心理发展既有一定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 教育是环境条件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2. 教育起着引导和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 教育的效果在于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章:不同心理学派别的心理发展观

本我:人格中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成分,是与生俱来的、储存力比多的人格结构

自我:人格结构中的理性成分,它调节着本我与社会的关系,为满足本我的需要而服务,它既要满足本我的本能需求,又要控制和压抑本能的冲动,使它只能获得为现实所许可的那种快乐

超我: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内部代表着,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代表的是习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约束力

恋父恋母情节:在佛洛依德个性本能决定论中,性器期3.4-6.7岁时,儿童开始对父母中异性的一方产生情感

自我同一感: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中,五阶段青少年期12.13-18.19,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中占什么地位,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会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的一连串体验

适应:个体的心理结构发生改变,以便使个体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刺激)纳入机体已有的格式之中的过程,顺应是改变主体已有的格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运算:指心理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动作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转

守恒:是指儿童能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形状、方向、位置等)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如何理解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核心思想是主张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设想一个人的个性(人格)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组成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人的行为 佛洛依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p24) 1. 口唇期0-1 2. 肛门期1-3.4 3. 性器期3.4-6.7 4. 潜伏期6.7-11.12 5. 生殖期11.12-20 艾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他如何描述学龄期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一阶段婴儿期0-2【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4【自主对羞耻和怀疑】 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4-6.7【主动对内疚】 第四阶段学龄期6.7-112【勤奋对自卑】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3-18.19【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19-30【亲密对孤独】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30-65【生产(繁殖)对自我专注(停滞)】 第八阶段老年期或成年晚期65-死亡【完善对失望】 艾里克森与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1. 佛洛依德过分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只是本我与超我的奴仆;艾里克森则更强调理性自我的力量,认为自我在个人及其周围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作用

2. 佛洛依德在研究人格时,仅把儿童放在与父母间的狭隘关系中;而艾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文化和社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 佛洛依德过分关注病态人格的发展,而忽视了健康人格的发展;艾里克森不像佛洛依德那样悲观,认为儿童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发展的任务。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各不相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一个阶段的任务若未完成,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里继续完成,并不像佛洛依德所说的那种病理性后果。 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的观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或思维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即儿童心理发展(智慧)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各因素的影响作用?

1. 成熟:成熟的因素是指受遗传程序控制的主体,主要是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2. 经验:儿童通过动作作用于外部的自然环境时,既使动作本身得到了练习,也使主体获得了经验,从而促进了儿童智慧的发展

3. 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教育、学习、言语等影响作用

4. 平衡化:平衡是先天的一种机制,它是认知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或最高原则。平衡把成熟、经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格式以确定的步伐和顺序,从一个平衡状态向着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发展。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感知运算阶段0-2 是儿童的言语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特点:儿童主要凭借感知运动的手段,反应外部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1主客体分化2形成了最初的因果关系的联系 2. 前运算阶段2-6.7 特点:儿童有了言语和表象,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能够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具体有了运用语言,表象等符号的能力1 3.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特点: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表面现象的束缚,能从多个维度认识问题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1获得了守恒 2已经脱中心化3运算有了系统性 4运算必须以经验作支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命题运算阶段】特点:儿童的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务的束缚,能将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可以不再具体事物的支持下,依据抽象逻辑思维结构对假设性时间进行演绎推理,可以想象尚未实现的种种可能 如何评价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

肯定意见:1.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理论,具有辩证法的因素,并强调儿童自身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交互作用的理论受支持与赞同 2.通过质量守恒的研究,揭示了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

3.第一次最为详尽的论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 质疑:

1. 在研究中经常采用抽象的科学任务测查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离儿童生活经验太远,所以理论中存在着低估儿童认知能力的倾向。

2. 把形式运算阶段看做最高阶段是不对的,个体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发展,最终达到辩证思维

3. 采用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法,有时候代表性不够

4. 研究过程中过多强调了生物因素和自然环境对儿童认知的发展影响,低估了社会交往和教育对儿童认识发展的影响 总结:尽管皮亚杰的理论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但这并不能抹杀或降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心理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皮亚杰在儿童认识发展领域的影响是划时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理论仍然是儿童认识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它至今为我们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着新的思想和新的启示。

第三章:小学生的学习

学习:广义:指个体获得经验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凡是通过摸索、模仿、交往获得经验,使行为变化的过程都是广义的学习。

狭义: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愿望和意图

兴趣: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并带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有何区别? 学习的含义:个体获得经验及行为的变化过程 区别:

1.动物的学习仅限于满足其生理需要,而人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更多的是满足社会需要。 2.动物的学习只能以直接的方式获取个体的经验,而人类除了直接获取经验外,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中,以简洁的方式获取大量丰富的间接经验。

3.人类的学习主要以语言为中介,不仅能使个体获得具体的经验,更能掌握抽象、概括的经验,这是动物根本无法实现的

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学习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1. 间接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主要是接受前任的经验,而不是亲身去发现经验】 2. 定向性【学生的学习是在经验传递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

3. 连续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后学习的内容相互有关联,当前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有关,同时也将影响以后的学习】 作用:1.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学习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学习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简述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特点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般地说,他的发展趋势是

1. 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 2. 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 3. 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试分析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

1. 由最初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感兴趣

2. 从不分化到对各种不同学科的内容产生初步分化的兴趣

3. 从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产生了初步的兴趣

4. 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 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的科学读物

6. 从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到对社会生活的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说明

1. 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对教师常常是无条件的信任和服从,有一定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中年级有选择性,只对思想作风好、教学水平高、对儿童有耐心、处事公正的老师尊重和信任)

2. 对班集体的态度(低年级:没有形成班集体的关系,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教学的影响下,儿童逐渐开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中年级起,儿童开始有了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并主动服从班集体的要求、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的作用、维护班集体的荣誉等。)

3. 对作业的态度(刚入学: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对待作业,有时会因为贪玩不能完成作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能主动安排学习时间,认真准备功课、完成作业;自觉排除外在诱因的干扰,完成作业) 4. 对评分的态度(低年级儿童已经逐渐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但在理解上往往带有片面性。从中年级起,儿童开始了解学习是一种客观义务,能把优良的分数看作高质量地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客观表现

简述小学生成功的进行学习的因素及形成儿童智力活动能力要经理的阶段

因素两个方面:

一、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方面

二、儿童的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意志力 智力活动的五个阶段: 1. 了解当前活动的阶段

2. 运用各种实物完成活动的阶段

3. 有外部言语参考与依靠表象完成活动的阶段 4. 只靠内部言语参与,在头脑内完成活动的阶段 5. 智力活动的简约化阶段

为什么要注意“小幼衔接”与“小中衔接” 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与幼儿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中学的学习有许多的不同,但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上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外界环境的要求与儿童内在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适当的引导下,这种差距可以转化为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的动力,引导不当则可能导致儿童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成为学习的阻力,因此,教育者应该注意“幼小衔接”与“小中衔接”

小学生入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1. 学习态度的准备(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初步明确学习目的等) 2. 学习习惯的准备(例上下课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

3. 学习能力的准备(1.言语能力的训练2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训练3记忆力的训练4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训练)

4. 社会性能力的准备(个体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时所需要的心理条件)

第四章:小学生的注意与感知能力的发展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所有心理过程的特性,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伴随心理活动的始终。 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方位知觉:是人脑对物体所处的方向位置的反应 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1. 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2. 小学生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概述小学儿童在各注意品质发展上的主要特点?

1.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学习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呈正相关。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是逐步发展的。)

2. 注意广度的发展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注意所能把握的客体的数量。注意广度的大小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注意广度大者,在同一时间内比注意广度小者能把握更多的相关内容或事物,他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注意广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与过去经验有关,与刺激物的特点密切相关】小学二年级学生注意广度不足4个,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随着年纪的升高,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在不断发展

3. 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在比较平缓地发展着

4. 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去的品质【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的制约因素1.新任务的重要意义和对新活动的兴趣2.原来注意的紧张度3.个体神经活动的特点】 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1>教师讲话的声音必须清晰,有足够的响度 <2>教学方法要生动多样,教学内容要有新异感

<3>教学内容难易适度,讲解要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 尽量避免与控制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1>保持教室周围环境的安静,教室内的布置要朴素、整洁、适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课桌椅的高度适合学生的身材

<2>教师的穿着要适宜,言语举止要朴实大方,避免口头禅

<3>教具的呈现要适时,需用时及时、充分地展现;不需要用时,要及时收起、隐蔽 <4>不提倡学生使用玩具化的学习用品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使学生经常保持换了、愉快的情绪与良好的健康状态 以一堂课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

1. 开始阶段,教师通过组织教学(点名、提问、复习旧课等)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由上节课或课间活动转向课堂,准备接受新知识。

2. 授课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动形象的实例、使用教具、师生互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使两种注意处于自然的相互转化中

3. 下课前,学生的注意容易涣散,而此时又是总结一堂课的要点、布置家庭作业等的重要时刻,教师要使学生转入有意注意,以有利于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为什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写字或精细动作不能要求过高

小学生的骨骼柔软,骨骼的骨化(钙化)尚未完成,一般来说7岁时腕骨的钙化完成 9-11岁掌骨,指骨的钙化完成 小肌肉5-7岁才开始发展。所以对儿童的写字或精细动作不能要求过高

低年龄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初入学的儿童是以自己的身体来分辨方位的,他们能较早的分辨上、下、前、后的方位,但对左右的分辨发展较晚,一般规律 5岁儿童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左右脚,7-8岁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手和左右脚,11-12才能完全掌握左右概念的相对关系。

简述观察力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及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特点(12年选择) 1. 目的性(不明确、不具体排除干扰的能力较差、错误多)

2. 精确性(一年级精确性很低,三年级有明显提高,五年级略高于三年级) 3. 顺序性(低年级:零乱不系统,跳跃性不大,中高年级相对规则,五年级不能系统观察) 4. 深刻性(表面明显特点忽略事物间的关系,三年级有所提高,五年级有显著发展) 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1. 每次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 要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揭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点)

3. 每次观察后要作观察总结

4. 观察要持之以恒,注意养成观察习惯

第五章: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采取的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复述策略:复述是简单的记忆策略,是不断重复识记材料直至记住的过程 中介缺失:是指儿童完全不能利用言语这个中介手段来帮助记忆

说出缺失:是指儿童不能自发地运用说出的言语帮助记忆,但在成人的提示下,记忆时可以利用言语中介手段 组织策略:是将记忆材料中所有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并成单元或系统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归类:归类是把要记忆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加以分类,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系统化:是指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或心理结构,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把记忆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的成分,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元记忆:一切有关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能力

或 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或记忆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儿童记忆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1. 从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 从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发展 3. 从形象记忆为主导逐步发展到对词的抽象记忆 为什么年幼儿童主要采用机械识记的方法? 1. 思维水平较低,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发展起来

2. 知识经验不足,对学习材料不会独立地分析和理解 3. 词汇量不足,难于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为什么整个小学时期具体形象的记忆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学儿童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还占优势,因此头脑中第一信号系统的联系(形象记忆)就容易建立

什么是记忆策略?如何理解小学生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采取的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小学生常采用的记忆策略有: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是不断重复识记材料直至记住的过程 组织策略是将记忆材料中所包含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并成单元或系统以帮助记忆的方法

什么是元记忆?儿童记忆的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元记忆:一切有关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能力

或者说: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或记忆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影响因素:1.儿童对记忆本身的知识和记忆技能的掌握

2..取决于一般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3.一般非智力因素 (动机、兴趣)

什么是有意识记?如何培养小学儿童有意识记的能力?

1. 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 1.有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

2.提出较长远的记忆要求

3.培养独立检查记忆效果的习惯

什么是意义识记?如何培养小学生儿童意义识记的能力?

(意义识记相对于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有智力活动积极参与,所以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1. 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

2. 培养儿童分析、综合的能力,交给学生良好的记忆方法 3. 人为地赋予无意义材料以意义 如何帮助小学儿童组织合理的复习?

1. 复习一定要及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 要交给学生“尝试回忆”的复习方法 3.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 尽可能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为什么尝试回忆的记忆效果好呢?12年简答

1. 尝试回忆可以使学习者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容易较清楚地接收和存留信息;

2. 通过回忆能了解自己的记忆效果,哪里没记住、哪里记错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 能看到自己每次的进步,及时得到强化,激发记忆兴趣 为什么多种感官参与复习能提高记忆效果

这可以从不同角度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神经联系网,从以后遇到其中一刺激信号,就可以引起其他相关神经联系复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六章: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突然判断:即反应事物单一联系的判断,是以事物的外部特征为依据的一种判断 盖然判断:反应对象和属性间可能有多种联系的判断 直接推理:由一个前提引出某一结论的推理

间接推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根据两个对象的某些属性的相同而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归纳推理:由个别事实得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由一般原理得出个别事实结论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2. 思维结构从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过渡 3. 处于辩证思维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

举例说明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概念内涵逐步深化 2. 概念外延逐步丰富 3. 逐步形成概念系统

前苏联的安托诺夫认为小学生下定义的方式有哪几种? 1. 指出事物功用 2. 指出种类规定

3. 指出种类和属性的特征 4. 指出事物本质特点

简述小学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状况 小学儿童判断能力总体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反映事物单一的联系到反映事物的多方面联系 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到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简述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状况p91-92 小学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概念和进行判断,同时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低年级掌握简单的直接推理,并形成可逆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发展,形成间接推理的能力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理出新的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 举例说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觉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自觉性:虽能正确地解答一些简单应用题,但不能回答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头脑中是如何想的,或者说:“我是看出来的”

批判性较差有较强的依赖性: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地迷信教师或成人的意见,常以教师和家长的意见为衡量事物对错的标准

灵活性:小学生比多比少问题,条件稍加改变就会发生困难 独创性:指经过独立思考,有创见的思维品质(发展较晚)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在思维自觉性方面,要重视交给学生在头脑中“打底稿”,要使学生意识到把完成的任务线主动地在头脑中过几遍,理出头绪,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检查的方法并养成习惯 2. 根据学生思维批判性较差,有较大的依赖性,正确引导他们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 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4. 增加思维独创性的适度发展

第七章: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充分认识到所采取的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及时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

意志的自制性: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良好品质

意志的坚持性:也称意志的顽强性,是指能以坚韧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去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

具体说明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化(小学生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学习成了主导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成了突出的需要,从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2. 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情感等) 3. 情感更富有稳定性(控制与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步加强) 举例说明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特点?

1. 道德感的发展:在集体生活中发展了他们的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在语文、历史、地理的学习中发展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情感等

2. 理智感的发展: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从幼儿时期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发展成“为什么,怎么样”。

3. 美感的发展:能很好的欣赏动物塑像,对人类造型美的欣赏能力逐渐发展,在音乐美感上认为流行歌曲比较通俗易懂,旋律优美,而对传统歌曲和民歌则接触不多。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 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低年级以社会反映为情感依据,中年级以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高年级以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 2. 道德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一般在小学三年级

3. 道德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例如义务感等良心范畴的情感体验发展的较早、较好,而与政治道德有关的爱国主义情感发展的则相对较晚、水平低 4. 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5. 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道德体验,以及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的道德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主要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从幼儿时期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发展成“为什么,怎么样”。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积极的情绪

1. 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其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使其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活动中,较易获得优异的成绩) 2. 加强对小学儿童高级情绪的培养(优良的学风、校风、正确的传统教育,都有利于道德感的培养,一般来说,小学儿童倾向于体验积极的道德情况,应尽量避免是儿童产生愧疚、自责、不安等消极的情感体验) 3. 重视培养小学儿童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经常帮助儿童全面分析和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教育小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适时地教给儿童调控情绪的策略和手段)

小学儿童在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充分认识到所采取的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

2.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及时采取相应行动的良好品质

3. 意志的自制性: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良好品质 4. 意志的坚持性:也称意志的顽强性,是指能以坚韧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去完成任务的优良品质

小学儿童在意志的自觉性的发展上有哪些特点?

1. 小学生的意志自觉性较差,易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特征较为明显;

2. 自觉性品质发展的较迟缓。整个小学时期,意志的自觉性品质基本上处于低水平。 小学儿童在意志的果断性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1. 小学生的果断性随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2.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表现出悠游寡断和草率决定的特征

3. 小学生的果断性品质还很不稳定,三年级后达到一个高峰,随即又呈下降趋势,直到六年级才有所改变

小学儿童在意志的自制性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1. 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发展 2. 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

小学儿童在意志的坚持性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1. 在各项品质中是发展得较好的 2. 随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

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力?

1. 培养小学儿童行为的目的性,减少行动的盲目性(1.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要求都要让学生明确完成的目的和重要性,而不是教师泛泛地布置,学生机械的完成。2.帮助和逐步教会学生根据目的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遵照执行。3.通过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参观访问、听战斗英雄故事、年龄相仿儿童顽强斗争的事迹等生动活动,培养他们具有为实现正确信念和远大理想而努力学习的精神和意识)

2. 注意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儿童养成按时作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克服贪睡、贪玩、抵制有趣的游戏、影视等诱因干扰

3. 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在实际锻炼中培养意志品质(组织参加运动会、徒步郊游、智力竞赛等活动)

第八章: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个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指某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社会化:按照一定社会文化的要求使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个体的过程;或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我意识:指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概括的说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周围关系的认识。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想、行为、个性特征等的判断与评估。

自我体验:是指一个人关于自身的情绪、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 自尊感:是一种对自己可以胜任、值得人尊重的自我体验(是自我体验的一种重要形式)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形成三个方面)

E:皮亚杰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追踪儿童道德认识,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 他律道德(道德实在论)皮亚杰道德判断发展三阶段(前道德判断2-

4、他律道德4-

7、

8、自律道德9-11)中第二个阶段;指儿童只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所做的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自律道德(道德相对论)皮亚杰道德判断发展第三阶段,大约9-11 特点:1.认识到规律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制定的,可以依照认得愿望加以改变。2.能将行为的动机与后果结合起来进行道德判断;3.把惩罚看作是对过失的一种教训,是改变错误行为的一种手段。(2012年填空)

集体(正式群体):一般指学校或其他组织帮助下形成起来的团体,像小学儿童的班集体、少先队等。特点:有明确的共同目标、有同一的领导、有共同的纪律和共同的舆论等。 自发团体(非正式群体):一般由3-9人组成,有1个或几个核心人物;群体成员间有强烈的归属感、忠诚感和内聚力;还有属于自己群体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其活动内容页很广泛。特点: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松散的,但它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态度的影响却是十分突出的。

什么是自我意识?成熟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自我意识指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概括的说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周围关系的认识。 成熟的自我意识包括:

1. 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 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或者说能知道自己头脑中的活动过程,即能解释或描述自己头脑中的活动,可以称作心理自我的时期 3. 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但发展不是直线的、匀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衡发展的时期,具体表现为:

1.1-3年级处于上升时期,1-2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 2.3-5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3.5-6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说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两个特点:?教材p114(3.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概念有性别差异和内容差异) 1. 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里术语的描述发展 2. 以具体形象来看待自己,而且把自己的特征视为绝对的和不可变更的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

1.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升高而增强 2.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 有了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直到高年级,进行抽象评价和内心世界评价的仍不多

4.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加 简述小学儿童性格结构的发展特点

1. 性格的情绪特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情绪的强度、稳定性和主导心境几个方面。小学儿童情绪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并在六年级出现高峰,其中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很快,而小学二年级主导心境的分数不是很高。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情绪是稳定的,各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2. 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发展:整个小学时期,儿童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发展曲线是平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小学儿童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起来,

3. 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发展:2-4年级呈稳定发展状态,4-6年级呈迅速发展状态。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相同的。而且小学儿童的求知欲在不断发展,六年级达到高峰。但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水平都是比较低,各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总之,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既有稳定器(2-4年级),又有骤变期(4-6年级)。 说明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特点:儿童的认识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这一阶段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 第二阶段特点:

1.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制定的; 2. 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非好即坏

3. 行为的好坏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作判断

4. 把惩罚看作是天意,是一种报应,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手段 第三阶段特点:

1. 认识到规律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制定的,可以依照认得愿望加以改变; 2. 能将行为的动机与后果结合起来进行道德判断

3. 把惩罚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是改变错误行为的一种手段 说明柯尔伯格关于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理论

柯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中包括两个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必须无条件服从,违背了规则就应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利己主义取向(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是多方面的)

二级水平:习俗道德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儿童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要求自己不辜负重要人物如父母、朋友、教师的期望,保持相互的尊重、信任。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定行为)

第四阶段:社会制度、道德、法律和秩序取向(儿童注意的中心: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 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与个人权利取向(看待法律上比第四阶段灵活)

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取向(不仅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不是所有的社会都能实行完美的原则的)

柯尔伯格与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有哪些区别 1. 虽然二人都认为幼儿是指服从的阶段,但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这种早期服从是依赖和尊重权威;柯尔伯格则认为是为了避免惩罚和得到奖励

2. 皮亚杰认为第二阶段的儿童已能根据行为的意图作判断;柯尔伯格认为要到第三阶段才有此特征

3. 皮亚杰认为9-11岁的儿童已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属于道德法则内化阶段;柯尔伯格则认为只有到了三级水平,道德判断才是合乎理性的、内化了的,这时儿童的行为才能相对地独立于他人的批评或表扬

4. 柯尔伯格认为在同一阶段可以同时有几种道德判断类型,在这一点上与皮亚杰也不完全相同

试分析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和过渡性

1. 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表现出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的趋势 2. 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 小学儿童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儿童外部和内部动机协调的标志

总之,小学生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阶段的品德是过渡性的品德。这个时期品德的发展比较平稳,冲突性和动荡性较少,显示出协调性的基本特点 与幼儿时期相比小学生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1. 交往时间上的变化(比幼儿时期明显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减少了) 2. 处理问题类型的变化(幼儿时期:打架、发脾气,小学时期增加:如何要求儿童做家务,如何监控儿童的学习任务的完成。。。) 3. 冲突数量的变化(减少)

4. 控制和约束方面的变化(小学生比幼儿易控) 小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1. 小学儿童对教师态度的变化(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更有威力,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不再无条件地副总信任教师,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也表现出不同的喜好)

2.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产生正向的期望) 试述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美国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归属与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时人类基本需要的重要部分。儿童进入学校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度过,这个年龄的儿童寻找同伴的冲动十分强烈,如果找不到同伴或者在同伴集体中不能被它能被同伴接纳,就会感到无助、孤独与焦虑;如能被同伴接纳、受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能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会使归属与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增强自信、产生安全感并体验到安慰,自然也就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

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行为的机会;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到儿童如何建立良好关系,如何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处理个人和小团体的关系等等。儿童常常模仿被同伴认可的行为,并将其同化到自己的行为结构中去。因此同伴的榜样在改变儿童的行为和态度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第三,同伴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评定自我行为的参照框架。当在集体中发生规范冲突时,儿童会思考同伴提供的信息和团体规范,而表现出众行为。另外,同伴间往往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会从同伴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中,以及同伴的比较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供许多有关自我的信息,从而较客观地作出自我评价,以及更自觉地完善自我。

第四,同伴关系也可以起到感情的补偿作用。当儿童面临陌生或恐怖情景时,同伴或好友在场,也可以起到与父母等成人详细的作用——消除紧张、恐惧和压抑 小学儿童在友谊关系的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友谊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它提供了儿童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体验情绪和进行认识活动的源泉,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友谊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亲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方面。塞尔曼儿童友谊发展阶段:3-7(儿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4-9(属于单项帮助阶段)6-12(属于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9-15(属于亲密的共享阶段)12开始友谊发展到最高阶段

影响儿童被同伴接纳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哪里?教师应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儿童交往技能、智力水平、学业成绩、成熟程度、甚至外貌特点 主要在于儿童的内在因素: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表现在注意力分散、活动过渡、有攻击性、没有礼貌、不善于解决冲突。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小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组织优良的班集体使儿童在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中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或承认要注意指导、培养和锻炼儿童的交往技能、掌握交往策略,如合作、分享轮流、礼貌、对同伴采取支持与鼓励的态度等等。

第九章

心理健康教育总论

1. 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

答: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 心理健康是一种适应良好状态,即个体对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2. 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答:1)智力发展正常;

2)正确认识、悦纳自我;

3)情绪稳定,心情良好,开朗、乐观、愉快;能控制和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能正确调控不良情绪。

4)行为协调;能适度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其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

5)人际关系良好,乐于交往;

6)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着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从而帮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及行为方式,维护其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其个性的教育。 4. 简述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状况。

答: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即由注重个别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治疗及职业指导扩展到对全体学生的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职业辅导,其中生活辅导是对学生整个人生、整个人格的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更宽、适应范围更大、针对性更强。辅导目标也由单一的矫治变成由矫治、适应、发展组成的多层次目标。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日趋明显。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已由学校领域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5. 简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答:现状:

在我国小学儿童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

会竞争的日趋日烈,他们所承受的心理 压力越来越大,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中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流于形式,缺乏实效2.师资匮乏,专业水平低3.操作缺乏科学、规范

发展趋势:

1.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将迅速提升

4.家、校、社会相结合,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逐步形成

5.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将更加明显 6. 试论述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一、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心理卫生学研究表明,人的某些心理障碍或疾病同遗传因素有关)2.孕期及分娩因素(母亲孕期身体有病、情绪不好或营养不良,可影响胎儿的生理发育,并进而影响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 3.发育迟缓因素(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发育状况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 4.生理疾病因素(儿童在发育过程中的疾病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研究发现,具有高度惊厥、颅外伤和其他严重病史的学生,比正常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不完整,如父母离异或缺失,会使儿童形成许多心理健康问题)2.家庭气氛(家庭人际关系不良,家庭的生活氛围紧张,亲子关系疏远,也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3.父母期望(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4.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有很大的影响。)5.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家庭成员的举止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6.家庭重大的生活事件(包括父母离异、父母下岗、亲人生病、去世等。)

三、学校因素:1.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我国中小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造成相当一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身心劳累,厌恶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个性及意志品质等都对学生起着感染作用。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存在明显的个性和行为缺陷,这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学校的人际关系(在学校因素中,教师对学生的恶劣态度、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导致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4.学校的环境(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心理环境包括校风和班风。积极的校风(班风)催人奋进,给人温暖,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消极的校风(班风),使人消沉,给人压抑,会瓦解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社会因素:1.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节奏加快,新旧观念的矛盾冲突、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传媒作用的增强、生活紧张事件的增多„„这些给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了复杂的影响。)2.社会风气(一个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既与他自身因素有关,也受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和学校对儿童心理健康起着重大影响。)

第十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与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根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ji)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因材施教原则

2.面向全体学生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3.学生主体性原则

4.尊重性原则

5.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6.参与性原则

7.协同工作多样性原则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1.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通过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在班队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个别心理辅导。 5.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答:1.谈话与咨询面谈法(教师通过谈话,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和原理,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咨询免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澄清来访学生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2.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一般由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发展状况构成。)

3.角色扮演(创设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4.讨论法(教师组织小组或全班同学,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的 、开放的讨论,通过沟通观点,交流体会,以使小学生明辨事理、改变观念和行为的方法。)

知识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第一,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第二,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指导。

第三,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十一章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分析

1.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它们有何不同?

心理问题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问题泛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与行为的不正常状态。可以分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一般的心理问题两

大类。一般的心理问题即狭义的心理问题,是指程度比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调节的心理与行为失调状态。日常人们往往将其简称为心理问题。严重的心理问题也叫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心理与行为的病态和变态,一般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且自己不能自我调节。

2. 小学儿童心理障碍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1.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主要包括儿童厌学症、儿童焦虑症、儿童强迫症、儿童恐惧症、儿童抑郁症等。

2.小学生的行为障碍:主要包括儿童的退缩行为、依赖行为、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品行障碍等。

3.小学生的学习与沟通障碍:主要包括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口吃等。

4.小学生育健康相关的障碍:主要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3.小学生儿童的情绪、情感障碍主要有哪些?如何判别?

答: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主要包括儿童厌学症、儿童焦虑症、儿童强迫症、儿童恐惧症、儿童抑郁症。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小学生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从内心讨厌学习。 广泛的焦虑症主要表现是:长期或过度的担忧和紧张;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预期灾难的发生,并且是恐惧性地预期,常伴有发抖、肌肉紧张、头痛、恶心等躯体症状。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或即将分离时出现明显的焦虑反应,表现出过度的痛苦和忧伤。

强迫症的主要表现为:1.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出现多种毫无意义的想法或印象。2强迫意向表现为内心有某种内在驱动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为此儿童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3.强迫行为表现为反复重复毫无意义的动作,如强迫性洗手、强迫性计数、强迫性自我检查等等。

恐怖症是指儿童具有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表现,焦虑不安,且难以自控。 儿童抑郁症是一种持久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常伴有孤独、不安、敏感、忧伤

身体不适和失眠的情绪障碍。轻度抑郁症主要变现为中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情绪压抑,但基本上能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度抑郁症则长期处于一种异常悲观、沮丧的情感状态,主要表现为兴趣淡漠、被动消极、悲观绝望、难以投入现实生活。

4. 什么是儿童焦虑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对患有焦虑症的儿童进行辅导? 答:儿童焦虑症是个体对具有潜在威胁的人、物或事件时的适应性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负性情绪(紧张、烦躁、恐惧等)和紧张的身体症状(哭泣、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失眠、疲乏、头痛等)。

产生原因:1.环境因素主要与家庭影响有关。溺爱或管教不严都可以导致儿童的焦虑。2.就个人历史原因来说,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的情绪体验是导致儿童焦虑的重要原因。 辅导:1.首先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儿童产生焦虑的原因,消除和处理好使之紧张焦虑的刺激因素。2.在生活和学习中家长与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品质。3.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儿童客服焦虑。如可通过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自我暗示法、松弛训练等方法帮助儿童战胜焦虑。

5.什么是儿童学校恐怖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对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儿童进行辅导?

答:儿童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有些儿童常以头痛、肚子疼为理由不去上学;有些儿童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已,千方百计予以逃避,严重者则逃学、旷课。

产生原因:1.首先是儿童生活经历中一些创伤性的体验课导致恐怖症。2.家庭中的一些因素也可导致孩子产生恐怖症。3.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教师不当的言行等都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恐怖症。

辅导方法:1.首先要尊重、理解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此讥笑、羞辱孩子。2.引导儿童科学地认识周围世界,消除儿童的恐怖意识。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等良好的性格也可减少恐怖症的发生。4.学校和教师也要端正教育观念,减轻儿童的学习压力,让儿童放飞心情,快乐成长。

6.小学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有哪些?如何判别?

答:常见的行为障碍常见的行为障碍:1.退缩行为(儿童的退缩行为是指胆小、畏缩、孤独、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不愿与其他儿童交往,常独处,与玩具相伴,但无其他精神异常。)2.依赖行为(指儿童入学后依然对父母或其他成人表现出过分依赖。)3.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抽动症又称习惯性抽动,是指一种突发、快速、重复或交替出现、仅限于局部肌群的不随意运动;抽动-秽语综合症又叫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4.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动作过多、学习困难且对学习不感兴趣、冲动任性)5.品行障碍(是指与儿童年龄不符的、不恰当的、违背家庭愿望和社会规范的、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的行为和态度。)

7.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对患有学校恐怖多动症的儿童进行辅导?

答:儿童多动症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部分病例无活动过多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产生原因:1.轻微脑组织损害2.遗传因素3.微量元素缺乏4.家庭心理因素5.有害物质中毒 辅导:(见12题)

8. 什么是品行障碍?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品行障碍即儿童的品行问题和反社会行为,是指与儿童年龄不符的、不恰当的、违背家庭愿望和社会规范的、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的行为和态度。

主要表现:第一类,攻击行为的表现。经常欺负、威胁或恐吓其他人;经常挑起打架;使用能导致他人严重身体伤害的武器。

第二类,欺骗或偷窃。

第三类,外逃。逃学或离家出走。

9. 什么是学习障碍?有哪几种?它们各有哪些表现?

答: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看上去聪明,只是在听、说、读、写、算能力的获得与运用上出现困难,并因为这些能力的落后导致学习上的失败。

学习障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书写障碍、阅读障碍、数学障碍(又称非语言学习障碍) 表现:有书写障碍的儿童写作业十分粗心;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记不住字词,听写于拼音困哪,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的文字干巴巴,阅读时,逐字阅读,速度特别慢;患有数学障碍的孩子,在机械图形与数学任务上能力落后,他们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在运动和机械记忆方面有困难。 10. 如何矫治儿童的口吃? 答:儿童的口吃虽然大多可自愈,但如迁延不愈则会形成慢性口吃,所以一经发生即应及早矫治。咨询和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矫正口吃首先需解除造成儿童心理紧张的社会因素。这就要求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不要过分注意或议论孩子言语的缺陷,模仿、嘲笑或谴责他,甚至严厉地强迫他矫正。孩子感到轻松、无压力是矫正口吃的关键。家长过多的提醒,会增加孩子的紧张心理,使口吃变得更严重。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鼓励儿童树立矫正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提醒周围的同学不要嘲笑或轻视口吃的儿童。

第二,进行言语训练。即通过认识并纠正患儿不正确的说话方式及习惯,寻找适合患儿的最流利的说话方式,并坚持下去成为习惯,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多种,如练习说话时拉长音节、放慢速度及调整呼吸等。 11. 案例分析。(P190) 答:儿童恐怖症。

1.首先要尊重、理解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此讥笑、羞辱孩子。2.引导儿童科学地认识周围世界,消除儿童的恐怖意识。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等良好的性格也可减少恐怖症的发生。4.学校和教师也要端正教育观念,减轻儿童的学习压力,让儿童放飞心情,快乐成长。

12. 案例分析。(P190) 答:儿童多动症。

小学儿童多动症的咨询矫治: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心理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环境治疗和行为治疗等,通过自我控制训练、放松训练等帮助儿童学会自我调控。

除了实施药物治疗和专门脑心理训练外,对待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家长和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儿点:第一,明确疾病性质,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第二,要求适当,一开始对患儿的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第三,满足患儿的活动需要,对他们过多的精力要给予宣泄的机会。可指导他们参加跑步、踢球等有系统程式的体育训练,同时要劝止一攻击性行为。第四,做到生活规律化。家长、教师督促患儿遵守作息制度。在儿童吃饭、做作业时,家长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以培养患儿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第十二章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述

1. 什么是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是指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问题,从而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什么是心理治疗?

2.答:心理治疗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建立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是激发和调动来访者改善其动机和潜能,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3.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信赖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体咨询与集体咨询相结合原则、预防性原则。 4.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1.建立关系 2.收集信息 3.分析诊断 4.帮助指导 5.结束咨询

5.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行为矫正法、认知调整法、儿童中心法、游戏治疗法、家庭咨询法 6.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关注、倾听(认真听、善于听、耐心听)、同感、具体化、即时化、沉默、面质 7.小学生心理咨询教师需要具有怎样的素质?

答:道德素质(热爱小学生心理咨询事业,对咨询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坚持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按规定使用测量工具。发扬合作精神,配合校方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做好咨询工作。)、个性和心理素质(掌握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良好的认知品质,具有真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力。具有自信、自制、宽容、谦虚、好学、不断进取等优良品质 。)、专业素质(全面的知识结构、熟练的咨询技能)

第十三章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

1. 小学儿童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有哪些? 答:入学不适、学习疲劳、厌学情绪

2. 试比学儿童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有哪些较学习疲劳与厌学的异同?

答:学习疲劳的儿童在主观上仍然愿意继续学习,但是由于不科学的学习造成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疲劳,使其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出现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学习疲劳症状。这种问题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可以逐渐从疲劳中恢复过来。但是厌学则是儿童主观上对学习没有兴趣,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严重者甚至有意逃课、辍学。 3. 小学生入学不适应、学习疲劳及厌学情绪问题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入学不适应的预防:1.学校正规课程、规章制度的适应 2.学校情绪生活、人际关系的适应 3.学校课外活动的适应 4.学校集体生活的适应

学习疲劳的预防:1.科学安排各科课程 2.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 3.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 4.注意儿童的营养

厌学情绪的预防: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3.培养小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4.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5.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 小学儿童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有哪些? 答:小学生攻击行为、小学生退缩行为

5. 小学生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措施有哪些? 答:小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①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适当的自卫不应被视为攻击行为或欺负别人。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得知孩子与别人有争执了,就将他痛打一顿,实际上是教他用打人来对待自己不满意的人,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孩子今后变得更加懦弱。

②对儿童的日常环境进行适当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学生接触攻击行为的机会,如观看武打、凶杀、暴力性的影视节目,不让孩子玩暴力电子游戏等。

③家长要注意家庭抚养方式:爱孩子不等于百依百顺,适当通过一些挫折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

④平时加强对孩子交往指导,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要予以批评教育。教会孩子发泄自己不满的正确方法。如帮助这样的孩子提高言语表达的能力,在遇到问题,心中不满时向教师、家长诉说。或者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教会他们在有冲动的时候可以对着玩具或枕头拳打脚踢、大哭一场、大喊大叫或者进行体育锻炼等。

⑤家长和教师也应杜绝自己的争吵、谩骂或大打出手等攻击行为。尽量不用武力对付孩子。

⑥移情感受、模拟感受被攻击的痛苦:在孩子身上模拟其攻击的动作,让好打架的孩子受到皮肉之苦,通过“移情”的方法使其感受到对方的痛苦,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⑦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双方及时沟通孩子在家里、学校的表现。

退缩行为的预防和矫治:

(1)动作协调性的训练

(2)自我肯定训练

①鼓励儿童发现和表达内心的愿望。 ②给儿童布置“作业”。

③帮助孩子扩展自己的进步。 (3)认知重建法

(4)多组织集体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疾控中心后勤保障下一篇:疾控中心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