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22-08-10

第一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摘 要: 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对策,在此和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针对性练习 个性化教学 综合应用能力 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每天有大部分时间处于课堂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因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而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教师的课后辅导,实现减负、提质的最终目标。如何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优化传统理念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与学校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将新型教学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学校管理层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看法。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访活动,改变学生家长的陈旧理念,获得家长对于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支持。同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带给学生动态的学习情境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数学,拓展数学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应该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和着眼点。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都是知识的灌输,讲究题海战术,数学课其实就是做题或者练习课,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淡薄,有的甚至厌恶数学,觉得初中数学课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新形势下,要想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数学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体验式或者合作探究式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老师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探究,自觉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学习。如果能让学生画一画、拼一拼、叠一叠,学生则能对定理与性质产生鲜明的印象,后续只需适当训练就能巩固新知,这样的效果才是真实而长久的。

3.针对性练习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授课,这样通过不同层次的方式帮助成绩好的学生进步,同时督促后进生赶上来,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例如:在练习题的布置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分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类是基础练习,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同学们打好基础,让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其自信心。第二类是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对一些知识进行综合考察,锻炼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处理问题。第三类是提高练习,这类题目较少,但是难度较大,对于一些成绩突出的同学来说是不错的挑战。通过这样的练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进一步提高成绩。

4.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味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传授知识,而不去考虑同学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老师的教学内容太浅显,认为自己可以自学,从而失去听课的动力和兴趣;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会觉得老师授课的内容晦涩难懂,听也听不懂,从而放弃听课。这两种情况都会打击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既考虑了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又考虑了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的差异。针对这些个体的特征,制定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5.培养综合运用及反思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教学机智,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反思问题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它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的结束包含另一个新的思维活动过程的开始。

总之,教师要对新课标进行深入解读,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定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改革,让课堂更生动、活泼,更能为同学们所接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每堂课进行系统精心的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将所学知识完全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信在教师不断总结和进步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02:201.

[2]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76+27.

[3]薛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教师),2010,11:24-25.

第二篇:浅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内容的优化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提供的只是教学的指导性材料,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重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有的可以将两课时的内容合为一课来上,有的一节课可以分几节课上。例如:新教材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分为两节课,而实际上将它们合为一节课来上效果更好。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可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殊关系,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保护了知识的整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于有些课时内容份量较重或较难理解的,可以放慢教学进度,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2---3课时来上,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那些抽象的概念一定要放慢速度,如面积的意义和面积的单位、分数的意义等都可以分几课时,才能使学生掌握得更具体、全面、扎实。有时还需要改变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比如在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移动”等知识之前,可以先学习“小

数的读写方法”,这样更符合认知的发展过程。有时甚至需要对教材上的一些内容作修改。[1]

2、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材拿到手后,要仔细阅读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综观全局,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制定出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无效的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好比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小数的四则运算、方程时,内容较多。我创设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练习,在组织交流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答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在自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掌握自学的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自学方

法,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媒体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如:陈景润的一位数学教师布置的一道习题,激起了他探求数学王国的兴趣,才最终成为数学家,这正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尤其是小学生对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导致一些小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专心的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绝不能让学生感到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为此,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的、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现代教育技术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发展思维能力。

4、媒体的优化,不是越多越好,不能滥用。

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在数学教学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是,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学生感到厌倦,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欢笑和兴奋之后则略显得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简单地罗列重复,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要防止媒体的“狂轰烂炸”,让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多媒体不能滥用。

三、语言的优化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语言的优化,应做到:

1、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恰如其分,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2、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如,学生学完正方体后问老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老师是这样回答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种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足,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3、语言要有形象性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 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边说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懂了“相向”、“相遇”,问题也便于解决。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3] 无论从事哪个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具有驾驽语言的高超技艺。不仅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根据教学内容,清楚、准确地传授 知识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优化课堂教学,远非上述的三两点,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数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从而优化数学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图形展示,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教学和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能将录象、图片、动画等展示出来,比较直观的反映客观现实,给学生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认知的动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播放动画片要:《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老鼠在圆柱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闹的滑稽画面。使学生认识到圆圆和柱子可以滚动,所以米老鼠躲在这种形状的小屋子里跑得特别快。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设计在课的开始便吸引了学生。

二、按动鼠标,闪烁关键内容,突出未知和已知联系,减低学生的学习起点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复习巩固时可以用多媒体把干燥的回顾内容变成直观生动的演示,为学习新知识作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回答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某个面或某个棱时,按动鼠标,使面或棱闪烁。这时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或棱印象深刻,掌握牢固。因为这个认识是与新课的内容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三、显示动态,增加动感效果,突出重要和疑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构建立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动画和声音相结合,迎合学生求新、求美、求乐、求奇的心里特征,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中和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四、演示课件,刺激大脑反应,重视体验和理解过程,凸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展示为辅,学生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大脑刺激反应,动画最佳,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用电教媒体,具有声、色、形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件显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教师提问:请同学们

1 想想,分别以AB边为轴旋转一周,将会提到什么几何图形?在学生展开想象,作出加答后,课件作旋转演示得以验证。让学生看屏幕产生动态的情景。这样的演示,逼真、形象、直观、有趣,达到了其它教学媒体很难达到的效果。

五、屏幕媒介,优化信息反馈,处理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讲例题时,可以借助屏幕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做题。集中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解题过程。答对后,课件配以掌声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巩固练习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直接将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这种练习评析生动具体,节省时间,效率高,同时,由于有错及时纠正,留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的痕迹比较短暂,获得下确信息更加深刻、牢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六、网络传播,共享教学资源,满足优生与差生的需求,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每个人学习的满足自己需要的数学。在校园网络上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教师可以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素材集中展示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可以通过学生机共享资源。可见,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电教媒体教学给了教师施展才能的无限空间,在神奇电脑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任意创作,可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技术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的途径。

第四篇:优化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镇中心小学 季 斌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A-0034-01

数学概念是小学生要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概念掌握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思想的理解、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教学概念本身的定义,忽视概念形成的过程,缺乏对概念进行适当的深化,拓展其外延,从而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在概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使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一、抽象变直观,让概念不再枯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很多数学概念都是非常抽象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生活素材,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问学生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当学生回答说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笔者要求学生把这些图形画一画。学生很快就画出来了。笔者再顺势提出,除了这些还能画什么图形。由于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很快就画出了三角形。这时,笔者又提出:“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画出三角形,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例子。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笔者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教法,直接出示三角形,然后提出三角形的概念,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三角形,并说说怎样画三角形,最后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深化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使得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时候不再那么枯燥。

二、静态变动态,让概念不再死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更是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是最终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简单地只让学生记住概念,而是要在教学中,要将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充分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其明白概念的来龙去脉。

这三组数据的积也是1,那它们是不是互为倒数呢?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最终帮助学生形成了只要乘积是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

在这一课中,笔者通过几组特点明显的数据,让学生的观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倒数的概念。然后紧紧围绕倒数这个概念,通过两次计算,使学生对倒数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单一变系统,让概念不再肤浅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将概念教学置于小学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中,设计一些综合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例如,认识了梯形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画一画,看看有几种方法。通过这道练习题沟通梯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接着,再让学生把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画一画、分一分,看看能分成几个梯形或者一个梯形与其他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梯形的特征,抽象出梯形的概念。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利用“分一分”让学生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画一画、分一分这个练习,使学生深化了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理解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把梯形这个概念置于学生学过的整个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对梯形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是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变抽象为直观、静态变动态、单一变系统,使得概念教学扎实、有效。

第五篇:优化我校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我校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大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优化我校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 融情于教,寓德于教。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信息转化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差生的原因都是种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才变差。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贪玩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自制能力差,惰性严重,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好坏,常常比智力的高低更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注意情感教育,培养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推动和促进他们非智力的发展,切忌对学生冷嘲热讽或者以罚代教。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老师必须注意热情对待,关心帮助学生。老师一句表扬话,一个友好的动作甚至一个肯定的表情都可以使学生感动而亲其师

1而信其道。在课堂里,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渗透思想教育。如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和本地区本单位的优秀人物等,使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并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在讲圆周率时,讲清楚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告诉学生:中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圆周率方面的成就,较之世界诸国是毫不逊色的。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多么的伟大,现祖国正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振兴中华的历史重担落在你们的身上,相信你们一定会克服困难,学好数学。学生们一个个精神振奋,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始终是朝着认识和情感两方面作出反应的。”因此,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除充分考虑认识因素外,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我觉得教学中要善于设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激发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诱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在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了圆柱体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之后,顺手把教具横放,做出横截的手段设问:“还可以发现别的特征吗?”引导学生从满足感中再次出现疑问,主动顺着教师的手势观察,找出横截面与底面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继续找出每截一次增加两个底面的规律。通过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观察、思索、寻求新的发现。

2、 采用多种教学呈现方式。

数学知识有时比较抽象,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物化呈现,或直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加以呈现,如采用直观法,游戏法,电化教学,寓知识于故事之中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较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教完“圆的认识”这节内容后,巩固练习中就有这么一道题:“说一说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

哪里?”一位老师在讲这道题时,不是采用随意的问答方式,而是经过精心设计,运用电教手段,通过放像机呈现出小猴子分别坐在三角形车轮,四边形车轮。椭圆形车轮和圆形车轮车子上不同的动画片段。让学生在有趣的,愉悦的视觉享受中解决了问题,学习情绪高涨,练习效果好。

3、 适当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小学生天性好胜,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内部驱动力”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可开展“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这种的速算竞赛。

4、 善于利用评价功能。

积极的评价,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内驱力;清极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厌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善于利用评价功能,多表扬,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带鼓励和启发性,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的失败意识,以鼓励学习热情。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学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并掌握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大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用户产品使用报告下一篇:员工素质提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