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2022-12-19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 氯沙坦其实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是一种较新型的降压药, 而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两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但作用部位不同。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回顾分析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67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1], 选择诊断符合140mm Hg≤收缩压<180mm Hg或及90mm Hg≤舒张压<110mm Hg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及糖尿病、肿瘤等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 男1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61岁;对照组35例, 男20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59岁;组间年龄性别, 用药前血压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 予口服氯沙坦50~100mg, 1次/d;对照组35例, 予卡托普利12.5~25mg, 3次/d治疗。所有患者于安静休息10min后, 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右上肢血压 (座位) 然后测心率, 检查血液生化、血尿常规、心电图, 服药1个月后复查并了解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以收缩压 (SBP) 升高为主的高血压;显效:SDP下降≥20mm Hg;有效:SBP下降10~16mm Hg;无效:SDP下降20≤10mm Hg;以舒张压 (DBP) 升高为主的高血压:显效:DBP下降≥10mm Hg, 有效:DBP下降5~9mm Hg;无效:DBP下降<15mm Hg。以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手稿的高血压;显效: (平均动脉无) MBP下降≥13mm Hg;有效:MBP下降7~12mm Hg;无效:MBP下降<7mm Hg。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 (x-±s) 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 应用t检验, 有效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表1)

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应用t检验,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2.2 卡托普利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表2)

卡托普利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应用t检验,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2.3 疗效分析

氯沙坦组显效20例, 显效率62.5%;有效7例, 有效率21.9%;无效5例, 总有效率84.4%。卡托普利组显效22例, 显效率62.9%;有效9例, 有效率25.7%;无效5例, 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 P>0.05, 无显著性差异。

2.4 安全性指标

(1)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率、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尿常规均无明显改变。 (2) 治疗组未出现干咳等不良反应, 对照组比较, 干咳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激活剂是血管紧张素Ⅱ, 由血管紧张素Ⅰ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转化而成。血管紧张素Ⅱ与各种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直接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外围阻力增加, 并使醛固酮分泌, 导致体内水钠藸留交感神经激活, 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氯沙坦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亚型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亚型介导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所有生理功能) , 能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 交感神经兴奋及醛固酮释放等生物活性, 使血压降低。而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从而阻止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本组资料显示,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84.4%与另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84.35%一样, 而卡托普利虽然作用部位不同, 但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5.7%, 与氯沙坦产生近似的降压效果 (P>0.05) , 无显著性差异, 并且治疗前后心率、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明显改变,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是卡托普利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至抑制血管紧张转换酶,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的同时, 并可抑制激肽酶Ⅱ, 使缓激肽降解受阻, 体内缓激肽蓄积, 作用于呼吸道引起咳嗽, 本组资料显示, 卡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咳嗽发生率为17.1, 与文献报道[2~4]17.9%一样, 因为氯沙坦不会引起咳嗽,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此为氯沙坦优于卡托普利及其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之处。

随着对高血压病的深入认识, 对降压药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降压, 更重要的是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及预防作用。目前大量资料表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肌重塑, 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并具有保护肾脏及预防脑卒中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此方面的研究也表明有类似的作用。

综上所述,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均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但氯沙坦有较好的耐受性, 为轻, 重度高血压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摘要:目的 观察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 予口服沙坦50~100mg, 1次/d;对照组35例, 予口服卡托普例12.5~25mg, 3次/d, 观察用药后血压及心率、心电图、血尿常规、生化常规等变化及咳嗽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氯沙坦有效率84.4%, 卡托普利有效率85.7%, 均有显著降压作用,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心率、生化、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 治疗组没有干咳发生, 对照组出现干咳发生率为16.9%。结论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相似, 副作用少, 但氯沙坦耐受性较好。

关键词:氯沙坦,卡托普利,厚发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张延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 (WHO/ISH) 高血压指南[J].心血管病进展, 1999, 20 (3) :177~181.

[2] 操斌金, 刘东岳, 王尚中, 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 2003, 19 (6) , 490~491.

[3] JackieB·sch, SalimYusuf, JanicePogue, et al.雷米普利预防脑卒中·随机双盲实验[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2, 5 (4) :183~185.

[4] 孟秀君, 柳兢.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 17 (2) :132~13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从汉语、阿拉伯语色彩词汇的内涵对比看中阿文化差异下一篇:对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启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