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营管理课程

2022-07-23

第一篇:媒介经营管理课程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学习体会

第 1 页 共 1 页《<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学习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学习了《媒介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在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印象就是广告经营与管理。直到于老师给我讲解的关于课程的含

义后,我才发现我之前对媒介经营与管理概念理解的肤浅

。媒介经营管理是指媒介经营的管理者借助传播手段、传媒的功能价值和公众的认知度以及社会影响力将传播职能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传媒组织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是媒介实现经济效应的前提。 广告经营是指经广告管理机关批准,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为广告主提供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代理或发布方面的服务,并从中获取经济收益的行为。广告经营管理是指广告经营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过程。广告经营管理的面更广,其中包括媒介经营和管理。

在我们这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媒介市场的形成,媒介产品的组织与生产,媒介广告,媒介人力、营销渠道、技术和财务管理,媒介创新等。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通过案例的分析,我发现媒介经营与管理这门课还是很有意思的,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着很多经营管理的道理,也知道了我们很多品牌是怎么广为熟知的。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和启发。在这门课程里,我学习到了很多系统的专业知识,很多专业术语,其中有很多策略和能力的培养使我获益匪浅,有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以及推销能力,公关能力,广告能力和销售促进能力,这些知识让我了解到怎样发现市场,分析市场,怎样对产品进行定位,定价,怎样为产品介绍,怎样让产品为广大顾客所熟知,怎样进行有效的销售方式。我认识到创新对于媒介是多么的重要。媒介创新既是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体制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媒介创新主要有四个切入点:

体制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媒介技术创新。

创新是企业制胜的重要因素,对媒介产业来说则更加重要。

因此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于这么课程,我刚开始对它不太感兴趣,觉得它枯燥无味,但随着老师的生动讲解,我对这门课越来越有兴趣了,出勤率,笔记状况,听课质量都一丝不苟,按质按量的完成了。此外,我们小组的讲课任务也是认真对待,按时完成,每个成员都很好的完成的各自的任务。对授课老师及这门课的教学建议: 对于老师的授课方式,尤其是结合热点新闻进行课程讲解我感到很好。老师通过对案例,视频的分析,用通俗的语言让我们很容易就懂了那些专业难懂的词汇。不过,既然是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课程,我希望老师可以带我们去一些公司或工厂,让我们实地考察学习。

20 × 25 = 500

第二篇:媒介经营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2010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媒介经营管理学原理

主讲:彭祝斌教授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媒介经营管理学原理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必修的学位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认识媒介属性与媒介形态变化的互动关系,把握媒介经营管理理念,熟悉媒介经营管理模式,了解媒介产业结构及其运作机制,探讨媒介产业链的形成条件、成长机理与成长模式,把握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与路径,考察中国媒介管理体制的改革现状与创新趋势,以及WTO对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为学习新闻传播学科和进一步学习媒介经营管理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讲

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教学要求

了解媒介经营管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媒介经营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框架,对媒介经营管理学科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掌握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 教学内容

一、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1.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2.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二、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媒介经营管理理论 2.媒介经营管理历史

3.媒介经营管理实务

三、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一般研究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2)系统分析法 (3)辩证分析法 2.具体研究方法 (1)定量分析法 (2)定性分析法 (3)实证分析法 (4)规范分析法 (5)比较分析法 (6)博弈分析法

第二讲

媒介与媒介产业

▲ 教学要求

理解媒介的概念,认识媒介的双重属性,了解媒介的三种典型形态,熟练把握媒介属性与媒介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媒介产业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媒介产业的基本结构,熟练把握媒介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

▲ 教学内容

一、媒介的概念和属性 1.媒介的界定 2.媒介的双重属性

二、媒介的基本形态

1.完全产业形态媒介——商业形态媒介 2.非产业形态媒介——意识形态媒介 3.有限产业形态媒介——二元形态媒介

三、媒介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1.媒介产业的概念 2.媒介产业的特点

四、媒介产业的结构 1.主导产业(主业) 2.相关产业(副业) 3.非相关产业(另业)

五、媒介产业的运作 1.媒介产业的运作机制 2.媒介产业的运作模式 3.媒介产业运作的目标

第三讲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目标

▲ 教学要求

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即媒介服务理念、媒介效益理念的内涵和特点。重点要求媒介服务理念的目标和策略,以及效益理念的动因和优化模式,正确理解媒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 教学内容

一、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服务 1.服务的概念与特点 2.媒介服务的内涵

3.媒介服务的特点(双重服务) 4.媒介服务的目标 5.媒介服务的策略

二、媒介经营管理的目标——效益

1.媒介效益的双重性(媒介经营管理的双重效益观) 2.媒介双重效益的动因 3.媒介效益的优化模式

第四讲

媒介集团经营的模式与策略

▲ 教学要求

理解媒介集团经营的内涵,熟练掌握媒介集团经营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策略。

▲ 教学内容

一、媒介集团经营的概念 1.媒介集团 2.媒介集团经营

二、媒介集团经营的主要模式 1.横向联合经营 2.纵向联合经营 3.混合联合经营

三、媒介集团经营的基本策略 1.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2.顺应市场变化,实行专业化运作 3.适应科技进步,及时革新媒介产业形态

第五讲

媒介资本经营的方式与条件

▲ 教学要求

把握资本经营与媒介资本经营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媒介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条件。其中重点要求明确媒介资本经营的基本条件,掌握媒介资本经营的三种主要方式。

▲ 教学内容

一、资本经营的概念和特点 1.资本经营的概念 2.资本经营的特点

3.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二、媒介资本经营的概念和特点 1.媒介资本经营的概念 2.媒介资本经营的特点

三、媒介资本经营的方式 1.媒介重组 2. 媒介并购 3.媒介上市

四、媒介资本经营的基本条件 1.微观基础:产权关系明确 2.宏观环境:资本市场完善

第六讲

媒介品牌经营策略

▲ 教学要求

掌握媒介品牌与媒介品牌经营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媒介品牌建立、媒介品牌提升、媒介品牌延伸的方法和步骤,其中重点要求掌握媒介品牌的定位策略、媒介品牌的成长过程及媒介品牌的良性效应和潜在威胁。

▲ 教学内容

一、媒介品牌经营的内涵 1.媒介品牌 2.媒介品牌经营

二、媒介品牌的建立 1.媒介品牌定位 2.媒介品牌设计 3.媒介品牌认同

三、媒介品牌的提升 1.品牌知名度 2.品牌可信度 3.品牌美誉度 4.品牌忠诚度 5.品牌依赖度

四、媒介品牌的延伸

1.品牌延伸的概念 2.品牌延伸的良性效应 3.品牌延伸的潜在威胁

第七讲

媒介产业链的形成与成长

▲ 教学要求

了解媒介产业链理论及研究动态;认识媒介产业链的构成要素;掌握媒介产业链的形成途径与条件;把握媒介产业链的成长模式。

▲ 教学内容

一、媒介产业链理论及研究动态 1.媒介产业链理论 2.媒介产业链研究动态

二、媒介产业链的形成途径与条件 1.媒介产业链的构成要素 2.媒介产业链的形成途径 3.媒介产业链的形成条件

三、媒介产业链的成长动因与机理 1.媒介产业链的成长动因 2.媒介产业链的成长机理

四、媒介产业链的成长模式 1.延伸模式 2.整合模式

第八讲

媒介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与培育

▲ 教学要求

了解媒介竞争力理论及研究动态;认识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熟悉媒介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掌握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和途径。

▲ 教学内容

一、媒介核心竞争力理论及研究动态 1.媒介核心竞争力理论 2.媒介核心竞争力研究动态

二、媒介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1.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媒介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三、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 2.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路径

第九讲

媒介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 教学要求

认识媒介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媒介管理组织的改革趋势和创新模式,把握媒介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原则和要求。

▲ 教学内容

一、媒介管理体制的概念 1.管理体制的含义 2.媒介管理体制的概念

二、媒介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 1.私营体制及其特点 2.公营体制及其特点 3.国营体制及其特点

三、中国媒介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施行双轨制:中国媒介管理体制的改革现状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创新趋势

第十讲

WTO与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

▲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WTO协定与媒介产业相关的内容及WTO对中国媒介产业的影响,把握中国媒介产业加入WTO的应对策略。其中重点要求把握中国媒介产业加入WTO的应对策略。

▲ 教学内容

一、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解放前旧中国媒介产业的兴起

2.解放初中国媒介的产业化探索 3.新时期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

二、WTO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 1.WTO的主要内容

2.WTO的基本规则

三、WTO协定与媒介产业相关的内容 1.服务贸易 2.知识产权贸易

四、WTO对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影响 1.对媒介产业上游市场的影响 2.对媒介产业受众市场的影响 3.对媒介产业广告市场的影响 4.对媒介产业竞争环境的影响 5.对媒介产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影响 6.对媒介产业知识产权贸易的影响

五、中国媒介产业加入WTO的应对策略 1.调整媒介产业结构,优化媒介资源配置 2.加强媒介集团建设,提高媒介国际竞争力 3.深化媒介体制改革,完善媒介运行机制 4.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进内容产业建设 5.加强传媒法制建设,规范媒介产业市场 6.强化媒介维权意识,繁荣知识产权贸易

三、考核方式

1.考试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方式。

2.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读物

1.《传媒管理学导论》:[美]罗伯特·皮卡特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2.《媒介经营管理学》:邵培仁、刘强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第1版。

3.《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黄升民、丁俊杰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9月第1版。

4.《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管理》:唐绪军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5.《电子媒介经营与管理》(第四版):[美]彼德·K.普林格尔等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6.《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陆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月第1版。

7.《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曹鹏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8.《出版集团研究》:余敏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9.《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黄升民、丁俊杰著,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年9月第1版。

10.《媒体集团经营与管理》:王宇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 版。

11.《外国媒介集团研究》:胡正荣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8 月第1版。

12.《大众传媒经济学》:吴飞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13.《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周鸿铎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14.《媒介营销》:贾国飚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15.《媒介战略管理》:陶志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16.《媒介组织管理》:[英]尚克尔曼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7.《传媒影响力》:喻国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18.《传媒竞争力》:喻国明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9.《激活传媒》:陆小华著,中信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0.《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广电媒体》:黄升民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21.《内容产业论》:赵子忠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2.《中国电视内容产业建设发展研究》:彭祝斌等著,新华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23. 《中国电视内容产业链成长研究》:彭祝斌著,新华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24. 《电视内容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彭祝斌、向志强、邓崛峰著,新华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25.《数字电视内容与经济分析》:[美]达西〃格巴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6.《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吴信训、金冠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7.《媒介大融合》:王菲,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28.《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丁柏铨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29.《新媒体导论》:蒋宏、徐剑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0. 《网众传播》:何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31.《媒介知识产权》:程德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32.《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朱春阳,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33.《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34.《管理学原理》:王利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35.《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美]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6.《现代传播技术》:潘云泽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37.Entertainment Industry Economics(Fifth Edition):[美]Harold L. Vogel,Originally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8.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edia(Second Edition):[美]Alan B. Albarran,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omson Learning ,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9.Broadcast/Cable/Web Programming:Strategies and Practices(Sixth 10

Edition):[美]Susan Tyler Eastman, Douglas A. Ferguson,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omson Learning ,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五、推荐专业期刊

1.《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 2.《新闻与传播》(复印报刊资料):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3.《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4.《新闻大学》:复旦大学主办。 5.《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主办。

6.《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 7.《新闻界》: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四川日报社主办。 8.《电视研究》:中央电视台主办。 9.《中国报业》:中国报业协会主办。 10.《媒介》:中国传媒大学主办。 11.《新闻战线》:人民日报社主办。 12.《中国记者》:新华通讯社主办。

13.《新闻记者》: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办。 14.《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15.《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协会主办。 16.《现代广告》:中国广告协会主办。

第三篇:媒介经营管理

问题:

①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进入缓慢发展的成熟期? 推荐算法能否长期改善长尾效应?

因为本人参加的大学生广告大赛所选的选题是“网易云音乐”,所以在一些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这个问题。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数字音乐是藏规模达到31.2亿元,同比增长6.16%。预计2014年中国数字音乐规模达到33.2亿元。但看其同比数据,发现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增长比较缓慢。但是在2012年的时候,美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就达到了34亿美元。与美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的比较,发现中国数字音乐行业还是哟很大潜力值得挖掘!那中国数字音乐行业是否进入到成熟期了呢?这个很值得商榷。行业成熟期意味着需求接近饱和状态。但是显然,以中国如此庞大的音乐消费者群体为基数,市场还留有蛋糕未发现。

因为音乐市场中用户和歌曲需求都存在长尾效应,每个音乐播放软件中曲库非常大,现在更有云音乐的概念,但是下载的歌曲其实很少的部分,很多的歌曲都处于闲置的状态。目前来看,推荐算法在短期内对增加歌曲下载量有效果,但是,长期而言,是否能改变音乐市场长尾效应呢?

② 音乐付费能否冲破中国音乐市场尴尬局面?

我们都知道音乐付费在2011年开始就有风声。在去年的时候有段时间,我也曾信以为真,网上谣言某年3月开始实行网络上的音乐全部需要付费下载,于是,我在那之前疯狂的下载歌曲。结果3月已过,到现在,网络上音乐还是免费下载。付费的只是些门槛项目,比如手机app上成为会员或者X钻就能免费无流量限制下载。现在在付费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便是虾米了。但是,虾米利用定价优势细分了目标受众群体。愿意为自己喜欢的音乐付费的还是少数。后起之秀网易云音乐更是舍得大手笔,不仅购买了许多小众独立音乐人的版权(如李志),而且音质大变革——320K免费下载。许多在虾米上需要付费的歌曲,在网易云音乐上可以免费下载!这到底对音乐付费是好是坏呢?纵观中国音乐市场发展,付费好像一定会出现,但是什么时候出现呢?

③ 网易云音乐会是冲破行业瓶颈的终结者?还是只是利用噱头抢夺市场?

网易云音乐是这次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的选题之一,它在音乐市场是真正的迟到者,但是它想要打造移动音乐社区,主打发现与分享,它的创造者更是想要给中国音乐一场变革!

新传广告班2011040406李玉娟

第四篇:媒介经营管理论文

《媒介经营管理》期末论文

浅谈十八大媒体报道

策划

——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班级:新闻学1班

姓名:舒仁

学号:1157210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内外媒体高度聚焦。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在人们密切关注各种新政策颁布的同时,各个媒体竞相报道,推出一系列重头专题专栏,各尽其能地为十八大添上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亦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报纸到电视再到网络和手机,每一种媒体形式都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实时更新十八大最新动态,让老百姓能够准确领会十八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角度、新观点、新论断,有利于全面把握十八大提出的新战略、新要求、新举措、新部署。笔者在此以家乡报纸《楚天都市报》为例,就内容角度,对十八大专题报道就行分析。

据悉,11月3日晚,《楚天都市报》十八大特别报道组就启程赴京。在随后的十多天内,报纸在第一时间传递十八大的大会动态,展现党代表风采,其中结合湖北群众关心的话题进行采访,发出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报道。

一.策划方面:亮点繁多 丰富多彩

亮点之一:《我们这十年》大型特刊

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开幕第一天。当天,楚天都市报推出16个版的《我们这十年》大型特刊,让人眼前一亮。特刊从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保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现荆楚大地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基本采用了整齐划一的十二字标题,采用了冲击力十足的照片,报道点面结合,是中部大省十年激情跨越的见证,值得每一位湖北人永久珍藏。

亮点之二:两组“中国梦”大型报道“我心中的小康”和“我心中的现代化”

国家的伟大复兴梦想,与每个国人的梦想紧密相连。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复兴之路迈开新的征程,也点燃了人们内心深处关于“中国梦”的畅想。12月3日,《楚天都市报》相继推出两组关于“中国梦”的大型专题策划报道——“我心中的小康”和“我心中的现代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民众追求数千年的“小康”理想,八年后究竟是何种模样?荆楚儿女对这两个字又有怎样的期待?

《楚天都市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社区,走访百姓,生动采集普通群众对

于“小康社会”的期待,推出大型报道“我心中的小康”。各行各业的民众,心中所盼各有侧重,有的憧憬“学有所教,住有所居”,有的寄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但万千期待都指向相同的两个字——幸福。

如果说,“小康社会”展现的是民生情怀,那么,“现代化”则是中国复兴之梦的现实支撑。《楚天都市报》推出的另一组大型报道——“我心中的现代化”,全力展现了民众对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愿景与建言,反映民众参与现代化、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为与创造。

亮点之三:摇身一变“魔法报纸”,开启报网互动新模式

自11月6日起,楚天都市报变身“魔法报纸”,甚是新鲜有趣。只要用户下载“魔码”软件,拿手机用“魔码”扫一下二维码,静态图片立马变成视频,非常神奇,这是楚天都市报给读者们带来的一大惊喜。抓住报网互动,广泛吸引阅读群体、实现报网双赢,楚天都市报走在了前列。

二.文体方面:各种文体相结合 贴近老百姓生活 在纸媒的十八大报道中,“主力军”虽然还是新闻消息、人物通讯等形式,但在报道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楚天都市报》就以“前进,向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巡礼”为主题进行宣传报道,内容重点就是从百姓的生活出发来看十八大的相关内容。同时,各报评论文章在这次报道中也起到了“奇兵”作用。《楚天都市报》除了保持其一贯的深度优势外,在内容上也与读者的现实生活有了更多的联系,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时事评论和政治评论,还增加了从经济、民生等角度切入的文章,成功地吸引了读者对于十八大的兴趣,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

1.消息

如:11月9号二版一整版报道十八大开幕式:

高举旗帜铸就辉煌业绩 领航中国共创美好未来

党的十八大昨在京隆重开幕

胡锦涛作报告 吴邦国主持大会 2309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

据新华社8日电高举旗帜奋力开拓铸就辉煌业绩,领航中国信心满怀共创美好未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

幕。(略)

11月15日二版一整版报道十八大闭幕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据新华社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略)

在报道十八大开幕式和闭幕式采用消息报道文体。简短精炼的消息使受众能够准确、快速、全面的了解十八大开幕式与闭幕式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能体现出媒体所关注、所报道的重点,也是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点。用消息体裁,能够快速及时的严谨的反映给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

2.通讯

如:11月11日第四版报道的:

湖北团代表热议“人民满意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论述,温暖人心,也引发湖北团党代表的热议。什么才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绕不开几大关键词:教育优先,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略)

采用通讯的文体,能够全面、完整的对十八大期间的内容进行报道,通讯能够展开情节,情景交融,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富有感情色彩和理论色彩,使受众能够深入其中。也能很好地阅读并理解,能够很好的吸引读者。

3.评论

《楚天都市报》开设的《十八大精神大家谈》专栏,邀请本地的专家学者将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地”武汉。《未来十年,真正实现“美丽武汉”》是武汉市

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袁云光在《楚天都市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由于长期从事经济方面的研究,袁云光对于十八大报告中的“新目标”很感兴趣,也寄予厚望。他说,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北京、上海的基数虽大,但现在大家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武汉的潜力大,或许在这一轮中,我们‘翻’得会比他们好”。

又如:11月8号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人民日报社论)》;

9号的《伟大旗帜引领中国奋进(新华时评)》;

10号的《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十八大报告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号的《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人民日报社论)》等。

这些评论的报道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指导路线、指导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些都为读者提供巨

大的指导意义。

结语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闭幕,媒体的十

八大报道也进入尾声,但这次盛会对于传媒

业的影响却没有消失。现今通观《楚天都市

报》在十八大期间的报道,很多都是站在全

国高度报道湖北成就、宣传湖北形象,充分

展示过去10年湖北的发展巨变,和未来几年

湖北的跨越式发展蓝图。第一时间传递十八

大的大会动态,展现党代表风采,让每一位

受众能零距离接触十八大,为受众呈上了一

场全面、立体、深度的报道盛宴。

第五篇:媒介经营

1媒介全球化:媒介全球化是指一种对媒介经营活动应该是全球性的而非只局限于本地范围内的认识及其活动过程,具体表现为媒介生产、销售和传播的全球化,报纸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管理,广播电视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管理,网络宣传归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办公室管理。

业结构的一种工具。所以,中国媒介集团化基本上都是政府行政权力主导的结果,典型表现是按行政级别组建媒介集团。以及媒介管理、法规和影响的全球化。其一方面是指国际媒介集团主导下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本资源的大规模跨国性聚集和流动;另一方面是指各种文化和新闻、信息、娱乐等媒介产品跨国性的大规模聚集和流动,供应链日益全球化,跨国贸易迅速扩大。2SWOT 锡咨询公司,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全球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来自于麦肯胁。因此,行综合和概括,帮助企业寻求持续的发展。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企业内外部条件进机会与威胁分析;(OT表示3广告主和媒介的中间代理机构,广告公司为广告主策广告代理制:广告代理制,SW表示优势与劣势分析)即是以专业广告公司作为。 划制作广告,制订媒介计划,然后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投放。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4媒介资本运作:媒介资本运作,就是将媒体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媒体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媒介资源配置,扩张媒介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程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5管制型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市场化的过程就媒介市场化:所谓市场化, 通常是指经济制度由政府是市场机制在一个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发挥作用持续增大,经济对市场机制的依赖不断加深和增强。媒介制度化给人们带来额外的收益,:制度变迁是效率选择的结果。新制度能

6体制:政府将传媒作为政府一个行政部门,采取行政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路径:从而推动人们进行制度创新。完完全行政管理 命令方式进行管理,简单自由化:政府完全退出传媒产业,采用只有放任传媒主要通过行政经费进行管理。 的的政策完全市场化体制:

市场机制是配置传媒产业资源的主导机制,政府完全传媒产业拥有高度健全的法律体系,退出传媒产业,美国适度市场化体制:传媒产业拥有高度健全的法律体系

和行业自律体系,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主导机制,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资本准入、股权参与到呢个多种渠道和方式对传媒产业实施管理。完全政府管制体制:传媒产业拥有高度健全的法律体欧洲国家媒体为例。 系和行业自律体系,整个传媒产业的所有权为单一的国有性质,计划是传媒产业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路径:从完全行政管理体制到适度市场化体制的变迁 可以经由三条不同的路径到达。三条路径的差别在于市场化和制度化是同步推进,还是有主有次,有前有后。路径

路径1路径

2、以市场化为先导、以制度化为先导——比较适合中国

7合有三种模式: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和多元化整合。媒介价值链的三种整合模式及其特点:

3、同步均衡的模式

价值链的整1 横向整合是指传媒在同种类型的媒体层次上的整合。、横向整合

横向整合是媒介集团化的初级形态,这种整合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差异化的多品牌化的策略能更好地满足差异化的受众需求,有效扩大媒介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纵向整合是指媒介对上游节点或下游节点进行整合。

2、纵向整合 例如报社将发行业务从邮局发行改为自办发行,实际上就是对下游渠道的整合,称为后向一体化,相反,报业向上游供应商如通讯社的整合则属于前向一体化。如《北京青年报》形成了报刊出版、发行、印刷、物

流、网络、数据库、资本运营一体化的报业集团。多元化整合,多元化整合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跨媒

3、介多元化,如报纸与电视的整合,与网络的整合;第二种是相关多元化,如电影投资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等;第三种是完全无关的多元化。8体性、开放性资本的特征:增值性、运动性、竞争性、独立性和主

9

1中国媒介资本运营的三个阶段: 20、多种经营阶段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媒介开始迈出主业涉足其他产世纪80年代中国的媒介产业才刚刚开始起步,

但受业,原始的出发点大多属,行业涉及房地产、运输、旅游、饮食服务等。这是为了安排限制人员和员工家种多种经营行为与后来的媒介集团化之后的多样化经营截然不同。由于缺乏竞争优势,这些经营大多以失败告终。 2

20、集团经营阶段央、省、市三级媒介在各自同级别的媒介内部开始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媒介开始兴起集团化浪潮,

中向整合,成立了一批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在经济和新闻业发达的地区,已有新闻媒体提出要发展成为跨媒介、跨地区、跨行业传媒集团的构想。3上市融资是资本经营的标志性行为。新闻媒体发挥自、资本经营阶段

身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市场筹资融资,吸纳社会资本。 优势,由子公司直接进入资本10处于一个急剧集中的趋势,而集中的主要手段就是集传媒集团化的内在动力:全球范围内,传媒产业正

团化(或者说整合)传媒产业的这种整合趋势与传媒产业的产业属性具有。

内在关联性,分别可以从规模经济、核心能力和交易费用等三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它的边际成本总是低于它的平均成本。媒介产业也 媒介产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是非常显著的产业,因是范围经济,因为媒介的产品具有可多重利用的特点。其核心能力也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最后是交易成 其次是核心能力。 当企业聚集的资源越多的时候,本。产品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文化属性,作为文化产品, 媒介产业显然是一个交易成本较高的产业。媒介它的成本难以核算,价值难以估量,作为经济产品,其市场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11中国媒介产业结构特征,优化的目标和策略:

条——依照媒介形态形成的纵向管理格局。、条块分割

向全国市场,省级媒介面向全省市场,而市级媒介只块——行政级别形成的横向管理格局。 中央级媒介面能在本市发行运营。2次、多方面的,因此,各个行政级别的各个部门都纷、重复建设。

媒介是党的喉舌。喉舌的功能是多层纷兴办各种媒介。

3、区域失衡

介发展不平衡。一是城市与农村的失衡。二是东、中、西部区域媒异,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的媒介发展水平明显高于 三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亦存在明显的差其他城市。1中国媒介产业存在三个层次的垄断、中国媒介产业结构

优化策略首先要消除垄断 域运行区域垄断:人为分割市场,限制跨区域发行,跨区:

行业垄断:报纸不准搞电视、电视不能办报纸

准进入媒介产业产业垄断:同是国有资本,其他产业的国有资本不2

运营效率、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规模效应提高中国媒介产业3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竞争程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产业集中的条件下,12从而提高产业运行效率。 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13从媒介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小而多的自由竞争显然竞争与效率的关系对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

不是媒介产业理想的目标结构,而目前世界媒介产业的寡头垄断格局,既是效率的选择,也是长期自由竞争之后适者生存的结果。竞争与规模存在一定的内在反向关系,企业的数量就会相对减少,竞争程度相对下降,竞争任何一个产业中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的话,与规模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但从全球产业集中趋势来看规模效率的正效应大于企业数量减少所导致的竞争程度对效率的反效应,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的模式也说明,随着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企业间的的竞争并没有成比例的降低。另外从原子式无序竞争向巨头间的有序竞争过渡企业更多的重视创新,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来提高竞争的能力。媒介产业结构优化战略中规模策略应该优于竞争策略,即首先应该提高媒介产业的规模,效率最差的产业结构是小规模、高垄断的结构。中国 然后再鼓励竞争,提高效率。

媒介的管理体制恰好造成了小规模政策性垄断的结构特征14广告经营、发行经营、印务经营、拓展业务经营和增报业价值链的特征:——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行政等级等。报业的价值链主要由内容经营、 值业务经营所组成15

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波特提出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16析、确定战略内容、战略规划、战略的执行与控制。完整的战略管理的基本步骤:

确定目标、SWOT分171媒介、、版面(或栏目)承包模式、媒介资本经营发展战略的几种选择:

2、业外国有资本投资

资媒介、

3、媒介直接或间接上市融资、资中国传媒

5、民间资本投资媒介、

4、上市公司投第二种模式是以合资的形式创办非主流的消费与时尚

6、境外资本间接投类传媒18

一、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世界三大媒体管理体制与特征及其利弊: 特点: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1、盈利作为最终手段。

3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2、收视率作为节目制

4、垄断竞争利弊:介的内容、节目形式更利——A 广播电视的频率、频道大大增加。

B 媒为多样。为媒体新技术开发、推广创造了条件。C 媒体的收益大大提高。

D 媒体实力的提升弊——

荣的民主原则。A 私营台的商业化运作动摇了西方媒介引以为向广告商。B 体。

二、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D 娱乐节目美国化。C 娱乐化以其不可阻挡的潮流席卷西方媒媒体真正服务对象的重点从受众转

特点:要收入。

1、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2、以视听费作为主方的。

3、公营台是半官

54、公营台把观众当作“公民”而非“消费者”。利弊:利——国家可以实施统一管理,有计划地调配、缺乏活力。

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广电事业的建设,合理安排各台的设置,使得各台互有分

工、互相补充;政府对广电机构实行直接指导,可以是机构的业务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政策和需要,广播电视的社会效益能够得到重视和保证。弊——政治干预多,业务活动侧重于对政府负责、对

领导负责,容易忽视满足受众需求、反映受众呼声、适应多样化的观赏兴

趣,内容难免单调、贫乏;管理上重视集中统一,管理方式行政化,缺乏激励机制,缺乏经营活力。

三、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特点: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

1、大众媒介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大众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3、大众媒介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党的经费在4目前有所改变。20世纪80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大众媒介利弊:利——在这种体制下,广播电视一方面不受政

5、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府或政党的直接干预,能较好的体现创办者(社会各界或某个公众团体)的独立

意愿,较好的适应服务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受商业集团的控制,不追求商业利益,能够注重社会效益,节目内容比较健康。弊——节目吸引力较差,财务资源不足,政治上难免

受执政党或利益集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体上欠缺发展活力。

19问题中国传媒集团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式的媒介集团化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媒介产

1、行政权力主导

(有学者提出媒介集团化首先遇到的问题还不是产权,2)规模不经济

而是控制力和管理水平。(有关政策规定组建报业集团必须以“党报为龙头”或3)逆向淘汰

“以党报为主”是都市报和晚报,而不是权力和地位更高的党报。但,而在当今报业中,经营效益好的大多是成立集团后,确实由党报兼并晚报、都市报。(目前中国媒介的管理体制给媒介发展带来很多问题,4)名义产权所有者与行政管理者分离

最为关键的是,主体性是资本的基本属性,没有主体性的资本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产权主体缺失的媒介只能沦为利益相关者寻利的工具,由此进一步导致内部人控制、机会主义等一系列的问题。(媒介产权主体的缺失,缺位导致代理人成为媒介的实5)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际拥有着,他们不仅拥有经营管理权,而且还代理了产权的其他全部权利索取权产流失成为必然。)。内部人个人利益最大化,长远来看,国有资(支配权、使用权、处置权、剩余(行政主导的媒介集团化的一纸行政命令,便将地方财6)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

政投资创办的地区性媒介纳入更高行政级别的媒介集团,多年的地方财政投资打了水漂,本地广告市场拱手交出,这种媒介集团化多少有点“圈地运动”的感觉,其结果必然导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对策的产业,媒介产业的文化属性又是媒介产业的高交易

1、媒介产业是一个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显著 成本特征,因此,媒介产业的本质属性具有内在的集中化趋势。2

有取得目标中的规模效用,相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很多媒介集团名不符实,大多数媒介集团没和约束监管机制,效率目标并没有成为首要的经营目标。因此,必须调整媒介集团的产权体制。3共识,因此新闻媒介作为党的喉舌的社会功能定位不、媒介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必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

应该成为媒介体制改革的拦路虎。4

政权力在集团化初期有效地促进了集团化,但在一定、第一阶段的媒介集团化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行程度之后,区域性的行政权力反而会成为媒介进一步集团化的阻力。5这两个外生变量外,决定企业边界最重要的内生变量、媒介集团化的内在推动力除了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 是媒介企业的核心能力。弱反而导致”的原则,媒介集团化必须遵循“以强统6“逆向淘汰否则,媒介集团化不仅不能获得规模经济,”。

的必争之地。中国应该从国家战略力量的高度发展媒、媒介产业作为文化竞争最重要的平台,是世界各国介产业,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意识形态工具。鉴于此,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媒介集团化第二阶段的

目标超越行政界限,首先,下一阶段的媒介集团化应该跳出行政权力主导跨区域组建大型股份制媒介集团。 的原有模式。其次,的产权性质和治理结构。“大型股份制企业

”界定了第二阶段阶段集团化最后一个问题是如何跨区域组建大型媒介集团。

第一、根据产权关系,将媒介企业分为全国性和地方

性两种,地方性媒介企业只能继续按目前方式在各自区域经营,其行政管理权仍然归地方政府,全国性媒介集团采用大型股份制企业规模,产权实行混合多元化,允许各种性质的资本进入。第

二、党和政府对媒介的管理模式要从目前的直接行

政管理转变为制度管理模式。第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的新闻公关管理制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警个人剖析材料下一篇:木门产品工艺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