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课程数学教学

2022-09-08

第一篇:感悟新课程数学教学

感悟新课程数学教学

数 学 课 程 教 学 的 新 感 悟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 徐振华

内容概述: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我们感悟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应当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感悟到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感悟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感知 感悟 新课程 数学教学 正文:

相信所有经历新课程教学试验的教师都和我一样,对新课程、新课标的感悟一定很深,一定会有许多体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得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它应当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

1 验应当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每一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 感知数学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大体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这样的内容虽然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数学内容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但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一方面,这样的内容和教学有利于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有助于形成某些一板一眼的扎实功底,而另一方面,这样的内容和教学难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贯彻学生的思想,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1、新课程打破了以住传统教材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程本着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以一种崭新的理念呈现给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体现数学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注重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感受出发来学习数学,让知识活起来,让知识活在情理,让知识活在方法中,处处体现着一种人文主义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想。如七上数学(北师大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和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操作、思考、交流的机会,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则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入方程知识,再运用方程的思想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 (2)、新课程加大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备课力度. “研课标备教材、研教法备学生”这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对老师要求显著的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深入细致的认真备课,更好的利用课余时间去钻研《课程标准》和课程。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探索正方体的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中除组

2 织、指导学生亲手“做一做”外,课前教师必须要亲自制作,将正方体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一一做出来,在学生探索、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感到困难时,可逐一演示,使学生模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同一个几何体。再如第三章《代数式求值》一节的备课,既要利用好“数值转换机”来学习代数式求值,又要让学生规范、牢固地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地设计好教学思路,要让学生知道“数值转换机”它表示代数式求值,可理解为一个程序或算法,有意识的渗透函数思想。 (3)、新课程重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力度. 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改、新课程理念的精华,统揽数学课程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处处体现这一理念。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力度,包括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想象归纳、猜测推理、表达交流、回顾与反思等。为使一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如新课程各章节的“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议一议”、“想一想”等栏目的设置,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实验和探索,不仅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的是学习态度、情感上也得到体验和提高。教师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生活中必需的数学,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多次出现“做一做”让学生亲身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正方体的各种不同的侧面展开图,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通过亲身试验,感受100万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并每一章中的“读一读”栏目中提供的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实例,有关数学知识的延伸介绍,都给学生提供了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而“试一试”,则让对数学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得以拓展尝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空间交给学生。首先转变角色:担当服务员,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支持;其次不包办代替:学生学的怎样要看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知识的产生过程、试验操作、问题探索等,都有要留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空,要给学生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再次适当引导:当学生遇到障碍时,应做适当地启发、点拨,给予铺垫、引导。 (4)、新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重视知识结果,更重视知识出现的背景及形成过程,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新课程中,每一个新概念、新知识的出现,都赋予一定的背景或情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感受,同时还配有形象的演示图或操作试验,使学生经历新知产生的过程,感受新知的由来,获得学习的直观经验和认识。如:七下第四章《概率》,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做“掷一

3 枚均匀的硬币”的游戏试验,使学生亲自从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通过实验,首先使学生认识每一次试验的结果是事先无法预料的,每一小组的收集的试验数据都带有随机性,其次由大量试验,使学生感知:正、反朝上两种出现的频率都稳定在同一个数值上,从而使学生获得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感受获得直观经验的合理性。再如:七下课程中,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导出,在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探索两个公式,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和转化思想的同时,又通过拼图游戏给出两个公式的几何解释,使学生对这两个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不仅从代数运算的角度,使学生经历、探索和认识两个公式的过程,而且从几何的角度给予解释和验证,使学生再度识别、理解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及体悟公式的合理性。

二、 感悟数学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基与关键在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教学时应突出以下几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实现《课程标准》所提供的课程目标。教学时应提供大量的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获得必需的发展,达到《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展开数学探究,这样将有助于展现数学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新课程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形式,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成新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通过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念,因此,教学时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

4 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

5、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教学时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有更多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有效的途径,“读一读”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等,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在习题中也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巩固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类则是面向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不需要全体学生都去完成,可适当尝试。

第二篇: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笔者敢言,在本次高中新课程的所有学科教材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变化可谓最大,它从原来的“软件说明书”,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科书。在去年福建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前的这个暑假,各地组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参加新课改通识培训,也是很多一线老师第一次接触到新课程教材,当惯了软件说明书“解说员”的老师们,面对新课程教材一时无所适从,包括笔者本人。经过暑假的学习到一学年以来的教学摸索与实践,可谓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逐渐体验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乐趣,也让学生感受到愉悦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于是笔者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飨读者。

一、关注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体系都不同,教师如果连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清楚,那你这堂课的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呢。因此,开学的第一节课的教学,笔者没有马上进行新课教学,而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整节课大概分为四个方面,首先,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其次,了解学生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情况,再由班级里有计算机某个方面(如编程、动画制作、表格处理、网页制作等)专长的同学谈谈以前是怎样学习的。(这点很重要,教师不仅可初步了解学生以前基本情况,更能发现一部分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今后课堂中扮演“小老师”角色。);再次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模块教学、学习评价与学分认定、机房管理等);最后填写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而以后课程教学中,一旦学习新的知识体系,如进行“因特网信息查找”、“文件的下载”、“信息的编程加工”等知识的学习时,笔者都会在学习前进行学情调查分析(利用我校制作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网站”进行网上调查),从每个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上学期,泉州师院部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到我校参加教学实习,由于不了解我校学生的情况,几名实习老师在课堂教学上都作了一些偏离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延伸,课堂知识容量大,以致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完成得很不理想,在教后的教学交流分析中,这些实习老师都能深刻认识到,分析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学前的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二、整合课程学习网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我校的高一年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通过分析开学第一节课的学生基本情调查表,发现有近60%的属于“零起点” 学生。众所周知,新课程的教学是非零点的教学,这给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怎样解决这个压力?就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于是,我们制作了一个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网站,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学习”、“作业与作品提交”、“学习讨论”、“网上学习调查”、“研究性学习”及“信息奥赛专栏”等栏目,并具备学生真名注册功能。其中“课程学习”栏目里设有必修模块及5个选修模块的课程学习子栏目,教师每节课教学不仅备教学设计,更是精心准备学习学案,并将学案上传到课程学习网站的“课程学习”栏目相关模块的子栏目里,教师上课时就引导学生到相关模块的子栏目里的进行学习,由于学案是面向学生,因此,学案设计时要全面安排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学习步骤、课堂任务、收集的学习素材、知识点小结、学习评价、作业布置等内容,如果有完成相关作业再到“作业与作品提交”栏目进行提交,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及相关学习评价。

例如,教科版“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教学,由于我校的学生以前很少了解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如果没有让学生动手体验是很难完成学习目标的,因此,笔者教学时为让学生在1个课时既能完成知识的学习又能亲自动手体验,我把收集的人工智能的素材软件及相关体验网站的链接都整合到学案设计中,让学生直接点击就可以进行体验,大大方便了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尝试到体验人工智能的乐趣,很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学习任务(作业),感受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因此喜欢这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也因学科特点经常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因此,设置合理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成功教学的关键。合理设置信息技术作业应区分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应注重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与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是一定要完成并上交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而课外作业应注重知识扩展及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此,课堂作业应该是统一的,又能灵活的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既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相应的任务,感受成功的喜悦,又有统一评价标准,方便学生自评、互评包括教师评价。例如本人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图像的采集与加工》单元教学时,特意设计3个课堂作业,①绘制七巧板,构建造型表达信息;②“改造超女”;③使用PhotoShop制作图像表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句的意境。要求学生都要完成,但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上交其中的一个的作业,基础较一般的同学可上交作业①,较好的同学完成并上交作业②、③。由于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并上交一个质量较高的作品,有的学生上交的作品质量之高有些超乎意料。另外,我在演示网上收集未化妆的“超女”的照片时,很多学生观看后感到“恶心”,这突然给我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针对现代中学生的“追星热”进行有关德育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学习、崇尚科学的理想。至于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很多老师能意识到其重要性,但由于受时间、条件等因素制约,学生完成难,而忽略了课外作业的布置,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虽然学生在校时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完成信息技术课外作业,但是在周末回家时,很多学生认为是休息时间而不愿意去学习主科课程,这时,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家里的电脑设备完成信息技术课外作业,但应注意设计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应有趣,让学生巩固与扩展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激发其兴趣,并对有完成课外作业的同学在学分认定方面给予相应的加分。同时,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应该是选做的,让有条件的同学去完成。

四、学习评价,自评与档案袋评价共存

强调评价是在本次新课改中的一个亮点,做好评价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地完成,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人教学实践中,通过我校设计的课程学习网站进行教学,在学案的设计上,我都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与本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同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模块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使用档案袋方式记录学生的模块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学习行为、作业作品情况、评价文本等过程性评价和模块考试成绩并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档案袋评价方式可以让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模块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五、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

1、QQ及游戏问题

关于QQ及游戏问题,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不是老师说停下来,学生一定会将自己的游戏、上网、QQ、歌曲等进行到底(从上课前几分钟打开电脑开始)。 在学生看来,上电脑课的最大吸引力莫过如此了。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处理好信息技术课堂的纪律呢,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一味为了完成教学知识而教学,还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就说本学年福建省进入高中课改实验,我的班级一开始也出现这种情况,后来我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现在课堂上已经很少出现这种问题。

① 不断地给学生说明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会考甚至高考进行反复强调,并渗透相关德育教育,以理服人。

② 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学到有用的知识。

③ 教学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课堂上机任务的设计应能引起学生的喜欢,积极主动的参与。

④ 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可能有点“大话”。本人的每节课不仅有教学设计,更为学生精心准备学案,放在本校制作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网站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至少会提前5分钟到机房,自觉进入课程学习网站进行预习及下载相关上课素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而不会出现去上网、打游戏或听音乐等现象。

⑤ 努力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人教学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往往是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上他的学科。我们是否能多想些办法让你的学生喜欢你。

2、课改中的改与不改

新课改中的“改”其实就是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存在的弊端,新课程教学时应处理好改与不改的部分,因此,要求老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时应做好教材分析,避免走上两个极端,即:一节课几乎都让学生自习,并错误理解这是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或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应试的学科,照本宣科地讲授。

3、互动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互动参与的积极性,这也是很多一线老师特别是农村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人在新课改教学之初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后来教学中我除了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主动回答问题外,又在过程性评价上加入课堂主动参与方面的评价,并让学生知道过程性评价是学分认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与引导,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着明显的提高,回答问题时就有争先恐后的现象。

4、课堂评价问题

要努力做到每堂课都有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地完成,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

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强调学以致用。因此,学生在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如何将学习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特别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整合。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二分法查找》教学时,在教学延伸方面,本人结合数学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二分法算法求数学方程近似解进行知识拓展。

6、机房管理

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时,大部分教学都是在网络教室上进行的,因此机房里不仅要有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而且还要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控制及上网管理系统,如上网二级代理等,有利于合理地控制学生课堂上网。

7、教案与学案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有教案更要有学案。在实践课改教学中,每节课我不仅设计教案,更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学案,每个学案都有具体的学习步骤、任务作业、学习评价及知识点小结(即,本人要求学生要做的学习笔记)等,并传到我校制作的课程学习网站。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学习笔记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行为,有效解决学后忘记的问题,又能让学生掌握相应技能,同时有利于对付有关考试(如会考)。

前些时间,一位班主任与我交流,说他班的学生反映上信息技术课就像过节一样,学生很喜欢,问我采用什么好方法,我想可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上述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很认真听课,并争先完成课堂任务,然后帮助其它同学,或利用相关知识去解决其它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明显的提高。

第三篇: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感悟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由宝国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小学数学教材有了新的认识,获得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宝贵经验。

我感受最深的是小学数学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对于数学教学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

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当今社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当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新教材中,把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2、“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3、“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描绘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4、“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亲身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巧妙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奋进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活动,亲身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

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老师要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他们独特地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

四、义务教育数学的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必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去探索,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但我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代新型人才。

第四篇:感悟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也被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所困惑。

一、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寓教于一言一行

1. 课堂英语化。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就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教学表情化、动作化。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听说英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作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这个单词时,我就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我半握拳手放耳后,学生便心领神会。经过同样的训练,只要我双臂合拢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生活常规英语化。小学英语一周三节课的教学,从时间量的角度来说,确实少得可怜,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量大,而运用语言的机会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从语言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的角度,大范围、多层次地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拴”住学生的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优劣,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很大。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针对小学生喜说爱动、争强好胜、善模仿等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教材特点,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 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有所得。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学的基本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但鼓励学生玩,还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如在学习自我介绍时就采用“毛线缠绕”的游戏,在学习

“boy、girl、monkey”等名词时采用了“蒙眼辨音”的游戏,在学习动物时采用了“快速表演叫声”的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由于带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学生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歌中练,在歌声中巩固所学知识。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唱爱跳。针对这一特点,每一堂课我都利用或编写了与学习内容相符的歌曲或歌谣(chant),并加以动作表演。如在学习表示小动物的单词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歌谣:

A dog says “Woof, Woof”, A cat says “Meow, Meow”, A crocodile sings, But I don’t know how, A duck says “Quack, Quack”, And yes! I know how. Quack! Quack! Quack! 每一种动物配上其叫声,和着录音节拍,再加上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夸张的语气,使学生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自然地获得了英语知识与技能,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 画中乐,在涂﹑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低年级学生情绪活跃、开朗,具有稳定性、专一性差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仅锻炼学生的“动嘴说”,还让学生“动手画”,如用水笔涂风景,用简笔画小伙伴,用线条连单词,用毛线装饰小动物卡片等等。学生们在涂、画中,与同伴团结合作,相互交流,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4. 情景体验,在交流中创造性运用知识。低年级英语的教学内容多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英语单词或简短的小对话,这些单词和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习惯性语言,脱离了情景,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单词和对话的内容。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如在学习颜色的单词时,我让学生走出座位,寻找教室内多彩的事物,学生在寻找中得到体验,并急于表达学会的单词,遇到不会的颜色单词渴望我的帮助,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再如学习做自我介绍时,学生有可能将新旧知识结合,做出新的句子。这时即使学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语法错误,我也不急于纠正,而是鼓励其大胆地、创

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都是采用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发挥想象,动手动口,合作参与,在实际交流中发展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出学科间的融合及文化渗透,强调灵活开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巧用现代教育媒体

在教学中,应该利用VCD、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让教科书动起来、发出声来,使“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What’s this?”、“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句型时,后知后觉有“望子成龙”系列教学软件中的“英语乐园”这样一套软件,它创设了“在森林中”、“在动物园”、“在学校里”、“在家中”等十大场景,在每一场景中,多媒体技术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但是,目前我所用的也仅是VCD,录音机和磁带,现代教育媒体资源的利用还是很有限。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学习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成功的学习再受到教师的表扬,能推动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在对任何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评价中我经常用深情的赞许或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也会准备一些小礼物奖励他们。与此同时,我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

第五篇:感悟新课程,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下,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效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分析传统数学课堂评价的不足,并提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课价的评价指标,并根据新指标实现课堂评价的策略,使其形成新课程下的个性鲜明的课堂评价模式。

【关键字】新课程 数学教学 课堂评价 指标 策略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活动。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善待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生命的种子在课堂上诗意地发芽、开花。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评价的一部分,是通过师生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后,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为了实现有效教学与有意义教学,真正实现课堂评价功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新课程的特点,教师与学生观念的变化及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进而实现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一、数学新课程理念及教师学生课堂行办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新课程课强调数学教学的有意义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基础上。在此基础上,教学应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再创设真实的解题情境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因此,构筑新型的课堂评价模式,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给予有意义的评价才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适应新课程的一种举措。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是无可质疑的,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也是必然的。在课堂上,教师由原来的指挥者、领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配合者。因此教师的课堂活动应分为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布置探索的内容,并参与讨论;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善评价体系与实施评价。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包括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应主要从数学的阅读、质疑、实践、和反思等方面实现。

二、传统教学评价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存在的差异

综观我国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是认识深度不同。新课程的教学中明确区分了教和学,区分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深入探索了教学过程中能够影响教学结果的因素,并尝试改变教学过程中的变量以改善教学结果;传统的教学实践,在理论上没有明确区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缺少对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其次是评价的方式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基本上采用理论分析、哲学思辨的研究模式。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方式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主要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的方式。再次是对课堂教学的描述方式不同。新课程下的教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包括收集观察数据、问卷数据、访谈记录、录音、录像等等,因此能够对课堂教学的原生态进行准确、精细的描述;而传统的教学描述方式在这个方面做的比较不够,即使是现在较为流行的课堂实录,也多半是执教者在课后对课堂的回忆,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最后是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研究中的地位不同。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策略、方法、材料、环境等多方面立体式的研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研究怎样给教学评分的问题,课堂评价更多是应用于教学比赛,给不同教师的教学排出不同等次等问题上。

三、新课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

新课程的改革,让教师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发生了改变,课堂教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各自处于什么地位?我们的高中课堂到底正在发生着什么?这就需要采用新的评价指标研究课堂教学,客观、准确地描述课堂上所发生的事情,为教师提供更加具体的而有意义的反馈信息。经过研究分析,应关注以下若干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因为这些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评价指标。

第一,关注数学知识的存在的价值。每个事物或现象的存在都有其独特意义,数学知识也不例外,任何一个数学知识或规律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有着深远的存在意义。每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可能有其鲜为人知的故事,它可能曾促发了某项革新。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能透过历史的迷雾,去洞察数学知识的存在。在课堂上,在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尤其是在解题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还原知识产生发展的全部思维过程,让他们觉得数学不是如变魔术一样的神秘,而是在很自然的逻辑思维下就能实现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第二,关注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而不是印刻在书上的和死记在脑子里的结论,教学关注数学本质,就是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透视事物,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实现对数学知识、数学观念的自我建构和发展,从而获得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数学教学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领悟数学抽象、严密和简洁等特点,感受到数学理性的精神力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的本质,同时也在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这是学习数学的本质,更是数学课堂评价学深层次的指标。

第三,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每人学生都是一人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自已的思想、兴趣和认知基础。教师的设计,如果能引起他们的共呜,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迫于教师压力,做着自已不喜欢的事,他们就会产生焦虑、厌倦的情绪。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心动的基础上再行动,能激活他们的思维热情,使他们在快乐中学到属于自已的东西。

第四,关注提问和引导的实效性。教学中,教师恰当的提问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仔细观察数学课堂,便不难发现,很多教师设计问题时很随意,所设计的问题细小而泛滥,思维含量也较少,这样的提问效果令人担忧。教师的引导存在更多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知所措,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科学的引导,注重课堂实效应是数学课评价的重要指标。

第五,关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在数学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是数学教学的一对相关因子,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和规律,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没有教法也就没有学法,没有学法也就无所谓教法。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要创造条件,在转化过程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优化。教法与学活的优化有利于教学质的提高,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高效高质的目的。

第六,关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生活的一大特点,它可能会超越教师的预设,使教学处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中。这就要求教师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时刻关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新问题、新情况、前及时做出合理的应对。

第七,关注课堂生活的细节。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如果数学课堂教学有更多的细节被教师关注,那么这个数学课堂一定会更迷人更成功。教学细节处理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着知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着深刻。成功的教学细节总是体现着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理解,彰显着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所以数学课堂在细节处闪光应是课价指标之一。

四、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评价的策略

参照以上课堂评价指标,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需要营造一个课堂教学评价的氛围,教师和评价专家一起进行标准的制定,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学生课堂反映等多方面的现实情况,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标准。让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确定等过程中感受参与的意识和认识到评价能促进自我发展和进步。

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的一种评价方法。通过互相展示课堂教学,教师有机会讨论观察和教学反思,听取优秀评价者的意见,从同行教师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少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开展教师互评,还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行教师指出被评课者的课堂教学不足或鼓励评价,会让教师感到是对自身的勉励、尊重,激发教师更加努力上进,形成良好的心态。最终的自的都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家长参评、专家评价之间主动沟通评价的信息,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真诚、没有权威没有顾忌的评价气氛,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实现有效评价的唯一途径就是直接面对课堂,直接观察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直接观察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客观、准确、完整地记录、描述和研究分析。确定观察点,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做好现场记录,课堂观察记录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再对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课堂观察后进行课堂教学分析,这里包含学生方面:学生参与程度的评价、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和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教师方面:教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与数学价值观。教学活动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交互”。在新课程体系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技巧、知识的传授、教学的方法、模式,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自由个性的张扬。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要求应用具体的评价方法,掌握其特点、实践操作的具体步骤及相应注意事项。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对课堂评价的研究,使数学的课堂评价发挥其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红婷.有效数学课必须关注的10大要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2]林高明.有效评课的策略与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福,2013.7

[3]蔡伟.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3(3)

[4]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教育研究,2003(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职员晋升演讲稿下一篇:国土局执法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