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

2022-04-1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环节。笔者陈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第一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第二是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 篇1:

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摘要:存贷款利差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盈利来源,因此,贷款风险管理能力高低决定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大小。本文首先分析了信贷风险对基层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危害表现;在此基础上,从信贷政策、风险文化、信用风险分析、贷款条款设计、贷款操作风险、贷款组合等方面提出了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风险管理

一、信贷风险对基层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危害表现

(一)不良资产削弱了经营的流动性

流动性降低形成了流动性风险。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资金不能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性。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高比例坏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包袱沉重使得呆账准备金提取不足和资本补充乏力问题,严重影响到经营的流动性。

(二)信贷风险削弱基层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贷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也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贷款利息扣减资金成本、管理费用、税费、资本成本等贷款成本及风险成本后,所得差额已越来越小。坏帐仍将是商业银行利润“克星”。如果某商业银行有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成为坏帐,就要从利息收入中提取100万元去抵销,而这100万元的利息收入在0.5%的贷款收益率下,需要发放2亿元的1年期贷款才能赚得。

由于基层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资产已经失去盈利的能力,导致严重亏损,资本金补充不足,商业化改革受到很大制约,基层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威胁。由于大量的不良贷款长期沉淀,基层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扩大负债的规模,来应付顾客取现,而对于新的优良客户和其他看好的可盈利项目的支持力度被迫减弱,使得贷款周转不能形成良性循环,制约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违规经营、违章操作造成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损失

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主要原因有:一是利益驱动。贷款资金的所有者是国家,而经营者和管理者是聘请的员工,当委托代理责任与经营管理者利益严重不一致时,损公肥私的道德风险在客观上是普遍存在的。二是迫于任务压力。现有的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仍然是年初定目标,年末进行考核,行长迫于政绩的压力或者是员工福利的压力,不得已而采取违规操作满足上级行需要你完成的计划指标,这样才能使得上下满意。三是操作风险的存在。由于某些员工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不深不透,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对繁琐的规章制度掌握不够熟练,业务生疏也可能引发贷款风险。所以,现在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形成,既有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违规已经成为少数领导千部和员工的潜意识和惯性思维,形成了违规文化。

(四)国企改革成本大量转嫁到基层商业银行

企业高负债与银行贷款回收困难恶性循环,使基层商业银行历史上形成的包袱十分沉重,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肉烂在锅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巨额信贷资产形成不良贷款沉淀。更严重的是,由于某些国有企业存在信用“败德陷阱”效应,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太大,甚至躺在商业银行的身上。在基层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形成的贷款关系,被很多企业经理人看作是“零和博弈”,无非是此增彼减,出于本位利益的考虑,企业债务越滚越多,多数没有还债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借转制之机,以分立、合并、改组成立新公司“金蝉脱壳”,以承包租赁为名悬空基层商业银行债务;部分企业先分立后破产,破产时不通知银行,破产前转移资产,清算不规范,寻找种种借口宣布抵押担保无效,甚至清算回收为零。

二、基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

(一)坚决贯彻落实和执行上级分行统一信贷政策。信贷政策规定了一家银行的贷款投向、市场定位、管理政策、风险承受意愿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可以说,银行信贷政策就像是这家银行的贷款宪法,是所有从事贷款业务人员都必须遵循的根本大法。作为基层从事贷款经营、管理、审批等方面工作的人员,必须完全领会和掌握、并坚决贯彻落实和执行全行统一信贷政策:一是必须完全知悉哪些贷款业务是被许可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明确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二是必须在自身授权权限内开展贷款决策、经营管理工作。三是必须明确自己若违反某一方面规定将带给自己什么样的后果。

(二)传导培植贷款风险文化。贷款风险文化是由银行的强势首脑提出并持之以恒地传播,逐渐渗透到公司每一位员工思想中,最终根植于整个企业的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一种企业文化,它是整个公司在贷款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种无形规则,是信贷人员处理业务时的统一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引导信贷人员在平衡风险与收益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先进的贷款风险文化就是这样无形地在领导人良好的风险意识的熏陶下形成的,若领导人都不带头执行、缺乏持之以恒地精神、朝令夕改,全行上下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风险文化,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会充满随意性,公司确定的贷款质量控制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口号。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在传导培植贷款风险文化过程中,要特别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层级的管理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做一名合格称职的企业先进贷款风险文化的传播者,在这一过程中,领导与员工就像是风和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并朝此方向生长。二是通过发现典型,在员工中树立榜样来精心培养风险文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是建立与先进贷款风险文化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向管理层和信贷人员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本银行奖励那些为公司长远发展和持续低风险考虑的管理人员和信贷人员,向富有贷款风险管理经验并发现避开风险的员工倾斜;惩罚那些违反贷款规则、制造贷款风险、不顾贷款风险只在乎存贷款任务和利润的人员,而不管其存贷款和利润完成有多好。

(三)掌控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尚缺乏足够的前提条件,如数据库瓶颈、财务数据失真及信用风险计量技术专家的匮乏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采用传统方法,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判断来主观评价贷款风险大小。鉴于此,信贷人员收集来的借款人信息资料质量高低和是否充分,对贷款决策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是信贷人员应放弃根据客户所讲的“故事”和财务报表来写信贷报告的传统工作习惯,必须对客户提供的信息取证核实,特别是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要向第三方或现场搜集第一手资料,如:该客户目前与其往来银行情况及问题、往来银行为何不给其增加贷款的原因、客户生产经营秩序、员工精神面貌等。二是确认贷款用途,并能够承受借款用途所产生的风险,贷款用途直接决定贷款风险大小,因贷款用途风险形成的不良贷款比比皆是。三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经验、专业程度)和高管层的稳定性,特别是企业只受一或两个人控制时,贷款风险将集中在个人品德上。四是采用“机会优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判断企业中长期经营能力,特别是客户申请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时,信贷人员必须在研究分析基础上明确回答贷款到期时客户是否还存在、是否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等。五是信贷人员应更多地根据企业内部管理报表、预算表、预测表、总经理工作报告或财务总监的工作报告来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判断客户的财务风险,核心是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四)高度重视贷款条款设计工作。信贷人员应将借款合同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它来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约束借款人在取得借款后的经营行为,化被动为主动,避免出现较大的贷款损失。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商业公司也是各有千秋,因此银行不能用一个完全相同的借款合同运用于所有的贷款客户,标准的借款合同,看似规范标准,实际效果却像是给高、矮、胖、瘦的人穿同一尺码衣服,很难有针对性地发挥借款契约的作用。因此,贷款条款设计必须“客制化”,除贷款协议条款执行统一标准条款外,贷款价格、金额、期限、担保方式、例外条款等必须‘量体裁衣’。一是贷款定价设计,既要使银行从该笔贷款获得足够盈利,又要使客户愿意接受而不再找其他银行,应该是贷款设计中最困难和风险最大的工作之一。二是贷款金额设计,应根据企业贷款用途、资金实际需求量和预期现金流量对利息及本金的保障能力综合确定,而不能采用简单随意对借款人申请金额打折扣的传统方式。三是贷款期限设计,必须明确企业借款是解决短期资金需求或是增加长期周转的营运资金,特别注意不要把中长期贷款确定为短期贷款,同时充分考虑贷款期限与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预测实现时间相匹配。四是担保方式设计,重点根据客户信用风险状况考虑选择何种担保方式,在选择贷款第二还款来源时必须明确具体、详细可行和保值,如在选择贷款抵押物时,必须知悉掌握抵押物的真实价值、二手市场状况、二手成交价格、处置变现可行性和处置变现难易程度等关键内容,以决定是否接受某抵押物。五是例外条款设计,根据企业风险特征,增加限制性条款,如限制增加负债、现金支出项目,约束资金结算来控制资金流等。

(五)严格贷款操作风险管理。贷款操作风险表现为贷款业务流程而非结果,流程管理是贷款操作风险的日常工作。贷款业务严格按流程标准操作,就像工厂产品生产人员必须对照产品生产作业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一样,若不按生产作业标准操作,产品的质量肯定会出问题。所以,必须严格执行一家银行制定的贷前、贷中和贷后业务操作标准和业务流程。

(六)运用贷款组合管理贷款风险。谚语“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形象地阐述了风险管理组合理论。但运用贷款组合管理风险,要把握好二个关键因素:一是各类贷款的违约风险的相关性,若违约风险是相对不相关的,则能较好地分散风险。二是各类贷款数量大小。在实际操作中,可利用银行自身所确定的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的风险限额,来实现、优化贷款组合,通过风险限额来控制贷款集中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集中。

参考文献:

[1]冯禄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技术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5).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3]龚明华.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银网博士专家中心,2005年.

[4]Carol Alexander著.陈林龙等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建设银行平果铝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

作者:易万雄 阮 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 篇2:

内控建设和信贷退出视角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摘 要】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关键环节。笔者陈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第一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第二是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制度;退出途径

1 前言

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风险分析和管理活动是商业银行所从事的全部业务和管理活动中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甚至可以把银行活动比喻为一种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游戏。而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暴露开始成倍增长,性质也更为复杂。银行业迫切需要一种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自由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贷款仍占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最大的风险便是信贷风险。从令人瞠目的巨额不良资产到屡见不鲜的金融丑闻,无不根源于信贷风险问题。本论文致力于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問题

2.1 增量贷款风险不断增加

由于贷款存量结构制约,银行贷款资金在增量配置上难以做到优化和按效益原则进行。再加上体制不合理,无序竞争和规则约束不健全,贷款的增量配置扭曲,又转化为存量风险,日渐累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方面,贷款大量向交通、能源、电力、电信等垄断性行业或大项目以及集团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等大企业集中,存在着风险集聚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的可能。一旦这些家企业面临经营风险,而不得不破产时,很可能蚀空银行资本金,进而引发银行危机。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加剧了银行增量风险。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开放,一大批有实力、有效益的外资银行己经来华抢滩设点,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优质客户流失、客户群体边缘化的危险。新增贷款质量的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不断加大。

2.2 贷款流动性较差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集中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贷“大”,即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集中,大量资金集中于少量项目。二是贷“长”,就是投放贷款的期限与企业实际用款周期不匹配,这样就隐藏了贷款的短期风险,将风险暴露的时间延长。三是贷“上”,贷给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也使得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离开生产领域,从而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总体不足,大量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被长期占用,周转缓慢。由于商业银行信贷客户大部份是国有工业客户,近年来国有工业客户整体效益不佳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3 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在不断催生着新的不良资产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虽有所下降,但不良资产绝对额却在不断上升。1994年国有商业银行(原工、农、中、建)不良贷款总额5323亿,至2006年底不良贷款总额还有10557.6亿(这其中需要剔除1999年不良资产剥离的1.4万亿和中行、建行、工行上市前财务重组时的政策性剥离和核销的数据)。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增长并没有被有效遏制住,原不良资产生成机制仍旧不断地催生着新的信贷不良资产,这还不包括一部分隐性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就像一个恶性肿瘤困扰着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3 完善我国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措施

3.1 建设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3.1.1 授权审批与内部稽核制度的相互补充

商业银行业务授权审批制度是确保银行稳健运营、抑制风险发生与扩大的重要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应做到以下三点:①设立三人信贷委员会批准制度。②坚持有限授权原则。③内部组织授权要与职责分离相结合。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制度要做到:①保证内部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对原有稽核部门进行重组,在董事会下设立总稽核部,中心分行与城市分行实行派驻制,派驻地稽核部门由上级行直接管理。②完善非现场稽核制度。只有改进稽核的手段,实现非现场稽核,才能够有效解决稽核任务与稽核力量的矛盾。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是采用制度基础稽核的方法。对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查与评价,根据内部控制系统的优点与缺点确定稽核的范围。

3.1.2 规范信贷业务操作制度

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审查、贷中控制、贷后管理三个部分。贷前调查及贷款评审工作是防范贷款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贷中控制主要贷款审批时控制风险。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时有一个特点就是贷款审查委员会以及信贷审批人员往往由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难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信贷业务的审批中,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向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学习,将信贷审批工作交由专职人员担任。信贷风险防范的贷后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控制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2 完善信贷市场退出途径

首先:选择合适的信贷退出时机信贷退出时机是信贷退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来说,信贷退出的最佳点是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交接处,这一时期的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形态常处于关注类,此时借款企业能够寻找到新的信贷资源,退出成本较低。其次:设立行业与区域的信贷退出机制在区域信贷资金的配置上,可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进行改进。具体操作上可以将到期的固定资产全部贷款和AA级以下的流动资金贷款按一定比例上收集中到一级分行,同时改革现行的考核机制,按主要业务建立以条为主,以块为辅的效益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世清.试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3(07):25-32.

[2] 陈正.信贷资金使用环节风险及其控制[J].安徽农村金融,2005(12):35.

[3] 崔胜实.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04(12):31-33.

[4] 何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中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J].金融与保险,2003 (9): 73-74.

[5] 姜建清,银行信贷退出理论和实践研究[J].金融研究,2004(01).

作者:张斯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讨论文 篇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部分,同时它也是国民经济地核心。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是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数额较大的不良贷款是形成信贷风险的重大原因。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导致信贷风险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预防信贷风险的发生,立足我国信贷风险的现实状况,吸取国外处理信贷风险的经验,科学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将我国的银行信贷风险降至最低点。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风险管理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信贷风险又是商业银行风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的环节。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维系着我国经济的命脉,它是我国经济安全、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又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有利于银行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银行其他业务是否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经济是否持续快速发展。

一、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风险是银行在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无法预知的某些不利因素给其带来的损失;是由于银行在进行日常的信贷活动中,存在着不能按时从贷款者手中将大量的贷款收回从而导致的信用风险;信贷风险就是银行在进行日常信贷活动中产生所有风险的一个汇总。信贷风险具有:客观性、复杂性、隐蔽性等基本特征。

(一)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银行是一个追求高利润的特殊企业,在其获得高利润的同时伴随着的往往是高风险的存在。然而信贷风险在银行所有风险中又是最重要的风险,那么对于这一风险的管理又显得尤为的重要。

(二)不良贷款比率高

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是信贷业务,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也就是信贷风险。根据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最新年报,截止到2013年末,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已达3743.15亿元,同比新增近470亿元。其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的不良贷款已经不能被银行收回了,这将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损失。

1.国有商业银行运营方式单一,盈利能力下降。我国国有银行主要实行的是分行业经营,贷款主要集中发放于大中型企业。证券等投资占的比例并不高,当信贷资产出现风险时,贷给企业的资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很难很快变现,从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转移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将直接影响国有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已经进入了我国的金融市场,行的客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国有银行面临这一状况,为了挽留原来的客户以及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国有银行提高了存款利率,降低了贷款利率,这一举动必将会使得银行本身信贷业务的盈利减少,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盈利能力会大不如前。

2.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信贷风险。中国近些年来,对房地产贷款投资规模过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在房地产信贷这一高盈利的业务上,银行的竞争越激烈,那么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就越大。尤其是在房地产价格下降时,抵押给银行的资产的价值也随之贬值,另外由于房地产企业建筑项目和借贷业务的减少,银行从房地产企业交易中获取的其他收入也会减少。所以房地产价格的下降会对整体信贷活动产生很大负面的影响。

二、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信贷业务操作制度

国有银行在进行贷款前应进行严格的调查以及对贷款事项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是预防银行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聘用信贷审批的专项人员进行这项工作,银行也应该拿出部分资金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员工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尽量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一旦发现某项指标趋于规定的值时,就应当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强调对各行业信贷风险度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做到通过快速数据更新,增强预警监测的有效性和长久性。尽可能有效的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加强银行内部评级制度和产权制度的完善

商业银行依据还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种为不良贷款,银行需要根据其风险的程度提取一定的呆账的准备金,再利用贷款证券化的方式来使得不良贷款减少损失。目前我国的大多金融制度还不完善,为了避免风险,应当加强银行内部评级结构与外部评级结构的建设,建立违约数据库,实现各大银行之间系统的相互联网,这样有助于银行对信息的采集,更方便于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此外,要完善银行的产权制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让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实现市场化的营运模式,有助于银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化,增强银行自身的抵抗一切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信贷业务员的整体素质

银行包含信贷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的规范的操作和高质量地完成都需要工作人员的介入,只有银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操作人才,才能更有效的化解信贷风险。信贷业务的真实的状况,贷款企业偿还贷款以及公司运营状况,都要通过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银行的工作者对询问、调查、批贷、监督贷款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懈怠,可以有效减少银行的不良贷款。

(四)加强外部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

要完善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就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针对银行的信贷业务,在现实操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应当及时地补充相关的法律条文,必须要做到每一项责任都要有法可依,对于法律中已经规定的相关条例,若已不能符合现代银行发展的要求应当及时就行更新。制定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方面的专项法律制度,并且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对该项法律制度进行宣传。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立法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行为来保证银行能够正常运作,要根据不断开放的世界金融管理系统。

总之,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伴随着银行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对其进行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力,对贷款的客户进行严格筛选,对自身进行系统优化,由此提高资产的安全性,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对已经贷出的资金进行监管,若发现有威胁到资金安全的时候,及时收回贷款,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概率。目前我国应努力加强信贷风险全程管理,以达到预测、规避、转移信贷风险的目的,从而增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于丰硕.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J].才智,2011年02期.

[2]王玉琴.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11年36期.

[3]马建莉.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控措施[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10期.

[4]赵丽.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年24期.

[5]赵雅坦.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5期.

作者简介:刘晓敏(1982-),女,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会会计。

作者:刘晓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治理论文下一篇: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