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疾病分布

2022-07-23

第一篇:流行病学疾病分布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总结

一、疾病分布常用指标

1、发病率

定义: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反映未病人群单位时间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公式: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出现的新发病人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计算----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曾感染过天花的人不再属于暴露人群

应用(1)描述疾病分布(判断散发、流行、爆发、大流行)

(2)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

(3)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特殊的发病率,一般比发病率准确)

定义: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属于累计发病率。

公式:

应用: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等暴发

3、续发率(又称(家庭)二代发病率)

定义: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

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公式:

应用(1)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

(2)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

(3)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4、患病率(现患率或流行率)

定义: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分类: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

公式:

时点患病率(小于一个月)=

期间患病率(大于一个月)=

应用(1)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

(2)反映人群对某一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

(3)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临床床位周转,人力分配等)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如同一个蓄水池。当流出量一定时,水源(发病率)流入量上升时,则蓄水池水量上升,即患病率上升。若水源(发病率)流入量降低时,则患病率降低。当流入量一定,而流出量上升(如死亡增加或痊愈及康复增快)时,则蓄水量(患病率)降低。

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X病程(D)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升高的因素:

降低的因素:

病程延长

病程缩短

未治愈患者寿命延长

病死率增高

新病例增加

新增病例减少

病例迁入

健康者迁入

健康者迁出

病例迁出

易感者迁入

治愈率提高

发病率升高

诊断水平提高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

发病率

患病率

新发疾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新旧病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与致病因子的强弱有关

与致病因子的强弱和病程有关(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

用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病例报告或队列研究)

用横断面研究

常用于急性病,也用于慢性

一般用于慢性病病

有可能大于100%

不可能大于100%

衡量疾病出现的情况

衡量疾病存在或流行的情况

5、感染率

定义: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口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公式: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XKK=100%

应用(1)评价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流行势态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

(3)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6、死亡率

定义: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口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公式:

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K=100%,1000/千,或10000/万,100000/10万

粗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一种未经调整的率(不同地区一般不能进行比较,如不同地区的肿瘤的死亡率,还受年龄组成的影响)

死亡专率:死亡率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及病因等分别计算。

婴儿死亡率:某地某年内活产婴儿在周岁内的死亡频率,是反映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的一项敏感指标,不受人口构成的影响,可直接比较(一般以千分率表示)。

应用(1)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口死亡危险性大小

(2)反映-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

(3)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病因探讨的指标

(5)评价防治措施

7、病死率

定义:病死率是表示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公式: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人数X100%

当某病的发病和病程处于稳定状: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X100%

应用(1)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2)反映诊治能力等医疗水平

(3)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8、生存率(存活率)

定义: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

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应用(1)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

(2)用于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远期疗效或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3)在某些慢性病的研究中经常使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

例题

1.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内有40人死于糖尿病。

1、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专率?

3、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2.1987年某货轮发生了军团菌病暴发流行。该货轮起航时载有乘客350名和船员50名。6月30日在佛得角群岛停留时,有1/7的乘客离开。7月份第-一周内,船上有30人发生军团菌病,其中一半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随后1周内,又有20人发病,但因处理得当没有发生死亡。症状持续1个月。

1、7月1-14日,军团菌病的罹患率(7月1日零时起船上的人口作为危险人口)是多少?

2、7月第1周、第2周军团菌病的病死率各为多少?

二、率和比

1、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的比例基数可以是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十分率等。应该根据其在医学中的使用习惯来使用。
人口学指标如出生率,死亡率等习惯用千分率;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一般用万分率或十万分率;
住院病人的病死率,床周转率等则常用百分率。率可>1

2、比,两个任意变量的数值的商(分子并不一定是分母的一部分,如医患比,医护比)

3、构成比,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如病死率。

三、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一般与过去三年内的情况无明显差别

流行:明显高于过去几年的情况

大流行:跨省市或国际性的流行

爆发:某个地区某段时间突发大量

四、疾病的分布

1.空间分布

2.时间分布

3.人间分布

4.移民流行病学

三个对象:

移民

移民地当地居民

原居住地居民

第二篇:控制秋季疾病流行

“控制秋季疾病流行”主题班会

一年一班

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口角炎、秋燥症等)这些病症一般是这样容易产生的?又如何预防?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口角炎:秋季空气比较干燥、寒冷,口唇黏膜经不起刺激;另外,秋季绿叶蔬菜的减少使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

2、维生素C容易缺乏。因此,在秋季学生易患口角炎。预防措施:多吃萝卜、冬瓜、菠菜、银耳、鸭子、梨、葡萄甘蔗等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果学生出现口唇干裂的症状,应让学生加倍饮水,并涂写防裂油或润唇膏,以保持嘴唇湿润。特别提醒:嘴唇干裂时,提醒他不要用舌头去舔。因为口水极易蒸发,水分蒸发时带走热量,会使局部湿度降低,加重口唇的干裂和疼痛。另外,口水中细菌很多,舔嘴唇是不卫生的。秋燥症: 秋季气候干燥,不少学生会出现喉痒咳嗽、干咳无痰,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为“秋燥症”。预防措施:多饮开水、淡茶、豆浆及牛奶等饮料,多吃些胡萝卜、西红柿、豆腐、银耳、梨、柿子、藕、蜂蜜、香蕉等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平时,我们怎样做回更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产生?

1、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从事餐饮业、保姆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

2、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秋季昼夜温差大,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要保持家中室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我们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另外,要早睡早起,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最后, 祝大家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学习生活!

第三篇: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了解玉溪市红塔区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流行病特征,全面掌握红塔区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防控麻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红塔区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红塔区2005-2009年共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257例,其中本地人口报告102例,占报病例数的39.68%;流动人口报告155例,占报病例数的60.31%;实验室确诊麻疹151例,占报告病例的58.75%,确诊风疹11例,占报告病例的4.28%,其他为实验室排除病例。结论 红塔区近几年麻疹发病仍处于较高趋势,病例主要呈散在流行,冬春季病例相对较多,麻疹发病人群呈现低龄化,开展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实验室监测仍然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关键词] 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麻疹;风疹;流行病学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人群免疫薄弱的地区易引起暴发流行。红塔区自1982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稳步推进,目前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麻疹发病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距消除麻疹还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及2006年下发的《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要求,结合辖区内麻疹发病情况,红塔区疾控中心在做好儿童常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疑似麻疹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工作。通过分析红塔区2005-2009年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更加科学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红塔区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病例实验室检测诊断结果由市级麻疹网络实验室提供。

1.2 实验方法 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试剂由珠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均在效期内使用。结果判定采用美国产Etx808型酶标仪进行,以S/N值≥2.1判为阳性。

1.3 统计分析 采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EPI info6.04)软件和Excel200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月报告病例分布

2005-2009年共监测发热出疹性疾病257例,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以冬春季节病例较多,共报告144例,占监测报数的56.03%。各月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报告病例数分布见图1。

2.2 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年龄分布

257例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分布在各年龄段,发病年龄主要为<3岁的婴幼儿,共报告147例,占报告病例数的57.20%,其次为30岁左右的青壮年,报告40例,占报告病例数的15.56%,各年龄段病例分见下图2。

2.3 不同户藉人群中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

257例发热出疹性疾病中,本地户藉102例,占报告病例的39.69%,外地户藉155例,占报告病例的60.31%,外地户藉报告病例数多于本地户藉。各不同户藉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见表1。

2.4 发热出疹性病例的实验室监测

对报告的257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其中麻疹-IgM阳性检出151例,阳性率为58.75%,风疹-IgM阳性检出11例,阳性率为4.28%,其他为实验室排除病例。各病例报告的构成比以及麻疹-IgM、风疹-IgM阳性率见表2。 3 讨论

为有效控制麻疹发病,红塔区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制定的标准[1],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在做好适龄儿童常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自2005年以来,要求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开展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采集血清标本及时送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2005-2009年红塔区疾控中心共监测到疑似麻疹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257例,实验室证实为麻疹的151例,占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的58.75%;证实为风疹11例,占报告发热出疹性疾病的4.28%,其它为实验室排除病例。监测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年龄段中,报告病例147例,占总报的57.20%, 其中<8月龄的病例44例,占<3岁年龄段病例的29.93%。说明麻疹发病年龄呈现出低月龄化的趋势[2],可能与近几年处于育龄期的妇女大多为接种麻疹疫苗后而获得免疫的人群,由于人工自动免疫时间过长,自身体内抵御麻疹的特异性抗体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导致母传抗体弱或提前消失 [3]。是目前低月龄婴幼儿未到麻疹疫苗初始免疫接种月龄而感染麻疹病毒发病的主要原因。

在监测的257例病病例中,经麻疹网络实验室检出麻疹IgM阳性151例,占报告病例的58.75%,检出风疹IgM阳性11例,占4.28%。为按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仍然必须坚持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时效性,预防麻疹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最终达到控制消除麻疹的目标。

第四篇:流行性疾病预防

【授课班级】:08电子3班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了流行性疾病的病症状况,懂得了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

2.增强了学生对疾病的防范意识,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预防流行性疾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气转冷,班上好多同学都生病了。 学生讨论:感冒给你带来哪些不便?

这段时间,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此时,同学们应该注意身体的保健、保暖,以免患上春季流行性疾病。

二、流行性疾病基本常识:预防疾病应该从了解疾病开始。疾病分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主要的传染病有结核病、乙肝、流行性感冒等,性病大多也是传染病。对于传染病,切断其流行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个,都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非传染性疾病是指那些因为身体细胞、组织、或器官损伤、功能缺失或非传染性病变而发生的疾病,如癌症、损伤、心脏病等等。非

第 1 页 共 3 页 传染性疾病可能存在于任何组织或器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就事论事进行预防、保健或治疗。注意营养、作息、运动和卫生是预防疾病的主要做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传统中医很注意“七情”与疾病的关系。最近许多西方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正是“情绪因子”大大缩短人的寿命。在疾病发作的时候,合理治疗是使身体恢复健康必不可少的。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善饮食、合理运动、多休息等。在了解用药的基本知识以后,小病可以自己服药解决,但要看清药品说明,避免用药剂量过大、药物中毒。从未用过的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做好过敏测试。

三、作为学生应如何预防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呢?(学生讨论,并请学生总结规纳)

1、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定期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4、学校卫生室老师与班主任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检查统计表,保证预防疾病工作顺利开展。

5、学校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和定期消毒。

6、学生如果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应及时就医。

四、小结:

第 2 页 共 3 页

1、学生总结:通过本次班会的学习,同学们究竟对流行性疾病知识的了解了多少?

2、班主任总结: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健康很大部分上都是来自以个人平时的生活习惯,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预防工作绝不能轻视。现在是春季流行性疾病的发多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课的学习,对流行性疾病的了解和预防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提高了学生对卫生认识的重要性。

五、作业: 流行性疾病有哪些?

第 3 页 共 3 页

第五篇:落实“四早”,防治春季流行疾病

五山镇中心学校:落实“四早”,防治春季流行疾病

春季是流感、流脑、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发热型疾病多发的季节。五山镇中心学校落实“四早”,科学防治春季流行疾病。

早预防。学校利用班会、教师例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一封信、宣传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春季多发流行性疾病的知识,让师生了解病源,注意预防。

早发现。学校落实晨午检制度,各班从4月 8日开始通过观、问、摸等途径坚持每天两检。初步确定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再用体温计和红外体温计测温。发现学生体温超过37度,立即通知家长及时施治。发现班上有缺课学生,马上和其家长取得联系,弄清缺课原因。

早防控。一旦发现某班有两人以上有发热症状,学校即刻采取防控措施,比如开窗通风、喷洒消毒水、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让发热学生居家隔离治疗等避免传染范围扩大。与此同时,及时将具体情况上报给中心学校。

早治疗。发现班上有人传染上了春季流行疾病,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在第一时间带学生到医疗部门医治,同时通知其家长将学生领回家居家隔离治疗。(五山镇中心学校胡文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两学一做典型做法下一篇:菱形中考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