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黔江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一点思考

2022-09-11

重庆市委、市政府立足统筹城乡发展、提振两翼发展作出重大战略决策, 将黔江定位为渝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武陵山经济高地, 已经被国发“3号”文件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上。黔江区教委围绕打造渝东南教育中心和建设武陵山教育高地这一宏伟目标, 已经取到了长足的发展——“两基”水平不断提高, 连续8年高考成绩位居渝东南首位。然而, 面对市委、市政府立足统筹城乡发展、提振两翼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面对“国发3号”文件提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 黔江的基础教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还面临诸多重大困难和挑战。针对黔江城乡教育的实际,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黔江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对策。

一、黔江教育现状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黔江义务教育暴露出几大问题, 并且日渐尖锐。1、区内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城区学校装备日趋现代化, 教育理念逐日更新;乡镇学校, 特别是村级学校, 设备简陋, 不少教师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新课改, 也不关心什么是课程改革, 二者形成天壤之别;2、城区学校不堪重负。城区学校规模有限, 而学生人数与日俱增, 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扩张;3、择校之风禁而不止。由于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均衡, 城区中小学已经成为区内外学生择校的首选地。城区学校一个班七八十人已是常态, 而乡下中小学 (除村小) 一个班人数锐减到30人左右已露端倪;4、投入跟不上需求。黔江2009年教育投入占黔江GDP的4.9%, 虽然已经远高于周边区县和全国平均水平, 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现实条件已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二、解决之道

(一) 突破区域思维。

一是扩大现有城区中小学的容量, 选择适当位置新建1-2所小学和中学, 特别是新建一所高中, 适时停止现有的两所农村高完中的高中招生, 为高中课程改革铺路。根据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要求, 这两所高中现有资源已经不适应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 与其把资金分散投入, 不如通过整合或者重建来减轻现有城区学校的压力;二是是针对黔江区农村适龄儿童人数呈倒金字塔的情况, 大胆而有前瞻性地合理调整农村现有学校布局, 通过扩大规模并整合、新建, 从而使学校特色彰显, 文化突显。

(二) 施行捆绑办学机制, 更新乡镇学校教育教学理念。

硬件再好, 只要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等软件跟不上, 也不算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更别说优质教育。施行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 应当是两个法人单位, 第一校长负责独立核算, 独立核编的管理办法。第二校长拥有对几所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 可以对几所学校的教师进行调剂、交流, 做到同奖同惩, 实现深层意义上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帮扶。否则一切只能是流于形式。

(三)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实现区域内教师队伍均衡发展是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点。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 提高乡镇教师业务的能力, 使乡镇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特别是课程观, 但有一点要特别提请注意:乡镇中小学教师缺乏高水平的培训, 而低水平的重复培训较多, 并且效果特差。高水平、同时有针对性的培训实在太少, 村小教师的培训机会更是缺乏, 而这一批老师最急需提高。例如多种教学方法的准确理解、灵活运用的培训, 拒绝那种水平低下, 形式化严重的培训者, 坚决抵制那种满口快乐教育, 而下面睡倒一片的其实不然的培训者。

(四) 规范招生秩序。

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规范我区城乡中小学的招生秩序, 又特别是城区中小学的招生秩序和办学行为, 加强小学和初中学籍管理, 从而促使我区中小学走出规模发展的怪圈并向内涵发展转变, 否则将使我区适龄儿童的倒金字塔结构加速, 合并与新建跟不上节拍, 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总之, 城乡教育要统筹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撑。不管是突破区域思维、施行捆绑办学机制, 更新乡镇学校教育教学理念;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都需要政府的经费保障。因此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根本之路还是政府多渠道多途径地筹措资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国际化视野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下一篇:浅析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