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德育肥助绽语文花

2022-09-11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所谓“文”, 主要指的是知识, 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 指的是思想, 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 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既能加强了思想教育, 又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发展智力, 语文教师理所应当地成了“文以载道”的牵线者、搭桥者。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 还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 进行德育渗透, 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达到学科教学和德育双赢的效果, 使语文教育活动实现文学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 利用教材中的重点句子、格言警句等进行德育渗透

在职高语文教材中, 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 具有很强代表性的文章。其中许多文章里都有一些短小精悍, 含义深刻, 激励着许许多多的青少年走上了成功之路,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名言警句。这些丰富的德育素材无疑是教师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进行人文教育的丰富内容。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时, 将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 单独抽出来围绕课文提供的材料, 恰当地给予学生分析讲解, 进行德育渗透。教给学生正确的为人之道,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如我们在讲解于是之的《幼学纪事》一文时, 不仅要让学生领会作者求学过程的艰辛, 感受到旧社会劳动人民经历的苦难和他们执着的追求, 通俗、亲切、幽默的语言特点, 同时也要让学生铭记“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这一出自《荀子·劝学》中的名句。理解作者在那样恶劣的政治制度下, 不至于胡乱生长的原因, 是遇到了这么多的良师益友。联系实际, 自己生活的环境如何?身边的人怎样?现在该怎么做?以后又将怎么做?引导学生根据问题, 比较作者, 反思自己, 组织学生用适当的时间谈感受, 将文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谈话中既了解了学生, 又在老师适时的启发帮助下无声无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德育教育, 使文章思想内容在学生心中得到了升华。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的教学吗?

2 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 将这些作品中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内涵充分挖掘出来, 如爱国精神、集体主义、自强不息、舍己为人、勇敢诚实、大公无私等, 通过语文课堂, 从正面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基础上得到人的教育。使语文课的文学性、工具性和思想性都同时得以体现, 实现作品与学生心灵的共鸣, 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如在教学《项链》一文时, 我不但在赏析文中主人公玛蒂尔德悲剧, 还带领学生从悲剧中挖掘其根本原因。玛蒂尔德为了追求虚无飘渺的生活, 不惜出卖自己的美色, 甚至肉体。结果不慎丢失了项链, 历尽艰辛, 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正是贪图虚荣, 一心追求高雅奢华的虚浮害了她。一直到最后, 玛蒂尔德还念念不忘那给她带来十年艰辛的美好一夜。这一点, 我们鄙薄其对生活的认识, 鄙薄其人生观。然而她用其后半生做抵押坚持了宝贵的诚信, 又显出了英雄气概, 勇于面对困难, 让人又不得不感慨她的坚定决心和持久的毅力。在讲解时, 我就发动学生讨论玛蒂尔德该不该同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通过学生的多种观点的讨论辩析, 教师再适时的给予点拨, 引导学生既要鄙薄其扭曲的人生追求, 又要理解在虚荣梦幻破灭后, 其潜在的美质。启发学生在对比中认识生活的偶然性、必然性, 确定感情倾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教了书, 还育了人, 足以使学生受益匪浅。

3 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本中, 很多课文都是有血有肉的, 值得我们学习主人公形象。有的通过主人公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有的展现了主人公的爱国情感、集体精神;有的表现的是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崇高品质;有的是奋斗不止, 终身不息高贵品质的最高体现。语文老师就应该义不容辞职的在语文教学的同时,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映照自己, 用主人公的优良品质指引自己的行为,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乃至于英雄人物。如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 主人公贝尔门用自己的生命去创作的“最后的一片叶子”给了琼西以生的意志, 拯救了朋友琼西, 让琼西重新燃起生命的风帆。他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 正是他一生中最为完美的杰作, 书写了一曲人间至诚至真的赞歌。教学时,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贝尔门的看法, 他冒着风雨用生命去完成了“杰作”, 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最后一片叶子”值不值?什么才是他最完美的杰作?留给同学们去交流 (或写成读书笔记老师批阅) , 然后教师再利用少量的时间给予点拨, 平凡的人可以做出伟大的英雄事迹, 贝尔门是平凡的人, 做出了伟大的事。而我们的同学也有伟大的一面, 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去付诸于实践。让每一位学生心灵都会受到一次强烈震撼, 体会到此种伟大既远而又近, 原来我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迹。从而使作品深入学生的心灵并使之得到一次净化。这样, 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学生早已明判, 何愁不出现更多的具有崇高品质的平凡的人, 甚至英雄!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方法很多, 不尽相同。关键还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时间不宜过多, 点到为止, 恰到好处最好, 更不能影响语文的正常教学。只要处理得好,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语文教学中,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以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学科教学与德育双赢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德育,文章,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 崔海燕.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2014.

[2] 古方洄.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20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针灸理疗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探讨下一篇:“乐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期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