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理论管理论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理论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试从课程(限于抽象的课程层面,即课程标准)层面,对当前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中学语文口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思路,为提高培养对象的口语实践能力提供一些较为理性的认识。

口语交际理论管理论文 篇1:

立足职业岗位需要切实培养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面对日趋严重的就业形势,口语交际能力正在成为影响中职学生融入社会、影响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培养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中职学校在培养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亟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和中职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从浅层面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旨在对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口语交际;岗位需要;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学生在毕业后想要找到理想工作就必须顺利通过各种各样的企业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语无伦次,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的话,那么无论学生的技能水平多高,都可能会被各大企业和公司拒之门外。面对目前众多的企业将口语交际能力列为招聘的必要条件的现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确保其不会成为学生面试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中的拦路虎,要使其成为助其职业成长的好帮手。

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具有一技之长的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上都能够顺利就业,这点充分体现了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的巨大优势。但是从其职业生涯及其所服务的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目前亟须解决的是如何在培养技能的同时,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这样才会更为切实有效地践行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只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完美结合才会无限地拓展自己的人生,才能更好地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而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一个职业人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但令人堪忧的是,大部分用人企业对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十分认可的同时,对其综合素养却不甚满意,就拿口语交际能力来说,大部分中职生在工作中和上级、同事以及客户等进行交流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一般表现在:讲话声音过小、吐字不清、发音不准,或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话语啰唆、不得要领等,甚至还会因为沟通不利,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了中职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强的原因,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

寻找原因时,不难发现,到目前为止,虽然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未来面对的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学业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学业水平一般的他们,很容易成为被忽略的群体,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学校的公开场合,学生基本上都缺乏锻炼的机会。虽然在平时看着他们信心满满,并没有表现出来缺乏自信的一面,但是一旦在正式场合让他们表现自己时,通常表现出胆怯、焦虑、紧张、退缩等心理,这种心理常常表现为说话没有中心,语无伦次、满脸通红、不敢正视别人等。

(二) 会写不会说,会说却不会当众说

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历发现两种奇怪的现象:一种是有些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但是却无法将写作的内容当众讲述出来。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多年以笔试为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就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学生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参加的都是以笔试为主的学业测试,一向提倡“动手不动口”。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都会有口语交际这一教学内容,但是并不是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被普遍的边缘化了。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学生一时之间还不能很快适应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还不能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所以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另一种是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好友面前能够夸夸其谈,但是一旦在公众场合或者面对陌生人时,这些学生就会显得十分的紧张,说起话来也是结结巴巴的。其实这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其心理素质较差或者是没有当众发言的经验导致。

(三) 综合基础能力较差

口语交际是以知识储备量、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技巧、普通话能力为基础的。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发现:从知识储备量和语言表达技巧上来说,大多数中职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的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阅读量不够,学习方法不当等,导致其知识储备量严重的不足,也缺乏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学生在和别人交流时往往空有满脑子的想法却不知如何准确地表述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没有注意到语调、语气、重音、音速等语言表达技巧的作用,语言的表达就像背书一样,毫无感染力。而从普通话能力来看,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将近一半都是来自于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这类学生在进行交流时基本上都是以方言为主,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也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语言在别人看来往往是吐字不清、说话模糊,其实主要是普通话不标准的原因导致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时之所以会经常出现“口语交际能力不弱”的现象,原因还在于学生之间的口语交际往往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话题,也没有话题中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看起来自然就觉得不差了,也不会觉得有学习和训练的必要了。但是公众场合的口语交际通常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的,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的话就会不知道该从何处进行语言表达。

此外,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58.47%的学生认为开设《语言交际艺术》这门课很有必要,25.42%的学生不确定是否有必要,16.10%认为没有必要。在问及口语交际能力对于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有没有帮助时,只有2.23%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帮助。由此可见,中职生在学习中也发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开始自发的去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部分学生自己报名参加相关的社会培训班。而学校作为其学习提升的主要阵地,必须将学生的切实需要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使其学有所用,用有所升。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途径探索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确实令人堪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的找到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困难重重。对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也应当有所反思,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都强调的是 “升学率、就业率代表学校一切”“成绩代表学生一切”,这一思想导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口语交际这些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从未来的就业方向上来看,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90%以上都将会从事基层服务行业,如果没有在学校练就出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很难就业,就业之后也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更不用说良好的职业发展了。因此,中职学校应当立足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

(一) 以普通话训练为基础

普通话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只有普通话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够确保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对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强化训练,针对那些仍旧带有地方方言特色的普通话,要帮助学生寻找普通话和方言中的词汇对应规律,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例如方言中的前后鼻音不分、平舌翘舌不分、轻声儿化处理不到位等。除此之外,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多种措施来反复练习普通话,例如寝室之间交流必须讲普通话、以小组为形式开展普通话竞赛、多看新闻联播等。倡导培养服务行业的人才的职业学校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将其列为获得学分的一项内容,从实践到制度,以合力来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升。

(二) 以实践训练为核心

总体来说,目前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实践锻炼,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在面试中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针对这一点,我们要将课堂留给学生,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实践锻炼。例如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集中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这一段时间是学生学习效率最大的,其他时间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在课堂30分钟左右的时候采用演讲、小辩论等(演讲、辩论的内容要和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形式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其优势主要在于一方面这个时间的学生已经产生了学习疲劳,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放松下来,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同学和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公共场合的口语交际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他们感兴趣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以引导,培养更好的审美情趣。当然,在利用这些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也不能盲目的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和认知规律来对学生进行梯度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当众发言时先带发言稿,对其语言表达技巧也不提出要求,随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逐步要求学生脱稿发言,从学生发言时的体态、音高、语速、表情、普通话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 系统的规划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不同而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能力培训课程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因此,通过《语言艺术(口语交际能力培训)》和《语文》两门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二者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社会调查,做好教学内容的系统规划,成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合格引路人。在教学的初期阶段,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专业与职业需求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做好口语交际教学的规划和预设,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从单一的听、说教学到简单的日常交流,再到职场的交际,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阶梯式的进行。例如对于学生在毕业时口语交际能力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每一个学期应当达成哪些教学目标等问题都应当有系统化的设计和组织,这样既有长期的教学方案,也有短期的实施计划,既有班级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和进步,感受到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向职业目标迈进了一步。

(四) 以模拟演练为辅助手段

就业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在未来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训练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终归是有所区别的,尤其是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很难将课堂训练内容应用于实际。对此,我们需要创设语言环境,模拟应聘场景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可以进行模拟应聘演练,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聘请相关企业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对求职应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求职信心,强化学生的说服能力,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的就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或者就业意向设置职场交际情景,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将学生带到旅游景点进行讲解训练,商务英语专业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来考察学生在碰到问题时的口语交际能力,并针对性的进行提高。只有多管齐下,由点及面,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工作之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结合心理学中的语言心理学这一分支的相关研究

以克服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部分心理要素的影响为突破口,通过团队拓展训练等相关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在现在的各级各类培训中,团队拓展训练愈发的凸显出其在培养优秀心理品质的优势地位,因此,找到语言能力培养和拓展活动的有机结合点,通过相关优秀心理品质的培养,加之口语交际能力理论的学习,再到实战训练,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辩论能力训练为例,可以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机敏的反应能力(如拓展游戏:七喜),良好的聆听能力(如拓展游戏:你在说什么),迅速的判断能力(如拓展游戏:红黄蓝)等一系列能力,再通过辩论相关理论的学习,模拟辩论赛等实战训练,就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其辩论能力。

(六)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

通过上述的途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朋友评价的内外评价体系。建立个体评价档案,注重发展性评价,还要考虑到评价的时效性,使评价不再是单纯给学生打分,而是对其已具备的能力更为全面的考核,并针对性的给出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与方向。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规划意识,还可以使学生最终学会终身学习,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

总而言之,现代的社会生活日益的复杂化,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也更加的频繁,这种情况下,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了人际交往的关键要素之一。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必须重视当前社会的变化,改变教学思路,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目前的口语交际实际情况和未来岗位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口语交际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更具前景,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服务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俞益娟.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立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切实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技能[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07).

[2]李晓英.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研究[J].亚太教育,2015,(20).

[3]林伟赠.探讨提高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若干思考[J].科技风,2013,(12).

[4]张娟.中职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研究[J].才智,2010,(29).

[5]邵慧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

作者:高晓飞

口语交际理论管理论文 篇2:

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原因剖析

【摘 要】本文试从课程(限于抽象的课程层面,即课程标准)层面,对当前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中学语文口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一条思路,为提高培养对象的口语实践能力提供一些较为理性的认识。同时也希望教育研究部门和教育决策部门认识到设置口语实践课程的现实意义,能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及早改变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使得语文教育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课程 教学现状

“口语交际”是承袭“听说”而来,在中学语文的范畴内,我们可以先粗略地将口语交际的教学理解为“听说”训练。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在特定语境中,为了一定的目的,针对特定的对象,借助于标准口语(口头语言)和非口语(态势语言、副语言)进行的听说沟通、多向反馈的一种言语行为过程。它以“交际”为核心,“强调教学要针对的是行为过程中的口语,是现实生活层面上的口语,而不是书面语的口语化。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过程,口语交际就必然是能动的、涉及听说双方的,而且听说双方既可是单人的,也可是多人的;这一过程还是一个既受主观意识支配又受客观条件控制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始终互动的、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

一、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缺失

“‘用什么教’的教材内容,是‘教什么’的课程内容的体现、反映,必须与课程内容内在的保持一致。”新课程标准树立了“口语交际”的正确取向,但删去了旧教学大纲中原有的“教学内容”一项,导致课程标准只提供了口语交际课程目标,而造成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的严重缺失,导致口语交际的正确取向难以落实。口语交际到底要“听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广大教育工作者疑问重重。语文课程内容主要面对“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口语交际的所指。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口语交际的界定及分类并没有一致的意见。口语交际实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类别,如我们根据口语交际使用的职业领域大致分类,至少可以区分为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商贸交易中的口语交际等。纳入语文课程中的口语交际应指向哪里,口语交际的哪些类型应是初中学生应该涉猎和掌握的,这是课程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口语交际的所指之后,口语交际“听什么”,“说什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根据口语交际的不同所指,“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就有所不同。如口语交际指向日常口语交际时,“做什么”和“怎么做” 的内容就大致要包括交谈的方法和禁忌、巧问和妙答的艺术、成功提出要求与拒绝的方法、安慰的技巧与劝说的手段、学会赞美和培养幽默感、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

二、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缺失的主因

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政策性文件无疑是科学而严谨的,其中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的缺失并不是偶然的,从我国口语交际(听说)教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针对长期以来“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什么”是在教学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情况,新课改积极提倡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自己的课程”)。提倡教师和学生走入课程,真正参与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中去,从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使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根据这一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不再照搬教学大纲的结构,删除了教学内容及要求的相关内容,对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也仅做出了指导和建议,以期给教学与评价以更大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

2. 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流弊

纵观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它一直以综合性的大语文学科形态出现,“求善”是其终极目标,言文分离、重“文”轻“语”是其主要特点。尤其是科举以文章应试取士,更把重“文”轻“语”的观念推向极致。所以,从最早的秦汉时期习字刻本《急救篇》到清朝末年王箔的《教童子法》中只见识字、习字、读文、作诗文,而不见任何与口语有关的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近代以来,随着白话文写作在教育法规中得到确定的地位,口语表达能力也被列为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之一。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了口语交际的理念,使语文教学中的听说取向发生重大转移,真正树立了口语交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仅有片语只言散见于极少数的论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阅读、写作的理论研究比较起来,听说(口语交际)的理论研究确实显得太过薄弱。人们的目光仍然聚焦于读写,听说(口语交际)只在观念层面停驻,并未真正走进语文教育实践的视野。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至今已推行五年之久,但人们仍然只将力量集中于理念的推行,支撑理念的具体口语交际内容的探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内容的缺失,教科书编制的欠合理,教学实践中的冷落与忽视都足以表明口语交际仍束之理念高阁的现状。

3. 口语交际学理纳入不足

口语交际课程的建设必然要依赖于语言学相关的理论成果,语言学的理论成果一直是语文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的缺失与口语交际学理研究不足及己有研究成果未能及时向语文科转化有直接系。

(1) 口语交际学理研究不足。我国把口语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开始建立一个独立的、科学的体系,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在这之前人们对口语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经验层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记录有声语言的工具大量普及,信息传递手段有了崭新的突破,口语的应用范围较以前更广,对口语的科学研究才逐渐受到重视。口语交际的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口语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口语交际的科学研究兴起的要更晚一些。到目前为止关于口语交际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为稀少。由于口语交际研究的时间短、成果少,就导致其中还有许多基础性的问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其中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对口语表达、口头表达、口语交际等概念界定不清,用法混乱。理论界对口语交际的定义大约有十来种,对口语表达及口头表达的界定虽没有太大分歧,但在许多专著中都出现三个概念混用,前后不一致的状况。同时,虽然对口语交际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看仍然缺少对口语交际系统、全面的研究和阐释,让人很难窥得口语交际的全貌。除针对口语交际的专门研究外,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口语交际的研究也有一定作用。相对而言,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应将其中哪些内容吸纳入口语交际的研究,仍需要继续探讨。

(2)口语交际学理成果转换障碍。虽然口语交际在学术研究中尚属新生事物,但也产生了相当一部分对语文科有积极作用的学术成果,不过很显然,这部分成果并没有及时反映到语文科当中,其原因主要是口语交际学理成果向语文科转化时存在一定的障碍。

首先,开展口语交际学术研究的主体多为语言学界的专家,他们的研究主要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着眼点,注重本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其中绝大部分专家对中学语文教学缺乏了解,其研究成果停留在“一般”言语研究层面,没有向中学语文教学这个“特殊”层面转化的意识。即便有些专家较为熟悉中学语文教学,但是对口语交际是否该纳入到中学语文课程当中这一问题存在疑问,因此,缺少将学理成果向语文科转化的积极性。

其次,语文教育界虽然确立了口语交际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但是也不能顺利实现口语交际学理成果向语文科的转化。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语文教育界的专家注重语文教学的研究,但却很难及时把握语言学界的研究动态,而且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要完整、系统、深入地了解口语交际的学术成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并需要较长的时间。第二,虽然口语交际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得到确认,但口语交际纳入语文课程的度与量却没有公认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口语和书面语两者之于思维训练的意义到底孰重孰轻一直是语文教育界争论不下的问题。一部分人认为,“人的书面语是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的,它不但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而且具有超越时间、空间传播文化的更深远作用,由于它在丰富、严密、形象等方面比之口语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训练思维和传意上比之口语更为重要,培养书面语的能力和素养是需要专门进行的。

因此,虽然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置于同等的地位,但在实践当中口语交际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使得口语交际学理成果向语文科转化时出现困难,应该转化什么程度的学理成果?应该转化多大量的学理成果?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得不到确认,这样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作者:丁慧琴

口语交际理论管理论文 篇3: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以积极心理学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应用为核心问题,分析中职生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自卑、焦虑、厌烦、畏难等消极心理及其成因,提出采用积极情感体验法、积极心理辅导法、积极组织系统法方法,以激发学习动机,缓解课堂焦虑,化解厌学情绪。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中职语文 口语交际教学

随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已经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提升教学效果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方面,口语交际依然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短板。要想增强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借鉴和运用其他学科中最新的理论成果,吸收心理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为其所用。本文探索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增强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及意义

21 世纪初,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联名在闻名世界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2000年第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拉开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潮。当前,积极心理学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的理念正为越来越多的领域所运用。

中职生正处于 15-18 岁年龄段,心理学上称为的“断乳期”。在这个时期里,他们往往消极心理素质较多,积极心理素质减少,也是他们产生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大多数的中职生是因为中考成绩差而进入中职学校,他们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而积极心理学倡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发展,提倡对个体的问题作出积极的解读,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义和自我價值的体现。由此看来,这样的教育理念正是中职教育教学要取得实效所不可或缺的。

对于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来说,说话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会话中双方的心理处于互动互变状态。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懂得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心理沟通的方法,是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用积极的理念去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促进学生客观正面地认识自我,转变消极的口语学习观念,提升学生对口语交际学习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生口语交际学习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心理体验,源于自我评价过低,在心理学上也叫自我否定。常表现在对自己拥有的学识、综合能力和已有的道德等因素评价过低,少有刺激便显示出心理脆弱的一面。而口语交际中典型的心理障碍就是自卑心理的表现。由于自卑心理的影响,在口语交际课堂上,他们常常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肢体语言僵硬、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现象,有些学生甚至因为重复越多,反而越强化其自卑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中职生不但深陷学习困境,而且要忍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往往表现为 “不能正确自我评价”而导致胆怯、自卑心理;其二,笔者所教的中职生大多来自桂东南农村的粤、客家等方言区,由于学生日常交谈所用的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普通话学习起来困难重重,需要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时就容易产生消极悲观、自卑的复杂心理。

(二)焦虑心理。学习情绪焦虑心理是中职生在口语交际课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在外语课堂上,最能引起学生外语焦虑的任务是口语表达,即口语焦虑,焦虑越高,口语成绩越低。显然,学生的母语口语交际也是如此。为此,在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中职生的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课堂上讲普通话紧张,交谈练习时声音小,甚至磕巴,害怕被人嘲笑,避免与老师的目光接触”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卡壳”“蒙圈”等沉默。造成中职生口语交际学习的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交际恐惧。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特别是课堂学习活动中,由于与老师、同学的人际信任度不高,造成了被称为“学困生”的他们挫折心理增多,而自尊水平下降。这种心理长时间存在而得不到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课堂上“恶性循环”式的焦虑心理。此外,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专业课学习不顺、目标渺茫等情况也是导致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原因。

(三)厌烦心理。中职生的厌烦心理是口语交际课堂上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厌烦心理主要表现为沉默、不愿意过多参与任务、课后不主动训练、说话时缺乏精神气等现象。学生口语交际课上的厌烦心理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方面,中职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产生了较多的挫折心理,但他们心理复原力又较弱,同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低,对口语的学习尤其兴趣不够,动机不高;外因方面,根据笔者以往的观察,中职生很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兴趣,但课堂上如果仍是呈现出沉闷的口语交际氛围、陈旧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机械的教学评价等情况,那么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大脑由兴奋状态转变为抑制,从而产生厌烦心理。

(四)畏难情绪。跟普高学生相比,中职生的学习畏难情绪就较为突出,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训练尤其如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常常表现为缺乏恒心、畏惧,不愿意参与练习等现象。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都处于方言浓郁的语言环境中,10 多年的方言影响,造成他们更习惯用方言进行思维,以及沟通交流。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中职生要面对的是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纠正的问题。比如,笔者所教的學生由于受方音的影响,容易把“V”发成“U”,在听感上则会将“请握紧拳头”变成“请握紧‘船头’”。此外,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极少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也是造成学生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积极心理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交际课是一门实践很强的学科。所谓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听、说双方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消极的情感因素是口语交际活动不能很好实施的原因之一。为此,要想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首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的状况,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一)采用积极情感体验法,激发学习动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积极情感体验法教育学生,让他们能够自己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1.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首先,以积极心理为指导的口语交际教学应用积极的理念,促进中职生正确评价自我,信任自我。引导学生用积极、发展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积极归因,从而帮助学生修复学习口语的自信心。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跟其他学校学生不同,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就业,学习动机与未来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应该从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未来的目标等方面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比如,在首次口语课上,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学生,笔者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介绍往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结合国家对中职“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引导学生。其次,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实用动机”。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普通话的意义,认识到学好口语是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与未来社会法发展的需要。比如,笔者对护理专业学生就是重点从护患沟通的必要性来引导的。通过引导,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才能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学习。

2.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中。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新奇的事物能够极大地引发人们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人们的行动常常可以收到更好的成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重中之重。为此,口语课堂上出现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技术、新形式、新手段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引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口语交际课上,笔者经常借助手机实现翻转课堂,播放口语交际相关微课,借助多媒体实现营造虚拟交际情境,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真实可感的口语交际情境。与我们母语的口语交际教学相比,国外口语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教学,即创设真实情境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采用信息技术自拍的录像、影视片段等会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想说、乐说。例如,在口语交际课“勸说”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在护理实验室拍摄《劝说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很快理解劝说的基本原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家在中职学校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中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给口语交际课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提供了保障。比如,上护理专业的口语交际课“即席发言”时,笔者把学生带到护理实验室进行角色模拟训练,让学生感觉到交际环境的真实性,口语交际训练中凸显医学专业的职业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交际状态,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运用积极心理辅导法,缓解课堂焦虑。较之一般心理辅导法,积极心理辅导法往往着重关注来访者潜在的能量与积极品质在环节其心理障碍或行为中的积极作用,具体途径如下:

1.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最愿意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我。良好的人际互动不但能够使个体体验到持久的积极情绪,同时也能帮助其有效应对消极状态。比如,在口语训练课上,老师切记不要学生一出现问题,就立即打断和纠错,这会让学生的训练挫败感增强,对口语交际失去信心,课堂焦虑、畏难心理就会不减反增。相反,创建民主、自由的口语交际空间能让学生情绪舒缓。比如,在“介绍”一课中,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游戏”引入课堂中,让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互助的口语交流的愉快氛围,实现教学相长的快乐课堂。总之,教师应该创设出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学生开口交谈的兴趣,缓和或降低学生的口语焦虑情绪,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才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2.模仿训练。对于中职生来说,模仿能力强是他们身上的一个闪光点。为此,通过模仿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缓解课堂焦虑。比如,笔者在“普通话朗读”这一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模仿训练,将“Z、C、S与ZH、CH、SH的对比练习”做成微课,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将《交谈:密闭式静脉输液的对话》直接发送到学生手机上,供学生模仿训练。结果,学生语音能力自我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口语焦虑水平明显降低。

(三)借鉴积极组织系统法,化解厌学情绪。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成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组织系统中进行的,这样的组织系统有利于培养人的积极情感、积极品质。口语交际课可借鉴这种方法。

1.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学应进行科学严谨的规划,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遵循中职生的认知规律,逐渐提高口语练习的难度,化解厌学、排斥情绪。比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境的安排上,首先,应是设置“倾听”(下转第139页)(上接第78页)为主要任务的语境;其次,选择中职生喜欢的话题语境,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话;再次,播放跟护理有关的经典口语交际情境;最后,设定目标情境,让学生为了达成某个护理目标而积极交流,戒忌一开始就安排比较难的、不易听懂得对话,而是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来定。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从导诊接待会话开始,再慢慢深入护患沟通的日常用语,最后才是到“面对病人时,如何具备主动关怀病人所采取最有效的沟通方式”等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厌烦情绪。

2.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构建以具有激励功能的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组评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口语交际的成长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具体做法是:在口语训练课前,教师指导学生每4人作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和互相评价;建立由课代表和部分组长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在角色扮演训练中对4人小组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教师则注意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及时地表扬学生。这样的评价,既可以缓解学生的拘束和焦虑情绪,更能化解学生的排斥、厌学情绪。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如何更好地将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口语交际教学中,达到“塑造中职学生乐观自信、善于沟通的积极品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还要教师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天赐.口语交际中,如何克服心理障碍从容自然地进行会话?(上)[N].语文文字周报,2013-06-05

[2]吴美娟.积极心理视角下高职生的人格修复[J].教育与管理,2014(27)

[3]罗雅文.中学语文教育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考,2015(8)

[4]殷 杰,邓 霜,贺岭峰.学生课堂沉默的个体心理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6(12)

[5]贾志民,王 新.论顶岗实习支教中大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基于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5(17)

[6]吳让科,赵 晨.语音语调模仿训练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焦虑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5)

【作者简介】卢炳祥(1979— ),男,广西南宁人,梧州市卫生学校团委书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林智东(1971— ),女,广西梧州人,梧州市卫生学校心理学讲师,大学本科学历。

(责编 江月阳)

作者:卢炳祥 林智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变压器经济技术论文下一篇:硖石灯彩文化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