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制出口贸易论文

2022-04-2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环境管制出口贸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采用1990~2010年江苏省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江苏省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出口贸易的增长,污染物排放呈总体上升趋势,同时深入研究出口产品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即工业制成品出口量的增加极大程度上加剧环境的污染。

环境管制出口贸易论文 篇1: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摘要:温州的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型时期,即由原来的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向同时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开放型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出口贸易成为拉动温州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之一。然而,温州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却受到了产业结构单一、基础建设薄弱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瓶颈的限制。只有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温州的出口贸易才能上一个大台阶,从而实现对整体经济的推动。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 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增长瓶颈

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随着贸易体制和贸易规则的改变, 温州的出口贸易同全国一样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如1997~2002年, 温州的出口总额从5.31亿美元增长到26.5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倍,年均递增40.3%。同期, 温州国内生产总值(GDP)则由605.82亿元增长到1.055亿元,同比增长81.2%, 年均增长12.6%。温州出口贸易的这种超常规增长,已成为拉动温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温州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会极大推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增长,从而成为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D. H.Robertson, 1937) 。在温州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以1994年为界),这一理论并不适用。这主要是由于温州经济起源于“一乡一品”和“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在整个经济主体中,私营经济,尤其是所谓“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式经济占了温州整体经济的80%以上,这类经济在当时环境下主要针对国内市场需求。

在这个阶段,虽然温州产品一度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但由于采用了专业化生产和批零的形式,生产成本被大大地降低,这使得温州产品在价格方面就具有了相当的竞争优势。加上“温州模式”兴起之初,我国仍处在“短缺经济”时代,当时的温州商品尽管质量不高,但由于具有的“先发优势”,仍可以“横行”于市场,从而为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初步的原始资本积累提供了可能。不过,在外贸发展方面,由于国家对外贸经营权的管制以及产品质量不适应出口,直到1993年,温州的出口只有5261万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外贸出口倾向仅为0.62%。

自1994年起,温州开展了以全面提高经济质量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确定了质量立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文明建市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营造了“小区域、大发展”的态势。

随着温州产品质量和温州企业信誉度的提升,不仅提高了温州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和知名度,也加快了温州产品的外贸出口。1994年,温州市当年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到1.27亿美元。针对温州企业主体中私营企业比例高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温州市政府于1995年颁发了(1995)19号文件,规定市外经贸委(局)负责对挂靠企业的审批、管理,市本级和有条件的县级国有外贸公司经审查后可以挂靠企业。

挂靠经营是一种灵活的外贸经营方式,是介于代理与自营进出口之间的一种外贸出口形式。这种形式为没有外贸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尤其是私营生产企业的外贸出口提供了另一条可能的途径,因而大大提高了温州外贸出口的规模。截至2000年,以挂靠业务部形式出现的私营外贸部门已达200余家,每个外贸公司下面都挂靠有20-30个私营的业务部门。其中大的挂靠部门年贸易额可达1000多万美元,小的也能做到100多万美元。仅2000年1-6月,这些挂靠业务部就出口1.5亿美元,占母体公司出口额的64.12%,占全市同期出口总额的22.89%。温州的出口贸易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快速增长时期。外贸出口倾向从表面上看1993年的0.62%达到了1998年的8.3%, 出口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初步显现。

1998年10月1日,原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由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这意味着私营企业终于获得了合法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权利,消除了在外贸政策上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平等,为在温州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扫清了政策上的障碍。随着外贸经营权逐渐下放,越来越多的温州私企摘掉了“红帽子”。截至2002年,温州拥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数达到826家,行业涉及温州所有的规模以上行业。外贸出口已经成为温州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从而也成为拉动温州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之一。(见表1)

从表1中看出,1998~2002年,温州GDP的增长速度有一定的波动,其波动趋势与出口依存度的变动大致相同,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且出口增长的变动与GDP的变动趋势也是大致相同(2000年除外)。这说明了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存在拉动的效应。根据表2我们得出结论:温州在1998~2002年间,出口贸易平均贡献度为26%,在温州5年GDP平均11.7%的增长率中,有3.05%是出口贸易拉动的。

二、出口增长的经济效应分析

出口贸易的增长,已经成为温州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出口增长对区域整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众多生产企业加入到外贸出口的行业,提高了这些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如温州的打火机生产80%以上出口,眼镜行业的年出口额更是占年产值的90%。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促进了这些企业提高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再从行业分布来看, 温州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类和轻工类产品(包括制鞋、服装、眼镜、打火机等)。这些行业的出口额已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7.89%(表3)。

(二)提高了核心企业整合和控制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实力

由于每个规模较大的生产型出口企业背后都有着数量不菲的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企业为其服务,形成该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外贸出口的扩大,可以提高这些核心企业整合和控制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实力。

以温州的大虎打火机厂为例,在大虎打火机生产的产业链上,为其提供协作配套的作坊式小厂竞有400家之多。由于这些家庭企业经营成本低的优势,他们提供的配件产品成本也低得惊人。同样一个点火的小部件,日本公司生产一只成本为人民币1元,为大虎厂跑龙套的家庭企业生产成本仅为人民币1分钱。外贸出口的扩大,提高了这些企业的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三)促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从生产角度看,温州的出口产业涉及到大部分规模以上行业(见表3)。但从流通环节看,温州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比例还很低。从表4可以看出,全市具有相对规模优势的出口企业基本上都是贸易公司或代理公司。在温州出口商前半场10强中,除泰庆皮革有限公司属于生产型企业外,其他都是流通型企业。

除传统产业外,温州“新秀”高新技术产品也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2002年前10个月,温州高新技术出口达3374.16万美元,同比增长13.98%。这对高新技术为“弱项”的温州来说,已属不易。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电子技术分别以1028万美元、924万美元、753万美元的出口值占据“新秀”出口前三名。除了这三样高新技术产品外,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生物技术、光电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出口成绩均不菲。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对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出口贸易增长的瓶颈分析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温州出口贸易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强,从而成为拉动温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因此,温州出口贸易本身能否突破发展瓶颈,成为影响温州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基本面看,影响温州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瓶颈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出口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从表3可以看出, 在温州出口商品结构中,轻工类的几大支柱产业依然唱“主角” 。其中对出口贡献最大的是机电产品,占三分之一强的比例; 其次为鞋类,占五分之一多; 再次为服饰类。三者相加,温州出口贸易的贡献率达到了75%。

此外,眼镜和打火机的出口也占据温州出口的重要地位。虽然在我国入世后头两个月里,温州眼镜在土耳其市场遭遇贸易壁垒,打火机面临欧盟CR法案及反倾销,从而使这两类产品出口额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看来,仍保持着上升趋势。

(二)产业优势明显,内在结构隐含危机

温州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制鞋、服装、电器等传统产业。由于这些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且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因而是制约温州出口贸易乃至经济发展的瓶颈。

此外,温州现有产业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内部分工精细、产业链完整,如打火机、眼镜等产业内部都形成了高效的企业网络组织。新的企业进入,不需要很多的投资、设备和技术,很快就能获得生产体系的支持,形成规模生产能力。这一点既是今天温州产业的成本优势,也是导致今天产业危机的根源。因为这种产业组织必然导致市场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加剧了产业内部的竞争。不仅如此,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也面临着来自具有相似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如温州鞋类和服装的出口(这两类产品占据了温州外贸出口总额的四成以上),越来越受到来自越南鞋类和墨西哥服装的竞争。这些来自国内外同行业竞争的结果是出口市场份额的减少和效益的下降。

(三)单个外贸经营单位的出口规模较小,远远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温州外贸核心企业具有下列特征:

1.出口规模较小

前十强中最大出口企业年出口只有1.34亿美元,最小出口不足5000万美元;

2.外贸出口主体仍以专业外贸公司为主

前十强中只有一家泰兴皮革公司为生产型企业,出口额只有8327万美元;

3.垄断程度不高,缺乏一家在同类产品市场出口中占支配地位的企业

前十强出口企业的出口总额占当年温州市总出口的比重仅为31.8%,远没有达到垄断程度(表4)。

(四)出口退税不及时

温州市政府过去常常用“无为而治”来形容他们的执政哲学。政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 “越位”的时候较少,但“缺位”现象却常常出现。体现在外贸出口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出口退税不及时。由于出口退税的不及时,很多自营出口企业及专业外贸公司只好移师宁波、上海等地。

据统计,2000年温州外流到宁波等地的外贸业务已超过5亿美元。2002年外贸业务的外流量已达到10个亿,占当年外贸出口总额的近40%。这个现象最直接的结果是温州外贸出口的相对滑坡,从而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受到了影响。2003年第一季度,温州外贸出口额为6.85亿美元,同比增长25.3%,而浙江省同期平均增幅为56.9%,温州外贸的增幅不到浙江省平均增幅的一半水平,温州外贸出口在浙江省老四的地位受到来自嘉兴等市的挑战。其中退税不及时是影响温州外贸出口增长的首要因素(见表5)。

(五)基础建设和物流及货物配送系统的相对落后

首先是港口的建设落后。温州港目前只有深水泊位7个,年货物吞吐量只有1670万吨,港口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功能单一,缺乏大型化、专业化深水泊位。为此,温州地区虽然是沿海地区,但与其他内陆地区一样,出口货物依然要经过宁波或上海港转港。其次在航空和铁路、公路等建设方面,也是不尽如人意。从温州到浙江省会杭州,乘火车竟然需要7个多小时。机场的运力十分有限。这些不如人意的基础建设硬件及相对落后的物流及货物配送系统成为扩大温州的外贸出口的瓶颈。

(六)观念和人才的瓶颈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却遭遇人才的瓶颈,其中高中级人才更是严重缺乏。据调查,目前温州国有企业中级以上职称(包括科技和管理)人员约占总人数的 1.1%,而民营企业仅占0.4%。民营企业的高级人才比国有企业更少。究其原因,除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体制上的不同,造成人才流动不畅、交流困难等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引进人才观念上有问题。温州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温州人普遍存在的排外心态造成外地人才很难溶入温州人的圈子。人才的缺乏对温州外贸出口和经济的增长都是一个必须克服的瓶颈。

三、结论

温州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时期,也就是从初始阶段的面对国内市场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向了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开放型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出口贸易的增长已经发展成为拉动温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为此,温州市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配套措施,克服上述阻碍温州出口贸易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才能真正实现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国桢.温州外贸的2002与2003[N].温州商报,2003-1-14(1).

[2]温州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公报[N].温州日报,2003-4-7(2).

[3]胡恩强,林萍.外贸:增长之中藏隐忧[N].温州日报,2003-4-15(6).

[4]章定强,管向阳.外贸挂靠是温州企业走向世界的通道[N].温州论坛,2000(5).

作者:阮 骐 杨玉明

环境管制出口贸易论文 篇2:

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采用1990~2010年江苏省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江苏省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出口贸易的增长,污染物排放呈总体上升趋势,同时深入研究出口产品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即工业制成品出口量的增加极大程度上加剧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出口贸易;环境污染

1引言

多年以来,出口贸易一直是推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江苏的出口贸易总额逐年高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显著提高。其出口贸易总额从1990年的29.44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705.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近29.05%。在实现对外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江苏省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环境质量变化问题。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上升,从1990年到2010年,废气排放总量从5047亿m3上升到31212.9亿m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也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2234万吨上升至2010年的906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则变化不太显著,废水排放量基本保持在20亿吨以上。经济的增长往往会带来环境的恶化,然而,经济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如果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有负面影响,那么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是否会对环境污染也造成影响?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2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出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寻求解决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办法。Copeland和Taylor实证认为贸易发展将会导致更多的污染排放。Grossman与Krueger(1991)最早将国际贸易的环境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建立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Chichilnisky(1994)认为,在自然资源的产权界定和环境规制方面,南方国家比北方国家会更宽松,贸易自由化将导致南方国家更专业化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当产品规模扩大后,环境会进一步恶化。Esty和Geradin指出,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环境避难所,这是因为某些国家实施的低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措施对该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能起到推进作用。vanBeers和vandenBergh(1996)侧重于从方法论角度评论贸易和环境外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Antweiler等人(2001)运用回归方法进行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此外,Ederington和Minier(2003)以及Winters(2004)等学者都各自对贸易和环境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贸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张梅认为经济增长、自由贸易的进一步会扩大导致环境恶化。李慕菡等(2005)通过对相关产业进出口和污染情况的分析,得出了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环境转移客观存在的结论。叶继革、余道先(2007)用统计性描述方法从更加微观的层面上分析了具体行业出口量的扩大对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党玉婷、万能(2007)等人对我国1994-2003年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的进出口易从总体上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但是,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贸易增长对环境污染造成负面影响。李秀香等分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出口增长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出口增长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张连众等利用31个省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明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陈红蕾、陈秋峰(2007)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以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对我国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普遍认为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联系。基于此,在一个相对具体的区域内,在相对稳定的经济和政策条件下,研究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更符合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为一个地区的经济良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选取了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出口贸易及贸易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得出若干有助于推进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结论。

3实证分析

3.1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江苏1990-2010年江苏出口总额(其中包括2000-2010年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借助Eviews6软件,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江苏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贸易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

3.2指标选择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三废”即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气排放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3个指标度量环境污染程度。出口总额作为出口贸易指标,并且为了进一步研究需要,选取初级产品出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作为指标分析产品贸易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3.3数据采集

本文所选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等。具体如表1、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阶差分以后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环境污染存在相关关系,一阶差分后,初级产品与环境污染存在负相关关系,工业制成品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认为贸易结构中,相较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加更能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

3.6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是分析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协整分析的结果反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需要进一步验证。考虑到经济中通常出现的时滞效应,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本文将对滞后各期的X与Y1、Y2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列入表7内。

表7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

原假设滞后阶数F值P值结论Y1不是X的Granger原因29.555410.0024不拒绝X不是Y1的Granger原因20.426470.6610拒绝Y2不是X的Granger原因34.604310.0254不拒绝X不是Y2的Granger原因30.683350.5805不拒绝Y3不是X的Granger原因22.306510.1362不拒绝X不是Y3的Granger原因22.361070.1307不拒绝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二期的情况下,拒绝X不是Y1的Granger原因,即X是Y1的格兰杰原因。其余情况下,均接受原假设。这就说明,江苏出口总额的变化是导致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的原因,而出口总额变化不会导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变化,究其原因,笔者猜测可能与所选分析数据较少,导致无法得出结论有关。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出口总额和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排放指标分析,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出口贸易的增长会加剧环境污染。以江苏为例,随着出口贸易的逐年增长,贸易规模的扩大,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江苏省的环境污染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而,控制贸易的规模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一味地扩大贸易规模,意味着扩大生产,增加污染,因此企业须制定全年生产计划,不能因盲目追求利润而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政府也应发挥作用,指导企业安排生产,不能只关注GDP数量而忽视GDP质量。

第二,出口贸易结构会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由于在初步的回归分析中,虽然拟合程度高,但是系数的斜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随后进行一阶差分,重新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在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中,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都与环境污染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初级产品与环境污染存在负相关关系,工业制成品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看出,我省出口产品贸易结构中,尤其是工业制成品更能影响我省环境质量。因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于减轻我省环境污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降低出口商品中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商品的出口比例,加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附加值高,污染低的产品。积极促使生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要时,甚至可以关掉这些高污染企业。

第三,出口贸易是影响江苏省环境污染的原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出口总额的增长,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各类环境污染排放(诸如工业废气排放量)有上升趋势,加重了我省的环境污染。因此,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改善环境。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结构,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不仅能够引导产业结构优胜劣汰,也能更好地提高自然环境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根,卞琪捐,王玉霞.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

[2]叶继革,余道先.我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

[3]赵银徳,李晓蕾.江苏省环境污染与人均GDP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08.

[4]傅京燕.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动态与评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5.

[5]李慕菡等.我国国际贸易中污染产品的跨境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5.

[6]张连众,朱坦,李慕菡等.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

作者:缪雨薇 陈大胜 贾卫国

环境管制出口贸易论文 篇3:

金融压抑和出口贸易结构调整之管见

近些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飞速发展,然而金融危机的到来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发现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抑制了中小出口企业的发展,其中金融压抑是导致该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依据金融压抑和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具体的提出与金融和出口贸易结构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对促进金融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出口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体,然而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尤其是一些金融压抑政策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限制了中小出口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改变现阶段的金融压抑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对出口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而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促进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1 金融压抑和出口贸易结构现状

金融压抑现状。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存在着许多金融管制,这就是金融压抑。金融压抑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发展,降低了投资贸易的总量和质量,导致金融机构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有一些金融压抑的政策,如压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将有限资金引向国有企业,控制金融机构种类与数量等。实行低利率政策,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使得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降低,对于缺乏资金的中小出口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而有限的资金却首先被引入到边际效率低的国有企业,我国金融机构的总量和种类都在迅速增长,但结构存在不合理,重点仍在银行债务贷款,股权证券类比重较小,加重了金融负担。

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出口贸易结构即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商品在整个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指的是该种商品出口贸易额与整个出口贸易额之比。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尤其是产业结构状况决定了该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展现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正在逐渐改善与优化,初级产品比重正在下降,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快速增长,然而,从总体来看,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仍然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产品量很低,大部分出口依赖于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生产出的产品。总之,出口贸易结构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现象,需要对其进一步优化与改善。

2 金融压抑和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建立有序完善的金融市场。只有在开放、有序的金融市场下,才能加快资金流动的速度,加大资金流动的规模,不会产生短期内利率的大起大落,从而避免危害到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健全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规范,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从而保障市场的安全发展。其次对资本市场的建设进行完善,推动我国股权的进一步发展,丰富金融产品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促进金融资产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银行的债券交易,将债券发行和交易进行市场化,完善现阶段的债券市场交易体系,避免不同市场的交易差异,增强对金融市场的统一管理。最后扩大市场规模,降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的限制,加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沟通,改善利率结构体系,从而能够真实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建立有效的基准利率,将利率市场化。

同时,也应该加强金融创新,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探索新的中小出口企业的贷款担保抵押方式,推进股权质押贷款,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拓宽融资渠道和手段,发展新型理财产品和服务,推进证券业务的发展,与保险公司相结合,共同分担风险,加强融资服务咨询力度,从而扩大中小型出口企业的融资能力,推动企业的规范发展。

努力为高科技行业发展提供融资保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扩张期、稳定与成熟期五个阶段,五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不同,就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种子期就需要天使投资,创建期需要风险投资,成长扩张期与成熟期则都需要进行多元化投资。

处于种子期的企业还没有形成实体,对于外部资金的投入有着很大的需求,而该企业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因此,该阶段的企业资金主要来自天使基金,为了促进天使基金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天使基金的宣传,增强天使投资人的投资能力,建立天使投资信息网络等管理机制,提高投资专业水平。处于创建期的企业遇到风险的几率较大,应进行风险投资,可以优化改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大银行的信贷支持,完善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建立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构,明确经营目标和投资内容,有效保障风险投资者的利益。处于成长扩张期的企业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和自己的主要产品,随着市场的扩张,仍然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然而此时相对来说,融资的选择性也较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国家政策类银行可以为有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准确掌握中小出口企业的信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金融支持渠道和金融服务。处于稳定成熟期的企业已经具有自己的特色,资金流也比较稳定,与银行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基金、产权交易、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

完善中小出口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果与国有银行沟通困难,可以建立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专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处理,这些机构可以有效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整体水平、经营信用等状况,对该企业的融资信息有了准确的认识,避免了原来遇到的融资成本高、手续多等问题,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然而,只有在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才能有效建立中小型金融机构。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为中小金融机构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经营环境,并积极支持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如根据中小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使用科学合理、相对宽松的政策对待中小型金融机构网点的增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鼓励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增加资本、扩充股份,使其资本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都得到增强,政府可以在中小金融机构能力具备的条件下适当放宽对其业务范围的审批,鼓励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金融监管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关法律制度下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方式,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合法经营水平,加快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机构,从而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同时中小出口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出口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担保机构可以由政府设立,进行市场化运作,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体系,也可以设立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担保体系,以企业法人为代表设立专门的向企业提供融资的担保机构,还可以是由中小出口企业联合建立的担保共同体,为担保共同体内的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综上所述,我国实施的一些金融压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贸易结构,抑制了金融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出口贸易结构,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金融发展规模,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避免由于金融压抑带来的各种弊端,从而有效调整出口贸易结构,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作者:王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法人言论自由论文下一篇:语文求活求实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