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2022-05-0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为改进当前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本单位开展了基于STEAM理念下幼儿传统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首先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提升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STEAM教育理念对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适用性问题;三是开展基于STEAM教育下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价值意义。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篇1: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须把握“三个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幼儿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敏感期和关键期,确保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新生代儿童发展同步,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加强幼儿教育阶段的文化熏染和教育引领,对其奠基人生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须在幼教理念上革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全民共识,这是我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良好体现。但是,在当前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热”的背后,人们往往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加突出了“文化性”,忽略了“儿童性”,这十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文化素养的积淀。因此,對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要革新教学理念,始终坚持儿童立场,注重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的亲近性和可理解性,以适宜的内容培育幼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须在幼教内容上出新。中华传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更是广泛多样,在幼儿教学中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必须回答好的时代问题。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中不断推陈出新,紧扣文化传承的“时代性”,从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历程中,精心甄选幼儿喜闻乐见、能够理解、与之对话的经典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构建起适宜幼儿园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为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供内容保证。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须在幼教方式上更新。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应更加注重体验和养成。在教学方式上,必须摒弃“拔苗助长”式训练、死记硬背式“读经”等传统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游戏、曲艺、体育、礼仪等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幼儿可以深入文化情境,多感官地与传统文化进行交流,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作者单位: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幼儿园)(责任编辑:牛丽真)

作者:霍飞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篇2:

STEAM教育理念对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适用性研究

摘 要:为改进当前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本单位开展了基于STEAM理念下幼儿传统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首先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提升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STEAM 教育理念对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适用性问题;三是开展基于STEAM 教育下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STEAM理念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适用性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2.029

为改进当前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于2019年着手实施“基于STEAM理念下幼儿传统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华东校外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旨在借鉴近年广受业界推崇的 STEAM 教育理念,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挖掘,将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设计成适合幼儿学习和参与的活动项目,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主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锻炼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多维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民族认同。推进研究首先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提升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STEAM 教育理念对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适用性问题;三是开展基于STEAM 教育下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价值意义。

一、提升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日渐深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同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4月1日,主管部门就发布了主要针对中小学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1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幼儿阶段是习惯养成、能力培养、情感培养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从幼儿阶段抓起。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多以活动为主,虽然各地对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内容上,普遍注重启蒙读物、古诗词等文本内容,部分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有很大距离;形式上,多采用诵读、节日、游戏等简单体验方式,容易让幼儿对传统文化形成机械、单一的表面认识。究其原因,既与时代变迁、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系,更与教育方法有关。比如,多数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设计之初,在活动目的上,常注重礼仪养成、道德及情感培养或审美等教育目的,较少涉及对孩子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思维及动手能力等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培养;在活动方式和流程设计上,常以教师展示内容及孩子的被动体验为主,自主探究方式几乎不被采用,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幼儿传统文化活动亟需更科学的教育方式。

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没有采用STEAM理念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系统研究,只有耿京金、孟娜、李俊的《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园本主题活动实践案例分析——以“好玩的皮影戏”为例》,因其重点是STEAM教育理念开展的园本主题活动,传统文化活动并不是其研究对象,只是涉及“皮影戏”这一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所以谈不上系统研究。但是,在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幼儿STEAM教育方面分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筛选和挖掘有待于提高;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有待创新;幼儿STEAM教育本土化的实践探索还需要加强;如何采用STEAM理念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有待系统研究。

二、STEAM教育理念对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适用性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上世纪 90年代,美国为应对未来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确保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能保持绝对优势,提出并实施STEM战略。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很快为全世界所关注。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多国也开始引进STEM理念,并进行本土化课程设计和政策推进。STEAM理念是由STEM理念(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些学科相互融合的新形式教育)拓展而来,后来加入了Art(不仅仅直译为艺术,还可以理解为更广泛的人文社会领域),成为更为综合的STEAM。STEA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 )和艺术(Art)、数学(Math)五个学科名称的英文首字母。该理念倡导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跨学科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新教学方式。在我国,STEM 教育大概于 2007 年引进,期间其内涵不断演变,逐渐扩展为 STEM+、STEAM 教育等,并努力寻找本土化之路。2017年《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的颁布标志着STEM教育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同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即 STEM。随之,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都开始关注到STEM和STEAM。各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到企业机构纷纷积极探索STEAM教育的推进方式。近年来,幼儿阶段的STEAM教育成为一个重点发展的方向。国内外相关探索发现,STEAM理念具有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自主探究、团队协作和项目化学习的显著特点,与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和当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相吻合,幼儿阶段很适合开展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开发和发展。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所借鉴的STEAM理念,不仅仅关注其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 )和艺术(Art,本課题将Art理解为涵盖人文社会领域的人文精神)、数学(Math)等学科综合特点,更关注其以问题导向、自主探究的项目化开展方式,以及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及人文素养,即注重该理念所指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主探究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等多维素养的培养。

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内容非常广泛。本研究所指的传统文化资源即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广义传统文化,如梁国楹、王守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伦理道德、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戏曲与武术、婚姻习俗、丧葬习俗、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中医药学、教育科举、军事谋略、文物鉴赏等十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民族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适合开展项目化学习的丰富教育资源,其中不仅包含了中华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还包括了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文学术的中华人文精神。因其资源的丰富性,即使只打算了解其中某些看似与科技无关的人文内容,在认识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涉及数学、科技、工程、地理、生物等多项跨学科内容。

因此,将STEAM理念引入幼儿传统文化活动,成为顺应幼儿认知特点及成长规律、解决传统文化教育现存问题的重要选项,成为科学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并锻炼多维能力、培育情感价值的重要途径。STEAM 教育理念对于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具有较强适用性。

三、开展基于STEAM 教育下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意义

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幼儿(3-6岁)为活动对象,通过对筛选出的符合幼儿认知特点、适合采用STEAM教育理念进行项目探究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项目设计,引导支持幼儿进行自主探究的教育活动,实施该研究具重要价值意义。研究开创性地将STEAM教育理念的项目化学习方式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既是对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方式的创新,也是对STEAM 教育理念本土化研究的创新探索,是广大教师以前沿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究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新路径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拓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育人功能的广度和深度,能在提高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的同时,增强幼儿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情感价值培育的深度。

参考文献:

[1] 胡英慧《学前儿童STEAM教育课程设计及案例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3] 鄭葳《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7年。

作者:崔光红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篇3: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精与髓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幼儿教育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聆听先辈的思想,汲取其中的智慧,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构建符合幼儿认知与学习规律的传统文化课程,不仅有助于幼儿认知的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更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关于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相关研究很多,但是也存在全而不精,以及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性能较差的问题。沈群英主编的《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式课程研究》一书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相结合,在“幼儿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理念下,科学选择、开发了一系列传统文化课程。其中既有经典民俗,也有简单的艺术创作;既有实物,又包含传统文化;既有探究性内容,也有体验式教法。本书对在幼儿阶段实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使一线教师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教幼儿习得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本书注重对幼儿的启发与实践,内容充实,形式丰富,有效避免了空洞讲述对幼儿知识获取积极性的影响,十分符合幼儿认知规律与身心特点。通过介绍卢宅古建筑群、民俗街、国学馆、工艺美术馆、艺海小镇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民俗等,让幼儿全面了解不同领域中的优秀文化内容,并以“感知积累”“多元美术”“传统创意”的线索生成十多个领域的具体活动内容。这些涉及多领域、凸显综合性、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极大丰富了幼儿的直观经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审美和文化素养。

在知识传递途径方面,本书以“情境教学”为主,处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广泛收集”“精心筛选”“科学构建”等方式将传统物质文化资源与传统精神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以更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方式将内容展示出来。在幼儿熟悉的环境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日后幼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在本书的指导下,我园对幼儿传统文化主题课程进行设计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对传统文化中隐性资源的利用不足。国外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趋势即是重视传统生活习俗与隐性资源,其有利于将传统文化渗入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也要进行完善,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毕竟传统文化是时代性和永恒性的统一,只有将其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使其具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的衔接。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郁东利)

作者:沈群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骨科护理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示范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