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2022-07-24

第一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编制紧缺,导致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老化严重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一直没有太大改观。中小学新编制标准实施后,虽然精简了教师队伍,清退了一批不合格教师,但是,许多地方农村小学仍存在教师超编现象。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前,乡镇党委、政府宁愿学校自己设法临时聘用教师,也不愿意聘用大中专毕业生为正式教师。因为临时聘用的教师月工资平均几百元,可以减轻乡镇财政负担,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年轻教师无法补充到农村学校中来。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后,编制的硬性规定把“进口”卡死,新教师仍然难以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一些地方,由于没有编制,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师范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老化严重等诸多问题。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区域性结构失衡的态势,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老化严重的问题更为突出。在光山县的南向店乡有村小教师110名,只有4名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在西峡县丹水镇,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6.5岁,镇第一初中现有教师71人,其中大于45岁的有58人,小于30岁的有6人,30-45岁之间的有7人;在确山县任店镇黄店小学,现有教师12人,其中大于45岁的有8人,小于30岁的仅有1人,30-45岁之间的有3人。

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各地教师分流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清退全部民办、代课教师;二是初中教师目前较缺,将一些优秀的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分流到中学;三是部分教师提前退休。但是,对于不发达的山区、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生源分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学生不易集中,存在大量的教学点和复式班,师生比例无法达到省编办的要求,使得这些地区的教师缺编状况更为严重。据各省辖市反映,由于没有编制,近几年来各地市的农村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吸纳新的人员,自然减员因素会进一步使这些地区教师缺编。

为了解决当地教师严重缺编的现实问题,各地均选招了大量的编外人员。但是,他们“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同是教师,同样教书育人,编外教师不仅在工资报酬上与编内教师有差距,而且在目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编外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少,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丧失了很多原本属于他们的专业发展机会。据了解,编制不仅限制了学校教师的数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质量受到影响。有些学校由于编制限制,只能先确保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而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科目就退而居其次。

2.“层层拔高”,使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低质徘徊的怪圈

前几年经过招、转等途径转正的民办教师年龄多在45岁以上,大多数集中在农村教学第一线,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这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他们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观,教育质量明显比城镇学校要差。

近几年来,由于高中扩招,造成高中教师严重短缺,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大专学历的教师进高中任教,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中专学历的教师到初中任教,这种“层层拔高”现象,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以致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

质量的严重下降。另外,由于农村学校工作条件差,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机会少,致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城市,使农村的师资力量越发薄弱,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的低下,拉大了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将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城镇中小学的生源多,不断扩大教学规模,又连续从乡镇学校选拔教师进城任教,进一步造成了农村教师数量和质量的鞋一步下降。由此,农村教育的优质人力资源出现了向高中、城镇倾斜的“头重脚轻”现象,农村教师队伍也陷入了低质徘徊的怪圈。

3,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普遍,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学校美术、音乐、体育、英语和计算机专业教师极少,有的学校甚至设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即使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不配套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数学、外语、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体育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在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里,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河南省农村学校的计算机和英语教师的非专业化问题最为突出。多数农村小学根本设有专职计算机和英语教师,大多是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程。专职的小学教师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不少英语教师只有1—2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经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非英语专业转岗而来的,他们从未接受过专门的小学英语教学训练,也没有英语专业证书。根据对西峡县、光山县、确山县的调查,超过90%的农村英语教师原先所教的课程是语文或数学,其中,大多数的老师达不到大专水平,口语和听力更差,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只是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令人忧虑的是大量不合格的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差、英语水平低、语音语调不准确,给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不仅会给中学的英语教学带来一定困难,还有可能将毁掉孩子一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近几年,农村教师积极接受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学历达标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农村教师在学历进修中,选择文科专业的居多,甚至数学学科的专任教师也选择中文专业,主要是因为文科专业获得学历证书比理科专业容易一些。这种学历进修中“重层次,轻专业”的倾向,使得农村教师学非所教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小学教师多数为中师毕业,但提高学历层次中以文科专业居多;初中教师语文学科专科毕业者较多,英语专科毕业者相对较少,初中教师进修提高学历的也是以文科专业居多,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

4.新课改教师培训存在培训经费紧张、培训资源缺乏以及工学矛盾严重等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要顺利实施必须有健全、严格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从近两年农村新课改教师培训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各地普遍存在师资培训缺少专项经费、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来源的问题,严重制约新课改教师培训的正常开展,甚至加重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影响教师参加培训和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2)教师培训机构办学条件较差、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的问题更加明显,甚至成为制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课改教师培训的“瓶颈”。(3)在一些县乡,财政紧张,保证教师的工资很困难,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为零。(4)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又严重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于是参训教师人数多、居住分散,时间紧迫和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培训资源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括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培

训教材(包括文本、音像、网络等多种模式)、培训手段等多方面。管理体制不顺,使农村本来有限的培训资源无法发挥最佳效能。因而农村教师培训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成为搞好师资培训工作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服务半径增大,在校食宿学生增多,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师的工作量。现在各校都实行了定编定员,如果教师离岗学习就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完成,因此在安排培训时间时,主要是利用教师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教师平时工作很辛苦,占用教师休息日,使教师无暇休息和处理必要的家务,这给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工学矛盾十分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1.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建立合理的分摊机制,有效解决继续教育经费来源的问题

经费紧张的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经费投入,还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分摊机制,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的费用项目或比例,运用制度化的手段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投入。此外,对于社会各界、各方面支持教师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投资应予以积极支持和鼓励。

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各级政府部门、教师工作单位要对农村教师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给予尊重和保障。同时,接受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是教师在当今社会中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条件,农村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专业进修学习,并负担部分培训费用。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后,农村教师的工资已经能够按时足额发放,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教师逐步树立为自己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竞争力提升而“埋单”的思想意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地方事业,各地应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费投入。要按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和从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并安排一定的专款用于加强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教材开发等;中小学校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本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成本的分担机制,多渠道筹措继续教育经费。

2.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年龄结构偏大,学科结构失衡,学历结构分布“头重脚轻”,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重要的是通过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来实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抓紧落实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目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保证农村学校必要的编制需求。要按照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力求精简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的情况,按照学生数额的一定、比例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解决教职工“编制倒挂”的问题。第二,把好教师队伍进口关,及时为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要借助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坚持择优录用,把近几年毕业的大

中专毕业生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凡在中小学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应调整出教师队伍。第三,推进人员流动,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积极推动中小学人员校际、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学段、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失衡问题,特别是边远和贫困地区中小学合格教师短缺以及“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等问题。第四,根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来安置未聘教职工和“在岗不在编”人员,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第五,采取切实措施,遏制农村中小学教师“层层拔高”使用的现象,保持农村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高质量师资比例,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第二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文章

管理到位,不断提升

——谈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调研文章)

泰和县文田初中易德琪

一.前言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地处泰和经济开发区的文田初中创办于1991年,是一所兼具城与乡特色的年轻学校。虽办学历史不长,但近年来却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该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创优学校”和“良好学校”,先后获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获市“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先进学校,该校先后涌现出省、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10余人。荣誉的取得与该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是密不可分的。

二.学校主要措施与做法

1.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该校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关材料。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教师师德经验交流活动,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有了明显

提高,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树立新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以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认真做好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一是在全体教师中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多读书,读好书;二是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以教师发展学校理念为指导,走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以培养素质全面的教师为目标,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平台,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思想有高度,知识有广度,教研有深度,心理有强度的“四有”教师队伍。

始终抓住教学常规管理不放松,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抓实了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等工作,要求备课要备全册、备单元,对每节课要精心设计,备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作业以及备师生互动形式,上课要按新课改要求,课堂上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认真完成教师个人成长“十个一”活动,将跟踪测试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开展与其他优秀学校教师手拉手活动,定期相互听评课,开展教科研活动。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个人自学内容,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学期末写出教育教学的心得论文,作为教师考核一部分。

4.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

坚持教研兴教。坚持抓了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单周为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教师能够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更注重学生能力、个性的培养,由专制式的讲解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民主型的探讨。在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中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限时教案设计赛、讲课赛等,以评优为手段,参加市、县、片的教坛新秀优质课评比等活动,鼓励优秀教师冒尖、成才,不断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积极提倡推荐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课题研究,要求他们做到“十个一”:每周向学科组提出一个探讨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探讨性的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篇优质评课报告;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学年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年转化一名后进生;每学年命一份高质量试卷,并写出一份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法。“请进来”——邀请县教研室中心教研员讲座;“走出去”——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察。教师做到三步走——学习、运用、提高。青年教师继续与骨干教师结成“传、帮、带”对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学期末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汇报,促使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靠拢。

三.仍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学历达标,但实际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该校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尽管他们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

有同步提高,不进行调整培训难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将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骨干教师仍缺乏

由于学校地处城乡之间,教师流动频繁,“通教”现象严重。教师忙于处理工作于家庭的双重事务,钻研教材的时间就少了,骨干教师的培养也就不能保证。

3.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

由于教师的流动,加上所学非所教的人数多,有些教师只能是拔高使用, 造成了教师基础知识薄弱。

4.教育观念滞后,课改意识不强。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的慢,不求进取,固步自封。教师课改意识不强,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些成为当前课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5.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无紧迫感

有些教师的工作效率低,缺乏竞争意识,得过且过,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主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开辟新途径。

第三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师理念偏差、力量薄弱、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整个农村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我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是力不存心,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 1.教师观念落后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由于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处于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文化氛围落后的环境中,对新事物接受慢,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认识上虽有所转变,但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相比较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施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没有承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他们仍是课堂的“权威者”、“独裁者”、“统治者”,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甚至,部分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能力理解为放手教育。在课堂中老师绞尽脑汁让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总是面带微笑的表扬学生“你真棒”、“真聪明”掌声不绝于耳,气氛异常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学生的表扬过于泛滥、虚伪,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同学之间没有差别比较,也就使得表扬失去了激励意义.这种一味的追求“探究式”完全排斥“接受式” 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教学速度慢,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没完成. 2.教师专业合格率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大

1 多是高校分派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转公的教师。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实际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培训后都能顺利过关,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能力质量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再者,教师在职进修的经费和名额有限,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多,也制约着教师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师老龄化严重

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不仅表现为体力和精力不足,而且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育方式老化以及思维反应迟钝,缺乏创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又由于教师队伍长期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不但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并且作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长期处在爷爷奶奶的呆滞教学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对他们的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几年后,老教师退休到时教师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4.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学校,像体育、美术、音乐、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教师很少。学校为了开全学科, 有些教师只能是拔尖使用,一个老师同时带几门课程.而他们大部分缺乏专业素质, 此类课程只能是畸形的开展,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5.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首先,近几年国家不再限制教师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考,大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纷纷参加招聘考试,并且他们大多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这毫无疑问的给教师带来人心浮动,无心从事教学。其次,农村教学环境和城市相比虽有改善,但有些偏远农村的“一个教室,带几个学生”的学校,教师也不愿意居住.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又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非常稀少,没有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造成教育教学呈畸态的恶性循环发展,教学质量跟不上,

2 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最后,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按班教学,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负担重,导致有些教师有了“跳槽”想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精髓,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加强学习,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形成热爱工作,终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师风. 2.转变教育观念,落实三维目标

首先,转变学生观。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最后,转变教学观。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这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备好教法、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的能力培养,改变单边教学活动。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培训形式:(1)

3 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具体实际,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可以组织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可以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和缺陷。(3)坚持专业引领。学校邀请专家来校授课,由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约束力度,强制教师参加培训。教师通过参加校外培训,可以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报告,同时与不同地区的教师分享和交流经验。从而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三是,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法,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每周安排新教师听他们的课,并完成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另外,组织他们上公开课、汇报课,指导老师给予点评,并给出评价意见。 4.提高教师待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福利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还存在交通不便,文化氛围落后,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因此,学校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多关注教师,必须尊重人才,在管理中少点命令,多一点协商,给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中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及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一线任教的恪尽职守、不计名称、默默耕耘的教师,在工作、职称上实施倾斜政策,完善津贴标准,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到农村一线从教. 改善教师队伍现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需要终身学习。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壮大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张家界市永定区教育局 李娟

(2018年7月16日)

农村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队伍的补充、管理、教育、培养、使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队伍结构日趋完善。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与城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农村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农村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矛盾仍然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2018年6月5日至6月15日,教育卫生组的政协委员一行对沅古坪中心学校、三中、双溪桥九年制学校、王家坪中心学校、谢家垭中心完小、湖田垭九年制学校等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我区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有了一些思考。

一、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1.师资结构严重失衡。一是年龄结构失衡。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是“两头大,中间小”,如沅古坪中心学校共有教师48人,其中50岁以上的23人,占47.9%;30岁以下的14人,占29.2%;30至50岁的骨干教师只有11人。二是学科结构失衡。学科紧缺现象依然存在。目 1 前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以语文、数学等传统主学科为多,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缺口仍然很多,而受过专业训练的计算机、劳动技术、音体美老师更是奇缺,“教非所学”现象普遍。计算机、劳动技术、音体美这些课在农村学校很难开起来,即使开起来也是教其他课的教师兼任,多数流于形式。如三中教师任教专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达到23.4%,由于部分学科师资严重缺编,其它专业教师不得不兼任他们力不从心的授课任务,一方面教师教得吃力,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农村教师从教条件艰苦。一是交通条件艰苦。多数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出行、购物等都不方便。如王家坪镇湖田垭九年制学校,每天只有上午或中午

一、两班客运车可供出行,老师进出极为不便。因此这样的地方公办教师根本分配不进去,湖田垭九年制学校九个班级,公办教师只有8人,聘请代课教师12名。二是生活条件艰苦。农村小学教师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有住房没有厨房,有厨房没有卫生间。虽然近几年建设了的教师周转宿舍,解决了一部分教师住房问题,但这些都是建在乡镇中小学或相对集中的村小,边远的村小和教学点教师没有住房,加上有的学校又较偏僻,一个教师特别是女教师住在学校安全隐患大。2016年双溪桥中心学校通过特岗招聘两名教师,报道第二天就不辞而别。三是生活质量低。教师的工作阵地是三尺讲台,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一堆书籍、几摞作业,与外界交往少,思想闭塞,生活比较单调。相当一部分农 2 村教师系“半边户”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大,日常生活常常是捉襟见肘,买房购物心有余而力不足。

3.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一是农村中小学留不住教师。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参加调研问卷对象选择不乐意在农村任教的比例达到77.1%,基本乐意的13.8%,乐意的仅有区区的9.1%。究其原因,他们普遍认为是经济收入低、生活条件差、找对象困难、课业负担重。二是农村留不住学生。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城区中小学的生源多了,规模扩大了,城乡学生严重失衡,如谢家垭中心校只有56名学校,三岔中心校只有90多名学生。三是城区学校不断增加,农村骨干教师进城。近三年城区新建了北门小学、民族小学,扩建了崇文小学、大庸桥小学、天门小学,净增学位达到将近5000个,需要大量师资补充主要是从农村选拔,农村骨干教师相继调走,这就使农村的师资越发薄弱,使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了低质量徘徊的怪圈。在和校长座谈时,一位校长感慨的说:按照政策,特岗教师在农村工作5年就可以调到城区学校,我们学校花5年时间,刚培养好这位教师,他就想办法调到城区学校。四是年轻教师成长问题令人担忧。新入职的特岗教师及新招得年轻教师进入农村任教,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青年教师是学校中坚力量,担任教学任务重,根本不可能外出学习培训,由于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本校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无法落实。

3 4.农村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一是校长送教师培训的意识不强。近年来,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学校数和班级数越来越少。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个萝卜几个坑,一个人身兼数职,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比比皆是,一个教师缺课会让学校乱成一锅粥。无论哪个层面的教师培训,或多或少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校长不愿意让教师在工作时间离岗培训。二是农村学校资金短缺。教师离岗培训,需要代课金、差旅费,培训对象的各种津贴、补助照发,或多或少会给学校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力带来压力。三是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教师思想认识上不去,没有认为培训是一种福利,普遍认为培训不会涨工资,不能提拔,不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效应,加之农村学校规模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少,工作基本无可比性,竞争意识不强,因此,思想观念更新慢,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比较落后。

1.合理核定教师编制,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尽管中央编委办[2009]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改进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中已将农村编制参照县镇标准核定,但城乡编制“倒挂”现象仍然严重。当前我们可从四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出台《永定区在职在编教师工作量核定办法》。教育局根据国家、省标准,制定《永定区在职在编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引导学校行政及教师满负荷工作,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4 鼓励教师多上课,按劳分配,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二是根据农村教师编制较少而导致的补充乏力和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且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增设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或者附加编制,优先配齐农村合格专任教师。三是建立教师补充长期机制。人事、教育、编办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年轻教师的选聘和培养,制定教师补充办法,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形成良性的教师补充机制。四是建立师范院校学生定向培养制度。每年从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给农村中小学定向培养教师,毕业后直接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五是利用国家“特岗计划”大好时机,及时补充师源。

2.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带动师资优化组合。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规模太小的农村学校,使农村中小学逐步向乡镇集中,形成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格局,能进一步改善师资结构,带动师资优化组合。调整学校布局后,学校班容量大了,教师集中了,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实际进行合理调配,既节约了教师又优化了师资结构,还能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二是合理利用城镇优质师资,运用“三通一平”建设的信息化手段,城乡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尤其是化学、物理、英语、音乐、美术、舞蹈机等专业教师奇缺的学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城镇共享,解决农村学校规模小、师资奇缺、学科教师配置不齐的矛盾。三是有效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并与学校年终考核,教师职务晋级挂钩。

5 3.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证教师队伍稳定。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重要的一部分。当前,仅仅完善农村教师基本工资制度还不够,还必须采取措施逐步统一各校福利待遇标准,并建立起收入平衡机制。在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时,要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同地区的其他行业。对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其任教年限和工作业绩实现梯度工资,对在农村工作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上的教师分别设立山区教师特殊津贴,使那些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扎根农村中小学,长期服务农村中小学。对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年终考核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以增强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4.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提升农村教师业务素质。一是创新农村教师培训方式。区级培训机构整合区内优势教师资源,建立骨干教师库。根据基层学校和教师申请的培训内容及要求,组织开展送课下乡活动。这样,以需求导向,把教师的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大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落实农村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教师培训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落实教师培训的经费,规范教师培训经费的管理,在经费的使用上,应更偏重于农村教师的培训,这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积极鼓励全体教师继续学习、继续教育,使学习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6 四是建立农村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为促进农村教师成长,建立农村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农村教师的点滴成长,为永定教育发展培养人才。

总之,农村教育问题是我区教育发展的短板,也是区委政府落实“教育名区”战略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农村教育要提速发展,关键是城乡教育发展要均衡。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台前县后方乡中心学校 李明阳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多,而乡村人口在迅速减少。人口的迁移,也给乡村学校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城市学校人满为患,乡村学校生源不足,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城里的学校。农村中小学,条件差,走的教师多,缺编较严重,尤其是音体美等教师。部分教师所教学生虽少,但跨科、包班导致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现在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弱,本人从近几年的管理中,认为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效的农村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时代,多数农村教师受到市场和社会的严重影响,拜金主义有所抬头,造成有的教师在工作上,拈轻怕重,牢骚满腹。思想上,不思进取,堕落腐化,损坏了教师形象。为此农村教师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明确责任,端正工作行为,以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和熏陶学生健康成长。

1 其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多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师德先进事迹、师德论文评选、师德大讨论、观看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和师德师风演讲等活动,从活动中领悟到“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在学校教师之间营造“比师德看奉献,比仪庄看表率、比敬业看行动、比能力看业绩”的良好氛围,真正在农村学校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逐步规范教师行为,起到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的作用,调动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重视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缺乏动态管理和轮岗交流机制,导致农村一些教师没有忧患意识,知识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不强,再加上农村教师各种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实施校本教研培训,农村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培训,加大对先进的教学方法探讨的力度,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取以课堂为中心的说课、上课、听评课、课件制作等形式,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读课标、深钻教材、改进教法,创新高效课堂。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交流、 “教学基本功赛”、“优质课观摩交流”和“名师课堂展示”等参

2 观交流培训学习活动;还请教学专家、教育名师、教学能手和示范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进行巡回讲学、上示范课,让农村教师开阔视野,吸取先进经验。三是有效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中小学支教工作,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鼓励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育,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活动,让城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要重视指导规划,引导教师积极反思。“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我国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角色臵身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务处要认真对教师课后教学反思的指导检查,并建立管理的常效机制。

第三是完善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要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考核,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和奖惩,对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在竟聘岗位职务、评优评先,安排外出学习,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予以鼓励,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要想真正达到强化管理,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吃大锅饭”

3 现象,必须把报酬与贡献联系起来,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学校领导者根据制度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并进行恰当的奖励。另外,奖励最好使用民主方式进行评议,使人们产生共识:只要付出,就可获得好处。要做到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务实工作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质量与评优选模、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迸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领导要善待每一位教师,常怀“宽容之心”。 首先尊重中老年教师,多点理解、少点小气、多点真心、少点虚情,要格外关注那些常年站在一线、条件艰苦、生活困难的中老年教师。农村中老年教师大多经济困难,要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和人情往来,经济就略有拮据。同时面对新课改,他们内心也有失落、无奈、苦闷、甚至一筹莫展。因此他们也需要关照和需要尊重。在平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传、帮、带、教的作用,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

其次要赏识年轻教师,多点微笑、少点脾气、多点耐心、少点高高在上,要留意那些不图名利、勤奋务实的年轻教师。校长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足以让年轻的心温

4 暖、激动。年轻教师眼界开阔、思想激进、有个性、讲现实。追求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又处于一种愤懑的内心浮躁之中。因此在平常工作之中,要少些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多些嘘寒问暖。对年轻的教师多关心、多表扬,让他们在赏识中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年轻教师缺乏的是平台,要多给年轻教师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摈弃“论资排辈”的陈旧管理,激浊扬清、为希望施展才华的年轻老师创造事业平台。

四、建立高效的班子管理队伍。

一个学校好不好,跟有没有高效的班子管理队伍有很大的关系。领导班子建设,从思想觉悟到工作作风,从专业水平到管理能力,从奉献精神到团结协作,选择的人应该方方面面都是比较好的。学校的点滴进步,就离不开学校班子领导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仅有制度还不够,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只要我们班子领导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别的教师不用说,也会努力工作的。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只有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并且稳定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只有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村才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年度工作总结教师下一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