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和新农村建设

2023-03-10

第一篇:农村党建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

用好政策 立足实际

扎实推进我乡农业与农村工作

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立足实际,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我乡实际,如何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抓紧抓好。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和我乡确定的“建设生态型经济强乡”的目标定位。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政策,突出以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乡党委提出的“

一、

二、

三、

四、五”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总平台,进一步抓好以竹木经济为主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建设发展。立足我乡特点“突出山区特色、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家园”的目标要求,围绕“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富有山区特色的种养业,积极推进生态经济;2009年,每个村要规划好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要着力培育一个以上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要发展一片或一带1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 1

要有一批生态经济示范户;围绕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突出抓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实施好“科技入户工程”和“阳光培训工程”,力争培训农民每年500人次以上。农技、农机、畜牧兽医、水产、果茶、林业、经管等涉农部门要整合培训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科技入户工程,要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种养项目开展培训,把课授到村、资料送到户、服务咨询到田头。围绕村容整洁,大力开展“三清六改三普及”,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等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目标;围绕乡风文明,大力开展携手共创和谐文化活动,通过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政策、送法律下乡,形成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浓厚氛围;围绕管理民主,建设好行政村民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村财理事会的作用,形成充满活力的民主管理长效机制。在建设模式上,根据不同村庄特点,着力打造旧村改造型、客家民俗型、农家山庄(庭院经济)型、生态旅游型等不同模式的新农村建设点。到2010年全乡要实现100户 “猪—沼—果(茶、菜)--竹”生态经济示范户。根据这一模式要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按照“一村一品” “家有主业、村有基地、乡有规模有产业和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要重点抓好毛竹丰产林、反季节蔬菜、果树林、有机茶、蜜蜂、山羊、家禽、水库养殖等八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到2010

年要建设好10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新建高标准有机茶园500亩,种植反季节蔬菜2000亩;改造茶园200亩;新建果园基地500亩;养殖蜜蜂3000箱;养殖家禽50000羽,养殖山羊1000头,养殖淡水鱼3万斤。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蔬菜村、果树村、茶叶村、

渔业村、养蜂村等专业村,加快建设培植一批成效明显、辐射力强的强村种养大户,引领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巨大提高,在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还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前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是耕地资源大量减少、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不强。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以,必须做到: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4.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三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为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必然要针对农村的特点,着力构建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农村金融体制。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其支农服务能力。促使其积极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培育多种所有制商业金融组织,从多方面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

向,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国家鼓励有资质的粮食购销和用粮企业到产区直接向农民收购粮食,以此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切实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活而有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严禁土地抛荒撂荒使土地抛荒降到最小程度,确保粮食安全。通过种粮直补鼓励农民对土地实施轮番耕作。

四是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组织广大分散的农户进入市场的重要载

体,加快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双层经营”,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机制。要在认真总结和规范农民自发组织的竹木、果蔬、茶营销专业组织和农村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的经验做法上,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民自愿合作的方式建立共同利益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合作组织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五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安排。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心农村党员干部,帮助他们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增强

他们廉洁自律的意识,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农业与农村工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做好农业与农村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大胆探索、借鉴经验、成就未来。让我们为赖源繁荣发展共同努力奋斗!以上发言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

廊坊市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兼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录

(可以借鉴)

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资金投入政策为驱动,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多元模式、分类实施;突出重点、规范有序;以民为本、维护权益”的思路,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整村改造、综合整治,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瓶颈问题,实现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工作的新思路。

——统筹兼顾原则。农村土地整治要与农村新民居建设紧密结合,由政府主导,整合各个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建立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筹兼顾、互相促进、协调开展。

——规划先行原则。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的基础地位,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尊重民意原则。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布局、老宅基地复垦、拆迁补偿等,必须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保证村集体和农民受惠得益,调动农民积极性。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民生活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不同情况,以满足农民实际需要为前提,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防止一刀切,一哄而上。 ——节约集约原则。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规模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统筹安排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用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防止产生新一轮的分散布点。

——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固粮食安全,有利于落实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的调控能力,稳固经济发展,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新的抓手和平台。

——农村土地整治是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急剧增长,用地保障压力日益增大。一方面,我国农村宅基地面积大、空闲多、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有效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缓解用地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用地空间。

——农村土地整治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手段。在政府投资强劲但民间投资仍然低迷的今天,增投资、扩内需已成为保增长的主要途径。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可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拆迁、补偿、安置、复垦等农村土地整治,可进一步带动农村消费,驱动农村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农村土地整治是加快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助推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改换乡村面貌的重要抓手。可以助推新民居建设,提升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农民住宅更加规范、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农田保护更加有力、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和谐。

——实行周转用地政策。对建新拆旧需要新占农用地或耕地的,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提供周转用地。周转用地不属于新增建设用地,不须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但要按照周转用地面积的1.2倍补充归还耕地,以确保耕地不减少。除整体搬迁的村庄外,使用周转用地每村不超过50亩,使用年限为3至4年。

——实行资金扶持政策。从2009年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从省级留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及返还和分配市、县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分别划出不低于15%的资金,支持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道路和旧村址复垦等。设立支持奖励资金,对成效显著的土地整治项目给予奖励。各县(市、区)要将支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实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土地政策。一是采取城乡建设项目捆绑运作方式,将农村新民居建设项目与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进行项目捆绑,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新民居建设开发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企业先期投入资金按规划要求建设新民居及配套设施,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供农民入住。二是对土地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实行以地入股就地招商引资,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

——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通过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整理净增的耕地(扣除归还周转用地的耕地),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用于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以有偿使用,以缓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建设用地。对于结余的土地符合城镇规划的,经批准可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其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土地整治。

——实行鼓励进城农民用宅基地换购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经济条件允许的农民在交回农村自用宅基地的,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对农户交回住房和宅基地的,按评估标准作价补偿,具体标准由试点县(市、区)政府制定。

市规划、建设、农业、林业、水务、电力、银行等部门要结合新民居建设工作,集中整合各项支持政策和资源,专门制定支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突破性配套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

科学编制规划。一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落实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涉及的项目。二是在各县(市、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规划,编制县级农村土地整治规划。被列入市级试点的村,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于9月底前完成村街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城乡规划部门要抓紧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区内的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

鼓励多元投资。要根据本地实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创新多种运作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一--是政府投资模式。由政府出资,选择实施土地整治试点,通过拆旧建新、整治复垦,腾出的建设用地或用地指标,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二是政企合作模式。由政府和开发企业联合出资,成立土地整治股份公司,开展土地整治。三是市场运作模式。对区位优势明显的乡村,通过政府引导推介,采取捆绑招标方式对外招商,利用社会资金进行整治。四是村民自发模式。鼓励有迫切搬迁愿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街,自行进行土地整治,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腾出的用地指标由政府统一收回。

——按整治形态划分为4种。一是迁村并点型。通过土地整治使一些散户居民或村庄向具有一定规模或经济基础的中心村进行迁移,从而实现居民点集中安置,并对原来的居民点进行复垦。二是整村搬迁型。对老村破旧不堪,布局分散,整理新增耕地潜力较大的村庄,通过土地整治实施整体搬迁。三是旧村改造型。对旧村聚居面积较大,区位较好,但空心村现象突出、一户多宅多、旧房危房多、闲置废弃地多的村庄,重新进行规划、改造和整治。四是城镇社区型。对城乡结合部,农民生活收入来源主要以非农就业为主,收入水平较高且基本稳定的农村居民点,通过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使土地整治前的农村变为城镇社区,居民能够就业并有社会保障。

第三篇:村内主要道路和新农村建设

第九节 村内主要设施和道路

小圈村:2006年投资20000元在入村主要干道上安装两排短架豪华路灯;完成办公地点搬迁。2006年种植绿化树木800棵,投资105万元修建村民活动中心;200

6、2007年投资45万元修村内道路及7680平米;2007年又为改善村内卫生建设,购买运垃圾车一辆,统一更换垃圾桶140个。

白庄子:投资2万余元,改善村内设施,铺设地下管道600米,修复村自来水管道,拓宽宽8米的环村公路1500米,投资2万元,建公厕6个。现村内道路宽敞通畅,为家具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2006年,投资2000元修深机井管道,投资30万元整修道路,修彻砖路1600多平方米,装路灯52盏。

北陈屯:2006年新打井1眼,清理老机井15眼;铺设园田地下电缆1万多米;硬化田园路面1万多平米,共投资30多万元为菜农增产创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建文明生态村方面,建排水站3座,修下水道2000多米,基本解决了污水乱排的现象。

大孔辛村:2006年投资7万元,打深井1眼,将全村耕地管道4000米全部更新,保证农业水质灌溉面积,增加农业收入。2007年投资2.5万元,修补村内道路2000多米,解决了村民的行路难问题;投资13万元,新上纯净水设备一台,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 小孔辛村:2006年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修路2000米,2006年打深机井一眼,新上净化水设备一套。

刘文庄:2006年投资40万元将村内自来水管道全部改换;硬化村内路面14000平方米,清理排水沟400余米。经四路占刘文庄耕地53亩,村班子借经四路修通之机2007年投资40多万元修通了村通经四路的主干道柏油路面1260米,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八里庄:2006年投资1000元维修水井,解决村民吃水问题。近年来村内先后投资140多万元硬化了村内村外的主要路面,打4眼深机井解决了村民吃水、行路、灌溉的实际问题,多方协调市公路站等有关部门解决资金与施工问题,共协调资金42万元,完成了4公里的路面工程。村里出动了挖掘机对村内排水沟200米进行清挖,解决了多年排水不畅,村内存水的问题;投资6000多元为村里更换了400米电缆线。2007年又投资15万元将村内老化线路更换,安装了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问题。

黄家窰:2005年投资3.5万元,硬化了村内部分道路,缓解了行路难问题。2007年又投资15万修理村内道路、自来水、排水管道等,投资2万元将村“两室”修缮一新。

安庄子: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100万元,修建高标准混凝土街巷路5000多平方米,村内行路难问题全部解决。二是投资25万元铺设700米节水管道,上3台水泵,引城市污水浇地,既节省资金又节省能源,06年打深井一眼。自文明生态村开展以来,村内安装了路灯,修建了3个公厕、15个垃圾池,改善了村内环境,2007年投资30多万元将全村自来水管道修理,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小王庄:2006年加大农业投入,炉灰铺设耕地路面300米,安装电线300米,投资10000多元打井两眼,清淤500立方米。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投资20万元建办公楼,投资1.5万元建公厕两所,植树绿化3000棵。2007年投资15万元新建高标准“两室”,建起了村民健身活动中心。

小杨庄:投资8千元,对村南桥进行拓宽,方便了村民出入。2006年投资20万元,将自来水改造,实行一户一表,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

大杨庄:2006年投资3万元安装路灯;投资8万元修建二所公厕、铺砖硬化村外路600米,并在村内建花池等露天休闲娱乐场所,。

大圈:2006年修路1000米,修变压器2台,架设统一口径1200米,打井一眼,解决村民吃水浇地问题。2007年在村西胡同挖一条深2米,长150米的节水管道,解决了200亩地浇地难问题; 8月投资8万元新翻建“两室”,使党员、村民开展活动有了好去处。

武新房:2002年在区、镇领导的帮助下协调资金40万元打一眼深井,铺通公路,彻底改变了村民吃水,行路难的问题。2005年筹资10万元为村上东洼耕地安装了抽水管道,并投资1万元,更换电缆;村投资7000元安装路灯,投资8000余元安装除氟设备,解决了水质问题;村干部与村木器厂协调筹资7万余元,硬化了300米的道路。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投资3万余元改建8个公厕,修建4个沼气池,在村内栽下1500余棵绿化树。2007年投资3万元修浇水管道500米,解决村民浇地问题,村班子多方筹措资金8万元,翻建“两室”,告别了办公条件差的状况,让党员、村民议事有了新场所。

双官厅:2006年打380米深井一眼,增设变压器两台,维修村内公路1500米。2007年投资43万元翻修了村内通西外环长达1600米的公路。

韩家场:2004年,该村就将文明生态村建设放在首位,用砖铺建村内的主干道,2006年投资8万元修路300米,修建高标准公厕9个,建10个垃圾池,做到村内道路硬化、净化、亮化。

红庙:2007年总计投资39万元新修村内柏油路500米、水泥路面500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同时投资2万多元修下水道、建村内排水站,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雨季排水问题。

何辛庄:近几年来,修柏油路2000米,新打浅水井8眼,深井3眼。2006年投资8000多元,修浇水管道1000米,铺设道路600米,有效地支持、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

张辛庄:近年来村班子成员先后投资3万余元,协调资金4万元,在村主干路铺上柏油路面;2006年干道铺砖路2000多米,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经两次线路改造彻底使村民在用电方面减轻了负担。投资11万元打深机井一眼,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的积极性。投资2万元上纯净设备一台,使村民喝上了纯净水。目前张辛庄村情稳、人心齐。投资10万元修通村内南北向用砖铺的主干道800米,用6000多方土将村内东西路修补完毕,并安装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投资20多万元,改善“两室”建设,使党员群众有了休闲娱乐场所,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前程子:2001年2002年投资15万元,为学校上了微机,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改善了照明线路,电表进箱,杜绝偷电,节约了开支;为全村硬化路面,加固了老路,改善了行路难。05年投资10万元建一所幼儿园;投资10000元修地下管道200米;投资8000元改善办公环境;为300多户村民安装有线电视;组织清洁员,定时对村内街道清理,修整村主干道,安装路灯。2006年投资4.5万元,打机井15眼,进一步改善村民浇地问题;投资17.8万元,新铺路面22000平米。

吕家院:在2004年雨季来临之前新上任支部班子积极协调电厂方面,重新铺设新村下水管道200米,保证了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目前全村通上了电厂暖气,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2006年新投资20多万元建起高标准办公楼,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

小金庄:2002年至2003年该村与沧贸建筑公司联合在村上建起14幢二层别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投资18万元,修通了村西道路300米,及地下排水管道300米。在线改时,换了变压器,改用三项电,方便了村民用电。

大金庄:2002年全体班子共同努力,把村中的照明电路全部更新,使以前危险的裸线,全部变为安全的带皮电缆。危电杆全部更新,使偷、漏电现象基本解决。大金庄村基础设施比较好,村内柏油路全部修通。

李庄子:2006年投资30多万元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疏通渠道1500米,延伸地下管道500米,方便了村民浇水问题。2007年又投资15万元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成了村民健身、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去处。现在李庄子村上下一股劲,干群团结,一步一步向小康生活迈进。2008年将5路车终点通道了李庄子。

西花园:几年来,在两任村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投资30多万元,翻修了村内主干道600米,用砖铺通东西干道600多米,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几年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打深井6眼,保证了村民的浇地问题。随着养殖户的增多,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修路15000米,栽树3000棵,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2006年投资50万元,修砖路2000多米;投资4万多元,修建两室;投资6万多元,铺设管道4000米;投资2万元,种植杨树2万株。

胡咀子:为了解决村内排水难、行路难问题,村班子投资8万余元,修建排水渠2000米,铺设硬化道路(砖道)500米;2006年又投资2000元,修建排水沟250米基本解决了长期困绕村民的难点问题。

何家场:2006年投资14万元,建蓄水池一个,新上纯净水设备一套,为村民安装饮水管道2000米,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

大于: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问题,修3500米的砖路。2006年,将村内线路更新600米;投资600元,修复村内道路200米。 小于:2005年夏季对村内1000多米路面进行修整,垫土400多方,并用砖硬化,2006年投资6万多元,将输电线路改造2000米,饮水管道1500米,修深、浅井各一眼。07年村两委班子垫资将这些基础设施进一步维修护理,基础设施的健全进一步加大了村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永平里:2003年春全村内主要路面全部铺砖,2007年硬化路面1500米,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更换饮水管道200米,解决了村民无水喝问题。

强家坟:2005年投资30万元改善办公环境,建起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投资30多万元硬化公路500多米,使村内主干道全部硬化、亮化。大力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新建泵站,解决村内排水难问题;投资12万元,在村中建起垃圾站,设7个垃圾池,并派专人管理,由环卫局清运,解决了村内乱倒垃圾现象。

常转河:2006年新挖排水沟500米,翻修路面100米,2007年6月借光荣路到沧县界段大修之机,多次与市公路站协调在村内公路两侧修暗渠,方便了村民出行。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展以来,村内首先安装了村内路灯,使村内亮了起来;提倡沼气池建设,现有6个沼气池,既节约了能源,又净化了街道。 义和:2005年投资8000多元延伸农业浇水地下管道700多米;修缮村内土路,动用100多方土将路面铺平,为地下管道的铺设及路面硬化做好基础。为改善农业设施,2006年投资3.6万元铺设电缆1700米,更换变压器及深井泵,2007年又投资15万元打深机井一眼,大大激发了村民对农业的投资热情。

官庄子: 2002年投资60万元修通了村内公路,完成了村内低压线路改造工作。自文明生态村开展以来,村干部积极响应,把通村主干道全部修通;投资15000元硬化路面300米;投资5万元,为村内安装98盏路灯。2006年新上净化水设备一套,村民喝上了纯净水,2007年投资10万元打吃水井,并安装了高压罐,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问题;花20多万元修建浴池,对村民免费开放。投资10多万元,改善了“两室”建设。

第十节 新农村建设

小圈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代表,是发展集体企业奔小康的典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小圈人就开始了创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小圈村现有三家集体企业:沧州环宇线路板有限公司、沧州市天和农药厂和沧州市瑞图强业建材有限公司。如今,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沧州环宇电路板有限公司是小圈村与新加坡电子化学公司合资兴办的高科技电子企业,年产单双面、多层印制板10万平方米,产品供应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以及电子企业、军工企业,并多次给秦山核电站、风云一号、二号气象卫星、大秦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配套,深得用户好评。

沧州市瑞图强业建材有限公司年产粉煤灰砌块10万平方米、彩色地面砖30万平方米,由于是高科技环保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因消化化工固体废物节省宝贵的土地,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在公司产值利润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是政府提倡发展的项目。

天和农药厂则是小圈村支柱产业,始建于1989年,是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年产杀虫剂、杀菌剂1500吨。十几年来,通过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南开大学元素所及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发出各种低毒、高效、安全的农药新产品供应市场,并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这三家集体企业安置村民及外地人员700余人。小圈村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村人均收入约8000元 。

从1994年开始,村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造别墅式居民住宅楼。住宅楼主体设计成两层,一体两户,独门独院,盖楼资金由每户村民垫借给村里25000元,等村里富裕后再还给村民。如今小圈人全部搬进了二层别墅里,现在村里又建起了两幢公寓楼。建成后,能满足小圈人25年的用房需求。2005年,村中修建了小公园,公园里建起了雕梁画栋的长廊、亭阁,为儿童安装了秋千、滑梯。

第四篇: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月9日下午,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神农行动‛启动仪式在樊城区太平店镇启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信办、省信息产业厅、省农办、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的领导和市委副书记万桃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玉出席启动仪式。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农村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是‚神农行动‛的主要任务。‚神农行动‛启动仪式选在太平店是对我镇近年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充分肯定。

太平店镇版图面积232.7平方公里,下辖42个行政村,3个街道居委会,3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3万人,耕地面积8.1万亩,宜林山滩5万余亩。我镇是农业大镇,农村人口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三,农民富则全镇富。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镇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镇委、镇政府根据农村、农业、农民的特点和需要,加快农村农业信息化步伐,向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农村市场真正需要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为农民搭建信息致富的桥梁。我镇充分利用和整合电话、电视、电脑等资源,利用 ‚互联网信息+电视节目信息+电话联络信息‛的‚三电合一‛方式实现了农业信息与农民的零距

离传播、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培训、零距离受益。通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搭建信息系统平台,把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及时发送到网上,解决信息收集难、发布难、交换难的问题,为农产品的供求、农技、农贸等提供最新信息。目前,我镇已建成一个农业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和11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2006年,我镇农产品贸易网网上展销促成农产品交易2万多吨,成交金额10万多元。农业信息数字化,使我镇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目前全镇发展山药、土豆等蔬菜5000亩,落实冬春萝卜面积2000亩,草莓面积1000亩。蔬菜大棚180多个,新发展黄豆、芝麻等小杂粮面积达到1万亩。引进日本甜柿350亩,油桃800亩,拐枣460亩,大梨枣、布郎李、桔橙等1000多亩。蛋鸡养殖协会、草莓协会、豆制品加工协会、香菇协会等等,网络了一批乡土人才,在市场经济中同进同出,互惠互利,成为新的经济实体。民间传统手工业产品实现网上营销。王台村的豆制品、龚州麻绳、小龙洲的鞭炮、蔡岗的凉席、小樊粉条、龙巷的竹编等在襄樊、十堰、宜昌、河南郑州等地都找到了订单。全镇实现农业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到3550元,与上年相比人平增收500元。

电脑编织致富网

我镇芦湾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安谈到网上农业信息时,他满脸兴奋地说:‚我们村在网上创建的商务信息栏就像一个‘黄金宝

地’。‛2006年,他们通过电脑网络发布山药丰收信息后,湖南长沙市一家农贸公司很快发来联系邮件,一次就签下订单收购山药50吨,成交金额达10万元。一下子解决了山药零售易损伤、价格低的问题。近年来,我镇有许多村像陈文安这样的搭上了农业信息的‚致富快车‛。 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各类农业企业‚网上卖菜‛、‚网上卖鸡‛、‚网上卖果‛等生意日益兴旺,广大农民也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据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随成介绍,我镇目前开办综合性网站点1个,农业农村政策信息网点11个。网站主要面向农村开展三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开辟了实用技术、新品推荐、专家系统等栏目,开展网上农业病虫预报、专家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向农民提供计生、医保、养老保险、土地、道路建设方面的政策信息。三是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企业招工、劳动力需求、农产品供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服务,以及科普、气象、交通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公共领域信息服务。网站自去年7月底开通以来,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2000条以上,网站点击率稳步攀升。

电视看出致富路

为了让普通农民朋友看得到农业信息,学得到农业技术,自2004年以来,镇委、镇政府利用镇电视台传播信息的便利条件,开办了《农村科技》、《农业信息》专栏节目,主要是选播中央

七台农业频道与本地情况类似的‚科技迷‛、‚致富经‛,让农民学有榜样,学有动力。同时,结合时节播放农业生产管理中应关注的问题,很受农民欢迎。年前,随着500多头肉猪销往广东。我镇养猪大户凌代全笑了,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农业信息电视频道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凌代全通过电视媒体学到了生猪养殖技术、疾病有效防控等知识。经过四年多的流动发展,已成为一个年出栏2000头生猪养殖大户。不仅自己致了富,还为他人送去了养殖技术,带动了五十多家农民养殖致富,成为生猪养殖龙头。

自农业信息专栏开办以来,为农民解决重大疑难问题800多个,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发送农技、预防灾害等公共信息2000多条,减轻农业灾害损失超过100万元。

小樊村、沈河村农民依靠农业信息电视频道调整种植结构,组织农民大力发展苞菜、辣椒等无公害蔬菜生产。近两年,两村年种植蔬菜2000多亩,外销额130万元,仅蔬菜一项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徐堤村农民吴志军结合农业电视频道农业培训节目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三膜覆盖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把草莓上市时间提前到元月份,挂果期延长到5月份。并且具备投资小,效益高的特点。元月份草莓每斤价格在10元左右,按每亩草莓产1000斤,收入在10000左右。

电话连上致富线

春耕生产生产在即,镇种粮大户王堤村的农民王爱民正忙着用电话联系粮食种子。放下话筒的他略显激动:‚这年代信息太重要了,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不出家门也能通过电话了解急需的农科知识和市场行情。‛

电话目前已成为当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我镇在2004年已经全面实现了有线电话村村通,近两年又新建设移动手机电话信号发射塔13处,覆盖面达到100%,手机用户在10000人以上。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005年被市科技局定为市级科技服务网点后,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全天侯值班,只要遇到农业疑难问题,拨打一个电话号码,就会有人给你耐心的答复。一年多来,拔打人次达6万人次。目前,信息电话已成为全镇农民的最贴心电话,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06年,又被省科技厅定为全省科技信息示范点。

第五篇: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从农村环境出发

撰稿人:蔡智 单位:治河渡镇乡镇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政策开始向农村倾斜,如农业现代化的提出,及新农村建设方案的推行。无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新农村建设,都旨在发展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

然而,经济发展向来被看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往日几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开始受到冲击。环境恶化问题开始在广大的农村蔓延,逐渐成为了困扰农村发展问题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对于消除贫困、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均有重要作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长期制约着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环境基础设施具有规模小与分散、实用技术缺乏、运行成本高、回报少、基础条件差、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无法吸引外来资金进驻,因此,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集体投入

1 和农民自身筹资和以工代资。然而,中国所有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由于资金不足,集体作用弱化,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也面临着严重的维护缺乏、运行不足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我国每年产生约1.8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多为简单堆放,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以及农民主体自身的局限性,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地区的田头、路旁、水边以及干涸的河道均成了天然垃圾箱。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不仅侵占了农村的大量土地,而且还会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在雨季,农药、化肥残留物等有害成分随垃圾渗入环境,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加之,农村基本上没有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条件和设施,致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越来越糟糕。

(三)耕地数量减少,土壤恶化

在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工业、企业在农村圈地建厂的现象普遍增加,而农村的圈地多为占用耕地开设工厂,由此导致农村耕地数量剧减。在耕地数量下降的同时,我国耕地质量也在下降。长期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土壤矿化,秸秆还田率低,植物吸收的土壤养分不能还田,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战略安全。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

2 非降解性农膜的大面积使用等严重污染着土壤。

(四)农村水资源缺乏保障

我国水资源存在时空不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近年气候变化无常,降雨量递减,干旱加剧,如今年我国南方遭受百年难遇的干旱,地表干裂严重,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缺水问题凸显。

在政策的推动下,许多企业开始涌入农村,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盲目引进外资而忽视污染问题,对进驻企业缺乏严格的污染制约,导致许多重度污染企业进驻农村,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有增无减,在工农业的双重污染下,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农村现有浅水井和水窖问题突出,它们或紧邻污染源,或受工业废水污染,卫生条件非常差,大量水井周围10米以内,有厕所、粪坑、牲畜圈和污水沟等污染源。由于农村饮用水多数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水污染问题给饮用水水质和水量带来了双重威胁,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提供资金扶持

农村建设中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加强政策引导,确保在发展的过程中 “有人干事、有经费作保障、有制度来约束”,因此,要求建立和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建设的引导机制,理顺农村环境管理的关系,明确职能,强化农村管理,让管理与建

3 设同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提前规划的战略举措。在招商引资方面,地方政府要遵循以“环境保护为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进低耗能、低污染的朝阳产业。同时,通过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科技政策和政绩考核机制,对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对环境友好的实践加以扶持和鼓励。

农村环境建设最核心问题是资金。国家必须调整财政支出,建立支持性和保障性投入并举,形成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联动机制、社会资本的引导机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财政、集体、农民和社会力量共同帮扶的资金长效机制。

(二)改进垃圾处理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利用效率低,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尚未形成。因此,从源头抓起,建立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机制,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要制订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管理制度。以乡镇、村庄为单位制订环境保护村规民约,指导村镇因地制宜地进行垃圾处理,尽可能在本区域内消纳本地垃圾。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乡镇和村庄建立生活垃圾堆放点,集中处理。县域内的乡镇垃圾处理场要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要在合适的地点建立区域性垃圾填埋场,对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二要实现垃圾就地分类。建议尽快在乡镇建立完善的环保队伍,为农村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做到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实现大部分垃圾就地消化不出村。

(三)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始终是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农村环境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加大对环境保护意识与理念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民错误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提升当地民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使农村环保宣传教育进入学校、社区、家庭,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四)防治污染,保护水源

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的治本之策。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第一,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水源涵养。第二,大力防治工业污染。要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第三,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第四,抓紧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 第四,加强对有机农药和生物废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减少农药、化肥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可降解农用地膜或其替代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下一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