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五年级上教案

2023-06-06

教案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案中构建各部分、各环节的练习次数、练习组数、预计练习密度、预计心率和心率曲线图等,严格把握、调控运动负荷,形成适宜的运动负荷,真正提升课堂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五年级上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综合实践五年级上教案

五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 郊游去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去郊游,过一个有意义假日。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要做郊游前的准备工作,要注意安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要做郊游前的准备工作,要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下面的问题:

1、在假日里,你们一定想和小伙伴一起到大自然中尽情地游玩吧! 小调查:你们最想到什么地方玩?说一说你们想到这些地方的理由。

二、新授

1、让学生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去郊游点名称,地理位置,交通,并做好记录。

2、强调说明:如果说,我们要外出时一定要经得家长同意,如果你征得家长同意,会玩得更开心,更有趣。

3、提出要求:

(1)准备郊游的必需品:经济、简便、安全、卫生实用。 (2)去郊游一定要注意安全。

(3)组成活动小组,做好分工合作。

4、让学生汇报一下你去郊游的交通,准备的用品。

5、根据学生汇报,大家讨论一下谁的郊游用品准备得最好。然后填表。根据你的需要选择郊游用品

2 郊游去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要发扬三个互相,团结合作。

2、教育学生去郊游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在别人有困难时你给予了帮助,那么,他是幸运的, 你是幸福的。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看(拉拉手,好朋友)一课中的内容。

二、让学生讨论一下怎样把故事讲完整。

三、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把故事讲完整: 课室外走廊上,小帆低着头对老师说:“老师,这次我不参加郊游了,家里有点事” 站在一旁的小关听到了,觉得很奇怪。

放学后,小关来到小帆的家里,了解到小帆妈妈下岗了,爸爸有病。 原来如此,小关有了主意„„

四、请同学们说说故事二:

五、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在别人有困难时你给予了帮助,那么,他是幸运的,你是幸福的。

六、让学生阅读(愉快的郊游)这一课。 提问:

外出郊游,乘车安全要则要怎样?

让学生讨论一下,再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并指导学生写下来。

七、让学生分别哪些朋友做得对? 要求学生说出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八、小组讨论:看书本上的讨论区。

1、讨论后指名学生说一说,然后把说得好的板书写下来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再让学生写下来。

2、结合本班的实际进行三个互相和有关安全教育。

3郊游去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通过野外游戏活动丰富视野,增加知识。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要做郊游前的准备工作,要注意安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要做郊游前的准备工作,要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到处面去野外游戏活动吗?好了,你们最想去哪里玩耍啊? 说说你想到哪里去野外游戏活动。

二、新授

1、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同时设计一个和同学们一起玩的野外游戏活动,分别指名学生说一说,并把说得时的写下来,让学生读一读。

2、教育学生去野外游戏活动一定要经得老师和家长同意才能进行,并特别要注意安全。

3、讨论区:

玩过野外游戏后,你的觉得怎样?还想改进这样吗?把想法写下来。

同学们,你们想到处面去野外活动,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你想把这些景色都带回去吗?想就请你当一个摄影家吧! 4提问:

要你当一个摄影家,就必需有摄影器材。

5、说一说具体摄影器材作用。

6、指导学生把具体摄影器材作用在书本上写下。

三、总结

4郊游去

教学要求:教育学生外出交游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单独行动,也不能喜欢干舍就干舍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交游要注意的事项,有紧急情况要尽快告知父母或老师。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旅游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学生看课文。

2、朗读

二、新授

1、让学生把下面有关的说法涂上红色。

(1)出交游千万不要单人行动,这样会十分危险。

(2)外出交游就要潇洒自由,喜欢干舍就干舍,最开心不过了。

(3)难得野外一游,我一定得找棵树刻上自己的名字,证明“到此一游” ,作个纪念。 (4)外是个认识新朋友的好机会,新旧朋友多接触,就能锻煅自己的交际能力。

2、指导学生填空。

3、旅游小常识

4、紧急情况处理方法:

(1)擦伤或剌伤时,用碘酒或者红药水消毒,贴上止血贴。 (2)蚊虫叮咬时,涂清凉油或驱风油。

(3)被蛇咬伤时,挤出毒血,扎紧伤口以上部,防止血液上行,用时送医院。 (4)有紧急情况要尽快告知父母或老师,或打120电话及时送医院。

三、总结

5郊游去

教学要求:教育学生外出交游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单独行动,也不能喜欢干舍就干舍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郊游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旅游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唱歌

2、讨论:

你是怎样 高高兴兴交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二、新授

1、引导学回忆旅途中的事,回答下列列问题。 (1)郊游的地方美不美? (2)有没有谁乱丢垃圾?

(3)有没有谁不爱护花草树木? (4)有没有帮助同学? (5)有没有认识新朋友? (6)有没有使你感动的事情?

2、让学生写下活动小总结。

3、角色扮演

4、画一画,画一幅关于郊游的画

三、总结

6、快乐的国庆节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重点:使学生知道新中国诞生的一些故事,初步了解祖国的一些概况。

难点: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那你们知道我国的生日是哪一天?

二、新授

1、出示照片:(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照片)

2、师:那么曾经看见过这张照片吗?谁能说说你对这张照片有哪些了解?

3、师生共同参与、交流。

4、师: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像巨人一样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年是2004年10月1日,我们算一算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5、填空

我国的国庆节是(

)月(

)日 今年是国庆(

)周年。

三、小结。

7、快乐的国庆节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重点:使学生知道新中国诞生的一些故事,初步了解祖国的一些概况。

难点: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全国各族人民是如何欢度国庆节的?请大家交流收集到的国庆的新闻。

二、新授:

1、师小结: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各种形式欢度国庆节,除了刚才介绍的这些形式,还有不少人利用7天长假去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吧。请闭上眼睛。

2、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祖国美丽的景色,配上音乐及介绍

3、小记者上台:(先自我介绍)

听说你们刚才去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我特意来这里采访你们,请同学们谈谈游览后的感受。

4、播放多媒体课件,小记者请大家认一认:

这是祖国哪个抵挡的美丽景色?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地方?

5、学生进行连线。

6、小记者再请同学找一找。(看谁先找到北京、香港、台湾、长江、黄河及自己所在的省、市)

小记者答谢,教师小结。

三、总结

8、快乐的国庆节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重点:使学生知道新中国诞生的一些故事,初步了解祖国的一些概况。

难点:培养学生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唱国歌

2、观看升旗典礼

二、新授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国庆的许多知识,并与小记者一起欣赏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欢度国庆吧!你们瞧,我还特地请小记者来与我们一起欢度国庆呢。

2、小记者进来向大家问好。

3、师介绍活动内容、步骤、方法。

4、学生在教师准备的儿童画框上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及巨大的变化。

5、画好后,请部分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与小记者适时进行点评)

6、全体学生把自己的画贴在教室里。

三、总结

1、用画笔画出了祖国的美丽和变化

2、全班齐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活动结束。

9、快乐中秋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3、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重点: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

二、新授 1.习俗调查

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中秋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把了解到的记录下来,回到班里进行交流。

2、月饼调查

制订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深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超市、百货商店、食品厂等地,针对月饼的品牌、产地、生产厂家、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访,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分别购买一些不同种类的月饼,品尝口味,比较优劣,做好调查情况的汇总。

3、巧手作坊

4、写一写

在了解了各地和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后,请学生计划一下“今年的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制订一份简单的节日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5、做一做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一句的祝福的话语,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6、携手共享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要求能说出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体味其中的意境。 2)“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阖家团聚的时刻,大家一定也会想到远在台湾的小伙伴,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带领学生上网,通过发Email的形式给远方的小伙伴捎去节日的祝福。

10、快乐中秋

活动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节的热情,促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重点: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月到中秋分外明,皓月高照,一家团圆,海外赤子,倍感思亲。俗话说: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娱乐的节日,秋实的节日。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中秋节:赏诗赏月逛花灯,祭祖祭月思亲人。中秋节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2、你说我说大家说。 探寻中秋节的来历:

同学们,提起中秋节,你的脑子里会联想到哪些词句?个别交流。

二、新授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关于中秋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我们祖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又是怎样的呢?哪个组愿意给我们介绍介绍。

2、中秋习俗组汇报。

3、听完他们的介绍,你想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学生交流。

4、感受中秋节的美景

(1)、中秋节的习俗使我们印象深刻,中秋节的景色更使我们难忘。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想想中秋节的夜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个别交流。

(2)、是啊,中秋节的画面总让我们记忆犹新。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中秋节,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中秋景色。

(3)、欣赏了中秋节的美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指名交流。 品味中秋节的诗词:

5、品读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

11、介绍中秋节的月饼

教学目标:了解月饼的制作步骤及技术要领。

知道月饼蕴含的节日文化,加深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月饼制作的步骤和技术要领。 教学难点:制作月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过中秋节,文人墨客会把酒临风,落笔成文。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哪个组的同学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请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新授

1、中秋美食组汇报。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月饼的种类、口感以及包装都越来越好。师生共同浏览一组月饼的图片。

3、如果请你用四个字来形容刚才你所看到的画面或者是表达你此时的感受,你会用哪四个字?(指名交流。)

4、分享中秋节的快乐,写中秋祝福:

1)、作为你们的朋友,我特别想知道往年的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愿意告诉我吗?个别交流。

2)、你们想不想过一个和往年不一样的中秋节?那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想一个新颖而有意义的中秋节。如果你喜欢独立设想,就自己思考;如果你喜欢集思广益,就下位找到你的好伙伴共同设想。

5、学生交流设想。

同学们,通过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收获,请把你的收获用你的笔记录下来,待会儿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畅谈活动收获。

7、写中秋祝福语

三、活动总结: 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一起成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同学们,让我们再度携手,走进春节,走进端午节,用心去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吧!

12、月饼的制作

教学目标

了解月饼的制作步骤及技术要领。

知道月饼蕴含的节日文化,加深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月饼制作的步骤和技术要领。 教学难点:制作月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播放欢快的儿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请学生说说歌曲是怎样的意境。

2、请学生畅谈对中秋节的了解和中秋节的特色美食。

3、 揭示课题《制作月饼欢度中秋》。

二、学习方法,掌握要领

1、学习小组交流,认识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了解制作月饼的方法。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

3、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月饼制作的要领。 (1)教师示范月饼的制作步骤:

和面、调馅儿——做饼皮——包馅——压模——成型——烘烤

4、师生归纳制作要领。

三、制作月饼,快乐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月饼,提出活动要求:

1、注意安全。

2、友好合作。

3、讲究卫生。

4、 大胆创新。

四、交流体验,分享收获

将做好的月饼放到烤箱中烤制。在月饼烤制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制作月饼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哪些体验和收获?有哪些新的想法?等等。待学生交流完成后,香喷喷的月饼也该出箱了。

五、学生品尝已经烤制好了的月饼,并表达对亲人、对同学、对老师的美好祝福。

第二篇:五年级(上)新疆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3000字)

教 学 进 度 表

文明礼仪伴我行

第1周

教学内容:文明礼仪知多少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的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知道自己该如何运用。

2、让学生理解礼仪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做到行为规范,言行一致。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吗

1.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礼仪知识,填写在表格内。

2.教师引导学生将礼仪的范围扩大,以了解更多的社交礼仪。 3.文明礼仪常识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学校礼仪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1)上课:应当准时到校上课,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

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使用普通话。(3)下课: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

3、尊师礼仪:学生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进老师的办公室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4、同学间礼仪: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不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不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5、集会礼仪: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二、解读示范

1.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社交礼仪,而且要知道自己该如何运用。 2.学生说一说,教师给以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和创造合乎规范的礼仪。

三、想想做做

1.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并说一说。

2.学生根据背景资料提供的几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类似事件,对不文明现象及时制止、批评。

3. 遇到的困难及怎样避免或解决的办法

四、说与写

1.学习和回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教师引导学生对《规范》的认识,理解和如何把它塑化为自己内容的行为准则。 3.分组讨论,说一说。

第2周

教学内容:文明礼仪在校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的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知道自己该如何运用。 2. 让学生理解礼仪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分辨对与错,是与非和与人文明交往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身临其境

1.引导学生看图——对照,本人、自己所在班级在升国旗时表现如何,是不是符合礼仪规范。

2.你是怎么做的?

二、小讲台

让学生宣传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讲文明,讲礼仪的事例,把它和“文明礼仪年”联系在一起。

三、讨论

1、根据书中的案例让学生讨论。

2、你认为怎样做?若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你敢制止吗?

四、才艺台

文明礼仪娱乐棋的设计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它不仅可加深学生对了解的文明礼仪规范的理解,而且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以帮助,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兴趣的保持。

五、思考

要学生对校园的文明礼仪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好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校园文明礼仪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活动总结评价形式多样,有自我评价,也有同学、老师、家长的评价,教师要引导

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自己的成绩要继续发扬,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要虚心接受,乐于改正,以便在下一次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

2、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乐学,致用,鼓励学生收集和自己创作反映校园文明礼貌的儿歌等文艺小作品。

团 队

第3周

教学内容:团队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体验团队的力量和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协助才能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团队

1、你知道什么是团队吗?团队象征着什么?

2、你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

3、在你的班级里,哪些荣誉是通过团结合作争取来的?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

(一)了解团队

1、大眼睛: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的提示感知什么是团队,知道团队是由什么组成的,还可以引发感知,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以称之为团队?

2、名言搜索:

1.引导学生搜集古中外有关对团队及团队精神进行解释的名言和俗语,进一步理解团队的含义。

2.学生朗读小资料,感受团队的力量。

3、感悟:

a.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团队”的小故事,通过小故事的讲解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团队精神的认识。

b.把自己好的想法和别人好的意见记录下来。

4、反光镜:

有的团队是成功的团队,有的是失败的团队,引导学生结合反光镜中的话语寻找自己小组或班级有哪些不和谐音,并思考产生的原因。

5、有心人:

自己想一想、写一写自己的团队中还有什么不利于团队的行为和表现?不利于团队的行为和表现,纠正自己的同时也去纠正别人。

6、加油站:

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爱护自己的团队,为自己所在的团队成为优秀的团队出谋划策。

(二)、团结就是力量

1、体验:通过学生配合演示,引导学生感知团结的力量,让学生写出我知道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

2、看图说事: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片故事中团结的重要性。

3、采访:

让学生采访不同的行业,使学生了解、明白社会中许多行业都是需要用团结合作才能做好工作的,并做好记录。

4、小游戏、举一反三: 组织学生玩游戏,让学生体现团队集体力量的游戏。

5、宝葫芦: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表达与沟通的能力,主动做事的品格,敬业的精神,宽容与合作的品质,全局意识、大局观念。

六、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感悟。学生感悟参与此次活动的收获,写出来与同学共勉。

2、拓展延伸:

在班里开展一次评选“本周之星”活动。能为班级争光,就是在为集体出一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评选活动把最关心班集体、最乐于助人的同学评选出来,以次为榜

样引导全体学生处处为集体着想,从我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共同为班集体出一份力。

生活中的学问

第4 周

教学内容:

一、乐音与嗓音

二、气象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乐音和噪音,尝试给声音进行分类,知道利弊。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认识分辨事物,从而获得知识。

3.了解气象知识,并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分辨乐音和噪音;学会观察事物、认识分辨事物;而培养学生的活动组织、语言表达、实践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乐音与嗓音

教师简单讲解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

1、乐音是指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

2、噪音是由无规则、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的,听起来有嘈杂的感觉。

感受:

1.让学生在聆听各种声音时,感受我们身处的环境。

2.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知道自然的声音和人为的声音,并能区分。

欣赏:让学生再听听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知道优美的声音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

实验:

1.让学生自己研究讨论,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认识分辨事物,从而获得知识。

2.阅读小资料

分类:声音有高低之分让学生尝试给声音进行分类,并填写。

思考:

1.根据图示,让学生思考:你听到什么声音会感觉不舒服?

2.阅读小资料,从中获得知识。

采访:学生分组采访,通过采访这种方法获得知识。整理采访结果。

调查:调查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中的噪音从何而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调查并记录、分析,能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动脑筋:在学生充分认识到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后,让学生制定出减少或减弱噪音的方案。

(二)气象与我们的生活

观察:1.观察图片,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阴、晴、雨、雪等各种天气现象。

2. 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3. 阅读小资料

看一看:通过看图片,让学生了解气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还会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灾害。

调查:让学生对本地的自然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表格中。

说一说:在班级交流,说说天气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有什么不便的事。了解气象:

1.让学生认识天气的标识记号

2.阅读知识窗,了解气象观测的小知识。

收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气象为人类所利用的事例很多,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

长知识:用气象谚语了解天气的变化,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学预报天气情况。

1.的意识。

2. 动手记:坚持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成立班级气象小组,每天一位同第5周 教学内容:环境教育——宝贵的资源 教学目标: 知道自然资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护、节约自然资源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提取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爱护、节约自然资源,懂得自然资源的宝贵。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资源是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没有自然资源,一切运动都将停止,世界将一片黑暗,万物将走向死亡。但是,地球上的资源终将是有限的,如同只伐树而不植树,森林也会变成荒原一样,如此大量的消费,世界的自然资源也将会枯竭。

浏览:

1.通过书中图片,让学生分析思考后,并说一说我们的衣食住行所需的资源都来自哪里?

2. 矿产远景大的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铜、铅、锌、石棉、盐类、膨润土、石灰岩、蛭石等。

调查:

1.让学生交流谈谈这些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还有那些能用到的资源。

2.回家通过网络查一查。

查找:

1.了解资源的种类,有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教师讲解

可再生资源: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3.阅读小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矿产有哪些。

统计:

1.通过观察统计表,引导学生在数字里面找变化,找规律。

2.阅读小知识。

3.自己统计家中每月消耗的资源。

讨论交流:人口的增长对自然资源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说一说。

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要求通过学生自评、同学、老师、家长他评的方式进行学生要客观地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同学、老师、家长就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评价意见,直接写在空格内。

2、拓展延伸:

找出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公路交通与生活

第6周

教学内容: 路在脚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历程及成就。

2.引导学生通过交通的变化,感受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新疆的公路交通。

2、知道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交通工具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新疆地域辽阔,公路运输在我区各种运输方式中具有主导地位。汽车在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由于一些人不重视交通安全,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一、路在脚下

欣赏:通过看几幅图片,让学生对比我们身边的路。

高等级公路——宽阔笔直,一望无际。

2005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159.1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2.5%,

高速公路41005公里、一级公路38381公里、二级公路246442公里、三级公路344671公里、四级公路921293公里,等外公路338752公里。

问一问:

1、通过学生和祖辈、父辈的交流。让他们了解家乡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

“问问你周围的长辈,过去出行到某地需要走多长时间,而现在需要多长时间”,从侧面折射出生活的变化。

2、让学生填写调查表。

探寻:

1、你知道新疆有有哪些高速公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我们的家乡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2、了解新疆“十一五”期间还要修建的公路。(库尔勒至库车)

畅想:

1、学生感知“世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的哲理。

2、学生说一说古今中外“成才之路”的事例。

第7周

教学内容: 交通规则abc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交通信号的标志并知道其作用。

2、爱护交通设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些公路、交通及安全方面的知识。

2、教育学生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通规则abc

辨认:

1、让学生说说途中的交通标志及含义。

2、你在什么地方见到。

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看到很多交通标志,你是怎么做的。

3、阅读知识窗,知道交通信号灯的颜色。

4、指挥灯信号的含义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

(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4)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反光镜:

1、通过“反光镜”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

2、说说对错,从自我认识、自己改正一些不良行为。

讲解人们违规驾车、违规驾车过马路而造成的车毁人亡的惨状,达到深刻教育的目的。

查找:通过书籍,网络查找,了解交通规则。

体验:结合学校开展的“交警操”,体会交警工作的重要性。

交流:

1、你在马路上“发现了什么?”

2、通过实践活动谈体会,写感想,以“行人违章现象,交通堵塞情况、各种车辆违章情况”为主题,要求内容真实,表述清楚。

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要求学生认真回顾在活动中进行了哪些调查?收集到了哪些信息?从信息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

2、拓展延伸。

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第8周

教学内容:沟通无极限

教学目标:

1.感受信息时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日新月异,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

2.掌握邮寄物品的一般程序和电话的一些常用功能。

3.通过活动,对网络的负面作用有所认识,提高是非分辩能力,将“珍惜学习时光,拒绝网上毒品”作为上网的准则。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基本的信息传递方式。

2、感受现代通讯、网络给人带来方便,分辨网络的危害。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人们为了顺利有效地进行工作、学习,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就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因此,沟通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

(一)寻觅信息传递的足迹

浏览:

1、让学生了解一些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

2、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不断发展进步的信息交流工具”。

说与写、时光隧道:

1、你还知道那些信息交流工具。

2、让学生写上自己家里信息交流工具。(最常用的和最喜欢的)

3、让学生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咨询一下他们那个年代都使用什么工具来传递信息。

分析比较:

1、 分析比较各种信息的传递方式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并填写调查结果。

2、 阅读小资料,了解最新的信息交流工具。

七嘴八舌:让学生围绕“假如信息传递不畅,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一个有趣问题来讨论。

(二)邮政电信我知道

看一看:自己观察邮局,了解在邮局可以办理哪些业务。

小统计:

1、整理电话资费情况。(市话、区内、国内长途等)

记一记:

1、记住一些特殊电话号码及它们的功能,以便在遇到特殊情况或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分小组,可以向全班求助,让大家共同参与解决。

3、你还知道那些特殊的电话和功能。(和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学生分小组要设计一个通话资费最省的方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打电话,根据通话时段,该时段每分钟话费标准,在全班交流,使学生的理财能力得到培养。

实践:学会如何邮政特快,寄信,给灾区小朋友寄钱、物等,画出流程图。

(三)走进互联网

调查、分析:针对不同个的年级段,对每人的网龄、每周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抽样调查,并做简单的分析,总结。

试一试、讨论:

1、上网首先遇到的是网址。表中所列互联网网址域名后缀所表达的含义。

2、讨论: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辩论会:

分小组讨论:正方: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成长利大于弊

反方: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成长弊大于利

五、评价与生成

1、总结评价。

回顾自己参加了哪些活动?自己设计了哪些活动?自己感到最满意的活动是什么?最让自己难忘的活动是哪些?收获和体会?

2、拓展延伸。

让学生对某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热爱。

第9周

教学内容:环境教育——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化

教学目的:

1. 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 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3. 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难点:

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那我们该如何的放置资源,变废为宝呢?

显然我们要搞清以下两者间的关系:

设问:1. 城市垃圾有哪些?

2. 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垃圾的种类

(1)食品垃圾: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这类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

(2)普通垃圾: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

(3)建筑垃圾: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废木材、废管道及电器废料等。

(4)清扫垃圾: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废弃物、公共场所的清扫物、路面损坏后的废物等。

(5)危险垃圾: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废物。

二. 垃圾处理

基本原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主要方法:

(1)露天堆放:(2)卫生填埋法:(3)堆肥法:(4)焚烧法

过渡:我们要处理好垃圾类型与处理方法两者的关系,我们就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知识讲解:

三. 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四、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1. 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1)涵义: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2)危害:a、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b、焚烧废气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例如:焚烧废气的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hcl等;

c、制备发泡塑料时,常常加入氟氯代烷作为发泡剂。当发泡塑料被扔掉后,释放出的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

(3)处理

a、治理的基本思路

a、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易分解的新型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生物分解;

b、白色污染物的回收利用

美食在新疆

第十周

教学内容:新疆风味小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新疆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吃饭”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同时,“吃饭” 又是一件天大的事,民以食为天嘛!但是,我们对“吃饭”的了解有多少呢?

(一)新疆风味小吃

1、收集。学生介绍新疆的部分风味小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新疆

地域辽阔,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2、整理。将经过收集后获得的资料整理在表格内。

3、调查。调查了解新疆风味小吃的发展和经营状况、品种与价格。

4、询问。引导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热爱自己的家乡。

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增进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师讲解:体验西部新味觉——新疆菜

新疆饮食的原料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有蔬菜、瓜果、鱼、肉、蛋等,蔬菜在调味上与其他菜系一样,差异主要就是在用肉、蛋方面,有着独特的习惯和讲究。新疆菜以清真菜系为主,大多吃牛羊肉,多采用爆、烤、涮、烧、酱、扒、蒸的制作方法,著名的佳肴有烤全羊、大盘鸡、馕包肉、手抓羊肉、烤馕、酿皮子等,口味偏酸辣。

西域羊肉风

新疆人制作的羊肉好吃是出了名的,口感滑嫩并且没有膻味,食之爽口也不用担心上火。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新疆传统小吃,正宗的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槽上烤炙,用无烟煤作燃料。其色焦黄、油亮。瘦肉入口香嫩,肥肉外脆而焦,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鲜嫩可口。

第十一周

教学内容:新疆快餐vs洋快餐

1

2 1简单的制作过程。

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新疆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疆快餐vs洋快餐 、调查。了解两大类快餐的来历、种类、主要加工材料、制作工具和、统计。讨论问卷提供的题目,进行增删。 对统计与分析我们建议:

①小组成员分头统计,并如实填写数目。

②汇总每人的统计结果,并填空,同时,每人说说自己的统计方法,选出最佳的统计方法。

③每人需记录汇总的统计结果,小组集体学习绘制有关扇形、柱形等统计图。

④交流各自的绘图方法,并加以说明,交换评分。同时,谈谈自己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意见(包括:从营养、卫生、服务、价格、环境等方面比较,两类快餐的优缺点;与营养餐相比指出它们的不足)。

3、对比。经过调查与统计分析,学生对新疆快餐和洋快餐有了一定的了解。分析两类快餐在营养、卫生、服务、价格、环境方面的情况,和学生们感兴趣的其他问题。

4、展示。各小组给同学们介绍“新疆快餐”和“洋快餐”的有关知识,以及两种快餐发展和经营情况。

教师讲解:洋快餐有四害

汉堡包、炸薯条、炸鸡,许多人爱吃“洋快餐”,但是“洋快餐”却对身体健康有危害:

热量过高“洋快餐”的最大缺点是肉量多、蔬菜太少。“炸薯条”大大增加了热量,不仅破坏了维生素,还含有毒性物质丙烯酰胺。“洋快餐”具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特点;同时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

具成瘾性美国有关研究表明,汉堡包、炸薯条、炸土豆片等“洋快餐”可引起进食者内分泌系统变化,使人难以控制进食量。“洋快餐”具有一定的成瘾性。

有致癌物“洋快餐”中有致癌物质,瑞典食品安全机构研究发现:汉堡包、炸薯条、炸薯片、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以及油煎、油炸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可以导致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采用煎、烤、炸、焙等西式烹饪制作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引起儿童性早熟美式炸鸡易引起儿童性早熟和肥胖,中国肥胖儿童的增多与此有关。据报道:天津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接待过一些带孩子来治疗性早熟的家长,有的孩子五六岁就变声、乳房发育、出现生理性月经。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吃“洋快餐”。

第十二周

教学内容:方法指导——结论来自调查之中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调查研究?

2、明白怎样做调查研究。

3、了解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探索社会未知领域的认识活动。即通过对特定社会群体的询问、调查获得信息,然后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是这一现象的一个或多个侧面进行了解、描述和研究,以发现其相互间的联系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调查研究该怎样做

调查研究: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项主要的最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归纳等实践活动,了解几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式,掌握调查研究法的操作程序和基本要求,从而能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规范、有序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是人们在不干涉研究对象自然状态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客观地对 事物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记录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指研究者为了了解某些事实或意见,向被调查者分发影响好的问题表格,要求按规定填写,然后回收进行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十三周 教学内容:避免电磁辐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危害。

2、知道一些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手——电磁辐射。

1

2 现代生活中有许多电磁辐射,只要有电子、电气设备,就会有一种杀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会产生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有哪些危害? (1)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值。 (2)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能力。

三、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1、学生试着填写下表

2、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1)电器避免扎堆。

(2)按照指示规范操作。

(3)电器不要放在卧室里。

(4)避免长时间操作,每小时离开一次。

(5)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14周 教学内容:炒菜 泡菜

教学目标:

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学生买菜、择菜、洗菜、做菜等操作性技能。

4、培养学生制作泡菜的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体验买菜、做菜、泡菜。辨别菜的新鲜程度,做一道可口的菜。

2. 了解泡菜的特点和泡菜的做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星期六,是欣欣妈妈的生日,欣欣想给妈妈来个惊喜,送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日礼物,你们猜,她将送什么呢?给妈妈做一顿生日晚餐。

可以欣欣有点着急了,她没有做过饭菜啊?

大家一起来帮欣欣出出主意,该怎么办呢?

交流怎样做好这顿饭菜?定个菜谱、买菜以及作料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指导的预设。

◆ 拣菜、洗菜、做菜。

教师的对这部分内容的指导,着重引导学生怎样拣菜、洗菜、做菜做好有关的准备。 学生小组交流拣菜的方法,也可以询问家长怎样拣现在的几种家常菜?

预先观察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怎样洗蔬菜、荤菜?怎样切蔬菜、荤菜?

请家长指导体验自家炊具的使用方法。

做菜前要切好菜,准备好油盐酱醋等作料,盛菜的餐具。让你们的爸妈做你的现场

二、学生调查询问家人和周围的人,了解他们制作泡菜的方法,品尝泡菜,了解各类泡菜的口感。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1、你们的家人和周围的人,是如何制作泡菜的?

2、品尝泡菜,你了解各类泡菜的口感如何?

四、师生共同讨论泡菜的做法。

①、将坛子洗净,并在洗净的坛子里倒入半坛多清水。

②、放入适量的红糖、白酒、辣椒、姜、蒜。

③、选择新鲜的白菜(茄子、甘蓝、萝卜等等)泡入其中,并将坛子盖盖上。

讨论交流:

a、 坛子“帽檐”一圈

放水的地方,必须常常注满清水,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使蔬菜发酵。

b、必须将坛子置于阴凉之处。

c、泡制的时间为

五、六天。

课下制作美味可口的泡菜,下一周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1

第15周 教学内容 :煮饭 传统美食

教学目标:

1、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4、了解新疆美食的相关知识,了解主题生成的方法,掌握主题生成的步骤、方法以及注意的事项。德育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会做简单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添生活情趣。

工具、材料:高压锅或电饭锅,水、米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动手煮饭的兴趣。

(一)高压锅煮饭:

1、拣米、淘洗、加水。

2、检查密封圈、排气孔后加盖。

3、先用旺火烧煮,冲气后调成小火焖3——5分钟。

4、待锅冷却,锅内气压下降后,才能旋开锅盖。

(二)用电饭锅煮饭:

1、注意电饭锅内胆与外表面要抹干净。

2、插电时要注意安全。

二、 想想练练

1、淘米时,是不是淘洗的次数越多,洗得越干净就越好呢?

2、回家练习煮饭,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好帮手。

三、传统美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吃饭”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同时,“吃饭”又是一件天大的事,民以食为天嘛。

22

1、观看书中新疆美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名称。(馕、拉条子、抓饭)

2、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吗?(有何感想呢?)

3、这些都是我们的吃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学生学习其做法,回家与父母交流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4.2到月球上过中秋 |沪科黔科版

教学设计

活动二

到月球上过中秋

【活动时间安排】

共2课时。

第1课时:了解月球环境,确定“登月”准备。

第2课时:制订“月球上的中秋”活动计划。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月球的环境及“登月”所需准备。

2.培养探究精神。

【活动重点】

针对月球环境全面考虑“登月过中秋”的相关细节。

【活动难点】

比较、分析月球与地球环境的异同。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并了解月球环境的相关资料及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视频片段;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了解月球环境。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设问:同学们知道“神舟十号”的太空之旅吗?

·设问:也许有一天,所

有人都可以到太空旅行。在中秋来临之际,你想到哪个星球去旅行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到月球上过中秋。

·回顾并交流“神舟十号”的相关信息。

·全班交流各自的想法

与理由。

·从生存环境方面对他人的设想进行质疑。

·引导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及对月球之

旅的兴趣。

了解月球环境

·设问: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

·请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组织组间交流。

·总结:月球上引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水资源以固体水和气态水存在;大气稀薄;昼夜温差极大。

·小组讨论,记录了解到的月球环境。

·各组交流,总结月球环境。

·培养学生资料共享的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

月球环境的相关知识。

确定登月装备及生活规则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对比月球与地球环境的区别。

·设问:如果要到月球生存,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提示学生可以借鉴宇航员登月装备相关的知识。

·组织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从引力、水资源、温度等方面讨论月球与地球的环境差异。

·从人类的日常生活(如吃、穿、住、用、行)方面思考登月准备并罗列安全事宜。

·完成学习单和评价单。

·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设计】

到月球上过中秋

自然环境

安全问题

吃、穿、住、用、行

对比地球环境

借鉴宇航知识

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

制订在月球上过中秋的活动计划。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活动重点】

制订并完善在月球上过中秋的活动计划。

【活动难点】

有针对性地全面考虑“登月过中秋”的相关细节。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思考在月球环境下可以开展的中秋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制订活动计划

·设问:如果在月球上过中秋,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组织学生发言。

·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罗列较为合理的设想。

·提示学生:设计的活动应围绕中秋开展,同时,也应该考虑在月球环境下开展的可能性。

·结合月球环境及人们在月球上生存的限制条件,提出适合在月球上开展的中秋活动。

·明确制订计划的要求。

·完成活动计划。

·小组交流计划,相互质疑或借鉴。

·培养学生按计划行事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总结

·设问:通过本活动,你

·从对月球的认识及小组合作的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养

有哪些收获?

·完成自我评价。

成及时总结与反思的探究意识。

【板书设计】

“月球上的中秋”活动计划

完成计划:

中秋可以举办的活动→活动条件→适合在月球上开展吗?

完善计划:

是否有新意?是否有趣?

评价:

对月球的新认识;活动计划;小组合作。

第四篇: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1)

活动一:人与社会类

——商场探秘

第一课时 零用钱小调查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消费方向,更好的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服务。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趣:

同学们,我们要进行“零花钱小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调查零花钱数目,调查零花钱的主要用途,调查零花钱来源, 调查乱花零花钱危害,调查合理使用零花钱等等。

二、拟定活动方案

三、汇报展示

各小组都能认真开展调查,搜集了很多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并能认真的进行整理和编排,为这次汇报展示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就来进行“零花钱小调查”的汇报展示。

四、课外延伸:

说说你对零花钱的看法

第二课时 买东西的学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买东西的简单常识,知道怎样挑选商品,教育学生从小增强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会看商标、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我们每天吃的食品是用什么买的?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呢?

二、模拟购物表演,揭示课题

1、由六位学生登台表演,表演词内容回答3个问题:介绍柜台的商品?你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商品?你为什么要买这一件商品?

2、教师指导集体评议。

3、小结:买东西并不容易,还有很多学问。(板书课题)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讲清买东西要货比三家

1、播放课件《小红妈妈买玩具》

思考小红的妈妈为什么要多看几个店,再买玩具?

2、过渡:买东西时怎么货比三家?

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理解内容

1、什么叫“货比三家”?“货比三家”比什么呢?

2 、出示“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对照表,启发思维,理解购物

3、故事巩固,小红的妈妈最终应该在哪一家商场购买玩具小熊,为什么?

五、汇报采访同学搜索包装袋的情况,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箱,包装盒,包装“三原则”,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比较?

袋,你们发现这样包装品上面都标些什么内容?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标明?包装品上大多有哪些内容,我们购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齐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开发票有什么作用?

3、小结:只有做到“五看”,认真检查,才能不买伪劣、假冒、变质的商品,如果不慎买了伪劣商品,可以凭发票退还、索赔。

六、看商品,巩固导行 出示:“火腿肠、汽水、饼干”三种食品,这些食品只能什么时间饮用或食用?如果你看见伪劣过期食品在店里销售,应该怎么办?如果你不慎买了并吃了腐蚀食品,病了,应该怎么办?

七、课后延伸

1、活动、收集包装纸。

2、我们今天学的都是如何购买商店里的商品,那么在集贸市场上出售的肉类、蔬菜、烧饼、油条、馒头等都没有包装纸袋,没有商标、生产厂家、保质期等,怎么样购买呢?

3、小结:一看颜色,二闻味道

第三课时 商品交易会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走进市场、走进商店、走进超市,学会购物、学会与人打交道,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高生活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收到初步的市场经济观念的教育。

教学流程

一、问价

1、激情导入

让学生说自己买东西的经历

2、师:回忆一下,如果我们看中了一件商品想买它,首先得问这件商品的——(生:价格、价钱等等)问价也是一门艺术,你们谁会问价?

3、活动——问价

教师扮演售货员,让学生来问价

二、讲价

过渡:买东西问价钱只是第一步,买东西,要想做到又好而不贵,还得学会——讲价。买东西为什么要讲价?

1、师:买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讲价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师小结:为了能让商品价格卖得高,现在的售货员个个都是推销能手。他们往往能把商品的优点、功能等接受的绘声绘色、头头是道,让你心动。可见,当好一名推销员真不容易啊!谁最勇敢上来当一回推销员?

2、活动“当推销员” 找两名学生表演

师小结: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当推销员,各小组人选一件商品现在下面练练。小组长安排一下,要轮流说,注意要讲文明,不要吵,然后各组选派一名推销员上台来说,比一比,看那位推销员说得最生动有趣、详细具体、最能打动人。(小组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再来当推销员

师:每组选派一名推销员上台说。比一比,看哪位推销员说得最生动有趣、详细具体、最能打动人。(学生活动,教师相机指导)

5、 活动“你来卖我来买”

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光说不练不行,还要到下面去把商品推销出去。

几位推销员下去推销,教师要求:

(1)(对推销员)既要想方设法把商品推销出去,价钱还要尽可能高。 (2)(对顾客)既要尽可能把商品买下来,价钱又要尽可能低。也就是要学会——“砍价”。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都成交了吗?多少钱成交的?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对买到(卖出去)的东西满意吗?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三、调换

师:如果你对买到的商品不满意,要求售货员给你调换,该怎么说?

1、活动调换(教师扮演售货员,一学生扮演顾客。)

2、找两名学生表演售货员和顾客,教师相机指导)

师小结:如果以客气、商量的语气去说,售货员不肯换,就要找理由,说出要求调换的理由。只要理由正当、合理,售货员一定会换的,咱们再来试试?(教师扮演售货员,一学生扮演顾客。)

探索月球奥秘》案例说明 活动二:人与自然类 ——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月球的天文知识和月亮文化,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2、学习利用图书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3、培养对信息的梳理整理和加工创造的能力;

4、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科学现象;能据提供的条件说话和写作。 活动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网搜集资料 教学目标:

1.通过上网了解月球天文及开发知识; 2.搜集积累月亮方面的诗词、成语、谜语。 3.培养对天文和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板书上网搜集内容和要求。

1.月球知识组:搜集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及观察天文现象的工具。搜集人类开发月球、登月、月球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2.月亮诗词组:搜集有关月亮的诗词,含古诗、现代诗。

3.月亮成语组:搜集月亮的成语;4.月亮谜语歇后语组:搜集月亮的谜语;5.月亮对联组:搜集月亮的佳对;6.月亮故事组:搜集月亮的故事传说;要求:注意组长分好组,且边搜边抄重要知识;二.学生搜集;三.学生交流整理所抄的资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整理资料及活动准备;教学目标:;1.各组整理加工好各种资料;2.训练学生独立整理资料,自主选择艺术创造形式;教学过程:

3. 月亮成语组:搜集月亮的成语。 4. 月亮谜语歇后语组:搜集月亮的谜语。 5. 月亮对联组:搜集月亮的佳对。 6. 月亮故事组:搜集月亮的故事传说。 要求:注意组长分好组,且边搜边抄重要知识。 二.学生搜集

三.学生交流整理所抄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资料及活动准备 教学目标:

1.各组整理加工好各种资料。

2.训练学生独立整理资料,自主选择艺术创造形式。 教学过程:

一、整理好资料,确定展示形式。

A、天文知识组:分类整理资料。或编成月亮天文知识问答题。 B、月亮诗词组:要按类搜集整理,选好唱诗词、颂诗词的选手。 C、月亮成语组:要记熟月亮成语,并对成语进行加工如编成语小品相声、写含月亮成语的片段等。

D、月亮谜语歇后语组:汇总分好类,记熟歇后语谜语,并进行此类的艺术加工创造。

E、月亮对联组:汇总分好类,记熟有关资料,并做好如何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准备。。

F、月亮故事组:搜集好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确定讲故事人。 强调:要求每组都有所需的资料一份。选手还要熟记有关知识。

二、课外训练好展示节目。教师分组了解并适当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展示课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大胆发言的心理素质。

2.训练学生独立整理资料,自主选择艺术创造形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致开头辞。

同学们,前面我们上网查阅大量有关月亮的知识的资料,后来又加工整理梳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

二.知识问答:

1.点幻灯片,出现知识问答幻灯片。

2.介绍有关天文知识制造探索天文知识的气氛:

月球和地球相距384401千米,它本身不发光,只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月球的引力很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从1969年美国的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到今年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人类为登上月球而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3.知识问答问题不宜过多,但尽量做到信息丰富,且应把嫦娥一号发射飞行有关时事引入增强学生爱国自豪感,促使养成关心时事大事的习惯。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二十一日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今年我国发射的绕月卫星叫什么?嫦娥一号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我国登月计划叫什么?嫦娥计划

我国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 为何人站在月球上感到很轻?因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建在山上,视野更开阔,便于观察天文现象。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三.课外延展:你们还了解些什么。 活动三:自我发展类 ——成长的踪迹 第一课时 我的成长 教学目标

1.认识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2.学习收集证明人成长变化的资料。

3.通过交流资料,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的情感。 教学流程:

活动一: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的成长变化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儿童成长变化的照片,初步认识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回望自己的学习生活,整理自己成长的足迹,感受自己的变化与进步。

2、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

转眼间,我们已经度过了五年的小学时光,这几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极其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成长足迹》。

二、忆一忆,比一比

1、请同学们把你搜集带来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2、交流(说出自己的成长、进步。)师及时点拨。

3、小结:通过展示交流,大家从身体、学习知识等方面感受了自己的成长变化。享受这童年的欢乐。

三、议一议,说一说

1、既然童年难忘,那用什么办法把你的成长记录下来呢?

2、班内交流。

3、小学五年来星星点点的事汇成记忆的长河,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要学会记录大事,哪些事情算是成长中的大事,值得记录呢?(思考回答)

4、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课件出示):获得表彰证明了自己的努力,应该算是大事;一些失败与挫折让自己知道还存在不足,应该算是大事;自己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一件事,觉得自己长大了,算是一件大事。??

四、想一想,写一写

1、五年来发生了不少值得记忆的事,把它写下来就组成我们成长的 足迹。(课件出示表格,范例。)

2、自己想一想,填写表格。师巡视指导。

3、请将写好的成长大事进行交流,简单向其他同学将将其中的故事。

五、一句话感言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想法、体会用一句话说出来,好么?

第三课时 保护眼睛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保护眼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保护眼睛”。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1)出示图,分小组讨论:这图说的是什么? (2)全班讨论。

2.教育学生要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1)看图: 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为什么看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离书本距离不要太近?看书写字时间长了,向远处眺望一会儿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3)看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

(4)提问:长时间、近距离的看电视或玩游戏机有什么害处?为什么走路和躺着看书都不好?趴在桌子上,近距离的看书写字有什么害处?

(5)全班讨论:为什么要保护眼睛? 少年儿童的眼睛容易得什么病?你知道什么是近视?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近视有什么危害?联系自己说说今后应纠正哪些不良的用眼习惯。

(6)小结:要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到“三注意,两不看”。

3.巩固;(1)提问: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怎样预防近视眼?;(2)讨论:有的同学说:“我的坐姿不好,写字看书;

三、总结;活动四:劳动技术类;——风筝;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结合课程要求合理制

3.巩固

(1)提问: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怎样预防近视眼?你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2)讨论:有的同学说:“我的坐姿不好,写字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很近,可是我的眼睛并没有得近视眼?”这种说法对吗?

三、总结

活动四:劳动技术类 ——风筝 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结合课程要求合理制定活动方案,并开展资料收集与整理,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喜欢玩风筝吗?(生答)师小结玩风筝的好处,提出问题:我们也来自己作作风筝行吗?

二、确定课题

提问:要想制作风筝就要了解风筝,你们想了解风筝的那方面知识呢?

1、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课题。

2、 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课题。

3、 确定的课题:《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

4、 小组确定课题。

三、制定活动方案

1、小组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2、确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3、小组调查,整理调查资料。

4、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请调查《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和样式特点。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获取知识、发布知识的能力。

二、教一教

请调查《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本环节为本科的重点,主要通过生教生的方法,了解风筝基本的制作方法,为自己制作风筝打下基础。通过本环节,即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发布知识的能力,又为学生制作风筝增添了信心。

三、议一议

(一)出示几个制作风筝要点问题请同学讨论。

1、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的?

2、制作风筝时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它的平衡?

3、风筝的尾巴是起什么作用的?

4、风筝的提线应该怎样扎?

5、怎样使风筝更美丽?

(二)、学生探究

学生小组探究以上五个问题,回答交流。

(三)、教师小结

老师小结以上五个问题的解决技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活动过程:

一、制作风筝

结合学生收集的信息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学生开始制作风筝。

1、小组讨论确定风筝样式。

2、小组确定人员分工。

3、制作风筝。 在制作中,要求各组同学要相互合作。调查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调查风筝样式小组的同学来指导各组风筝的样式设计。

在制作中,要求学生注意风筝的平衡、样式、花色的处理。

二、放飞风筝

1、展示学生制作的风筝,评选做的最美的风筝。

2、放飞风筝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在放飞中如果风筝无法飞起来,请他们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

3、交流感受

请学生说说本次制作、放飞风筝的体会和感受。

三、延伸

本节课,了解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风筝。我们制作、放飞了风筝,了解了它的制作、放飞方法,试一试,你们还能做出其它样式的风筝让它飞起来吗?

活动五:社务服务类 ——小小图书管理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图书分类知识;

2、学会检索﹑选择﹑阅读﹑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学会摘录和做读书卡;发展阅读兴趣。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图书馆是藏书的场所,是学习的天地。走进图书馆,面对林林总总的图书,我们该怎样寻觅﹑选择图书呢? 二﹑查找图书:

1、简介图书馆:图书馆一般分为三部分:借书处﹑阅览室和书库。

2、带同学们先到借书处检索书目,再四人一组展开比赛。 (1)根据“索引”提示,找相应的作品。

(2)每人准备好自己的问题,运用最熟悉的检字方法,查检用关工具书,看谁查检得最快,解决得最好。

三、摘录,做读书卡片:

1、什么叫摘录?

摘录就是把文章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摘录下来。

2、摘录的方法有哪些?

3、做读书卡片的方法是什么?

(1)摘录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应选取最有价值的资料摘录。 (2卡片上要注明资料的来源:书名、篇名、作者、页码、出版社、 出版日期。

(3)盒内要有分类导片,卡片要定期整理。

四、谈学习收获。

五、总结: 这次活动,大家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希望大家今后持之以恒,养成经常读书、制作读书卡片的好习惯。

家乡的民俗文化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通过活动,学生能队家乡的民俗文化进行简单的考察,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等一系列时间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3、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过程: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二.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三.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等。 ②写广告词,宣传自己的家乡。

四.总结;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教学设计;年级:五年级科目:综合实践;执教者:孟秋菊;

四.总结

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活动。总结形式可多样,可是个人的日记、作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与建议,也可是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和资料展示。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我自信,会成功

学习目标 : 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了解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观 参考主题 :(1)我自信,会成功;(2)克服考试焦虑;(3)消除孤独感。 实践方式 :

心理测试;收集资料;手工制作。

方法引导 : 发表意见的技巧;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学科整合

: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整合。关注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并虚心学习;学习名人名言,领悟其深刻含义,并激励自己;进行小制作设计。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研究准备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妈妈怀里的婴儿,长成了少年。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你是怎么解决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设计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

1、我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

2、我自信,会成功

3、消除孤独感

以上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尝试初步建立印象。

第二课时我自信,会成功

一、研究实施自信对我们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今天,就我们一起通过探究活动来寻找自信,增强自信!

二、方法与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

1、 态度诚恳、谦逊。多采用“我个人认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达方式;

2、

不能只发表否定性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

3、

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事情发表意见;

4、

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他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5、

避免个人垄断话题,邀请不善于发表意见的组员参与讨论。

三、“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

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 :

1、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

3、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与分工

研究步骤:

1、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2、

3、 注意事项

1、心理测试时,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

2、

3、

研究收获:

四、作业:什么是心理测试?

第三课时 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

一、

调查与实践

自信现状调查

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做的怎样呢?

展开调查

●调查 结果分析

二、实践与探索

寻找自信

增强自信有多种方法,谈一谈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做法,把你认为值得学习的方面记录下来

● 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 ● 名人名言引路

三、 自信就在我们身边

发现了自身的优势与潜能,让自信的光芒随时照耀着我们的心灵。除了正确认识自己,还可以与小伙伴互相找优点,在同学们的欣赏和赞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

四、创意小制作

不倒翁的制作

材料:鸡蛋1枚、沙子(或大米)少量、双面胶、彩纸1张 制作工具:剪刀、彩笔、锥子(或大头针)

制作方法:

1、选一枚鸡蛋,用锥子在鸡蛋的小头上戳一个孔。鸡蛋很脆,可别太用力。

2、将小孔朝下,把蛋清、蛋黄倒入碗中。别浪费了,它将是一道可口的菜。倒净后再用清水把蛋壳洗净。

今天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试着下面怎么做。

第四课 时

接着做不倒翁: 1.将沙子小心地装进蛋壳里,直到大头朝下能立在桌上。 2.用彩纸剪一个扇形

3.拿双面胶把扇形粘成一顶小丑帽。当然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的帽子或头饰。 4.把小丑帽“戴”在蛋壳的小头上,粘紧,要把小孔遮住。 5.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等。

6.呵呵,一个滑稽的“自信不倒翁”就做好了。

“自信不倒翁”可好玩呢,即使你把它扳倒,但只要一松手,它马上就能恢复直立状态。大家也来试一试、做一做吧!

布置作业:自己制作不到翁

第五课时 总结与反思:

1、汇报与展示 (1)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2)举一次“我自信,会成功”的主题班会。

2、评价与反思

“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活动评价表

学校名称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填表日期

评价内容

完成情况

能对自信心理测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统计与分析

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掌握了一些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收集了很多名人故事、名人名言,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善于发现同学的长处

学会制作“自信不倒翁”

我在活动中最大的收获:

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备注:★★★★表示优秀

★★★表示良好

★★表示合格。布置作业:填写研究活动自第二单元社会生活

零用钱该怎么花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并有计划地管理好金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教案: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

[目标]

1、了解学生日常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2. 帮助学生合理支配零化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

3、让学生了解自己日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学会合理的.索取和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并有计划地管理好金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难点]

制定各种收支计划,建立各种收支帐目。 [活动准备]

1. 课前做零花钱的调查

2. 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师:各位同学: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给大家上课,希望我们在这短短40分钟里,合作愉快!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是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说到零花钱,我想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手里的零花钱也慢慢多了起来。那么想看看我们的小学生是怎么在用零花钱的吗?我们先来看个小短片吧!同学们,短片里的小学生们都在忙着干什么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呀?

二、调查大汇报师:看来,关于零花钱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啊,还好,我们课前已经对零花钱的使用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了,下面,我们来个课前调查大汇报吧!同学们对自己一周的零花钱的使用作了一个记录,现在,老师要对全班同学来做个当场调查。

1、

对零花钱的来源的调查来源

人数

百分比

2、 爸爸妈妈给的

3、 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给

4、 亲戚给的

5、

自己挣稿费或者比赛得来的

6、

其他

(举手统计后)师:看来,我们的零花钱大多数还是爸爸妈妈给的,而父母的钱又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父母工作容易吗?(学生回答)是呀,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我们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父母把辛苦工作得来的钱交给我们,我们更应好好精打细算一下了!先来看看我们班同学每天的零花钱数目的调查情况吧!哪个调查小组的同学给我们来汇报一下啊?

表1

全班同学平均每天的零花钱数目的调查金额

人数 百分比

5角

5角—1元

1元—2元

2元以上

总计

表2

全班零花钱的主要用途调查类型 人数 百分比

玩具

文具

零食

捐钱给困难学生

课外书

上网吧或电子游戏厅

请客

其他

表3 个人一周消费记录小金库一周消费记录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一周消费小计 收入金额

支出金额

结余金额

师:从上面的一个个数字中,我们来反思一下:我们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学生讨论)

3、如何合理花零花钱的交流讨论教师:在这些花费中,你们认为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呢?应该怎么合理花呢?

(可能①多买课外书,教师:买了些什么书?买了就等于看了吗?买书是好的,关键是买来之后要认真看,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②不吃零食,教师:只要有利健康的还是可以吃,比如你的确饿了不吃会伤害身体的,要吃健康、安全、卫生的③文具要爱惜,不要重复买,不造成浪费就可买④上网本是一种自己主探究学习的好方式,但是网吧是明文规定了的未成年人不准去哟,在家里或有家长陪同允许时可以上网查资料或玩益智的游戏调节一下是可以的。⑤其他。)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了一种正确的消费思想了,也提出了不少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好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制定一个小计划,名称为:我的金库,我做主。请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天能做好消费记录。我们来看看小金库消费记录表。小金库一周消费记录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一周消费小计 收入金额

支出金额

结余金额

注:请注明消费的内容,并与周末上交家长过目。

(四)问题与总结反思教师小结: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其实在生活中,已经开始慢慢学会独立,我们发现生活中每一件事都会使我们懂得很多道理,而零花钱的合理使用也是一样的,别看它少,积少就能成多,所以,在本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想再回头看我们的课题,零花钱我们应该如何花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作一个简单的小结,谁愿意来?(学生回答)很好,老师希望这节课上了以后,大家能够真正明白尽管我们的生活变富裕了,家庭条件变好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从小做个理财高手,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制、有条理地进行合理花费,做新时期的好少年!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吧,很高兴能和大家有这么一个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一切如意!下课!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力:

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德育: 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教学难点: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教学过程:一 导语:大家在地理课本中学过死海,谁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开门见山切入正题。)这节课我们学习《死海不死》(师板书),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好不好?好在哪?从题目中又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

(一)刚才同学们都提了这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叫做死海?

2 死海为什么不死?请同学们读前两段回答!

(二)我们已经知道了死海的特征,下面我们探究一下死海的成因,答案就在字里行间。我们通读全文,像挖宝藏一样去找寻答案吧!

(这道题目很好找,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够找到答案。)

三、重点研读,分析写法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 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

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本文使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具体包括确切的数字和大约的数字两类,各举几例,细加体会)

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

不下去。

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

水浮力大;第5自然优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 因的探索。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入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2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 四 探究未来

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风湿病,和肠胃病等。你喜欢死海吗?你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吗?请读文章后两段,请生交流。死海真的要死了。含义:死海将要干涸而死!水,是生命之源,本单元我们还学过一篇因为水的干涸而导致成悲剧的文章,谁说一下。

明确:

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于人们的四盲,导致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以致使罗布泊由仙湖变成了死湖。文章结尾处写道:“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生思考交流。人生存于大自然之间,大自然水草丰美,风调雨顺,人们就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人与大自然,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生交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 德育渗透:

1 本文的题目很凝练,带给大家很大的思索空间。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来体会一下。 青山不青——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很多青山变成荒山了。 蓝天不蓝—— 海鲜不鲜—— 蛋黄不黄—— 牛奶不奶——

(通过交流,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以及饮食安全特别敏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2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是我们人类!!!

我们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将自己毁灭!!!

我们必须要反思自己!!! 六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那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期望平安健康。当我们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当我们一日三餐的饮食安全无法保障时,我们将走向末路。同学们,救救大自然吧!救救我们人类自己吧!我们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从我做起,从小事情做起,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从小培养起诚实守信的品质,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水更碧!让山更青,让天更蓝!让自然更加自然吧!

死海不死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认识死海的特点。了解地球上奇妙的自然现象。

2、体味课文写法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湖泊、河流、海洋遍布地球。在它们中,有着许多奇妙的现象。同时,人们也给与它许多神奇的传说。(教师展开世界地图)在亚洲西部,有一个“死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将它们概括出来。

明确:死海的特点是围绕着“死”与“不死”来展开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

(2)、人在其中不会下沉。

(3)、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钠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2、作者在向我们介绍“死海”特征的同时,遵循着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还介绍了死海的形成、死海的开发与前景,请找到课文中相关的段落,给课文分段. 死海的特征 《死海不死》

死海的成因

死海的开发与前景

三、 品读课文

1、 课文并不是冷冰冰的向我们阐释“死海不死”这一科学事理,而是穿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将死海赋予了生动的人文色彩。谁能够给大家讲讲这几个故事呢?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 引导探究:“死海不死”中“死”与“不死”的含义。 “死”的本义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想对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标题到内容无不赋予“死”丰富的内涵。

“死”——(1)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2)死海的未来——干涸。

“不死”——(1)浮力大,人在上面沉不下去。(2)开发利用死海,死海的“不死”得以光大。正是“死海不死”的真正含义。

四、课文的结尾说:“死海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请同学们想一个挽救死海的办法。

《死海不死》教案

追求目标:

通过自读、思考、讨论,能够概括死海的特征;理解文章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死海特征;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说明语言的特色。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我们今天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死海不死》。

二、读书竞赛(第一次竞赛)。语文学习从读书开始,谁会读书?学生轮流将课文读一遍。(指名分段读书,让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三、看谁学得好(第二次竞赛)。

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积极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研讨与练习二。(有关三个“死”的含义)

2、研讨与练习一。(死海的三个特征)

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死海的特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引资料)检查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四、看谁答得正确(第三次竞赛)。

自学指导(2) 请结合课文,积极思考“研讨训练三”3分钟后,比谁答得好。(本文与《辞海》有关“死海”的说明文字比较)

五、看谁有办法。 当堂练习内容:请认真阅读课文第

7、8两节,积极思考,你认为死海将来真的会死吗?为什么?如果让你来保护死海,使死海永葆生机,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时间3分钟。

六、课堂检测。在5分钟内,完成检测题。(发放检测纸) 板书课题(纵写)

《死海不死》课堂检测题

一、死海的特征有哪些?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三、本文与《辞海》有关“死海”的介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四、谈谈你对保护死海的措施。

第四单元文学艺术

漫步古诗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也给学生展示自己在朗诵、编辑、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特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

2.写作能力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之一,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动手写或画的内容,引用前人的成果不要照抄照搬,要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实感受。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怀疑精神,不迷信前人的说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活动中可以有选择地引用或借鉴前人的成果,要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引用全部或引用部分,引用原文或是转述,或只是受到某一方面的启发,可以灵活处理,但都要加以说明。 3.口语交际的训练,其实在辑、品、诵的活动过程中都含有说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是自主活动,遇到困难就需要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形中就锻炼了交流合作能力。但是,把口语交际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很必要的。

这个环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交流开展活动的心得体会或好的经验,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

二是

组织对优秀评点、赏析文章、音乐、舞蹈、书法作品进行观摩欣赏,进行课堂交流。

三、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活动评价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评价指标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门别类辑古诗的专集、评点、前言或编后记,对同学的朗诵的评点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准确性。

2.总结交流自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对同学诵读古诗的评点时所表现出来的口语交际能力、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是否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评点、前言、编后记是否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语言表达是否文从字顺。

4.在辑古诗、品古诗、诵古诗等体现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是否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寻找有关资料 第五单元地方特色 探访山西民居山西民居 【教学目标】:

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了解在建筑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建筑以及其他的美术形式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或者分析它们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认识山西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在整个流程中充分运用多纬度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民居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交流山西的民居情况。

介绍山西的民居情况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国传统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柱子之间的墙壁,不论用土、用砖、用石或其他材料筑成,都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重量。而山西建筑却恰恰是中国建筑的代表。

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防御地震。例如:晋城的晋祠中的中院大殿,除底层的砖墙和屋面的瓦以外,全部由木材筑成,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受了多次地震的袭击,但依旧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二就是从采伐到施工都较便利。

山西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除了木构架的结构体系以外就是建筑的群体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壮观。建筑群体的组合形式一般采取的是由单幢房屋围合成的院落形式。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这一特点在山西表现及为突出。

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展示。

在山西古代建筑艺术中,建筑装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屋顶上塑造出鸱吻、宝顶、仙人走兽等奇特的个体形象。在门窗上制造出千变万化的窗格花纹样式,在梁、枋、柱和石台基上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更将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工艺应用到建筑装饰里,极大地加强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在山西一带,黄土、青砖又是另一种韵味。

在人类丰富多采的物质生活中,居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每个人从来到世界的这一天直到去世都离不开“居住”问题。但是,民居不仅从远古的穴居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就是在同一个时代里,各个国家、民族,甚至各个地区,民居也千姿百态,各有其特色。民居的特色不仅仅为研究文化的学者们所注意,而且也成了人们回忆故乡、思念亲人、追想童年的美丽的诗情画景。

民居的特色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很大程度上受着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山西近世民居就是这样,它有两个特色,一是黄土窑洞,一是砖瓦四合院。

窑洞,就是在黄土地上挖出洞穴以供居住。不用说,黄土层是它产生的自然条件。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穴不易倒塌,再加木材较少,所以自古以来,窑洞就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据考古工作者的报告,在山西垣曲县古城东关、芮城县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都曾发现有新石器时期的土窑洞遗址,它已经有单间、双间、半地穴式、平地横挖等各种式样的窑洞及窑洞群。①由于这种自然条件,加之交通的不便,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窑洞一直是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群众所熟悉王宝钏寒窑受苦十八年的故事,相传就发生在山西南部。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北山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此心兢业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黄沙上下坡,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寇戎过。”土窑洞中是听不到外面鸡犬之声的,这首诗写出了真实情况。

窑洞是山西民居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如清康熙

时所修的《隰州志》载:

民皆穿土为窑,工费甚省,久者可支百年。有曲折而入如层楼复室者。每过一村,自远视之,短垣疏牖,高下数层,缝囊捆屦,历历可指。坡之高者,路峭而窄,老翁驱犊,少妇汲水,登降甚捷,殊不以为苦。平地亦多垒砖为窑,山木难购,且窑中夏凉冬暖也。雍正年间所修《岳阳县志》中还记载有关穴居的民谣说:

掘穴为居便作家,儿孙几辈长些些。生涯何处度长年,只在颓窑破洞边,猛虎骄狼搏得惯,深山苦海更三千。

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15年10月23日)晋南地震,大量房屋倒塌,地震的主要地区平陆县“倒塌房屋二万余间,窑洞二万余孔”(张杰《山西自然灾害史年表》)。从地震造成房屋窑洞倒塌数字的比例,可以粗略看到窑洞在民居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义和团运动前在山西的一个传教士描绘了当时他看到的窑洞:“许多村庄是由在特殊的黄土层中挖的窑洞组成的,窑洞的前脸用砖或石头砌上门窗。窑洞位置很好——在倾斜的小山边——一层一层地向上排列,在每一层窑洞前有一条很窄的小路。这些住房冬暖夏凉,但是最大的缺点是不能通风。”(〔英〕爱德华兹《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山西传教士》)

民国修《定襄纪事》中说:“傍山人民亦有住土窑者。”

上面这几条材料说明清代以来,窑洞在山西民居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窑洞直到近代还久存不衰,是有它的优点的。首先是窑洞的建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利用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节省木材,开发地下空间,又可以少占平地。其次是窑洞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它与大气接触少,传导慢,因而窑洞冬暖夏凉,可减少采暖或降温的设施。据测量窑洞温度在10—22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为30%一75%,而且受大气中各种放射性物质、噪音的污染干扰较少。因而在近代中国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它自然地成为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

近世山西的窑洞在品种和质量上已有较大的发展。从品种上说有横穴式的,就是在黄土崖旁先将土坡垂直削齐,然后横向挖穴,这些窑洞因傍山而凿,采光较好,有时依山势挖成一排多孔窑洞,并且形成“高下数层”;还有所谓“地窑”,就是从黄土平地先挖四方形深坑,然后在坑四周穿打窑洞,并在坑旁挖出一条斜坡“窑漫道”作出入口,即古诗歌谣谚中所说“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车从屋顶过”、“声由地下来”的情景。也有在山区产石地方,取青石砌成青石窑,或用砖砌成砖窑,它虽然不是挖土成窑而是由砖石券成,但也属于窑洞。在窑洞质量方面,近世也有明显提高,土窑洞的前脸用砖或石砌成,装有门窗;有时内部也用砖石砌于黄土外表,再抹上泥灰,甚至油漆彩画墙壁,同时内部结构也挖成多套间和多层次。

山西近世民居的第二个特色就是砖瓦四合院,大都存在于汾河盆地的小平原上,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煤炭却是烧制砖瓦的原料,这就造成它产生的有利条件。当然在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还是使用土坯造墙、炉渣抹顶的平房,或部分用些砖瓦。但明清以来,山西商业活动发达,特别是清中叶以后票号商业发展很盛,积累了相当财富,在山西平川地区,修建砖瓦房极为盛行,一般是四合院、三合院,也有一进两院、三院者,甚至有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的。如在襄汾县丁村和祁县乔家堡现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建筑物就是其中的代表。正如清代传教士刻画的那样,“在乎原地区,许多村庄的房屋是平顶的,而盖的好的房子带有高高的塔楼,呈现出城寨的式样。甚至在不能修建这种精美建筑的地区,大多数山西房屋也有坚固的砖墙和瓦顶”(同上)。这种砖瓦房四合院除了适合自然条件而外,无疑也是当时小农经济、商业资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几世同堂大家庭、家长制的产物。因为当时家庭实际上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四合院、三合院以至多进的建筑群正是适应这种条件和要求的居住形式。

在山西近世民居中,不论是窑洞还是砖瓦房,都还具有另外两个共同特点,就是土炕与炕围。土炕是休息睡觉的地方,也是取暖设备。山西和我国北方历史上一般不用木床,而是用砖或土坯砌成的炕。它三面靠墙,炕内部用砖或土坯砌成纵横相通的通道,一头经过墙内通道直到房顶,为排烟气口,一头连接炕头的灶火是热源。媳妇在地下把柴禾塞进灶口用大铁锅做饭,热量通过通道使全炕发热,全家盘腿坐在炕上围着炕桌吃饭,婆婆坐在炕头舀菜打饭分食,或是全家坐在炕上闲话,有客来时让脱鞋上炕,围炕桌抽烟喝茶,就是近代以至现代山西的一幅农家生活画面。有的地方经济富裕,还把火道通过全墙壁(名火墙),取暖就更方便了。

与“炕”相联的又一个特点是炕三面靠墙的墙面上,从炕面起往上约一米,用油漆彩画了各种图案、图象的装饰,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炕围”,图画叫“炕围画”,这种实用美术,在内容上反映了近代农民的精神生活,有历史故事和传说,如“刘海戏金蟾”、“孟母三迁”、“孔融让梨”、“二十四孝图”等,也有翎毛花卉、山水人物,还有“连年有余”、“锦上添花”、“四喜齐来”等,在当时包含着农民群众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含意。

近世山西民居的特色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显示出历史上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与自然作斗争的智慧,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

三,总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业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