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国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各国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又纷纷设置服务贸易壁垒来抵制外国的竞争,以达到保护我国市场的目的。通过对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分类、及形成原因的阐述,指出了我国面临的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影响,并为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发展服务贸易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篇:中国贸易论文范文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大国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贸易额全球排名来看,中国在2009年就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进口贸易额也位居全球第二。尽管如此,我国距贸易强国的地位还相当遥远。

那么真正的贸易强国是怎样的呢?概括地说,判断标准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应该是贸易大国;其次是经济强国;然后高度开放;最后科技文化教育高度发达,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我国仅符合第一个条件,目前,随着能源环境危机越来越凸显,形势也更加严峻了。

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技术方面竞争优势不大。中国在世界名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前沿科技上相当匮乏,产品质量也很难达到国际标准,因此经常因国外的贸易壁垒而遭受巨大损失。

(2)贸易条件于我不利, 出口换汇成本昂贵。一是由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初级产品在中国出口中占相当的比例。二是由于国内劳动力以及原料价格上涨,低成本优势正逐渐丧失。而同时对国外机器和交通设备等技术产品的需求量大,不可避免地使得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换价格比例差距较大,贸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

(3)难以实现规模经济。一般来讲,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比较明显,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规模经济不太明显。

(4)对外直接投资少,在国际融资中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是世界资本净输入大国。这也反映出中国国力较弱,缺乏建设资金,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需要依赖国际资本帮助发展经济。

(5)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世界知名品牌。这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最突出最严峻的问题。

(6)国内政治文化法律制度改革滞后,不能给予外贸企业以足够的支持。此外道德滑坡现象较严重,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工会等都相继制定了道德贸易准则,它们很可能成为我国新的贸易壁垒。

(7)中国外贸发展还存在诸如对很多商品没有定价权、没有“游戏规则”制定权、缺乏完善的销售网络的问题。

此外,如果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就只能成为依赖发达国家技术的附庸,堕入比较优势陷阱。另外还不能忽视消费示范效应对我国的影响,收入水平高的国家的消费模式及演变对收入水平较低国家的消费模式会产生引导作用。例如,在国内使用Microsoft Office 系列软件,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尽管如今我国已经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PS系列软件但极少有人问津。即使我国将来研发出与奔腾微处理器同技术水平 “神州龙芯”,它的境遇也不见得乐观。

那么,中国的贸易大国之路该如何去走呢?笔者认为,还是把握全局,稳步改进,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进程中各个击破,不能冒进贪快。

(1)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扩大进口贸易规模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条必由之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不仅要转变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而且也要致力于转变进口贸易的增长方式。

(2)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对国内具有发展潜力,但尚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幼稚工业予以适当保护,对已经相当成熟的产业引进国际竞争促使其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在改善进出口结构,营造优良国际贸易环境以及改革政治法律文化体制上政府还有很多事要做。

(3)科技兴贸。一是大力推动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二是运用高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提高商品生产者和交易者的综合素质;四是贸易手段的现代化。政府要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同时增加教育投入,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

(4)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做到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发挥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深化服务业改革,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促使与国际市场接轨;服务出口坚持走质量和品牌之路。

(5)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根据垄断优势理论,对外直接投资有独特的优势,是占领市场获取廉价原材料和资金的渠道,是成为贸易强国的必备条件,但是必须与考察国家特有优势联系起来进行。

(6)在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进出口贸易结构。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一个国家的比较利益是可以改变的。随着一个国家要素的积累和增加,其要素密集度就会改变,并导致其比较利益的变化,我国可以逐渐积累技术、资金、人力资本等要素,等到合适的程度再调整我国的生产和产业结构。

综上所述, 21世纪的中国要向着贸易强国这个目标奋斗,我们就要抓住加入WTO的机遇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李晨

第二篇:服务贸易壁垒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分析

摘 要:当前,各国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又纷纷设置服务贸易壁垒来抵制外国的竞争,以达到保护我国市场的目的。通过对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分类、及形成原因的阐述,指出了我国面临的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影响,并为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发展服务贸易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壁垒;中国;对策

1 服务贸易壁垒简介

1.1 服务贸易壁垒的概念

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对外国服务提供者提供和销售服务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即直接或间接使外国服务提供者增加提供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服务贸易保护政策更多采用非关税措施,甚至国内的政策法规也成为限制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碍。因此,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保护性、灵活性和互动性。

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一是扶持本国服务行业的发展,二是保持本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安全性与独立性。另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维持国内就业水平、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等也会促使服务贸易壁垒的产生。

1.2 服务贸易壁垒的分类

(1)产品移动壁垒。通常包括数量限制、补贴、政府采购、歧视性技术标准和税收制度,以及落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它以限制服务产品的移动为主要形式,一般规定服务提供的最高限额,当外国服务者提供的服务超过此限度时,完全阻止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只为本国服务。

(2)资本移动壁垒。主要形式有外汇管制、浮动汇率和投资收益汇出的限制等。其中的外汇管制可影响到除外汇收入贸易外的几乎所有外向型经济领域,不利的汇率将严重削弱服务竞争优势,它不仅增加生产经营成本,而且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对投资者投资收益汇回母国的限制,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3)人员移动壁垒。主要涉及种种移民限制和烦琐的出入境手续。服务贸易的进行通常离不开人员的跨国界流动。特别是对于商业存在、跨境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服务提供者或消费者的跨国界移动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员移动的限制构成了各国限制服务提供者进入本国经营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各国移民法及工作许可、专业许可的规定不同,限制的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

(4)开业权壁垒。又称生产者创业壁垒,主要表现在资格限制、股权限制、经营业务的限制以及许可证限制四个方面,即禁止外国服务进入的法令到东道国对本地成分的规定。

2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与面临的贸易壁垒

2.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而且逆差额自21世纪以来有持续扩大的趋向,2000年逆差额为56亿美元,到了2007年则上升到了79亿美元。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还较低。另外,从服务贸易的结构来看,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通讯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而我国在这些领域起步较晚,尚未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站稳脚跟。我国服务贸易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而在大量专业服务和高技术领域,则处于净进口的状态,且我国知识型服务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

2.2 我国面临的服务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1)贸易壁垒影响面广。服务贸易壁垒复杂多样,多达2000多种,涉及到12个服务部门,150多个服务行业,涉及面广,影响领域大。我国服务业发展历史较短,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竞争力不高,各个行业又多少都会受到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可以说,服务贸易壁垒的存在使我国服务行业的出口面临严峻考验。

(2)自然人移动受限制最严重。国际服务贸易中自然人移动方式开放程度最低,发达经济体甚至在市场准入上的限制为100%,在国民待遇上的限制高达83%。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然而自然人移动的限制使我国大量的劳动力无法出口,资源闲置浪费。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我国传统的服务出口项目,但受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出口劳务人员占世界劳务人员的比重微乎其微,在欧美市场上仅占外籍劳务人员总量的0.2%左右。

(3)商业存在方式服务出口受壁垒影响大。服务出口的方式有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及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三种。国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又包括商业存在及自然人移动两种类型。商业存在方式是当前世界服务出口的主要方式。GATS中商业存在方式的承诺水平较低,市场准入方面“有限制”的总计为66%,仅低于自然人移动的92%;国民待遇方面“有限制”总计为83%,是四种承诺方式中限制比例最高的。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市场开放度有所提高,但在某些领域仍存在资格限制、股权限制、经营限制及许可证制度等开业权壁垒,尤其是电信、金融、运输等领域。我国服务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过程中受到壁垒的影响较大。

(4)服务贸易壁垒措施多样化。发达国家新的服务贸易壁垒措施层出不穷。以美国为例,在世贸组织限制对非关税壁垒的使用后,美国的服务贸易壁垒逐渐转向了国际知识产权壁垒和国际技术标准壁垒。而且,美国还不断加强对壁垒的法律支持,不断为其寻找合法“借口”。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也成为实施服务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自由贸易区对区外国家的歧视形成了事实上的贸易壁垒,地区性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在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方式,它使得贸易保护从国家保护转向力量更加强大的集体保护。自由贸易区使壁垒的效应不断增强。

2.3 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服务出口行业的影响

(1)运输业。国际货物运输是服务贸易的传统项目,在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中占有较高比重。2000-2007年,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2.2%上升到25.7%,是仅次于旅游的第二大服务出口行业,但常年呈逆差状态。2007年,运输出口313.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9.1%,进口432.7亿美元,增长25.9%。由于运输服务出口增速远高于进口增速,逆差规模比2006年下降10.5%,为119.5亿美元,但运输仍为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存在大量的逆差,除了我国运输企业自身实力不足、货物贸易运输不平衡以及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外,运输服务贸易壁垒也是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一个原因。①他国国内政策、规则等对我国的运输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运输业的开放主要是通过两国间或区域间签署双边或多边运输协议的方式实现的。然而,有一些国家对我国海运企业存在歧视,以南非对我国国有海运企业适用“关联船舶”为典型。南非把我国政府当作“关联船舶”的联结点,若一个国有企业有债务问题就会连带另外一个国有企业被当作“关联船舶”受扣押,使我国在南非从事航运经营活动的所有国有航运企业,随时面临被连带扣船的风险,影响了业务的开展。另外,由于各国运输法律、法规不同,国家间的道路网不连贯,使一站式国际间运输业务很难开展。②其他国家通过补贴、垄断等方式对运输业的支持增加了我国运输业的成本。以航空运输为例,目前大型民用航空飞机制造市场基本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垄断,一架波音747飞机报价1.6亿美元到1.7亿美元,加上其他费用,需人民币15亿到16亿元。昂贵的飞机及航材引进成本使中国航空公司运营成本过高,影响了我国航空公司的竞争力。③安全及歧视性技术标准影响了我国运输出口。当前安全问题成为运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要求增加安检措施,另外,发达国家还采用一系列的运输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对其他国家运输业进行限制,常在客观上造成市场准入限制。我国的运输业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如船舶受检滞留率过高,导致延误船期和增加修理费等,使船公司受到经济上的损失,也使我国的运输形象受损。

(2)旅游业。旅游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产业,2008年上半年,旅游进出口总额378.7亿美元,占整个服务贸易收支规模的25.68%。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旅游支出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顺差26亿美元。我国旅游业受服务贸易壁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上。①市场准入的限制。不少国家对我国旅游企业的投资比例进行限制,如我国前往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投资的旅游企业只能占规定比例的股份,一般不能控股。目前,俄罗斯尚不允许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开办独资旅游公司。②没有享受国民待遇。虽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各国对旅游业都做了一定的承诺,但有的国家在国民待遇上并没有进行承诺。例如,新加坡对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进入该国市场不承诺给予国民待遇,欧盟对旅行社和导游的国民待遇也有限制等。这些国家对我国旅游企业的歧视降低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③人员移动的限制。我国跨国旅游企业中旅行社的导游、酒店的管理人员、餐馆的厨师等常受到自然人移动的限制。例如,在乌克兰中国公民申请劳动许可条件苛刻,大多数中餐馆的中国厨师无法获得合法居留。这导致了我国涉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服务的提供。

4 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措施

(1)努力提高本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当前,应当调整和优化服务行业内部结构,提升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必须调整和优化服务行业的内部结构,既要继续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产业的优势,又要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推动服务和服务贸易的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稳步有序地对外开放本国服务市场。近年来,随着服务贸易减让表的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涉足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服务部门的开放要根据其不同性质、不同的发展程度,有区别地、稳步地开放。先允许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经营,大力发展我国的新兴服务业,通过充分的国内竞争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3)积极应对他国服务贸易壁垒。要积极应对他国服务贸易壁垒,①加快培养熟悉服务贸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尽快了解和掌握他国服务贸易相关协定和国际惯例。一方面遵守国际惯例,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事宜;另一方面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国家权益、企业权益和公民权益,同时最大限度地分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②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增加政策透明度。按照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深化改革,迅速建立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负责与国外进行多边或双边服务贸易谈判;监督国家给予服务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等。③加强服务贸易立法。我们应该建立统一、透明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有力保障外国服务提供者利益的同时,也能当本国服务业遭受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之时,据此及时采取相关的救济手段,来捍卫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小梅.服务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6).

[2]白孝忠.浅析国际贸易壁垒[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4).

[3]邱小欢.服务贸易壁垒研究及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作者:钟国强

第三篇: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与贸易利益研究

摘 要: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完善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和资源有效配置,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历经10年发展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联系,在不断的贸易合作中双方机制不断完善,经济实力与区域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促进成员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为背景,首先介绍构建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从经济和政治两个立场探析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必要性,通过当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指出其特点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提出对策,以促进实现双方贸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贸易利益;研究

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通过利用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区域整体活力,加快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在日益频繁的贸易合作中,双方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各自经济实力、区域整体竞争力也不断提升。通过双方贸易、投资及其他领域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贸易发展。不过,在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我们解决。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就经济发展、某一经济领域、经济地区进行联合发展。在达成经济联盟的过程中,经济生产要素在国家区域范围中实现自由化流动,促使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发展,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理论基础我们主要从关税同盟理论和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两个方面探讨。

1.关税同盟理论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其理论基础就是关税同盟理论。在1950年,《关税同盟问题》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美国经济学家Jacob Viner在书中就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重点论述和局部均衡分析,他认为,关税同盟理论不仅帮助不同成员国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还能对非成员国实行一种差别待遇政策,对贸易往来实现有效的保护。对此,Jacob Viner总结出关税同盟效应属于贸易创造收益与贸易转移损失相减得到的实际利益,由此关税同盟理论的建立并不代表世界福利的净增加。之后,众多经济学家又分别对关税同盟一般均衡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论述关税同盟福利对一般均衡分析的影响,自此基础上得出了方法论。

2.一国模型与两国模型

相比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FTA)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更具实际意义。在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英国学者Robson通过运用关税同盟理论得出一个专门的自由贸易区福利理論。其指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在实施内部自由贸易同时,对外不得实行统一的关税与贸易政策,避免进口国因为单边壁垒降低,而遭受不必要的贸易转移带来的损失。对此,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应当严谨遵守和实施“原产地原则”。对于一些实施贸易体制已经较为自由的成员国,或者一些愿意开放贸易政策的成员国,它们将不受自由贸易区的规范和约束。相对而言,在生产经济效益方面,自由贸易区要比关税同盟更具优势。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必然性

当前,全球经济趋向于开放性、自由化发展,国际经济发展深受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只要国家之间在成本投入方面存在差异性,那么就为不同国家贸易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市场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与自由贸易政策的发展影响,使自由贸易区的出现成为必然。

1.外部环境要求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成为必然

面临外部环境的压力,迫切要求东盟与中国强化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双方地理区域相邻,且从世界范围分析越来越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一起构建成FTA。例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构建的贸易区、不同区域国家构建的跨地域贸易区以及在社会、文化及经济领域等方面建立联系的贸易区。不过,当前在亚洲地区,除了正在发展中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尚且缺少一个正式且具有较大规模的地区经济合作机制,这也让东亚地区的各个国家错失获得贸易实惠的机会。

2.满足东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也不断攀升,GDP、外贸进出口额、外汇储备都处于世界前列,也连续吸引了众多外资。在严峻的金融危机背景环境下,东盟各国深刻地认识到想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单打独斗并不是出路,最好的路径还是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一起集体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因而,这也让东盟与中国合作,推进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3.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具有可行性

首先,双方友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关系成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前提条件。中国与东盟各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往来频繁,特别是政府相关高层官员的互访促使双方关系稳定,从而促进经贸合作的密切往来。其中除了贸易、投资、科技领域往来合作密切,也不断加强金融、文化、旅游、航空、海运等领域合作,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往来局面。

其次,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成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条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一般性资源互补为基础的双边贸易,逐渐转向双方高层次产业分工协作,同时也推动双边贸易与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极大地推进各国经济发展与增长。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竞争、投资等刺激效应都将推进双边经济的整合发展。

最后,地缘优势与文化相通的优势成为构建自由贸易区的便利条件。我国与东盟各国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加上双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历史悠久,也为加强双方贸易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对双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1.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不断递增,东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五大贸易合作伙伴,自从双方自由贸易区计划启动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增长额呈现大幅度增长。

从表中看到,2019年双方贸易总额有5078.553亿美元,同比增长9.2%的速度明显快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速,相比欧盟和美国速度增长最快,且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也逐渐上升。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超过中国与美国贸易额千亿美元。东盟历史性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彰显了双方经贸合作活力。

2019年,在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中,中国向东盟出口总额达到3053.9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12.7%;中国从东盟进口总额达20204.6亿美元,增长5.0%。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见,中国-东盟的贸易进出口额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2.自由贸易区对双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有助于扩大中国出口的规模,显著提升出口竞争力,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最终促进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形势。贸易出口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扩大规模,基于此产生的贸易创造效益要大于贸易转移的效益。东盟不再从其他国家进口,而是选择从中国进口,并以此扩大出口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提高我国贸易出口的竞争力。

其次,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我国与东盟个国家相邻,因而东盟各个国家为我国特别是西南省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规模的出口市场,增强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基于自由贸易区东盟各个国家也为我国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使我国西南省份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实力。

最后,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东盟经济发展创设机遇,在自然资源、技术、旅游及劳务方面,中国与东盟形成互补性,双方资源条件具有差异性,因而在双方贸易额中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的基础产品占据一半的比例。

四、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发展现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不断深入发展,但是在现实发展中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亟待解决。

1.贸易发展不平衡

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来看,东盟各国与中国一直处于良好的互动合作之中。但在实际贸易发展中,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发展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中国与东盟各国并不是双方主要的经济贸易伙伴,甚至由于产业结构相似,在很多领域之中双方都是彼此强劲的竞争对手。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局面,不仅影响双边贸易额增长,也对进一步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双方贸易往来合作中出現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贸易发展不平衡、逆差不断扩大等原因造成的,未来亟待完善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发展。

2.产品出口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及技术水平具有相似性,使得我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双方主要产业为农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都主要面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口。中国和东盟在国际市场中产品大同小异,出口商品的重叠性,导致进口国拥有很大的选择权利,在无形之中就为中国出口市场带来严峻的挑战。

3.中国东盟内部矛盾制约与影响

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贸易自由化方面,各成员国家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再加上相关措施的封闭性,这些都从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发展。

为更好地促进双方贸易往来,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经贸合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谈判,针对东盟国家不同的制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最终促进实现互惠互利。

东盟各国内部矛盾关系错综复杂,各国与外界的合作关系亟待改善,而内部缺少引领者,这些都使得东盟国家发展较为缓慢,亟需通过与外界合作实现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4.双方缺少深入了解

我国对东盟国家只是局限于几个发达国家,对一些落后国家缺乏深入了解。同样,东盟部分国家也不了解我国的投资环境、市场结构及贸易法规等,正是因为双方信息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导致双方往来不信任。未来,强化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从政治、外交、文化等多方面不断巩固合作,增强双方的信任。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商品增多,无疑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生竞争,对此,美国、日本的介入与干预,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造成影响。

五、中国-东盟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对策研究

1.完善合作机制,强化区域产业合作理念

基于“一带一路”等发展机制,加强了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本着互利互信、共同发展的信念,强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以谋和平促发展为目标。同时强化区域产业合作理念,采取补充措施促进双方产业合作。一方面发挥中国、东盟国家信贷、丝路基金及中国-东盟银行联盟在合作中的作用,加强对产业项目的融资和保险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物流、计数法规、知识产权、标准和资格程序、法律咨询及信息服务等方面,从会计服务和商业咨询等领域提供多项配套产业服务,发展多领域、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双方工业合作,巩固和加强双方的友好关系。

2.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快自由贸易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往密切与频繁,促使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趋于平稳。针对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塞,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办法,充分利用国内优质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市场份额进行巩固,以良好的国内环境积极吸引外部国家合作。并与东盟各国加强往来交流达成共识,助力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互补产业的合作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发展,双方应当积极调整和优化自身经济结构,推进实现互补竞争。对此,我国应当依照现有产业的发展情况,遵循“区域产业合理配置”的原则,在第一、二产业合作中加大力度加强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实现经济和产业同时发展,完善工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可以为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提供资本和开发技术,而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能源产品、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我国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资源需求相应增加,双方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未来合作前景可观。

六、结论

未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顺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促使双方更多领域的开放,推动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最终促进实现双方的共赢。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探索和研究中国-东盟贸易数据分析与贸易利益,以加强区内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协调发展,增强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竞争力,最终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菁,李红.2016-2017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年度分析系列报告之十三[J].东南亚纵横,2017(2):3-8.

[2]韩纪暄,沈青.“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潜力分析[J].时代经贸.2019(20):45-46

[3]林卫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000(14):3-5.

[4]蓝荣东.東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丛,2015,16(24):230-231.

[5]陈月.中国自贸区贸易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路径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000(012):8-9.

[6]王恩胡,杜婷.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演变[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1):63-70.

[7]孙莹,李二青.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019(004):45-53.

[8]裴子英,石冬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问题探析[J].经济贸易,2016,(27):59-60

作者简介:汤金丽(1976.12- ),女,汉族,籍贯:云南永胜,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作者:汤金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法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孩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