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技特派员在重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中的作用

2022-09-12

科技特派员是以知识为依托, 深入农村一线与农民、龙头企业及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创业的重要力量[1]。实践证明, 科技特派员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已成为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新型载体[2]。国内首次提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1999年, 福建省南平市为了解决农村科技能力低下、农产品科技含量以及农民资金不足、信息不畅等问题, 将原有的“农五站”整合成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制度, 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2002年, 国家科技部正式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工作, 截至目前, 全国已发展自然科技特派员70多万名, 法人科技特派员4.8万家, 覆盖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90%的县市已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 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资源聚集整合、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成效显著。重庆既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特殊直辖市, 又是我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三农”问题非常严峻。本文简要回顾2004年以来重庆市开展的主要科技特派员行动, 基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以下简称重庆市农科院) 近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实践, 分析科技特派员在特色效益农业中的作用, 初步探索提出服务模式和今后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建议, 以期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中的巨大作用, 助推形成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

1 重庆市科技特派员行动的简要回顾

2003年, 重庆市选派了6名科技首席执行官 (简称科技CEO) 到区县, 拉开了全市科技特派员行动的序幕。2004年,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围绕重庆市农村“三百工程”建设, 以探索破解“三农”问题为目标,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 重点抓好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 建立了重庆市“十百千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联席会成员主要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人事局等单位组成, 办公室设在市科委。将江津、万盛、涪陵、巴南、城口、万州和梁平等7个区县作为首批试点启动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十二五”期间, 围绕重庆农业和农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重庆市科委等部门先后联合印发了《重庆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重庆市农村流通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重庆市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十条举措》《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等文件, 依托科技项目为载体, 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特派员, 长期活跃在“三农”基层, 成为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的重要新生力量。根据2016年11月3日发布的《重庆市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 预计到2017年, 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达到10000名, 基本实现区县 (自治县) 全覆盖。到2020年, 形成具有良好激励效应和创新创业效果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服务体系, 实现全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2 科技特派员在重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中的作用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 要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 这是针对重庆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坝少、城乡区域收入差距大的实际作出的科学决策, 回答了像重庆这样的山区如何建设现代农业、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农业等问题, 明确了重庆农业发展定位, 指明了重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为了助推重庆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 在重庆市科委等部门的经费资助下, 重庆市农科院于2015—2016年组织实施了科技特派员种植创业与技术示范, 累计推荐选派387名国家、市级科技特派员进驻贫困村、相关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其中, 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164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42名、科技特派员进村帮扶81名, 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2.1 转变农民群众观念, 探索致富路径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既要转变工作思路和重心, 牢固树立“效益第一, 增收优先、市场为要”的观念, 更要加强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的结对帮扶[5]。重庆市农科院选拔的科技特派员不仅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还要求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市场需求等具有较为全面的掌握, 以此改变农民群众的传统认识, 从根本上提升致富增收的综合素质。以重庆市农科院蔬菜所的罗云米研究员为例, 该同志的结对帮扶对象云阳县上坝乡治安村的辣椒种植较为分散, 产量和品质不高, 鲜椒销售市场也不稳定, 在该同志的长期努力带领下, 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辣椒种植鲜食销售的观念, 该村的巾帼辣椒种植合作社不仅完成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成功注册了“上坝红”商标, 还在渝东北地区的云阳、巫溪、奉节、开县等的15个乡镇发展了加工型辣椒1万余亩, 年销售额达3500余万元, 带动了4000多户农户, 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专合社及所在村也分别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2.2 转化农业科技成果, 打造品牌产品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就要因地制宜地转化农业科技成果,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 大力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 以“一村一品”带动“一乡一业”, 形成“一县一特”[5]。重庆市农科院建院至今, 在优质粮油、特色蔬菜、果树茶叶、农机农工等领域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科技特派员分赴各地后, 结合地方农业产业的优势和基础, 开展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近3年来, 累计共转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478项, 其中推广水稻、玉米、蔬菜、果树、茶叶、油菜、杂粮、薯类等作物新品种325个, 配套技术153项。以对接云阳县的“渝优”水稻科技特派员团队为例, 在经过多番实地调研后, 团队因地制宜地制订了云阳县中高海拔区优质水稻产业的发展规划, 依托大阳、双土、高阳等镇 (乡) 的万亩优质稻基地, 示范推广了市农科院最新的国审二级优质水稻品种‘渝香203’及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进一步培育壮大了大阳乡“凤凰寨”、双土镇“坪天一口香”等稻米品牌, 为“天生云阳”农产品增添了新的活力。

2.3 培训先进实用技术, 提升农民素质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需要一批想致富、会致富、能致富的新型农民, 需要一批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职业农民[5]。据不完全统计, 2015—2016年, 重庆市农科院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开展各类技术培训91次, 培训农民5425人次, 赠送技术手册及光盘10000余份 (张) 。2015年新认定重庆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42个, 重庆市农科院共指派53名科技特派员专家进驻22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其中11个专家大院以企业为依托单位, 3个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单位, 8个以其他为依托单位。2年帮扶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大型专业合作社22个、中小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48个, 带动种植大户332户。

3 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加强科技特派员的队伍建设是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内在动力[6]。随着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农业结构的深化调整, 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 对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 重庆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具有市直管区县的特点, 在科技人才上又明显呈现梯级和网状分布的结构特征[7]。在这种条件下, 迫切需要管理部门立足于市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力资源实际, 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选拔条件, 建立健全考核和奖惩制度, 提高科技特派员的福利待遇, 加强科技特派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其中, 关于科技特派员的人才选拔, 一定要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实行供需双方选择, 面向全市、面向西部地区遴选优秀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关于科技特派员的培训, 建议市、区县相关部门制订专项培训计划, 并与科技合作交流计划等项目衔接, 分期、分批组织不同类型的科技特派员开展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等。

3.2 进一步加大科技特派员的政府投入

加强科技特派员的政府投入是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外在动力[6]。科技特派员服务的对象和地区大多数处于贫困状态。精准扶贫的目的是精准脱贫, 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 贫困地区、贫困户大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难以获取到除政府拨付资金以外的经济投入, 特别是由于缺乏与扶贫相匹配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贫困地区、贫困户长期面临贷款难、还款难的共性问题。因此, 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作用, 在先期就要更多依赖于政府投入,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 (1) 建议地方财政要在年度预算中列出专项经费, 用于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成果中试和支持推广项目, 并实行专款管理。 (2) 建议增加金融系统扶持科技特派员的资金额度。通过金融服务把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与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结合起来。

3.3 进一步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内容

从技术创新理论看,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农村新的技术创新模式,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包含了技术创新的全过程[8]。据报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通过“科技特派员+基地 (协会) +农户”的模式, 全面实施了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和种植技术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示范、紧密型院地合作模式示范推广以及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四大工程”, 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跨越[9]。

对于重庆市的科技特派员而言, 虽然在农业良种良法的示范推广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从重庆特色效益农业的角度, 今后尚需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创新工作内容: (1) 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现有的科技特派员大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 但少有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知识, 在今后应注意结合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建设, 优化布局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2) 注重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既要注重农业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等基本功能, 也要挖掘观光旅游、生态修复和就业增收等作用, 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功能和农业发展的空间。 (3) 创新科技特派员与帮扶对象的合作机制, 探索信誉共同体模式、农业科技园区模式、科技特派员企业模式、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模式以及科技特派员协作创新团队模式等[10], 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简要回顾了2004年以来重庆市开展的主要科技特派员行动, 基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近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实践, 分析了科技特派员在特色效益农业中的作用, 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特派员的政府投入、进一步创新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内容, 以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中的巨大作用, 助推形成重庆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

关键词:科技特派员,重庆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效益农业,作用,建议

参考文献

[1] 简小鹰.“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业技术服务市场的发育[J].中国科技论坛, 2005 (1) :111-115.

[2] 刘东.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3] 李方菊, 王培根, 陶剑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与构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5) :48-51.

[4] 王子齐, 吴敬才.农业科技传播新体系及其主要模式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6) :17-20.

[5] 夏祖相.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助推重庆经济再上台阶[J].重庆行政 (公共论坛) , 2012 (4) :23-27.

[6] 张静, 张旭.科技特派员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 (10) :4666-4667.

[7] 王邦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7.

[8] 朱杭, 刘仁平.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村科技体制创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 75 (6) :71-73.

[9] 张鸿, 王自鹏, 彭建华, 等.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J].农业科技管理, 2012, 31 (3) :64-66, 76.

[10] 张雨, 高峰, 刘智敏, 等.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增刊) :59-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XGBoost原理及其应用下一篇:海尔的网络化战略对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