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志愿者培训范文

2022-06-26

第一篇:为老志愿者培训范文

志愿服务共传承 为老助残献真情

联合服务传承美德 结对帮扶献出爱心

----江苏省妇联研究所、积善社区党委“为老助残”志愿结对帮扶服务启动仪式方案

为弘扬时代精神,加快发展为老助残服务事业,积极发动社区为老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积善社区党委与江苏省妇女研究所联合举办为老助残结对帮扶启动仪式,具体安排如下:

一、 活动时间:2011年9月29日下午3点

二、 活动地点:积善社区成长工作坊

三、 参加人员:省妇联研究所领导、积善社区党委、社区为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40人,社区空巢老人代表10人

四、 活动内容:以联合服务传承美德 结对帮扶献出爱心为主题,依托社区成长工作坊,开展志愿者对空巢老人、低保户、未成年子女的爱心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后,志愿者走进社区以家庭为核心,以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与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未成年子女等人群采取“3+1”结对的方式定期开展志愿活动,让社区的空巢老人、低保户家庭都能获得便捷、周到的为老助残志愿服务。

五、启动仪式议程:

1、主持人介绍活动基本情况(包括活动背景、活动目的、帮扶方式等)

2、为老结对帮扶志愿者代表发言

3、结对老人代表发言

4、志愿者向社区空巢老人代表发放志愿服务节对卡,为低保户未成年人子女赠送学习用品

5、 领导致辞

6、为老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开始,志愿者分赴空巢老人、低保户的家中进行深入了解情况,为开展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积善社区

2011年9月27日

第二篇:为老服务调研

2007年湖南社区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吴海光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民生精神,了解湖南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现状,推动社区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努力完成本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奋斗目标,在湖南社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由社会保障科牵头,组织了一次对全社区为老服务现状的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实地考察和座谈讨论等形式,先后对社区助老服务社、特需服务社、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敬老院等机构展开实地考察,召开了相关专题座谈会。

一、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以及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联合国预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其养老规模和能力明显不足,加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社区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中的重要载体,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同时,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些都要求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城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

1 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实力的有限性,使得养老保障服务存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服务项目少等不足;同时,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以及老龄化速度快的现实,也使得社会养老保障系统的养老规模和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政府将原本属于社会的大部分经济和社会职能剥离;同时,随着单位制的解散,原有的单位养老功能从企事业单位中脱离。由于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完全,社会无法承接这部分被分离的职能,因而,这部分职能就理所当然由社区来承担,因此,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服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大局,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湖南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湖南街道是全区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527人,占街道总人口28.2%,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有3853人,占老年人口26.5%,独居老人2375人,占老年人口16.3%,离休老干部1160人,占老年人口8%,呈现老龄高龄化。近年来,我们把社区老年事业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臵,改进为

2 老服务方式,健全为老服务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共同参与”老龄工作新格局。

(二)发展现状

1、党委领导,把抓好老年工作看作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 社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社区养老事业,制订《湖南街道贯彻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实施方案》、《湖南街道关于进一步开展纯老年人家庭结对关爱行动的意见》,形成比较完善的老年生活保障机制;健全为老服务三级网络,建立了湖南街道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在街道、居委、居民楼三个层面形成了三级管理和服务网络。

2、政府主导,加快老年事业发展

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建立湖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湖南助老服务社、湖南特需服务社,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注重老年教育,开设形式多样的学习班,完善思想教育体系;关注特殊群体,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社区老干部服务网络;搞好老有所医,健全卫生工作网络,完善医疗保健体系。

3、社会支持,筑起社区助老爱心网

构建“助老爱心网”,积极发动志愿者与困难老人结对帮困,目前,已有1887名社区志愿者与社区老人结对;构筑社区医疗服务网、生活关心网和帮困服务网,发展社区为老服务等公益设施,建立两个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点;提供理发和餐饮服务,为1500位独居老人发放餐饮券或餐饮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理发服务。

4、共同参与,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文明建设

挖掘老年人优势,发挥老年人特长,聘请政治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广泛的老干部指导、监督社区政治经济建设;聘请艺术修养高、文化内涵深的老艺术家参与、指导社区文化建设。

(三) 面临问题

1、社区资源紧缺,分配不合理。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缺口大,资源紧张,例如社区敬老院只有老年人床位数66张,仅占老年人口的千分之四,

3 远远低于按照“9073”的标准(3%:7%:90%的养老比例模式,即3%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7%的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90%的老年人需要家庭养老);此外,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老年人配膳中心和日托所等场地严重缺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管理不善,缺乏协调,各自为政,造成本来就比较有限的服务资源又大量闲臵、浪费。

2、调查研究不充分。了解老年人实际需求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不同的老年人实际需求不同,我们应当根据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实际需求的掌握程度将严重影响为老服务质量。但是目前我们对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掌握情况不如人意,例如在特需服务工作中,由于对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状况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因此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导致在工作中出现部分拥有保姆、非独居等无特需关爱需求的老年人也列入特需服务范围之内的情况,使得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分配。

3、宣传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是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致使社区养老事业仍处于政府主导状态,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具体工作中宣传工作不充分,例如在居家服务中,由于缺乏对居家服务员性质和服务内容的宣传和解释,导致许多老人简单地将助老服务员与普遍的家政保姆等同起来,对助老服务员不够尊重,个别的还存在打骂的现象。

4、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参与为老服务建设的积极性仍然不够,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的为老服务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5、社区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

6、专业人才缺少。目前,活跃在养老助老服务中的大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很多工作如医疗保健、护理老人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尽管我们的为老服务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但由于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并不理想。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的匮缺,不仅影响了为老人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事业的发展。

三、湖南社区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社区发展将社区养老工作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同步发展、共建共享;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作用,整合资源,发掘潜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参与,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工作局面。

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原则。社区养老是一项福利性事业,因此要继续坚持以政府主导社区养老事业,同时,社区养老是一项社会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所以,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养老事业建设中来。

2、坚持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原则。“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主要养老方式,“尊老敬老,偕老扶幼”也一直是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传统民族美德;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综合国力仍然有待提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相比,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国家养老,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

3、坚持社区养老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原则。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与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首先,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支持,社区只有拥有良好的政治体制环境,充足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敬老爱老文化,社区养老事业才能良性发展;同

5 时,老年人也常年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发展在社区,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对社区建设构成一定的影响,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也是衡量一个社区文明和谐状况的重要指标。为此,必须把社区养老事业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整体格局中来,统筹规划,使社区养老与社区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坚持全方位服务和因人而异相结合原则。湖南社区是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的社区,老年人口数量多,文化素养和经济生活状况不一而同,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全方位服务的基础上,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人而异,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5、坚持为老服务与发挥余热相结合原则。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时,老年人又具有经验丰富、空闲时间多的优势,为此,我们在做好为老服务的同时,也要为老年人搭建平台,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利用老年人的智慧,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调研,深入基层,切实掌握老年人实际需求

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获得正确认识、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毛泽东曾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湖南社区是一个开放型社区,老年人基数大,来源多,因而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参差不同,差异较大,其实际需求也纷繁复杂。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对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争取主动、准确地掌握老年人的真实情况和根本需求。在具体调研中,要注重“求实”: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奔向第一线,掌握最新动态,了解真实情况;要注重“创新”:不断发现老年人的新问题,研究老年人的新情况,开辟为老服务新思路,总结为老服务新方法;要突出“重点难点”:紧密围绕独居老人、困难老人和残疾老人等重点、难点对象,广泛深入、周密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二)政府主导,加强领导,全面统筹和推进为老服务事业

6 由于社区养老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事业,加之公民社会发育不完全,社会养老的条件不成熟,因此,政府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社区养老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街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对社区养老事业认识越正确,推行社区养老事业的行动就越自觉。为此,要加强对为老服务事业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引导和帮助群众特别是广大街道干部提高认识,消除疑虑,打破习惯势力与传统落后观念的束缚,增强信心,排除障碍,提高自觉性与责任感。

2、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资金是行动的保障,目前湖南街道在为老服务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04年2万,05年4万、06年24万,07年达到45万,但是基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基础设施的欠缺、投资主体的单一以及社会为老服务力量的缺失的现状,街道在今后的工作中,仍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适当增加补贴,为社区为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与其他街道相比,目前湖南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缺口大,资源紧张,严重影响了为老服务的质量,例如:社区老年活动室面积小,无法正常有序开展老年活动;社区缺乏统一的老年配膳中心、托老所场地,无法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由于湖南街道原本就存在土地资源紧缺、地价高的问题,因此,要专门建立托老所或者配膳中心等基础设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街道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居委会老年活动室的利用率;对于有些资源可以根据“时间差”反复利用,比如:老年活动室在非用餐时段供老年人活动,在用餐时段可以作为配膳中心;同时,在有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腾出空间,用我们的“空间”换取老年人的“舒适”。努力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

4、发挥街道各部门积极性。社区养老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不仅需要民政部门积极发挥领导作用,而且需要街道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为此,在继续加强民政部门领导作用的同时,其他各部门要在思想上提高对社区

7 养老事业的认识,工作中加强对社区养老事业的支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工作。

(三)整合资源,创造合力,开创为老服务新局面

社区养老事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更需要广大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为此,必须构造社会广泛参与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要求,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国家、集体、民营、个人等多种所有制的投入。

1、加大“敬老爱老”宣传力度,营造“社区养老”良好氛围。目前,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对社区养老事业认识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为此,街道要充分利用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采取经常性宣传和节日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宣传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走进社区,利用社区黑板报、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宣传阵地,贴近群众,广为宣传;三是,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尊老敬老的意识。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在社区中形成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氛围,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2、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引入为老服务市场机制。在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福利性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将之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和老年人照顾服务业,鼓励个人和社会各企事业团体走进社区兴办各类老年人服务机构,并对那些愿意在社区建立这种服务机构的投资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3、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社会力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务平台的缺失,很多社会热心人士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缺乏为老服务平台而无法提供服务。为此,街道必须加快搭建为老服务平台,努力构建服务载体,组建诸如救助社、慈善爱心委员会等慈善机构,为发挥社会热心人士力量创造舞台。

(四)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方位满足老年人需求

湖南社区老年人口众多,需求不一,为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社区生活照料服务。一是高龄老人、非自理老

8 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低龄老人。这部分老人多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般身体健康,收入也较高,因此,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还可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他们开辟第二职业、贡献社会创造条件。三是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四是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这部分人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要通过社会救济和低保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

(五)丰富内容,严格标准,完善为老服务工作机制

丰富为老服务内容。要做好“生活照料服务”,从买菜、洗衣、做饭等做起,做到体贴入微;做好“健康关怀服务”,为老年人查体,建立健康档案,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确保老年人健康;做好“精神关爱服务”,从陪老人聊天、读书读报、散步、逛公园、看电影做起,排解老人心理孤寂;做好“求学服务”,办老年学校,建图书馆,开设老年课堂,讲授法律知识、健康知识,丰富老年人生活;做好“法律救助服务”,解答老年人提出的法律问题,为困难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做好“平台搭建服务”,发挥老年人一技之长,使老年人有更多的机会服务社区。

严格为老服务标准。首先,要明确为老服务对象:每一项措施的出台必须明确规定其服务对象,严格准入制度,以免造成财政上的困难和社会上的不良效仿。其次,要确定为老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同时做好服务标准和内容职责的宣传,让广大老年人了解服务性质和内容,避免造成对服务性质的误解。最后,要明确制定相关服务标准,规定服务时间,服务频率,形成标准服务流程。

(六)准确定位,合理发展,正确处理“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

9 的关系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养老服务,必须对其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如果把社区养老放在主要养老方式位臵上,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将不堪重负。同时,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重礼节、讲孝道的民族,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可见,“家庭养老”具有社区养老无法替代的功能。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关系,努力构建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针对目前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子女养老责任感日渐缺失的现实情况,我们必须加大“孝行文化”的宣传力度,以老年节为契机,宣扬“扶老携幼,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同时树立典型榜样,发挥榜样力量,示范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敬老爱老,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有机结合,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七)加强交流,开拓眼界,提升为老服务内涵

要开拓眼界,拓宽领域,放眼全上海乃至全国,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努力向其他社区学习社区养老经验。例如,康健社区“社区养老事业”走在徐汇区前列,其硬件设施健全,不仅拥有助老服务社、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基本设施,而且还拥有托老所,老年人配膳中心等特殊服务机构。当然,湖南社区的现实状况不允许我们另辟场地建立托老所、配膳中心等基础设施,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康健社区的这种服务模式,利用现有资源来建立相应服务设施。

(八)加强培训,拓展训练,提高为老服务技能

为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社区养老的服务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对为老服务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养护员的素质。要建立社区实习基地,请专家教授对为老服务员进行培训;要规范培训内容(包括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老年心理特征、老年常见病防治和急救知识、职业道德规范等几大类),规定培训时间,并且组织定期考试巩固培训知识,同时为考试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结语

10 关注老人的今天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明天。湖南社区养老事业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相信,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社区的为老服务事业将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体制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为老服务新格局,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三篇:为老服务协会典型材料

一、依托“334”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一)“三社”互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老服务。即社工机构、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力量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协作共赢,成果共享。协会与政和园社区协商共用1500平方米活动阵地,共同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和维护工作。阵地设有日间照料室、老年人幸福驿站、棋牌室、图书电子阅览室、健身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演艺大厅等为老服务场所,可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协会通过公开招标,从理发、家政、维修、送餐、送医等方面与7家服务商签订了长期、全面的助老合作协议,规定服务细则,并对其所承接的服务开展中期和终期评估,对于违反合作协议的,解除合约并重新确定服务合作商。并与服务合作商洽谈,以集团消费、引入竞争机制等形式降低服务成本,通过合作宣传、互惠双赢来增加无偿服务项目、减免服务付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老服务。协会还与服务对象、社工人员分别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居家养老服务达到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并严格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仪容仪表等方面做出规定,倡导服务人员将“用爱心、真心、热心为每位老人服务”做为服务宗旨,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二)“三工”联动,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特色化“五助”服务。即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义工志愿者优势互补、交叉协作开展服务。协会110名社工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老人难题,提供专业化服务;40余名社区工作者开展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落实政策等多样化服务;180余名义工开展环保、巡逻、助老等特色化服务。协会还根据工作人员的特长和服务意向组建了18支各具职能的服务队。“三工”深度融合、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同步服务,为受助老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助餐、助洁、助急、助行、助医“五助”居家养老服务。 在“三工”的共同努力下,协会利用5个月的时间完善了基础数据库。重点针对乌兰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服务需求进行了广泛的摸底调研,通过收集、整理、归类各类调查问卷,建立了《鄂托克旗政和园为老服务协会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框架)》,完善了包括居家养老、司法援助、心理咨询、日间照料等为老服务项目,建立了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健康档案,确定了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为协会开展为老服务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完善了群众需求信息数据库。及时与乌兰镇各社区对接,了解各楼、户、人等各类信息,发放了需求征集表、调查问卷、服务申请表等共计3000余份。经统计,共有符合协会提供无偿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老年人213人,目前已有12名老年人与协会签订了服务协议。

(三)“四大”体系,提供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即构建“以人才发展体系为支撑、制度保障体系为依托、满意度评估体系为标准、多元服务体系为核心”的运行体制。对各类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轮训,鼓励其考取社工资格证书,并吸纳优秀社工人才,形成良性人才发展体系,保障协会长远发展。使各类人才各尽所能,构筑多元服务体系。此外,协会还成立了由协会社工、考评小组和第三方共同组成的评估小组,依托上门服务、激励保障、服务评估、满意度测评等制度,构建了制度保障体系和满意度评估体系,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时间和服务价目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保证服务规范、到位。

二、充分利用活动阵地,不断深化为老服务内容

政和园为老服务协会成立以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与需求,积极开展特色化服务。一是充分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幸福驿站、棋牌室、图书电子阅览室、健身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大厅等阵地优势,开展文化娱乐、康复健身、健康讲座等精神文化活动。二是积极联系辖区内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周期体检、健康咨询、医疗保健等专业服务,通过与辖区内个别理发店、超市、饭店等协调沟通,建立老年人优惠定点服务点。截至目前,协会共为老年人举办健康讲座20余次;通过与卫生服务站积极协调,给千余名老年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并为符合受助条件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发放三百多张爱心理发卡和一千多张为老服务代金券;先后组织30多名社工、20多名志愿者对老年人开展了200余次上门服务。

三、加大为老宣传力度,不断拓展为老服务领域

为使更多的居民关心老年人,了解老龄化状况,协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一是上门为辖区老年人宣传我旗高龄津贴发放、残疾、贫困老年人补助政策,确保老年人及时享受到各项惠民政策。二是定期组织辖区老年人参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学习,提高老年人的法律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三是针对一些空巢、独居、孤寡、残疾等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老年人,招聘社会工作者定期上门为他们提供打扫卫生、代购、读报、聊天等人性化服务。四是以志愿者结对帮扶的形式,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贫困老年人,送上礼品及慰问金。五是在重阳节的时候,为辖区老年人过老人节,为部分高龄老人过生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为老服务内涵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协会于20**年5月组织社区有文艺爱好和特长的老年人成立了老年文艺团和老年秧歌队,每周一三五定期组织老人们在社区三楼多功能演艺大厅进行排练。在每年的重要节日、重大庆典活动期间组织老年文艺队为居民演出,每年为社区居民演出不少于4场次。他们还先后到木凯淖尔镇、棋盘井镇演出30多场次,因为节目内容贴近生活,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20**年7月,协会组织成立了老年广场舞队,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全旗各类广场舞比赛。协会还经常组织老人进行书法、棋牌等益智类游戏的比赛,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健康讲座、座谈会,动员有活力的老年人参加文化、宣传等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让他们能继续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

五、下一步发展思路

当前,我旗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人口数字每年都在增长,而为老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坚持贯彻落实下去,才能真正产生实效。为此,协会抱着打持久战的思想,迎难而上,力争在资金、人员、组织上保证养老服务工作长期有效推进。

(一)加强对外宣传,强化公众监督。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活动,加深社区居民对为老服务的概念;广泛宣传为老服务理念,发动志愿者深入每个家庭,引导鼓励经济条件较充裕的老人自愿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建立政和园为老服务协会网站及管理系统,方便群众了解服务内容、查询服务情况、周知服务动态,同时坚持月报信息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协会工作动态、服务信息和工作计划。三是是注重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载体,广泛宣传协会为老服务工作的做法、成效,并在乌兰镇1-2个社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为老服务宣传册,提升群众关注度、知晓度和参与性。四是总结、提炼协会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具有鄂托克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论,打造鄂托克为老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品牌。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服务队伍的建设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协会今后要在完善培训制度,细化培训内容上下功夫,鼓励工作人员参加为老服务相关培训。重点学习为老服务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三)加强政策吸引,扩大招聘范围。协会将重点面向辖区单位、党员队伍、大学生、团员等队伍招聘助老社会工作者,吸收一批乐于奉献的低龄老人、中青年群众,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拓展为老服务工作网络,不断扩大为老服务领域。 今后,政和园为老服务协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志愿者的优势,努力构筑一个适应老年人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温馨和谐的养老环境,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四篇:豫园社区为老服务特色

(包含:简介、为老服务工作特色、各服务点等)

2011-9-16

豫园社区地处上海老城厢,有23.58%户籍人口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约为2.3万人,其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为687人,百岁老人有11名。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单身独居老人的不断增多,豫园街道因地制宜地开展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安全为基础,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和服务内容为重点的老年人宜居社区的创建工作。从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身心健康、生活照料、社会参与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建设。街道先后协调区相关部门,调整房屋资源,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托所、老年助餐点和助老服务社,为社区单身独居、纯老年家庭、高龄老人等开展了助医、助洁、助餐、助浴、理发等为老服务项目,受益老人达5000余人。尤其在居家养老和助餐方面,街道老龄委根据社区困难老人多、单身独居老人多的实际情况,招聘了50名下岗失业人员,组建了一只助老服务员队伍,经过严格筛选、专项培训,这支富有爱心、热心、责任心的助老员队伍统一持证上岗,每天为社区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同时,街道老龄委还根据社区老年人就餐需求大的实际情况,在社区中开设了为老助餐点,每天由送餐员按时将饭菜送到老人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就餐服务。目前,每天送餐量达到560份。

在满足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上,街道老龄委在老年文化教育服务设施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将梧桐路137号改建为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完善了社区老年学校的教学设施,并在每个居委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和小区健身点,先后开设了医疗保健、时装表演、旅游风光、书画、插花艺术、戏曲表演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各类辅导班,每年有700多名老人参加老年学校的辅导班学习。许多老人通过学习交流后,获益良多。尤其是成立了近30年的社区老年书画社。每年,老年书画爱好者为社区居民义务书写家训,为地区困难家庭赠送新春对联并捐献书画作品,通过举办大型慈善义拍活动筹集社区帮困资金等。

第五篇:提升为老水平助力公司发展

摘要:近年来,中石化胜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老年管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养老,为企业营造平安稳固的大后方,重点突出一个主题,创新丰富活动内容,积极适度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宣传信息工作水平,推动文化养老深入人心。

关键词:创新;居家养老;文化引领

近年来,中石化胜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老年管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恪守服务为先,强化教育引导,推进文化养老,保障待遇到位,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老年群体,为实现企业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平安稳固的大后方。

一、突出一个主题,创新丰富活动内容。

突出一个主题:即突出“为公司和谐稳定发展传递正能量”这一主题,在全体离退休职工和家属中广泛开展“聚力传递正能量,助力公司新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加强老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老同志凝聚正能量,添彩夕阳红。

一是要创新活动方式。以各基层管理站和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突出发挥老年大学的主渠道作用,建立“阳光讲堂”,动员和邀请身体好、威望高、能力强、影响大的老同志当教官、唱主角,讲故事、办讲座、比健康、晒幸福,教育引导更多的老同志争做和亲睦邻的模范长辈和“阳光老人”。以组织举办参观考察、访谈座谈、有奖征文、书画摄影、文体展演等各类活动为载体,搭建“快乐看台”,教育引导更多的老同志体验美好生活,点赞多彩油建,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在职干部职工多鼓励、多鼓劲、多鼓掌,争做感恩油建、回报油建、奉献油建的“快乐老人”。以党小组或邻里街坊为主体,以“小马扎”谈心教育活动为主要方式,以读、讲创业故事为基本内容,开设“幸福话吧”,组织和吸引老同志常在一起拉家常、谈变化、忆传统、讲感受,回想激情岁月,畅谈公司成立5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引导更多的老同志感受幸福晚年,争做与公司党委和公司同心同向的“幸福老人”。

二是要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抓好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重点是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级政策文件、中石化离退休人员行为规范以及公司四届二次职代会精神,加强公司“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时期的形势任务宣讲教育,教育引导老同志保持思想常新和良好心态。全面启动“助老上网”工程,动员和吸引老同志学网、懂网、上网,让更多的老同志了解网络、运用网络。组建政治思想坚定的非在职党员网宣队伍,引导他们积极发声,做正面舆论的引导者、主旋律的推动者、正能量的传播者。利用中心网站作为发声平台,办好各类讲坛、讲堂,教育引导老同志了解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开阔新视野。重视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凝聚和引导功能,加强老年社团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创新学习活动阵地建设,努力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增添正能量的“发动机”,把老年社团建设成为增添正能量的“放大器”,把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成为增添正能量的“精神乐园”。坚持开展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面向老年群体,增强主动意识,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创新加强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强化活动的组织运行。紧扣工作实际,加强活动的宣传,抓好思想动员,让广大老同志充分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普遍知晓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真切感受活动的浓厚氛围,激发兴趣点,提高积极性,扩大参与面。认真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安排,细化活动措施,增强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既有抓手也有新意,确保活动落在实处。注重选树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典型,善于捕捉亮点,深入细致挖掘,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推动典型引路,让广大老同志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做有方向,努力营造人人争当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明确责任界定,制定考核细则,加强检查督导,及时总结提高,不断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文化引领,积极适度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文化养老深入人心。

干老年工作,既要有心,也要舍得必要投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老同志的思想阵地。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必须引导和树立文化养老理念,坚持积极适度的原则,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扬长避短,把控风险,努力做到活动经常化、生活化、覆盖广、有特色。

一是要抓“短平快”和接“地气”的活动。结合老年特点,多组织开展一些时间短、运动量小、趣味性强、参与面广的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老同志能够真切地感到身边常有活动,随时可以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寻求乐趣、放松身心。

二是要坚持以居家养老为主,进一步落实“三个一”工作制度。争取“每月一课”、“每季一赛”、“每年一演”是中心上下深入落实“文化养老”理念之有效手段。要针对不同群体,满足不同需求,开设养生保健、家庭急救、花鸟虫鱼、计算机操作以及防电信诈骗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并重视发挥老年大学的作用,择机举办书画、剪纸、合唱、太极拳剑等一些层次较高的培训班,点面结合,长短结合,老有所学,陶冶情操。以基层管理站为单位,按季举办门球、柔力球、棋牌、空竹、太极拳剑等群众基础较好的项目比赛,丰富老年生活。继续组织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文艺展演活动,集中展现文化养老成果。

三是要坚持就地就近原则,抓好基层管理站日常活动的开展和保障措施的落实。限于多方面因素,中心今后原则上不再组织举办大规模、群体性活动。各基层管理站在日常文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不同群体而异,并且要讲计划性,要有周密安排,要严格活动申报制度,要同步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不可贪大,更不能盲目,切实降低活动风险。

四是要抓好优势项目,有所选择地参加上级组织的全局性文艺活动和体育赛事。目前,油田离退休职工和家属文体活动项目较多,形式多样,我们既无可能也无必要通盘而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精选新兴文体赛事,多方降低风险存量,尽量减少费用支出。坚持从严管理,重视加强老年工作队伍建设,展现为老工作新面貌。立足现有基础,坚持问题导向,以赢得老同志更高满意度为目标,抓“三基”,强管理,提素质,上水平。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从中心机关入手,坚持从严治室,研究制定《关于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老年工作队伍的实施意见》,制定部门工作标准和干部行为规范,加强考核,评选模范办公室,构建见贤思齐、向我看齐的浓厚氛围。从全员日常工作写实抓起,切实增强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整治不良行为,尤其是要在下基层、控风险、办实事、解难题上多下功夫,促进作风转变。探索实行在职工作人员派驻基层站点制度,将基层站点在职工作人员统一纳入中心管理,定期上报工作写实,定期进行工作述职,定期参加中心的重要活动和政治学习,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五是要进一步提高宣传信息工作水平。增强主动意识,发挥网络平台主渠道作用,借助媒体工具,把握舆论导向,凝聚群体心气。加强中心网站维护和优化完善,扩大宣传阵地,提高网络化办公水平,实现“互联网+老年管理服务”有机结合。坚持适度可用原则,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不发生明显投入为前提,调研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可行性,规避老同志交通安全风险,提高办事效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明单位申请书范文下一篇:网络营销师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