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教师论文

2022-04-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教师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当前许多幼儿园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现代教育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发展而评价”的理念,文章认为,探讨幼儿园教学评价中有效利用发展性评价的策略,可以充分体现评价作为“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的发展性功能。

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教师论文 篇1: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游戏情境化教学策略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成长的乐园,也是现代教育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措并举提升幼儿园教育成果成效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也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游戏是一种适合幼儿的游戏化体育教学方式,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综合教育引导。做好区域性体育游戏的情境化管理,以情境创氛围,以情境激情趣,以情境提素养,为幼儿教育和管理开创新的局面。

一、情境化教育符合幼儿认知行为特征

教育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不是单方面的生硬灌输和说教。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行为和认知能力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一)情境化体育游戏符合幼儿猎奇心理

在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不仅要将具体的学科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也要进一步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探索欲望。幼儿教师要选取幼儿喜闻乐见的具体教学材料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随后引入体育游戏教学环境中,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体育游戏教学的无限魅力,同时通过此种形式,逐步引导幼儿正确看待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开展体育游戏情境化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带领幼儿更加灵活、巧妙地融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形,可以尽量缓解幼儿的排斥心理以及抵触心理。幼儿天性好动,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正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幼儿成长教育中,情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同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新奇性,能刺激幼儿的猎奇探索欲望,保持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和活力。如“奔跑的气球”游戏体育活动,它需要幼儿以纸盒作为工具来装载若干数量的气球,然后将气球沿着指定路径运送到指定地点。中途脱落的气球按照每掉落1个扣除3分处理,到达终点后盒子里剩下的气球按照每个增加3分处理,最终按照分数多少进行排名。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以“气球王国要搬家,大家快来帮助它”为故事情节创设情境,以跑步作为体育运动训练技能,以纸盒带球作为游戏乐趣的触发点。这样的情境化体育游戏对幼儿会有更强的吸引力,并将幼儿代入游戏角色中,使幼儿都能积极参加活动,形成良好的活动气氛。

(二)情境化体育游戏具有宽松的自由度

教育实践证明,套模板的、严格苛刻的教育管束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容易束缚幼儿的天性活力。情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是体育运动规则技能和游戏活动宽松氛围的有机结合,它不需要像体育训练项目那样枯燥和机械化,也不需要像运动员的训练项目那样高强度、高难度,而是拥有游戏的趣味性和宽松活跃的活动气氛,有利于幼儿在一定的游戏规则范围内自由发散思维,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思考如何进行队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思考如何给队友加油打气,如何在游戏活动中掌握规则并且运用规则。这是一个身体的运动和思维的运动相结合的过程,是幼儿的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训练的过程。在这样的体育游戏环境中,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启迪,天性得到合理的引导和释放,更容易实现身心的均衡发展。

比如,在上面提到的“奔跑的气球”情景化体育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活动以及自己的亲身参与,就会发现:在纸盒的气球越多,掉落的机会就越大;越少,得分就越低。因此,如何才能装更多的气球,如何才能在跑步中减轻晃动颠簸,避免气球掉落是幼儿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幼儿之间通过交流分享经验,通过思考做出判断,通过控制奔跑的速度和节奏避免气球掉落,这都是一种个性启迪和成长的锻炼。这种锻炼成果,是情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所特有的。

二、情境化教育满足幼儿体育深化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游戏教学需要严格遵循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结合幼儿当前具体的学习需要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较为全面化、个性化的游戏教学活动,完善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游戏教学的主要环节,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各种实践操作教学活动,积极鼓励幼儿正确意识到幼儿园体育游戏教学的实际价值以及重要意义。无论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还是体育游戏教学活动,均需要幼儿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及时性转变。幼儿教师不仅需要转变具体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维,更加需要快速适应新课改的实际要求,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对策,以便为幼儿带来更加完善的体育游戏教学活动。教育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幼儿体育教学同样如此。

近年来,国家对校园体育、儿童体育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阳光体育、校园足球等各种活动大力推进,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幼儿园体育活动不再是单纯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幼儿的体质活力,更肩负着传承体育精神、宣传体育文化、培养心态个性、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使命。围绕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幼儿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等教育目标的践行中做出更多的探索和尝试。情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正是为满足新的教育使命而提出,它通过构建情景、制定规则、设置任务、探究任务、完成任务、计划执行等一系列活动对幼儿心态、思维、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锻炼引导,为体育运动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提供有利条件,让体育活动的深层教育意义更加凸现。在组织情境化体育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不仅要从体育健身、活动可操作、场地器材条件允许的角度去做衡量,更要从如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何实现幼儿体质体能、兴趣爱好、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品德个性等的综合发展去做考量。要从更高的站位审视情境化体育游戏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为中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三、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游戏的情境化教育策略

(一)区域性体育游戏的情境创设

情境化的区域性体育游戏活动重点在于营造情境、体现情境,将教育内容、活动组织贯穿到情境中。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需要做好情境氛围的创设,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情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创造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相关教学气氛,带领幼儿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學环节中,选择贴近幼儿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情境,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游戏情境化教学活动中。对情境的创设,涉及情境主题的取材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两个方面。

在情境主题的取材上,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比较熟悉、感兴趣的卡通动漫、绘本漫画故事作为素材;而在环境氛围的营造方面,则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在美术活动中制作的人物、环境背景,以及泥工制作的小道具、小物件,以及漫画海报、卡通动物、气球彩带等物料去营造场景氛围,进行情境布置。此外,从游戏性的角度考虑,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活泼有趣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如取材于《贝瓦儿歌》《贝乐虎儿歌》《兔小贝儿歌》等音乐作品,或者网上分享的各类儿童音乐等作为背景。这对营造体育游戏活动的气氛很有帮助。比如,区域体育游戏活动“龟兔赛跑”,这是一个以趣味单腿跑、双脚跳组合的游戏活动。它的情境题材来自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环境氛围的营造则是利用了美术手工课程中的布料、彩纸、纸盒等工具,制作出烏龟和兔子的小袖章以及森林、树木等作为布景道具,并且在幼儿园活动区域播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幼儿仿佛置身于神奇的大森林中,游戏的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励。

(二)区域性体育游戏的活动组织

幼儿的心智成长尚不十分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沟通配合能力也比较差,有时候在区域活动中会出现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等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区域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管理。

首先,幼儿教师在游戏体育活动的规则设定上要把握简单明了的原则,不要设定复杂的规则给幼儿造成困扰;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对规则进行演示,确保幼儿能熟悉掌握;另外,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需要根据情况对幼儿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或者小队竞赛等方式把握好活动秩序,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在区域活动前,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活动场地进行确认和清理,确保场地内没有堆放的垃圾,地面没有积水或者铁钉、木屑、尖刺等杂物,对各类器材器具的摆放位置和数量等进行盘点和安置,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

在一些情况下,幼儿教师可以结合需要为体育活动创设故事情节,以更好地体现情境化的教学特征。例如,在模仿儿童动漫《汪汪队立大功》进行的“校园运动会”情境体育游戏活动中,除了进行布景和音乐情境的构建,还可以参考漫画设置活动的情节:在冒险湾有一辆运输水果的汽车翻倒在马路上,需要汪汪队前去救援。活动情节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汪汪队到场将汽车司机送到医院;其二是汪汪队负责疏导交通,并且帮助司机把水果运送到指定位置。幼儿在进行这个体育游戏情境活动的时候,需要在区域内确定哪个小朋友扮演汽车司机的角色,确认医院的位置和水果店的位置,以及在活动中通过跑、跳的体育活动和任务的分工分配来完成故事任务。这样的活动组织既可以体现游戏性、情境性,又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育技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分析判断、语言沟通等各方面能力,可以保证情境游戏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区域性体育游戏的教育跟踪

情境化区域游戏体育活动的教育目标是多元性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为活动而活动,需要提取游戏活动中的教育接入点,将教育成果深化发展。例如,一些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表现欲很强,这是值得鼓励的地方。但也因为表现欲强,有的幼儿会过多地干涉其他幼儿的行动,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者不按照大家的分工去做游戏。这样的情况对活动秩序造成了干扰,也是一种缺乏团队精神和公德意识的做法,需要幼儿教师及时纠正。为了体现对幼儿的尊重,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可以考虑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反馈,跟大家交流活动中的体验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发掘幼儿心理教育、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幼儿文化自信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管理干预的话题和契机,让幼儿在感受回顾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体会和启迪,受到指引与激励。在区域性的体育游戏活动的情境化教学中,幼儿教师始终不忘教育的使命,为每一次区域游戏体育活动赋能教育干预,必将为幼儿的成长做出积极的指引。

(四)区域性游戏的活动场地

幼儿教师需要带领幼儿进入各种游戏场地中,参与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游戏活动中,也需要利用较为宽阔的教学场地,带领幼儿参与较为多样化的室外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多方面学习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素养,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肢体协调能力。在进行区域性游戏的时候,很多幼儿教师会忽略场地问题,体育游戏虽然是游戏,但是它蕴涵了大量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行为。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宽广无遮挡的体育场景至关重要。幼儿园较为常见的“丢手绢”游戏对场景的需求不大,可在教室内部开展降低了幼儿碰撞的概率,在转圈追赶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幼儿提升平衡感,调动幼儿的游戏热情。适当地开展互动游戏,可让幼儿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在“丢手绢”游戏结束后,不少幼儿都会感觉意犹未尽,此时应该让幼儿休息一下。

接下来可以在园区里的空旷处进行“123,木头人”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一个无遮挡的场地,幼儿教师可以用粉笔画出一个区域,让幼儿在该区域中玩耍,规则就是不能跑出该区域,否则就算输。在粉笔区域内,幼儿能增加反应能力以及奔跑速度,促进幼儿对体育游戏的热情。在无遮挡的区域内,幼儿的平衡能力将会大大增加,很多幼儿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体育目标。幼儿教师则需要在幼儿完成学习目标后,及时给予相应的教学评价,客观、公正地看待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及能力发展过程。如果只是单纯枯燥地完成体育动作,相信不少幼儿会产生厌倦心理。但是一旦把体育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幼儿的精力就会无比旺盛,甚至会超额完成运动量。这个时候,幼儿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玩耍的时间,避免幼儿因为运动过量产生身体负担。幼儿只有掌握了身体的平衡感后才会更好地完成后续的肌肉动作,养成定时运动的好习惯。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区域活动的开展是落实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筹备、管理应对,与幼儿个人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如今国家大力推动阳光体育等体育运动事业发展,在注重培养青少年人群体育运动素养的时代背景下,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互联网+”教育引领潮流的形势下,幼儿园理应积极尝试情境化的体育游戏,为幼儿打造多彩且健康的美好童年。

(吴淑媛)

作者:李霞

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教师论文 篇2: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研究

摘 要: 当前许多幼儿园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现代教育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发展而评价”的理念,文章认为,探讨幼儿园教学评价中有效利用发展性评价的策略,可以充分体现评价作为“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的发展性功能。

关键词: 幼儿园 教学活动评价 发展性评价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评价概述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儿园教学活动可采用参观、实验、讨论、观察、表演、制作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也可采用全班、小组及个别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空间也不局限于活动室。[1]

教学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灌输、说教和无视幼儿的主体性的现象,就否定幼儿园教学的作用,对教学的评价是幼儿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学活动的评价,因教育及教学观的不同有不同的方案,评价项目也因此有所不同。

教学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教学应促进幼儿认识、学习策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学应尽可能引发幼儿多感官的参与,体验、尝试和发现等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适宜的目标和内容才能引发真正有效的教和学;教学应当具有开放的、能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思考的环境;产生问题、引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1]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我通过对幼儿园的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忽视评价的整体性

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幼儿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幼儿发展评价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这一幼儿教育的总目标[2],也就是要整体评价,它是指对幼儿教育活动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幼儿的活动作出判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对幼儿教育活动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与分析。现在仍有一些幼儿园在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比较重视局部评价,缺乏整体评价意识。

(二)忽视评价的过程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但是,教学活动的全部结果又都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其注重活动过程的体验。有些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比较重视目标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这种以目标为主的评价势必降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直接影响活动质量。

(三)忽视评价的差异性

在教学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幼儿园往往忽视了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而“个性”具有客观性,忽视每个幼儿的“个性”成了幼儿园进行教学评价的不足之一。

《纲要》指出,幼儿发展评价应“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纵向评价是一种自身评价,通过与自己的过去比较,评出提高的幅度;横向评价是一种与他人进行的比较,从而确立自身在群体中的位置。[3]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评价类型的变化注重对教育过程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结果的评价要与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在教学活动评价工作中,既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客观效果如何,又要考察教师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的,以及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是怎样变化发展的,也就是说,幼儿园应将对教学活动结果的评价与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结果与幼儿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的发展性评价策略

发展性评价是基于人的潜能、注重过程表现的评价。正如叶澜教授所言:“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蕴含的潜在可能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这种整体变化作为发展的实质性含义。”[4]评价不应只是发挥鉴别、选拔功能,更应体现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正如《纲要》所言:“教育评价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5—6]所以,幼儿发展评价应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为目的和价值取向。幼儿发展评价是对个体发展的衡量与判断,它应该有别于一般的测验或测试,而应该被看成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改进教学活动评价中的问题

首先,应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都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的,以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同一次的教学活动,评价结果肯定大相径庭。其次,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是价值确认的过程,评价结果往往会对被评价对象未来的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正确合理的评价将产生激励作用,而不正确、不适宜的评价则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要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引起积极的期望效应,幼儿教师必须学会选择科学的方法,将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整体评价与局部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常规评价与特色评价有机结合,并将语言评价辅以适当的表情、动作,客观、全面、有感染力地作出判断和结论。最后,进行具体的评价解释。评价方法合理,对评价结果不解释也会导致消极影响,避免幼儿将具体的某次活动的评价误会为对个人能力的定性判断,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是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的地方。

(二)有效结合发展性评价与教学活动评价

新《纲要》明确指出: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即评价情境要自然化,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对幼儿实施评价。幼儿园教育评价并不是超越幼儿园日常工作之外的额外工作,它本身就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样才能保证评价信息的真实可靠。[6—8]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性评价主要采取的是活动性发展性评价,并辅之以阶段性发展性评价。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幼儿教学活动的发展目标,制定幼儿发展性评价与观察的初步标准。再根据观察记录活动情况,分析观察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与建议。

因为幼儿个体差异大的特点,所以幼儿评价是对幼儿个体发展状况和成效的价值判断,是一个有目的、分阶段、有层次、长期的过程。对幼儿评价时要全面了解幼儿,防止片面性,避免将幼儿在偶尔发生的事件中的表现作为某个阶段对幼儿在某个方面发展的评价的依据;还要采用自然的方式进行,平时观察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积累的各种作品等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更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9],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了解其现有水平,关注其发展速度、特点和倾向[10]。

因此,我们在幼儿发展评价中重发展,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让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重综合性评价,即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重过程性评价,即不把评价当作幼儿的最后发展结果,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对幼儿的观察、思考与帮助上,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与家长、幼儿对话的起点,能够促进评价主体的共同发展。[11]

总之,有效合理地利用幼儿发展性评价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进行实践与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幼儿园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中所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J].早期教育,2005,(03).

[2]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赵红霞.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反思[J].早期教育,2008,(07).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励曼琦.在素质教育观念下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再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01,(05).

[6]彭俊英.从《纲要》看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J].早期教育,2002,(05).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学前教育研究,2002,(01).

[8]彭俊英.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示例[J].山东教育,2005,(09).

[9][10]虞永平,张辉娟,钱雨,蔡红梅.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社,2005.

[11]李季湄.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几个问题——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1,(01).陈玉琨,赵永年.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2]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张家琼,朱德全.发展性评价视域下“以学评教”的标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Vol 15,(4).

[14]徐晓莉.幼儿发展评价:关注过程重在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8,(08).

作者:王月嘉

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教师论文 篇3: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六大解放”“生活教育”“乡村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等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其中“六大解放”便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指解放幼儿的脑、手、眼、嘴、空间和时间,尽管“六大解放”思想是针对封建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的,但是对于现如今的学前教育依旧有着很大的启示。因此,本文将简要阐述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并提出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六大解放”;学前教育;应用实践

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一直都在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如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曾经指出:儿童教育最好从其出生时就开始;德国幼儿园创始人福禄培尔认为:幼儿期是整个人类发展自然和神圣的起点,幼儿园的任务便是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能力,促使其正确地了解人和自然,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在素质教育和学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传统仅仅重视对幼儿知识传授的学前教育已经逐步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为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孩子们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注重解放孩子的手、脑、口、眼、时间和空间,凸出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对于孩子们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概述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即是解放儿童头脑、解放儿童眼睛、解放儿童嘴、解放儿童双手、解放儿童空间和解放儿童时间,充分发挥幼儿多种器官的协调作用,培养幼儿丰富的个性、灵活的头脑和创造的欲望。“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是在陶行知先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吸收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与王阳明儿童教育哲学思想、根据当时我国教育的病态而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新时期的学前教育改革和个性化素质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有着实践性、整体性、变化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等显著特点,

“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形成于教育实践,历经长期的发展与实践验证,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有着很强的延展性特点,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一)解放大脑,培养创造能力

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要转变传统应试的教学理念,避免孩子们形成定式思维,并注重解放孩子们的大脑,培养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如在主题绘画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让孩子去尽情地、大胆地想象,将自己的想象通过画笔来描绘出来,有的孩子画出了“未来的我”:未来的我住在水底,每天都可以和小鱼做游戏;有的孩子画出了“我的家”:我的家住在空中,每天都可以去采云朵。

针对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积极地进行鼓励和评价,这将增强孩子想象与创造的自信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解放双手,增强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言:“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打手心,往往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希望保育员或先生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新时期的幼儿园老师在解放孩子大脑的同时,还要解放孩子的双手,给予孩子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手、脑同时使用,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如在“了解静电”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不要一味地向孩子们讲解静电的产生原理,而是要向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鼓励孩子们去动手实践,从而去探究静电的奥秘,孩子们拿着手中的尺子在头皮上使劲地摩擦,然后将尺子慢慢地靠近纸片的过程中,看到纸片被吸起的现象,陷入了沉思,并继续用其他物品进行实验,这个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和增强幼儿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解放嘴巴,培养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只有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才能自主地与他人交流,才能真正地学会说话,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人格的健全、知识的获得和心理结构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解放幼儿的嘴巴,营造敢说、想说的氛围,如幼儿教师可以提出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孩子非常喜愛小动物,而且相当一部分孩子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教师应给予孩子们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鼓励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四)解放眼睛,培养观察能力

陶行知曾说:“小孩不视便是瞎孩子。”陶行知先生非常支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这是认知世界的基础与前提,而且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类80%的知识与信息通过眼睛获得,“解放眼睛”就是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观察兴趣。如在温暖的春季到来时,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引导孩子们观察小草冲破土壤的形态、树木吐露新芽的情景,帮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新的世界,这样将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勇于发现、乐于观察的好习惯。

(五)解放空间,开拓知识视野

解放空间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和开拓幼儿知识视野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不要将孩子们禁锢在教室内,避免幼儿的思维变得僵化,而是要向孩子们提供广阔的创新创造空间。如幼儿教师可以适时组织户外游戏活动,使用皮革、红纸、双面胶和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粘粘球”等户外游戏的玩具;使用皮球、废旧盒子、纸筒和易拉罐等身边唾手可得的废旧材料来自制“赶小猪”户外游戏玩具。解放孩子们的空间,给予更大的创新创造平台,在开拓幼儿知识视野的同时,创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培养了孩子们思考与动手操作能力。

(六)解放时间,提供创造机会

幼儿正处于认知社会与感知社会的关键阶段,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好玩是孩子们的智慧摇篮,好问则是孩子们求知的表现,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解放孩子们的时间,不要将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排的满满当当,应给予幼儿更多的实践去观察、发现、讨论和交流。如在“沉和浮”科学探究活动中,在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科学原理后,幼儿教师需要将水、回形针、木头和石头等材料放置在公共区域,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操作与实践,给予幼儿消化知识、感受科学神奇魅力的时间。

三、结语

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是优秀教育思想的结晶,符合新时期学前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准确把握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儿童头脑、解放儿童眼睛、解放儿童嘴、解放儿童双手、解放儿童空间和解放儿童时间,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新.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8(9).

[2]何苑.巧用“六大解放”让幼儿获得新知——探索陶行知理论教学对幼儿教学的积极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6).

(责任编辑 袁霜)

作者:乐晶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府法制改革探讨论文下一篇:金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