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论文范文

2022-05-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装备制造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

第一篇:装备制造论文范文

装备制造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促进产业由大变强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一、修订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必要性

作为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05年本)》)已经与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技术和产品已经研发成功并广泛应用,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隐忧,部分技术、工艺和产品不能满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部分条目表达宽泛、界限不清。

随着各领域科技迅速进步、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全球范围内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多年来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主要依靠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按照国发〔2005〕40号文件要求,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就是要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驱动的科学发展道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促进产业由大变强。这既是装备制造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技术进步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

二、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情况

本次修订对《目录(2005年本)》中机械相关的条目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如《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原有条目52条,本次新增33条、修改27条、删除25条,修订后共有条目60条;限制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原有条目34条,本次新增25条、修改14条、合并调整2条,修订后共有条目57条。淘汰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原有条目84条(包括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本次新增23条、修改3条、合并调整10条、删除6条,修订后共有条目91条。与《目录(2005年本)》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细化条目内容。对条目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细化,具体到产品、规格和技术参数,明确支持发展的重点。二是提高技术要求。对大部分鼓励类别条目,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规格参数的要求,对部分限制类和淘汰类条目,也提高了规格参数要求。三是扩大覆盖范围。修订后的条目,涵盖了电工、机床、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农机、重型机械、石化机械、内燃机、液气密、模具、轴承、通用零部件、塑料机械、环保机械、印刷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工程机械、文化办公、制冷、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铸造、锻造等机械工业各个行业,覆盖更加全面。

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主要内容

(一)瞄准薄弱领域,着力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等基础制造能力

本次修订后,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相关条目共11条,占全部条目数的18%,包括关键精密铸锻件、高效环保铸锻工艺和设备、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密封材料、齿轮、弹簧、紧固件、轴承、链条等。

(二)突出关键环节,更加注重提高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

本次修订中,将绝大部分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重点放在成套装备中的关键设备,以及为整机配套的关键零件、部件、系统和总成方面,进一步突出发展重点,以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设备和关键部件依靠进口的问题。比如,将《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别条目“大型油气集输设备制造”细化修改为“直径1200毫米及以上的天然气输气管线配套压缩机、燃气轮机、阀门等关键设备,单线260万吨/年及以上天然气液化配套的压缩机及驱动机械、低温设备等,大型输油管线配套的3000立方米/小时及以上的输油泵等关键设备”等。

(三)强化保障支撑,加快发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新兴产业所需装备

鼓励类别条目中,修改和新增了汽车、石化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所需的关键装备,如将《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别条目“3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氨成套设备制造”和“60万吨/年及以上乙烯成套设备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两个条目合并修改为“乙烯裂解三机,40万吨级(聚丙烯等)挤压造粒机组,50万吨级合成气、氨、氧压缩机等关键设备”。为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修改和新增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装备。如将《目录(2005年本)》条目“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等)”细化修改为“二代改进型、三代核电设备及关键部件,2.5兆瓦以上风电设备整机及2.0兆瓦以上风电设备控制系统、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各类晶体硅和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设备,海洋能(潮汐、海浪、洋流)发电设备”,新增了大气污染治理装备、污水防治技术设备、固体废物防治技术设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等条目,提出了鼓励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参数要求等。

(四)更加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

按照先进、适用、经济、安全等原则,在《目录(2005年本)》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农用装备的条目进行了整合、细化,并大规模新增了农用装备技术和产品。修订后,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共有农用装备条目9条,占全部条目数的15%,内容涵盖了1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农机具,农作物移栽机械,农业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节水灌溉设备,以及沼气设备等。

(五)适应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新兴领域装备

本次目录修订,在鼓励类别中新增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门类,提出了鼓励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部件和总成,以及运行控制技术等,共9个条目,以更好地引导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满足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鼓励类别条目中,还首次增加了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方面的条目,新增了“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门类,共43个条目,内容涵盖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等的监测防控、应急救援等技术、产品和服务等,以引导和鼓励相关领域加快发展。此外,在鼓励类别条目机械门类中,还新增和大规模充实了安全饮水设备、高档印刷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条目和内容。

(六)防范产能过剩,坚决抑制部分行业重复建设

落实国发〔2009〕38号文件精神,坚决抑制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本次修订,对《目录(2005年本)》限制类别条目机械门类原有34个条目中的14条进行了修改,扩大了限制的产品范围、提高了技术标准;新增了25个条目,绝大部分是产能过剩行业和产品。如“新建全断面掘进机整机组装项目”,主要考虑到近年来我国全断面掘进机整机组装能力迅速增长,但大都不掌握核心技术,同质竞争现象突出,不利于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又如新增条目“新建万吨级以上自由锻造液压机项目”,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万吨级以上自由锻造液压机已有十余台,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七)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本次修订,对淘汰类别条目机械门类原有的84个条目(包括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中的3条进行了修改,提高了淘汰范围和标准,加大淘汰力度;新增条目23条,主要为不能满足安全、节能、环保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删除了6个条目,均为目前已经没有生产的产品。

第二篇: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器材及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按照装备功能和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重大的先进的基础机械,即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作“母机”,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等。二是重要的机械、电子基础件,主要是先进的液压、气动、轴承、密封、模具、刀具、低压电器、微电子和电力电子器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科学技术、军工生产所需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如矿产资源的井采及露天开采设备,大型火电、水电、核电成套设备,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成套设备,金属冶炼轧制成套设备,民用飞机、高速铁路、地铁及城市轨道车、汽车、船舶等先进交通运输设备,污水、垃圾及大型烟道气净化处理等大型环保设备,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和盾构、大型输水输气等大型工程所需重要成套设备,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及现代设施农业成套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和医疗设备,先进大型的军事装备,通信、航管及航空航天装备,先进的印刷设备等。

(据《百度百科》)

(本栏编辑/曹云峰)

第三篇: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这一领域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是高就业、节省能(资)源、高附加值产业,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目光着眼于装备制造业,旨在总结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共同探讨创新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合作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本刊特以专家观点,共同聚焦装备制造业。

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

徐昌东,1952年出生于中国江苏,1983年到美国留学,2000年回国后,担任美国美中投资基金董事局主席。长期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与民政部紧急救援中心合作共同建立航空服务平台。此外,还身兼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中国清洁能源论坛中方主席、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协会会长、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协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走势一路攀升。同时伴随着金融深化的快速步伐,像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虚拟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经济虚拟化程度也在急剧加深,虚拟资产在私人财富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居民的财富积累中虚拟资产比例远远超过了有形资产。

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相对于实体经济,人们似乎更愿意参与轻松获得财富的虚拟经济。然而,若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过度的自我循环和膨胀将有可能演变为泡沫经济。

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提供装备,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丰富产品的产业支持,这些年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虚拟经济,其重要性还有待社会的认知和重视。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举世瞩目,神州欢腾,显示出中国正崛起为世界科技大国。中国人的科技生产能力也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某种意义上说,载人航天工程揭示了自主创新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也认识到,目前我国制造业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所存在的差距。尤其是从汶川地震开始,我国逐渐认识到航空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中的短板。暴露出我国通用航空工业发展滞后、航空运力不足、飞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飞机发动机产业跟不上、通航飞行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突显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的能力不足问题。因此,加快整合通用航空资源,大力发展以直升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产业,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曾听到另一种声音,说中国现在只是世界制造车间。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来说,制造业较理想的状态是,既能造飞机、火箭,又能造皮鞋和袜子。用什么来造?无疑是设备,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装备。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高达四分之一,而制造业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三分之一,工业税收的90%在制造业,工业从业人员80%也在制造行业。由此可以看出装备制造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我国经济现状,特别是今年经济结构进入调整状态,经济有下滑的迹象,在此时刻突显出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发展虚拟经济应以实体经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基础,虚拟经济发展太快必然造成泡沫的严重化,当经济调整走向下行空间时,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应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虚拟经济的发展相提并重,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夯实发展基础,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整体经济迈入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使我国真正从制造大国转变成为制造强国。

“走出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

陆仁琪,1968年毕业于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后在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进修班和国家行政学院市场经济进修班。后任机械工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中国贸促会机械分会常务副会长;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记者:机械工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机械工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陆仁琪副会长:建国63年、改革开放34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机械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具有较大规模和相当实力、技术水平和成套水平不断提高的工业体系。

截止2011年底,我国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6万家,从业人员1752万人,资产总额达到1.96万亿元,工业产值突破16万亿元,居全国工业各行业之首。我国机械工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取得的一些成果和尝试,也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发展历程。

记者:我国机械工业企业在“引进来”的道路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获得了哪些启示?

陆仁琪副会长:自建国以来,我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50年代,主要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奠定了我国机械制造与机械科研发展的基础;60年代,机械工业技术引进转向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但技术引进的规模较小,进展迟缓;70年代机械工业技术引进扩大到整个西方国家;80-90年代,以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对技术引进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21世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并购浪潮兴起,我国机械工业国际科技合作走向一个新台阶。自1981年外资开始进入机械制造业,初期是以港澳台投资为主,此后是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机械工业实际利用外资接近千亿美元。

回顾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必须正确选择技术引进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处理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实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满足市场并扩大出口”的良性循环。

记者:企业“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我国机械工业走出去具体有哪些行业特点?

陆仁琪副会长:主要有两个特点:一、转移富余的生产能力,实现合作双赢;二、通过兼并获得机械产品品牌、销售渠道、网络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管理的经验。国外更需要我们的是前者,对于我们并购有些国家还是心存芥蒂。“走出去”是符合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的原则,也符合追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一些国家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退缩,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抬头,还有扩张趋势,走出去战略在实施时应谨慎再谨慎。

记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机械制造领域发挥怎样的作用?

陆仁琪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作为全国性机械制造领域的行业组织,把振兴机械工业为己任,以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为宗旨,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发挥保驾护航和参谋助手作用,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推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国际化更上一个台阶。

中国装备制造业目前的困境、问题和发展改革方向

邓旭,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和金融学博士后证书。研究员(教授)、高级经济师、高级经营师。

曾任国家经贸委、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大型企业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央部委驻香港中资企业董事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务。

现任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金融风险研究中心主任。

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是高就业、节省能(资)源、高附加值产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利润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其症结在于尚未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表现为当前机械工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仅两次,而库存率却达20%左右,销售利润率也仅有5%左右,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的水平。其二,基础设备大多依赖进口。近些年我国进口的各种基础设备价额大致占我国进口总额的50%,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三,创造能力弱。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现阶段还基本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环节,缺乏足够资金投入研发,以至于某些行业和企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与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的恶性循环。我国在绿色制造业、极端制造业、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广泛融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等世界制造业前沿领域还远远落后。其四,缺乏自主品牌。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商标相抗衡、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商标,装备制造业出口商品的80%-90%是贴牌加工。

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改革的基本方向:

1、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升级。我国装备制造业应苦练内功 ,加快自主创新,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来应对装备制造业困局。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装备制造业仍面临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投入偏低、新产品市场准入难等制约瓶颈。工业设计实际上是工业创新的灵魂,而中国工业设计还相对薄弱。3、大力发展内需市场。加速装备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化解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促进我国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装备制造业强国转变。今后,我国将加快实施在建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推进这些重点工程建设时, 应进一步加大采购国产装备的比重。4、加强财政支持力度。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以保持重大技术装备出口稳定增长。5、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现代制造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增值服务是其重要内容,开展增值服务是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6、组建大企业集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装备制造业基本上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从规模经济理论的角度看,行业的发展是需要规模的,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利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企业集团的主要途径应该是通过资本的流动和重组,逐步解决国有经济布局过散、战线过长的状况,使国有资产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和特大企业集团集中,从低效的弱势企业向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力争在重组中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世界级大公司、大集团。

持续创新铸就核心竞争力

濮津,同济大学管理科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机械与电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煤炭行业“653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深圳首批十大全国高级职业经理人,中国煤矿工程机械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矿装备制造业紧紧抓住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契机,研发制造水平不断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矿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93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了521%;销售收入2765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了519%。

注重科技创新,培育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我国煤机制造业存在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缺乏再创新的问题。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科技进步为统领,在行业尖端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在国内第一家形成了以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为代表的“三机一架”成套研制能力,是中国煤机制造业第一家百亿级企业,唯一一家入围中国机械制造百强的煤机企业。

“十一五”期间,中煤装备公司先后实施国家863计划等重点科研项目480余项,100多台套自主创新产品实现中国首台首套,12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目前,公司正在加紧实施的“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实验)中心”建设项目,是煤机行业唯一一个国家级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加快推进张煤机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该园区将形成全球最大的矿用圆环链项目和采掘装备综合试验基地,亚洲最大的智能化生产单元,及国内机械行业最先进的铸钢、锻造生产线。

依托技术攻关,创造用户价值

目前,我国普通综采装备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高端综采成套装备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作为领军企业,中煤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套化生产装备,在山西创造出月产130万吨、日产5.7万吨的行业神话,在陕西为当地能源发展提供了月产80.4万吨、日产4.23万吨的强大助力。2011年,公司开发研制的刮板输送机及液压支架成套设备,在同煤塔山矿实现年产1084万吨,标志着“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长期困扰国际采矿界的一项技术难题在国内得到解决。

强化国际营销,拓展海外市场

从当前国际煤机市场看,中国煤机制造企业占有份额比较小,根源就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话语权较弱。在JOY、BUCYRUS等国外企业大举进军中国煤机市场的同时,2006年,中煤装备公司收购了国际著名的百年制链企业英国帕森斯公司,开启了中国煤机企业并购国外知名公司的先河,“中国帕森斯”成为世界矿用链条的领导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庭消费论文范文下一篇:林业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