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水平

2022-07-04

第一篇:促进教师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计划、措施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以推进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研究新路子,开展校本教研,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及重点

1、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开展校本教研,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加强对学校校本教研的指导,健全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教研工作,提升学校的教研质量。

4、加强对新大纲、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培训、研究工作,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抓好课改年级的实验工作。

5、严格执行管理方案、规范教学秩序、使教学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6、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7、组织学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物化教研成果。

三、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及办法

(一)深化校本教研内涵,不断探索适于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学研究新模式

1. 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当前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反思新课程实施以来经验及做法,结合本乡教研工作实际,改进和完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积极构建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研究机制,认真研究新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校本教研示范基地。校本教研对我校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教研理念,对校本教研的运作、管理理可以说还在是个空白,根据我校的实际,当务之急就是建立我校的校本教研示范基地,通过指导、培植、探索总结出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在全乡示范、推广,带动全乡校本教研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充分发挥乡、教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加强校际间的活动与交流,促进校内教研资源的整合与互补,要充分发挥教区学校的协作功能,在乡教委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有计划地开展校际间的教研活动,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质量联合检测、毕业班复习指导等活动,加强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在集体教研中提高专业水平。

4.明细教研职能,加强分层教研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各学校应建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名优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及机构,明确各层级的职责,确保校本教工作落到实处。无论是那个层次的教研活动都要有计划有主题,并在开学初上报学校审定。学校领导及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教研第一线,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与教师建立平等对话、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关系,了解教师教学研究中的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重点指导好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案例研究等与教师成长最密切的教研形式,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要善于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形成目标一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教师群体。1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一个学校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l、积极倡导教师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自我教育中要求教师完成“双五一”工程,即在教育理论方面:每位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一份教育教学刊物(并读书笔记一本),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在教学技能方面:每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每学期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一次高水平的主题发言或评课发言,每学期制一份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周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通过“双五一”工程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和课堂教学能力提高。

2、开展教育帮辅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各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让所有的教师得到发展和提高,特别是新教师要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3、在本乡、本校开展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选拔、培训活动,培养自己的精英,树立自己的典型。

4、组织教师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5、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教研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全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

6、强化校本培训工作。各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设备,下载刻录教研、教改信息,组织教师学习、观看,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发挥学科教研组、课题组的作用,切实开展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将疏通教材、研究教法和指导学法作为备课活动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三)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和研究,切实提高教学常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备、讲、批、辅、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师履行工作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要从这一教学的基本环节抓起,并抓紧、抓死,做到抓教学管理从抓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开始。切实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秩序,加强对“备、讲、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研究,使教学常规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1、努力构建与现代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各校要研究教师备课和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和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和指导,大力推行“集体教研,个性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检查教案代替检查备课的做法,要通过对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撰写、教后反思、学生评教等情况的检查来评价教师备课和讲课。作业布置要丰富多样,突出层次,控制数量; 作业批改要倡导师生共同参与,达到共识共进的目的。

2、改进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通过看优秀课例、组织观摩课、开展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探索适合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教学方式,培育教学特色。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与研究,教学的目的就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心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得到较好的发展,学校要关心、重视学困生转化与研究工作。

4、加强对考试的管理与研究。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种手段,通过考试、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对质量检测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要重视考试工作,加强对考试的管理与研究,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首先学校领导要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做到常规化,实现课堂教学评估与阶段性抽测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做到全员参与。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是教学质量分析的主要参与者,要结合本职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对每一次测试进行客观、全面、规范的分析。要从试题的难易度、考查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试题反映出的教师教学中的问题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5、抓好《课程方案》落实。认真落实《课程方案》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按《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特别是非统考科目的教学,学校要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制定出非统考科目的考核、奖惩办法,保证按时、按质的完成非统考科目的教学任务。

(四)认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采用“走出去,带进来”的取经策略,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观摩、培训、研讨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动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教改经验,促进我校教育教改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教研指导和帮助。为提高全乡的整体教育水平,组织本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有管理经验的学校领导到薄弱学校上示范课,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竞争的平台,培养教学精英,形成教学典型,不断推动我乡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4、深入学校和学校教师一同开展教研活动,了解学校教研现状,了解学校对教研的需要,了解学校教心声,切实加强对学校教育研工作的了解、指导、帮助,让学校教研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并在校本教研上取得较好的成绩。

5、开展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研讨活动,让广大教师领会新的大纲精神,熟悉新的教材内容,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进一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6、立足学校实际,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学校优势,开展校本教研。各校要转变教研观念,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探索和研究,从真正意义上明确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经验报告会”,“深度会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交流”,“教学问题征集、汇珍”,“课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真正的从学校实际出,从教师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学校中、教师中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并立足实际,打破时空限制,采取即时与定时结合,鼓励教师间及时交流研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倡导合作研究、个人反思及叙述研究和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故事,切实拓展学校校本教研思路,丰富校本教活动内容,提升校本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为办学水平。

7、以学校为研究基地,探索和总结各校在校本教研中成功做法。各校要充分调动教研组、教师的积极性,实行教研民主制,共同为校本教研出谋划策,群策群力,探索和总结本校在校本教研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在全校进行交流推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全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促进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突出教学重点,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抓学习培训,致力于实践运用。进一步营造教学理论学习氛围,借用各种平台,加强学校层面对《纲要》和《课标》的学习,掌握其理论实质,缩小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新理念不断融合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更加突出校本教研的作用,指导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中具体问题的对策分析研究,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前期新课程培训的成功经验,精心组织好新一轮新课程教师培训。培训工作要突出过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培训的效率。要在学校中广泛开展联动式教研活动,积极推广课改新理念,不仅要在实验年级开展“新教材、新理念”教学研究活动,在非实验年级也要尝试“老教材、新理念”教学研究活动,使新理念既扎根于实验年级,又登陆于非实验年级。

2、狠抓课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认真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课改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努力探索和开拓“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各校领导要主动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动态,积累素材,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学科的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导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新模式,要把应用新模式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主抓手。各位教师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切实改变过去那那种一言堂、满堂灌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各校要依据课程改革要求,广泛开展“新理念、新课堂”系列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层层开展“六课”活动,即:学课、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结课活动,精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切实提高我们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

三是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技术的运用,拓宽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增加了学生感受知识的渠道,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目前,我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还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从实效出发,让已有的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禁止设备闲置与浪费现象的发生,反对形式主义,在实践中提高现代技术使用的水平和效果,以教学的信息技术化来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第二篇: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

提高的计划、措施及目标

位伯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专业化水平则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就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一.问题现状:

1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深,学习不够。

2教师习惯于墨守成规,缺少创新。

3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新课改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个人素质需要提高。

4教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很难将它转化为课题来研究。

二.产生原因:

1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

2现在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和社会还是用分数来评价和衡量教师。 3教师的敬业精神不高,危机感不强,有一定的惰性。

4学校要求、督促、检查不够。

三.计划、措施: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依托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

学校作为教研的主体,业务干部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区、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评选、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都要具体包保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做什么,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个性,体现认识、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整体素质

(1)抓好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或实况摄像,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分析、播放,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开展“四课”活动,给青年教师发展空间。

为了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本学期都安排了“四课”活动,即:1)组内研究课、2)个人精品课、3)骨干教师公开课、4)优秀教师示范课。先由各学年组、教研组在单元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在组内进行组内教研,上好组内研究课和个人精品课。在此基础上,每个学年在全员作课的同时,又各推荐、上报了二节数学课,二节语文课。

不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同年组的其他教师都高度重视,同志们能够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准备教具,同年组的其他教师也能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对授课教师给予帮助、指导,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每天教师上完课,学校都有集中召开教学反思会。先由授课教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反思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对课堂上生成的课程资源如何处理,领导和同年组的其他教师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想法。学校又组织召开了“四课”活动总结大会,进行了集中会课,在“四课”活动中,学校的党员、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带头上公开课,教学新秀也一展风采,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的氛围。

(5)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发挥学生教学资源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

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到外地、其他学校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

四.目标:

1. 搭建实践平台,让教师对校本研究有感性认识。

(1) 专家讲学,提高认识。

(2) 反思案例,更新理念。

(3) 集体评课,透视课堂。

(4) 骨干引领,合作交流。

(5) 组织访谈,引发思考。

2. 提倡人文关怀,让教师个性发展。

(1)让读书成为每个人的良好习惯。

订教学刊物,组织业务学习,进行终身教育,不断提高。

(2)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开展特色活动。

①“四课”活动(即:组内研究课、个人精品课、骨干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师示范课) ② 教学评优课

③基本功大赛

3. 建立反思型的教师队伍。

(1) 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

(2) 加强教研、加强反思。

(3) 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锤炼和提高。

第三篇: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实施方案

园子小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

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具体措施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新课改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需要,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教师提高措施。.

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办学缺其一不可。职业维其生,事业求其境,专业谋其道。教师专业发展共内涵有四;一是崇高的师德素养,二是宽厚的知识水平,三是高超的教学艺术,四是对教育使命有深层的理解。各教研组应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研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1.提倡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研组长要带头读书,并制定出读书计划,列出读书目录。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要精读一本书。教研组要经常组织读书会,交流读书体会。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提高自己。

2.鼓励在职进修。教研组督促,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尤其是学历进修。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拿到研究生学历或研函班结业证书。

3.重视“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的校本培训,将专家请进来给老师讲学,也可请组内的同志就某一方面的问题谈体会,互相提高,相互学习。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使全组教师的整体素质保持在全县的先进水平。

4.加强各类教师资格和等级考试。各教研组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普通话和计算机培训以及非师范专业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并积极认真参加考试,使全体教师都做到持证上岗。

(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岗务本,热爱学生,有培育优秀人才的高度责任感。

2.专业型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要树德垂范,为人、处事、律己等方面要作严格的要求。

3.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有较宽厚、精深的专业造诣,以及相邻学科的综合知识。

4.要有良好的能力素质。教师必须具有履行自己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实际工作本领,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艺术,能使所教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并具有较强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能对意外情况作出机敏的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恰当处理。

5.具有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师在不放弃自己原有的角色的前提下,不断整合新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6.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品质。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和工作及生活习惯,达到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宏亮等职业对身体的水准要求。同时并具有高尚的人格,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较强的心理控制力,较强的心理适应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每天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

对于从大学分配来的新教师,实行“3510”工程,即三年成长,五年成材,十年成名。

(三)具体发展要求

1.上岗未满三年,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

(1)拜师学习的内容:①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②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1节为向导师汇报的课,1节为向备课组或科组的汇报课),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③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

(2)拜师学习的要求:适应教师角色,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完成教师社会化过程,能胜任常规教学工作;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学会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研究。

(3)拜师学习的目标: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4)拜师学习的方式:校内拜师结对,跟班学习。

(5)每年每位教师应参加20小时的专业进修(包括参加报告会、研讨会时间,听课)。

(6)每学年至少指导1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2.上岗4~6年的青年教师,自愿拜师结对或以同伴互助的方式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拜师学习的内容:①带着教学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导师讨教(根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或就自己面临的业务问题)有选择地与导师进行交流;②每学期向备课组上1节创新课并撰写课后反思。③完成师徒协议中规定的任务。

(2)拜师学习的要求:①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②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或拔高现象;③积极探寻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采取新对策,在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积累教学案例、故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4)拜师学习的方式:校内拜师,校外交流,同伴互助。 一级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一级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学科带头人。一级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具体实施模式: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年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提交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应该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的问题,研究课题可以独立设计承担,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设计承担,还可以是跨学科联合设计承担。

4.强化专题研究过程。每学期要根据所研究专题上1节研究课;提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存入个人业务成长记录袋。

5.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承担学校交给的教学研究任务。 高级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承担对

一、二级教师的指导工作。

2.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起专业引领作用。每年做一次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或主持一次学术沙龙活动;专家、特级教师要求做相关专业的学术讲座。

3.有研究主题,每年撰写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带有专业引领水平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教育教学论文。 4.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承后学校交给的教学研究任务。

二、坚持教研领路,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1.新课程有序的实施,有效的培训有赖于科学的研究;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通过研训获得可持续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学校要把校本研究和培训作为最具增值潜力的投入列入年度预算,在资金上予以优先安排,保证在校本研究和培训工作中有正常的经费保障。

2.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学校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与教学同步的常规研究,把教研贯穿到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开展课程改革重点的专题研究,解决好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组织有计划的专题研究;跟进课程实施各环节,实施实时的评价和指导;开展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研训活动;加强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

3.各教研组、应以课改研究项目为中心,统筹安排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积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不断反思总结。

4.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学校将充分尊重和激发教师的教研需求,提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创造学校良好的教研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服务。

三、加强学习,落实新课程的研修

为了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全体教师均要加强学习,并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主动进行研修。

1.抓好以“纲要”、“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课标”、教材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研修,能理解“纲要”、把握“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吃透“课标”、熟悉教材。

2.抓好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使教师和学生能接受理解新课程、熟悉适应新课程和正确实施新课程。

3.抓好学生学业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研修,使教师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正确方式,了解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探索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

4.抓好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研修,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方式与手段,具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能力。

四、加强制度化建设 (1)理论学习制度。 教师最缺乏的是教育理论。因此,校本教研将以典型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前、教学时和教学后”都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教学前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引经据典,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学时,不但要认真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取其精化,去其糟粕,而且还要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有关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反思和小结;教学后,要在听取同教研组老师意见和其他教师的建议基础上,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化思维,提高理论素养。使教师们在教育理论这一领域内,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相统一,模仿应用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理论学习制度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集体理论学习,每周一次教师理论学习,并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标精神;

二是寻找理论依据,无论是执教者的教学设计还是参与者评课内容,都必须引经据典,有的放矢;

三是进行理性分析,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要从理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加工,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

(2)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参加小组研究和集体研究活动,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我们要求: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组内人人参与,个个交流;校内无话不谈,校外绝对保密……。这有效地促进了对话交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五、倡导八种学习方式:

在工作中学习: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查阅资料、下载材料; 在研究中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课堂观摩、实验报告; 在反思中学习:教学后记、反思日记、教育叙事、案例分析; 在合作中学习: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互相评课; 在竞赛中学习:课堂比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学具教具课件制作比赛; 在阅读中学习:读教育专著、读课堂实录、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 在训练中学习:说普通话、练三笔字、写下水文、做学科题;

在集体中学习:听理论讲座、听师德报告、校际教师交流、实地参观考察。

第四篇:狠抓教学反思环节,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楚雄市八角民族中学 张会琼

邮编:675013 “国家的兴旺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必将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一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非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更取决于教师成长的制度与机制。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能否确立,是教师是否成长的关键。学校是否重视教育科研,是否确立良好的教育科研机制,是学校能否长足发展的动力所在,教师学习了教育理论,研究了教育教学,如果能够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开展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那么,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就会成为一种预见的现实。

一、问题的产生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行为方式的转变及专业化的发展,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然而教学中,我时常听到老师的抱怨:“现在学生太难教,现在教材也难教„”我想,其实不是现在的学生难教,也不是现在的教材难教,而是在新课程理念下,部分教师在自身专业素质、专业化发展方面适应不了先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行为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师生整天关在教室里,严重脱离社会实践,形成狭小的学习空间,学生

1 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展,从而常常出现师生对立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教育创新才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创新。

目前,学校以加强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学校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作为“教学反思环节”在基础教育中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的确,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学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转变,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和发展。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不足,抱有一种漠然的态度,为了完成学校教研工作任务,有的教师在课后的反思中只用一句、两句,粗略的语言一笔带过,看似高度浓缩,用语经典,实则是无效之劳,应付之举,有的教师实在无法表达,就摘抄教育杂志,东一句,西两句,只要数量,不讲质量。于是教学反思成了教师们的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真是苦不堪言。

二、问题产生探因

“教学反思”之所以难于推行,难入人心,教师难于完成,原因是客观存在的,综观教师们“教学反思”环节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个体认识不足,多年的旧教育观念以及现行的评价方式,给教师们带来了矛盾和不少困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育科研人员的

2 事,教师只要一心教好书,创收好知识,多考些分数就行;固而,不能养成良好教学反思习惯。

2、教师与教学研究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高。综观我校教师的状况,新教师较多,大部分教师是刚从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热情较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缺乏教学经验,更缺少教育教学研究经验;还有部分老教师故步自封,不求发展,很难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不能把经验升华为理性的教研成果。

3、理论与实践未得到有机结合。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学研究不够,不能更好的用理论来指导教学,从而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4、教师的负担太重,致使很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忙碌,由于重复,教师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是按照经验进行处理。

三、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

要真正实施反思性教学,使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学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校要实行对反思过程的科学监控,并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从而调动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存在方式,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反思对自己专业的成长、自身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久而久之,使教师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例如:要求教师每周或每节课结束后,都要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记录下这些事件的细节,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邀请同伴到课堂观摩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指出自己教

3 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发现反思与他评之间存在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反思与教学等。教师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反思,概括自己实践的得失成败,不断改进,优化自己的职业行为,充分体现和发展反思意识,反思能力,进而实现专业自主和自身解放。

2、建立学习和反思制度,促进教师专业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领域,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必定影响并决定着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行为。教师工作的特点是日复一日重复且琐碎的事物,如果不加强学习,在每日的重复中,教师不知不觉会失去改变的激情,从而陷入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渐渐便忘记学生的不同性,对书本教材知识的日益熟悉,反而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就是一种退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很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学习制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从而转变教育观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所反思。学习的方法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也可以要求教师经常读书,写读书笔记等等。

3、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成的校本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围绕教学主题组内教师还不明白,还须理论指导,理论学习的问题,以组内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做好心得体会或学习札记,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

(2)集体备课。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交

4 流讨研活动。主备课教师把教案以说课方式向备课组进行阐述,各教师认真倾听,或读教师教案,提出修改意见,在上课前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设计,经大家交流讨论形成成共识,再进行上课,课后再进行他评和自我反思评价。

(3)主题教研。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体选择一单元中进行备课,再选择这一单元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4)反思交流。各教研组定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新促老”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4、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的质量。要抓好教研组长的校本培训,通过教研组长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带动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都应及时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教导处要加强各学科教研活动的管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每次活动都必须讲究实效,努力解决教学中的

一、两个主要问题或突出矛盾。教导处要负责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期末或年终考核挂钩。

四、组织实施

结合本阶段的综合素质培训重点、教学实际以及提高措施,我校

5 积极开展了以下活动:

1、认真落实好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活动,活动时把集体备课与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教研活动中,各教师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促发展。

2、积极且认真参加上级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和课赛、研讨课。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3、咬定课堂不放松,狠抓“观课、讲课、说课、评课”四课活动,从学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入手,扎实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做好专题教研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进行广泛研讨,首先要反思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策略﹑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如:选择了那些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中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等。其次,要反思教学课堂中目的的预设价值观。再次,要反思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融洽,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否有害于学生及其主体的主体性张显,是否符合主题性原则。最后,教师应随时随心深刻地反思教学理念,教学伦理和客观的教学背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

4、实施“六个一”工程: 学 ——每月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 记 ——写好每堂教学札记及教后反思;写 ——积极撰写学科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写一篇研讨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论文评比;听 ——每周至少听课一节; 讲 ——每学期主讲一堂高质量的

6 示范课; 编 ——每学期编一份考试试卷供本年级组作为月考考卷。

5、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6、转变教学研究的方向,加强对课堂,对学生的研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业发展,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真实落实以学定教,加大对特长生的培养力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加强、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纲要、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反思揣摩,撰写教学论文,心得体会,教学札记,教学随笔、案例、教育故事等。着力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教师被动参与,过于注重形式,针对性差,积累和反思不够等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好校本教本工作,加大对薄弱班级的研究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

五、总结经验,提升成果.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研究实践,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对校本培训中“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从理论上、实践研究、操作应用、经验总结、成果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其主要成果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教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充分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对

7 自身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性,整体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从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反思方法.反思内容,并进行了一系列反思交流活动,培养了教师的反思习惯,形成了课课有反思,月月有研究性心得论文的局面。

3、校本教研中,通过上示范课、集体备课、开展专题学习交流心得体会等一系列实践研究活动,在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交流教育教学,探讨存在问题,使教师们对自我教学反思有了较全面的提升。

4、成效显著。由于我校把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当作治教之本去抓,非常重视教学反思环节,因此,经过全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日益增多,实际教学能力达标率大幅度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撰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大批优质课在学校登台亮相。“教学反思”既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又使我校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大大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和反思,今后的路不论意味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都能坚强,执着的走下来。”我们一定要用新的育人理念指引新的育人实践,力争结出新的育人成果。

第五篇:北羊台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发展计划、措施、目标[推荐]

北羊台学校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发展计划、措施、目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邯郸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切实提高全校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按照《邯郸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北羊台学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

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内容的全员岗位培训,使全校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技能,增强专业自主研修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师德水平,着力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强、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1、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能力为目标,以增强教师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诚信意识为重点,每学期对全校教师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政治理论和师德学习培训。

2、以新理念、新课程、新要求为主要内容,结合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五年内所有教师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全员培训,分期分批对全校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脱产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新课程改革适应能力。

3、以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文化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为目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打造学科团队,提升学科教育教学水平。

4、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目标,五年内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考试合格,全面提高我校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教学、教研和教育科研的能力。

5、以学校为基地,以自学和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实践操作能力。

6、以加强名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为目标,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名师、骨干教师考核、管理、使用新机制,通过名师博客、师徒结对等形式,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教研组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 “计划”的统筹管理和组织实施,责任分工如下:

1、教务处负责制定师德建设评估办法,督促、指导开展相关活动,组织开展教师师德水平评估;负责建立健全名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选拔、考核、管理、使用机制,促进名师、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2、教务处负责督促、指导教师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

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组织开展脱产轮训及相关培训,组织开展教师专业素质评估。

3、各教研组负责组织开展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打造学科团队,组织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评估。

4、电教组负责组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实绩评估。

5、各年级组负责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本组教师素质能力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学校实施“计划”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三、工作要求:

1、各牵头培训机构和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围绕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组织开展培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严格考评,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培训机构要以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契机,着眼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三者紧密结合,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2、相关科室要为学校提供专业发展支持,要确定教师定点联系年级组,帮助年级组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协助和指导各组实施发展计划、组织开展好各类培训、完成培训任务、指导教师完成学历学位提升计划、读书计划等。要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和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如现场研讨、集体备课、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微型科研、叙事研究、网络博客等。各类培训要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满足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紧迫要求,不断改进

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教研组和电教组要及时将教育局已经开发的网络课程采取各种途径送到各组,保证教师每周至少学习一节网络课程。同时,校各培训机构要立足本土,积极开发筹建教师培训资源库,及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

4、各教研室要在有效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各组扎实开展以实践探索、总结研讨和自主学习反思为基本特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对自身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提升,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校本研修要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校本群体性研修要与教师个体性自学反思相衔接。要建立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打造学科团队,形成专业协作共同体,充分实现信息沟通和经验共享,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5、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灵活开放的教师培训与研修活动。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加强自身专业培训,在教师中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各校要认真落实好读书计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大力组织教师自学和参与校本研修,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提高。各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定时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指导、评价。

6、每位教师要依法履行自己的继续教育权力和义务,要拟定自身专业发展计划,要加强自主学习,每学期至少选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每周至少撰写一篇读书心得,鼓励教师

建立网上个人博客,在此基础上参与各类培训和校本研修,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力度,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合格校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任务。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100人左右作风优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培训者队伍。校教师培训机构要按照“小实体、大服务”的要求,切实做好服务基层学校服务农村的工作,把定点联系学校、指导校本研修等工作情况,作为培训机构教师工作评估和培训机构教师考核及评优、选先、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同时要加强培训者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者队伍水平。

(二)组建教育网、北羊台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网等教育网站,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依托“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开展远程研训,及时将国家及省内外的优质教师教育和教学资源传送给教师,切实做到优质高效地开展培训。

(三)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计划”实施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在“计划”实施期间,凡教师参加校上统一组织的专业提高培训一律免收培训费,资料费、车费和差旅费按规定回学校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中报销,学校要确保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分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实行评

估。一是建立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机制,制定评估办法,实行一年一评一表彰。二是建立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机制,开展师德水平、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实绩四项评估,努力促进教师自觉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1、完善师德建设制度,制定师德评估办法,对全校教师师德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进行统一评估。

2、制定教师学科专业素质评估办法,对全校教师学科专业文化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等专业素质进行统一评估,内容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

3、制定教育教学过程评估办法,对全校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统一评估,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备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教育教学过程常规要求。

4、制定教师教育教学实绩评估办法,对全校教师教育教学实绩进行统一评估,内容包括所教学班级班风、学风、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程度、教育教学活动成效和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

对教师师德水平、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实绩四项评估实行等级制,评估结果与教师聘用、职务评聘、评优表彰、奖惩等挂钩。

(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奖惩机制,把教师专业发展评估结果作为对学校和教师目标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对“计划”落实好、完成任务出色的单位和个人,校教育局将予以表彰奖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级焊工培训计划下一篇:餐具消毒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