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2-09-11

随着我国老龄化特征的日渐明显, 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糖尿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血糖控制不良大大增加微血管与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 加重糖尿病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与生活压力。 现阶段, 2 型糖尿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 低血糖属于2 型糖尿病控制的最大干扰因素。 相关糖尿病治疗显示使用降糖药物不能很好控制患者血糖的可以睡前口服二甲双胍[1]。 为了探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以及安全性, 该文选取2012 年6月—2015 年4 月该院收治的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80 例,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观察组40 例, 男性21 例, 女性19 例, 年龄在25~68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5.1±2.9) 岁;对照组40 例, 男性22例, 女性18 例, 年龄在26~69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5.0±3.5)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该研究都知情同意, 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患者都有1~15 年的2 型糖尿病史。 2两组患者都已经经过了相对严格的饮食控制以及运动控制, 并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3 个月, 药物剂量已经达到了最大的推荐用量, 患者的空腹血糖仍然控制不佳, 患者的Hb Alc≥7%且≤11%, 患者的PBC>7.0mmol/L。 3排除标准:排除1 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继发性的糖尿病患者; 排除3 个月之内患有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有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严重低血糖以及患有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 排除肝脏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 具体为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或者是谷草转氨酶大于正常数值上限大约2 倍; 排除肾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 具体为患者的血肌酐大于正常数值上限的大约1.5 倍;排除有失代偿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以及在之前12 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排除之前进行过降压治疗且收缩压≥180 mm Hg以及舒张压≥110 mm Hg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慢性且缺氧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以及排除患有全身性疾病, 不能完成试验的患者。

1.3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 继续在晚餐前给予患者口服西格列汀治疗 (西格列汀药物属于一种新型的糖尿病降糖药物, 是一种可逆且具有高选择性的DPP-4抑制剂, 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 , 剂量为100 mg, QD, 并且给予患者睡前口服二甲双胍0.5 g, QD治疗。对照组继续西格列汀治疗剂量为100 mg, QD。在治疗过程中, 利用拜耳血糖仪实施指尖血糖监测,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测定情况。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FBG情况、2 h BG情况、Hb Alc情况以及BMI情况, 并做好详细记录与对比比较。2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所有低血糖发生情况、 严重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 并做好详细记录与对比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BG情况、2 h BG情况、Hb Alc情况以及BMI情况上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FBG情况、2h BG情况、Hb Alc情况以及BMI情况没有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FBG情况、2 h BG情况、Hb Alc情况以及BMT指标含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变化, 指标都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在患者治疗后低血糖发生情况、严重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对比, 在患者所有低血糖发生情况、严重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上,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2 型糖尿病的实际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2 型糖尿病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 随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日益降低, 可以有效延缓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等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以及发展[3]。

空腹血糖的上升主要是受到肝脏胰岛素抵抗不足或者是分泌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肝糖原的分解速度加快, 增加肝糖原的输出量[4]。 二甲双胍属于一种口服降糖药物, 在我国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肝糖原的输出量, 提高患者外周组织摄取的葡萄糖量, 降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 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 同时二甲双胍能够减少患者的摄食量, 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体重, 为患者血糖的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二甲双胍能够对二肽基肽酶IV[5]具备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提高胰升糖素样肽-I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从而发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的作用。 二甲双胍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时, 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例如腹部不适、食欲下降、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与患者用药剂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该文观察组患者进行了睡前口服二甲双胍临床治疗, 对照组继续原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FBG情况、2 h BG情况以及Hb Alc情况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 对照组FBG情况、2 h BG情况以及Hb Alc情况没有变化, 且观察组患者所有低血糖、 严重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次数与例数不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对于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 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实际BMI指数, 其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 且不增加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次数。 与张明等人[6]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次数, 而且大大降低夜间低血糖与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次数, 减轻患者的体重, 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此外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的同时可联合西格列汀治疗, 效果更加显著, 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 对照组继续西格列汀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有下降且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和例数不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 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是安全、有效的,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 且不增加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次数。

关键词:二甲双胍,睡前口服,空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洋, 杜强, 王艳军.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 (24) :34-37.

[2]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年第22卷主题词索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12 (21) :1-29.

[3]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年第21卷主题词索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 12 (7) :1-32.

[4] 丁雷, 吴吉平, 石国斌, 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 2012, 8 (42) :1149-1151.

[5] Fábio Brasil, Andreia Mara Brolezzi Brasil.Controle glicêmico e lipídico de pacientes com diabete tipo 2 em tratamento combinado de metformina e insulina Glycemic and lipid control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combined treatment of metformin and insulin[J].Revista Brasileira de Medicina de Família e Comunidade, 2013, 5 (17) .

[6] 张明, 徐春荣, 李雪侠, 等.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9 (8) :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下一篇:激发教改本能,收获成长美好——我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