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李煜的虞美人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l李煜的虞美人范文

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

李煜

涟水县第一中学

胡亚东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流程

一.引——情景导入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二、说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相传后主于978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李煜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师补充: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三.读

⒈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⒉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悲哀、感伤、低沉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⒊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1)前半句巨大的愁烦劈空而来,所以句声要渐强,“何时”要放慢语速。后半句沉浸到往事之中,声音要渐弱,“知多少”要放慢语速。

(2)诵读这两句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⒋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⒌生齐读诗歌

四、感

⒈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⒉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⒊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上片 虚实结合 设问 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光易逝 悲 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恨 朱颜已改——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

五、品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⒈“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⒊“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⒋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解说: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问 答

何时了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⒎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对比 宇宙永恒有常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人生短暂无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⒏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明确: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⒐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确: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查阅了赏析《虞美人》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能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这样一个广泛的交流,学生对其中重点的字词和句子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避免了老师全盘教,而学生盲目学的现象出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拓 ⒈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愁的无绪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⒉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⒊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前后期李煜的词,体会其词风的深刻变化。前期的作品《浣溪纱》,后期两首代表作《破阵子》和《浪淘沙令》。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词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他的用词非常的清新自然,很少用一些冷僻生涩的字词,学生能很快地把握诗歌的含义。再加上他的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李煜诗词的魅力。]

⒋课堂训练(投影显示)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七、写

请按照以下的模式试写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现阶段的心情: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例一:关山白云何意归?断雁叫西风。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恼人还有几多苦?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

例二:春夏秋冬几轮回?年华有几何。回首时光勿逝去,悲叹哀伤均是愁滋味。钱财权势转眼空,徒留皮囊在。问来生何去何从?愿化和煦春风拂柳飞。

例三:青山秀水何处寻?江南梦已了。昨夜又思往日景,烟雨迷朦已抛云霄中。木桥楼阁仍驻足,只为游人顾。墨绿屏障几时回?恐惟春雨笑傲于江湖。

例四:功名利禄让人恼,欲壑知多少?远古帝王又好梦,风流不再回眸烟云中。亭台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问君能有几多梦?凭任一叶扁舟向东流。

八、结

⒈小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是悲从中来,伤心怀旧,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我想他在饮下宋太祖赐的牵机药时,心里肯定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哀,一是为帝王的悲哀,二是为诗人的悲哀。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仙。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面对国破家亡,面对长苍生黎民,面对怀才不遇,面对亲人、友人、情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李煜在绝望中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她哭,他就对你哭——(法国)弗朗索瓦·拉伯雷

⒉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屏幕播放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⒊学生背诵全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九、作业

1、默写《虞美人》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

第二篇:《虞美人》李煜(范文模版)

【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 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 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 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

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知识链接】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窥檐语清圆 2.翻译下列句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三篇:李煜《虞美人》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语

1200多年前,江南有一个出身帝王之家、才华横溢、无心富贵,既多情、又痴情、更深情的翩翩公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皇帝,他是失败的,失败到国破家亡、妻陷身死的地步;作为一个文人,他的成功又是空前绝后的,在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人生剧变之后,他淌尽了全部的泪,沥尽了全部的血,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李煜蘸着泪和血写成《虞美人》。

二、作品概说

(一)简单介绍李煜的生平、爱好、经历、性格、评价、代表作品。

(二)前期作品绮丽柔靡,空虚轻浮,如《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三)后期作品沉痛凄凉,真切感人,如《虞美人》,被后人评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千古词坛南面王”。

三、作品诵读

(一)学生自读:解决生词、生字,体会作者情感,酝酿。

(二)示范吟诵:配以低沉凄迷的音乐《二胡〃汉宫秋》,重读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词语,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四、作品鉴赏

(一)主要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重点提示:“愁”的内涵: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思乡之痛、离情之苦。

(三)难点提示:“愁”的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发问、比喻。

五、拓展运用

(一)通过“绝命词”的故事,点出《虞美人》的地位(千古词帝)。

(二)请1—2名学生谈谈对《虞美人》的理解感悟(正面引导,积极鼓励)。

(三)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人的情感,如并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六、积累巩固

引导学生齐声诵读、亦读亦诵、熟读成诵。

七、结束语

最美丽的诗歌往往是最绝望的吟唱,最感人的吟唱往往是最纯粹的眼泪。《虞美人》堪称是“最纯粹的眼泪”和“最绝望的吟唱”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最后,我们通过聆听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来更进一步的体味这首词。

第四篇:描写李煜的现代散文随笔

篇一:作文 李煜描写

[作文 李煜描写] 皇上

宫人们全都跪在地上,轻言,不敢扰了面向窗外眺望的他,他的眼神,忧郁,哀伤,盯着远处那片天,乌云密布,密布在天空下,密布在他心里,沉沉的压着他,令他无法喘息&&听到宫人的声音,他怔了一下,勉强转过了身,充满血丝的眼瞥过了宫人,立即又转到了那张床上,作文 李煜描写。

帘子后面,那再熟悉不过的身影。

是他的妻啊!

如今听到宫人欲言又止的话,他才终于知道:她,已被秋风吹去了&&

忽的,雷声隆隆,震响了大地,也震醒了他。

他的腿微一颤抖,宫人们前来搀扶,可他重重的推开,挪开脚,一步,一颤,一步,又一颤。他强忍着自己的全部悲伤,要赶去见他的妻啊!那个他将全部灵魂寄托给了的人。布满血丝的眼睛此刻呆滞,黯淡无光。强风吹了过来,吹乱了他散乱在身上的头发,吹开了他的衣襟,他像一个败了的囚徒,完全没有了一丝皇帝的威严。他忘却了颤抖,接踵而来的是痛苦和麻木。离她躺的地方仅有几步远,他却走了一个世纪之久。走着,是什么东西从脸上落了下来。是一滴?还是一串?是满腹的泪,满心的痛啊!他呆滞着,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缓缓的用手撩开了帘子,他看到了,已闭上了双眸,停止了呼吸的她。顿时,他瘫在床上,好像脑里,心里被抽空了一般,呼吸越发冰冷起来,呆呆的凝望着她,既不敢怀疑,又不敢相信,高中一年级作文《作文 李煜描写》。 ◆分享好文◆心如万刀切过,痛,还是痛。妃啊!为何要弃我而去?天长地久,岂是几十年的光阴?伴着隆隆的雷声,积蓄了好久的大雨瓢泼而至,重重的打在了地上,打在了他心里,卷起了惊涛骇浪,在他心里翻滚,翻滚。他用手,抚过她,泪已冲刷过了整个脸,流到了床边,流到了她的身上。屋外的雨吻合了他心中的泪。他多想唤醒他,听她抱着琵琶弹奏他的词调。他多想唤醒他,看她跳那邀醉舞,看他的身姿妖娆。他多想唤醒他,与她再做《霓裳羽衣曲》。她的美丽,她的妩媚,他的才情,顷刻间,消散。

他重重的叹了口气,最后看了她一眼,逃也似地跑出了她的房。她抬起了头,泪眼向上凝视,拨开了乌云,拨开了天际,向着更远的地方,寻觅着,他至爱的女人&& 山东威海威海市第一中学高一:a521125ing 篇二:再读李煜有感

再读李煜有感

他是一个皇帝?不,他是一个情痴!一个极品好男人! ------题记

初读李煜,便迷上了他婉约凄美的词。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再读李煜,便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

爱他的宅心仁厚,爱他的深情眼眸,爱他玉树临风的伟岸身躯,更爱他无执随性的禅心佛性。

就这样,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深情款款的李煜,一步步地走进我的眼睛,再走进我的心里。 他生有奇表,少时便面如冠玉,俨然一副帝王相;他仁爱善良,鸟儿被太子弘翼一箭穿心,他却温柔地捧在手中,眼含热泪;他才高八斗,爱文墨,弄丝竹,通史书,善丹青。

那个时节,他无意做君王,期待的是“万顷波中得自由”,然而,命运偏偏安排他入住东宫,料理南唐三千里江山。娥皇的多情檀郎也罢,南唐百姓的仁惠君主也罢,如此宅心仁厚的人儿治理国家,必定是仁义兼施,南唐百姓有福了。江南女子向来温婉细腻,眉清目秀,柔情似水。的确,生在一个好山好水,轻烟轻雾的如画世界,哪能不与多雨江南的曼妙山水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呢?女子如是,男子抑或如是,毕竟一方水土一方人。比如,专情的李煜。

先说贴身小侍女轻奴,小丫头12岁便生得娇小玲珑,眼见是个美人胚子。然李煜视她只如同胞小妹。然而,庆奴哪管你李煜,她暗送秋波了十多年,从情窦初开的纯纯少女,一直到奋不顾身的扑向井口,只为她爱的李煜。李煜啊,娥皇一个人的檀郎,纵然庆奴日渐妖媚,她也只有夜夜搂着凉丝丝的“湘君”入眠的份。到最后,庆奴削尽青丝,伴青灯古佛,也不忘乞求佛佑南唐。只可惜了她如花似玉好容貌,晶莹剔透春心未了。唉,真真可怜见的。

再说名贯江南的一个艳冶女人,徐铉的曾夫人。纵然曾夫人将长臂美腿与雪白酥胸亮给他看,软语款款,四肢柔柔,艳舞挑逗,全然不顾徐铉的满脸不悦与醋意,李煜他自岿然不动。哪个男人不解风情啊?只因心中装满周娥皇。曾夫人,一扑李煜,再扑和尚短刀,惹火酥胸血染蝉翼纱裙,舍命相救李煜于危难之中,曾氏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为心爱的男人如此,足矣,也够她回忆余生了。

除却庆奴,曾夫人,舞娘,宫娥,哪一个少女少妇不是为他李煜频频回头,暗恋多思? 且说娥皇病重,他和衣而睡,悉心照料。娥皇死后,他默守着他们的一切,洒下满地相思,几欲寻死,别了江山,随爱妻爱子而去。一个皇帝,爱妻爱子到如此境界,亘古鲜有,甚至没有。如此平等,激烈而又缠绵的爱,天下女子谁能拥有?唯娥皇一人。

纵观李煜一生,总觉得他没有皇帝居高临下,唯吾独尊的凌霄霸气,他更像是一个好男人,妻子的好丈夫,父母的好儿子,弟兄的好兄弟,他待人那么友善,修养那么全面,这样一个好男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出类拔萃的,怎能不受人尊敬,不令人亲近呢? 他骨子里是一个艺术家,虔诚的佛教信徒,当国家处于危难,风雨飘摇之中,想调动他的杀性血性更是难上加难,南唐被北宋吞噬并不奇怪。李煜输掉战争,输在文化修养上,却也赢在文化修养。他的不幸是,文化碰上了刀枪。在刀光剑影里,文化安能战胜野蛮? 也是,也只有李煜这样一个生在帝王之家的男人,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享尽丝竹艳舞之乐。若真是江边一壶酒,一竿身的钓鱼郎,真真枉了一副好身材,一脸好容貌,满腹好才华。既然有帝王之命,那么写富贵奢华生活便当之无愧。这都是时势造英才。曹雪芹何以写成《红楼梦》,与他的生活背景不无关系。历史上,千古帝王,哪一个有李煜之才?写得好却授人以柄,惹人非议,受人诟病,说什么荒淫误国,奢靡无度,而事实上,李煜的前期词数量甚少,可见,他的主要精力还是用于朝政。

李煜的一生,是个悲剧,这样一个美好的事物被野蛮的不义之战一点点摧毁。李煜的一生,又是一个喜剧,他的专情,他的儒雅,他对女性的尊重和怜爱,将永远牵动后世千万女性的心。42岁,一杯毒酒,前一秒漫天烟花,后一秒便全部化作烟尘,化作无边的黑暗与沉寂。 篇三:自此隔天涯.李煜和娥皇女英(高中散文) 自此隔天涯

【引】千年的孤寂,滑过流淌的岁月,沉结在这郁郁楼台间,

默默无语。

汴京的孤楼内,有你黯然伤神的身影,幽月的青天外,有你

含恨无尽的远眺。你,才华横溢,却又不堪落寞。

或许,正如后人所说,除了斐然的才艺,上天什么都没有给 你。你,注定孤寂。无奈中,你接过父皇传来的山河,怆然一笑。

仿佛有了这样的开头,就必定会有这样的结局。朗朗乾坤,

岂是几行诗文就能承受得起。终于,凤霄龙阁不再,有的,只是

缺月挂疏桐和深院锁清秋。

远方暮烟低垂处,可是曾经的琼楼玉宇?而今,却是生死两

茫茫,得恨何长。

一、玲珑骰子安红豆

同娥皇在一起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安稳的岁月。初见时的刹

那惊鸿,佳人歌笑如风,一曲琵琶竟让精通音律的他怦然心动。

知子莫若父,将娥皇许配给李煜是李璟未加多想的决定。而娥皇

亦是开心,对着这个陌生的男子,她有着十足的信心,就凭他看

她的那一眼,就凭那一眼中的懂得与欣喜。年华锦瑟琉璃,彼此

引为知己,这一生便携手同行。

李煜的生日是七月七日的乞巧节,一个浪漫而多愁的日子,

那天娥皇最后一个出场,拿着李璟赏赐的几乎从不示人的烧槽琵

琶奏了一曲。月光在那曲乐音中被镀作华丽的章节,飞旋着的翩 翩身姿袅娜了整个天际。那似乎是广寒月宫才有的绝美与凄迷。

一时间,众人皆不分人间天上。座上的李煜大吃一惊,只有他知

道,那是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曲,自安史之乱后它便匿迹于世,

他曾辗转得到过一小片残谱,可他没想到娥皇竟将它补齐又重新

演奏。曲子已然不是当年杨玉环为唐明皇奏的那一曲,它只是更

加繁华,更加绚丽,似一盏红烛,照亮了琼楼玉宇。

兰汤晚凉,鲜花着锦,此一生,或许足矣。

只可惜,好时光是喧嚣于枝头的春花,终究会归于尘泥。

娥皇的小儿子仲宣得了重病,而娥皇也因忧虑而一病不起,

望着她越来越孱弱的身体,李煜着急地招了她的妹妹女英进宫照

料娥皇。只是自见面的那一刻起,这已成为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错

误,李煜迷醉于女英的娇柔妩媚,女英叹服于李煜的绝世才华。

情愫暗生,李煜为女英赋词多首。可是以娥皇的冰雪聪明,又怎

会猜不出这首词浸润的情。娥皇就这样看他的影子兜兜转转,却

终是唤他不回,一场缘起缘灭,不过一程注定遗憾的路。从前,

她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离。可昨日不复,她有愿以一死让他悔尽

余生。几日之后,女英猝然而逝。临终之前,她说的话字字感恩,

无半点怨恨。可细细思忖,那不能释然的痛已沁入渐冰凉的身体。

说出来的怨不是怨,埋在心里的,才是不可原谅的伤痕。李煜又

怎会不懂,他在她的墓碑上刻下温厚的怜惜与歉疚,还有那一曲

相思,最是人间留不住。悔,亦或是不悔,上穷碧落下黄泉,早

已不见伊人影。

二、算来一梦浮生

娥皇死后三年,他迎娶女英为后,恩爱十年,直至宋太祖兵

临城下。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陈年积弱的南唐此时早已无力回天,所有的纸醉金迷,所有 的繁花似锦,所有的舞榭歌台,都不过是凋落前最后的狂欢,都

寂寂在了历史的尘埃里。命运终究不是丝线绣在织锦上的花,开

落半分不由人。当南唐彷如坠入西天的残日。他是否也在心中轻

吟挽歌,悼念曾经的岁月,悼念那个盛世太平的心愿。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

沙》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宋太祖的攻打之下,江南陷落,李煜肉袒出于降门。亡国那

日,南唐之泪绵延千里,冲刷不尽盛大的国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

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

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

他许诺他未曾见过的安宁。他许诺还未出生便已逝去的太平,

金陵的车水马龙,皇宫的风阁龙楼,娥皇的明肌似雪。过往种种,

好似一梦,梦里依稀如是,醒来却是梨花满地。征战与杀戮,鲜

血与恸哭,这些字眼对他这样一个敏感而多情的诗人来说实在太

过残忍,他并不了解也从未想过去了解。可当他作为亡国之君的

那一刻,他又不得不亲眼凝望又亲身承受着这乱世加注在他身上

的干戈。雪月风花,红尘梦影,原来都不过是微凉岁月中的一抹

霞光,坠落的又是谁的前世今生。春花秋月渲染成的时光剪影也

终被染上离恨的尘。只得逃离,只有迁徙。灯正红,酒正绿,此

心已万古荒凉。没有经历过繁华的人,不知道繁华的可贵,经历

过繁华的人才真正懂得寂寞的滋味。繁华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切割

了多深的痕迹,寂寞就会留下多深的伤口。那些鲜花怒马终是被

流放到孤独的年华。他终于只能做一名拾荒者,在记忆耀眼的底

片上拾起那些绝望的忧伤。

当他面对另一个人伏地长呼万岁,当他看着至爱的女英受

赵光义凌辱而无力保护。惊涛骇浪,敌不过心上这串刻骨铭心的

情节。苍茫世间,他是负了天下的罪。命运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

终于在他心底氤氲出宿命的薄凉。倘若他当时未曾错杀潘佑李 平,此时又怎会狼狈难堪至此。天意如刀,天意果然如刀。

多少次又多少次,他迎着风沙抬起头,风中还能见那一曲霓

裳羽衣舞。只是好日子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歌》

又是一年的乞巧节,女英要他填词作舞。一首倾注血泪的虞

美人,是冥冥之中铺垫好的绝唱。

一曲未唱完,就有一杯含毒的御酒赐来。毒中之毒,女英眼

睁睁地看着他死在自己的面前。3年守孝,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随他而去。

哭了,痛了,醉了,忘了。生如夏花,转眼凋谢。

其实,亡国之后,日日都是煎熬。“封国侯”与“郑国夫人”

的纠缠。他们踩着遍地的鲜血耻辱地活在赵匡胤的封赏下,每天

第五篇:浅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内容摘要】

作为南唐的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位词人,他又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短暂而又辉煌的。李煜词有怎样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关键词】 李煜

词人

艺术特色

亡国

独抒性灵

凝练 一:引言

词,是在初唐产生并在中唐以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如果说词的发展在唐代只是一段潺潺的溪流,或隐或现地出没于群山之间;到五代时,它便汇聚为广潭深湖,朝云暮雨桃花流水,更增添了它的丽色与神韵;再到宋代,它便如出山的江水浩浩荡荡,成为一代文学大观。五代词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说到五代词,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带着一种古典的忧郁,游离于五代词人这个创作群体的边缘,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词作,开拓了词的境界,创造了宋词之前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王,世称李后主。史载李煜生有奇表,风神洒脱。自幼生在宫廷之内的李煜,生活视野狭窄,生性仁厚,感情细腻。他从小便涵咏于艺术世界之中,又深受父亲及其文臣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诗词,琴棋书画,无不通晓。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即位金陵,自此开始了偏安江南十五年的帝王生活。其间曾遭受了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对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肉袒出降。次年被押送至开封,宋太祖辱封他为“违命侯”,并幽囚于汴京寓所。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闻知其词作满含亡国哀怨,遂派人将其毒死,年仅四十二岁。李煜短暂而坎坷的一生,就像在人间做了一个繁华而凄凉的梦。他凭借自己率真的性情,卓越的才情,自如的运用诸多艺术手法及自然而凝重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不少独抒性灵、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三十余首,以归降宋朝为分水岭,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均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过《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一扫前期花间词人的浮靡,不加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

二、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的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现流传于世的李煜词仅三十余首,它们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首首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

以下四个方面:

(一)真情告白,直抒性灵

后主作词,向来不因袭,不做作。他以小词抒情,不夸张,不掩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直言坦率的表达出来。读他的词,你能感受得到一个活生生的多情的李煜立在你的面前,你可以深入他的内心,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我们先且看看他亡国前的几首小词,虽然表现的都是帝王生活,男女恋情等内容,思想上并无深刻之处,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李煜词的那种情自内心而发的特色。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相传此首词《菩萨蛮》是后主和小周后情事的纪实。在封建社会,受礼教的约束,男女幽会偷情此等秘事一般人都是百般遮掩还不及,更何况是一国之君!但后主却用词如此坦率自然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李煜的个性,这就是后主的本色!此词末两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女子的爱情表露是何等大胆,何等热烈!怎能不令男子销魂无限!唯有后主的才情和他的笔,才能把本人的风流韵事写的如此淋漓尽致。再看这首《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柳。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据词意推断,此词当年为悼亡之作。后主与娥皇成婚十年,感情甚笃。娥皇病逝,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这首词睹物思人,触处皆有物是人非之痛。词中风物,感官所及皆成伤心之色、断肠之香。结束三字“懒思量”,从反面着笔,更见其无时不思量,道出了后主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真挚爱情。

更能表现后主词真情告白坦率流露这一特色的,当属他亡国后的词作。这些词字字血泪,感人至深。先看一首《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此词是李煜入宋后抒发亡国哀思的名篇。上下两片各有一“梦”字,上片说的是今日一梦成真,真情难忍;下片说的是此生真如一梦。悲痛难抑。读这首词几乎使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这不是一首词作,而是一个囚徒在向你倾诉内心的痛楚。话自肺腑而出,一首词化为一缕真情,波动读者的心弦。令人不禁随词人一起潸然泪下。

李煜另两首名作《浪淘沙令》和《虞美人》是此类直抒胸臆词作的代表。先说《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西清诗话》云:“南唐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婉,未几下世。”据此看来,此词乃是后主绝笔。上片用倒叙,先写梦回再写梦中,梦醒后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令人觉得残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句,语言实在而语意惨然,不忍卒读。词的下片脱口而出,感情迸发,一泻千里。只因无限江山尽已他属,是故不敢独自凭栏,只有长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种低沉悲怆之调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下面再看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上片起首连连发问,深叹人生之短暂无常。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这完全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口吻。后主那种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都在此中流露。下片一问一答,真乃千古绝唱。悲愤之情犹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一个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也为这首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语言明朗自然,高度凝练

李煜的词,读来都朗朗上口,明白如话,无须讲解浅显易懂,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试看《子夜歌》开头两句“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直奔主题,明白如话,有几分民歌之韵味。另外还有追恋故国的《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词脱口而出,语言浅易。尤其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沿用先人成语,浑然天成,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闹和游人的兴会的氛围。再看另一首《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描写词人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抒情极其自然,通篇就像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简直如日常用语,没有丝毫刻意修饰雕琢的痕迹。

此外,李煜还十分注意吸收民间方言、口语入词,使其词的语言更富表现力。如“酒恶时拈蕊嗅”(《浣溪沙》),“酒恶”即喝醉之意,为当时金陵方言;“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一斛珠》),“些几个”即一些、一点,是当时方言;“世上如侬有几人”(《渔父》),“侬”即“我”的意思,吴越一代方言;“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直录人物口语。李煜这一做法使他的词更具生活气息。

由此看来,李煜词的语言确实具有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特色。但若因此就认为李煜词的语言是浅俗易学的,那就缪之千里了。我们决不能把其词语言崇尚自然同旁人诗词中的凝练功夫对立起来。不防结合下面例子来体会李煜词语言的其他特色。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语言真切,不假修饰。结束三句,深刻地体现了一个风流小皇帝亡国时的仓皇失措,无谁告语的可怜相。使读者恍如置身其中,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类人物的真正面貌即是如此,精神即是如此。通过这一情景,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一般亡国的风流小皇帝之类的下场。而不会把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当成个别现象看待。这就是李煜词语言个别概括全体的特性。

此外,李煜词中用词洗练贴切,轻快灵巧,颇见大家手笔。如“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中,“胭脂泪”是杜甫名“林花著雨胭脂湿”化出。但李煜在此匠心独运,将一“泪”字来代“湿”字,使林花人格化了,富有感情。全篇也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再如“轻颦双黛螺”中的“轻”字,颇有分寸,正宜表现女主人公那种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且与全篇清淡的风格十分协调。

后主词语言虽然简洁,但其所描写的形象皆鲜活可感,各具特色。且看《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

来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使人仿佛看到了离愁就如一团转动的乱丝,仅仅盘绕纠缠着人,无法摆脱,确实把离愁的特点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

上述所见,李煜词语言既崇尚自然,全无雕饰,又千锤百炼,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三)自如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李煜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将前人作诗的一切艺术手法,在小词中运用自如,写出不少经典词作。在李煜所运用的诸多艺术手法中,最受后人推崇的当属白描。他用白描描绘场面、人物、景象、心态无不入妙。我们来看下面的几首词: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香路稳宜频别,此外不堪行。

这首《乌夜啼》是李煜的秋叶抒情之作,首句写秋叶风雨,词人仅用“飒飒秋声”便勾勒出风雨大作,声音嘈杂的景象,随后紧接一个“频倚枕”再现了他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愁苦之情,简练而又传神。

李煜词中用白描描摹人物也堪称一绝。在《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中,先勾画出女子刬袜、提鞋的动作,简练而又传神,饶有情致。下片一句“偎人颤”描摹女子情态。只一个“颤”字,便将女子与情郎相会的激动与幸福,及之前的紧张兴奋表露无遗。结尾两句写透人物心思。全词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行动、情态、语言,全无藻饰,一个大胆追求真挚爱情的女子形象便跃然纸上。 除白描外,李煜词中的比喻也运用得相当出色。

(四) 多样的艺术风格

李煜词在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不同于婉丽柔靡的花间词,很难看见炫人眼目的浓艳之词;其次,李煜词虽崇尚自然,但毕竟是词家大手笔下不着痕迹的佳构。自然也与早期民间曲子词淳朴的原始味有异。就李煜词本身而言,也不为同一种风格所限制,大致说来,以亡国为界限,前期词风清丽俊逸,婉转低回。如这首《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虽然写的依旧是宫廷生活,但富丽中饶有情致,逸乐中颇见真情。上片写后宫佳丽明艳照人及歌舞之盛,完全撇去了浓墨重彩,而且选择明净的语言,写得清丽可人。下片写君主的感受、兴致和襟怀。结尾两句将后主幽雅不俗的生活情趣展露无疑,可谓清超之致俊逸神飞。

与前期词风相比,后期词作大多雄奇幽怨,兼有阳刚阴柔之美。前面提及的《破阵子》,上片极言江南的奢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气象宏大,已开宋词豪放一派之先河。下片骤转被俘之后的凄凉憔悴,结束“最是”三句,激起无限愁苦,哀怨无比。再看《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内容悲概博大,上片极写无情风雨对春红摧残。“无奈”一句,婉转回环,极阴柔之美。下片触景生情,结句情感升华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感叹,气度雄浑,极富有阳刚之美。

综上所述,李煜词因其真挚自然的感情,神奇天然的语言,运用自如的艺术手法及多样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三、李煜词艺术特色的成因

形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四:前辈词人的影响,率真自然的天性,坎坷多变的遭遇及个人才情。以下就将此作一些简要的论述。

(一) 前辈词人的影响

世间一切事物有继承才有发展和创新。李煜词也不例外。李煜词艺术上杰出成就的取得与他对前人作词的优秀传统的继承是分不开的。其真情告白,直抒性灵和语言明朗,高度凝练的艺术特色就较明显地受到早期民间词和早期文人词的影响。

早期民间词情感率真,风格清新朴素,比喻贴切,生活气息浓郁,语言通俗易懂。如敦煌曲子词中的《抛球乐》“珠泪纷纷湿绮罗,少年公子负恩多。当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子细思量著,淡薄知闻解好么?”写一女子被玩弄、被抛弃的遭遇以及因此带来的内心痛苦与事后的追悔。她懊恨自己的真情付出,悔不该不听从姊妹们当初好意的劝戒。沉挚深切,其感受之真、体味之切。情感率真,语言通俗生动。

早期文人词,主要是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来从事创作,形式比较短小,这一时期的词多体制短小之作。这也客观上要求词人必须注意锤炼语言,使得这一时期词的语言较为凝练,李煜作词自然也受此影响。

在文人词中,李煜受韦庄词风影响较显著。韦庄词的主要特征是将文人们带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道上来,往往直抒胸臆,自然清丽,而且韦庄还是词史上第一位多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分明的叙述。可以说李煜较好地继承并发展了韦庄词的艺术风格。

诸多先辈词人中,其父李璟对他的影响更是明显而又直接的。李璟喜文学,尤擅诗词,经常与文臣作词赋诗。年幼的后主耳熏目染,种下了文学的根基。李璟传世词仅有四首,然而却能充分表明李璟词与李煜词一脉相承的关系。李璟词《浣溪沙》写悲秋,于萧瑟景物中寄寓身世之感。尽扫《花间》之浮艳,清雅自然。首句情随景生,情景交融,“还与”一句从怜花到自怜,寄托了千古难平的郁结和悲哀。“不堪看”三字,无限深重沉之致,郁之致。下片“细雨”两句写思妇的感受,含蓄形象,意境优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倚阑干”语至淡而情至浓。就词的语言特色、意境创造及艺术风格而言,李煜词《清平乐》、《谢新恩》等抒写离愁别恨的词作无一不受此词的影响。

(二) 率真自然的天性

李煜词真情告白,直抒性灵,除受前辈词人的影响外,也跟他的思想性格有很大关系。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是个天真率性感情丰富的人。他阅世不深,对一切人事都怀有纯真的感情,他将这份纯真之情融入词中,便创作出了一篇篇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他对皇后娥皇的感情是真挚的,所以他在娥皇病逝后所写的《谢新恩》是这样的相思刻骨。一句“如梦懒思量”更见思念不绝,余恨悠悠;他对兄弟从善的亲情是诚挚的,所以他在从善入宋不归时作出的《清平乐》是那样境界深婉。其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跟更远还生”情景交融,离恨难绝。

(三) 坎坷多变的遭遇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李煜词清丽与沉郁并存,这种多样的艺术风格显然与他的坎坷多变的遭遇分不开 。 整个青少年时代,李煜过着享乐的生活,此时所写的都是一些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恋情的词,清朗明丽,情调欢快;当上偏安小皇帝后,子夭妻亡,兄弟入宋不归,此时他所写的词内容情调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写一些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亡国之后悲哀到了极点,人生的这种大起大落,自然使他对前事开始反思和醒悟,因而思想上发生了升华,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作词情调从悲哀到悲愤,艺术手法从比喻到白描,风格从清婉到雄奇。《虞美人》等词简直就是血泪相和的哀歌。王国维评曰:“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极为中肯。

(四)个人的才情

李煜凭着超人的才华和独有的真性真情,在继承前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其创作手法有发展更有创新。较为突出的是能自如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白描,比喻等。在运用比喻时,有他的独特创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对喻体的精心选择上。如《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用随处生长的春草作比离愁别恨, 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离很绵绵,邈无尽期,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再如传为经典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通过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李煜在喻体选择时的天才发挥,将那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在前人词作中是难得一见的。 。

四、结语

李煜作词,能从自身感受出发,将一己真情注入词中。同时善于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了自然明朗的艺术语言和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他随着自己际遇不同不断转变词的内容和情调,形成了多种的艺术风格,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更为重要的是,他身经亡国剧痛后,词作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实现了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使词重新走上了广阔的抒情大道。

主要参考书目:

一、杨敏如著

《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3-01

二、田居俭著

《李煜传》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6-11

三、罗宗强,陈洪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9

四、 徐中玉,金启华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09

五、朱东润 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07

六、王力

主编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3-08

七、郭预衡 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坚持你的梦想a范文下一篇:课题研究计划1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