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保险营销思考论文

2022-04-1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网络时代保险营销思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直以来,保险销售误导都是政府相关部门对保险业整治的重点。

网络时代保险营销思考论文 篇1:

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问题研究

一、引言

当今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契机,我国互联网保险近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97 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互联网保险信息网站,至此,许多保险公司先后开办了自己的保险公司网站,2013年,我国第一家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成立,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保险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基于对保险产品供给与普通消费者需求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转型研判的战略选择,保险业掀起互联网创新革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保险险业的发展,但同时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角度着手,深入分析互联网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互联网保险起步晚,因而国内学者在研究互联网保险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国内学者的观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互联网的本质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保险。李松涛和俞自由(1999)认为,互联网保险是保险公司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营销的一种营销方式。而李心愉(2013)认为,互联网保险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渠道,互联网保险具有大数据的核心优势,互联网保险的本质是保险,是对传统行业的一种质的变革。

第二 ,保险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李建芳(2014)也认为许多保险市场上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并没有进行实质的创新,只是宣传方面做出了花样。

第三 ,如何进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李心愉(2013)认为保险产品创新才是互联网保险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真正的保险创新才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不竭动力。毛进亮(2014)认为互联网保险的核心是“用户体验”,保险公司在设计互联网保险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客户需要什么,而不是如何才能赚钱,当成功满足客户需求后,再推销产品。

三、我国互联网产品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总类和特点

我国互联网保险数目众多,种类齐全。财险主要包括车险、家财险、退运险、个人资金账户安全险、账号及虚拟资产被盗险等。寿险涵盖意外险、投资类保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另类创新险种也层出不穷。如赏月险、摇号险、防小三险等。此三类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清晰明白、易于理解。期限大多在一年以内,保费大多数较为低廉,采用趸交方式,保险责任相对简单,以保险细分市场为主。

(二)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问题

1、产品设计上都违背了保险最本质的保障功能,带有一定的博彩性质,更多的只是宣传营销的噱头。如被保监会叫停销售的“雾霾险”、“赏月险”、“世界杯遗憾险”等,这些产品只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娱乐心理,而未能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实际价值和作用。

2、保险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由于复杂核保通过互联网渠道来开展的难度较大,因此限制了复杂型、长期限的保险产品在网上的销售。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保险的主要险种为万能险、车险和短期意外险等这些标准化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并且对于产品场景化的开发深度不够,基于互联网经济活动的场景而衍生出的保险需求仍有待继续深入的挖掘。

四、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SWOT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保险而言,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有它特有的优势和劣势,下面将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详细的分析。

优势S劣势W

1、互联网保险小额、海量、高频、碎片化、情景化2、无须生产、仓储、物流,经营成本低3、合理地制定相关险种的保险费率,精准定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管理便捷1、个别产品违背保险本质,甚至违法违规。2、部分产品开发不规范,缺乏科学论证3、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平衡4、客户信息安全问题,支付系统不完善

机会O威胁T

1、國家政策的利好2、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持3、传统保险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1、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和互联网保险产品潜在的客户结构差异较大2、国外互联网保险产品以及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竞争3、其他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竞争和扩容

五、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对策

保险产品创新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紧扣保险的本质。开发保险产品时保险的本质是根本,合法是底线。保险产品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噱头,更应该侧重的是保险的本质,保障风险,减少损失。在宣传保险产品时,不可夸大部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根据上文swot分析,具体建议如下:

(一)产品设计开发前,充分调查市场,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在研发产品之前,通过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收集并整理客户信息进行深刻分析,发现客户保险需求,并合理界定可保标的。

(二)在产品设计时,加入保险产品的“设计思考”,充分考虑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的三分维度,即生活场景、文化和习性、应用过程。例如,小米手机其产品设计就充分地考虑了用户的使用手机的习惯,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正如,现在市场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一样,互联网产品也应该因时因地地进行改进或升级换代。

(三)产品上线时,加大对互联网保险平台的投入。强化险企的自身软、硬实力建设,提升IT治理水平,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将互联网精神融入IT 建设,借助信息科技打造保险互联网平台。建立第三方电子保单的存储、查询、认证制度,促进其社会认可和行业普及,确保互联网消费的安全性。

(四)产品的事后成果评估,提升客户未来满意度。发放问卷,调查分析保险产品创新得到认可的原因是产品更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还是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如服务网点、销售人员、服务要求、售后满足了客户的便利要求。(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FORR.The State of Mobile Insurance. Mass[J], USA:Forrester Research.2013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3] 张则鸣.论互联网保险的形态、定位于技术支撑[J].上海保险.2014.

作者:柯晓梅 刘溢

网络时代保险营销思考论文 篇2:

保险网销:谁能分到最大的蛋糕

一直以来,保险销售误导都是政府相关部门对保险业整治的重点。发展专业保险销售中介机构、拓展保险营销方式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网络营销作为新型营销方式日益受到业内关注,相对于电话营销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网络营销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日新月异的技术支持、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WEB2.0的热潮涌动以及微博等业务的日益普遍,使网络营销发展具备了强大的助推力,在淘宝、京东、当当等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激励下,保险网络营销作为下一个电子商务的淘金点,正呼之欲出。

然而,过热的市场参与通常会带来无序的恶性竞争,保险网销这块大蛋糕,如何分,怎么吃,成为各方都在思考的问题,保险网销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多方参与

不同于电销由保险公司主导,此番网销热潮主要由中介公司掀起。2月23日,保监会对外披露,2012年元旦《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施行以来,保监会已收到13家保险代理经纪公司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报告,并对报告材料齐全的9家公司在28家互联网站开展业务的情况进行了披露。而在1月份,慧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扬子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5家中介的19个网站,已率先获得保监会批准网销资格。

在此情况下,饱受渠道之困的保险公司也开始试水网销,欲分得一杯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开展网销业务的保险公司已经超过40家。记者登陆阳光保险、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等知名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都看到有网上商城的页面。中国平安保险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来自网销和电销的保费收入,合计已经占其保费收入的30%左右。除了利用自身网站进行销售之外,中国平安还在去年4月与淘宝网签订了合作协议。

目前保险公司开展网销保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保险公司官网,只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一种是综合网购类网站;还有一种是第三方专业保险网购类网站。其中,保险公司的官网是网销的主渠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冬姣教授分析,保险网销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而且其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投保也比较便捷,这也是网销渠道受保险公司欢迎的原因之一。

不经意间,保险网销似乎已经成为一块肥肉。除了保险公司和专业中介,甚至门户网站也开始涉足保险网销。这意味着,中介网销将与保险公司和其他第三方机构“短兵相接”。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庞大的客户资源是其发展网络营销的最大资本,准确的客户信息、原有的客户粘性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网络来拓展业务;但是,保险公司发展网络业务势必要冲击营销员和电话业务的利益格局,协调内部的利益关系对保险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对于专业中介机构来说,灵活的机制、专业的素质是其拓展网络营销的利器,但是,专业中介机构的社会知名度还很低,尽管部分保险公司声誉不佳,但中国人寿、阳光保险等公司品牌人们家喻户晓,而专业中介机构无论是华康、泛华还是大童,短时间难以建立用户信心。

对于互联网电子企业来说,成熟的商业模式是其拓展保险网络营销的优势,既有的客户资源有利于业务的迅速拓展;但是,金融产品的销售需要有专业资质和行政许可,没有一定的投入和人才储备,很难获得监管机构的许可。

火爆背后的危机

蜂拥而入之后,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愈是被各方看好的市场,愈发难以耕耘。之前过如坐山车般的团购市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电子商务的淘金者要随时做好成为“殉道者”的准备,市场不相信眼泪,网络时代的“成王败寇”规律比传统商务模式更为残酷,互联网时代的“弱肉强食”升级成“赢者通吃”,就像奥运赛场上人们只记住了冠军一样,互联网时代的亚军与冠军有天壤之别。

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来看,保险营销还是以“面对面”的直接营销方式为主,营销员作为保险营销主力军的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完全改变;电话营销虽然发展迅猛,但随着整个社会从“电信时代”向“网络时代”的高速转变,电子商务掀起的滚滚洪流,已经是整个市场的大势所趋,保险业也在所难免。

然而,相比于服装、食品、书,消费者对于保险网销的接受度显然没有那么宽容。近期针对网销保险发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近七成网友看好保险网络销售的发展,但仍有近5成网友表示仍对网购保险缺信任。对于保险网购的担忧,有35.9%网友表示担心其缺乏售后服务保障,接近27%网友担心买到假保单,21.5%网友选择担心资金安全问题,最后近 16%网友认为缺少专属网销产品。

可以看出对于网销未来的发展,多数网友持乐观态度,可见网销在方便快捷与实时对接方面的优势不容小觑。但近五成网友表示对保险网购缺乏信任,34.2%网友选择投保人缺乏网购保险的消费习惯,同时接近18%的网友选择缺乏政策支持。

“健康调查也是一项难题,没有业务员的指导,保户在填写调查时,难以把握好一个度。”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业务经理江琎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友邦目前网上销售的保险都是相当比较简单易操作的意外险。此外,江琎琳还表示,若推广网销渠道,像友邦这样以代理人渠道为主的销售方式必然受到打击,这也是代理人不愿意看到的。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保户消费习惯和保险知识的教育与培养和保险业的信任塑造,也是摆在保险网销面前的两大难题。

盈利模式不清晰

从1999年泰康人寿开出第一张网络保单以来,中国保险网络销售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一直徘徊在1%,更未能形成成熟的经营模式。即便是首创者和领跑者的泰康人寿、中国平安等也如此。在保险公司在销售新渠道中,仍以电销为主。

虽然有美好的前景,但并不意味着网销马上可以跃居保险销售主要渠道。在已经取得保险网销资格的28家网站中,从保险中介公司改造而来的居多。因此,盈利能力和经营模式成为一大难题。

“网销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正在探索之中,没有模式可言。”一家保险中介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在这类网站销售的产品中得到体现。慧保网、大童网等网站销售的保险产品多为相对简单的标准化产品,例如车险、意外险、分红险等。

不过,还有一些中介开始了盈利模式创新的探索。如慧保网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客户通过慧保网了解保险信息,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可以自主选择保险产品,也可以通过网站客服提供咨询帮助,通过网络投保。

泛华保险整合自己旗下资源,采用“立体营销”模式,引入B2C的理念,整合网站、地面机构、呼叫中心的资源,使网络营销和地面营销、电话营销实现有机结合。

“短期内很难做大,这与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一家已经进行网销的保险公司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短期内保险网销的发展难言乐观,“网销主要客户群体是80后,但目前这一群体并未成为主要消费力量。”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不同的产品应该投向不同的渠道,而不同的渠道也应该有不同的定位。而对于网购保险来说合适的产品或许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将更适于网销渠道。

保险网销的蛋糕好看不好吃,每年1万多亿元的保费规模的确让人垂涎,但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及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只能望洋兴叹,这需要保险市场的各个主体共同努力,从制度建设、平台完善、模式创新等方面将网络营销的蛋糕进一步做大做优,才能共享此利益成果。

作者:孟佳

网络时代保险营销思考论文 篇3:

那些喜闻乐见“奇葩险”

如今什么事都谈互联网思维,好像不把事情与互联网挂上钩就没有“卖点”。

自从“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2013年10月成立众安保险以来,各种创新互联网险种如球迷险、雾霾险、赏月险、外卖险、碎屏险、高温险、贴条险、跌停险、好人险等,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因此,有人吐槽“奇葩险”只是营销噱头,“小而美”的险种才具备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据了解,“互联网+保险”不是简单地把线下品种搬到线上卖。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保险正逐步嵌入到网络时代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和场景中。

金姬

热门险被“点名”

今年以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两次发布风险提示,针对的都是互联网保险。

先是3月份保监会在官网上贴出《关于防范“贴条险”风险的提示》,后又公布《关于“跌停险”的风险提示》,两次风险提示涉及的产品即便下架后仍受到网民热捧,因为有车一族和股民这两大群体人数众多,无论是“贴条险”还是“跌停险”,在中国都有很大市场。

推出“贴条险”的上海保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感到有些委屈,因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认为这一险种“针对违法行为提供赔偿,既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也不符合保险原理”。而上海保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旗下App“OK车险”之所以在今年3月12日正式上线“贴条险”,主要还是鼓励车主安全驾驶。

“OK车险”创始人齐石是一位有着旅美精算从业经验的海归,他很欣赏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安全驾驶员保险计划”。据悉,马萨诸塞州保监局制定了根据车主违章和理赔历史数据计算而成的“安全驾驶分数”,不仅把此分数提供给各保险公司作为定价因子,更是把分数对应的车险折扣系数推广给全社会,鼓励用户遵守规章、注意安全。

“‘贴条险’初衷是为给被意外贴条车主弥补损失和提供便捷,对首次购买的车主我们默认都是好车主;而对非首次购买的车主按其历史赔付频次而定价,最高定价99元,用99元买100元补贴,并需支付代办费用的情况下,这算一种惩罚。”上海保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称,保监会指出“OK车险”“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有关机构和人员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其实‘贴条险’自上线之日就定位为服务,而不是保险产品。在实际操作中,被贴条的车主不会实际‘拿到’补贴,其权益是通过享受‘OK车险’代办服务、并减免100元罚款的方式取得。加之我们和用户服务条款是基于服务内容的一般民事约定,‘贴条险’不属于保险经营。”

3月底,备受争议的“贴条险”被“OK车险”主动下架,下架前购买的用户可选择继续使用或退保,后者比例非常低。“贴条险”虽夭折,齐石和他的小伙伴们还是努力给车主提供创新服务,如“违章消消乐”,除提供违章代办业务,还有违章提醒,24小时内有效优惠券很大程度上鼓励车主积极主动处理违章。

在“OK车险”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看来,服务私家车主市场一片大好。

据悉,目前国内私人轿车保有量高达7590万辆,而2014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累计达505.7亿元,其中车险483.4亿元,占95.58%。车险也是各大产险公司线上最重要的业务板块。

“贴条险”遭遇风险提示4天后,保监会宣布已印发《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确定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等6地区为改革试点地区。《方案》4月1日起生效,经营商业车险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将根据《方案》要求申报商业车险条款费率,这意味着针对不同车主、不同情况,不同保险公司给出的报价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为“OK车险”这类互联网平台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于今年4月1日由投资者社交网络平台“雪球”推出的“跌停险”,因是愚人节出品,很多人觉得是雪球和大家开的玩笑。记者向雪球北京总部求证时,后者称“跌停险”其实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一个项目。

“这波牛市吸引了大量新股民入场,他们中很多人缺乏风险意识,我们就想能否让新股民减少损失?于是就有了‘跌停险’的创意,今年3月上旬产生的,虽然当时团队中没有保险专业人士,但相关同事还是了解了一下。雪球每年4月1日都有活动策划,今年干脆把‘跌停险’放在那天推出来,而这并不是真正的保险。”雪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跌停险”获得空前关注。但雪球后续和保险业资深人士沟通后发现,股票“跌停”概率很难测算且可受人为因素影响,“跌停险”作为保险产品很难成立。

因以上两款互联网产品都不是真正的险种,保监会只能发“风险提示”而不能“叫停”。保监会鼓励互联网+保险的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名称带“险”字的产品未必是保险!

保险进入“小而美”时代

3月“贴条险”,4月“跌停险”,5月横空出世的“好人险”又赚足了眼球效应。

广州正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旗下的第三方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小白保险”,五四青年节当天推出“好人险”,用户只需缴纳9.9元保费,一年内如扶起摔倒老人被讹告上法庭,保险公司将会承担最高5万元律师费或诉讼费,无论最终是败诉还是胜诉。

2006年南京“彭宇案”消极影响今天依旧存在,国人都不敢主动出手帮人,导致真正需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救助。“小白保险”CEO李浩坚一直在反思这种社会现象,他在保险行业十多年资深背景,觉得保险可为这个难题寻找答案。他翻查国内外保险条款,与十多家保险公司沟通两个月,终于找到上海史带保险公司(原“大众保险”)愿意承保这个险种。于是,全国首款让好人有好报的创新险种“好人险”诞生。

李浩坚告诉记者,“好人险”是个人责任险的变种,发行以来已超过10万人申领。用户可自己买,也可众筹,让亲朋好友给自己出0.1—1元不等。他2014年创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投保App“小白保险”,主要针对80后,让那些对保险一窍不通的“小白”们能方便买保险,而“好人险”的大卖让他看到了互联网保险的希望。

像“小白保险”这样“小而美”的险种,代表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方向。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因有“三马”背景,让其推出的险种都带有互联网基因——以满足某类垂直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碎片化趋势明显。

众安保险对记者表示,众安保险产品多服务于具体场景,如近几年几乎成为网购“标配”的退货运费险,用户在网络购物时顺手购买一份退货运费险,既对消费者有利,又对阿里自身建立好的售后服务生态有利。截至今年4月末,众安累计投保件数突破16亿,服务客户超过2.5亿人次,其退货运费险规模占全年规模保费收入的77%。

去年夏天,众安保险推出“高温险”,保费为10元,在6月22日(夏至)—8月23日(处暑)这段时间内,如气温达到37℃的天数超过保险公司免赔天数,投保人可获每天5元补贴,最高补贴为100元。今年,众安将继续推出针对高温天气的气象指数保险。在美的活动期间购买美的空调用户,将免费获赠该产品,今年6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只要用户所在城市当天最高温度达到或高于35℃,将收到微信红包形式发送的1元/天高温补贴款。

事实上,众安保险已和众多互联网平台、品牌企业展开合作。今年5月,众安保险携手途虎、新焦点两大汽车后市场平台推出轮胎保障服务——买轮胎送保险,这也是国内针对轮胎意外的首款保险产品。去年11月11日,众安保险首次全面护航“双11”,当天保单数超过1.5亿张,保费超1亿元。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金融机构,众安保险业务流程全程在线,全国均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承保和理赔服务。众安保险强调:“我们不是简单地把线下保险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是深度嵌入互联网背后的物流、支付、消费者保障等环节,改变了现有的保险产品结构、运营和服务模式,用互联网模式重构消费者、互联网平台等相关各方价值体系。”

大佬纷纷入场

众安推出“轮胎险”当天,京东金融也正式宣布进军保险,将保险业务作为继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众筹等五大业务之后的第六大业务,并入京东金融的体系内发展,并推出众筹跳票取消险、海淘交易保障险、投资信用保障险、家居无忧服务保障险、30天无理由退换货险等五款互联网保险创新产品,还结合“6·18”大促活动,推出1元首付车险。

其实,京东保险业务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启动,主要是给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分销。2013年,京东与8家保险公司合作,分销30个以上保险产品,月流水数百万元,增长速度较快。在分销之外,京东也尝试推出一些创意险种。

有趣的是,实体店起家的苏宁拿到首张发给零售业的全国性保险代理牌照,而京东至今都还没拿到保险牌照,推出保险产品均是联合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如众筹跳票取消险就是京东众筹携手京东保险、中国人寿集团发布的众筹行业内首例众筹保险。

传统保险业也在互联网领域积极布局。平安保险不仅入股众安保险,集团本身也在去年10月正式上线“金融旗舰店”,设有包括保险频道在内的六大频道,在售产品达1700支。

今年6月,为庆祝国足冲击世界杯预选赛,平安推出“球友运动险”,针对足球、篮球和排球爱好者(非职业运动员)运动中发生的骨折提供津贴。因此说,“互联网+”时代卖保险,平安蛮拼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共教育投资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实训课程教学市场营销论文